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孔子 拜师 课文 教案

管理员

摘要: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孔子拜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1  ……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通用12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课文《孔子拜师》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孔子拜师教案精品教学设计好

  教学重点

  1.认写生字。

  2.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

  教学难点

  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教学用具 生字词语卡片、孔子及老子的图片及资料;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了解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 引入课题,交流资料。

  1.师引入课题。

  问:通过预习,了解到课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答:孔子拜老子为师的事。

  2. 老子是我国历史上了不起的思想家,孔子则是我国最伟大的教育家,谁对他们有所了解,赶紧介绍给大家。

  3、 生介绍。(再介绍过程中分别出示老聃、孔丘,并认记丘。)

  4、看来孔子和老子都是非常有学问,了不起的大学者。那为什么孔子会拜老子为师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到课文中去了解。

  二、 初读课文,理清脉络。

  1、 生自读课文,说说读懂了哪段?这部分主要讲的什么?

  2、 生汇报交流,师总结:

  孔子绝意拜师-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认真求学-受到人们的敬重

  3、 问题探究,引入对全文的品读。

  师提问: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生思考、交流。

  三、 细读课文,品读词句。

  (一)、齐读一段,提问思考。

  1、 老师提出阅读要求:

  课文一来就向我们介绍了孔子当时的地位及拜师的原因,齐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

  2、 有了这些了解之后,你觉得孔子怎么样?

  3、 自己再读第一自然段,看你还能有什么了解和收获。

  (二)、反复品读,揣摩词句。

  师引入:

  决定拜师以后,孔子便毅然赶往洛阳,一路上历尽艰辛,孔子最终来到洛阳,拜师成功了吗?我们一起细细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课前准备

  1、搜集孔子的相关知识

  2、做好预习,理解字词义。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我们泱泱中华,从古至今,涌现过许多著名的大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今天老师就要向大家介绍一位古代著名的思想家。

  2、 (出示孔子简介)他生活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是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我们两千多年,在世界也有很大影响。他被称为“万世师表”、“至圣先师”,受到人们的广泛尊敬,后人修建了孔庙纪念他。有些国家和地区还把他的生日作为教师节。

  3、 你能猜出他是谁吗?(板书:孔子)对,他就是孔子(出示孔子图像及名字。)孔子又名丘(qiu),字仲尼(zhong ni)。古代人的姓名比现代人复杂一些,名和字是不一样的,自称常用名,为表示对别人的尊敬,称呼别人用字。

  4、 你还知道关于孔子的其他知识吗?

  5、你想知道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吗?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6、 读题,质疑。

  孔子为什么拜师?

  孔子拜谁为师?

  他是怎么拜师的?

  ……

  二、初读感知

  1、 通过朗读解决你的好奇和疑问吧!放声朗读课文,把字词读正确,句子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自己解决疑问。

  2、 开火车读课文,并正音

  远近闻名 渊博 曲阜 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老聃(聃是老子的字,补充老子的资料)纳闷

  迎候 等候(两个词用法不同,用句子填空区别) 止境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品行(“品行”就是指他们高尚的情操和行为品德。)

  三、学习第一段

  1、 文中有一个地方把“孔子为什么拜师?孔子拜谁为师?”这两个问题一齐解答了,你找到了吗?(出示第一段)

  2、 指名读

  3、 用“因为……所以……”说说孔子为什么拜师、拜谁为师。

  4、 从这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什么?(引导学生体会孔子的好学精神并板书:好学)

  “远近闻名”却“总觉得……知识不够渊博”:他的学问已经出名了,却总觉得不够,说明他很好学。

  5、 感情朗读:

  是啊,这就是求知若渴的孔子啊,读(指名读第一段)。

  这就是勤奋求学的孔子,读-。

  四、学习第二段,体会孔子“不畏艰辛”的好学精神。

  1、 于是,勤奋好学的孔子踏上了漫漫拜师之路,一路上出现了不少感人的情景。读读第二段,把感动你的此句划出来,并想像一下当时的画面。

  2、交流: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上千里”、“几个月”:上千里的距离在50万米以上,可见孔子拜师的路途是多么的遥远。古代没有汽车、没有平坦的高速公路,上千里的路程孔子只能靠双腿、马车一步步艰难的行走着。

