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通用21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可以接触到简报的地方越来越多,简报的种类尽管很多,但其结构却不无共同之处,一般都包括报头、标题、正文和报尾四个部分。那么一般简报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通用2……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通用21篇)
在快速变化和不断变革的新时代,我们可以接触到简报的地方越来越多,简报的种类尽管很多,但其结构却不无共同之处,一般都包括报头、标题、正文和报尾四个部分。那么一般简报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通用21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1
近日,兴化乡积极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确保现有耕地应种尽种,为稳住粮食播种面积、实现粮食增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为邦本,本固邦宁。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党中央和省市县部署要求,始终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稳住农业基本盘,切实担负起粮食安全责任,有效解决土地撂荒突出问题。兴化乡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撂荒土地整治工作,不断在全乡掀起撂荒土地整治热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撂荒地复耕。加强宣传引导,采取因地制宜、因户制宜,分类指导落实措施。对在家农户按“谁的撂荒地,谁认领”的原则,自己种好自己的.责任田;对因长期外出务工无法耕种的农户,通过村民代表大会“一事一议”委托其他村民代耕代种。
二是加大督查检查力度,全面消灭撂荒地。由包村领导、驻村工作帮扶工作队、驻村干部、村两委分片包干落实撂荒地复耕。包片领导、乡纪委组成督查组对撂荒地复耕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对落实情况进行每周一通报,并将落实情况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2
民以食为天,食以地为本。为切实解决土地撂荒,防止耕地“非粮化”,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金家镇党委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扎实推进撂荒耕地整治工作。
一是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工。坚持将撂荒耕地整治工作作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土地资源节约利用的大事来抓。我镇多次召开动员会、专题会、推进会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要求包片领导与驻村干部明确整治完成时限,掌握耕地撂荒整治情况并下村督导协助撂荒耕地整治工作,全力推动金家镇撂荒耕地整治行动扎实开展。
二是加大宣传排查,营造浓厚氛围。各村通过村级广播、移动小喇叭、微信群等方式进行宣传。积极引导群众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激发群众种地热情。同时各村迅速深入田间地块对撂荒地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摸排,将撂荒土地逐一登记造册,做到数字准、底子清、情况明,建立专项整治台账,为集中整治打牢基础。
三是坚持分类施策,提高治理效果。认真分析耕地撂荒原因,把握重点环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统筹推进,积极抢抓农时,统筹组织劳力、机械等资源,加快复耕复种进度。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3
为有效改善农村土地撂荒现状,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再上新台阶,近段时间以来,魏岭乡扎实开展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进一步遏止土地撂荒势头,提高土地利用率,让闲置土地“重获新生”,为乡村振兴助力。
来到魏岭乡沈家岭村撂荒地整治现场,平整荒地的行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以前杂草丛生的荒地,在旋耕机等农业机械的作用下变成平整的.良田。一些已经平整好的土地被一片片绿油油的农作物苗覆盖,郁郁葱葱,长势喜人,与蓝天、白云、绿树等交相辉映,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年来,魏岭乡以农村撂荒地整治为抓手,积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沈家岭村党支部书记汪崇贵说:“今年撂荒地整治工作启动以后,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主要领导多次深入现场,指导整治工作。同时,村党支部充分利用村级广播、微信群等载体,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撂荒地整治的积极性。”
