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论学习原文及翻译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孔孟 原文 翻译 学习

管理员

摘要:

孔孟论学习原文及翻译  上学的时候,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孟论学习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孔孟论学……

孔孟论学习原文及翻译

  上学的时候,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其实,文言文是相对现今新文化运动之后白话文而讲的,古代并无文言文这一说法。文言文的类型有哪些,你见过的文言文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孟论学习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孔孟论学习》原文和翻译(译文)

  孔子曰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为政》)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罕》)

  孟子曰

  孟子曰:“无或乎王之不智也。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吾见亦罕矣,吾退而寒之者至矣,吾如有萌焉何哉?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孟子告子上》)

  孟子曰:“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无敌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孟子尽心下》)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四十岁能不受迷惑,五十岁能懂得自然规律,六十岁能听到别人说的话,不用怎么想就能明白,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超过规矩。”

  孔子说:“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

  子贡问孔子:“孔圉凭什么借谥号为‘文’?”孔子说:“他勤奋好学,不以对身份低微的人请教为耻,因此称孔圉的谥号为‘文’。”

  孔子说:“比如堆积土山,只差一筐土而没有堆成,停止,我自己要停止!比如填平洼地,即使只倾倒了一筐土,继续,我自己要继续!”

  孟子说:“大王的不明智,没有什么是不可理解的。即使有一种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晒它一天,又冻它十天,也没有能够再存活的了。我和大王相见的次数太少了,我退居在家把王冷淡到了极点而那些谄谀小人就乘机来到王的身边,我怎么能使王的善良之心萌发呢?现在下棋作为一种技术是小技术;但不专心致志地学,就不能得到收获。弈秋,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其中一个人一心一意,只听弈秋的话;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着,却一心觉得有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把它射下来,虽然与另一人一起学习,却比不上那个人学得好。这是因为他的聪明才智比不上另一个人吗?回答是:不是这样的。”

  孟子说:“完全相信《尚书》的内容,就还不如没有《尚书》。我对于其中的《武成》篇,不过取信它两三页罢了。仁道的人天下无敌,凭极仁道的周武王征伐最不仁道的殷纣王,怎么会使许多血让木棒都漂浮起来了呢?”

  孔孟论学习原文

  〖主干知识

  1、给下列生字注音。

  罔( ) 殆( ) 悱( ) 隅( ) 诲( ) 杵( )

  奕( ) 鸿鹄( )( )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时:

  说:

  ⑵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是:

  知:

  ⑶君子深造之以道。

  造:

  以道: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⑵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⑶为是其智弗若与?

  4、文学常识填空。

  孔子,名丘,是______时期鲁国人,___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记录__________________的著作。

  5、读完本文,你知道了哪些有益的学习方法?

  〖点击思维

  1、注意“殆”不要读成“tái”,“杵”不要读作“wǔ”,“鹄”不要读成“gào”。

  2、文言词的解释也要结合具体语境,不能只看字面意思,如“说”“知”此处是文言通假现象。

  3、翻译文言句子要做到准确、通顺,不遗漏重点词语。⑴句要注意“故”“以为”的意思;⑶句要注意“弗若”的译法。

  4、你知道吗?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之一。

  5、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文章关键语句课文提炼主要内容。

  【规律方法】

  〖理清结构

  第一、二、三、八则 经常复习

  学习方法 思考重要

  学思结合

  第四、五、六则 谦虚诚实

  学习态度 不耻下问

  好之乐之

  第七则 抓住教导时机

  第九则 读《诗》《书》的意义

  第十、十一、十二则 遵循正确的方法

  如何做学问 专心致志

  持之以恒

  第十三则 读书不能尽信书

  〖语言特色

  先秦时期是中国思想文化史的重要开端,也是思想文化史的辉煌灿烂时期。先秦时期的思想文化,无论其内容形式或学风,都对秦汉以后的中国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节选的十三则论学习的语录,语言洗练、含蕴丰富,风格明快;说理透彻,逻辑严密,善于类比,不乏文采,学习时应在熟练诵读的基础上仔细品味。

  〖把握重点

  一、正音

  诵读时要读准字音,注意文言文中破音异读、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的现象,以便更好地理解词意,这是准确、规范诵读课文的必要步骤。如本文中读音有两种特殊情况:一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中“说”读“yuè”;“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通“惘”;“一日暴之”中的“暴”通“曝”等等。二是多音字,“可以为师矣”中的“为”读“wéi”;“敏而好学”中的“好”读“hào”;“受学重问”中的“重”读“zhng”等。

  二、朗读

  主要从语音、语气、停顿三个方面加以把握。语音:要读出轻重音,培养读文言文的语感。停顿:课文所选文言文都加上了标点符号,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语气: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攻克难点

  《孔孟论学习》参考译文:

  第一则: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

  第二则: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第三则: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

  第四则: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聪明。

  第五则:聪敏而又热爱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辱。

  第六则:对于一件事,了解它不如热爱它,热爱它不如发自内心地喜欢研究它。

  第七则: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他一个方面,他不能推知其它三个方面,就不再教他。

  第八则:接受教育,注重请教,怎么会不顺利成功?

  第九则: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生活在一起;诵读《诗经》《尚书》,就好像与古人一起商讨,交谈。

  第十则:君子遵循正确的方法以获得很深的学问,并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自己找到了正确方法,所学的东西就能掌握牢固;知识掌握得牢固了,那么学问积累就多;学问积累得多,就用之不尽,取之不竭。所以,君子都想自己找到正确的方法。

  第十一则:即使有天下最容易生长的植物,如果一会儿晒它,一会儿冰冻它,没有能够生存下去的。……现在,围棋作为一种技能,是小的技能;如果不专心致志地学习,也学不会。一位名叫秋的围棋手,是全国最擅长下围棋的。让他教导两个人学习围棋,其中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从秋的教导。另一个人虽然也听从秋的教导,但心里却总是想着天鹅将要飞来,想着拿弓箭来射它,虽然和另一个人一起学习,但不如另一个人学得好。是因为这个人的智力不如另一个人吗?答案是:不是这样的。

  第十二则:做学问就像挖井,井挖得很深了,还没有泉水,还是一口废井。

  第十三则:完全相信《尚书》上所说的道理,还不如没有读过《尚书》这本书。我读《武成》,只是选择读其中的二三页罢了。仁道之君挥无敌于天下,以周武王这样极为仁道的人去讨伐商纣这样极为不仁的人,怎么会使血流得把舂米的木槌都漂起来了呢?

  〖质询疑点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言句要遵循什么原则?

  “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主干知识

  1、wǎng dài fěi yú huì chǔ yì hóng hú

  2、⑴时:按时。说:通“悦”,高兴,愉快。

  ⑵是:这(就是)。知:通“智”,聪明。

  ⑶造:造就。以道:遵循正确的方法。

  3、⑴温习旧的知识,从而学到新的知识,这样就可以当老师了。

  ⑵不到他苦苦思索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说又说不出的时候,不去启发他。

  ⑶这是因为他的智力不如别人吗?

  4、春秋儒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5、如:学习要经常复习;要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要不耻下问;不要完全相信书上的知识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