  (2)“风餐露宿”:风里吃饭,露天睡觉。形容旅途生活的艰辛。

  “日夜兼程”:不管白天夜晚都在赶路。

  (3)同学们,你能想像一下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的情景吗?(配乐想像说话)

  (4)脑中想像这样的画面,来读这句话。

  (5)还有什么词让你感受到孔子路途上的辛苦?(风尘仆仆)

  (5)孔子就这样在这千里迢迢的求师路上,面对炎炎的烈日、凛冽的寒风,一直行走,(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我听到同学们读到“终于”这个词时松了口气,你们有什么感受?(体会不易)是什么在支持着他走到洛阳?(强烈的求知求学的欲望)

  五、小结,写字

  1、 这节课,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孔子是一位有着求知好学的学生,那老子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呢?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2、 写字:闻、尘、仆、纳闷、丘。理解“纳闷”的意思是因为奇怪而发呆,用纳闷造句。注意“尘”上部分没有钩,找“仆”的形近字“扑”。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

  1、听写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引读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句)。

  二、学习2-3段,品味“感动”

  上节课,我们被孔子好学的精神深深感动了,这节课我们继续交流,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一)研读第二段,体会孔子和老子的谦虚有礼

  1、划出孔子和老子的对话,指名读。

  2、孔子说:“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你读懂了吗?可以用一个词概括――学无止境。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看法。

  3、读了他们的对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是从哪个词里看出来的呢?

  从:“行礼”、“再次行礼”的动作,“拜见”“ 等候”、“迎候”等话语中体会他们互相尊敬和礼貌。

  3、 同桌分角色、全班分角色表演对话。

  (二)学习第三、四段

  1、孔子和老子谦虚有礼的品行深深感动着这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你还读出了其他的感动吗?

  2、交流: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

  2、 你因什么而感动?(孔子好学、老子无私教授)

  三、学习最后一段

  1、一次拜师求学,折射出孔子、老子高贵的人格品质,让我们一次次为他们而感动,难怪课文中这样写到:(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2、《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学到这就结束了,但老子、孔子却让我们留下了刻深的印象。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四、拓展、写字

  1、孔子不仅品行流传千古,还有许多耐人深思的名言至今让后人传诵。(出示孔子的名言)并积累。

  2、写字

  (1)孔子拜师让我们深深的懂得了对待学习是永无止境的——(生:“学无止境”)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积累这个词语,学习“止境”两个字。

  (2)写迎、等、止、境、授、品,注意区分“迎”与“柳”。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3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的意思,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心理,体会孔子行程的艰难,意志的坚强。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重点:

  1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感受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2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2教师导入:同学们发现了吗?这三个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描写孔子到洛阳拜老子为师途中的情形)

  二、学习第2自然段

  (一)抓住关键词,想象体悟艰辛

  1全班齐读。

  2教师引导:“风尘仆仆”在文中是老子所见。他见到了一个“风尘仆仆”的孔子。展开你想象,说一说当时站在老子眼前的风尘仆仆的孔子是什么样的?(学生自由说)

  3教师总结:是啊!通过同学们的描述,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位衣衫褴褛、头发蓬乱、面色惨白、身形疲惫的孔子。为什么呢?(指名反馈,教师出示相关语段)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4理解“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的意思。(板书: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 5教师创建情境,引导学生想象。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曲阜和洛阳相距多远吗?(出示地图)相距上千里,一走几个月。而这几个月来,孔子——(生: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多辛苦啊!)

  师:在这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雨中赶路的孔子……(学生自由说说自己想到的画面)烈日下赶路的孔子;抹黑赶路的孔子;赤脚趟河的孔子……(孔子还会遇到哪些苦难?)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6再读这句话,想象着孔子跋山涉水的种种画面,你心中又有何感想呢?(敬佩、感动、太了不起了、为了求学不畏艰险……) 7让我们带着对孔子的出崇敬之情,有感情地再读这句话。

  (二)再现情境,体会谦逊有礼

  1孔子经过几个月,终于走到了洛阳。此时,老子已经在洛阳城外迎候孔子。(板书:迎候)

  2指名说说迎候的意思。

  3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资料展示,我们知道老子也是一位了不起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当时已经七十多岁了,却到城外来迎候三十多岁的孔子。你们体会到老子是怎样的人?(老子很有礼貌、很谦逊)

