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兰亭集序

管理员

摘要:

兰亭集序导学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导学案。《兰亭集序》导学案是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是非常有助于老师们的教学的。  第一篇:兰亭集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

兰亭集序导学案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兰亭集序》导学案。《兰亭集序》导学案是以素质教育要求为目标编写的,是非常有助于老师们的教学的。

  第一篇:兰亭集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理解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掌握本文出现的文言词类、句式的特殊现象。

  3.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极的人生观。

  〖学法指导方法〗

  通过诵读,感悟文意,学生互助合作质疑探讨重要的文言知识。

  〖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王羲之(公元321~379,一说303~361),字逸少,东晋琅琊临沂人。是东晋也是我国古代最杰出的书法家。出身于士族名门,是东晋政治家王导的从子。任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王右军”。早年从卫夫人学习书法,后多鉴前代名家书法,博采众长,备精诸体,有“书圣”之称。书法刻本以《乐毅论》《兰亭序》《十七帖》为著。其子王献之也是书法名家。父子齐名,世称“二王”“二圣”。王羲之在诗文写作上也是高手。东晋文坛盛行骈文,王羲之是少数仍沿用散文写作,或以散驭骈的作家之一。其文风清洗,不尚辞藻而多情致。

  2.背景介绍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治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这里山清水秀、风景幽雅,是当时名流雅士时常集会的地方。 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上巳节),王羲之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修禊之礼,举行过一次盛大的风雅集会,参加的名士,有“东山再起”的司徒谢安、“掷地作金石声”的辞赋家孙绰,潜心物外的高僧支遁等四十一人。当时要求每人作四言、五言诗各一首。之后王羲之将诸名爵及诗作一一记录集结成集,是为《兰亭集》,并为此集作序一篇,这就是《兰亭集序》。

  3.文体知识

  《兰亭集序》是一篇序言。“序言”简称“序”,也叫前言,属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书本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评价的内容。

  〖自主学习〗

  1.初读课文,字音辨识

  癸(  )丑   修禊(  ) 流觞(  )  激湍(  )  形骸( )

  游目骋( )怀  齐彭殇(  ) 嗟悼( )(  ) 会(  )稽(  )

  感慨系( )之

  2.字音辨识

  癸guǐ丑    修禊xì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形骸hái    游目骋chěng怀   齐彭殇shāng    嗟悼 jiēdào

  会kuāi稽jī  感慨系xì之

  3.速读课文,请学生分别划出三个段落中表达作者情感的词来,划出不懂的字词句来。

  4.摘录第一段中写景句,体会作者写景状物言简意赅,妙趣天成的特点,感受作者快乐的心境。

  学生明确: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清流激湍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

  5.(1)有人将本段之“乐”总结为“五乐”,你能找出来并加以总结说明吗? 作者依据什么说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在第一部分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在这一段中作者描述了这次聚会是“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这是一乐;而聚会是在“暮春之初”,“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可谓良辰,是为二乐;聚会之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可谓景美,是为三乐;宴会之中“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可谓情真,是为四乐;而“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可谓极视听之娱,是为五乐。作者感到人贤、辰良、景美、情真、赏心五事齐臻,所以认为这次聚会,“信可乐也”。“信可乐也”一句是对聚会情景的总结,突出了情感的主旋律──“乐”。

  6.第三段作者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讨论的?作者为何而痛?

  明确:乐忧生死等人生重大问题。 一痛惜情随事迁,美好消逝;二痛生命有限,终期于尽。

  〖小组合作学习〗

  1.谈谈你对“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一句的认识。

  明确:作者认为人不管以怎样的方式活着,生命都在不知不觉中逝去,而寿命的短长只能听凭造化,最终归于结束。所以生就是生,活着能享受乐趣,死就是死,死后一切皆无,活着和死去是人生大事,二者不可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2.第四自然段,作者发出“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乎”的慨叹,那么作者究竟为何而“悲”呢?

  明确:一悲古人生死感慨,“我”深有同感;二悲今人一死生齐彭殇的虚妄;三悲后人叩问今人,可谓千古一悲!文章由“我”的个体之“痛”和“悲”,推己及人更加深刻感人。人类社会从古到今,迈进了多少年,然而人类对生命本质的体验何其相似!真是古今同痛,千古同悲!

