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课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学列小标题。 3、紧扣壮士展开阅读,了解五壮士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英勇形象,感悟“壮士”内涵。 教学重难点: 紧扣壮士,走近英雄,了解英雄,感受英雄的精神力量。 ……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1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学列小标题。
3、紧扣壮士展开阅读,了解五壮士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英勇形象,感悟“壮士”内涵。
教学重难点:
紧扣壮士,走近英雄,了解英雄,感受英雄的精神力量。
教学方法:
抓重点讲词析句重联系以情促读,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1、卢沟桥事变爆发,帝国主义大举进入中国,从而引发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八年来,日军在中国烧杀抢掠。仅南京,六个星期内,就残害了30万同胞;他们还在东北建立了“731”细菌部队,用中国人做实验,手段极其残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战。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抗战期间,无数次残酷的战斗让中华儿女铭记于心,其中有一场战斗,给当时的中国人和现在的中国人以深深的震撼。
2、播放视频。
3、这场战斗就发生河北省保定区的狼牙山,而参加战斗的仅有五个人,它们被称为“狼牙山五壮士”
一、审题导入:
1、板书课题,齐读。
2、知道什么样的人称为“壮士”吗?出示课件,壮士:勇敢而豪壮的人。
3、“壮士”一词最早出现在“荆轲刺秦”的故事中。(出示: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两千年前的战国时代,燕国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王。在易水河边送别荆轲时,荆轲边走边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壮的歌声在狼牙山久久萦绕…两千年过去了,这儿的一草一木都没有向敌人屈服过,这儿的每一块石头都曾染过英雄的鲜血!
4、同学们,打开课本,用心朗读这个悲壮的故事吧!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注意读懂字音,读通句子,标上自然段的序号。
2、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第一组词语: 大举进犯、横七竖八、坠落山涧、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第二组词语: 全神贯注、昂首挺胸、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你发现两组词语在课文中分别写谁吗?是啊,词语也有感情色彩。这两组词语对比强烈,爱憎分明!男女生分组朗读,对比感受。把词语的温度带入课文中,你一定会把课文读得更有色彩!
三、再读感悟
1、五壮士的名字你一定知道吧!请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从什么地方称他们为“壮士”?画出那句话,指名读。
2、前三段称他们为什么?何谓战士?出示课件,战士:军队最基层的成员。
3、作为战士,他们做了那些事呢?
a、 学习第一段
① 指名读第一段,想想这一段讲了什么?能不能说得再简单些?能用一个短语或词组概括一下吗?像这样把一段课文的内容用一个短语或词组概括起来的方法,就叫列小标题。
② 出示课件,接受任务,齐读。
b、学习第二段
① 指名读第二段,他们接受任务后是怎样痛击敌人的呢?画出有关句子。
② 指名读有关句子,出示字幕。
③ 班长马宝玉表现怎样?指名读,闪动红字“沉着”,谁读读这个词?谁沉着的读读这句话?
④ 副班长呢?指名读,闪动红字“吼”“满腔怒火”,“吼”还是个生字呢,一起吼两遍!日本鬼子在我中华大地烧杀抢掠,杀害我们的亲人,残害我们的百姓,怎能不让我们满腔怒火,谁再来吼一吼这句话!我们一起吼一吼,吼出我们的仇恨!
⑤ 战士宋学义也抡起了胳臂扔手榴弹,这一个轮子多有劲啊!你能带着动作读一读吗?谁再来读一读。
⑥ 战士胡福林胡福才也毫不示弱,谁来读一读他们的表现?闪动红字“绷”,“全神贯注”请你再读一读,多威严多专注啊!
⑦ 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五位战士的样子活灵活现的展现在我们面前,你发现这些红色的字是写人物的什么吗?出示:神情、动作。对!作者抓住了五位战士的神情动作进行了细致地描写,使人物形像更加生动鲜活,再现了几十年前的激烈战况,这就是语言文字的魅力!
