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父巧谏的原文翻译 《老父巧谏》讲述的是孙叔敖担任令尹的第一天一位老夫前来劝诫孙叔敖的事,也表现了孙叔敖的贤德。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老父巧谏的原文翻译吧! 原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
老父巧谏的原文翻译
《老父巧谏》讲述的是孙叔敖担任令尹的第一天一位老夫前来劝诫孙叔敖的事,也表现了孙叔敖的贤德。下面小编为你分享一下老父巧谏的原文翻译吧!
原文
孙叔敖为楚令尹,一国吏民皆来贺。有一老父衣粗衣,冠白冠,后来吊。孙叔敖正衣冠而见之,谓老人曰:“楚王不知臣之不肖,使臣受吏民之垢,人尽来贺,子独后吊,岂有说乎?”父曰:“有说:身已贵而骄人者民去之,位已高而擅权者君恶之,禄已厚而不知足者患处之。”孙叔敖再拜曰:“敬受命,愿闻余教。”父曰:“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君谨守此三者,足以治楚矣!”孙叔敖对曰:“甚善,谨记之。”
译文
孙叔敖担任楚国的宰相,全国的官吏百姓都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衣服,戴着白色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孙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知道我没有贤德,让我当了宰相,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独自来吊唁,莫非有什么见教的吗?”老人说:“是有话说。身份已经很高贵但是待人傲慢的人,人民会离开他;地位已经很高但是擅弄职权的人,君主会厌恶他;俸禄已经很多但是不知足的人,祸患就会和他共处。”孙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聆听并接受您的教导,愿意听您的教诲。”老人说:“地位已经高,要越是为人谦恭;官职越大,思想越要小心谨慎;俸禄已很丰厚,就不应索取分外财物。您严格地遵守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了!”孙叔敖回答说:“您说得十分对,(我)会牢记的。”
注释
1、令尹:楚国官名,相当于宰相。
2、老父:老人,下文中“父”,即此老人。衣:穿。
3、吊:慰问,吊唁。
4、不肖:不能干,没有贤德,这是孙叔敖谦虚的说法。
5、受吏民之垢:意即担任楚国的宰相一事,这是一种谦虚的说法。
6、岂有说乎:莫非有什么要说的吗
7、去:离开
8、擅权:擅弄职权。
9、恶:对......感到厌恶
10、再拜:拜了两拜,表示礼节的之隆重。
11、敬受命:聆听您的教训。
12、意益下:越发将自己看低
13、心益小:思想越小心谨慎
14、一:全部
15、国:国家
16、衣(第一个):穿着
17、为:担任
18、冠:戴着
19、患处之:祸患潜伏在那里
相关练习
1.文中“衣粗衣”中,前一个“衣”作动词,读作"yi”,释为“穿”,后一个“衣”作名词,读作"yī”,释为“衣服”。请找出用法与此相似的词句。
答:“冠白冠”,第一个“冠”为动词,意为“戴”;后一个“冠”为名词,意为“帽子”。
2.从上文可知孙叔敖是个怎样的人。
答:善于纳谏,虚怀若谷,虚心请教,爱国爱民。
3.“老夫”提醒孙叔敖要治理好国家应当那几个方面的事情?
答:“位已高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4.文章的主旨是什么?
答:统治者应该有勇气广开言路,善于纳谏。
5.阅读全文,简要概括孙叔敖采纳了老父哪三条谏言
答:①位已高而意益下 ②官益大而心益小 ③禄已厚而慎不敢取
6.面对老人的教导,孙叔敖的态度如何,请你对作点评论
三条意见分别是: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孙叔敖的态度不是恼怒,而是虚心求教,如:动作上“正衣冠而见之”,“再拜”;言语上的“敬受命”等都可以看出这一点。这些都说明孙叔敖居高位却能虚心求教,这个说明他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能正确而清醒地把握自己,时刻为百姓,为国家的利益着想。
相关链接
孙叔敖(公元前约630年~公元前593年),名敖,字孙叔,楚国(今荆州沙市)人,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孟子在中写到“孙叔敖举于海”,以贤能闻名于世。主持兴修了芍陂(今安丰塘),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增强了国力。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
《说苑》,西汉刘向撰。刘向,西汉时经学家,文学家,目录学家,曾领校秘书,本书就是他校书时根据皇家藏书和民间图籍,按类编辑的先秦至西汉的一些历史故事和传说,并夹有作者的议论,借题发挥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带有一定的哲理性。原二十卷,后仅存五卷,大部分已经散佚,后经宋曾巩搜辑,复为二十卷,每卷各有标目。二十卷的标目依次为:君道、臣术、建本、立节、贵德、复恩、政理、尊贤、正谏、敬慎、善说、奉使、权谋、至公、指武、谈丛、杂言、辨物、修文、反质。分类纂辑先秦至汉代史事传说,杂以议论,借以阐明儒家的政治思想和伦理观念。一般以第—则或前数则为一卷的大纲,杂引前人言论陈说本卷主旨,以下便用大量历史上的实例加以证明。向又编有《新序》一书,性质与此类似。
由于书中取材广泛,采获了大量的历史资料,所以,给人们探讨历史提供了许多便利之处。书中记载的史事,有的可与现存典籍互相印证;有的记事与《史记》、《左传》、《国语》、《战国策》、《荀子》、《韩非子》、《管子》、《晏子春秋》、《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书相出入,对考寻历史者足资参考。有些古籍已经散佚,但《说苑》中却保存一二,吉光片羽,尤为可贵。如《君道篇》载师旷言云:“人君之道,清净无为,务在博爱,趋在任贤,广开耳目,以察万方,不固溺于流欲,不拘系于左右,廓然远见,踔然独立,屡省考绩,以临臣下。此人君之操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类有《师旷》六篇,早已散佚,师旷的这段议论,疑即出自《师旷》六篇。此类例子,还可找到不少。
《说苑》是一部富有文学意味的重要文献,内容多哲理深刻的格言警句,叙事意蕴讽喻,故事性颇强,又以对话体为主,《说苑》除卷十六《谈丛》外,各卷的多数篇目都是独立成篇的小故事,有故事情节,有人物对话,文字简洁生动,清新隽永,有较高的文学欣赏价值,对魏晋乃至明清的笔记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
《说苑》的注本,以今人赵善诒《说苑疏证》质量较优,可以参阅。
向宗鲁先生校点的《说苑校证》是《说苑》研究整理的集大成之作,1987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亦可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