  〖随堂演练〗

  一、文言知识归纳整理

  1.趣舍万殊(“趣”通“趋”,趋向,取向)  悟言一室之内(“悟”通“晤”,面对面)

  2.修:茂林修竹(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长)

  乃重修岳阳楼(修建 ) 修守战之具(整治)

  期: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至,及)期年之后(周,期年:一周年)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致:所以兴怀,其致一也(情趣,情致)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招致)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达到)

  临: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引申为阅读)   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面对,迎)

  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面对)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将要)

  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旁边)  太上不辱先,其次不辱身(下一等)

  陈胜、吴广皆次当行(按次序)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行军途中的驻地)

  3.映带左右(环绕,名作动)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形容词作名词,贤才;年少的人和年长的人)

  所以游目骋怀(使……游,使……骋,动词作使动)

  一觞一咏(名作动,喝酒)

  固知一死生(看作一样,数量词意动)

  齐彭殇为妄作(齐:形容词意动,看作相等。)

  4.列坐其次 古义:这个地方  今义:次一等的。

  俯察品类之盛 古义: 万物。  今义:物品的种类。

  或取诸怀抱 古义:思想抱负  今义: 怀里抱着

  所以游目骋怀 古义:用来……的……  今义:连词,表示因果关系。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5.仰视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定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兰亭(介词结构后置句)

  当其欣于所遇(介词结构后置句)

  亦将有感于斯文(介词结构后置句)

  悟言(于)一室之内(省略介词“于”)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省略介词宾语“之”)

  死生亦大矣(判断句)

  二、基础演练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正确的一组是(  )

  A.虚诞(dàn)  癸丑(kuí) 万殊(shú)   峻岭(jùn)

  B.殇子(shāng) 会稽(jī)  形骸(hái)   会晤(wù)

  C.悼念(dǎo)  修禊(xì)  骋怀(chěng)  符契(qì)

  D.嗟悼(jiē)  流觞(shāng) 激湍(tuān)  曲水(qǔ)

  答案B。A项“癸”应读“guǐ”,“殊”应读“shū”;C项“悼”应读“dào”;D项“曲”应读“qū”。

  2.下列词语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   少长咸集(都)   茂林修竹(修整)   清流激湍(急流的水)

  B.畅叙幽情(幽深内藏) 人之相与(交好) 崇山峻岭(高)    暂得于己(短暂,一时)

  C.感慨系之(附着)   修短随化(变化) 终期于尽(至,及)  向之所欣(过去,从前)

  D.喻之于怀(比喻)   其致一也(情趣) 列坐其次(排列)   列叙时人(一个个地)

  答案B。A项,修:长。C项,化:自然。D项,喻:明白。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①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它的旁边,指水边)  ②所以游目骋怀(用来)

  B.①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借指音乐)          ②曾不知老之将至(乃,竟)

  C.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交往)          ②或取诸怀抱(从……中取得)

  D.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导致)      ②未尝不临文嗟悼(面对)

  答案D.思想情趣。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趣舍万殊,静躁不同            B.悟言一室之内

  C.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D.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答案 C。A项,“趣”同“取”;B项,“悟”同“晤”;D项,“景”同“影”

  5.下列关于“期”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注定)       B.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希望)

  C.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约定)  D.秋以为期(约定的佳日)。

  答案B。B项,期:满一年。

  6.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语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

  答案A。A.语气副词,表婉商,其他三项作代词。

  7.下列句子中“一”作数词用的一项是(  )

  A.①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B.①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②悟言一室之内

  C.①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②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

  D.①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②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答案 A 。B.C两项中①的“一”是相同.同等的意思,D项中的①“一”是副词,相当于“很”。

  8.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A.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B.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C.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D.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答案 C。例句与A、B、D 三项均为状语后置句。

  9.下列各句在文中的意思,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抬头观览浩渺的宇宙,低头审视繁多的物类,借以放眼纵观,舒展胸怀,足以尽情地享受着看和听的乐趣,实在很愉快啊。

  B.俯仰一世──很慢地度过一生

  C.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本来才知道把生和死等同起来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

  D.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等到他所向往的事情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转移,感慨就随之而产生了。

  答案 B。“俯仰一世”意为“一俯一仰之间,一生已过。比喻人生短暂”。

  10.下面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既是散文佳作,又是名帖,流传久远。

  B.序是古代文体的一种,大多用以题赠,或作著作的前言,《兰亭集序》是朋友之间互相唱和的赠言。

  C.魏晋时期在中国抒发艺术的发展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王羲之书写的《乐毅论》《黄庭坚》等楷书作品被称为“书之圣”,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