⑧ 读到这儿,五位战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板书:勇敢
⑨ 你能想概括第一自然段那样列个小标题吗?出示:痛击敌人
c、学习第三段
① 指名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五位战士勇敢地阻击敌人后,面临那两条路?指名读,一条是追赶主力部队的生路,一条是把敌人引上顶峰棋盘陀的死路。
② 生死抉择,此时班长马宝玉做出了怎样的选择?出示句子,指名读,注意“走”字后面是什么号?那个词最能体现这个坐姿的坚决果断?好一个斩钉截铁!请同学们跟我一起写下这个闪光的词。知道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吗?出示词语解释。齐读。谁能斩钉截铁地读一遍!请班长读一遍,好一个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班长,大家都是班长,齐读一遍。
③ 班长身先士卒,战士们一样义无反顾,出示句子,指名读。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战士们和班长一样坚决?闪动“紧跟,热血沸腾”,一个紧跟一个热血沸腾,表明了战士们的无怨无悔,让我们齐读这句话。
④ 同学们,他们本来可以选择追赶部队的生路,可他们却选择了死路绝路,这是为什么呢?出示句子,指名读。
⑤ 这就是马宝玉和他的战士们,这就是狼牙山五壮士!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⑥ 狼牙山五壮士为了群众和主力不对的安全,为了战斗的胜利,为了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他们斩钉截铁地选择了绝路,选择了死亡,选择了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一般的战士能做到的吗?他们身上闪烁着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是什么呢?请同学们再读第三段,想一想,议一议。
⑦ 同学们感受深刻,说得好!作者和同学们一样被他们这种舍生忘死的大无畏精神深深打动了,不由肃然起敬,在第四自然段改称他们“壮士!”他们的英雄壮举仅用勇敢形容是不够的,你能再送他们几个赞颂的词吗?随机板书:豪壮
⑧ 再次出示壮士的解释,齐读,配乐读。
⑨ 概括小标题,出示:选择绝路
4、师小结:这节课,我们领悟了“壮士”的深刻内涵,还学习了用小标题的方法理清了写作顺序,出示齐读。五壮士再继续阻击敌人的过程中,浴血奋战,其中的悲壮感天动地,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四、读写结合
1、指板书,班长马宝玉一个斩钉截铁的抉择,谱就了五壮士英雄的篇章。这个词多用在英雄人物上,形容态度坚决果断。
2、比如这句,出示例句。
3、用好这个词,要交代清楚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内容,说过后的行动。
4、学生练写,展示。
5、同学们学得好,用的更好,这就是学以致用。
五、总结全文
1、指板书总结,一个斩钉截铁造就了勇敢而豪壮的五壮士,让我们永远铭记英雄的名字吧!
2、出示五壮士姓名,齐读。
六、板书设计
勇敢
22 狼牙山五壮士 斩钉截铁
豪壮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2
1.课文简说。
这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一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悬崖。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一痛击敌人一引上绝路一顶峰歼敌一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既表现了七连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一是让学生从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语言中,感受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宏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二是通过阅读领悟写人记事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这篇课文教学的重难点应放在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语句上,体会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高品质,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决定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
②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③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呼喊的壮烈豪迈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充分体现出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这种恨与爱,是五壮士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力量之源,是党所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战士们的力量之源,也是敌后抗日根据地英雄儿女们的力量之源。这句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2)对词语的理解。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
昂首挺胸: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3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的内容分享给大家,狼牙山五壮士课文朗读时要了解五壮士“壮”的具体表现,抓住关键词,领会五壮士的崇高内心世界,一起来看看吧!
