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蜀道 李白

管理员

摘要:

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李白的《蜀道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它以酣畅奔放的语言,表现属地雄奇险峻的山川,感情之列,想象丰富,全市色泽光怪陆地,动人心魄,充分显示出伟大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特册。  《蜀道难》的语义自唐以来的说法颇为分歧。大致将来,可分……

李白《蜀道难》的思想和艺术

  李白的《蜀道难》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杰作,它以酣畅奔放的语言,表现属地雄奇险峻的山川,感情之列,想象丰富,全市色泽光怪陆地,动人心魄,充分显示出伟大积极浪漫主义诗人的特册。

  《蜀道难》的语义自唐以来的说法颇为分歧。大致将来,可分四说:

  1、真伪视为杜甫、房琯担忧而作。杜甫晚年,与房琯拒载属地为当地地方长官厌恶的部下。严武为人暴虐,李白担心两人将遭危险,故作此时希望他俩早日离蜀。

  2、认为是为规劝唐明皇而作。安史乱起,唐明皇逃避如数。李白认为属地不可久居,故作此时。

  3、认为是讽刺章仇兼琼。章仇兼琼在玄宗开元末天宝初为属地军政长官,李白担心它不受中央节制。作诗以讽。

  4、认为只是个用属地山川。李北属地人,《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李白运用旧题写乡国山川,别无寓意。

  按《蜀道难》是收入唐代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这部唐诗选本编辑与玄宗天宝十二载,因此这首诗的产生,绝对在天宝十二载之前,这是无法动摇的。杜甫,房琯依靠严武,玄宗逃难如数,都在天宝十二载之后,因此1、2两说都不足信。章仇兼琼任属地长官虽在天宝十二载之前,但考察历史记载,兼琼只有驱迫人民的恶迹,并无跋扈不受中央节制的现象,反之他到是希望到中央去做官,结果目的也达到了,因次第三说缺乏事实根据,也站不住。剩下来的第四说比较可信,但需略加补充。我们认为这是李白在长安为送友人入蜀而作。它采用乐府诗集,描绘蜀地道徒的艰险和环境的下呢,希望有人不要久留属地,重返长安。

  胡震亨《历史通》(卷四)说:欲为《蜀道难》,自是古相和歌曲,梁陈间拟者不乏,讵逼近有为而作。白蜀人,自为蜀咏耳。这话是颇有见地的。李白喜欢以乐府旧题写新词,全集中这类作品很多,《蜀道难》只是其中一个例子。我们看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相和歌瑟调曲中有《蜀道难》题,在李白之前,已有梁简文帝、陈阴铿、唐章宗的诗作,不过都没李白写得好。李白一生喜游名山大川,他雄襟开拓,气概豪迈,特别喜爱雄伟壮丽的江山。我们看他在诗作中,对咆哮万里的黄河,白浪如山的长江,云台阁道连窈冥的华山 ,回崖沓嶂凌苍苍的庐山,都作了生动无比的描摹和尽情的歌颂,故乡蜀地的雄奇险峻的山川,是他青少年时代所熟悉和喜爱的,当然不会放弃表现他的机会。这是《蜀道难》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唐孟棨《本事诗·高逸篇》、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七)都记载李白入长安,贺知章看到他的《蜀道难》,大加赞赏,称为仙人。这个传说一方面反映了这片诗歌的`杰出的成就,获得世人的重视;一方面从侧面告诉我们,它当是天宝出年李白在长安所作。从诗的内容看,是送一位友人到蜀地去游宦。问君西游何时还?君即指这位友人。诗中写友人从秦滴入蜀地,蜀地方位在长安西南,所以说西游。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总是希望在朝廷做官,以便发挥抱负;假如到离京城很远的地方去,总会因仕途失意而郁郁不乐,流露出浓厚的伤感情绪,朋友们也会为之悲伤。《蜀道难》中关心地问起对方何时还,最后殷勤叮嘱: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就是这种思想感情的表现。唐代诗人王勃的杰作《杜少府之任蜀州》(选入《唐诗三百首》)叶燮从友人从秦地长安到属地去做官,充满悲凉情绪,在这方面由于《蜀道难》相同之处。

  蜀道难内容的组织,是从秦地到属地沿途所经历的情景为线索来叙述的。是开篇开始以噫吁兮,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感情非常强烈的泳坛语气表达了诗人对蜀道艰难的总的感觉。地下具体到描写,大致可以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蚕丛及鱼凫举起刀以手抚膺坐长叹巨制写长安在这部分中,依稀秦地道路的艰难。在这部分中,前四句说因为蜀道险峻,古代秦蜀不想交通;中间八句说战国秦惠王时秦蜀开始交通和太白山的高峻;后四句写青泥岭的险阻难行。这部分内容前面通过历史发展的叙述,指出太古时代秦蜀在极长时间内不想往来,其后经过了很大人力,经过地崩山摧壮士死的牺牲,才使得秦蜀相通,充分表现了蜀道之困难。那些富有神秘的历史传说,使诗篇涂上光怪陆离的色彩,增强了诗的动人心目的艺术感染力。

  第二部分从问君西游何时还举起刀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举止,描写从青泥岭再向南、从秦进入蜀道路的艰险。前半着重写山林间鸟的悲鸣,特别是子规啼月夜的景象来造成一种愁惨的气氛,从侧面加深蜀道难的感受。

  第三部分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句起到不如早还家句止,写蜀地形势的险要和环境的险恶。李白是蜀人,他对故乡有深厚的感情,这里把蜀地的环境写得如此可怖,一方面固然由于有客观事实基础,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这诗是送友人入蜀,他希望对方早日返回长安,因此夸张地渲染了蜀地的不可久居。

  诗的最后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的语句结束,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关心,同时与开头取得很好的照应。

  综观全诗,以蜀道艰难为中心从山的高峻上干云宵,山路的险阻难行、山林环境的危险和气氛的愁苦等几个方面,充分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以极其夸张的语言,刻画了不平凡的自然环境,抒发了诗人激越的感情,产生了动人心魄的感染力。

  这首诗在体裁上是属于七言歌行。七言歌行在五七诗中是一种形式最自由的诗体,它以七言为主,可以兼用长短不齐的语句,长的可以使九言或九言以上,短的三眼、司彦、吴艳等均可,不向五古、律诗、绝句那样少变化。这首诗的前面两句分用长句,语言非常奔放畅达;后一部分写剑阁和属地环境险恶,有时用不少四言句,显得简劲有力,长句短句的变化,使诗的语言自由活泼,句式丰富多彩。李白最善于写七言歌行,在这种诗体里,诗人充分继承并发展了楚辞、古乐府的特长,发挥了无比丰富的想象,运用了异常丰富的语言,现了他豪迈的胸襟和气概,热爱自由,坚强不屈的性格。这一特点从前人已经看出开了。如唐殷璠说:其一文章,率皆纵逸,直如《蜀道难》等篇,可谓气质又起,然自骚人(指屈原)一环,现有此体调也。(《河岳英灵集》)明王世贞说:太白古乐府,窈冥惝怳, 纵横变幻,极才人之致。(《艺苑卮言》卷四)明胡震亨说:太白《蜀道难》、《远别离》、《天姥吟》、《尧祠歌》等无首无尾,变幻错综,窈冥昏默。殷璠、胡震亨都提到《蜀道难》,可见这首诗又是李白七言歌行中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