  D.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艺术,在我国书法史上,涌现出许许多多的书法大家,有并称“二王”的王羲之.王献之,有“颜筋柳骨”之称的颜真卿、柳公权等。

  答案B。《兰亭集序》是诗集的序言,不是赠序。

  第二篇:兰亭集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

  2.了解本文句法上骈散并行而以散为主的特色。

  3.背诵全文,掌握“修、期、致、临、次”等词的多义性。

  【学习重难点】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的脉络。

  2.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

  【背景资料】

  1.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后世誉之为书圣。

  2.兰亭:是东晋时期会稽郡山阴(今浙江绍兴市)城西南郊名胜。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12.5公里的兰渚山下,相传越王勾践曾在这一带种过兰花,汉代为驿亭所在,因名兰亭。几经反复,于1980年全面修复如初。

  3.序

  “序”也写做“叙”或称“引”,犹如今日的“引言”、“前言”。是说明书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况的文章。也有对作者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究阐发。“序”一般写在文章前面,列于书后称为“跋”。这类文章,按内容分别属于说明文或议论文;以叙事为主、夹叙夹议的,不多见;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本文。《兰亭集序》意思是兰亭会诗集的序,属书序,还有一种叫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章。

  作为书序,本文介绍了作诗缘由(因修禊而“群贤毕至”)、作诗情形(“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成书经过(“列序时人,录其所述”)、本书意义(“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本文由宴游活动谈到生死观,善于借题发挥,论及人生的意义。这是《兰亭集序》与一般书序的不同之处。

  4.《兰亭集序》由来

  古人每年三月初三,为求消灾除凶,到水边嬉游,称为修禊(xì)。东晋永和九年(353)年三月初三日,大书法家王羲之和当时名士谢安、孙绰、许询、支遁等41人来到这里修禊,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诗歌会。一群文人雅士,置身于崇山峻岭,茂林修竹之中,众皆列坐曲水两侧,将酒觞(杯)置于清流之上,任其飘流,停在谁的前面,谁就即兴赋诗,否则罚酒。据记载,当时参与其会的41人中,12人各赋诗二首。九岁的王献之等16人拾句不成,各罚酒三觞。王羲之将37首诗汇集起来,编成一本集子,并借酒兴写了一篇324字的序文,这就是著名的《兰亭集序》(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5.名句积累(关于士人的死生观):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

  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苏轼《前赤壁赋》)

  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死生亦大矣,而不得与之变。(《庄子•德充符》)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

  功名竹帛非我事,存亡贵贱付皇天。(鲍照《拟行路难》)

  6.成语及常用语

  ①游目骋怀(开怀)

  ②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束缚)

  ③情随事迁(思想感情随着情况变迁而发生变化)

  7.常识

  ①纪年法 岁在癸丑(干支纪年)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帝王年号) 赵惠文王16年(王公纪年) 顺治二年乙酉四月(年号干支并用)

  ②暮春(孟春 仲春 季春)

  ③禊(风俗,临水为祭,消除不祥,选在三月三日)

  【基础知识】

  1、生字注音

  修禊( ) 癸丑( ) 流觞( ) 游目骋怀( )

  感慨系之( ) 趣舍万殊( ) 齐彭殇( ) 放浪形骸( )

  会稽( ) 临文嗟悼( )

  2、通假字

  悟言一室之内 ____ 通 ____

  虽趣舍万殊 “趣”通“取”:往,取。

  3、字词活用

  【少】少长咸集:年纪小的,年纪大的,形容词用作名词。

  【带】映带左右:像带子一样,名词用作状语。

  【齐】齐彭殇为妄作:同样看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兴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固知一生死为虚诞:同样看待,或看成一样,数字活用为动词。

  【视听】足以极视听之娱:耳目,动词活用为名词。

  4、词语古今异义

  【其次】

  古义:其,代词,指曲水。次,旁边、水边。如:列做其次。

  今义:①次第较后;第二。

  ②次要的地位。

  【斯文】

  古义:这篇文章。如:亦有感于斯文。

  今义:文雅;文化或文人。

  【怀抱】

  古义:胸怀抱负。

  今义:

  ① 抱在怀里;② 胸前;③ 心里存着;④ 打算。

  5、特殊句式

  ◆省略句:

  ⑴ 省主语:

  (群贤)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群贤)引以为流觞曲水

  ⑵省介词宾词:

