《列子●天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列子 天瑞 文言文 答案 阅读

管理员

摘要:

《列子●天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列子●天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分……

《列子●天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在我们的学习时代,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列子●天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列子●天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未及时,以所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 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 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若一身庸非盗乎?盗阴阳之和①以成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诚然,天地万物不相离也;仞而有之,皆惑也。 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有公私者,亦盗也;亡公私者,亦盗也。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为盗邪?孰为不盗邪?

  (节选自《列子●天瑞》)

  【注】①阴阳之和:阴阳的中和之气。

  10、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年而给 给:自给

  B、以所赃获罪 赃:赃物

  C、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 罔:欺骗

  D、然吾盗天而亡殃 殃:灾难

  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善为盗

  既自以心为形役。

  B、若为盗若何?

  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C、岂吾之所有

  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D、过东郭先生问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B、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C、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D、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3分+4分=12分)

  (1)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盗阴阳之和以成若生,载若形;况外物而非盗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公公私私,天地之德。知天地之德者,孰为盗邪?孰为不盗邪?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0、B【所+动词构成名词结构,此题应该解释为动词。】

  11、C【A第一个是作为意,动词;第二个是表被动,为+名词+所+动词。B第一个是代词,你;第二个是像的意思。D第一个是用在及物动词后,是代词;第二个是用在不及物动词后,是兼词,相当于于此的意思。】

  12、D

  13、(1)向氏听了非常高兴。但他只理解了国氏偷盗的话,却没有了解国氏偷盗的方法。于是跳墙打洞,凡是手摸到的,眼睛看到的,没有一件不探取的。

  (2)偷盗阴阳中和之气来成就你的生命,充塞你的形体,又何况身外之物,哪一样不是偷盗来的呢?

  (3)把公共的东西视为公共所有,把私人的东西视为私人所有,这是天地的德行。了解天地德行的人,谁是偷盗者呢?谁又不是偷盗者呢?

  《列子●天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②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③,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④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⑤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焉。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选自《列子⑥·天瑞》)

  [注]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赐:子贡之名。③圹:坟墓。④胥:皆;都。⑤徼:求取。⑥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之一。

  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年且百岁,底春被裘 被:穿着

  B.子贡闻之,不喻其意 喻:明白

  C.一人失家,一世非之 非:不是

  D.有人钟贤世、矜巧能 矜:自夸

  10.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故吾安知其不相若矣 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B.①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 ②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C.①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 ②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D.①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 ②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11.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属于古人对待死亡的达观认识的一组是( )

  ①死期将至,亦有何乐 ②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③死之与生,一往一反 ④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

  ⑤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 ⑥死也者,德之徼也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①③④ D.③⑤⑥

  12.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安宁的状态之中。

  D.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3分)

  (2)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4分)

  (3)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3分)

  参考答案:

  9.C(责怪)

  10.A怎么。(B,于之/哪里;怎么。C是/被。D,而且/却)

  11.B①认识不达观⑤是对生的认识

  12.D(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所)失的,这两种人都不值得赞扬,只有圣人知道所赞扬的什么,所反对的是什么)

  13.(1) 孔子到卫国去,在田野上看见了他,回头对学生说:那位老人是个值得对话的人,试试去问问他。(适、介词结构后置、顾、句式规范流畅分别1分,共3分)

  (2)我又怎么知道力求生存而忙忙碌碌不是头脑糊涂呢?同时又怎么知道我现在的死亡不比过去活着更好些呢?(安、营营、惑、愈、规范流畅各1分,共4分)

  (3)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都知道死亡的可恶,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一个短句1分,关键词惫、佚、息,共3分)

