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莪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学设计

管理员

摘要:

蓼莪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蓼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蓼莪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

蓼莪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蓼莪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蓼莪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通过搜查资料和学习初步了解什么是国学。

  2、朗读文章了解大意,体会诗人无法奉养父母的哀痛之情。

  3、培养学生赡养、孝敬父母的美好品德。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三字经》千百年来传诵至今,是我国传统文学中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文学著作被称为“国学”。

  二、认识国学

  “国学”,顾名思义,中国之学,中华之学。国学,一国所固有之学术也。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诗经》、《论语》、《孟子》、《道德经》等等都是国学经典著作。

  浩瀚五千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其经典著作凝缩着中华文化之精髓,其思想智慧成为了传之千古的结晶。国学经典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灿烂遗产,也是中国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

  三、学习《蓼莪》

  1、朗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把握节奏,读出韵律。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2、理解内容:结合书下注释,教师串讲

  参考: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翻译: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青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受尽了辛劳!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翻译:那高高的植物是莪蒿吗?原来不是莪蒿,是没用的杜蒿。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竟积劳成疾!

  (第一层,写父母生养“我”辛苦劳累。头两句以比引出,诗人见蒿与蔚,却错当莪,于是心有所动,遂以为比。莪香美可食用,并且环根丛生,故又名抱娘蒿,喻人成材且孝顺;而蒿与蔚,皆散生,蒿粗恶不可食用,蔚既不能食用又结子,故称牡蒿,蒿、蔚喻不成材且不能尽孝。诗人有感于此,借以自责不成材又不能终养尽孝。后两句承此思言及父母养大自己不易,费心劳力,吃尽苦头。)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翻译:小瓶的酒倒空了,那是酒坛的耻辱。失去父母的人与其在世上偷生,不如早早死去的好。没有父亲,我可以依仗谁?没有母亲,我可以依靠谁?出门在外,心怀悲伤,踏入家门,像没有回到家一样。(家空荡荡)

  (第二层,写儿子失去双亲的痛苦和父母对儿子的深爱。第三章头两句以瓶喻父母,以罍喻子。因瓶从罍中汲水,瓶空是罍无储水可汲,所以为耻,用以比喻子无以赡养父母,没有 1 尽到应有的孝心而感到羞耻。句中设喻是取瓶罍相资之意,非取大小之义。“鲜民”以下六句诉述失去父母后的孤身生活与感情折磨。)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翻译:父亲母亲生我养我(互文句式),你们抚爱我疼爱我,使我成长培育我,照顾我庇护我,出入都看顾我,我想报答你们的大恩大德,好像苍天的.无穷无尽。

  (第四章前六句一一叙述父母对“我”的养育抚爱,这是把首两章说的“劬劳”、“劳瘁”具体化。这章最后两句,诗人因不得奉养父母,报大恩于万一,痛极而归咎于天,责其变化无常,夺去父母生命,致使“我”欲报不能!“长”是使动用法。)

  4、小结:体验意境,熟读能背。

  此诗是以充沛的情感表现赡养、孝敬父母美德的最早的文学作品之一。诗人所抒发的是不能终养父母的痛极之情,这是悼念父母的祭歌,被称为“千古孝思绝作”。

  蓼莪教学设计 2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熟练朗读并背诵《蓼莪》,准确理解诗中的字词含义和诗句大意。

  掌握《诗经》中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并能分析其在本诗中的运用。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小组合作探究,深入剖析诗歌所蕴含的孝道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诗中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歌颂与追思,激发学生的感恩之情,树立正确的孝道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题,体会诗人对父母的深厚情感。

  学习《诗经》的赋、比、兴手法,尤其是兴的运用。

  2.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深刻领悟诗歌所传达的孝道内涵,并将其内化为自身的情感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践行孝道。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5 分钟)

  播放筷子兄弟的《父亲》,同时在屏幕上展示一些与父母关爱子女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情感氛围。歌曲结束后,提问学生:“从歌曲和图片中,你们感受到了父母怎样的爱?在古代,人们又是如何表达对父母的情感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出自《诗经》的表达孝道的诗——《蓼莪》。”

  2. 知识铺垫(3 分钟)

  简单介绍《诗经》的基本知识,包括其成书年代、内容分类(风、雅、颂)、表现手法(赋、比、兴)以及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点提及“雅”部分多为贵族祭祀之诗歌,《蓼莪》属于“小雅”,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3. 诗歌诵读(10 分钟)

