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家的作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老家 作文

管理员

摘要:

老家的作文(集合)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家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老家的作文1  我的老家在安丰塘畔的一个小乡……

老家的作文(集合)

  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作文可分为小学作文、中学作文、大学作文(论文)。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老家的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家的作文1

  我的老家在安丰塘畔的一个小乡村。那里不仅是全国有名的草席基地,也是皖西大白鹅的养殖地。每到腊月天吃咸鹅的时候,闻到飘香的咸鹅味道,童年的那些鹅事总是在我的眼前展开!

  小的时候,村里七八岁以上的孩子孩子们除了上学的时间,其余的时间都是和一群家禽牛羊为伴。要么放鹅,要么放鸭,要么放牛。我也不例外。七岁那年起,爸爸每年春天都会给我买几只小鹅黄让我放养着。七岁放七只,八岁放八只,九岁九只.....记忆中,我的`童年生活,总是和一群鹅有关。

  赶鹅走路也是一件技术很高的事,特别是走在还没有收割的田埂上。会赶鹅的小伙伴一条田埂走到头的时候,鹅也就吃饱了 。庄稼地里却秋毫无犯。但是我赶着鹅群走过的田埂,常常是一片狼藉,一路上会洒下一些零星的稻谷,像一条金色的带子,伴随着鹅群走过的痕迹。延伸于田间,于是,经常有村民找上家门来兴师问罪。他们只要看到我赶着鹅群出门,都会在我的身后吆喝着。我放养的鹅胆子大,不怕陌生人,有人要过来驱赶它,它们就会反抗,伸长脖子去咬你一口。但是它们从来不咬我。它们见到我放学回来,总是很亲热的伸长脖子夺走我手里正吃着的零食。它们伸长了脖子比我还高,爸爸经常夸我:“这丫头是块放鹅的好料子。”

  村里有一句俗语:放鸭眼哭的瞎,放鹅背坐的驼。在鹅群休息的时候,我会去四处转转,看看哪家园子里有没有熟了的瓜果,想办法找点吃的。有时也会对着空旷的田野傻傻的唱歌:“有没有人知道为什么太阳总下到山的那一边,有没有人能够告诉我山里面有没有住着神仙,多少的日子里总是一个人面对着天空发呆,就这么好奇,就这么幻想,这么孤单的童年”。也会拿出随身携带的武侠书。一个人静静的读。记得一次,躺在树下看武侠小说《神雕侠侣》,看的入迷,不知道什么时候睡着了。梦里我的那些鹅就像书中的神雕,展开翅膀飞了起来,我骑在其中的一只背上,和它们一起飞上了天空。一不小心,我从它的背上掉了下来。吓得大叫一声,醒来,鹅一只也不见了。那些鹅也真是够淘气的。它们趁我睡觉的功夫,已经跑了几里路开外。后来这样的事情常常发生。爸爸为了方便鹅丢了好寻找,就把我家的那群白鹅用洋红水染的满身都是大红,这样,我家的鹅走到哪里都是通红的一片。童年,就在鹅群里梦幻般绽放。

  每年的冬天杀鹅的时候,也是我最伤心的时候。杀鹅前,妈妈都会提前哄我说:“丫头,你最近好好听话,别在惹事,等我把鹅杀了,鹅绒卖了给你买个花褂子,再给你买一双新鞋子。明年的学费也都给你留着。”虽然我很向往那些新衣服新鞋子,但是,我还是暗暗的伤心。这感觉深深的烙印在在童年的脑海里,他和诀别一个人的感觉完全相同,只不过这种结局是我早可以预料到的。动物它们也都是大通人性的,有时也是更牵人心!

老家的作文2

  一想到以前我和哥哥在一起的时光,我就忍不住哈哈大笑。其中,最令人开怀大笑的是采野草莓、抓鱼和“处罚”了。

  野草莓,在我们那里遍地都是。白白的,稍稍泛起一点鲜红,嚼起来香甜可口,最大的可以和大拇指指甲并说一二。我和哥哥每天“不辞而别”,偷偷的去采野草莓,回来的时候一本正经的掏出自己的劳动成果,和不多不少13个人吃,显得幼稚而特别。

  呵呵,这便是我和哥哥的一次“为万众服务而不辞而别为大家吃野草莓。”早上,我们撕下一块纸头,写上:我们去采野草莓,请勿担心。紧接着,我们俩悄悄地踮起脚尖绕过那个小田田的房间,一下子窜出房门。

  我们爬上了生机勃勃的小土坡,越过了清澈见底的小河,穿过了一望无际的草原,来到了一块牌子面前——刘二位大侠再次发现野草莓,闲人免进。紧接着,我哥俩弯着腰,拨开花草,开始寻找那些香甜可口的野草莓。“哥哥,你看,这个有多大呀!”我举着一个拇指指甲盖大小的的.野草莓冲着哥哥嚷道。“哈哈哈哈,这样的草莓在我们的范围里多的是呢!”听哥哥这么一说,我一头雾水。这生产野草莓的草原不是一望无际的吗?难道都是我们的?不过,我很快又被那个有红又大又润又让人垂涎三尺的野草莓吸引过去。二话不说,我们俩很快在一个大范围里面发现了一堆数目可观的野草莓,后来经过我们俩激烈的争论后,我们决定把牌子再搬到比1号有更多的野草莓的地方去。

  毫不夸张的说,我们回到家肯定都是口水流了一锅,让爸爸妈妈哭笑不得。很快,我们便沉浸在香甜的气味之中了。

  吃完中午饭后,我们又没事儿干了,对着大家做几个鬼脸,便撒开脚丫子朝河里跑去。河水清澈见底,湖底色彩斑斓的石头首先让我们高兴起来。我们通常会先玩打水漂,找几块平平的石头对着我们认为的“表面很平静,里面很凶残”的河水开始嬉戏起来。接着,我们互相卷起裤子,往水里就是一站,那冰冷呀,好像脚底下不是水,而是冰。我们冻得呲牙咧嘴,可还是要当英雄,勉强挤出一丝笑意,手拉手,肩靠肩的逃上了岸。我们还喜欢抓鱼呢!在没电视,没电脑而只有小河的地方,最适合我们抓鱼了。我们首先卷起裤子,扭扭脖子,摆摆手臂,冲着水喊一声:“我跟它(小鱼)拼啦!”然后一股脑儿的窜进河里。河不深,就连“表面很平静里面很凶残”的水也只淹没了我的大腿儿。我们带着潜水镜,掏空芦苇杆含在嘴里,就冲向了水里!我们并没有发现很大很大的草鱼,说实话,那边只有我们的一个小指头那么大的鱼,偶尔还会出现几条蝌蚪,我们老是玩不够。下过雨后的鱼最多,今天找过了,明天还有,我们抓到鱼也没有什么事,在鱼的身上挂一条线,再签着一张纸,画着小草啊笑话啊什么,也顺便放飞了我们童年的梦想。

  处罚其实就是遇到不开心的事,找根芦苇不停地踢呀打呀,一肚子的气全喷发给芦苇了,也正好助乐我们。

  童年金秋,童年的时光我永远不会忘记!