1941年秋,日寇(kòu)集中兵力,向我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当时,七连奉命在狼牙山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英勇奋战,七连决定向龙王庙转移,把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交给了六班。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g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hǒu)一声,好像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lūn)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běng)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qí)岖(qū)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shī)体。
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面前有两条路:一条通往主力转移的方向,走这条路可以很快追上连队,可是敌人紧跟在身后;另一条是通向狼牙山的顶峰棋盘陀(tuó),那儿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走哪条路呢?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zhǎn)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
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山路上又留下了许多具敌人的尸体。到了狼牙山峰顶,五位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不少敌人坠落山涧,粉身碎骨。班长马宝玉负伤了,子弹都打完了,只有胡福才手里还剩下一颗手榴弹。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又一群敌人扑上来了。马宝玉嗖(sōu)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随着一声巨响,手榴弹在敌群中开了花。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dǎng)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附:评《狼牙山五壮士》一课的教学
如何摆正和处理好“教”与“学”的位置和关系,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读来感悟理解课文,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真正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这是目前语文课堂教学改革中着力解决的难题。刚才,顾老师用他的一节生动的课堂教学,就此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在教学中,顾老师是架设在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准星。他彻底地摆脱了重教法、轻学法,重讲解、轻参与,重知识积累、轻能力发展的传统教学的樊篱。他交给了学生提高朗读能力的读书方法;他巧妙地设计了朗读,让学生自悟出文中的不懂词语;他用富有激情的鼓励语,努力为每一个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整个课堂教学无不体现了语文教学新大纲的思想和灵魂。
一、全心投投入,创设一个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课堂激励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杠杆,是获取课堂教学成功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可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对如何进行情感交流、如何激励学生等问题往往被视为看不见摸不着的“软”任务,使本应生动、活泼、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变得刻板、单调、压抑、窒息。刚才,听这节课的老师不难看出,这节课教学活动充满了师生的激情,涌动着灵感,弥漫着人情味。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不难感受到五壮士的英勇豪迈的革命精神。我想顾老师能营造这样一个感人的场面,创设这样一个民主的学习氛围,离不开他以下几点做法:
1、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把完成学习任务看成自己最突出的需要。教师的评价使他们产生愉快或不愉快的情感体验。总是几句简单的评价是无法明确地指明学生学习活动的方向。这节课,顾老师始终不忘运用充满激情的鼓励语,调动学生的朗读和学习的积极性。例如,在板书课题后,他利用自己写字好的优点教育鼓励学生认认真真、一笔一画地写,这样的激励方法不但新颖而且还注重了学生的写字习惯的养成。在学生朗读过程中,不时安排“想读的,你就读吧”、“读得很好,听得出你是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了”、“听你们朗读真是一种享受”、“学语文就是要好好读书,边读边想”、“会听是会学习的表现”等等。这些鼓励语的使用,决定了课堂教学的“开放”,决定了学生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以及声情并茂的朗读。
2、这节课堂教学,我们发现顾老师没有要求学生端端正正地坐,允许学生为了读好课文可以离开课桌,允许学生在自由读书的过程中做动作,允许学生可以把手举得高高的。这样民主的氛围带来了师生角色的转换,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点拨者和服务者。
3、留给学生一个“表演”的空间。语文课堂教学应多给学生一些实践的空间,特别是给学生“表演”的空间,真正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情感体验。在这节课中,朗读感悟“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这句话时,顾老师让学生做着动作来读,还安排学生上台表演这个动作。其实,学生的动作只要做到位,实际上这句话的意思也就不言而明了。这样教学环节的设计,不光学生理解了这句话,更为重要的是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平等、活泼的课堂教学氛围。
二、读中感悟,加强了读书方法的指导
新语文教学大纲,加大了学生的阅读量,淡化了语言文字训练,注重了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让学生怎样读书,实际上是教师教会学生读书的过程。有的老师让学生读书处于一种随意状态,要么是不读,要么是一味死读。有的老师教学方法不当,老是习惯于让学生大段齐读。顾老师在这节课中不但注重指导学生朗读,还教给了学生“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的这一读书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体现了新大纲“以人为本,着眼未来”的精神。在教学生理解文中不懂的词语时,顾老师注重了学生自悟,摈弃了传统讲解释的死方法,只要学生心里感觉到就表明学生已理解体会词语的意思。在如何让学生读好课文上,顾老师更是下了大文章。在指导朗读第四段时,先让学生明象,旨在让学生进入情景,学生进入情景,感觉到了当时的情景再读就很容易读好。在指导某一个具体句子时,他并不要求学生带着什么感情读,什么地方读重音,读轻音,什么地方突出来读,而是注重将学生引入情景。如在指导朗读“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这句话时,学生在读不好的情况下,老师这时注意将学生调入情景。他说,同学们,你们瞧!烧杀抢虐,无恶不作的敌人这时正攀着山壁爬了上来,现在你就是班长马宝玉,面对着这样的情景,你怎么读?这么一说,学生的内心就能与当时的情景相通,就能读出轻重缓急,做到委婉处还它个委婉,激昂处还它个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