魏岭乡结合实际,对全乡8个行政村撂荒地进行认真细致地排摸工作。乡村干部对照“三调”未耕种图斑,进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精准登记撂荒耕地信息,全面掌握辖区内土地撂荒情况,为集中整治撂荒地打牢了坚实的基础。并采取“一月统计一次进度,每周对账销号”的方式,统筹推进整治工作,针对各类撂荒地块提出整改建议,助推整治工作顺利开展。目前,魏玲乡已累计整治撂荒地200余亩。
魏岭乡将进一步巩固耕地撂荒整治成果,在产业培育中统筹谋划,为有效衔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而努力奋斗、真正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4
根据市政府部署要求,连江县切实加强耕地抛荒撂荒组织领导,强化工作举措,紧抓整治重点,全力开展耕地抛荒撂荒整治工作,加强耕地资源保护利用,坚决制止水稻功能区出现的耕地抛荒撂荒现象和问题。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立即行动、协调配合、强化督导,实行整治工作责任制,建立督促验收制度,广泛宣传动员,制定工作方案,坚决把制止耕地抛荒撂荒的一系列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
根据前期摸底排查,全县水稻功能区内抛荒撂荒的.面积为2964.87亩。截至9月18日,全县已完成复耕2917.47亩,总复耕率98.4%,已完成复种2864.27亩,总复种率96.6%,其中种植粮食作物2306.73亩。丹阳镇、晓澳镇、小沧乡、潘渡乡、马鼻镇、官坂镇、东湖镇、坑园镇等13个乡镇已完成全部复耕复种工作。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5
10月26日,在万寨乡芷药坪村,伴随着阵阵隆隆声,一台挖掘机正在田间工作,一片片撂荒的旱地被摊平、翻新,整治工作如火如荼进行。在另一片已经被平整的地上,拔苗、浇水、移栽、施肥、培土……村民们正忙着移栽油菜苗,现场一派繁忙。
“我们村是10月22日开始撂荒地整治,到今天已经整治了30多亩。下一步,我们还要继续加大撂荒地整治,力争半个月内完成任务。”芷药坪村党支部书记谭斌介绍说。
为守住乡村生命力,端稳粮食饭碗,让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田园景致重回乡村,今年以来,向家片区利用撂荒地复垦政策,将300多亩荒地以“联村党委+联村集体经营公司+农户”的模式重新迸发新活力,不仅给产业发展带来了新希望,壮大了村集体经济,还为村民提供了家门口就业的'机会,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在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对向家片区的撂荒地进行综合整治,大力发展大棚种植、商品薯、羊肚菌、稻蟹共养、油菜等特色农业,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撑起‘粮袋子’,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万寨乡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6
为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现状,加快恢复撂荒地生产步伐,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连日来,殷汇镇沧埠村积极谋划,多措并举,盘活土地资源,有序推进耕地撂荒整治行动,保障群众的“粮袋子”,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动员宣传。为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成立了由村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同时,充分利用村广播、张贴宣传标语、微信群、入户走访等方式深入宣传、耕地保护政策及各类惠农政策等,让群众认识到撂荒地复耕的重要性,认识到恢复撂荒地耕种是自己应尽的义务,了解耕地保护补贴“谁种谁补,不种不补”的原则,增强群众耕种撂荒地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引导群众有序复耕复种。
精准开展排查,摸清任务底数。结合基本农田保护区、土地确权和国土“三调”耕地未耕种图斑,严格落实网格化管理模式,对全村撂荒地进行全覆盖、地毯式排摸。摸排过程中,对撂荒地的位置、承包关系、面积、撂荒原因、撂荒年限、土地现状等信息进行详细登记,建立到组到户到地块的工作台账,摸清撂荒地“家底”,为整治撂荒地打牢坚实的基础。
坚持分类施策,统筹推进整治。在排查摸底的基础上,紧盯重点区域和目标任务,根据撂荒原因,结合实际情况分析研判,分类制定切实可行的整治计划和措施。对有劳动力的农户动员其自行复耕复种,对整户外出、无劳力户及弃耕农户由村级合作社与农户签订托管协议,由合作社统一进行复耕复种,用来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切实把撂荒地变为“致富田、丰收田”。截至目前,共整治撂荒地38亩,计划用于种植玉米、大豆、薯类等农作物,撂荒地复耕复种正在有序推进中。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7