老家的作文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大家知道这是什么节日吗?没错,这就是我们传统的春节。

  那么我考考你们,春节有哪些习俗喃?有:贴春联,放鞭炮,吃团圆饭,踏青,祭祖,看春晚……

  在我的老家,不像城市的春节,到处张灯结彩,热闹非凡,人们三五成群逛庙会、赏花灯……而在老家,大家会在大门口贴上春联,在屋檐下挂上大红灯笼,迎接新年的到来。腊月一到整条街上,到处都是小孩们嬉戏的画面,大大小小的鞭炮声在街上此起彼伏,到处都洋溢着春节的气氛。除夕的晚上更是热闹,家家户户放鞭炮,吃年夜饭,给小孩子们压岁钱,围着桌子看春晚,不管老人,大人还是小孩都说说笑笑,讨论着全年的心酸和收获,在这样和谐的画面中全家人一起守岁。当新年的钟声敲响时,漆黑的夜空被璀璨的烟花照亮,鞭炮声回响在大街小巷,好不热闹!

  除夕之后就是大年初一了,这一天是不用出门拜年的,当我收到邻居小伙伴邀请一起放鞭炮时,我激动地跳了起来!我们来到家后面的茶地里开始鞭炮之旅。鞭炮的种类有很多,但适合我们的又太少了,当我们玩转每个种类后,总感觉没有尽兴。这时,我想到了一个恶作剧,就是我们藏在茶地里,等有人走过时,我们将鞭炮扔进臭水沟里,“砰”的`一声,当鞭炮爆炸时,水就会溅到别人身上,想想都兴奋。经过大家的讨论,采取了这种方案,可是,当第一个人经过时,他仿佛知道我们要放鞭炮似的,灵活地躲开了,一滴水都没有溅到身上。大家叹息着说“哎呀,计划失败了!”

  淘气的我们哪肯罢休,这时,一个小伙伴想到了一个妙招,召集我们去秘密基地。到了后,她吩咐我们各自做各自的事情。我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在树下拾200片树叶,然后搭在他们找来的砖块上,当最后一个树叶堡垒做好时,她指着我说“你的胆子最大,最后一步交给你了!”“什么?”我惊讶地问道。为了不扫大家的兴,我还是去了。

  我左手拿着鞭炮,右手拿着一个打火机,平时胆大的我手却颤抖起来,心怦怦直跳。我想:我不能在伙伴们面前丢脸,于是鼓起勇气启动打火机按钮,轻轻地向鞭炮靠去,当听到“吱吱”的声音时,“鞭炮点燃了!”一个小朋友大叫道,她胆小,边叫边往后跑去。我立即把堡垒上的叶子推开,迅速地把鞭炮放进堡垒里,然后用左手把叶子盖上,极速跑开。我刚跑了两步,就听见“咚!”的一声巨响,叶子朝天上飞去,如同仙女散花般缓缓地落下,砖头“嘣”的一声炸成了两块。大家被惊到了,有的说“砖头都炸成了两半!鞭炮的威力真大啊!”有的说“你刚没看到那壮观的景象,真可惜啊!”有的说“树叶飞的有3,4米高呐!”这声巨响引来了大人们的关注,一会儿家长把各自的孩子带回家了。

  虽然鞭炮很好玩,很有节日的气氛,但是,在放鞭炮时需要特别的小心,你看,有游戏中,砖块都被炸碎了,足以想象鞭炮的杀伤力有多大。再想想,如果鞭炮在手上就爆炸的话……你可不会想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吧!还有虽然搞恶作剧很兴奋,我们可以在适当的时候点缀一下气氛,可是,千万不要太过了,如果真的给别人带来伤害的话,就不好了!

  我喜欢春节,更喜欢有意义,有亲人陪伴,有小伙伴们在一起开心地释放自己的童年的假日!

老家的作文4

  我的老家是江苏中部,一个不起眼的小镇姜堰。这里有美食美景,也有温暖的人情、乡情和亲情。

  初识老家,是因为美食。处于江南水乡,这里有许多各式美食:包子、烧卖、油糕一个个整齐地躺在雪白的屉布上,轻红浅绿,饱满油润;本地的各种水产,则都生龙活虎,个大肉足。可我最爱的却是清晨的一碗小馄饨。吃馄饨的.地方是表妹发现的一家小店。店主大概三四十岁,人很和气。一摞方皮、一碗肉馅,在手与筷子完美的配合中,很快变成了一大盘馄饨。我看得入神,用手比划都完全跟不上,手忙脚乱的。“来,亮亮(娘娘,意为阿姨)告你包小饺儿”。阿姨放缓了动作,筷头一挑一抹,手在一团一捏,一个小馄饨就成了形。推入锅中,升起阵阵炊烟。此后,再去吃,她都会笑眯眯地招呼我坐她身边,去看她包“小饺儿”。一碗二十个小馄饨,撒些胡椒粉和虾皮。面皮不夹生也不软烂,肉馅不多不少也不发韧,配上汤,鲜香之余带着辣味。开始时,还因它样貌简陋不愿尝试的我,很快就被这美味征服,一大碗馄饨转眼间就消失了。老家的美食,平凡而有风味,饱含着浓厚的人情。

  熟悉老家,是因为美景。水乡的景色,是大片的湖泊和湿地,亭台轩榭,小桥流水。可我最喜欢的是人民公园冬日的腊梅。人民公园在我家马路对面,不大,二十分钟就可以绕着走一圈。公园里有个小院,院中种着几棵腊梅。腊梅树上金灿灿的一大片,圆圆的花苞和黄里带红的花瓣都光滑油亮,像一只只蝴蝶停在黝黑的树枝上。公园里总有很多锻炼的人,互相招呼着,聊着天。我每天跟着小舅爷爷去闲逛,也和他们混熟了。偶尔一天未去,第二天就会受到很多关心。哪里有好吃好玩的,回北京时要带点这带点那,都给我打了主意。“带些螺蛳!”“带上土鸡!”“鱼圆儿啦!”“地里小菜儿正好!”七嘴八舌间满是对远来乡人的关切。老家的美景,普通而清香雅致,饱含着浓厚的乡情。

