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鉴赏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课文 鉴赏 跨越 百年

管理员

摘要: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鉴赏   导语:《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和含义,并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认为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淡……

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鉴赏

  导语:《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课文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二册第五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体会科学精神和含义,并学习用具体事实说明道理的写法”是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我认为选择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居里夫人为科学献身的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高贵品质。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跨越百年的美丽课文鉴赏,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课文原文】

  1998年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发现放射性元素镭一百周年。

  一百年前的1898年12月26日,法国科学院人声鼎沸,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她叫玛丽·居里,她今天要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一起,在这里宣布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本来这场报告,她想让丈夫来作,但皮埃尔·居里坚持让她来讲。在此之前还没有一个女子登上过法国科学院的讲台。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关于放射性的发现,居里夫人并不是第一人,但她是关键的一人。在她之前,1896年1月,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了X光,这是人工放射性;1896年5月,法国科学家贝克勒尔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尽管这都还是偶然的发现,居里夫人却对此提出了新的思考: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就像是在海滩上捡到一个贝壳,别人也许仅仅是把玩一下而已,可居里夫人却要研究一下这贝壳是怎样生、怎样长、怎样冲到海滩上来的。别人摸瓜她寻藤,别人摘叶她问根。是她提出了放射性这个词。两年后,她发现了钋,接着发现了镭。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经过三年又九个月,他们终于从成吨的矿渣中提炼出了0.1克镭。它真的有极美丽的颜色,在幽暗的破木棚里发出略带蓝色的荧光。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使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她本来可以躺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名利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她一如既往,埋头工作到67岁离开人世,离开心爱的实验室。直到她死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当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

  【课文理解】

  句子理解

  ①她的报告使全场震惊,物理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而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也就从此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每个人的心中。

  “她的报告”宣布了一项惊人的发现:天然放射性元素镭。“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是指“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微微内陷的大眼睛”,也暗指这一形象背后坚毅执著的精神。居里夫人因为对科学作出的杰出贡献,成就了她的历史地位,使之成为令世人钦佩和仰慕的女性。这精神让居里夫人成为了“跨越百年的美丽”。

  ②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

  “淡蓝色的荧光”是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用三年零九个月的时间,提炼出来的0.1克镭中发出的光。这项成就的取得,是以居里夫人终日的烟熏火燎、身体的疲劳为代价获得的,因而融入了“美丽的生命”。这项成就的取得也是居里夫人坚持探寻“其他物质有没有放射性”的信念的结果,因而融入了“不屈的`信念”。这句话是对居里夫人在科学研究中表现的坚持不懈的献身精神的赞颂。

  ③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让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

  “这种可贵的性格和高远的追求”是指居里夫人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项伟大自然发现”是指居里夫人发现了放射性金属元素“镭”,“人生意义的发现”是指居里夫人明白了人生的价值并不在于年轻美貌、金钱名利,而在于为科学作出贡献,为人类作出贡献。居里夫人对人生和价值的认识一方面源于她的品格,另一方面源于她在科学研究中获得的体验和感悟。

  ④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新名词“放射线”,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计量单位“居里”,变成一条条科学定律,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这个句子采用了“从……变成……”的句式(层层递进,顺序不可颠倒),这种“变成”不是一般的变成,而是一种人生价值的提升,生命境界的飞跃,四个“变成”概括了居里夫人奋斗的一生以及不朽的功绩。

  ⑤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

  这里充分体现了居里夫人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身心疲惫,加之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尽管压力重重,但她仍不知疲倦的工作。

  ⑥居里夫人的美名,从她发现镭那一刻起就流传于世,迄今已经百年,这是她用全部的青春、信念和生命换来的荣誉。

  点题之笔,揭示了居里夫人创造的是“跨越百年的美丽”的神话。

  ⑦直到她身后40年,她用过的笔记本里,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

  “身后”表示居里夫人去世后;“还有射线在不停地释放”说明居里夫人工作十分辛苦,她不怕疲倦。在另一方面也表示了她那种对于科学不断探索的精神永垂不朽。

  ⑧她本来可以在任何一项大奖或任何一个荣誉上尽情地享受。但是她视金钱如粪土,她将奖金捐赠给科研事业和战争中的法国,而将那些奖章送给6岁的小女儿当玩具。

  居里夫人淡泊名利的精神,表现了她终身付出于科学的精神,她不是不懂得享受,而是没有时间享受,她的工作十分繁忙,为了法国她捐赠了奖金,令人十分佩服。

  段落大意

  第①-②节:交代了写作目的,重现居里夫人的光辉形象。

  第③节:叙述居里夫妇发现镭的艰辛与磨难。

  第④-⑤节:写居里夫人有大志有追求,并为此价值与目标追求坚持不懈。

  第⑥节:赞美发现镭的深远意义。

  第⑦节:赞美居里夫人是一位挺立在智慧高地的伟人。

  创作背景

  此文写于1998年,发表于当年10月22日的《光明日报》的副刊上。

  当时正值纪念居里夫人发现镭100周年的活动,《光明日报》并没有简单地编发一条纪念活动消息,而是刊载了《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从一个柔软的角度,去揭示居里夫人的人格力量与精神之美,使遥远的历史人物具有现实的意义,挖掘出了纪念活动的真正意义,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主题思想

