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红军钟发镇未能走完长征的故事 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87岁的老红军钟发镇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与坎坷:他15岁参加红军长征,“爬”过泸定桥,在炮火中为李先念翻译了西安事变的电报,经历了惨烈的古浪战役后被围民党部队俘虏,做了4年苦力后,一路乞讨回乡,30多年后才……
老红军钟发镇未能走完长征的故事
江西省兴国县长冈乡87岁的老红军钟发镇的一生可以说是充满了传奇与坎坷:他15岁参加红军长征,“爬”过泸定桥,在炮火中为李先念翻译了西安事变的电报,经历了惨烈的古浪战役后被围民党部队俘虏,做了4年苦力后,一路乞讨回乡,30多年后才恢复了红军身份。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老红军钟发镇未能走完长征的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老红军钟发镇未能走完长征的故事
红军战士是最光荣的身份
钟发镇后来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红九军当译电员。在随军西征至甘肃古浪县时,遭遇了国民党的近两万骑兵。古浪战役失利后,红九军进行了缩编,他被编入红三十军。1938年至1941年在甘肃祁连山打游击,1941年3月在打游击时被国民党马匪俘虏,同年4月脱险回家务农。上世纪70年代,钟发镇老人为恢复自己的红军身份而奔走,1973年他写信给有关部门反映自己的情况,特别回忆了他担任红三十军译电员时翻译“西安事变”电报的过程。最后经调查核实,江西民政部门落实了钟发镇红军失散人员的身份。
回顾这一生,钟发镇告诉记者,他最值得的人生记忆就是参加红军那几年,特别是走过长征。红军战士是他最光荣的身份。“虽然吃了苦,遇了险,但人生没白活!”
交谈间,热情的钟发镇老人时不时地会突然中断聊天,招呼记者吃家里人准备好的水果,这个如孩童般开朗的老人,焕发着赣南正午阳光的温暖。钟发镇的小重孙一蹦一跳地进来,天真烂漫地向来客们“炫耀”堂屋墙上自己的一张张奖状。
钟发镇充满爱意地注视着钟家的第四代人。这对相差近90岁的曾祖孙,定格成了这个农家小院最美的画面——一幅有关战斗、奉献与成长的画卷。
“未能走完长征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工部的这句诗用在老红军钟发镇身上,虽不甚贴切,但于意境却颇有几份相似。
在那震惊中外的长征中,钟发镇虽然参加了,却未能走完。他说,这是他一生最大的遗憾。
钟发镇出生在兴国县长冈乡。这里因毛主席当年在这里搞社会调查并写下《长冈乡调查》而著名。长冈乡的各项工作都受到了毛主席称赞,扩红工作也在其中。在那样的氛围下,钟发镇也和伙伴们参加了红军,那年是1932年,他才13岁。
因为太小,钟发镇没有分配到一线部队,而是在后方做伤病员护理工作。五次反“围剿”失败后,钟发镇和千千万万的战友踏上了长征之途。
钟发镇跟着部队历尽千难万险,到达了四川懋功,与红四方面军顺利会师。会师后,钟发镇所在的部队被编入左路军,离开了中央红军。不久,钟发镇被派到左路军9军做译电员的工作。
在张国焘错误路线驱使下,左路军陷入了敌军的重重围困,损失惨重。部队因减员太多进行了缩编,钟发镇又编入了李先念领导的30军。1936年12月12日,红30军在永昌与马家军进行恶战。指挥部也受了敌人炮弹的攻击。钟发镇坚守在电台旁边,收到了一份党中央关于西安事变的通报。“蒋校长被捉住了!”钟发镇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校对了三遍,感到事件重大,必须马上向李先念汇报。正当他要离开译电房时,一发炮弹打过来,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将钟发镇推倒,灰尘遮住了他的眼睛,但他顾不了那么多,摸索着找到房门,将电报递给正在一线指挥战斗的'李先念。