  最爱老家,是因为年味。在老家有许多我们的亲戚。过年时,每天都要马不停蹄地各家去拜年。每走进一扇门,耳边都会传来一阵阵欢迎与祝福,接着就会被拉到一张桌子旁,桌上摆了瓜子花生、各色卤味,还有每人一碗红枣茶,寓意来年红红火火。拜过年,收了大红包后,我们一群小孩就一起去玩。小慧姐姐抓来小奶狗,让我们撸;悦悦姐姐会捉虫子,在草丛里找到小蚂蚱,也捉来让我玩;几个哥哥帮我们找乐子,手指陀螺和各种模型都借了我们玩,还带我们去摔小炮。濛濛妹妹则一直跟着我,吃的玩的都和我在一起。尽管几年才聚一次,却有自然而然的亲近,我们凑在一起总是玩得很开心。老家的年味,忙乱而热情似火,饱含着浓厚的亲情。

  在遍眼高楼大厦的大城市中,人与人间总是疏远的;而在老家的美味、美景、年味中,一直流淌的人情、乡情、亲情时刻让我感到温暖。

老家的作文5

  春节到,福气也就到了,街上早已经被打扮得红红火火,街上的人也显得轻松自在。腊月初八,准是香味叫醒你的。家家都用大锅子、大勺子熬腊八粥,桂圆、红豆、麦子,一起放锅里煮,等到这些食物在锅里“开了花”,露出结实的身体时,就可以舀到碗里了。尝过的人没有一个不说好吃。

  腊月二十三,我们那里是过小年的。街上卖各种玩意儿的货主,早早在那儿候着呢!绿豆糕、麦芽糖、板子面,听著名字就让人卟嘴馋。春节放假,小伙伴们把书包往家里一扔,攥着父母给的小钞票,匆匆跑到街上。有钱孩子为了显摆身份,举高钱大喊:“俺请客,俺请客。”便都奔过去,抢着糯米糍要。这是胡同里小孩最爱吃的甜品,外面裹着白面面,里头藏着红豆馅儿和花生。我并不太喜欢吃,但每次都是被伙伴们的.热情逼吃下去,渐渐吃出了味道,大概就是——年味儿。大人们在这一天里最忙,他们要准备伺候过年的用品,好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过了二十三,大人小孩都坐不住,他们要大扫除一次,新年可是个吉祥的日子,不能在过年那天,饭里还能吃到灰尘呀!大扫除过后,人们还得去买大鱼大肉,过年得吃点好的。街上的食品价格都猛涨,每次去买东西,总能听到背后老人们之间的讨价还价,便也添了份匆忙的味儿。除夕这个日子,在奶奶手里是从凌晨二点开始的,来不及庄重梳弄,潦草穿几件衣裳,就去厨房炕头生火烧柴,厨房这一天便也不孤单了。到天亮吐白时,匆忙的一天开始了。门外早贴好了红红的对联,窗子上贴好了丰富的窗花。街上喧哗一片,到处是放炮的人,放炮的烟气。小孩放小炸炮,时不时从嘴里蹦出几个字儿:“王炸”、“炸死你”……大人放烟花,放大炮。赶路的人这回可惨,要从这“生死岛”中逃出来,常常是衣服裤子上,头上,揣着几个炮纸。家里人放炮,我却躲在家里捂耳朵。看那卖早点的铺子,包子粘上了几层灰?仍有人往嘴里送。

  在除夕这晚,是要团圆的,是要吃团圆饭的,一些因为工作所迫实在不能赶回家里头的人,便也打电话,说些嘘寒问暖的话,这渗出的亲情,由电话线牵引着他们。除了团圆,晚上还得不睡觉,守岁。家里人看重这个,我每次都是刚躺下就又被奶奶喊醒,或是被新年的炮声吵醒。这个晚上就漫长了。

  正月初一,总算清静了,可以睡个懒觉啦!我们还要去亲戚家拜年,这实在快活。主人总是拿个大碗,盛满满的煮熟了的茶叶蛋,送到我们面前,吃撑了还往我们嘴里送。我们常常是主人给我们一个鸡蛋,就往口袋里塞,好回家打扫干净。我快活的并不是这个,而是主人会给我们饱满的红包,说一句“谢谢”,便笑着跑到街上,要啥买啥。家里也常是有客人的。我们这些年纪小的,是不得上桌吃饭的,不过这也好,奶奶常常把我们叫进厨房里,让我们每个人都捧着个小碗,依次往我们碗里舀肉汤或大鸡腿。所以,桌上那些大鱼大肉,咱们都是细细品尝过的。小孩子们要吃,大人是管不住的,看那精准的体重计,指针转了几圈?才知道已不能再吃。

  春节在正月十九收尾了,人们又恍恍惚惚地投入生活。大人们忙于工作,小孩收回了心,认真读书。

  于是,老家的春节红红火火地走来,又红红火火地扬长而去。

老家的作文6

  我的老家在苏北一个很不知名的乡下。

  听太爷说,70年前,他们结婚时,老家的房子很小,那进出的门,是名副其实的“门洞”,人低头弓腰才能进出。后来建了一个稍微大一点的草盖土坯房,两间带一个厢房,住着三代8口人。到我爷爷长大时,只有在屋前的小空地上,搭了一个草棚住着。一家人做梦都想有一个好一点的住房。

  听爷爷说,40年前,经过一家人的努力和八方支持,4间正房加2间厢房建成了,虽说是平房,但也是砖瓦结构的房子,听说在当时的当地还是比较像样的。我爷爷奶奶和我爸爸妈妈都是在这个平房里结的婚,我爸爸是这里长大的。我也在这里住过。说实在的,这个平房潮湿大,蚊虫多,进出的路也泥泞不堪。30多年下来了,一家人又想着改变一下居住条件和环境。

  听爸爸说,10年前,我们家人的梦想正赶上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春风,也为了能让80多岁的太爷太太享受舒适的生活,决定乘大势,把老家搬去镇上的农民新居。

  几年前的国庆长假,爸爸带我回老家————农民新居。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古色古香的门楼————大气。足有三层楼那么高的门楼上,雕梁画栋、富丽堂皇。门楣上还刻写着“美丽乡村”、“和谐家园”的字样。两侧的大门柱子前面还各坐着一尊石狮子,很威武。

  走进门楼,就是一片整齐的建筑群,一样的庭院、一式的别墅,是那么的整齐,那么的壮观。贯穿在别墅之间的水泥路,是那么的平整,那么的干净。无处不在的绿化带,是那么的别致,那么的葱绿。

  顺着中心路,往前走到尽头,有一个小池塘。池水清澈透明。

  池塘的东边,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稻田,长着金灿灿的稻子。

  池塘的南边、北边,是大片的杨树,早上和傍晚总能听到鸟儿的歌声。这里就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在这里走一走,停一停,看一看,令人心旷神怡。