  附参考译文

  林类的年纪将近一百岁了,到了春天还穿着粗皮衣,在田地里拾取收割后遗留下来的谷穗,一面唱歌,一面往前走。孔子到卫国去,在田野上看见了他,回头对学生说:那位老人是个值得对话的人,试试去问问他。子贡请求前往。在田埂的一头迎面走去,面对着他感叹道:先生没有后悔过吗?却边走边唱地拾谷穗?林类不停地往前走,照样唱歌不止。子贡再三追问,他才仰着头答复说:我后悔什么呢?子贡说:您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已经死到临头了,又有什么快乐值得拾谷穗时边走边唱歌呢?林类笑着说:我所以快乐的原因,人人都有,但他们却反而以此为忧。我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所以才能这样长寿。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又死到临头了,所以才能这样快乐。子贡问:长寿是人人所希望的,死亡是人人所厌恶的。您却把死亡当作快乐,为什么呢?林类说:死亡与出生,不过是一去一回。因此在这儿死去了,怎么知道不在另一个地方重新出生呢?由此,我怎么知道死与生不一样呢?我又怎么知道力求生存而忙忙碌碌不是头脑糊涂呢?同时又怎么知道我现在的死亡不比过去活着更好些呢?子贡听了,不明白他的意思,回来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知道他是值得对话的,果然如此;可是他懂得自然之理并不完全彻底。

  子贡对学习有些厌倦,对孔子说:希望能休息一阵。孔子说:人生没有什么休息。子贡问:那么我也就没有休息的时候了吗?孔子回答说:有休息的时候。你看那墓穴,就知道是休息的时候了。子贡说:死亡真伟大啊!君子在那时休息了,小人在那时被埋葬了。孔子说:赐!你现在已经明白了。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都知道死亡的可恶,却不知道死亡是休息。晏子说过:'真好啊,自古以来就有死亡!仁慈的人在那时休息了,不仁的人在那时被埋葬了。'死亡是德所求取的事情。古人把死人叫做'归人'。说死人是'归人',那么活着的人就是'行人'了。一直在外面行走而不知道回家,那是抛弃了家庭的人。一个人抛弃了家庭,所有世上的人都反对他;天下的人都抛弃了家庭,却没有人知道反对。有人离开了家乡,抛弃了亲人,荒废了家业,到处游荡而不知道回家,这是怎样的人呢?世上的人一定会说他是放荡而疯狂的人。又有人专心致志于盛世之治,自以为聪明能干,于是博取功名,到处夸夸其谈而不知道停止,这又是怎样的人呢?世上的人一定会认为他是有智慧谋略的人。这两种人都是错误的,而世上的人却赞扬一个,反对一个。只有圣人才知道什么该赞扬,什么该反对

  《列子●天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3

  林类①年且百岁,底春被裘,拾遗穗于故畦,并歌并进。孔子适卫,望之于野。顾谓弟子曰:“彼叟可与言者,试往讯之!”子贡请行。逆之垅端,面之而叹曰:“先生曾不悔乎,而行歌拾穗?”林类行不留,歌不辍。子贡叩之,不已,乃仰而应曰:“吾何悔邪?”子贡曰:“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林类笑曰:“吾之所以为乐,人皆有之,而反以为忧。少不勤行,长不竞时,故能寿若此。老无妻子,死期将至,故能乐若此。 ”子贡曰:“寿者人之情,死者人之恶。子以死为乐,何也?”林类曰:“死之与生,一往一反。故死于是者,安知不生于彼?故吾知其不相若矣,吾又安知营营而求生非惑乎?亦又安知吾今之死不愈昔之生乎?”子贡闻之,不喻其意,还以告夫子。夫子曰:“吾知其可与言,果然;然彼得之而不尽者也。”

  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子贡曰:“然则赐息无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圹②,睾如也,宰如也,坟如也,鬲如也,则知所息矣。”子贡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仲尼曰:“赐!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知死之恶,未知死之息也。晏子曰:‘善哉,古之有死也!仁者息焉,不仁者伏焉。’死也者,德之徼③也。古者谓死人为归人。夫言死人为归人,则生人为行人矣。行而不知归,失家者也。一人失家,一世非之;天下失家,莫知非也。有人去乡土、离六亲、废家业、游于四方而不归者,何人哉?世必谓之为狂荡之人矣。又有人钟贤世,矜巧能,修名誉,夸张于世而不知已者,亦何人哉?世必以为智谋之士。此二者,胥失者也。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

