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的槐园梦忆 引导语:梁实秋71岁的时候,元配之妻程季淑客居美国,一场意外突然夺去了她的生命,悲伤不已的梁实秋,写下感人的《槐园梦忆》一书。下文是相关的知识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内容简介/《槐园梦忆》 《槐园梦忆》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
梁实秋的槐园梦忆
引导语:梁实秋71岁的时候,元配之妻程季淑客居美国,一场意外突然夺去了她的生命,悲伤不已的梁实秋,写下感人的《槐园梦忆》一书。下文是相关的知识资料,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内容简介/《槐园梦忆》
《槐园梦忆》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梁实秋71岁的时候,元配之妻程季淑客居美国,一场意外突然夺去了她的生命,悲伤不已的梁实秋,写下感人的《槐园梦忆》一书。《槐园梦忆》节选了其中一部分。
写作背景/《槐园梦忆》
梁实秋散文集文人散文与学者散文的特点于一体,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梁实秋71岁的时候,元配之妻程季淑客居美国,一场意外突然夺去了她的生命,悲伤不已的梁实秋,写下感人的《槐园梦忆》一书。
评论/《槐园梦忆》
江苏文艺出版社推出一部梁实秋散文集《槐园梦忆》,其以收录梁实秋晚年14篇散文佚文而引发文坛关注,且这些作品均系首次在内地公布。该书编者张昌华与梁实秋的二女儿梁文蔷相熟,他介绍说,这14篇佚文均为梁实秋去世前两三年所作,散见于美国的华文报纸以及中国台湾的报刊上,身在美国的梁实秋大女儿梁文茜将这些作品搜集起来,由梁文蔷转交内地出版社出版。在此之前,内地最全的梁实秋散文的版本是上世纪90年代初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的4卷本《梁实秋散文》,此版本也收入了他晚年在中国台湾、在美国时的一些散文,但未包括这14篇佚文。
梁氏晚年所写的这些散文内容依然非常丰富,有关心民瘼的《民以食为天》,开启民智的《闲话英语》,养生益年的《早睡早起》、《八十岁与八百岁》,以及由生活琐事联想到文学创作的《萝卜汤的启示》等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3篇怀人文章。《忆周老师》,是其追怀他小学业师周士先生。梁实秋在文中弘扬周老师爱才更重操行的懿德。《忆李长之》则显露梁实秋宅心仁厚的襟怀。1933年左右,已负盛名的梁实秋是青岛大学教授,刚由清华大学毕业的小青年李长之在报上发表了一篇批评梁实秋的《偏见集》,指责梁实秋“缺乏一套完整的哲学体系作为文学批评的准绳”。而梁实秋则认为“很有见地”,他在文中说:“经他这一指点,我以后思索了好几十年。虽然我的文学观至今未变,我却很感激他的批评。因为有此一段因缘,我以后和他成为很好的朋友。”其姿态应令当今某些当红作家汗颜。另一篇怀人长文《关于老舍》,洋洋洒洒5000字,追述了抗战时期他们在重庆的生活往事,以及老舍一生的坎坷遭遇,充满发自肺腑的怀念与感叹,同时表达出梁实秋对“口号式”文学政策的反感。
张昌华认为,相比梁实秋散文早年“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风格,其晚年作品感情表达更为浓烈、炙热,不再旁征博引,而是人生感悟自然流露,但其“雅洁”的文调则一如既往。
从《槐园梦忆》看梁实秋
中国近代文学作品十分丰富,犹如一座座宝藏呈现在读者面前。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人们越来越少去阅读这些作品。我总对现当代的那些作者怀有崇高的敬意,渴望拜读他们的作品,却拖拖拉拉未能如愿。一个偶然,在阅览室里借阅了一本梁实秋文集,细细读来,《槐园梦忆》竟然给我最深刻的印象,那隽永的思念竟能如此细水流长。而这绵长的思念让人领悟到梁实秋的真实,梁实秋的深情,也是梁实秋文学主张的侧面印证。
梁实秋(1902~1988), 现代作家、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原名治华,笔名秋郎。祖籍浙江余杭生于北京。新月社主要成员之一。散文代表作《雅舍小品》、《秋室杂文》等,文笔风趣幽默。同时著有文艺理论批评《文学的纪律》、《浪漫的与古典的》等。他还是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
梁实秋是一代文学巨匠,作品异彩纷呈。他一生共留下了超过二千万字的著作,在此没人敢豪言窥一斑知全豹,单从叙事性散文《槐园梦忆》,我们尝试解读梁实秋的细腻笔触和深切情思。
《槐园梦忆》堪称梁实秋散文作品的一个典型,虽然读来好似全篇都是关于生活的细枝末节,细细思量却饱含深情。《槐园梦忆》是梁实秋晚年寓居美国时的一个作品,写作它皆因一场意外。
梁实秋的妻子程季淑因一场意外陨于1974年,葬于美国西雅图槐园,时年71岁的梁实秋痛失爱妻,悼亡之作《槐园梦忆》因之而来。这意外来的太过突然,使作者产生“重壤永幽隔”的感慨,带着“徘徊墟墓间”的哀思写下了《槐园梦忆》。如今读来作者的情思深切,让人眼角含泪,嘴角含笑,心头却挂着回忆的丝丝温暖。梁氏夫妇一路携伴50年,书中回忆起的一些细微的情节让风雨同舟的爱情跃然纸上。
梁实秋与夫人程季淑的爱情适于媒妁之言。这也是中国最常见的婚姻结合方式。在我们的记忆里,专职包办婚姻往往都是不幸的。这一场婚姻迥然,它不但幸福美满,而且始于十分幸运的一见钟情,这大约就是梁实秋先生与程季淑相伴五十载的情感基础吧。