  池塘的西边,是村部广场,村民们可以在这儿看露天电影,跳广场舞。紧挨广场东西两侧,还设置了各种各样的健身器材,供村民们强身健体。

  傍晚,日落西垂,华灯闪亮,居民们都走出家门,有的'在广场上跳舞,有的在水泥路上散步,有的聚在家门前谈笑……

  我的新的老家就在这个地方。两层楼房,200平米,单门独院。冬天,太爷太太在门口享受阳光;夏天他们在空调卧室享受凉爽;春秋天他们在小区里散步、串门,享受美好夕阳。我们回家,他们很高兴,我对太爷说,祝他活到110岁,已经90岁的太爷高兴得乐开了花,逢人便说。说起家居的变化,老人家们更是情不自禁地赞叹。

  看着这片农民新居,看着我的新家,看着安享晚年的老人,还有那活泼可爱的孩童和悠闲自得的村民,这不就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祖祖辈辈逐梦的幸福小康生活的画面吗?

  村部上空,五星红旗呼啦啦地飘扬着。国强民富,国泰民安,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就是我们中国人现实的梦!

老家的作文7

  有一些你所珍惜的人和事物,明明在上一秒还渴望相遇,下一秒却没想到早已永别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来日方长,但是生命来来往往太多事情在无常中就可能就永远的消失了而那些事物,一旦错过,就再无可能了。

  ——题记

  老家的村前久久的伫立着一棵老黄桷树。

  在我的印象里,那棵黄桷树不像法国梧桐那样的高大威猛,不像白桦一样的挺拔纤长;不像苍松一样的苍劲有力,不像不像柳树那样的轻盈优美。她就是一棵树,十分普通。

  她已经很老了,听乡亲说,她差不多有三百来岁了吧,但她仍是那样的枝繁叶茂,五人合抱那么粗,她的树干上长满了干苔,她那参差不齐的枝干上系满了红色的布条----它是我们的树干娘,我也是她“干孩子们”的其中之一,把红布条系在她身上,能让我们这群“干孩子”平平安安。向外伸展的枝条,像曲折的龙爪,墨色、褐色的龙爪仿佛在空中胡乱摸索着什么,可能是想极力保护着她所爱的“干孩子”吧。一个又一个奇形怪状的树瘤盘踞其上,犹如一块块长在老人身上的老人斑,丑陋却无法辩驳一个事实:这是岁月带来的痕迹。

  还记得小时候贪玩,把奶奶家的玻璃打碎了好几块,父亲拿起笤帚凶神恶煞的向我走来,吓得我从我们家村尾蹿到了村前,抱着黄桷树就哭,哭累了就躲在她的树干后睡着了,直到夕阳落山父亲才找到我,最后挨了顿臭骂。

  现在啊,奶奶一家决定换房子了,老家拆迁,最后想赶到这里来看老家的最后一眼,可惜还是没赶上。

  夕阳下,老家的一切,就像地震一样,不,像那楼兰一样,彻彻底底的没了,消失了。夕阳的仅剩的光辉洒在曾让我得到快乐的土地上,洒在了破碎的一砖一瓦上,洒在了被连根拔起的小树上。我甚至能想象到被拆时的情景。

  轰,轰,轰!房子最终抵不过强压,被推到了,最后被碾成了碎片;嚓,嚓,嚓!果树被铲子铲断了根,漏出了白白的血管,在原来飘香的果林里蔓延开来。

  我黯然伤神,脑子里一片空白,夕阳的余光仍映着淡淡的云,送来一阵风。 “飒飒……”是风动,夕阳的余晖照在地上,散下一片片碎金。我侧身回头,泪水却止不住的往下流了,黄桷树,我的干娘,她还在,她仍然伫立在这里,孤零零地,想一个被遗忘的哨兵伸着她忧郁的头和她曾经神采奕奕的龙爪,周身被摧残万物的西北风吹得枯干龟裂;她更加的老了,她苟延残喘,似乎想再看见他的.孩子们,她好像快不能呼吸了,伛着身子,镶嵌在将要与大山融为一体的融为一体的夜幕中。她望着我,我凝视着她,她好像变瘦了,突兀嶙峋的树瘤像一个个恶化的肿瘤,将要把它吞噬,叶子也颓唐的低下头,蔫蔫的,树上的红布条,居然像一条条被揭开的疮疤,漏出了鲜红的嫩肉,淌下了粘稠的血液。

  后来的后来,我的老黄桷树还是被砍掉了。

  有一些你所珍惜的人和事物,明明在上一秒还渴望相遇,下一秒却没想到早已永别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以为来日方长,但是生命来来往往太多事情在无常中就可能就永远的消失了而那些事物,一旦错过,就再无可能了。

  从前的从前,老家的村前久久的伫立着一棵黄桷树。

老家的作文8

  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破蛋于一个普通的人家,家族中孩子众多,我是那种赶在中间出生的人,不如大的能干,不如小的受人喜爱,于是乎,我顺理成章的从爷爷奶奶的家转移到外公外婆的家,怎么说了我虽然在“堂”这一系里面已经翻不出什么风浪但我却是我外公外婆的长外孙女,也是唯一的外孙女。五岁以前的事我已近记不清了,只知道外婆每每教育我的时候就会讲小时候她因为背我磨坏了多少根背篓带,从而达到我感恩戴德的效果,说实话这招对我来说是管用的,至少来说现在我任然记得。五岁后,外婆家不再是我一个人的天下,来了一个我当时十分敌对的表弟,也就是我外婆的小孙子,我时常担心我的地位朝夕不保,但后来的我们在你一拳我一脚的亲密对话中逐渐友好的长大。再后来的后来我的小表妹出生了,就这样我们三个人至今仍在外婆家友好的成长。

  我家的的地理位置也是十分有趣,外婆家四周环水,两旁是竹林小溪,前面是长江分流,从我外婆家直径往河里走不足两分钟必到,当时我有一只忠实的追随者,它没有名字,但是他是我一手养大的狗,每次以秒计数的下河,但它总会在到河边的前一刻等着我的到来它才开始跑。现在回想起来我外婆的家正是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代表。但爷爷奶奶不同,爷爷奶奶家海拔甚高,水田良多,所以名为水田坝,但风景不似外婆家有一股子小女儿家的婉约柔美,站在爷爷家的旁边的悬崖上向远处眺望,视野辽阔,对面朦胧的高山像极了从苏轼的山水画里印出来的一样,远远望去有一股子,王权在手,天下我有的的磅礴气势。我的爷爷家盛产苹果圣女果一类,我外婆家则更加丰富,梨子、桃子、李子、脐橙、柚子等等等等,总之我的童年从来不缺水果打牙祭。小时候我就知道外婆家适合夏天,虽然炎热但却尤其适合下河游泳,下午还可到后面的竹林纳凉顺便在小溪里面搬螃蟹;奶奶家冬天最是美丽,水田都干枯了但上面还存留着秋季稻草的墩子,冬夜过后,推开门,刹那间到处都是雪人整个世界变成的一片白色,那种激动的心情至今我任然记得。