耕地是农业发展之基、农民安身之本。为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现状,提高土地利用率,加快恢复撂荒地生产步伐。近期,楠竹村周密部署,鄂州市民政局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成立了楠竹村耕地撂荒整治工作组。全面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对撂荒弃耕土地的承包人、地块名称、面积和撂荒年限、边界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登记造册统计,全面排查,建立台账。
召集党员、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等力量,划片区进行广泛宣传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撂荒土地整治,增强村民爱惜土地的自觉性。全力推进撂荒地整治,进行复耕复种,为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楠竹村村位于沼山镇,面积约4.5平方公里,地处丘陵地带,有水田560亩,旱地450多亩,林地约30亩。由于村民大多外出务工的原因,90多亩的农田一直撂荒多年。
如何让“沉睡”的撂荒地焕发生机,有效减少耕地撂荒,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政策,保证粮食生产,鄂州市民政局驻楠竹村第一书记严斌开和楠竹村耕地撂荒整治工作组四处奔走联系,广泛征求村民意见,与村两委就撂荒地处置方案多次召开研讨会。逐户核查,逐块登记撂荒地的承包户及位置、面积、类型等信息,建立管理台账。90多亩的农田眼看着撂荒,每块田之间长满荒草野树,甚至连田埂都分不清了。楠竹村主要做法是推行两委托一兜底,采取引导分散农户向撂荒地委托给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再由其将土地委托给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田能手和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或生产服务主体,由经营主体或生产服务开展农业生产,约定盈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农户和农业生产服务主体等分红比例,对其他原因人撂荒的耕地由村集体兜底整治。即由村民将撂荒地以经济合作社的名义与鄂州市鑫业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签订撂荒地复耕复种流转协议,再由鄂州市鑫业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托管给第三方种植,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促成鄂州市鑫业农作物种植有限公司与第三方达成撂荒地复耕复种流转协议,以促进撂荒地再利用,在实现粮食增收的同时促进绿色生态健康发展。对没有签协议撂荒田地由村委会牵头整治复垦,并动员群众自行耕种,由农机服务队提供耕作服务,这样既方便了群众,又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据保守统计,90多亩水田一年预计可为农民增加11万斤稻谷的收入。该举措体现了“村集体整合集中+生产托管”的`农业生产托管模式,能够有效集中土地资源,提高机械化作业效率,将分散的生产模式转变为同一品种进行统一种植管理,促进节本增收。此外,农户将土地经营权流转到经济社,与经营主体开展合作经营,有助于实现利益分配。在此过程中,乙方发挥自身优势,提供订单生产业务,发展经济价值高的作物,促进撂荒地再利用。
在楠竹村的撂荒地里,大型机械和村民正在进行开荒复耕作业。挖掘机在前面清理撂荒地上的大型障碍物,翻耕机紧随其后对土地进行翻耕。村民们对翻耕后的土地进行复种,一粒粒种子带着希望即将播撒进了田地里,把无人问津的撂荒地变为“希望田”。楠竹村驻村第一书记严斌开说,经过全面动员,预计楠竹村所有撂荒土地得到全面复耕复垦,春耕耕作面积达90%以上。为提高村民种粮积极性,鼓励村民把撂荒土地重新种起来。驻村工作队主动放弃周末与家人团聚时间,和村委会干部一起,走进村民家中、深入田间地头,面对面、零距离向村民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及时帮助村民解决春耕生产中的难题。得知一些农户人手不够,迅速组织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疫情防控、政策宣传、协调生产,帮助村民解决实际困难,千方百计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开展,坚决落实“不误农时”的要求。用实际行动推动农业生产,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拓宽村民增收渠道。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委会干部、党员群众和志愿者深入基层一线,在劳动中访民情、解民意、谈生产、讲政策,因地制宜开展农技指导服务,真心实意为困难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做好事,用坚守初心和实际行动激励了农民群众的种粮积极性和增收致富的信心,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书写美丽新篇章。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8
为坚决扼制耕地撂荒,严守耕地保护红线,防止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保障粮食生产安全,连日来,临夏市各镇扎实开展撂荒地整治工作,以南龙镇高邓家村为重点,加快恢复撂荒地生产步伐,让荒地真正“活”起来。
4月6日,记者在高邓家村撂荒地整治现场看到,撂荒弃耕的田地上农机轰鸣,正在清理荒草、深耕土地、疏松土壤,一旁的山坡上,机器正在修复道路,一派繁忙复耕的景象。