《槐园梦忆》里我们看见作者在回忆自己年少时的那些爱情往事,就像老电影,虽然会有昏黄的斑影,却又轻易将人带入回忆的境地。仿佛有人在喁喁低语“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两人第一次约会的形象,还萦绕心头,她的乌黑发髻,自己缝制的衣服裙子鞋子,“她是百分之百的一个朴素的女学生”。——五十年,丝毫未改亡妻的初识印象。
梁实秋与夫人伉俪情深,随着时局变动,不断奔波,从北平到上海、青岛到西南,广州到西雅图,两人奔波相持五十载,好不容易盼来菽水承欢、偕老之福,夫人却猝然长逝,如今只剩下茕然一鳏,徘徊墟墓之间。
堕地之时,死案已立。《槐园梦忆》让人犹有感触的`一段写到梁先生和夫人探讨生死的问题。与其说是探讨看起来却更像商量,商量的结果是夫人先走,因为承受生离死别之苦留给梁老先生承担,没想到这真的就应验了,只是这一切来的都太突然,也太早。这情节真的似曾相识,但结果却是迥然不同。林觉民的《与妻书》中曾经提到,林觉民曾与自己的夫人陈意映讨论过生死的问题,“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谁知英雄壮志,洒一腔热血以报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留下了凄婉悲壮的《与妻书》。而梁实秋与夫人的探讨,竟一语成谶。逝者已矣,生者却要承受伤悲,不觉黯然神伤。林觉民感人涕下的《与妻书》,展现了一个宽厚的丈夫形象:壮志未酬的遗憾,巾短情长,所未尽者,不得不写于妻子,让她来承担这一切,是一个伟丈夫;而《槐园梦忆》的梁实秋要承受伤悲,展现了一个男人的真性情。
中国的文人有很多对妻子充满爱与尊重的例子。“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虽各有四字里,却都是精彩纷呈的故事。印象中行为洒脱才华横溢,能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苏东坡也能发出“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的凄美之词。词真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就像中国的水墨画,留白处总是给人最深的想象,最隽永的品位。或许“无语凝噎”,大约就是此种情境吧。清代大词人纳兰性德的经典词句:“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这首《蝶恋花》也是悼念亡妻之作,十分的情真意切。
古人的回忆都太含蓄,总是有飘忽的魂儿,却留不住那回忆的影儿。梁实秋的《槐园梦忆》真真切切的留住了那些细枝末节,一个普通的女性,一个爱丈夫的妻子,存活在这里,让人难忘。“缅怀既往,聊当一哭,衷心伤悲,掷笔三叹。”《槐园梦忆》之“长相思,泪难干”,空留遗憾的悼念之情也展现无遗。
读完《槐园梦忆》恍然,相濡以沫、举案齐眉的爱情固然引人艳羡,但平淡和睦的家庭又何尝不是人生大乐趣?夫妻感情是人生情感中之最重要一种,这种看似平淡的生活背后是浓烈的爱,经的起平淡流年,逐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意识形态的不同,文学作品的解读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梁实秋虽然著作颇丰,但是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尚未留下太多笔墨,而梁实秋曾因与鲁迅为代表的左翼作家的论战而饱受争议。梁实秋倡导文学根于人性的主张。人性是人生历程中最普通也是最闪光的地方。因此梁实秋的散文更多的关注与生活里的一些细微之事。他主张文学无阶级,“文学发于人性,基于人性,亦止于人性”。人性又是超阶级的,资本家与工人的人性并没有什么两样,他们都感到生老病死的无常,他们都有爱的要求,他们都有伦常的观念,他们都企求身心的愉快,文学就是表现这最基本地人性的艺术。在《槐园梦忆》里我们能轻易感悟到梁实秋的文学主张,一切好像都是平平淡淡的生活,却充满真实和感情。一如他的散文,写的都是普普通通的日常生活,如今读来一样能寻到丝丝缕缕生活的气息和似曾相识的生命的印记,炉火纯青的语言艺术下,颇能读出一些生活里的形态和乐趣。关于这些或许并无太过积极的作用,却隽永而长存。
梁实秋前期作为新月社重要成员,在文学创作上表现出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特点。在散文写作上语言清丽隽永,文风简洁深遽,独具风采。在《槐园梦忆》里我们隐约可见他的学识渊博,旁征博引,内蕴丰盈,行文崇尚简洁,重视文调,追求“绚烂之极趋于平淡”的艺术境界及文调雅洁与感情渗入的有机统一。且因洞察人生百态,文笔机智闪烁,谐趣横生,严肃中见幽默,幽默中见文采。晚年怀念故人、思恋故土的散文更写得深沉浓郁,感人至深。
突然想,爱情不过是种种感情之一种,却让所有人醉心,这就是爱情的魅力。我们读的是别人的人生,走的却是自己的路。反思自身,且行且珍惜是多么的重要。感情的真挚是最弥足珍贵的,或许没有完美的结局,痴男怨女为之扼腕叹息,但是人生总如一场烟花绽放的绚烂,何必追寻所谓的永恒。我们总是在做看客时忽略真实,着眼完美。身临其境了,又马上大肆感慨生活之龃龉。在工作生活中我们面对越来越多的压力和烦躁,会懈怠于平静的流年。其实,我们本来可以使生活更加美好。那些大运,便不要奢求总能遇到,在历经劫难后还能心存希望,才是真正需要修炼的 。
“恼煞无端天末去。几度风狂,不道岁云暮。莫叹旧居无觅处,犹存墙角面包树。目断长空迷津渡。泪眼倚楼,楼外青无数。往事如烟如柳絮,相思便是春常驻。”面对如烟往事,或许,不虚度不辜负的岁月才是最值得回忆的神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