  4教师小结:孔子和老子不但学识渊博值得我们学习,而且他们的身上还闪烁着许多优秀的品质。我们一起再来展现下当时的情境。

  5分角色朗读,再现情境。

  6指名反馈,你们学到哪些优秀品质(学生自由说:谦逊有礼、教学相长、学无止境……)

  追问:你是哪些地方感受到的?(上前行礼

  再次行礼……)

  你是怎么理解“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教师用一词语来形容,学无止境(板书:学无止境)

  三、想象画面,感悟人物优秀品质(学习第3、4自然段)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孔子拜师后,每天都怎样的?(学生:不离左右,随时请教)(板书:不离左右,随时请教);老子则是?(学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孔子)(板书:毫无保留)

  3小结:同学们,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孔子求学的态度。(板书:谦虚好学)

  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老子毫无保留的教学(板书:诲人不倦)

  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四、课堂小结

  正因为孔子如此谦虚好学,老子如此诲人不倦,他们受到了世人的敬重。大家敬佩他们的学识,敬重他们的品行。希望同学们能够向孔子和老子学习,做一个学识渊博、品行高尚的人。

  五、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17孔子拜师

  孔子——风餐露宿 日夜兼程→谦虚好学

  ↓ 不离左右 随时请教

  拜师 学无止境

  ↓

  老子——迎候 毫无保留→诲人不倦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4

  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4、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孔子拜师教案教学设计好

  2、自制生字词卡片。

  3、学习自读课文,记下疑问。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谈话:

  同学们,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代,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并正音:子读zi)让我们随着这段录像一起走近孔子。

  2、播放多媒体课件:看了这段录像,你想说些什么?

  (学生根据课件内容谈感想)

  3、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以课件燃起学生对孔子的景仰之情,并为全文的学习创设情境。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日夜兼程 风尘仆仆 纳闷 风餐露宿 毫无保留 传授 佩服。(注意读准加点字的字音)。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请学生推荐班内一两名朗读好的同学当老师,检查同学们课文的朗读情况。

  4、感知课文大意:课文讲了些什么?

  三、研读感悟。

  1、孔子和老子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请你用──标出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并在文中注一注你的感受。

  2、读一读你画的语句,把自己的感受说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一听!

  3、班级交流读书感受。

  学生结合文中的重点语句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自己的感受。

  (1)谈孔子。

  ①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②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③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

  ④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⑤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⑥从此,孔子每天不高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披文入情,缘情悟文,舍其一,语文的功能就减少了许多。

  (2)谈老子。

  ①你就是孔丘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②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

  (3)学生根据交流综合谈对孔子、老子的印象。

  四、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或课外资料谈谈自己对孔子或老子的印象。下节课,班内召开我心中的孔子我心中的老子读书汇报会。

  教学后记:

  教师要教会孩子筛选资料,让他们学会选取重要的信息。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抓住文中描写孔子学琴的句子,画出重点词语,练习上下文推想重点词语的含义,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孔子的琴艺是怎样一步步的达到炉火纯青的”。

  3、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重点句子和古人名言。

  4、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感悟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掌握文章内容。

  3、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字,掌握“厌倦、洋溢、抑扬起伏、炉火纯青”等词。

  教学重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教学难点: 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出示孔子照片)

  2、他就是我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他一生致力于教育。相传他的学生有三千多人,他是伟大的教育学家,思想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孔子。(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三、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理解:毕敬厌倦诚恳如痴如醉戛然而止席地而坐顺畅 悦耳 知道:厌倦、诚恳的近义词

  四、练习朗读,初步感知

  课文的主要内容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2、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不断进取、精益求精的优秀品质。

  教学难点: 默读课文,抓住描写孔子学琴的语句,理解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孔子学琴》这篇课文,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课文想一想,根据课文中描写的孔子弹奏的乐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试着用课文中的词来回答。(炉火纯青)

  2、炉火纯青什么意思?(比喻学问技术或办事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地步。)

  3、孔子的琴弹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如此完美,看到这你有什么疑问? (为什么弹得这么好?他怎么练的?……)

  4、哪部分写了孔子学琴的内容?(2——6自然段)