蒋校长被捉的消息鼓舞了红军,但敌人却并没因此放松进攻。红30军被打散,钟发镇和其他几名战友奉命向新疆转移。
转移途中又累又饿,他们到了一座大山,决定在山上休息一晚再走。入夜,山里有点冷,钟发镇他们便生了一堆火挤在一起取暖。天亮了,他们又开始转移。但钟发镇几人都不是来自一线战斗部队,缺乏野战经验,居然没把火堆全部熄灭。一缕清烟引起了山外敌人的注意,敌人派出整整一个营把大山团团围住,随即开始搜捕。钟发镇他们无处躲藏,全部被敌人抓捕了。
敌人没有像往常一样处决红军战士,他们看中了这些红军被俘人员的利用价值。钟发镇被分配给一个敌军团长家当佣人。幸而敌团长一个小老婆是江西樟树人,念在老乡之情,对钟发镇格外照顾。后来在她的帮助下,钟发镇成功逃脱。他从社会上知道了党中央毛主席在陕北,便朝着延安的方向一路乞讨。不料日本鬼子这时已占领黄河,封锁了河面。钟发镇面对延安,却只能望河兴叹。
1941年,钟发镇回到了家乡兴国。在本家镇长的关照下,他在白区艰难而侥幸地生活下来。解放后,钟发镇多次因这段被俘的历史无法说清而面临挨打。1973年,徐向前、李先念在他的来信上作了批复,证实了他红军失散人员的身份。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在二万五千里漫漫征途中,有许多红军指战员因种种原因没跟随大部队最后到达陕北,最著名的包括当年的红军女团长王泉媛。这些红军将士曾经为革命出生入死、流血牺牲,即使后来受到了一些不公正的待遇,仍不改对革命的忠诚,他们把参加革命的那段岁月作为人生最宝贵的经历一直珍藏在心中。他们,同样是我们应该崇敬的英雄。
扩展资料:
钟发镇1920年出生在兴国县长冈乡长冈村,1932年,12岁的钟发镇还在长冈列宁小学读书。一天,一个14岁的同班同学要去参加红军,鼓励钟发镇一起走。早就想参加红军的钟发镇立刻跟着去报名参军。到了招兵的地方,一对照,他个头还没有枪高,被招兵的干部劝着回家去。但他却缠着要当红军,招兵干部没办法,就对他说:“那就去当招呼兵吧!”
招呼兵,就是红军医院的预备卫生兵。第二天,钟发镇被安排到了兴国县后方医院照顾伤员。一年多后,又被调到瑞金做了半年医护员,1934年被调到于都的第一后方医院。中央红军被迫战略转移,开始长征,钟发镇被分配到红五军团政治部当宣传员。
过夹金山,是中央红军长征翻过的第一座大雪山,那时,钟发镇才14岁。宣传队每人要背一筒姜汤,半夜开始登山,然后在沿途险要处留下,待野战部队上来后就进行宣传,鼓舞士气。野战部队通过后,他们还要在后面收容掉队官兵。
长征征途非常艰险,随时面临敌人追兵的威胁,特别是突破湘江、乌江防线时,要抢在敌人到来之前限时通过。为此,部队准备了三天三夜的干粮,钟发镇一宿未眠,饿了,啃几口玉米;渴了,喝几口路边积蓄的雨水。
“过泸定桥对我是个艰难的考验。泸定桥太高,桥下的水太急,湍急的水声震耳欲聋,一站在桥面上,泸定桥就晃个不停。力气大的战友扶着桥栏杆向前移动过河。可我个子小,两边碗口粗的13根护栏,我抓不着。但我不能退缩,要勇敢地过河,不能因为我个人耽误了红军的长征。我吓得心扑通扑通地跳,只好闭上眼睛,趴在先头部队铺好的木板上,像蜗牛一样爬过了桥。”钟发镇说,爬着“飞夺”泸定桥,恐怕我是第一人。当时就一个念头,跟上部队。他说,永远忘不了那些冲锋在最前端,抓着铁索一点一点向对岸逼近的战友,没有他们在前面冒死铺好木板,自己根本就过不了桥。钟发镇回忆说,因为自己慢,等自己过了河,部队已经远去,他便一路走一路问,最后追赶上了部队,那时,他才15岁。
后来,长征路途更为艰苦,一路上爬雪山、过草地。有一次过草地,前面的一条河挡住了去路,红军战士一个个手拉着手、肩并着肩过了河。但钟发镇年纪小,干脆拉着军长孙玉清的战马尾巴,硬被拖过了河。
同一种信念给人的力量惊人的相似。邓小平晚年对于长征是怎么走过来的,也是回答了三个字“跟着走”。跟着走,走出了壮怀激烈的二万千里长征;跟着走,走出了壮志凌云的纵横十余省;跟着走,走出了无产阶级的壮丽史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