  教师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熟悉诗歌内容。随后,教师正音,强调易错字,如“莪”(é)、“蒿”(hāo)、“劳”(láo)等。

  请几位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认真倾听并评价,教师针对朗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如节奏的把握(“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应读出缓慢、沉痛的节奏)、语调的变化(在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与追思时,语调应深沉而真挚)等。

  全班齐读,再次体会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 诗歌讲解(15 分钟)

  逐句讲解诗歌含义: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解释“蓼蓼”形容植物高大的样子,“莪”是一种草,“匪”同“非”,“伊”是“那”的意思,“劬劳”指辛苦劳累。这两句以莪蒿起兴,莪蒿高大却不是莪,就像自己不成材,父母却辛苦养育自己,表达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和愧疚。

  “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 讲解“蔚”也是一种草,此句与上句意思相近,进一步强调父母的辛劳。

  “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 阐释“瓶”是小瓶子,“罄”是空的意思,“罍”是大酒器,小瓶空了是大瓶的耻辱,比喻自己不成才是父母的耻辱。“鲜民”指孤子,“怙”“恃”都是依靠的意思,这几句表达了失去父母后的孤苦无依和极度悲痛,出门含悲,入门如无所归。

  “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详细说明“鞠”是养育,“拊”是抚摸,“畜”是爱护,“顾”是照顾,“复”是反复看,“腹”是怀抱。这几句通过一系列动词,生动地描绘了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养育,而“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则表达了父母之恩如苍天般广大无边,难以报答。

  在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诗歌中赋、比、兴手法的运用,提问学生哪些句子是兴,兴起到了什么作用(如以莪蒿起兴,引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叹,使情感表达更为自然、深沉)。

  5. 小组讨论(10 分钟)

  提出问题:“在现代社会,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践行诗中的孝道精神?”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要求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记录讨论内容。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巡视各小组,参与学生的讨论,适时给予引导和启发,如提示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如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尊重父母的意见、多陪伴父母等)方面思考。

  讨论结束后,各小组代表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强调孝道在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孝道。

  6. 拓展延伸(5 分钟)

  展示一些现代社会中关于孝道的感人故事或新闻报道,如“全国道德模范评选中孝老爱亲模范的事迹”等,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孝道在当代的传承和弘扬。

  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个人层面的孝道践行,社会和国家在弘扬孝道文化方面可以采取哪些措施?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

  7. 课堂小结(2 分钟)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蓼莪》的诗歌内容、表现手法、主题思想以及现代社会中孝道的传承与践行。

  再次强调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在今后的生活中用实际行动感恩父母、回报父母。

  8. 布置作业(5 分钟)

  背诵并默写《蓼莪》全诗。

  以“孝道在我心中”为主题,写一篇 500 字左右的短文,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孝道的理解和感悟。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诗经》相关书籍

  六、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学生对《蓼莪》这首诗有了较为深入的理解和感悟,在情感上也受到了一定的触动,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对孝道的内涵和现代传承有了自己的思考。然而,在引导学生将孝道观念内化为实际行动方面,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和生活中进一步加强引导和督促,例如可以组织一些与孝道相关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体会和践行孝道。同时,在诗歌讲解环节,对于一些字词和文化常识的讲解还可以更加深入和细致,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经》的文化底蕴。

  蓼莪教学设计 3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诗经》中《小雅》的特点以及《蓼莪》的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 品味诗歌的语言,体会其运用赋、比、兴手法所营造的艺术效果,感受诗歌的情感张力。

  3.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引导学生反思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传承中华孝道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

  1. 重点

  理解诗歌中字词的含义,准确把握诗歌的主旨,体会诗人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切感激与无法报答的悲痛。

  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尤其是比兴手法在表达情感上的独特作用,如以莪蒿起兴,以瓶罍关系作比等。

  2. 难点

  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深度,使学生能够跨越时空的距离,与古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真正将孝道观念内化于心。

  三、教学方法

  诵读感悟法、情境教学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法

  四、教学过程

  1. 情境导入(5 分钟)

  展示古代祭祀场景的图片或视频片段,旁白介绍古代祭祀文化中对祖先和父母的敬重。然后提问学生:“在古代文化中,对父母的敬重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们知道古人是如何用诗歌来表达对父母的情感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经典的表达孝道的《诗经》作品——《蓼莪》。”

  2. 背景介绍(3 分钟)