  (1)自读2——6自然段,画出文中表示时间顺序的词语,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孔子的琴艺是怎样达到炉火纯青的高超水平呢,边读边把课文描写孔子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画出来,认真读一读,仔细体会。试着填表,小组之间交流交流。 出示表格: 时间 孔子弹琴的程度 孔子的想法 一晃十天 会弹 没有真正掌握弹琴的技巧 过了几天 顺畅自然、悦耳动听 没有领会曲子的思想内容 又过了几天 令师襄如痴如醉 没有体会出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 不知过了多少天 抑扬的琴声令感情起伏不平 知道作者是谁,心情激动

  三、引导学生汇报交流,抓重点词句逐步体会

  1、引导学生抓住“毕恭毕敬”“一遍又一遍”“丝毫没有厌倦”体会孔子练琴的认真、严肃。 课件:(对比读)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 @他踏着琴声来到孔子的窗前,只见孔子正弹着那首曲子。

  2、练习朗读。

  3、孔子如此刻苦的练习弹琴,但他并不满足于会弹琴,而是有更高的要求,根据孔子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和师襄听琴后的语句,说说自己的体会。

  四、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1、朗读课文

  2、说说学习课文后受到的启发。

  五、课外拓展

  1、摘抄描写孔子练琴、师襄听琴的精彩语句。

  2、积累孔子的名言。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6

  一、教师激情导入

  1、我们的祖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你都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文化?

  2、生举手汇报。

  3、进一步指出:传统文化不一定都是很古的,我们的生活中就有许多博大精深、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它就在我们身边,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4、设疑进入课文中提示:

  到底都有哪些呢?课文中给我们例举了。

  二、自学综合性学习

  1、自己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你觉得提示了哪几个方面?请用笔作上记号。

  2、汇报交流。(师:板书分类)

  3、师生扩展开再说一说。

  剪

  扎

  编

  织

  民间工艺 绣 (泥人、彩绣、陶艺、微雕、篆刻)

  雕

  塑

  绘

  传统文化

  戏剧

  民族艺术 园林建筑

  民族舞蹈

  节日风俗

  风俗习惯 各地风俗

  各族民族风情

  三、确定目标,准备开展综合性活动

  1、设想开展活动的方式:

  ⑴ 学生说一说。

  ⑵ 教师建议。

  2、组成活动小组:

  ⑴ 自我选择合作伙伴,确定负责人。

  ⑵ 确定活动目标。

  ⑶ 拟定活动计划:

  ① 确定内容。

  ② 确定活动方式。

  ③ 确定哪位同学负责哪一部分。

  ④ 设计出活动计划。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7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读七个生字,会正确书写十二个字,正确读出“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学生独立的阅读能力,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感悟人物形象。

  2.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孔子名言及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激发学生对孔子与老子的崇敬以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习孔子拜师的经过部分,带领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章插图,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同时感受人物的品行。

  教学难点:

  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借助文中插图,用联系生活实际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人物的品行。

  三、教学策略

  这篇课文从文题看,直接揭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紧紧围绕“拜”字,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了孔子为什么拜师,怎样拜师以及拜师后怎样学习的过程,这是一条贯穿全篇的主线。事情的经过部分又是围绕孔子与老子的对话展开的,这又出现一条辅线。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既要抓住主线体会孔子的品行,又要不放辅线,体会老子的品德。在文章结尾处进行小结,把两条线并拢,让学生体会先人品行的伟大。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

  1.沿着作者行文思路,遵循学生阅读的规律,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行文本对话。

  2.借助孔子名言解读人物品行。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积累这些名言警句,并潜移默化地教育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这些名言警句。真正落实积累与运用的目的,使中国传统文化在学习中得以传承。

  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复习,直插行文思路

  1.同学们,你能依据课件中的提示向大家介绍介绍这位人物吗?

  出示课件:(孔子画像)

  画上人物是( ),名叫( ),字( )。

  他是( )时代的( )家。

  他的代表著作是( )。

  我知道他的一句名言是( )。

  2.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于这个伟大人物的故事──孔子拜师。注意把“拜”字写准。

  3.在这个故事里,“拜”字的意思是就是很有礼貌地请对方做老师。

  4.还记得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吗?

