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昌资料搜集报告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南昌 搜集 报告 资料

管理员

摘要:

老南昌资料搜集报告老南昌资料搜集报告  南昌市,简称洪,又称洪城、英雄城 ,是江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南昌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

老南昌资料搜集报告

老南昌资料搜集报告

  南昌市,简称洪,又称洪城、英雄城 ,是江西省省会,是全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 ,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心城市之一,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核心城市,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南昌地处江西省中部偏北,赣江、抚河下游,濒临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西南岸,自古就有“粤户闽庭,吴头楚尾”之称。南昌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两千两百多年的建城史,因南方繁荣昌盛而得名,一直都是府、州、省、道治所,1927年八一起义,在此里诞生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支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是著名的革命英雄城市。被誉为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是中国首批低碳试点城市,曾荣获国家创新型城市、国际花园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球十大动感都会,2006年被《新闻周刊》评选为世界十大最具经济活力城市。

  名称由来,南昌寓“南方昌盛”、“昌大南疆”之意。南昌城名数易,别名诸多,汉称豫章,唐称洪州,宋称隆兴,明代定名为南昌。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设市。

  历史来源 南昌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已有人在此生产生活。至三千年前,北至艾溪湖,南至青云谱,这一弧形地带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据《汉书》记载,前202年(汉高祖5年),汉将灌婴奉命驻军当地,修筑“灌城”,次年修筑城池,城址在今南昌火车站东南约4公里的黄城寺,城周长十里八十四步,称为“灌婴城”,开创南昌建城史。开创了南昌的建城历史,并取“昌大南疆”和“南方昌盛”之意,定名“南昌”。南昌地处长江以南,水陆交通发达,形势险要,自古有“襟三江而带五湖”之称。南昌先后有豫章(汉)、洪都(隋唐)等称谓,是历代县治、郡府、州治所在地,向来繁荣昌盛。六千多年前,南昌就建有若干个原始居民点。至三千年前,南起青云谱北至艾溪湖,形成了古代南昌居民的聚集区。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命颖阴侯灌婴驻守南昌一带。三国时为东吴豫章郡,两晋及南朝时为豫章郡、豫章国。这一时期,伴随着中原文化南渡,南昌城得到了很大发展,逐渐成为帝国版图上的重要城市。五代时期,南昌的经济与战略地位愈加凸显,南唐中主李璟于交泰元年(959年)升洪州为南昌府,并于961年(宋建隆二年)将都城从江宁迁往南昌,号“南都”。589年(隋开皇九年)罢郡置洪州,607年(大业三年)复为豫章郡。 622年(唐武德五年)复为洪州,贞观初属江南道,733年(开元二十一年)属江南西道,742年(天宝元年)改洪州为豫章郡,756年(至德元年)豫章郡更名为章郡,758年(乾元元年)再称洪州。959年(五代南唐中主交泰二年)升洪州为南昌府。975年(宋开宝八年)复名洪州,1020年(天禧四年)属江南西路,1163年(隆兴元年)为隆兴府。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置隆兴路,1284年(元至元二十一年)更名龙兴路,1362年(至正二十二年)改为洪都府,次年更名南昌府。元称隆兴路,后又改为龙兴路。是含今天江西、广东在内的江西行省治所,为全国最重要的十路之一。

  老南昌资料搜集报告 1370年(明洪武三年)南昌、新建2县同城而治。1914年为豫章道。1926年北伐军攻克南昌后开始设市。撤道,析南昌、新建县治置南昌市,由省直辖。

  1949年5月2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昌,南昌成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江西省直辖市、江西省人民政府所驻地。1955年,南昌市设东湖、西湖、胜利、抚河4区。1958年增设青云谱区,南昌专区南昌(驻莲塘镇)、新建(驻生米镇)2县交由南昌市领导。1961年增设郊区,南昌、新建2县划归宜春专区。1971年南昌、新建(驻长堎镇)2县再次划入。1980年撤销胜利、抚河2区。1981年增设湾里区。1983年宜春地区安义县、抚州地区进贤县来属。2002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郊区改名青山湖区,并正式挂牌。2004年,南昌市区划调整,桃花镇、湖坊镇同盟水产场划入西湖区,塘山镇永和村、公园村、贤湖村、永溪村、长巷村、七里村六个村划入东湖区,湖坊镇楞上村、太和村、热心村划入青云谱区,东湖区青山路街办潘坊等七个居委会、西湖区上海路街办洪钢等二十八个居委会划入青山湖区。