  引以(之)为流觞曲水

  ⑶ 省介词“于”:

  映带(于)左右

  悟言(于)一室之内

  ◆倒装句:

  ⑴ 介宾短语后置(也叫状语后置):

  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不能喻之于怀──不能于怀(在内心)喻之

  亦将有感于斯文──亦将于(对)斯文有感

  当其欣于所遇──当其于所遇欣

  (2)定语后置:

  虽无管弦之盛──虽无盛之管弦

  【梳理探究】

  1.全文有三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分别用六个字来概括。)

  2.朗读第一段,朗读语调提示:“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

  ◆第1自然段,叙述.描写了兰亭宴集的盛况,用原文中的词句概括集会的时间、地点、事由、环境和人物。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地点:_______________事由:_________________

  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赏析重点词语的含义并分析用法

  暮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贤、少、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激湍:____________________。次:________________

  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流觞曲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段文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____

  总结:汤显祖《牡丹亭》“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中说人生有四大乐事,在这里都有了体验。

  ◆翻译下列句子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朗读第二自然段,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____

  ◆赏析重点词语并分析用法

  欣于所遇: 向之所欣: 终期于尽:

  ◆总结:本段由兰亭集会联想到现今人们的相处往来,即便为人处世方法各异,静躁不同,但从中提示了人生忧患的来源。首先来自生命本体永不满足的内在欲望,“欣于所遇”便“快然自足”,及其“所之既倦”“感慨系之矣”。其次来自外在世界的流转不定,难以依持,即“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第三来自个体生命的短暂有限,即“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最后以“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作结。

  4.朗读第三段。

  ◆文中表现作者心境的一个词是 ________________。

  ◆赏析重点词语并分析用法

  临文嗟叹 一死生为虚妄 齐彭殇为妄作 殇:

  ◆翻译下列句子。

  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总结:作者由兰亭盛会写起,极写盛会之"乐"。可大凡美景盛事,都极易引发人的愁思和感慨,面对兰亭美景,不由得兴尽悲来,感慨万千,进而展开议论,抒发了"人生苦短,命运难测"的痛惜之情,由己悲人,沟通古今。全文情景交融,文简而意深,不愧为千古名篇。

  5.难点探讨

  ◆文章第1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说说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第2段议论的中心问题,想一想,作者的感情怎样由“乐”转而为“痛”?

  ◆“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死观?

  【巩固练习】

  1.下面“其”字的用法,与其他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吾其还也 B.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C.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D.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已,快然自足

  2.对《兰亭集序》分析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是王羲之的旷世之作,不仅文辞优美,而且在书法史上也获得盛誉,又称“兰亭序”。

  B.文章表现了对大自然优美景象的赞美,同时又流露出对人生“修短随化”的无限感慨。

  C.本文先记叙了这次集会的时间、地点、缘起、盛况和个人感受,由景生情,缘情入理,景、情、理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D.本文语言华美典雅,叙议结合,使人读后如含醴酪,回味无穷。

  3.汉字中有不少会意字,今人也可以结合个人的感悟进行新的理解,并且有的还不止一种理解。请仿照示例,从“诗”“挣”“舒”“劣”这四个会意字中任选两个进行重新“会意”,每个字只写出一种理解。

  示例:选 ⑴走在前面的人,更有选择的余地。

  ⑵被挑选出来的人,应该是事事走在别人前面的。

  答:

  4.阅读下面几则有关王羲之的轶事,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又尝在蕺山见一老姥,持六角竹扇卖之。羲之书其扇,各为五字。姥初有愠色。因谓姥曰:“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姥如其言,人竞买之。他日,姥又持扇来,羲之笑而不答。其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

  (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5.默写:

  (1)是日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信可乐也。

  (2)写出文中谈“人之相与”的两种形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深入阅读】

  1.《古文观止》评《兰亭集序》

  清人吴楚材、吴调侯选注的《古文观止》如此评《兰亭集序》:

  通篇着眼在“死生”二字。只为当时士大夫务清谈,鲜实效,一死生而齐彭殇,无经济大略,故触景兴怀,俯仰若有余痛。但逸少旷达人,故虽苍凉感叹之中,自有无穷逸趣。

  2.王羲之《兰亭诗》(其三)及后人评点

  三春启群品,寄畅在所因。

  仰望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朗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矣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谭元春:“寓目理自陈,适我无非新”二语,真是通识所发,非一意孤高绝俗之流。(《古诗归》)

  钟惺: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