  总结:为何拜师、怎么拜师、怎样学习、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回顾整体,并引导学生在学习交流的基础上,运用已知,通过提示,整合对孔子的认知。借助课题中的关键字──“拜”字理清行文思路,既对主要人物有了初步感知,又理清了学习文章的思路。

  (二)品析文本,感悟人物言行

  1.学习第一部分:决意拜师。

  (1)请同学们出声读一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想孔子的行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虚心好学)从哪些内容感受到的?(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远近闻名)

  (2)小结:同学们能够联系上下文进行学习。正因为孔子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才使他走上了拜师之路。你知道孔子名言中的哪句话能体现他的这种行为吗?

  总结:学无止境。

  (3)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请同学们再来读一读决意拜师这段内容。

  【设计意图】强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这一学习方法,引导学生深入感受人物形象。把孔子的语言和孔子的行为这两者进行了紧密的联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教学策略。

  2.学习第二部分:洛阳拜师。

  (1)请同学们默读这部分,边读边思考:“孔子是怎样拜师的?与老子见面时又是怎样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默读思考内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读书,既理清叙述层次又帮助学生明确了本段的重点内容。

  (2)孔子的拜师路有着怎样的艰辛?在文中标画出相关词句。这些又让你有怎样的感触呢?(路途之遥,时间之长,行路之艰,求师之切)

  出示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小结:同学们抓住了“上千里、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终于”这些词语体会到孔子拜师的艰辛。抓住文中重点词语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感悟人物的品行。

  (3)功夫不负有心人,历尽艰辛之后,孔子终于见到了自己的老师。这就是孔子和老子见面时的情景。同学们,请你们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看看,哪位是孔子?哪位是老子?他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啊?(图中孔子弯腰行礼,态度恭敬;图中老子俯首弯背,态度谦和)

  【设计意图】插图是文本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观察,学生会先对两位人物有一个初步的感性了解,再引导他们回归到文本,研读对话内容,使学生逐渐明白,只有通过品读作者生动的文字,才能在我们的头脑中形成鲜活的画面。这样图文结合,旨在提升学生对两个人物品行的认识和理解。

  (4)课文中写到了孔子在见到老子时他们之间的两组对话。圈一圈孔子的表现,想一想孔子在拜师时的态度是怎样的?(彬彬有礼:上前行礼、连忙、请、再次行礼;诚心诚意;执着求学)

  (5)在孔子的治学名言中,哪些名言体现出了他这样的言行呢?(学无止境;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6)老子迎接孔子言行时,又是怎样的?(谦和有礼:迎候;喜悦)

  (7)分角色朗读这两组对话,再现孔子和老子在相见时的情景。

  【设计意图】联系前期了解到的孔子的治学名言,来解读人物的品行。再次运用“名言解读人物言行”的策略,帮助学生加深对人物的理解,再次感受到孔子确实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3.学习第三部分:认真求学。

  (1)快速阅读第三自然段,圈画词语并交流在孔子向老子求学的过程中,他们各自有怎样的表现?(孔子很刻苦:每天、不离左右、随时;老子诲人不倦:毫无保留)

  (2)请同学们两人一组配合朗读,读出对他们的敬佩。

  【设计意图】通过圈画词语,使学生感悟到求学者的刻苦,传授者的无私,在孔子与老子身上都有着令人欣赏与敬佩的地方。在交流之后的朗读可以将理解与情感融入其中。引领孩子们读文入境,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

  (三)回归整体,评价人物品行

  1.请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思考:通过学习孔子拜师的故事,你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谦和有礼、勤奋好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等)

  2.全班齐读孔子名言。

  出示课件: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小结:先人们的品行见证了他们的语言和思想,他们就是这样用自己的言行影响着后人,使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代代传承。

  【设计意图】借助积累的孔子名言对人物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悟。让孔子的人物形象走进孩子的心里。

  (四)拓展延伸,引入综合性学习

  1.小结:这篇课文通过一个小故事,让我们认识了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方面。

  2.拓展延伸: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我们会在以后的学习活动中,去感受其他方面的传统文化。如,精美的民间工艺,古老的民族艺术,独特的风俗习惯……让我们在本单元的课内课外学习中,继续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

  【设计意图】小结语既让学生认识了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又明确了古代名人的故事属于我们宝贵的中华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拓展延伸的内容则是引导孩子认识到传统文化形式多样,多姿多彩,激发孩子们对光辉灿烂的传统文化进行了解的兴趣,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迁移延伸,再去了解有关传统文化的名人与知识。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8

