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的师弟名人故事 我还是算认识一些文艺青年的,但是他大概是其中最彻底的一个。 上一次见他还是两年前的夏天,他拿着自己拍了好多年的一部长片来听我和老公的意见。不知所云地看了两个小时之后,我俩沉默着不敢出声,只能拼命邀请他吃西瓜。我不敢距离他太近,因为他……
李安的师弟名人故事
我还是算认识一些文艺青年的,但是他大概是其中最彻底的一个。
上一次见他还是两年前的夏天,他拿着自己拍了好多年的一部长片来听我和老公的意见。不知所云地看了两个小时之后,我俩沉默着不敢出声,只能拼命邀请他吃西瓜。我不敢距离他太近,因为他浑身散发着你可以称之为艺术也可以称之为不洗澡的味道。
那部长片至今还没有剪出来,这次见面他倒是剪了头发,主动汇报说出门前还洗了脸。我问他有没有特意洗澡,他很老实地说:还不至于。
十几年前他在北大读经济学,和我老公在北大外一起租了间平房,两个人很慎重地反复讨论过一个严肃的命题:有一天我们都出名了应该怎么办?他读研究生去了北京电影学院学编剧,2000年又跟着读博士的老婆去了美国,老婆是他的大学同学,翻译过萨缪尔森《经济学》的某一版,博士毕业后留在了华尔街,是德勤的会计师,总而言之,是一直走在金光大道上的大好青年,而他,是一直没上道的所谓导演。他对自己的老婆赞誉有加,最关键的一点是,他认为,能看上他,说明老婆的眼光实在很好。
李安曾说,被老婆养了6年,一分钱没有赚到,“我若是有日本丈夫的气节的话,早该切腹了”。但是我们的这个朋友,当年担忧的出名问题看起来暂时还不那么迫切,也没有需要切腹的沉痛感,他快乐地吃着北京的老冰棍,说他们夫妻已经决定从纽约回北京,以便进行他的下一部长片。
朋友们有时会为这个快40岁的男人忧心,但是谁都没法不被他那瘟疫般的乐观感染。他看过我写的小说,热烈地表扬了我的文字。然后打漫长的电话指导我怎样改成剧本。按照他的说法,电影圈里到处都是钱,少的就是像我们这样真正有资格去捡钱的人。我一边听电话一边中蛊一样在网上下单买了本编剧大师罗伯特·麦基的《故事》作为教科书,但是至今没有打开过。
李安说有一年他在纽约街头遇到一个纽约大学的师弟,当年拍的学生片红极一时,但是至今没有真正拍片的机会。而我们的这个朋友,虽然总是被大家用李安的人生与之相比,但谁都知道李安太少,人生中却充满了李安的师弟。做这种丧心病狂的梦是一种能力,实现它则是另外一种。但是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过是一种都没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