  简要介绍《诗经》的概况,包括其收集整理过程、“风”“雅”“颂”的分类特点等。重点讲述《小雅》部分多反映贵族阶层的生活和情感,《蓼莪》创作于当时社会背景下,可能是一位失去父母的贵族子弟表达对父母深切怀念和感恩的作品,让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有初步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情感基调。

  3. 初读感知(10 分钟)

  教师富有感情地范读全诗,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的变化,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氛围。

  学生自由朗读诗歌,结合课下注释,尝试理解诗歌大意,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

  教师针对学生朗读情况进行正音和节奏指导,如“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几句应读得缓慢、沉痛,以体现诗人对父母辛劳的哀叹。

  请学生个别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教师总结评价并再次强调朗读要点。

  4. 文本解读(15 分钟)

  逐节解读诗歌:

  解读第一节:“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蓼蓼者莪,匪莪伊蔚。哀哀父母,生我劳瘁。”引导学生理解这是以莪蒿起兴,莪蒿本应高大茂盛,却被误认作普通的蒿草或蔚草,就如同自己未能成才,辜负了父母的辛勤养育。这里的兴,不仅引出了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感叹,也为全诗奠定了哀伤的情感基调。教师提问学生:“从这几句诗中,你能体会到诗人怎样的情感?”让学生思考并回答,然后教师总结,诗人表达了对父母的愧疚和感恩之情。

  解读第二节:“瓶之罄矣,维罍之耻。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无父何怙?无母何恃?出则衔恤,入则靡至。”解释“瓶”“罄”“罍”的含义,说明这里以瓶罍关系作比,小瓶空了是大瓶的耻辱,比喻自己不成才是父母的耻辱,表达了诗人失去父母后的孤苦无依和极度自责。教师引导学生想象诗人失去父母后的生活状态,感受其内心的痛苦。

  解读第三节:“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拊我畜我,长我育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欲报之德,昊天罔极!”详细讲解这几句中一系列动词的含义,如“鞠”(养育)、“拊”(抚摸)、“畜”(爱护)、“长”(使成长)、“育”(培育)、“顾”(照顾)、“复”(反复查看)、“腹”(怀抱),通过这些动词生动地描绘了父母对子女全方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养育。教师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谈谈对这几句诗的理解,从而加深学生对父母养育之恩的体会,最后教师点明这几句诗将诗人对父母的感恩之情推向了高潮,同时也表达了父母之恩难以报答的无奈。

  5. 小组讨论与情感升华(10 分钟)

  提出问题:“在现代社会,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社会观念的变化,孝道面临着哪些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

  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发言,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如现代社会中年轻人忙于工作学习,与父母相处时间减少;物质生活丰富但精神陪伴不足;家庭结构变化导致家庭观念淡薄等方面探讨孝道面临的挑战,并思考相应的解决办法,如合理安排时间多陪伴父母、注重与父母的情感交流、传承和弘扬传统家庭文化等。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发言,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总结和点评,进一步引导学生认识到孝道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激发学生传承孝道文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6. 拓展延伸(5 分钟)

  推荐学生阅读其他《诗经》中表达家庭情感或孝道的篇章,如《凯风》等,比较它们与《蓼莪》在情感表达、表现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对《诗经》中家庭情感主题作品的理解。

  让学生课后收集身边的孝道故事,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可以是名人轶事,也可以是自己家庭或社区中的'真实事例,下节课进行分享交流,进一步丰富学生对孝道文化的认知和感受。

  7. 课堂总结(2 分钟)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蓼莪》的诗歌内容、表现手法、情感主旨以及现代社会中孝道的思考与讨论。

  再次强调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希望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能够更加珍惜父母的爱,努力践行孝道,让孝道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

  8. 作业布置(5 分钟)

  背诵《蓼莪》全诗,并录制自己的背诵音频或视频发送到班级群里。

  以诗歌的形式创作一首表达自己对父母感恩之情的作品,要求至少运用一种《诗经》中的表现手法,如比兴等,字数不限。

  五、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诗经》相关资料、古代祭祀文化视频资料

  六、教学反思

  通过情境导入和背景介绍,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诗歌的学习氛围,对诗歌的情感基调有了一定的把握。在文本解读过程中,结合问题引导和小组讨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较为深入,尤其是对诗歌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的分析,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并发表自己的见解。在情感升华环节,学生对现代社会孝道面临的挑战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应对措施,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文化常识的讲解还可以更加生动有趣,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小组讨论环节,个别小组的讨论深度不够,教师的引导还需要更加精准和及时,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进一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