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说幽默风格成因及特点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老舍 成因 特点

管理员

摘要:

老舍小说幽默风格成因及特点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舍小说幽默风格成因及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老舍在文学创作之初,在作品风格上就"立意……

老舍小说幽默风格成因及特点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因为老舍生于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老舍小说幽默风格成因及特点,欢迎大家分享。

  老舍在文学创作之初,在作品风格上就"立意要幽默"。他的文学创作,始于他在英国留学期间。英国作家狄更斯是老舍喜欢的作家,此外,还有马克·吐温、康拉德等作家的许多的优秀作品都是老舍所喜欢的,这些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幽默风格及写作技巧,给了老舍文学创作以一定的影响。

  老舍幽默风格的形成,也是他的性格决定的。老舍的性格来源于他生活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老舍出生在旧北京一个贫苦的满族家庭,父、母亲幽默、善良,有正义感,对生活充满希望。对此,老舍自己是这样说的:"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她是个愣挨锇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又对别人很义气的女人。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有了这点分析,就很容易明白为什么我要笑骂,而又不赶尽杀绝。父母亲的优秀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老舍。而他所生长的社会环境则是培养他幽默性格和文化心理的沃土。

  个人性格的决定,外在因素的影响,使老舍在开始文学创作时就决定了其作品的幽默风格。

  一、以幽默的人生态度和文学观念进行创作

  在文学创作中,幽默是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手段。但是,对于老舍来说,幽默则是他的一种人生态度和文学观念,是他观察社会、表现人生的主观心理定势,老舍的幽默艺术,就是以他的幽默人格为风骨的。也正是这样一种对待人生的幽默态度,决定了老舍的幽默,不仅仅表现在一时一事上,而是一种具有贯穿性的创作风格,这种风格可以从老舍不同时期、不同体裁的作品中看到他幽默意识的普遍性体现。

  老舍的幽默不仅仅只针对他人,对于自身的短处,他也会以幽默的笔法表达出来。他的短篇小品《写字》,在戏谑调侃中充满自嘲:在书法上根底不深,却又爱表现自己,爱出风头,因而,又常常使自己陷入尴尬难堪的境地。作品由此给人以启迪。书法乃至一切艺术创造,要达到艺术的高境界,需要天才,更需要千锤百炼的刻苦实践。只有能笑自己的作家,才能进入这种幽默的最佳境界,在剖析别人的同时,也剖析自己,才能使作品更加令人信服,更加贴近生活,也更加感人。

  老舍的幽默涉及到生活的各个角落,尤其侧重于反映社会文化对人的影响。他总是从幽默对象自身的矛盾和冲突中寻找幽默的爆发点,通过对自然本色的描写,让读者体会其中的幽默内涵,达到简洁而耐人回味的效果。

  二、幽默的融合性

  幽默的融合性是老舍幽默风格中的一个显著特色,它表现为审美范畴的相互渗透,多重意象的组合,以及内容与形式的交织等。

  (一)中外文化在其作品中的融合

  老舍的《讨论》,采取的是相声"抖包袱"的传统技法,整篇文章就如一个引人入胜的对口相声段子。文章主要围绕挂不挂日本旗的问题,财政厅长王老爷与仆人的一段对话。王老爷对仆人提出的挂日本旗大怒,喊道:"你把我气死!亡国奴!"随着日本大炮"咣"的一声响,王老爷马上大叫,让仆人"去找块白布,快!"这样的艺术处理,就将人物的性格刻划由表层深入到了人物的心灵深处,使浅俗的戏谑变成了对人物灵魂深处的鞭挞,提升了幽默的质感。

  (二)喜剧性与悲剧性的相互渗透

  写于l933年的《离婚》标志着老舍的幽默艺术趋于成熟,作品中"男性媒婆"张大哥的敷衍,科员老李不切实际的追求和自相矛盾的性格,以及财政所诸位科员太太为了所谓的妇女解放而组织起来的什么"国际联盟"。妇女解放和"国际联盟"只是她们防范丈夫纳妾的一个手段,等等。这些描写,初读起来令人捧腹,而掩卷思之,则使人辛酸。这是一部以喜剧手法表现悲剧内容的小说,在嘻笑声中弥漫着悲剧气氛,老舍从市民的灰色生活中看到了可笑、可怜、可悲而又可憎等诸多内容,进而用谐谑的笔墨去描述、去揭示。透过这幽默诙谐,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了作者的忧世伤生之情。

  (三)多种幽默手法的交错运用

  在同一篇作品中,老舍注重交错运用各种幽默手法,以增强喜剧效果。《到了济南》一文中,老舍先后使用了重复、倒置、相互干涉三种手法,来描写乘坐济南载人马车的奇遇,没有精神的瘦马、破烂的车、惊人的车价,这三点在文中的运用,本身就具有了重复幽默的效果,马的没精神与车的破旧,似乎让人有了人负马的感觉,这是倒置的幽默艺术的运用,而马在路上三失前蹄,造成"我鼻子"碰在车窗上,与对面坐的乘客头碰头的顶牛,这又是相互干涉的幽默。作品也就是这样一环扣一环,造成接连不断的幽默效果。

  拓展:作品风格

  创作题材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他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尤其擅长刻画浸透了封建宗法观念的保守落后的中下层市民,在民族矛盾和阶级搏斗中,在新的历史潮流冲击下。惶惑、犹豫、寂寞的矛盾心理,和进退维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径。他喜欢通过日常平凡的场景反映普遍的社会冲突,笔触往往延伸到民族精神的挖掘或者民族命运的思考,让人从轻快诙谐之中品味出生活的严峻和沉重。关于自然风光的色彩鲜艳的渲染和关于习俗人情的细致入微的`描摹,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情趣。

