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王·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兰陵 译文 赏析 注释 原文

管理员

摘要:

《兰陵王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兰陵王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1  《兰陵王柳》【原文】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1]。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2]。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3]?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

《兰陵王·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兰陵王·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1

  《兰陵王·柳》【原文】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1]。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2]。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3]?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5]。梨花榆火催寒食[6]。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7]。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8]。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9]。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兰陵王·柳》【注释】

  [1]烟:薄雾。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弄:飘拂。

  [2]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是北宋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

  [3]故国:指故乡。京华倦客:作者自谓。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4]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方。柔条:柳枝。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5]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又:又逢。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离席:饯别的宴会。

  [6]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又:又逢。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离席:饯别的宴会。

  [7]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迢递:遥远。驿:驿站。望人:送行人。天北:因被送者离汴京南去,回望送行人,故曰天北。

  [8]渐:正当。别浦:送行的水边。萦回:水波回旋。津堠(hòu):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津:渡口。堠:哨所。岑寂:冷清寂寞。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春无极:春色一望无边。

  [9]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亭榭。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兰陵王·柳》【作者】

  周邦彦(1056~1121年),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溧水知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兰陵王·柳》【赏析】

  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

  全词分三迭。首迭借咏柳写别离之恨。首句写柳重在“弄碧”,由此推出“隋堤”,继而有了“行色”,进而推出“故国”,全为“京华倦客”出场铺垫。后面三句又回到咏柳上,反复映衬欲归不得的送别他人的“京华倦客”。陈廷焯说:“‘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二语是一篇之主,上有‘隋堤上……’之句,暗伏倦客之根,是其法密处。故下文接云:‘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久客淹留之感,和盘托出。……‘闲寻旧踪迹’二迭,无一语不吞吐,只就眼前景物,约略点缀,更不写淹留之故,却无处非淹留之苦;直至收笔云:‘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遥遥挽合,妙在才欲说破,便自咽住,其味正自无穷。”分析本词的缜密构思是中肯的。二迭写自己的离别。首句“闲寻”是沉思追忆,接前情人送别自己的情景。接着一“愁”字拽回思绪,是岸上送别的情人让他留意,结果只有“望人在天北”的怅恨。三迭写渐远之后凄恻情怀。开头五字两顿,可知心情凄切之极。“渐别浦”二句实写船行的孤寂,时间又渐近黄昏,于是又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往昔与她相聚的欢乐,是乐景写哀。最后以“泪暗滴”收束愁绪。

  全词分往昔、她我、送留、想象与现实反复套迭,叙事抒情萦回曲折,似浅实深,耐人寻味。

《兰陵王·柳》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2

  《兰陵王·柳》

  宋代周邦彦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译文/注释

  译文

  正午的柳荫直直地落下,雾霭中,丝丝柳枝随风摆动。在古老的隋堤上,曾经多少次看见柳絮飞舞,把匆匆离去的人相送。每次都登上高台向故乡瞭望,杭州远隔山水一重又一重。旅居京城使我厌倦,可有谁知道我心中的隐痛?在这十里长亭的路上,我折下的柳条有上千枝,可总是年复一年地把他人相送。

  我趁着闲暇到了郊外,本来是为了寻找旧日的行踪,不料又逢上筵席给朋友饯行。华灯照耀,我举起了酒杯,哀怨的音乐在空中飘动。驿站旁的梨花已经盛开,提醒我寒食节就要到了,人们将把榆柳的薪火取用。我满怀愁绪看着船像箭一样离开,梢公的竹篙插进温暖的水波,频频地朝前撑动。等船上的客人回头相看,驿站远远地抛在后面,端的离开了让人愁烦的京城。他想要再看一眼天北的我哟,却发现已经是一片蒙胧。

  我孤零零地十分凄惨,堆积的愁恨有千万重。送别的河岸迂回曲折,渡口的土堡一片寂静。春色一天天浓了,斜阳挂在半空。我不禁想起那次携手,在水榭游玩,月光溶溶。我们一起在露珠盈盈的桥头,听人吹笛到曲终……唉,回忆往事,如同是一场大梦。我暗中不断垂泪。

