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不是治国安邦之才民间故事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之才 治国安邦 民间故事 李白

管理员

摘要:

李白不是治国安邦之才民间故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可以说,在我们整个读书生涯中,只要还在学习语文,一定会遇到李白的诗词。不知道大家除了了解到李白的文采外,对他还了解多……

李白不是治国安邦之才民间故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可以说,在我们整个读书生涯中,只要还在学习语文,一定会遇到李白的诗词。不知道大家除了了解到李白的文采外,对他还了解多少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李白不是治国安邦之才民间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李白不是治国安邦之才民间故事

  世人皆认为,李白有治国安邦之能,却因皇帝老儿是非不分,以致怀才不遇。事实果真如此吗?非也。

  首先,李白自恃才高,难免盛气凌人,平生所好又是纵横之术,太平盛世派不上用场,稍不得志就嚷嚷泛舟五湖,这路性格官场上当然吃不开。说到底,李白并不是从政的料,在长安三年,落了个赐金放还。表面上李白接受现实,去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逍遥日子,骨子里却什么都没变,他仍把自己当成再世诸葛亮。其次,李白缺乏政治眼光,错投永王李璘就是个明证。彼时,唐肃宗正在北方领导平叛战争,民众期盼一个团结稳定的政府,像李璘这样搞分裂、搞割据,不得人心是明摆着的.。第三,李白缺乏行动力,在助李璘的过程中,李白不曾有一言一策。按当时的情况,李璘如果率众北上,既可得到勤王的美名,又可以控制朝廷,挟天子以令诸侯,非要东取金陵,如何服人?这一点连李璘的将领季广琛都看出来了,李白却看不出来。由此可见,李白并不像他自己或后人所想的那样拥有战略头脑,他既不是纵横捭阖的苏秦张仪,也不是鞠躬尽瘁的诸葛亮,他只是世人眼中那个不谙世故的“谪仙人”。

  唐代诗人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在少年时期即“观百家”,作诗赋,学剑术,好游侠。25岁时,抱着“四方之志”,出川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就遭贬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

  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

  李白也是五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则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感情真率,语言生动,真正做到了他自己所标举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标准,和王昌龄的七绝,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唐代诗人李白代表作

  《将进酒》

  《静夜思》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行路难·其一》

  《三五七言》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渡荆门送别》

  《春夜洛城闻笛》

  《送友人》

  《望庐山瀑布》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望天门山》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从军行·百战沙场碎铁衣》

  《长相思·其一》

  《赠汪伦》

  《客中行》

  《峨眉山月歌》

  《独坐敬亭山》

  《早发白帝城》

  《夏日山中》

  《清平调·其一》

  《赤壁歌送别》

  《子夜吴歌·秋歌》

  《关山月》

  《怨情·美人卷珠帘》

  《古朗月行》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蜀道难》

  《月下独酌四首》

  《飞龙引二首·其二》

  《侠客行·赵客缦胡缨》

  《飞龙引二首·其一》

  《忆秦娥·箫声咽》

  《妾薄命·汉帝重阿娇》

  《短歌行》

  《寻雍尊师隐居》

  《登金陵凤凰台》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

  《梦游天姥吟留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