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意识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方式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跨文化 中学英语

管理员

摘要:

跨文化意识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方式论文   一、问题与探索  只有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学习者才能积极正确地对单词的意、形、义进行推敲和思考。要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树……

跨文化意识与中学英语词汇教学的方式论文

  一、问题与探索

  只有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及其差异,学习者才能积极正确地对单词的意、形、义进行推敲和思考。要提高学生对英语词汇文化内涵的理解能力,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 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必须树立文化意识。

  注重传授必要的文化知识,如英美文化背景、风俗和习惯等,使语言赋予了文化内涵而更容易理解掌握和接受。例如,自从17世纪初荷兰人把中国的茶叶介绍到了欧洲,茶就逐渐成为英国传统大众化饮料,自然也就引发出不少习语。英国人酷爱喝茶,因此“一杯茶”(cup of tea)就不仅仅是用来解渴的饮料,而喻指“令人喜爱的东西”。Jazz isn餿 my cup of tea—I prefer classical music.(我不喜欢爵士乐,我喜欢古典音乐。) 除了茶,面包和牛油是西方人的主食,没有了这两样东西,他们就活不成了。所以bread and butter就转义成提供衣食住行等生活必需品的“谋生之道”。

  2.重视英汉词汇文化内涵对比。

  英汉文化的差异体现在英语词汇教学的方方面面,在教学中进行英汉文化对比是一种生动、有效的方法,对学生理解英语文化习语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对重要词汇的文化背景进行必要的解释,并且与汉语进行比较,要求学生记忆一些与汉语内涵和外延不同的英语词汇。英语和汉语中的某些词语,其概念意义表面上似乎对应,但它们在指称的范围、表达的程度和隐含的褒贬等方面有着一定的差异。英语的“people”和汉语的“人民”在概念意义上就有差异。英语的“people”只是指人的数量的多少,而汉语的“人民”指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社会基本成员,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

  3.正确区分字面意义和涵义。

  词的涵义是词的隐含或附加意义。从这个定义的解释看,对于学外语的学生来说,不仅要掌握词的字面意义,而且要知道词的涵义。不了解词汇涵义会使正常交际受阻,会闹了笑话而不自知或引起谈话者的一方或双方不快。例如:

  (1)英语中green with envy是什么意思?人们忌妒或羡慕时脸色真的变绿或发青吗?

  (2)英语中说Patti was in blue mood;Patti(保尔)是什么情绪?高兴、激动、悲哀,还是什么?在上列两句中,green(绿)和blue(兰)都不是指颜色,两个词都有别的意思——某种文化方面的联想——从字面上看这种意思不明显。在词典上,green这个词有“(脸色)变绿”的意思,但green with envy是个固定词组,不过表示“十分妒忌”而已。blue这个词与mood之类的词连用表现某种情绪时,表示“沮丧的”、“忧郁的”,例2之意为“保尔情绪低落”。以上两个例子就涉及词的字面意义和联想内涵意义,这就是语言文化差异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许多学生在理解目的语(target language)时,遇到的障碍并非语言知识造成,而是由文化差异导致的。所以只有对中英文化差异进行比较,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过程中真正领会到词的涵义,并能正确运用所学的词汇进行交际,才能真正达到词汇学习的目的。

  4.挖掘语篇的文化信息。

  现行的英语教材选材广泛,大部分语篇涉及英语国家典型的文化背景知识,特别是其中的文学作,为学生了解外部世界提供了生动鲜明的材料。在语篇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技能,还要引导他们随时随地地挖掘其中的文化信息,使学生在习得语言的同时,拓宽自己的文化视野。

  5.密切关注英语词汇的新变化。

  现代生活日新月异,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新事物、新现象也不断涌现,促进了语言本身的发展变化。据统计,互联网上每天大约要诞生50多个新生词。若想掌握英语单词,跟上英语词汇本身的快速膨胀,就不能不了解英语词汇的起源、词族的逻辑发展、造词的思维方式、词汇应用的科学文化背景以及现代英语词汇的构成法则。随着现代英语的发展新词汇、新的表达法不断出现,旧词新义也更为普遍。这些词汇是一国文化的侧面反映。我们应该把一部分注意力放在这些词汇上,以便更好地跟上时代的步伐。

  6.结合教材,适时渗入。

  由于目前中学英语中学中,学校没有开设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专门课程,所以我们要将教材中那些有关文化背景知识和社会风俗习惯的典型实例挖掘出来,结合文化背景和文化内涵来进行语言教学,以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例如,在教Christmas Day 一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收集与圣诞节有关的资料,如圣诞节的由来、圣诞礼物等,让学生了解西方国家这一重大传统节日的各种文化背景知识,感受一下圣诞节的狂欢和节日里热烈的气氛,同时也可以与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作比较。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轻松掌握和圣诞节有关的一系列词汇。