  此文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居里夫人的故事尽人皆知,然而在作者妙笔生花下却成另一番景致:她蜕去了身上的光环,一改严肃的面孔。玛丽·居里这个沉静的波兰女子,优雅生动地站在了人们的面前。那么朴素,那么坚强,那么执著,隔着岁月厚厚的尘沙,人们看到了她的内心深处,感受到了她的人格力量,触摸到了她的精神之美。文中抓住美丽”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简单的一点就是能超越天生美丽的容貌,而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

  写作手法

  作者梁衡在《文章五诀》中把散文写作手法归结为形、事、情、理、典五要素的组合运用,此文完全体现了他的这个写作原则和技巧。此文以“形”字开头,“理”字结尾,中间以“事”为主体,全文绘形有神,传情有致,析理入微,收一种综合之美。

  居里夫人的美丽形象就是在“形”的摹写中跃入人们眼帘的:先简要介绍“一位年轻漂亮、神色庄重又略显疲倦的妇人走上讲台,全场立即肃然无声”,继而细致描绘“玛丽·居里穿着一袭黑色长裙,白净端庄的脸庞显出坚定又略带淡泊的神情,那双微微内陷的大眼睛,让你觉得能看透一切,看透未来”。一个段落中两次写到人物的外貌已为少见,它还与后文的“淡泊名利”紧密相连,作者在这里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居里夫人的形象,还有一层意思是让人们感受居里夫人面对名利的那份淡定与从容。更重要的是,一个讲人生价值的深刻主题,竟能选择这样一个柔软、富有人情的开头,通过人、情、境之间的反差和融合加以巧妙自然的表达,实属难得。正是这样如写小说一地注重形象塑造,才使这个写滥的题材顿时生发了新意境和新感悟;也正是这种倒叙手法的运用,才将居里夫人美丽的形象和伟大的成就一下子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人眼前一亮,从而达到了引人入胜的艺术效果。

  通过典型事例进一步刻画人物的“美丽”,是文章的主体内容。镭的成功提炼历时三年又九个月,其艰辛自不待言,可歌可泣的事也一定不少,可文章花费的笔墨并不很多。尽管如此,却很感人:“他们在院子里支起了一口大锅,一锅一锅地进行冶炼,然后再送到化验室溶解、沉淀、分析。”“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这是与前文描述形成鲜明反差的两句话。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美丽女子,本该拥有斑斓的生活、炫目的舞台、多彩的鲜花、欣赏的目光,可是,她竟能挡住纷繁世界的诱惑,心甘情愿地在“废弃的破棚子”里,在“一口大锅”边,“在烟熏火燎中”,进行着繁重而枯燥的工作。这需要多大的定力啊,只有心怀梦想、永不放弃的人才能这样。“她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不用说一个美的女子,即使是一个普通的女人,都是注重自己的外表的,更何况是对皮肤造成严重侵蚀的化学物质。可见,为了科学研究,她付出了怎样艰辛的劳动,冒着多大的危险。“一天,疲劳之极的玛丽揉着酸痛的后腰,隔着满桌的试管、量杯问皮埃尔:‘你说这镭会是什么样子?”皮埃尔说:‘我只是希望它有美丽的颜色。”在两个叙述性的人物动作和外形的细节描写之后,来了个人物的语言描写,真是神来之笔:既避免了写法上的单一呆板,增加了内容的丰富性和灵动感,又让人们看到了居里夫人富有生活情趣的一面,从中也透露出了居里夫妇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对提炼镭的信心,以及对人生的“淡泊”,人物的形象一下子丰富多彩起来。

  当然,此文的重头戏是哲理的探寻,是“理”字诀的高超运用。作者以形象思维捕捉其形,以抽象思维探寻其理。他从居里夫人身上挖掘出了女性的人生价值。“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她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所有的世界著名人物中,玛丽·居里是唯一没有被盛名宠坏的人”,人格之魂、精神之力,超乎外貌之美与才智之强。这些精到的、蕴含人生哲理和生命启迪的话语,升华了文章的主题,使得文章一下子由居里夫人其人其事上升到对人格力量和人生价值的探讨,使读者在任凭历史风雨如何洗涤也并不减损的美丽与人们意念中的瞬间之美所形成的强烈反差中,就这样,似乎在不经意间,思考的境界由形式之美攀升到人格之美、精神之美,达到了哲学的高度,文章也因此愈见其深,更见其美,文学美感和思想性达到了和谐统一。

