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两只青蛙》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认识16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干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获得成功。 【重点难点】 1. 重点: 认识16个生字;在读中理解两只青蛙的……
湘教版《两只青蛙》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借助拼音,认识16个生字。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理解课文内容,明白看问题不能太片面,干事情只要有恒心、有毅力就会获得成功。
【重点难点】
1. 重点: 认识16个生字;在读中理解两只青蛙的言行。
2. 难点: 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课前准备】CAI课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本课教学应以读为本,边读边悟,悟后再读,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创设情境,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尊重学生在阅读中的独特感受,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由地读说,张扬个性。
【设计思路】
课的开始,播放一群青蛙的叫声,让学生在静静的聆听中想象出小青蛙可爱的形象,激起他们说的欲望和了解课文的欲望。
在初读识字这一环节中,我充分利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并让学生在不断的语言实践中练习、巩固汉语拼音。
在以读为本,深入感悟这一环节中,我设计了读与说两条训练主线。
1) 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出个性化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相互评价,交流彼此不同的`感受。然后,展开想像,加深感悟后,再一次通过读表达出来。这样,读的训练层层递进,让学生渐渐学会朗读的方法。
2) 创设情境,激发想象,让学生想说、敢说。在教学重点段第三自然段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先演示小青蛙艰难地爬出井口的过程,让学生想象小青蛙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与危险,小青蛙会怎么想、怎么说,再说说自己想对小青蛙说什么,从而更加体会到小青蛙虽然在爬行过程中非常艰难,但从未动摇过决心。接着,边和学生一起为小青蛙加油,边演示小青蛙跳出了井口。这时, 小青蛙会看到什么呢?我先让学生想象说,然后展现一幅色彩明快、富有生机的画面,让学生借助画面,加入自己的想象,说得更具体。这样一来,说的训练落到了实处。
而读与说二者又相互渗透,学生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读的基础上说,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再带着这种情感体验练习朗读。
课后,我设计了续编故事《两只青蛙》这一拓展延伸环节,留给学生一个想象的空间。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引入
1. 播放青蛙叫声的录音。
2. 小朋友们,听听,这是谁在叫呀?能说说它们的样子和本领吗?
3.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 自由大声地读课文,要求: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 划出生字词,读读认认,然后同桌之间相互检查读。
3. 检查生字读音。
a) 齐读带拼音的生字。
b) 开火车认读去掉注音的生字,对于读不准音的字,拼一拼,再读一读。
4. 指名分节读课文,学生评价。
5. 整体感知: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 以读为本,深入感悟。
1. 通过读课文,你们已经知道了大青蛙和小青蛙有着不同的想法,它们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说。
a) 男女生分角色读两只青蛙的对话。
b) 讨论它们俩的想法有什么不同?(师适时引导学生联系第一自然段来理解,明白小青蛙为什么要跳出井口以及大青蛙继续留在井底的原因。)
c) 指名读。
2. 小青蛙是怎么做的?在课文中找一找,读一读。
a) 指名读。
b) 课件演示:启发想像,体会情感。
☆小青蛙在努力向上爬的过程中,会再现什么情况?它又会怎么想呢?
☆你想对小青蛙说些什么呢?
c) 指导朗读,体会小青蛙向上爬的决心与艰难。
d) 课件演示:学生为小青蛙鼓励加油。
e) 用“终于”说话。
3. 终于爬出井口的小青蛙,看到了什么?
a) 指名读出找到的句子。自由练读。
b) 指名读,学生评价。
c) 感情朗读,表演读。
d) 启发想像:小青蛙到底看到了什么,发出这样的感叹呢?
先自由想像说,再借助画面,加入想像更具体地说。
e) 齐读。
4. 小青蛙还见到了谁?
a) 启发:小朋友们,你们见到了许久没有见到的朋友,心情会怎么样?那小青蛙呢?
b) 引读小青蛙的话。
c) 全班一起表演读。
5. 出示课件
小青蛙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爬出了老井,来到了广阔天地(板书:广阔天地)看到了美丽的大世界,来到了伙伴们中间,过了了新生活,是多么幸福快乐呀!可大青蛙呢?
指名说。板书:留在井底头昏脑胀
四. 总结课文,体会道理。
1. 你喜欢哪只青蛙?为什么?
2. 师总结。
五. 拓展延伸。
小青蛙在美丽的世界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有一天,又来到了老井边,它看着井里的老朋友,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续编故事《两只青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