  7.插入时事新闻,拓展文化视野。

  随着我国全方位的对外开放,与各国的交流的不断加强,交流中碰到的文化摩擦不断出现,而切实了解世界上所发生的大事成为跨文化交流所迈出的第一步。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着插入时事新闻,让学生课后通过阅读报刊、看电视新闻、上网查找各种资料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然后在课堂上一起讨论。讨论给学生提供了集体活动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表现欲。学生不仅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也从中获取了完整的文化背景知识。如,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办,南京青奥会的即将举办,都是很好的教学素材。

  二、教学建议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汇的同时,掌握交际策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教师需要科学地使用教材,充分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渗透文化资源,拓展文化学习空间。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牛津英语》教材中的原有文化内容,渗透相关文化信息,使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得以实现。

  语境教学法。

  因为缺乏真实具体的语言环境,我国学生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和英语文化知识的主要来源是教师调控的课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尽量给学生营造一种浓郁的具有西方文化氛围的环境。牛津英语8AUnit3 主要是介绍世界各国名胜古迹。在学习这一单元的一段时间里,教师可以在教室四周贴上富有各国文化,尤其是英美文化气息的图画。如:英国大本钟、悉尼歌剧院、美国自由女神像,以便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强对文化概念的理解,而且更好地让学生理解places of interest from all over the world这一词组的含义。

  2.对照比较法。

  英语词汇文化内涵颇为浓厚,英语中有的词,汉语中没有在概念意义方面有相对应的词汇,即所谓的“词汇空缺”(1exical gaps)。像(KFC)肯德基、(Macdonald)麦当劳 hotdog (热狗),pudding(布丁)等都属于汉语没有其对应词这类情况。在英语教学中,对这类“词汇空缺”的词汇的教学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这类词语,教师可采取用英语释义的方法,详细地说明和解释它们在英语中所表达的意义和使用情况;使学生们对这类词语的概念意义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和全面的了解,为他们在语言交际中真正掌握和使用好这类词语打下基础。此外,采用英语释义的方法教授这类词语还可以使学生们在英语词汇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长有关英语国家的一些文化背景知识。

  通过对照比较,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西方文化,更清楚了解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从而避免语用失误。比如,黄色(yellow)在中国文化里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力和色情淫秽,人们常说“黄袍加身”、“黄色书刊”等,但在美国,yellow没有这种特定的内涵,人们常用蓝色(blue)来指代色情(如a blue movie)。

  3.案例教学法。

  案例教学历来是最受学生欢迎的方法,把它用在跨文化教学上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将抽象的文化差异知识置于一个个具体的案例中,借助于或真实或风趣的案例中,介绍词汇所包含的文化.很容易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相信很多英语教师引用过与汉语文化中表示谦虚时常用的“哪里哪里”相关的这个“非常案例”。案例情节如下:有一位高级领导携夫人到国外访问.自然有翻译人员随行。当老外夸赞领导夫人的美貌时,不假思索的翻译将领导的谦虚之词“哪里哪里”直接译成“where and where”。老外的回答是“Every where.(浑身上下那儿都美)”因为不明就里的老外还以为人家等他夸夸夫人什么部位美呢! 结果使的那位领导非常尴尬。还有,有一留学生在国外,听到有人喊Look out!立刻把头伸到窗外,结果遭遇到被泼一盆脏水。虽无处可查这些案例的出处来源,但不失为经典跨文化冲突教学案例。其中的文化冲突造成的恶果足以提醒学生们跨文化交流的重要性,足以鞭策英语学习者从字词所含的点滴文化信息着眼。

  4.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

  在当今计算机网络时代,我们不妨借助于多媒体手段展示具有典型的跨文化内涵的视频材料,借此或直接导入,或进行对比分析,或分组讨论等等。这种学习者亲身浸入西方文化的学习所带来的效果是其他方法无法替代的。词汇教学中,将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的具体操作方法很多,不同教师采用的方法不同。在此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我们采用何种方法将词汇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其根本目的不在于传授零散的文化信息,而在于培养学生对英语文化的敏感性和洞察力.帮助他们树立跨文化交流的意识,提高实际交流能力。

  5.专门讲解法。

  当谈到历史剧、文学小说的作品时,教师需要对人物的刻画、背景及性格的描写,进行专门讲解,否则学生不了解故事发生的政治背景,很难准确体会故事中主人翁心理变化过程。

  语言和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英语词汇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教学中应善于揭示词汇的文化特征,进行英语词汇和跨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词汇知识学习的同时提高文化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