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课文导读与分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兰亭集序 课文 导读 分析

管理员

摘要:

《兰亭集序》课文导读与分析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

《兰亭集序》课文导读与分析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位军政高官,在山阴(今浙江绍兴)兰亭“修禊”,会上各人做诗,王羲之为他们的诗写的序文手稿。《兰亭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兰亭集序》课文导读与分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作品原文

  永和1九年,岁在癸丑,暮春2之初,会3于会稽4山阴5之兰亭,修禊事也6。群贤7毕至8,少长9咸10集。此地有崇山峻岭11,茂林修竹12,又有清流激湍13,映带左右14。引以为流觞曲水15,列坐其次1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17,一觞一咏18,亦足以畅叙幽情19。

  是日也20,天朗气清,惠风21和畅2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23,所以24游目骋25怀,足以极26视听之娱,信27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28。或取诸29怀抱,悟言30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31。虽趣舍万殊32,静躁33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34得于己, 快(怏)然自足35,(曾)不知老之将至36。及其所之既倦37,情随事迁38,感慨系之39矣。向40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41,犹不能不以之兴怀42。况修短随化43,终期44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45!”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46,未尝不临文嗟悼47,不能喻48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49。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50,录其所述51。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52。后之览者53,亦将有感于斯文54。

  词句注释

  1、永和:东晋皇帝司马聃(晋穆帝)的年号,从公元—年共年。永和九年上巳节,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人。举行禊礼,饮酒赋诗,事后将作品结为一集,由王羲之写了这篇序总述其事。

  2、暮春:阴历三月。暮,晚。

  3、会:集会。

  4、会稽(kuài jī):郡名,今浙江绍兴。

  5、山阴:今绍兴越城区。

  6、修禊(xì)事也:(为了做)禊礼这件事。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定为三月三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实际上这是古人的一种游春活动。

  7、群贤:诸多贤士能人。指谢安等三十二位社会的名流。贤:形容词做名词。

  8、毕至:全到。毕,全、都。

  9、少长:如王羲之的儿子王凝之、王徽之是少;谢安、王羲之等是长。

  10、咸:都。

  11、崇山峻岭:高峻的山岭。

  12、修竹:高高的竹子。修,高高的样子。

  13、激湍:流势很急的水。

  14、映带左右:辉映点缀在亭子的周围。映带,映衬、围绕。

  15、流觞(shāng)曲(qū)水:用漆制的酒杯盛酒,放入弯曲的水道中任其飘流,杯停在某人面前,某人就引杯饮酒。这是古人一种劝酒取乐的方式。流,使动用法。曲水,引水环曲为渠,以流酒杯。

  16、列坐其次:列坐在曲水之旁。列坐,排列而坐。次,旁边,水边。

  17、丝竹管弦之盛:演奏音乐的盛况。盛,盛大。

  18、一觞一咏:喝着酒作着诗。

  19、幽情:幽深内藏的感情。

  20、是日也:这一天。

  21、惠风:和风。

  22、和畅,缓和。

  23、品类之盛:万物的繁多。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

  24、所以:用来。

  25、骋:使······奔驰。

  26、极:穷尽。

  27、信:实在。

  28、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与人相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夫,句首发语词,不译。相与,相处、相交往。俯仰,表示时间的短暂。

  29、取诸:取之于,从······中取得。

  30、悟言:面对面的交谈。悟,通“晤”,指心领神会的妙悟之言。

  31、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自己的情怀,不受约束,放纵无羁的生活。因,依、随着。寄,寄托。所托,所爱好的事物。放浪,放纵、无拘束。形骸,身体、形体。

  32、趣(qu)舍万殊:各有各的爱好。趣舍,即取舍,爱好。趣,通“取”。万殊,千差万别。

  33、静躁:安静与躁动。

  34、暂:短暂,一时。

  35、快(怏)然自足:感到高兴和满足。然,······的样子。

  36、不知老之将至:(竟)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一本有“曾”在句前。

  37、所之既倦:(对于)所喜爱或得到的事物已经厌倦。之,往、到达。

  38、情随事迁: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迁,变化。

  39、感慨系之:感慨随着产生。系,附着。

  40、向:过去、以前。

  41、陈迹:旧迹。

  42、以之兴怀:因它而引起心中的感触。以,因。之,指“向之所欣……以为陈迹”。兴,发生、引起。

  43、修短随化:寿命长短听凭造化。化,自然。

  44、期:至,及。

  45、死生亦大矣:死生是一件大事啊。语出《庄子·德充符》。

  46、契:符契,古代的一种信物。在符契上刻上字,剖而为二,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47、临文嗟(jiē)悼:读古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临,面对。