  现在的我既没有住在婉约可人的.家也没有住在冬日白雪皑皑的家,我失去了我的两个老家,在我初三的时候彻底失去了。我们搬出来了,搬在了小镇上,那个小镇虽然也很美丽但是不及我两个来家的十分之一,我在外婆的老家被推了,当时我还在上学,我外婆一直没说,后来无意间我知道了,我的泪瞬间涌出,倒不是我有多伤心只是不敢相信我从小长到大的家变成一抔黄土,一抔长满野草就像哪里从未有过我的痕迹的黄土。

  奶奶的家在上个高一的时候没有了,一场灾难让奶奶这根紧崩的神经彻底断了,毅然决然的离开了老家,就再也没有上去过了,我也因为各种事宜没有上去过,也许心里存着这样的思想,就算上去了,也再找不回那年冬日的清晨我打开大门一股冷流直扑我的脸颊,抬放眼望去一片白雪皑皑那种惊叹和喜悦,我愿意把那种心情存在记忆里将美好的东西发酵沉醉于我的梦乡。

  我的老家都已经变了,变得它我不认识我,我不认识它了,现在的我怀恋小时候的时光,怀恋外婆家的等我的那只狗,怀恋那场白雪。

老家的作文9

  腊月二十五。买腊鼓,腊鼓就是鞭炮。老家的年集也叫“花街集”,后庄的小伙子站在高高的木板凳上,手里摇着一根挂了鞭炮的竹竿,高喊:“爆仗不响,不如买画贴墙上!”然后,就有人用香烟点燃,清脆的“噼里啪啦”声就在一团青烟中响起来。我父亲在人群中已经观察好一会儿了,他挤到小伙子跟前,说,买15挂。从大年三十开始,一直到这一年的端午节、中秋节,每个节日该放多少鞭,放多少响的,父亲早就计算好了。

  我二哥在集的西头等着,等父亲把装了鞭炮的麻袋扛过来,放在木轮手推车上,二哥就哼着歌儿往家推。

  鞭炮到家的那天傍晚,父亲会笑眯眯地拿出一挂,吩咐三哥去院子里放。说鞭炮到家了,要庆祝一下,因为只有这样,今年的鞭炮放起来才会既安全又响得好。

  杀猪的宪珍哥哥在军队上当过屠夫,腊月二十六这天,他最忙。要杀猪的人家,几天前就在他那里排了号。

  先是烧一大锅水,再弄一张结实的矮脚桌子放在老枣树下,几个男人就去猪圈里抓猪,那猪仿佛已经知道大难临头,竭力嘶叫,但终归会被捆了四腿,抬放在矮脚桌子上。宪珍哥哥嘴里咬着刀子背,挽着棉袄袖子,脚步叉开,左手死死地攥住猪嘴,右手只一挥,刀子就已经握在了手中,说一声:“猪羊一刀菜!”就把刀子在猪脖子处捅了进去,这是技术活,刀子进浅了,猪死不了;刀子进深了,猪血放不出来。常常听说,有年轻后生在自己家杀猪,猪却带着刀子跑了!这就是刀子扎浅了的原因;如果刀子扎深了,血流不尽,宰出的猪肉发紫,给人不新鲜、不干净的感觉。

  宪珍哥哥在死猪脚上用刀子剌一个小口,把一根约莫1米长的钢筋棍捅进去,就在猪皮与猪身之间开了一个通道,如此三俩次,宪珍哥哥的嘴就开始对着猪脚上的刀口吹气,只一会的功夫,死猪就鼓鼓地胀圆了。这个叫“吹猪”的活,目的是便于拔猪毛,但在我小时候的印象里,却总感到一种神秘,由此,对宪珍哥哥就愈加崇拜。

  (医院)把吹大了的.死猪放进烧开的大锅水里,约莫二十分钟,再抬到矮脚桌子上,就开始褪猪毛。宪珍哥哥俩手并用,抓、蒯、捋,挠,因为猪毛刚刚在热水里浸过,还很烫,他嘴里就不断地发出“丝丝哈哈”的嘘声,因此还要不停地在凉水里蘸一下双手,这样,白白的猪皮就一片一片地显露出来。

  没毛的猪被肉钩子吊在枣树上,破开的猪膛冒着滚滚热气。这个时候就是人们买猪肉的时间。但凡今年没养猪的人家,都会到我家来割肉,因为我父亲总是少要钱。那年猪肉8毛钱一斤,我父亲跟我母亲一嘀咕,卖给本村人就按7毛,有时零头也不要,总之,一头猪,往往要被村人买走一半。

  入夜,猪肉的香味就飘满了院子。我们小孩子的幸福时刻就到了。母亲把一瓷盆煮熟的猪骨头端上来,父亲说一声;“吃吧”我们就一人拿一块骨头,或蹲、或站、或坐啃起来。多少年过去了,不知啃过多少猪骨头,牛骨头、羊古头,可是再也没有童年时候的美感。

老家的作文10

  时间如飞轮般流逝,我渐渐爱上了我的老家。它叫湛江,是一个市。之所以喜欢老家,是因为我爱上了老家的美,老家的生活,老家的一切一切。我的老家是2个毫不起眼的村子。一个叫马琴村,一个叫龙口村。它们都是乡下,有着乡下那种独特的美。说美,我也究竟说不清楚它美在哪儿。可是,它的的确确吸引人,的的确确拥有那种不一般的美。

  老家的生活是最美的。每个人都十分清闲,几乎每天你都能看见自家的大树下有一群人正在安闲的谈话。几个中年偏老的大人睡在树下的摇篮上,舒舒服服的享受这难得的安静美,幸福美。有时他们在摇篮上睡觉,有时安静的躺一会,有时也参与到议论中去。小孩子们也闲闲的,去房间里看看电视,到卧室里睡睡觉。因为农村的地都是泥土,没有板砖,脚脏了就跑到水龙头边,久久地用水冲脚,似乎觉得很舒服。不几下,又跑到水龙头边,冲冲脚,很幸福的样子。

  虽说是农村,可是饭桌上天天都是佳肴。大鱼大肉呀,可口的.青菜,诱人的海鲜,也喝酒。每到傍晚,都可以看到缕缕青烟从厨房里飘出。一到吃饭时间,人们都争着第一个冲到饭桌前,吃的饱饱的。摸着肥大的肚子,满意的笑笑。