  《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谦虚求学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作者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老师的故事。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习其谦虚的精神。

  一.教学目的:

  1. 欣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 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 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

  1. 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行表达。

  2. 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

  1. 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 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

  (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表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用合作学习的讨论方式,讨论的主要内容是:(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讨论作者为什么要拜师。最后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原因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索有关孔子的资料。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孔子拜师》是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内容。这是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学而不厌的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

  课文比较简短,也比较通俗,有几组近义词,如拜见拜访、等候迎候等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要在课堂教学时有机渗透。

  文章的重点内容孔子诚心拜师很突出,线索也很分明;而蕴涵着的老子热心收徒的线索也比较清晰。所以,可以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设计意图:

  孔子、老子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可贵品质隐含在字里行间,尤其是附着在关键的词句之中。本堂课重在引领学生关注、发现那些内涵丰富、意韵深广的词句,通过理解意思,揣摩内涵,自然进入人物的真实内心。这样,学生对语言的学习是立体的,活生生的,语言也会伴随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融入学生的生活世界。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本文的生字和有关词语;认识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掌握远近闻名、风尘仆仆、纳闷、长进、敬重、品行等12个词语。

  2、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老子、孔子的品行。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学会借助课外资料学习语文。

  3、参考资料:孔子拜师资料目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2、学会借助课文资料袋来学习语文。

  教学重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教学难点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课前准备:

  1、查找孔子和老子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孔子画像、孔子讲学、孔子论著以及人们纪念孔子的场景。)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课题解读。

  1、谈话:同学们,在两千多年的春秋时期,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叫孔子(板书:孔子,正音子)。

  2、大家已经预习过课文,知道孔子的老师是谁了吧?(老子)(板书)奇怪,老子、孔子,他们的`名字怎么都是子?这里的学问可大着呢!谁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3、简介孔子的情况。

  (1)学生自由发言所收集的材料。

  (2)教师归纳总结。(课件展示)

  4、引入: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学了《孔子拜师》这篇课文,就能揭开这个秘密。

  二、读课文、粗知主要内容,生字词过关。

  1.自由读,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读准生字词

  (2)认清字音。

  3.理解词语意思。

  (1)互相解词意。

  (2)查工具书解词意。

  闻名:有名、著名。渊博:学识深而广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日夜兼程:白天黑夜都在赶路。

  纳闷:因疑惑而发闷。止境:边际,尽头。

  4、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5、感知课文大意:课文围绕孔子和老子两人写了怎样一件事?课(学生回答,要求语言连贯,简单扼要。)

  6、过渡铺垫: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如何拜师,结果怎样,我们等下节课再一起来研究。

  三、课堂作业

  1、请学生当小老师,指出书写生字的注意点,如迎字不要多一点,尘字上面的小不要带钩。

  2、书写生字,课后抄写生词。

  3、熟读课文,搜集孔子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词语,练习概括课文大意。

  (一)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

  1.抽读。

  2.齐读。

  (二)练习概括课文大意。

  1.上节课我们不仅学了词语,还初读了课文,了解了故事的大意。现在,你能根据老师的提示,再来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如果能用上上节课我们新学的词语就更好了。

  板书:决定拜师前往洛阳认真求学受到敬重

  2.小结:课文就是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孔子拜师这个故事讲得清清楚楚。

  二、了解孔子拜师中的所想所做所说,激发崇敬之情。

  (一)今天,我们就要再次走进这个故事,进一步去认识孔子和老子这两位大思想家。首先让我们放声读读课文1自然段,看看孔子为什么要去拜师?

  远近闻名,还觉得不够渊博,决定

  1.孔子自己觉得知识不够渊博,那你觉得呢?

  2.学问很渊博,还要去拜师,如果你就是当时孔子的学生,听说你的老师还要去拜师,你会怎么想?

  3.齐读1自然段,感受孔子的好学。

  (二)拜师过程中,孔子又是怎么做的,怎么说的呢?默读课文2、3自然段,用──勾出相关的句子。板书:默读做说

  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课件)曲阜和洛阳相距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1.句中有哪几个词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重点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①默默地读读这两个词,联系上下文,你知道它们是什么意思吗?

