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蜡烛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蜡烛 课文

管理员

摘要:

课文蜡烛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学习重点:朗读、探究、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习准备:解决……

课文蜡烛教学设计

  ●学习目的:

  1、情感朗读,感受反法西斯阵营军民用鲜血凝成的情谊。

  2、行动探究,体会南斯拉夫母亲的内心活动。

  3、语言品味,感悟本文真挚感人的人性美。

  ●学习重点:朗读、探究、体味南斯拉夫母亲丰富的内心世界。

  ●学习准备:解决字词;查阅资料(二战有关资料)

  ●教学设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烛光引读。

  教师呈现《烛光里的妈妈》图片。

  同学们,我们面对着摇曳的烛光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是啊,面对这样的烛光,我们感受到了老师那份情同母子的爱。可同样的蜡烛,在南斯拉夫老妇人的手里,却有着不同的意蕴,下面就让我们来学习西蒙诺夫的《蜡烛》,它会使我们感受到怎样的一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呢?(板书课题及作者)

  作者简介:西蒙诺夫,苏联作家。生于军官家庭。1934年开始写作。1939年任军事记者,以后一直从事战争题材的创作。作品《我城一少年》《俄罗斯人》《日日夜夜》《俄罗斯问题》《友与敌》均获斯大林奖金,《生者与死者》获列宁奖金。

  二、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1、学生快速自读课文,概述课文内容。

  2、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3、读了课文后,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这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赞美反法西斯同盟国各国战斗的友谊,讴歌南斯拉夫人民对苏联红军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探究,微观体察。

  设置问题情景一:

  ♂课文以蜡烛为题,这里的烛光,你认为有什麽特殊的象征意义呢?

  讨论明确:红军烈士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的哀思;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象征。

  设置问题情景二:

  ♂课文中的.老妇人,是本文的主人公,你能概括一下她的形象吗?

  讨论明确:

  ①老妇人饱受德法西斯强盗侵略之苦,她对侵略者满怀深仇大恨,他渴望解放,渴望和平,她对苏联红军满怀敬意。

  ②年轻的红军战士牺牲在南斯拉夫的国土上,他无比沉痛,她向烈士奉献自己的爱戴和敬意。

  ③他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所激励变得无所畏惧,她进入了一种忘我的境界,她不怕艰难,安葬烈士。

  ④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她为红军烈士献出了最心爱的宝物,把结婚的喜烛点在烈士的坟头,并彻夜守在坟头,陪伴烈士的英灵,表现出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设置问题情景三:

  ♂你发现文章对哪些内容进行了不厌其烦的反复描写? (尽量让学生自己找一找,划一划,然后归类)。

  文章不断对炮火(11)、老妇人的黑色围巾(4)、老妇人的动作“跪”、“爬” (各3)、烧焦的树木、闪烁的蜡烛(6)等内容进行了反复交代和描写。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反复加以描写?

  ① 对“炮火”的多次描写,突出了当时环境的危险,更突出了老妇人不顾生死、临危不惧的高尚品格,同时也使我们为老妇人的行为而感动。

  ②对“蜡烛”的多次描写,说明蜡烛有着特殊的意义。烛光,象征着红军烈士的生命之光,寄托着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的哀思, 是两国人民战斗情谊的见证。

  ③对“黑围巾”的多次描写,表现了沉痛哀悼的庄重情感,渲染了肃穆气氛,突出了老妇人与牺牲的苏联红军战士之间跨越国界的深沉而强烈的母亲般的爱。

  ④三次“爬”写出了老妇人年老力衰,三次“跪”写出了行动不便的老妇人对牺牲战士的沉痛哀悼。

  四、语段品读,体会精神。

  ♂学生品读课文语段,畅谈感受。

  例:课文倒数第二小节。

  感受:勾画了战后的环境、烛光的背景,控诉着法西斯强盗对人类文明的肆意践踏,再次点出烛光非同寻常的意义,足以表现南斯拉夫人民对红军烈士至高无上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分国界,情胜母子,它建立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的基础上,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

  五、内心体验,互动释疑。

  1、内心体验:

  ①老妇人始终没有说一句话,丰富的内心世界都是通过她的动作来表现,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请展开想像,揣摩一下老妇人的内心世界。

  a老妇人为什么不说话?她心里是怎样想的?

  b老妇人为什么深深一鞠躬?她心里又是怎么想的?

  ②你还能举出像老妇人这样的例子吗?

  2、互动释疑:将自己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与小组、班级同学共同探究解疑。

  六、总结存储,课外延伸。

  1、总结存储:请各小组学生针对本文的学习,以“我学 到了……”进行小结。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引导学生不仅从知识上考虑,还要从方法、思想情感上考虑。

  学生可能这样说:文中的南斯拉夫老妇人不顾生死,不顾年老体衰,满怀爱意地埋葬苏联红军烈士的遗体,这种感情,达到了跨越国界、母子情深的境界,使我们每一个人的思想都得到升华。

  2、课外延伸:

  ①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

  ②把你想像的老妇人的心理活动写下来,整理到练习本上,不少于二百字。

  (武原镇中学 陆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