临夏市南龙镇高邓家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他们前期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农户对撂荒地进行复耕复种,并积极摸排,了解弃耕原因,全力解决问题。目前,全村的`撂荒地整治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中。
临夏市南龙镇高邓家村党支部书记张东升:连日来,我村对反馈的斑点进行逐点摸排,对有地的群众入户动员,鼓励群众自耕。斑点反馈我村土地面积为89亩,我村雇佣大型机械进行集中整治,现已完成整治65亩。
下一步,临夏市南龙镇高邓家村将持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宣传动员,统筹推进撂荒地整治与春耕生产工作,提高土地利用率,进一步盘活土地资源,持续助力乡村振兴。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9
2022年以来,坚决扛牢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抓实工作举措,奋力破解农村撂荒地复耕难题,推动撂荒耕地“焕新返青”,有力促进粮食扩面增产。全年共复耕撂荒地28.24万亩,其中用于粮食生产27.11万亩,占比为96%。
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
坚持高位推动。市委、市政府把整治撂荒地作为全面履行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关键抓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部署,逐级细化分解任务,明确工作责任,推动工作落地落实。全市共召开粮食生产、撂荒地整治等工作推进会、调度会12次,亮做法、比成绩、赛进度、排位次。
摸清撂荒底数。谋划建立市县乡村四级“田长制”,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六个严禁”“增存挂钩”“进出平衡”等要求,紧盯撂荒地整治目标任务,依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成果,采取“地毯式”“拉网式”排查,以县为单位、以村为单元建立台账,全面摸清耕地利用及撂荒底数,并将整治任务层层分解,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今年实施三轮摸排共摸清存量撂荒耕地28.24万亩。
强化督导考核。将撂荒地整治纳入市委农办“1+5”督导机制,实行“日通报、周调度、限时改”,已印发《督查快报》67期,每天专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及分管领导,并直发县(市、区)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对指出问题及时开展“回头看”。
落实“三大举措”,推进全域整治
加强整治保存量。大力推行“三方共耕”模式,完善“三免两减半”、以奖代补、低效经果林腾退等机制措施,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种植大户和国有平台公司积极参与撂荒地整治。
高标建设提质量。将符合立项条件的撂荒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范围,持续改善耕种条件。实施“1153”示范建设行动,在全省率先出台市级《高标准农田建设技术细则》,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示范建设。深化“政银企”互动,率先探索实施“高标准农田+”金融贷款融资,发行专项债券2420万元,实现新建项目亩均投入达到4000元以上。
提高地力扩增量。整区域推进种养循环畜禽粪污还田、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有效恢复撂荒耕地肥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亩均提高50公斤以上,20xx年高标准农田项目区耕地质量提高0.83个等级,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每亩提高100公斤以上。
强化“三大支撑”,夯实整治保障
加大财政投入。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农业生产发展资金1083万元,用于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撂荒耕地复耕,居全省第2位;市县财政安排1.7亿元引导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事服务超市)、家庭农场、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种植大户加大粮食生产力度,对撂荒地复耕按亩均180—500元进行补助。持续开展实施“种粮标兵”评选,20xx年投入200万元用于种粮标兵提质扩面,努力营造争当粮食生产排头兵的良好氛围。对村集体经济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代耕面积达30亩以上的`享受种粮大户补贴。
强化技术服务。选派千名农业科技人员到一线开展以撂荒地整治和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为重点的全覆盖培训,指导基层不误农时,抓好复耕复种。全面提升科技监管水平,运用无人机对撂荒地整治工作开展实时监测,并探索实行全域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确保家底真实、调度有据。