  农村,最好的就是大自然。到处是挺拔的树,野生的叶,野生的花。清清的小河,地上满满的草,满满的土。香蕉林、芒果林……清新的空气,陶冶了孩子们的性情。除了冬天,孩子们经常由大人领着“出游”,小孩子跟着老爸,去林子里走走,去水库边玩玩,有时也钓钓鱼什么的。最使孩子们兴奋的,就是老爸带着孩子,抓金龟子、竹节虫,各种各样孩子们喜爱的昆虫,老爸都会给孩子们抓。孩子们有时候兴头上来了,也跟着抓。若是傍晚出去,孩子们便能看到牧畜牲的人们放羊或是放牛回家,成群的羊,一两三只的牛。即使去水库边玩,运气好的时候,也能看到泡在水里的水牛。

  现在科技发达,人们去种田的时候,再也不用顶着烈日走去。男人开三轮车或摩托车,女人则坐在车上。他们不用像以前那样长时间劳累地工作养家糊口,只有去一两三个小时一天就可以了。其它的时间,女人做家务,做完了就搬个凳子去树下聊天。男人则什么都不用做。而孩子呢,勤劳的也会帮着老妈干家务。一家人吵吵小架,吵完倒是涌上一股幸福之感,便很少吵了,互相让着,和和睦睦的生活。

  春节到了,老老少少都跪到“佛”前鞠拜。之后,一家人打扮的漂漂亮亮放鞭炮,由男人来点。几乎什么时候都能听到鞭炮声。不是自家放的,就是别家放的。大人们放完鞭炮,开始给小孩子派红包。小孩子的笑容甜甜的,说上一声“恭喜发财”就可以了。女人们去做饭,孩子们则高高兴兴地问人家的红包多不多,心里再和自己比比,真是其乐融融。

  女人做好饭,大家一下子冲到桌前,饭比什么时候都好吃。这以后第二天,一家人一起去走访亲戚,在亲戚家吃饭。孩子们最高兴,他们在亲戚给红包之前就甜甜地叫了声“恭喜发财”,就讨来了可爱的大红包。

  我的老家拥有的那种独特的美,风景美,安静美,幸福美……

老家的作文11

  今年70岁的朱万元是个爱动手的健身达人,他放的风筝都是自制的,飞起来还会翻跟头。

  朱爹迷上风筝真算机缘巧合。9年前,他用制作空竹道具时多下来的竹子扎了个风筝,这一下勾起了儿时的风筝瘾。此后,他冬天制作,春天放飞。短短几年,就成为风筝牛人。

  说他是风筝牛人,这话一点不虚,因为从选竹筋到编扎再到美化,朱爹全是亲力亲为。他劈开竹篾如同熟练的篾匠,调和丙烯颜色也不逊其他美工。

  “这次展览的作品是我五年的心血。”朱万元告诉记者,从20xx年11月起,自己启动了风筝的制作计划。

  他的第一件大作是只长龙风筝,为购风筝骨架用的竹子,他骑车跑遍全城,最后在苏陈镇的一位老篾匠那找到了适合的竹料,一忙就是三个多月。

  20xx年12月,朱万元又完成第二只巨龙风筝。这只风筝耗时4个多月完成,长65米,宽1.2米,上有九龙盘踞,竹筋细如牙签,不仅创意独特,还刷新了我市龙形风筝的长度纪录。朱万元的龙形风筝制作精美,尤其是腰片部分的装饰,都是用手术刀刻制模板,再多次套色渲染而成。

  记者在布展现场看到,朱万元挂出的5只龙形风筝如5条大龙盘踞在展厅上方,栩栩如生,他最得意的两条巨龙风筝都在其中。

  20xx年,朱万元又钻研上了微型风筝。微型风筝讲究轻、飘、柔,堪称风筝中的精品,其中的竹筋细到要用细檀香香头的热量慢慢烘。

  朱爹做微型风筝还有很多奇思妙想,为了宣传环保低碳,他把无纺布和废塑料袋剪开,用来做筝面,别看这些材料不起眼,被他用油性笔一美化,那可就有特色了。

  据了解,这次展出的微型风筝有80多只,造型有蝙蝠、熊猫、燕子等30多种,选用的材料很多是废物利用。我们能在展览现场看到朱万元最得意的微型风筝“掌中燕”,它的筝面选用了塑料袋,翅膀还不到两指宽,重量只有1克多,放飞用的线比头发丝还要细。

  “不过,‘掌中燕’还不是最轻的,现场最轻的风筝还不到1克。”朱万元得意地告诉记者,具体是什么造型先不告诉大家,欢迎大伙来现场找。

  要说放风筝的好处,朱爹能说上三个小时不带重样:如能治疗颈椎病、腰椎疼,可以舒筋活络、治疗手麻脚痛、提高视力,陶冶情操等等,真是太多了。他说,自己的好身体都得益于多年的风筝健身。

  如今,朱爹是泰州市民俗传统体育的'志愿者,常常开着电动车带着他的“宝贝”到学校、广场宣传风筝健身的益处。据了解,海陵区也准备将他的传统风筝作为非遗文化来打造。

  朱万元告诉记者,海陵区有一支风筝志愿者队伍,只要天气合适,大家都会在公园、广场和湖边放飞。为了将这项民俗活动更深入推广,希望有更多的市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如果您想参与,可拨打他的电话:13405523702,他会把制作风筝的技艺无偿传授。

  2月6日(正月初十)至14日,海陵区非遗保护中心将在海陵区社区服务中心一楼大厅举办传统风筝实物展,海陵区风筝老艺人朱万元将带着他的120多只传统风筝,和市民一起品鉴传统艺术之美。

老家的作文12

  走进老家的小院子,似乎一切世故与杂念都被阻挡在外面,我熟悉这里的每一寸土地,熟悉这里的每一个人……

  夕阳西斜,我默默的站在窗户旁,眺望着远方,只有那一成不变的水泥楼房,似乎永远也看不到尽头,来往的行人都在干着自己的事,和现在的我一样,过着呆板而无趣的生活。我的思绪又飘到了乡下,我的老家,我那一方小院。

  每当我们回老家,大老远就会看到姥爷站在家门口,迎接我们的到来,见我们的车开来,姥爷便会笑着敲敲车窗的玻璃,接着大敞开红色的院门,院子里,是属于我们的一方天地。走进大院儿,亲切地喊一声:“姥娘——!”姥姥必定会从厨房中抬起头来,欢喜的答应一声,不用多久,姥姥拿手的饭菜就会到餐桌上来,比如紫米红豆粥,这是我每一次来老家都要吃的,紫色的米粥中,嵌着一颗颗红亮滚圆的红豆,然后再撒上点白糖,黏软香甜,我每次都能喝上整整一大碗,粥里虽然没有山珍海味,都是些农家稀松平常的食材,但是却融进了姥姥对我朴实而真挚的爱。