  2015年8月5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南昌市部分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同意撤销新建县,设立南昌市新建区,以原新建县的行政区域为新建区的行政区域,新建区人民政府驻长堎镇新建大道239号。调整后,南昌市辖3县6区,其中城区由东湖、西湖、青云谱、青山湖、新建、湾里6个区组成。

  六月六晒衣箱,南昌居民素有“六月六晒龙袍”的习俗。传说每年农历六月初六日,是龙王爷及寺庙菩萨晒衣袍的日子。据说这天的“阳气”足,气候干燥,经六月初六日晒过的衣物,不会发霉,不会被虫蛀。所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翻箱倒柜,将家里所有的衣物全搬出来晒。解放前,每到六月初六,各寺院的菩萨也换上新装,纷纷抬上街头。菩萨游到哪里,哪里的人就会争相叩拜烧香,求菩萨保佑。 南昌的气候温暖湿润,每年六月六之前,都是霉雨季节。故此六月六日晒衣裳的习俗,实际上也应是对太阳的一种崇拜。 南昌婚嫁习俗 美好婚姻是每个人的渴望,只有心心相印才能结成幸福家庭。

  在中华民国之前,南昌在婚嫁中沿袭着千年来封建专制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习俗,造成多少家庭悲剧。直到中华民国时期,才开始有自由婚姻,但多数仍然是包办婚姻。旧式的婚姻习俗,由七方面组成:托媒、换帖、择吉,订婚、行聘、婚礼、迎娶拜堂。

  托媒:在一个家庭中,男孩到了二十岁左右,女孩到了十五岁左右,父母开始为儿女张罗婚事,托媒人牵红线,红线牵到男女不可见面,更谈不上互相了解,既使在民间时期也只能偷着看一眼。托媒时,先要给媒人预付部分报酬,叫做买鞋钱(意思是找人家需要跑路)。后又要给媒人送礼,请他吃饭。媒人接下了买鞋钱,开始履约物色门当户对的对象,并参加整个婚姻过程,直到把新娘子送进洞房,才算完成任务,有句民谚说得好:“新人入洞房,媒人抛过墙”。也有个别人与媒人保持联系,这是夫妻好的。也有夫妻不好的,相骂打架找媒人算帐。结婚后,要做谢媒酒并送上礼品表示感谢。民末清初谢媒有的给两担谷子,或者送上一套衣料,也有给二块光洋加一些礼物。那时说媒是一种职业,一般是女性,故称“媒婆”。媒婆能说会道,为了钱财,不管别人死活,两边说好话,说得“水都点得灯着”,俗话说得好:“骗得新娘子过了门,管你行不行。”

  换帖:经媒婆说合,双方家长认可,便把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媒婆,媒婆交给男方的父母,男方请算命先生推算两人的八字合不合。所谓八字,根据旧历中的天干地支所示的出生年、月、日、时,用五行相克来推算双方的八字是合还是克,如果相克,这桩婚事免谈。如果相合,双方父母将儿女的八字交换,这叫换帖,用红纸写好,放置于祖宗灵牌前的香炉底下,过了三天,全家平安无事,这才算换贴成功。如果三天之内各家出了一点事,送回庚贴,事情作罢。换贴成功后,女方派亲属团到男方相亲,相亲时见物不见人,看房子,牧畜、田地,女方觉得男方家境可以,请媒婆出面讲彩礼,经过多次磨合,对彩礼达成一致后,择吉日“压鞋样”,男方将鞋样和“压样钱”请媒婆送到女方,在定好的日子里,女孩做好一双鞋回给男方。男方看到鞋后,知道女孩的针线手艺如何,并且表示满意,这才算婚事的确定。

  择吉:婚事从换贴成功,到订婚、行聘、婚礼、迎娶拜堂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请星卜先生择吉进行,俗称拣日子。除了吉日外,南昌的老百姓还时兴每年的腊八结婚,据说这是乾隆下江南,来到南昌时正值腊月初八,演绎了一个吉祥如意的故事,从此,腊月初八成了一个吉日,一直延续到现在。

  订婚:从婚事确定之后,男方择吉请“领东酒”,又叫订婚酒,酒席上,男方将已经商订好的聘金、金银首饰、三代全贴送到女方。女方又将自家的全贴交给男方。酒席完毕,男方还要请媒人将“龙凤贴”送到女方,婚事到此才算最后谈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