建立长效机制。推广“互换并地、确权不确地”等模式,培育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9000家,农机、植保等社会化服务组织160个,有效缓解劳动力成本高和劳动力不足问题。大力引进“产加销”一体化龙头企业22家,形成龙头带加工、加工带产业、产业带发展的“产加销”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巩固和拓展撂荒地整治成果。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10
为切实解决土地撂荒问题,水田镇最大限度激发土地潜能、发挥土地效应、助力乡村振兴,在秋收冬种时节,“四步走”让“沉睡”多年的土地再次焕发活力,真正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
建立台账,摸清“家底”
组织专班在全镇实行网格化管理,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清理,逐村逐户摸清撂荒耕地面积,做到不漏一户、不少一块,确保底数清、情况明。同时,根据摸底登记的撂荒地实情,逐一建立问题台账,为因地施策整治撂荒地提供依据。目前,水田镇共摸排出1300余亩撂荒地,已整治800余亩,计划复耕复种粮食产物。
加大宣传,形成共识
通过广播、院坝会、宣传册、微信群等宣传方式引导动员广大群众,做到政策宣传到村、到组、到户、到人,提高群众耕地保护意识,调动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把群众的'力量凝聚到撂荒地整治的方方面面,在全镇形成节约耕地、保护耕地、制止耕地撂荒的共识,积极鼓励广大农户翻耕复垦,形成珍惜土地的良好氛围。
以点带面,精准施策
明确建立镇级示范区、村级示范点,以点带面引导群众对现有撂荒耕地及时翻耕种植。对摸排出的撂荒地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整治,对小面积分散的撂荒地动员群众自己复耕复种,对连片撂荒地建立村级复耕复种示范点,对整户外出、无劳力不能耕种的,动员周边群众代耕代种。
明确责任,强化落实
严格按照“镇班子成员包片、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工作机制,细化工作措施,明确复耕复种完成时限,确保撂荒地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明确联系村班子成员及村党支部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片落实人员,组建技术专班,制定技术规范,深入指导农村撂荒耕地摸底调查和耕作种植工作,保证耕种质量,确保种植有收获、群众有收益。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11
5月6日,龙溪镇如榔村抢抓时节全面发力,立足辖区耕地实际,扎实推进撂荒地整治。
当天,荒地整治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30余名村民有的除草,有的翻土,分工明确,干劲十足。
“这片土地已经荒废十余年,杂草丛生,完全不具备农业种植条件,非常可惜。”龙溪镇如榔村5组村民焦辉雄告诉记者,“今天,我们全体村民在这里除草和翻土,把我们的撂荒地翻来种200亩南瓜。南瓜收过后,我们还准备种中药材,在村支书的带领下,让老百姓增收致富。”
据了解,今年龙溪镇如榔村撂荒地整治项目采取“村集体+农户”的'形式,流转80余户农户土地,进一步推进土地高效利用,有效地解决如榔村当地闲散劳动力问题,助推农户增收致富。
“目前,如榔村撂荒地整治项目已有200多亩,规划种植密本南瓜200多亩,预计产值在300吨左右,将有效地助推乡村振兴的发展,为下一步农业农村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龙溪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刘红专介绍。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12
一是充分准备,确保工作效率。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根据各村具体情况,进行工作任务分解,实行“驻村干部+各村班子”为单元的工作小组。开展专项业务培训,确保干部具备现场技术支撑能力,提升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宣传,号召群众参与。通过各村(社区)大喇叭、微信、QQ等方式开展撂荒地整治的宣传工作,让群众支持并积极主动参与撂荒复垦工作,收集群众意见和建议,为下一步撂荒地整治工作安排提供依据。
三是加大投入,多措并举撂荒复垦。各工作小组根据图斑位置进行实地勘察,并对可新开发耕地进行新图斑绘制,切实有效扩大耕地面积。利用大型机械对荒地进行撂荒复垦,提升工作效率;针对狭小、分散的.地块则号召村民进行人工复垦工作,确保能耕则耕,能耕应耕。
四是科学安排,全力推进复耕复种。大力宣传惠农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引导群众积极开展复耕复种;主动联系各种业公司,由村社免费提供种子给村民,保障种子货源稳定、安全可靠。对因长期外出、年老体弱无法耕种或土壤肥力差、分布较为分散无人流转的撂荒地,通过村集体经济或专业合作社实现复耕复种。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13
“这味道,闻起来真舒服。”11月28日上午,儋州市新州镇南岸村的村民林玉和行走在田埂上,新鲜的泥土芬芳扑鼻而来。放眼望去,重新翻耕后的大片田地,种上了地瓜、南瓜、辣椒等作物,绿意点点,一派生机盎然景象。