  在老家的院子中,有着我纯真童年的回忆,老家不仅有与我同龄的小伙伴,还有我最喜爱的动物朋友,点点,那是我最爱的朋友,它是一只小狗,没有名贵的血统,但是它可爱异常,每当我跨进老家的大门,它总是迫不及待的跑来迎接,在我身旁上蹿下跳,伸长了粉色的舌头,激动的呼呼喘粗气,尾巴摇得像一只拨浪鼓,那双黑葡萄般的大眼睛,只盯着我看,似乎什么都不能让它分心,恨不得立刻就钻到我的怀里来。对它来说,我就是它的整个世界,和它在一起,即使什么也不做也不会感到无聊,只有单纯的信任、爱与关怀。

  对我来说,老家永远是个温暖的存在,这老家,邻里之间没有生疏,总是那么亲切,家里的正门白天几乎不会关上,总是敞开着,随时欢迎来客,客人也不客套,径直走进院里,喊一声:“来玩玩。”主人便会应声而出,见面没有客气的嘘寒问暖,而是一下子就聊起家长里短来,亲热的样子仿佛是一家人。不需要软皮沙发和高级糕点的招待,只需几个小马扎,一袋瓜子,就能嗑得很尽兴,聊到时间都会忘记。哪家人要办喜事,半个村都会忙碌起来,这家帮忙,那家帮忙,搞得比自己家办喜事还要认真许多。

  就是这样的小院,有着我们一家太多太多的幸福和感动,可是如今,它却已经不复存在了,那一辆辆推土机,毫不留情的将老家推翻,随着老墙轰然倒地的声响,我们一家三代人都沉默了,心似乎也要痛得破碎,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旧时载满了那么多欢乐的`老家一点点倒塌……妈妈指着一块块残横断壁,像是对我说,又像是在自言自语“这里是咱们的大门,你看”“这里是西屋”“这里是你姥爷修车多年留下的油迹,还在呢”……我不忍心再听下去,这是我生活过的家啊!我们的小院!我又怎么会不记得、不认得呢?

  老家的那方小院,我真想把你做成一幕幕电影,让最美好的记忆定格在我的心里,我不会让那美好的记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渐渐远去,你永远是我的初心,我要把你刻在心底,任千万次时光冲刷,也只会越变越美……

  难忘,老家。

  难忘,那方小院。

  六年级:刘雨萱

老家的作文13

  老家,你可好

  我静坐书斋,倾听窗外秋雨的跫声,淅淅沥沥,清清爽爽,平平仄仄,宛若跌落凡尘的灵性明珠,妙曼歌瑶,轻盈的莲步,那份缥缈,阿娜而妩媚,老家,你可好。我放下手中书卷,轻轻打开窗门,伸出有点麻木的手,让“嘀嗒”的雨粒滴落在手心。便觉有一丝丝清凉便从掌心直达全身,让一夏的燥热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细细品着雨滴的妙曼,形若珍珠,圆润玲珑;色如琉璃,晶莹剔透。这秋雨圆润中有蕴藏着几分禅意,剔透中折射出几分感叹;其间还挟着一种非同凡响的气息,亦香亦涩,亦醇亦酸。

  我明白这是四季的充分酝酿,大地的无私给予,才有饱含深情这丰收的气息。我仿佛看到:秋雨滑落在高粱上,高粱便笑红了脸,秋雨滴落在稻谷上,稻谷便笑弯了腰,秋雨漂落在枫叶上,枫叶便变得火红;有夕阳从云隙间射出一抹金灿灿的.光芒,涂得大地一片金黄,啊!这才是秋的霓裳,秋的底色,和的伟岸,好一派丰收的景象!

  我想着,想着,心中难免有一种莫名的情愫油然而生。

  次日,云开日出,金秋十月,秋高气爽,望一眼蔚蓝的天空,白云飘飘,不知要飘向何处;望着,望着,我眼里呈现出了家乡人民在农田丰收的画面。

  以前,在家里时总是随父母下田,那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天不亮就起床,若父母还没起,就使劲催他们赶快;小时候,充满了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一直在想,要是有一天能够和花草树木说说话,和小溪的流水一起欢乐嬉戏,和桃树儿一起品尝甜滋滋的果儿,那该有多好呀;帮父母扛着锄头,拿着草帽,一路绷着来到田埂,放下锄头和草帽,什么都不管了,就和伙伴们一起去捉蜻蜓,斗蟋蟀;父母们在田里刨着有点黄的土地,我们就在旁边尽情地玩耍;那时候,没有现在生活的烦恼,没有现在整日的忧愁,有的是吃了就睡,醒了就玩的欢乐。

  谁说不是呢?童年,就像我们在人间的天堂,给予我们一箩筐一箩筐的快乐。

  时光匆匆,如白驹过隙,一转眼,我已长大成人了;每当开学之初,背着行李,站在车站门口和父亲告别时,心里油然而生不舍之情,我强忍着泪水,告诉母亲说不要紧的,我会好好照顾自己的;母亲笑着说,嗯,到了学校要好好的,有什么事就给家里打个电话;火车进站了,我不得不上车,从母亲手里拿过行李,我急忙上车,临走时,她也不忘叮嘱我要好好的;车走了,可我的心却一直没有离开车站,望着母亲的身影,我发现她老了,背也有些驼了;在火车上,母亲的身体拉长了好多。

  来到学校已有两个月了,每天的忙碌有些麻木了我思乡的神经;重复、单调的生活让我难以招架;时常,夜深的时候回想起家里那些可爱的人的身影,泪水总是不住地往下流;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九重阳,我思乡的心情更加强;窗前明月,照我思乡之心——希望我的祝福能随月光,撒在我故乡的土地上。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心中无此声呀。月亮啊,月亮,你若仁慈,就把我的魂拖了去,借着你的月光,来到我故乡的田野上吧。

老家的作文14

  拎起旧皮箱,踏上火车的那一刻,我在思索,心中的那份遗憾是否会被填补。

  我在心里默默念叨,八年了,这是第一次踏上回家的旅途。心中的感慨自是无法言说,家,一个简单的字,却总是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牵引着无数人的心。我八岁就随父母一起去了外地,这一待,就是八年。其间每次回家过年都是妈妈带着弟弟,而我却只有羡慕的份。弟弟回来后,我总是追着问他:门前的柿子树还在吗?门前的河里还有水吗?新家盖得漂亮吗……如今,我终于可以亲自解答这些疑问了。

