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竽充数的教学课件 一引入课题 1、 今天要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动画,看里面的人在干什么? 生:在演奏、在吹笛子、在吹竽…… 师:看来你一定认真地做了预习,动画里的人就是在吹奏古代的一种乐器竽,板书“竽”,你能根据竽这个字来猜一猜这种乐器是用什么材料做……
滥竽充数的教学课件
一·引入课题
1、 今天要请同学们先欣赏一段动画,看里面的人在干什么?
生:在演奏、在吹笛子、在吹竽……
师:看来你一定认真地做了预习,动画里的人就是在吹奏古代的一种乐器竽,板书“竽”,你能根据竽这个字来猜一猜这种乐器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生:是用竹子做的。师:为什么?生:因为竽字是竹字头。看来是已经懂得了根据字的偏旁来猜测字的意思。师:竽字正是我们二年级学习的一类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形声字。
2、 今天我们要学习第二则寓言板书“滥竽充数”就跟吹竽有关。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成语,到底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相信学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就能明白。
二·初步感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 检测预习。师:昨天我们布置了预习作业,这则寓言中的生字新词你都会认会读了吗?出示生字新词。请男生读左边的,女生读右边的,互相听一听。
滥竽充数 装腔作势
待遇 讲排场
腮帮 竽眼儿
演奏 继承
一个挨一个 南 郭先生
齐宣王 齐湣王
师:我们的腮帮在哪?谁来指一指?,
师:南郭先生、齐宣王、齐湣王是这则寓言中的三个人物,通过预习你知道这三个人物中谁是吹竽的,齐宣王和齐湣王他们俩是什么关系?生:父子关系,师:谁是父亲?谁是儿子?看来通过预习同学们已经自己读懂了一些信息。
2、 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这则寓言吧。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正确断句,不加字不漏字。全班齐读。个别纠正难读的句子。
三·整体感知内容,理清脉络层次。
1、 师: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了这则寓言讲了南郭先生吹竽(板书),那么谁和谁要听他吹竽?(齐宣王和齐湣王,板书)结果分别怎样?(在齐宣王那得到很高的待遇,在齐湣王那只好偷偷地溜走)请同学们边默读边思考,找到书上的关键词句来回答。
2、 生竽默读反馈。师相机板书。南郭先生吹竽给齐宣王听,得到很高的待遇,而到了齐湣王要听他吹竽,他却只好偷偷溜走了。
3、 师:课文的那些自然段是在讲南郭先生吹竽给齐宣王听得到了很高的待遇,哪些自然段又是在讲齐湣王要听他吹竽,他却偷偷溜走了。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4、 生汇报:1、2自然段讲……,3、4自然段讲……师:请同学们在2自然末尾画出象这样的双竖线,用双竖线这种符号就能把不同意思的两个部分标记出来。
四、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品词析句,感悟寓言本义和寓意。
(一)明确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是怎样滥竽充数的
1、齐宣王和齐湣王都喜欢听吹竽,南郭先生会吹竽吗?(生:不会吹竽)请你小声自读第二自然段,用波浪线勾画出直接描写他不会吹竽的句子,和他吹竽时的表现的相关句子,注意句子要勾画完整。
2、生汇报:其实,南郭先生不会吹竽。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3、演奏的时候,这的演奏是谁在演奏?生:是南郭先生,师:是吗?他是在演奏吗?我们把演奏这个词拆开看,吹竽的'时候要演什么?又要奏出什么?现在你觉得南郭先生是在演奏吗?生:不是,他只是在演吹竽的样子,并没有奏出乐曲。一起读一读南郭先生是怎样演吹竽的样子的,演奏的时候他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这里有两个表示动作的词语请你圈出来,为了让别人知道他在吹竽,于是他就得把腮帮(鼓着),把竽眼儿(捂着)卖命地演,你们会做这些动作吗?我来读这句话,你们来学一学,请女生读,男生演。你们也会表演吹竽的样子,请问你们会吹竽吗?(不会),你们是在表演,而南郭先生却是为了(骗人)演得再像也只是在演,没有奏出乐曲来啊,这不是真的在演奏,因此,书上形容南郭先生的表现是在“装腔作势”,也叫装“模作样”。同学们可以把这个词批注在下面。你觉得南郭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我们常常用滥竽充数来形容没有真才实学的人)得他的样子怎样?(可笑、让人看不起,让人气愤)请你试着读出你的感受:我从你的读里感受到了你对他的嘲笑,讽刺。感受到你一点也瞧不起他。现在你能根据这个句子用自己的话说说滥竽充数的意思了吗?(不会吹竽,却装出会吹竽的样子,却在那装腔作势,混在队伍里充数)
(二)明确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1、既然南郭先生不会吹竽,为什么还能混过一次又一次,在齐宣王那得到很高的待遇?齐宣王到底是怎么回事?齐读第一自然段。这段的那些语句告诉我们齐宣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生:齐宣王这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
3、 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又喜欢讲排场。你还从哪看出他爱讲排场。他手下吹竽的乐队就有三百人。换词读“就有,有”只是吹竽的就有三百人,其他的军队、佣人……就更不用说了。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这为什么是一齐,而不是一起呢?我们还把两个字拆开分别组词看。可以是(场面很宏大,声音更洪亮,更能显出他的威风)
4、出示:A齐宣王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
B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他混过了一次又一次,都没有被人发觉。
请你自己读读这两个句子,想想这两个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试着用恰当的词语把它们联起来。
谁愿意将这两句话连起来读读。
(三)感悟滥竽充数的最终下场,并从中受到启示。
1、在齐宣王那里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能够得到很高的待遇,混过了一次又一次,不被人发觉,为什么在齐湣王继承王位后,却只好偷偷地溜走了呢?自读第三自然段,寻找答案。
2、生汇报:齐湣王也爱听吹竽,但是他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改成了一个挨一个地吹给他听。
3、师出示句子。生齐读。理解挨,换词。
4、听到这个消息,南郭先生会是怎样的心情,他会想些什么?生交流。
5、正因为如此,南郭先生混不下去了,于是他只好偷偷溜走了。此时他又是怎样的心情呢?伤心,无可奈何,害怕,没有面子。这就是没有真本事的人的下场,混得了一时,却混不了——。
6、从南郭先生的境遇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呢?做人要有真本事。
五、初步感知古文
1、今天我们学习的这则寓言故事,由一本古书《韩非子。内储说上》中一篇古文改编而来的。古文就是我们的古人的写作方式。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则滥竽充数的古文。
边看书,边听读。这古文好懂吗?是不太好懂,和我们现在的表达方式不太一样。不仅不好懂,而且还不太好读。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
问这篇古文一共有几句话。4句,我们刚才学的课文是4(段话),你能发现这4句话和4段话之间有联系吗?是啊,这就是我们古文的魅力,非常简洁,精炼。这可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经典。几千年前我们的古人就给我们总结出了做人的道理。我们可要多学习经典,把我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继承和发扬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