  另外,文章巧妙地运用比较手法,把居里夫人和众多的男科学家比较,突出她鹤立鸡群的地位;把居里夫人和伦琴、贝克勒尔比较,给她的科学发现以准确定位,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居里夫人对人类的突出贡献;把居里夫人和众多漂亮的女人相比较,突出她不爱红装爱科学的独特个性;把居里夫人和斯托夫人以及本人“得”与“失”相比较,突出她科学发现的不同凡响,突出她为科学献青春的高尚情怀;把居里夫人同一些功成名就者及一些当代伟人比较,突出她淡泊名利、鞠躬尽瘁以及对人类的独特的贡献。尤其是,作者在文中巧用数字对比来凸显人物品格。在全文中,不难发现,有这样三组数字,这三组数字大有名堂。先看第一组:1896年1月,1896年5月,1898年12月。这三个日期,分别是人工放射性、天然放射性和天然放射性元素镭被发现的时间,从这一组时间来看,居里夫妇仅仅在两年又十月的时间里,就超越了前人,奉献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这是何等的了不起。第二组数字,是1吨和0.1克。人们把1吨化作单位克,那就是100000克,是0.1克的10000000倍。也就是说,这0.1克镭是从1000000克废渣中提取出来的,占这些废渣的千万分之一。这样的提炼,和大海捞针有何区别可见居里夫妇在提炼镭的过程中吃过怎样的苦头。第三组数字:她一生共得了10项奖金、16种奖章、107个名誉头衔,特别是获得了两次诺贝尔奖。这四个数字十分直观地告诉了人们,她生前取得的成就有多么辉煌,她完全不必在实验室备受侵蚀。可是,她直到去世前,一如既往呆在实验室,乃至于她笔记本里的射线释放了40年。这就非常清楚地让人明白了,她是为了人类的科学事业而献出宝贵生命的。

  语言特点

  全文笔调清朗,语言流畅,凝炼、深邃、柔和而又深沉,熔叙事、抒情、议论于一炉。细细读之,如清风扑面、朗月当头,又如良朋在座、灯火照人、情深理重、阔达深远。不论是山水散文,还是人物散文,梁衡的作品中都可见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和充满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梁衡散文别有的那份厚重与沉实,避免了简单的抒情与表白,显示出“大散文”的气韵。同时,文中也使用了大量的平实描写和议论,既突出了居里夫人研究科学的艰辛历程又深刻挖掘了居里夫人坚定、执著、高尚的人格精神,使文章内容具有了发人深思的哲理意味。

  名家点评

  湖南大学播音专业兼职教授、主持人曾致《朗诵艺术指要》第二版:“这是一篇赞美居里夫人的文章,感染力极强。但它与很多同类型的文章有所不同,这篇文章抓住“美丽”大做文章,指出居里夫人最不简单的一点就是能超越天生美丽的容貌,而为人类作出伟大的贡献,实现自己最高层次的人生价值。这种美丽既来源于她端庄的容颜,也来源于她用生命和信念换来的“镭元素的淡蓝色荧光”,更来源于她献身科学,不惜用生命作代价所追求的人生之美,以及视名利如粪土,圣洁、伟大、高尚的人格之美。这种美丽,一百多年来一直闪耀着璀璨的光芒,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敬仰。”

  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刘晓鑫《大学语文新教程》:“《跨越百年的美丽》清新、隽永、凝炼、深邃、柔和而又深沉,字里行间涌动着一丝不经意的柔情,深刻揭示了女性之美、人格之美。作者通过人、情、境之间的反差、对比和融合,生动巧妙自然地表达了一个富有哲理的深刻主题。”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教授熊文华《大学语文基础训练篇》:“讲到居里夫人,我们关注的总是她的科成就,而忽视了她作为一个女性的特质。梁衡在《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就另辟蹊径。”

  当代作家甘其勋《甘其勋自选集》下卷:“梁衡散文标题醒目。题好文一半。梁衡散文的题目很抓人,显然是作者反复打磨出来的。有的简洁质朴,有的则如神来之笔,如《跨越百年的美丽》。”

  后世影响

  《跨越百年的美丽》被选为2007年人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8课课文。

  作者介绍

  梁衡(1946-),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山西霍县人,1946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长期在基层当记者,历任《光明日报》记者、国家新闻出版署副署长,《人民日报》副总编辑,现任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全国记协常务理事。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1996年在《佛山文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荣誉称号。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