曾经,这里是连片的'撂荒地,杂草疯长,水利不畅,无人耕种,“沉睡”多年。“我们这里处于春江水库末端,灌溉配套也不完善。”林玉和说,近年来,种地的收益比较少,大家干农活积极性不足,越来越多的农田逐渐成了荒地。
荒田何以再变良田?“下沉式”监督带来蜕变契机。儋州市纪委监委牢固树立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意识,今年以来将推动撂荒地整治作为护航粮食安全的重要监督内容,紧扣土地流转、惠农政策落实等关键环节,靠前监督、跟进监督、精准监督,压紧压实相关职能部门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守好粮食安全红线。
“在日常监督工作中,我们发现新州镇南岸村撂荒地数量不仅是全镇之最,在全市也名列前茅,是一块‘硬骨头’。”儋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组长邹庆军告诉海南日报记者,经过深入实地调查,他们发现,该镇撂荒地主要集中在南岸村,点多、面广、涉及农户众多,总面积超过1500亩,大多数田地撂荒多年。
关于撂荒地,南岸村不是个例,需要统筹施策,精准破题。儋州市纪委监委通过“室组地”紧密联动,下好全市监督一盘棋,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专项调研督导工作。同时,充分发挥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作用,督促市农业农村局迅速成立整治撂荒地工作专班,对全市耕地“非粮化”撂荒地存量问题进行全面摸底排查。根据摸底排查情况分类建立台账,整改落实定人定时定责,因地制宜盘活撂荒地。
新州镇干部林天禧介绍,该镇聚焦撂荒地,多部门联动,摸清底数后,“一村一策”,下大力气破解堵点。该镇还创新了整治方式,牵手市属国企,发挥村集体积极性,通过规模化土地流转,引进农业开发企业,政企合力高效推进撂荒地复耕复产。目前,该镇南岸村撂荒地通过土地流转,一年可以拿到90多万元的租金收入,企业发展生产优先招用本地村民,最多时需要用工100多人,让村民得以在家门口打工。
针对检查中发现的种粮收益较低、耕地地理条件差等现实问题,儋州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督促该市农业农村局对症施策,利用线上线下多种渠道,采取更加实用接地气的宣传方式方法,不断提升知晓率,让涉农政策真正成为精准惠农的“及时雨”,农民成为惠农政策“明白人”“受益者”。对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撂荒地种粮给予补助,对符合条件的撂荒地优先纳入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范围,提升种粮积极性。
邹庆军表示,接下来,该市将不定期开展督促检查,推动撂荒地复耕复种工作进一步落地见效,针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不认真落实整治工作,或工作不实、弄虚作假的,将严肃追责问责。据统计,自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儋州全市纪检监察机关持续下沉一线跟进监督,“唤醒”全市农村撂荒地14390.8亩,推动及时复耕复种,助力乡村产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14
近日,临高县新盈镇龙兰村旱改水土地整治项目“稻香园”水稻园区种植的特种胭脂稻迎来收获季。
“稻香园”水稻园区是临高县新盈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建成的首个水稻种植园区,首期种植水稻面积约120亩。而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是一片撂荒地,通过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如今园区内农田平整成块、道路通畅、沟渠清澈,连片的水稻生机盎然、谷穗饱满、稻香弥漫。
据介绍,该园区水稻品种以“胭脂稻”为主,同时还种有少量“绿珠香”(白香稻)。其中,胭脂稻继承了“御田胭脂米”优质特点的香稻品种,预计每亩产量为646斤,“绿珠香”每亩产量为918斤。
临高县新盈镇有关负责人表示,利用土地整理后形成的`高标准农田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是临高新盈试点产业类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除龙兰村“稻香园”水稻园区外,洋所北一期、洋所旱改水二期共约280亩水稻也将于12月底迎来收获。首批水稻收割后,新盈试点项目将按计划推进大面积水稻种植,打造特种水稻种植基地。同时,提升稻米深加工能力,改良稻米品质,提高稻米附加值,助力高效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15
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充分挖掘保供潜力,彻底把撂荒地底数摸清、原因查明。近日,甘州区党寨镇召开撂荒地核实排查整治工作安排会议,镇机关全体领导干部、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驻村帮扶工作队参加。
会议传达学习了《甘州区农业农村局张掖市自然资源局甘州分局关于对照“三调”耕地未耕种数据进一步做好撂荒地核实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精神,并结合工作实际,就该镇撂荒地核实排查整治工作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
会议强调,镇村两级干部要深刻领会撂荒地排查整治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和紧迫性。