  在现代文学史上,老舍的名字总是与市民题材、北京题材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他是现代中国文坛上杰出的风俗、世态(尤其是北京的风土人情)画家。作为一位大家,他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可能不够辽阔,但在他所描绘的范围之内,却把历史和现实,从一年四季的自然景色、不同时代的社会气氛、风俗习惯,一直到三教九流各种人等的喜怒哀乐、微妙心态都结合浓缩在一起,有声有色、生动活泼,自成一个完整丰满、“京味”十足的世界。这是老舍在现代文学史上作出的特殊贡献。[20]

  老舍的作品的另一个特点,是表现出鲜明的反帝爱国的题旨。老舍的作品中往往直接揭露帝国主义侵略罪行,从不同侧面描写它们的经济、文化、宗教渗透和种族歧视所给予中国人民种种伤害。他表现民族觉醒、表彰民族气节,同时抨击在这些侵略和渗透面前卑躬屈节、为虎作伥的洋奴汉。1960年是义和团起义的六十周年,于是写出了话剧《神拳》,再现了北京居民抗击八国联军的壮烈情景。

  语言风格

  老舍的语言俗白精致,雅俗共赏。老舍说:“没有一位语言艺术大师是脱离群众的,也没有一位这样的大师是记录人民语言,而不给它加工的。”因此,作品中人物语言是加提炼过的北京白话。其作品语言的“俗”是建立在精细的思考与研究的基础上。他的“白”,让读者易于理解却又颇有深度。用通俗、平白的文字来反应时代和生活,这才是老舍作为语言大师的境界,可谓“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然而另一方面,老舍又使用语脱去自然形态的粗糙与随意,炼成金子,使现代的北京口语显出朴素精致如同一具精雕细刻的瓷器。

  同样老舍的作品也追求幽默,一方面来自狄更斯等英国文学家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深深地打上了“北京市民文化”的烙印,形成了更内蕴的“京味”。幽默风趣,是老舍作品语言的总体风格特色。他认为:“文字要生动有趣,必须利用幽默……假荇干燥、晦涩、无趣,是文艺的致命伤;幽默便有了很大的重要。”因此,老舍的小说、戏剧,散文等也都充满了幽默风趣色彩。他的作品字里行间无不闪现着他的幽默才华:把“想得深”的思想内容,用“说得俏”的语言表达出来,含蓄隽永,充满浓郁的幽默色彩。从《老张的哲学》问世起,老舍就开始被人称为“幽默小说家”。

  老舍先生更是潜台词运用的大师,其代表就是《茶馆》。《茶馆》凭借深刻含蓄的潜台词,有力地丰富了语言的内涵。最经典的例子就是第一幕庞太监与秦仲义的“舌战”。这两个人一个是西太后的宠奴,一个是讲维新的资产者,二人不期而遇表面上客客气气,骨子里却是兵刃森森。《茶馆》中像这样的台词比比皆是。它引而不发,以弦外之音调动人们的兴味与深思,耐人咀嚼。

  老舍作品成功地运用了富有生命力的北京口语词汇,使作品语言透露着独特的京韵,作品生活气息醇厚,地方风物、民情风俗真实感人。同时用地道的北京话写北京人,本土本色,活泼有趣、质朴自然,生活气息迎面扑来,具有独特的魅力,透出了北京话的神韵,显示北京话活泼的生命力和老舍驾驭北京口语的能力。[4][21]

  文学思想

  老舍的文学思想成分复杂,现代文学史中无产阶级文学和资产阶级文学的斗争里,他的派别色彩不明显,虽然他对左派的革命领导文学的艺术指导方式及其他艺术和思想上的主张颇有微词。同时老舍也未曾加入苏汶和梁实秋等人的第三派——不认为文学至死都是自由的。他的文学思想的基调是强调文学的自由表达,同时认为文学对社会的作用是不期然而然的和远期的。

  但是由于受到时代的影响,老舍也曾一度向文学的实用性靠近,然而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艺术家的他又感到不适,于是又重新呼唤并实践文学的自由表达和艺术性,在此期间其文学思想也出现了反复和震荡。因此而言老舍没有坚定单纯的文学立场,他的文艺思想是摇摆不定的,但是他倾向于从感情角度看文学,认为“使人欣喜是艺术的目的”,“文学是认识生命的,解释生命的”。同时老舍认为“文以气为主”强调表达自我为主,不使文学变成传道的教科书。[23]

  在作家不受外力干涉下进行自由表达的基础上,老舍进一步加深了个人的文学思考深度-----形式的美好。老舍多次提出“文学是以美好的文字为心灵的表现。”同时受到英国文学的启发,追求简洁朴素的语言风格“脱去花艳的衣裳,而露出文字的躶体的美”,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英国文学相通的,同时也是老舍受狄更斯等作家影响后在创作上的重要投影,是老舍文学思想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表达自由和形式美好是老舍最基本的追求,在这基础上老舍也反对文以载道的文学观,但并不否认文学的社会性和社会作用,如老舍早、中期的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中心旨意都是探索振兴国运、强盛民族之路的。老舍是以平民生活为描述对象,以传统伦理道德的哲学观为思想基础,以人道主义的善恶观为最基本的出发点,以是否有利于振兴国运、强盛民族为尺度,而进行文学描述的,而后期老舍在抗战时期则发表了大量的宣传抗战的文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