  (选自《列子④天瑞》)

  【注】

  ①林类:古代隐士,事迹不详。②圹:坟墓。③徼:求取。④列子:战国时期郑国人,学说属于道家之流。《列子》为道教经典著作之一。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适卫适:到;往

  B.逆之垅端逆:阻挡

  C.子贡闻之,不喻其意喻:明白;了解

  D.矜巧能,修名誉矜:夸耀;自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生无所息某所,而母立于兹

  B.君子息焉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面之而叹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D.乃仰而应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3、下列叙述对原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列子用林类的故事告诉人们,以求生为快乐,也许正是人们忧虑的根源;超越生与死来看待人生,也许才能像林类那样充满快乐。

  B.人们恋生惧死是因为留恋这属于自己的唯一一次生命,而在林类看来,人人都会死,死后还会在别处重生,所以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

  C.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过失的,只有圣人才知道要赞扬其中的哪一种人,反对其中的哪一种人。

  D.列子用子贡倦于学的故事告诉人们,生命是与辛劳相伴的,唯有死亡才是彻底的休息和解脱,才能使人回到和谐安宁的状态之中。

  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先生少不勤行,长不竞时,老无妻子,死期将至,亦有何乐而拾穗行歌乎?(4分)

  ②人胥知生之乐,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惫,未知老之佚(4分)

  ③而世与一不与一,唯圣人知所与,知所去(4分)

  答案:

  1、B(逆者,迎也)

  2、B(A.“所”和动词结合,名词性结构/名词,处所,地方;B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C代词/主谓之间;D修饰关系/假设关系)

  3、C(“孔子”认为,无论“狂荡之士”还是“智谋之士”都是(有所)失的,这两种人都不值得赞扬,只有圣人知道所赞扬的什么,所反对的是什么)

  4、(1)您少年时懒惰不努力,长大了又不争取时间,到老了还没有妻子儿女,现在已经死到临头了,又有什么快乐值得拾谷穗时边走边唱歌呢?(勤行、竞时、妻子、句意)

  (2)人们都知道活着的快乐,却不知道活着的劳苦;都知道老年的疲惫,却不知道老年的安逸;(胥、惫、佚、句意)

  (3)、而世上的人却赞扬一个,反对一个。只有圣人才知道什么该赞扬,什么该反对。(与、知所与、去、句意)

  议论文阅读答题技巧

  第一,了解议论文的三要素:分别是论点、论据、论证。只有懂得这种文体的文章要素,才可能知道如何下手。

  第二,知道议论文的文体框架结构是如何的。议论文都是以提出问题,进而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按照这个框架逻辑去阅读,就能够让我们快速理解作者的意图了。

  第三,开始答题时先判断是否是议论文文体。掌握了议论问的要素和框架,就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判断面对的是是否是真的议论文了。

  第四,先阅读问题,再带着思考有针对性的进行快速阅读。这样可以加快答题速度,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答案的可以先行做标记作答。

  第五,快速找到文章的三要素,疑难问题先行跳过,不要停止全文阅读。在阅读全文时,找到文章的要素和框架,对于比较难作答的题目可以进行二次阅读和思考。

  第六,结合作答的问题,第三遍快速阅读核对答案。做题千万不要大意失荆州,如果时间还充裕,可以回头再看一遍有没有答偏题了。

  小说阅读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小说中人物身份、地位②通过外貌、语言、行动揣摩人物心理③注意小说活动的历史背景④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通过以上四方面来分析人物形象。另外,通过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分析。

  答题方法:——是——的——

  例如:某某是一个敢爱敢恨、勇敢执着、爱憎分明……的农民形象

  《列子●天瑞》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篇4

  文言文,完成14—17题。(12分)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而不喻其为盗之道,遂逾垣凿室,手目所及,亡不探也。未凡,以赃获罪,没其先居之财。