一要提高思想认识,以务实的作风、有力的.措施,认真开展撂荒地核实排查整治工作,真正摸清撂荒地位置和规模。
二要加大工作力度,按照图斑资料,对照“三调”数据,一户一户核查,一块一块核实,全面摸清耕地撂荒底数,查清撂荒原因,建立排查台账,为集中整治打牢坚实基础。
三要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的原则,充分利用今冬明春高标准农田建设时机,全面开展整治复耕工作,确保耕地都能得到充分利用。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16
前几年,在省道S222线祁门县凫峰镇李源村路段旁,有百余亩良田因无人耕作变成了杂草丛生的撂荒地,村民看着心里都惋惜。如今,这片撂荒地被集中流转,通过集中整治又变成了良田,准备种水稻等粮食作物。
“把撂荒的土地流转盘活,集中起来耕种,既解决了土地抛荒现象,又能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李源村有关负责人对笔者说。自该村实施“田长制”以来,土地抛荒现象基本得到了遏制。
近年来,凫峰镇积极探索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结合部分村组存在耕地撂荒现象,创新“田长制”管理模式,以李源村为试点,以该村经济联合社为主体,在李源村金花片流转村民耕地135亩,其中撂荒耕地102亩,集中租赁耕作。目前,百亩荒田已基本完成整治,正在进行水渠疏通、机耕道修建和田埂修复等收尾工作。
在李源村试点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凫峰镇认真总结经验,在镇域范围内科学推广“田长制”,进一步推进抛荒地复垦工作,引导群众加快复耕复种,着力解决“有人无田种、有田无人种”的'矛盾,为村集体和群众增收打下基础,助力乡村振兴。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17
为有效治理耕地撂荒,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青岗镇“四举措”开展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全面精准摸排。成立由党政领导班子包片、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的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小组,组织镇村干部、小组长、种植大户等180余人,以地块为单元,以“摸清撂荒底细,制定复耕方案,明确整改要求,落实复耕措施,细化整治台账”的工作思路,和“连片化、宜机化、全域化”的.整治工作要求,逐村逐社逐户摸清耕地撂荒底数。
二是强化宣传动员,提高群众认识。积极召开广播会、党员和社员代表大会、坝坝会100余次,收集拍摄各村撂荒地整治现场视频和现状照片,制作全镇撂荒地整治宣传短片2期,通过直观方式提升群众对撂荒地整治的认识。开展撂荒土地感受会,组织各村党员、社员代表到仁和镇天宫村、瞿河镇牛心村、沱牌镇桃花村等参观学习撂荒地整治经验,让各村的整治工作有经验可借鉴、有蓝本可遵循,进一步凝聚全镇上下对撂荒地整治工作的共识。
三是注重分类施策,统筹推进整治。坚持“企业带动整治、农户自主整治和村委兜底整治”相结合,统筹推进撂荒地整治。创新撂荒地整治“村企合作”新模式,鼓励通过“自主+就近”的方式开展撂荒地整治。
四是逗硬督导检查,提高整治成果。由镇纪委牵头,镇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办、农业服务中心等部门配合,对各村撂荒地整治工作开展专项督查。建立“两代表一委员”视察撂荒地整治工作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不断巩固整治工作成果。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18
为切实有效解决农村土地撂荒突出问题,连日来,城关镇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撂荒地整治安排部署,多措并举,全力推动撂荒地整治工作。
一是压实工作责任。及时召开专题会议,对撂荒地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镇长为双组长,各片长为副组长,村负责人为成员的三级网格化整治管理制度体系,细化工作任务,从严靠实责任,确保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二是认真对照核查。各村深入田间地头和农户家中,逐户逐地块开展地毯式摸排,对弃耕撂荒土地的.承包人、地块名称、撂荒地的位置、数量、面积、撂荒原因、土地现状、流转或撂荒年限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登记造册,对撂荒地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帐目清、原因清,为专项整治工作打牢基础。
三是因村因地施策。结合“三调”图斑,对排摸出的撂荒地因户施策,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通过鼓励承包户自种、宣传亲朋或邻居代种、合作社流转经营权耕种、村集体收回耕种等多种方式切实把撂荒地整治工作落到实处。截至目前,全镇撂荒地已整治复耕7300多亩,整治工作还在如火如荼开展中。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19
