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穷人的教后随笔 听说读写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动态生成的。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为促进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为促进学生的言语生长而教,应成为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者的共识! 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后,……
课文穷人的教后随笔
听说读写能力的本质是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动态生成的。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根本。为促进语言和精神同构共生而教,为促进学生的言语生长而教,应成为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学者的共识!
和学生一起学习了《穷人》这篇课文后,大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比较全面的,对“温暖而舒适”的领会是深刻的。但如果认为这些就是主要价值,那就太肤浅了。如同说猴子是动物、树木不会走动一样,虽然不错,但却没有揭示具体事物的本质特性。
此次教学成功在何处?
我认为如果把学生的学习比成是登楼的话,那么,在此例中,可以说学生是抬级而上,至少登了三层楼。
第一层,否定“温暖而舒适”的准确性。
一开始,学生凭借自己的感性认识和积累的经验,不仅断言“温暖而舒适”用得不准确,而且讲出了理由。从孤立的角度看,用我们一般人对“温暖而舒适”的标准来衡量,学生的理由不可谓不充分。因为单从文章对小屋描写的文字中很难看出它温暖而舒适的特点。应该说,学生此时的评价是发自内心的,是真实认识的自然流露,是他们拿自己的标准去扭课文描写的小屋比照后得出的结论。这一结论是学生精神操作的结果,是学生从自己的心灵中生长出来的。从自己心灵中生长出来的结论才具有持久的生命意义。它要比老师灌输或强加给学生的'现成结论有意义得多。笔者曾不止一次地听老师教这一课时都要问学生“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渔家小屋温暖而舒适的特点呢”,学生很快找到有关文字,把描写的内容读一读,老师说一声“很好”,算是对学生理解的满意性评价。其实,老师的提问隐含着一个毋庸置疑的定论,这就是“小屋肯定是温暖而舒适的”。学生对这样的定论无须质疑,只要找到相应的文字加以佐证就可以了,而这样的文字书上明明白白写着,所以只要原文照读就行了,学生根本用不着动脑子。但是,未与学生已有积累发生精神反应的语言文字是不可能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持久的痕迹的。这种含含糊糊、貌似正确的回答实际上远远不及学生用自己的标准比照文字后得出的结论有心理意义──虽然可能还不一定正确。
第二层,肯定“温暖而舒适”的准确性。
虽然学生开始的否定言之有理,但此时的“理’是他们自己的固有经验。而固有经验未必就正确。因此当老师说出“看来,列夫·托尔斯泰这位世界级的大文豪也不过如此,他用词不当的毛病还需要我们来修改”这样似乎有违常理的话以后,引起了有些同学的警觉和沉思,有些头脑冷静的同学很快发现否定者的问题,他们言之有据的反驳和老师的肯定促进了其他同学更全面、更深入地去研读课文,使他们也很快发现“温暖而舒适用得非常准确”,因为“跟寒风呼啸的外面比,小屋里相对是温暖的”,“与在大海上搏击风浪的渔夫比,坐在干干净净的小屋里相对是舒适的”。这是他们联系上下文思考之后得出的新结论,这是他们丢弃了已有的绝对标准而采用相对标准衡量之后的新发现。此时,与“温暖而舒适”相联系的已不仅仅是孤零零的描写小屋的语言文字了,还有描写小屋外呼啸怒吼的寒风、汹涌澎湃的大海的语言文字,还有对在这两种不同环境中的人的处境和感受的联想。词义的内涵拓展了,学生的精神空间扩大了,看问题的视野开阔了,分析言语内涵的方法更辩证了。如果说“温暖”和“舒适”是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词语的话,那么在本文的学习中对“温暖”和“舒适”的具体感知则是新的,这种新感知是以学生积极的精神运作为基础的,是精神活动的新产品。如果说,在“一层楼”上,语言和精神还没有在学生心中同构的话,那么,在“二层楼”上,语言和精神已经同构共生了──“温暖而舒适”这样的语言与在本文学习中所发现的新内涵和拓展的新外延在学生的心灵中同构共生了,旧的词语接纳了新的表述对象,新的精神产物找到了恰当的表达形式。
第三层,从“温暖而舒适”中体会到渔家生活的艰难和贫穷。
“那样一个在别人看来简陋无比的屋子,对渔家人来说,能够安稳地呆在里面,就算是温暖而舒适的了,可见渔夫的一家已经过惯了贫穷的日子,他们对温暖和舒适的要求是极低极低的。我感到渔夫一家平时的生活是多么艰难!”这样的体会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这一发现在学生的心中又成了固化并滋生“温暖而舒适”这一语言之树的新根须。但这种发现又不是空中楼阁,无中生有。因为“这里的温暖和舒适的写法就像《卖火柴的小女孩》(学生刚刚学过此文)中最后写小女孩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一样,是用写幸福来反映小女孩的不幸,因为小女孩和她奶奶走问新年的幸福中去,实际上就是讲她已经死了。”这种由“温暖而舒适”引发的思考和联想,是学生在精神领域中的新探索,新拓展。在学生以往的经验中,“温暖和舒适’提和幸福的生活紧密相连的,而在这里却和艰难而贫穷的生活相连了。这是语言与更高层次的精神活动的又一同构。新学到的辩证思维方法和据此方法进行精神操作而产生的认识和情感催生了新的语言,新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又有力地表达了学生的思想情感。语言和精神就这样在新的同构中获得了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