  向氏以国氏之谬己也,往而怨之。国氏曰:“若为盗若何?”向氏言其状。国氏曰:“嘻!若失为盗之道至此乎?今将告若矣。吾闻天有时,地有利。吾盗天地之时利,云雨之滂润,山泽之产育,以生吾禾,殖吾稼,筑吾垣,建吾舍。陆盗禽兽,水盗鱼鳖,亡非盗也。夫禾稼、土木、禽兽、鱼鳖,皆天之所生,岂吾之所有?然吾盗天而亡殃。夫金玉珍宝,谷帛财货,人之所聚,岂天之所与?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

  向氏大惑,以为国氏之重罔己也,过东郭先生问焉。东郭先生曰:“国氏之盗,公道也,故亡殃;若之盗,私心也,故得罪。”

  (选自《列子·天瑞第一》,有删节)

  1.解释文中加点实词的意思。(3分)

  (1)喻其为盗之言 喻:

  (2)遂逾垣凿室 逾:

  (3)以生吾禾,殖吾稼 殖: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自宋之齐,请其术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B. 而不喻其为盗之道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张岱《湖心亭看雪》)

  C. 山泽之产育 宋何罪之有?(《孟子·公输》)

  D. 若之盗,私心也

  义,亦我所欲也(孟子·告子上》)

  3.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手目所及,亡不探也。(2分)

  译文:

  (2)若盗之而获罪,孰怨哉?(3分)

  译文:

  4. 如何理解东郭先生所说的“国氏之盗,公道也”?请根据文意回答。(2分)

  参考答案:

  1.(1)喻:明白。

  (2)逾:越过。

  (3)殖:种植。(3分,每题1分)

  2.D(都是句末语气词,表判断。A.代词,“他的”/副词,表疑问。B.连词,表转折/连词,表承接。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2分 )

  3.(1)(他)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2分,“及”“亡”各1分)

  (2)你盗窃这些东西而被判罪,怨(恨)谁呢?(3分,“若”“获罪”、倒装句式各1分)

  4.国氏借助自然条件,利用自然资源,劳动致富,(1分)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1分)

  【附文言文翻译】

  齐国的国氏非常富裕,宋国的向氏非常贫穷。向氏从 宋国来到齐国,请教他致富的方法。国氏告诉他说:“我擅长获取外物。我开始获取外物的时候,一年就充足了,两年就富足了,三年就五谷丰饶了。从这以后,我送给别人的财务遍及州闾。”向氏非常高兴。他听明白了国氏国氏获取外物的话,却不理解国氏获取外物的道理,于是翻墙入院,凿洞入室,手能拿到的,眼能看到的,没有不偷的。不长时间,就因盗窃来的赃物被发现而被判罪,先前积蓄的财物也被没收了。

  向氏认为国氏欺骗他,就到国氏那里去埋怨他。国氏说:“你是怎样获取外物的?”向氏说了他的情况。国氏说:“唉!你不理解获取外物的道理竟然错到了这种地步!现在我告诉你(应该怎么做)吧。天有适合的时令,地有有利的地势。我获取天地的时令和地势,云雨的浇灌和滋润,山峦湖泽的生产和养育,来种植我的庄稼,构建我的房舍。我地上获取飞禽走兽,水里获取鱼鳖虾蟹,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获取的。庄稼、土木、禽兽、鱼鳖,都是上天生产的,哪里

  是我所拥有的?这样,我获取上天的东西却没有遭受惩罚。金玉等珍宝,谷布等财务,那是别人积攒的东西,哪里是上天给的东西?你盗窃这些东西(它们)而被判罪,怨(恨)谁呢?

  向氏非常迷惑,认为国氏又在欺骗他,就去拜访东郭先生,向他请教。东郭先生说:“国氏获取外物的方法,是遵循公正之道的行为,所以没有遭受惩罚;你获取外物的行为,是出于私心的盗窃行为,所以被判罪受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