  48、喻:明白。

  49、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固,本来、当然。一,把……看作一样;齐,把……看作相等,都用作动词。虚诞,虚妄荒诞的话。殇,未成年死去的人。妄作,妄造、胡说。一生死,齐彭殇,都是庄子的看法。出自《齐物论》。

  50、列叙时人: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

  51、录其所述:录下他们作的诗。

  52、其致一也:人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

  53、后之览者:后世的读者。

  54、斯文:这次集会的诗文。

  译文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郡山阴城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个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辉映环绕在亭子的四周,我们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盛况,但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众多的万物,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

  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

  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这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

  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

  作者简介

  王羲之(公元303年—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代表作品有楷书《乐毅论》《黄庭经》、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行楷书《兰亭集序》等。是东晋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儿子王献之合称“二王”。

  《兰亭集序》简介

  本文选自《晋书·王羲之传》。王羲之以书法家闻名古今,他的文名反被掩盖,本文既是佳篇,也是名帖,文章、书法相得益彰,辉映千秋,流传广远。

  兰亭,为东晋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其地有湖,“湖南有天柱山,湖口有亭,号曰兰亭”(《水经注·浙江水》)。东晋建立后,南渡的中原土族在山水清丽的会稽广置园田别墅。风景幽绝的兰亭,就成为王羲之、谢安等名流宴集流连之地。穆帝永和九年(353),五十一岁的王羲之时任会稽内史(相当于郡太守)。三月三日,他邀集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余人聚于兰亭,作曲水流觞之饮。当时要求与会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各人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并作序一篇,记述其事并抒写内心感触。此序即《兰亭集序》。

  序这种文体,大多用以题赠,或作为著述的前言;本文却以饱含感情的笔触,记叙了兰亭周围的山水佳胜和宴会的盛况,抒发了对世事变幻,死生无常的感慨。文章反映了一般封建士大夫的人生观;但作者在慨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时,没有走向消极无为,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批判了当时盛行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老庄虚无主义哲学观点,于悲伤感慨中透露出对现实生活的流连珍惜。这种思想认识,在崇尚玄学、老庄思想的东晋时代,还是比较可贵的。

  文章写得清新简朴,韵味悠长,具有独特的风格。篇首的叙事绘声绘色,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下文引出感慨和议论,低回曲折,寄托深远,表达得显而不露,深而不晦。文笔流畅,洒脱,运用了较多的骈句,却并不拘谨板滞。这是我国古代文学中一篇关于宴游的名作。

  《兰亭集序》课文分析

  1、整体感知:

  本文的语言特色:东晋文坛盛行骈文,而王羲之此文,以散句为主,骈散结合,朴素自然而又错落有致。

  2、具体分析:

  作者写兰亭的景色突出什么特征?

  文章写兰亭景色突出“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间水渚之间,绿树成映,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照。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寓”,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

  3、具体分析:

  “信可乐也”句“乐”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从字面上看来,“乐”的具体内容:

  一是同道相逢。二是环境幽雅。三是气候宜人。

  但更深层次的“乐”在于作者在此情此景中对大自然的一种领悟,“观宇宙之大”,“察品类之盛”,大自然神奇的造化,使自然界的一切均等地享受大自然的恩赐,置身于自然中,往往使人物我两忘达到“道”的最高境界。

  4、具体分析:

  第二自然段中“岂不痛哉”是缘何而痛?

  第二自然在前面极写宴集之乐后引出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兰亭宴集,自然快乐,但终有期限,聚会难而短,分离易而长。由此想到了人生。人生一世,各有所好,有的“晤言一室之内”,有的“放浪形骸之外”,或静或动,“暂得于心”,但随着时境的变化,心境也随之而发生变化,“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痛”由此而生。

  5、具体分析:

  全文在亦“乐”亦“痛”之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怀?

  本文由“乐”而“悲”,感情曲折深沉。先写景、写事、写情,以一“乐”字作统领,然后写宴集之后的感慨,以一“悲”字为核心。由“乐”而 “悲”,看似突兀,但却在情理之中。由聚想到散,由宴集而想到人生,顿生感慨;随着时光流逝,生命也终有尽期,感慨之余,产生伤感,“悲”随之而生。作者将目光上移至古人,从古人留下的文章来看,古人亦为人生的变化而兴叹,因此斥庄子“一死生,齐彭殇”为虚妄,再将目光移至未来、推想后人,未来的人一定和古今之人的感情相通。死生之大,千古同慨,“录其所述”并为之作序,目的在于引起“后之览者”的感慨与共鸣,能够理解作者心中的感触,在深沉的感慨中暗含着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与前文的“乐”遥相照应,形成一个整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