为有效遏制耕地撂荒,最大限度提高耕地利用率,保障粮食安全,都坪镇三措并举,统筹谋划,不断盘活撂荒土地,推动全镇撂荒地专项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靠实责任“强保障”。及时召开党政班子会议,专题研究撂荒地整治工作,在干部例会上对撂荒地整治工作进行全面安排部署,并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各村成立以挂村领导为组长,村党支部书记、主任为副组长,驻村工作队、包组干部、其他村“两委”为成员的工作推进组,形成了“镇村两级干部包户包地块”的责任体系,有效确保了撂荒地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
覆盖宣传“浓氛围”。各网格干部深入农户家中、田间地头,逐户对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同时与农户面对面宣讲政策知识,营造出“撂荒地复耕工作推进到哪里、政策宣传就跟进到哪里”,树起坚决整治撂荒地强大的舆论氛围,为复耕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因户施策“抓整治”。对摸排出的撂荒地,实行“一户一策”“一地一策”,探索“农户自愿、亲友代管、合作社土地流转”的复耕模式,鼓励有劳力的农户在自行复耕的'基础上,对整户外出、无劳力、土地耕种条件差以及因土地产出效益低不愿耕种的农户,采取动员农户将土地交由亲友托管代耕、动员农户将土地入股合作社等方式,快速推进撂荒地复耕复种。同时,及时将大豆、玉米等种子免费发放到农户手中,充分调动群众春耕种植积极性。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20
近日,杨家园则镇坚决扛起重农抓粮主体责任,先谋快动,抢前抓早,在全镇范围内迅速开启撂荒地整治攻坚行动。记者在杨家园则镇贺家沟村看到,现场机械轰鸣,铲车、钩机、拉土车出出入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以前我们村这一块地全荒的了,包括前面杨一村、杨二村的`那几块,加起来有好几百亩,没人种么”贺家沟村党支部书记李世辽说,“现在你看,这片地整的平平的,将来把路一修,无论是发展大棚反季节蔬菜还是种粮食,都能让我们农民有个好收成。”今年以来,为稳定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杨家园则镇全力开展撂荒耕地专项整治行动,及时成立了农村耕地撂荒整治攻坚行动领导小组,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方案,夯实工作职责,实行严格考核,不定时整治推进会,传达学习中央及省市有关撂荒地整治工作精神,组织各村党员先锋队、网格员精准摸排宣传,持续有效推进整治工作。
同时,各行政村签订军令状,将撂荒地开垦播种任务具体到人、落实到地块,压紧靠实镇村两级干部工作责任,全力推动耕地撂荒整治行动扎实有效开展。“我们坚持分类施策、综合治理,着力提升整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让‘撂荒地’变成‘致富田’”。杨家园则镇经济综合服务站站长介绍张小丽介绍,“针对辖区内离散型撂荒地,紧抓近期降雨、地温回暖等农时有利条件,统筹使用劳力、机械等资源,切实激发了群众种粮积极性。”目前,已召开推进会6次,累计摸排撂荒地3598亩,入户宣传1100余次,发放复耕告知书2000余份,利用微信、QQ、抖音等推送政策法规500余次,制作悬挂宣传横幅23条,通过平整、互换地等方式,以“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为标准,动用大型机械150台次,人工300余人次,清理树木、灌木200余亩,拆除废旧大棚200余座,废旧养殖场3个,整理出农田1500余亩。
下一步杨家园则镇将以高标准农田为建设目标,持续加大整治力度,提升基本农田节水灌溉和机耕机收水平。同时做好土地流转、招商引资等工作,与杏家湾大棚产业示范基地、农家乐等重点项目相结合,打造“大棚采摘+休闲垂钓+民宿体验+游玩观光”为一体的特色产业融合示范带。
撂荒地整治工作简报 篇21
一是强领导,压实责任。先后召开檬子乡撂荒地整治专题部署会3次,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各村成立工作推进组,印发了《檬子乡撂荒地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形成攻坚合力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不断深入。
二是强宣传,营造氛围。统筹线上+线下宣传媒介,线上充分利用广播、网络、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线下组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先后深入村社召开群众大会,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知识和强农惠农政策,现场发放《檬子乡撂荒地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认识到保护耕地、恢复撂荒地耕种的重要性。截至目前,已制作横幅3条、分村宣讲3次、转发撂荒地宣传信息30余条。
三是强摸排,建立台账。乡村干部对照“图斑”,深入农户家中和田间地头,按照“不落一户、不落一块”的要求,对弃耕撂荒土地的`承包人、地块名称、面积、流转或撂荒年限等基本情况进行逐一登记造册,摸清底数,查清原因,建立排查台账。
四是强落实,逗硬考核。根据《檬子乡撂荒地整治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乡主要负责人牵头抓总、驻村领导、驻村干部包片抓推进、各村民小组组长具体抓落实的责任机制,对整治任务采取一日一调度,每周一总结的工作机制,把此项工作纳入乡村干部年终考核,层层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全力推进撂荒地整治工作的有效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