  注释

  兰陵王:词牌名,首见于周邦彦词。一百三十字,分三段。

  柳阴直:长堤之柳,排列整齐,其阴影连缀成直线。

  烟:薄雾。丝丝弄碧:细长轻柔的柳条随风飞舞,舞弄其嫩绿的姿色。弄:飘拂。

  隋堤:汴京附近汴河之堤,隋炀帝时所建,故称。是北宋是来往京城的必经之路。

  拂水飘绵:柳枝轻拂水面,柳絮在空中飞扬。行色:行人出发前的景象、情状。

  故国:指故乡。

  京华倦客:作者自谓。京华,指京城,作者久客京师,有厌倦之感,故云。

  长亭: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人休息,又是送别的地主。

  “应折”句:古人有折柳送别之习。柔条:柳枝。过千尺:极言折柳之多。

  旧踪迹:指过去登堤饯别的地方。

  又:又逢。酒趁哀弦:饮酒时奏着离别的乐曲。趁:逐,追随。哀弦:哀怨的乐声。

  离席:饯别的宴会。

  “梨花”句:饯别时正值梨花盛开的寒食时节。唐宋时期朝廷在清明日取榆柳之火以赐百官,故有“榆火”之说。寒食:清明前一天为寒食。

  一箭风快:指正当顺风,船驶如箭。

  半篙波暖:指撑船的竹篙没入水中,时令已近暮春,故曰波暖。

  迢递:遥远。驿:驿站。

  “望人”句:因被送者离汴京南去,回望送行人,故曰天北。望人:送行人。

  凄恻:悲伤。

  渐:正当。别浦:送行的水边。萦回:水波回旋。

  恨:这里是遗憾的意思。

  津堠:渡口附近供瞭望歇宿的守望所。津:渡口。堠:哨所。岑寂:冷清寂寞。

  冉冉:慢慢移动的样子。春无极:春色一望无边。

  念:想到。月榭:月光下的亭榭。榭,建在高台上的敞屋。

  露桥:布满露珠的桥梁。

  全文赏析

  这首词的题目是“柳”,内容却不是咏柳,而是伤别。古代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所以诗词里常用柳来渲染别情。隋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便是人们熟悉的一个例子。周邦彦这首词也是这样,它一上来就写柳阴、写柳丝、写柳絮、写柳条,先将离愁别绪借着柳树渲染了一番。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这个“直”字不妨从两方面体会。时当正午,日悬中天,柳树的阴影不偏不倚直铺在地上,此其一。长堤之上,柳树成行,柳阴沿长堤伸展开来,划出一道直线,此其二。“柳阴直”三字有一种类似绘画中透视的效果。“烟里丝丝弄碧”转而写柳丝。新生的柳枝细长柔嫩,像丝一样。它们仿佛也知道自己碧色可人,就故意飘拂着以显示自己的美。柳丝的碧色透过春天的烟霭看去,更有一种朦胧的美。

  以上写的是自己这次离开京华时在隋堤上所见的柳色。但这样的柳色已不止见了一次,那是为别人送行时看到的:“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拂水飘绵”这四个字锤炼得十分精工,生动地摹画出柳树依依惜别的情态。那时词人登上高堤眺望故乡,别人的回归触动了自己的乡情。这个厌倦了京华生活的客子的怅惘与忧愁有谁能理解呢:“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隋堤柳只管向行人拂水飘绵表示惜别之情,并没有顾到送行的京华倦客。其实,那欲归不得的倦客,他的心情才更悲凄。

  接着,词人撇开自己,将思绪又引回到柳树上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古时驿路上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亭是供人休息的地方,也是送别的地方。词人设想,在长亭路上,年复一年,送别时折断的柳条恐怕要超过千尺了。这几句表面看来是爱惜柳树,而深层的涵义却是感叹人间离别的频繁。情深意挚,耐人寻味。

  上片借隋堤柳烘托了离别的气氛,中片便抒写自己的别情。“闲寻旧踪迹”这一句读时容易忽略。那“寻”字,并不是在隋堤上走来走去地寻找。“踪迹”,也不是自己到过的地方。“寻”是寻思、追忆、回想的意思。“踪迹”指往事而言。“闲寻旧踪迹”,就是追忆往事的意思。当船将开未开之际,词人忙着和人告别,不得闲静;这时船已启程,周围静了下来,自己的心也闲下来了,就很自然地要回忆京华的往事。这就是“闲寻”二字的意味。现代人也会有类似的经验,亲友到月台上送别,火车开动之前免不了有一番激动和热闹。等车开动以后,坐在车上静下心来,便去回想亲友的音容乃至别前的一些生活细节。这就是“闲寻旧踪迹”。此时周邦彦想起了:“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有的注释说这是写眼前的送别,恐不妥。眼前如是“灯照离席”,已到夜晚,后面又说“斜阳冉冉”,时间就接不上。所以这应是船开以后寻思旧事。在寒食节前的一个晚上,情人为他送别。在送别的宴席上灯烛闪烁,伴着哀伤的'乐曲饮酒。此情此景难以忘怀。这里的“又”字说明,从那次的离别宴会以后词人已不止一次地回忆,如今坐在船上又一次回想起那番情景。“梨花榆火催寒食”写明那次饯别的时间,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旧时风俗,寒食这天禁火,节后另取新火。唐制,清明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催寒食”的“催”字有岁月匆匆之感。岁月匆匆,别期已至了。

  “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周济《宋四家词选》曰:“一愁字代行者设想。”他认定作者是送行的人,所以只好作这样曲折的解释。其实这四句很有实感,不像设想之辞,应当是作者自己从船上回望岸边的所见所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风顺船疾,行人本应高兴,词里却用一“愁”字,这是因为有人让他留恋着。回头望去,那人已若远在天边,只见一个难辨的身影。“望人在天北”五字,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与凄惋。

  中片写乍别之际,下片写渐远以后。这两片的时间是连续的,感情却又有波澜。“凄恻,恨堆积!”船行愈远,遗憾愈重,一层一层堆积在心上难以排遣,也不想排遣。“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从词开头的“柳阴直”看来,启程在中午,而这时已到傍晚。“渐”字也表明已经过了一段时间,不是刚刚分别时的情形了。这时望中之人早已不见,所见只有沿途风光。大水有小口旁通叫浦,别浦也就是水流分支的地方,那里水波回旋。因为已是傍晚,所以渡口冷冷清清的,只有守望所孤零零地立在那里。景物与词人的心情正相吻合。再加上斜阳冉冉西下,春色一望无边,空阔的背景越发衬出自身的孤单。他不禁又想起往事:“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月榭之中,露桥之上,度过的那些夜晚,都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宛如梦境似的,一一浮现在眼前。想到这里,不知不觉滴下了泪水。“暗滴”是背着人独自滴泪,自己的心事和感情无法使旁人理解,也不愿让旁人知道,只好暗息悲伤。

  统观全词,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