  离家越来越近,车子却仿佛变成了一个年迈的老人,慢慢地,慢慢地向前移动着。兴奋的心情再也按耐不住,一个劲地向窗外瞅,前方的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就连空气仿佛也没有变。终于到了,不知是该高兴还是失望,村子还是那个村子,只是家家户户都盖了新房,铺上了水泥路,曾经的一切仿佛都随着泥土被掩埋在了地下。新家,很大,很漂亮,空荡荡的,满是灰尘,给我一种茫然的感觉。我不喜欢这里。

  我一个人悄悄去了老房子,那里有我太多忘不掉的记忆。微风依旧吹着,那条小路依旧是坑坑洼洼,路边的杨柳似乎更挺拔了。门前的柿子树依旧还在,树上的痕迹也没有消失。记得每年的除夕夜我都会去树下量身高,然后刻下一道印迹,盼望着自己能够快快长大,没有想到长大后自己却后悔了。我微笑着抚摸着那一道道的痕迹,虽然历经了无数风雨的洗礼,但它依旧清晰地记录着我的成长,没有随风逝去。曾经总是把皮筋系在两棵柿子树上,和姐姐一起跳皮筋,树间的泥土被踩得光滑滑的,如今却是杂草丛生,那些记忆似乎也被遮掩在了草下。

  曾经的我总是爱站在门口向远处眺望,因为隔着绿油油的麦地,可以看到我的小学校。虽然只在那里上了两年学,但是每一天我都很充实。而如今那儿已然变成了一片空地。推开破旧的院门,年老的它发出“嘎吱吱”的响声。迎面吹来一阵凉风,我不禁打了个冷颤,那时我在院子里可以做任何事,玩任何游戏,它简直就是我的专属操场。但为何现在院子仿佛缩水了一般,是我长大了,还是它变小了?一切的一切都还在,只是已变了模样,不再是我记忆中的样子。

  曾经,奶奶总爱搬着凳子坐在院子中,静静地听我讲故事,听我唱歌,看着我和小朋友玩闹,写作业……阳光和她嘴角的笑渐渐融合,那时候仿佛每天都是晴天。依偎在奶奶身边,她轻轻抚摸着我的头,嘴里哼着小曲。可是,为何她的`声音越来越模糊?一切都变了,奶奶已不在了,我连她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脑海中对她的记忆依旧停留在八年前,在我要离开的前一天晚上,她独自来找我,牵着我的手,对我说:“你能不能不走,你留下来,我能照顾好你的。”她的眼神还是那么温和,但年幼的我却说:“不行,我要和妈妈去外地,妈妈说那里有很多好玩的。”我还是离开了,我没有想过,在我们走后,她,会有多伤心。如今,一切都已消失殆尽。

  一切的一切早已物是人非,这个破旧不堪的地方“收获”了我一生中的所有美好,却“回报”了我一份一生都无法忘记的伤痛。在这里,我丢掉了许多东西,而如今,只能慢慢寻觅……

老家的作文15

  许多画家对柿子似乎是格外偏爱的,每每画起,总是画得红彤彤,圆滚滚的,让人见了就心生欢喜。柿子本就生得讨喜,高高挂在枝头,像是过节时的红灯笼,更是喜庆,所以更得了这事事如意之名。画家还常画四个柿子,取意四世同堂。

  柿子不仅是画家的爱物,更是我的爱物。柿子这水果,在我们老家这儿挺常见的,基本上农村里的家乡户户都会种上一两棵。年年结果,兴许多是嫁接过的。吃柿子的时间,也有早有晚,挑没长软的泡了吃,白露前后就能品味到了,若是成熟后制成柿饼,却能吃到来年开春。

  我喜欢吃柿子,外婆就变着法做。

  柿子还没熟时,上山采一种草料,把柿子泡着,不久就能吃了。这样的柿子皮是青的,吃前要削掉,里面的果肉是白色的,近似淡黄,脆脆的,一口咬下去,咔的一声。这样的柿子口感也是极好的,一种不知名的味道混合着甜味,在你的口腔里蔓延、扩散,撩拨着你的'味蕾。方言称之为浸柿子。

  每当快到年关时回到外婆家,总能在古朴的木质窗框边发现几个熟透了的柿子,外婆说是讨个喜头,取这事事称心之意。这柿子,红彤彤,软趴趴的,饱满的果肉上披着一层微皱的皮。这时,最好的吃法是去厨房找一个盘子、一根吸管,将柿子放在盘子上,把吸管斜插进去,吮吸汁液。这样的柿子是熟透了的,一吸,果肉就都随着汁液流了上来,甜滋滋的,一点儿涩味也没有。

  要说好吃,还是得现去树上叉了来。外婆拿着叉杆,领着我走向柿树,看准一枝,双手向上方迅速一伸,叉杆在她的指挥下精确的扭上枝丫,叉牢,旋转,折断,回收,动作一气呵成,我就在一旁提着小篮子,收叉下来的柿子。每次收获柿子,柿树上总要留下几个,名曰压枝,寓意明年硕果累累。刚叉下的柿子柿皮是紧绷的,拿去洗一洗,连皮吃。这时的柿子没有入口即化的口感,味道却更加丰富、耐人寻味。吃得多了,口中便有丝丝涩味,所以大人们一般是不让孩子多吃的。

  说起柿树,我小时是经常在下面玩耍的。在河边找几块小石头,就能在柿树下摆玩好一会儿,玩累了,就站在一旁看远山的风景,看灿烂的阳光在路边撒下粼粼光斑。秋天一到,柿树上结的果实多了,密匝匝的,橙红的颜色衬得天空都亮了几分,隔着好几十米就能看见这些明晃晃的灯笼。鸟儿也相跟着来了,外婆就让我拿一根长杆在半空中挥舞。想来,我倒也是做了这柿树的保卫者。

  一年冬天,一家人和两位叔叔去某个小镇。路上看见了两棵柿树,树上的果实个个饱满,颜色也是比外婆家的要艳丽得多。一行人停下,想买点带走。下车后,敲开一家农户的门,向一位老伯说明来意。老伯看看柿树,眉头渐渐舒展,扶着门框说:行,你们自己叉吧,这柿子好吃得很,多带几个回去尝尝。老伯的话语像是在我心中慢慢生起一团暖融融的篝火,悄悄地、不经意地溢满全身。原来这柿子,就是一份乡情啊!

  每逢秋季,万木凋零,但我知道老家的柿树依旧会红灯高挂。树下有位老人,看着那红彤彤的小灯笼,肯定会在想:我那馋嘴的孙女要回来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