  ②根据刚才说的意思,看着这两个词语,展开你丰富的想象,说一说,烈日炎炎的白天,孔子在赶路;月明星稀的夜晚,孔子还在赶路,在几个月的时间里,上千里的路途中,这是怎样的画面啊?孔子会遇到哪些困难?(千里迢迢、万水千山、风尘仆仆、跋山涉水、翻山越岭、不分昼夜,孔子不管风雨)指导学生说话。

  ③小结:两个成语,却让我们想到了丰富的画面。我们在表达的时候,也要善于运用积累的成语。

  现在,想一想,几个月后赶到了洛阳的孔子,会是什么样子呢?你能用上恰当的词语甚至是成语来形容吗?

  ④感受孔子的品行:孔子拜师的路上多艰辛,多不容易啊,你们从这里觉得孔子是个怎么样的人呢?(不怕吃苦、求知若渴、执著、有始有终、坚持不懈)短短的一句话就把孔子这种对知识如饥似渴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老师把这个词语送给他。(板书:求知若渴)

  每天不离随时请教

  1.孔子在向老子学习的过程中又是怎么做的呢?

  2.理解随时请教。

  3.评价孔子这个学生。

  多谢老师等候,您的学问渊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课件)您的学问渊博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1.孔子是这样做的;那么,他又是怎么说的呢?

  2.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

  3.这句话中也藏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板书:学无止境(课件)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正是这样去做的。他用自己的行动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三、了解孔子拜师过程中老子怎么说的、做的。

  那么,面对这样一个谦虚好学、不畏艰辛的学生,老子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咱们还像刚才那样,默读课文2、3自然段,找出相关句子用波浪线勾一勾。

  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

  1.自己试着读读老子所说的话,想想老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理解迎候。

  文中哪个词和它意思相近?

  迎候和等候的区别是什么呢?

  老子的话中用的是迎候,那孔子对老子所说的话中该用哪个词呢?(课件)

  为什么不用等候呢?

  3.小结:作为老师的老子,很谦虚,在他的话中用了迎候这个词;而作为学生的孔子,也很尊敬老师,在他的回答中只能用等候。我们用词也要这样注意人物的身份。我们从这些言行举止中看出他们的品质,把两个词送给他们。(板书:彬彬有礼、谦虚有礼)

  4.分角色读对话。

  老子也毫无保留

  1.什么叫毫无保留?

  2.想一想老子为什么愿意将知识全部传授给孔子呢?

  3.他就不担心孔子的学问会超过他吗?

  四、讲故事

  (一)这节课我们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了解到孔子和老子都是很谦虚、好学,了不起的人。咱们讲故事也要这样按照事情的经过,把故事中的人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和怎么说的讲清楚。

  (二)师生共讲《孔子再次请教老子》的故事。

  1.孔子又一次风尘仆仆地来到了洛阳。他看见老子又到城外来迎接他了。想一想,这一次他们会怎么做呢?又会说些什么呢?注意说的话要符合人物的身份。

  2.小结:孔子再次向老子请教,又一次以他的行动告诉我们──学无止境!

  五、诵读《论语》中的句子,升华对孔子及《论语》的认识。

  1、《孔子拜师》的故事流传至今,对人们影响很大。孔子的弟子还把他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论语》。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扮演孔子三千门生的演员们手持竹简,神采飞扬地诵读着的也正是《论语》中的句子──(师生一起吟诵。)(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他们也正是通过孔子、通过《论语》向世界人民传达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可见,孔子,以及他的著作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之深远。

  2.咱们课后也摘录了几句孔子的名言,(课件)你对哪句比较熟悉?读给大家听一听。你们还知道孔子的哪些名言?

  六、总结全文。

  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也只是孔子一生中很小的一个片段,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还要进一步去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了解《论语》这本中华传世精典著作。

  板书:

  17、孔子拜师

  孔子老子

  求知若渴彬彬有礼谦虚有礼

  决定拜师前往洛阳认真求学受到敬重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2、积累好词佳句,能用、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3、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要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二、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经过,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三、教具:课件、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课文《孔子拜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课文先写什么了?再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2、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课文的最后写孔子和老子的品行受到人们敬重,那么孔子和老子有什么样的优秀品行呢?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孔子拜师》,师板书课题。

  二、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教师出示自学提示,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课文。

  出示学法指导:

  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人们敬重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你是从课文哪些地方看出来的,找出相关的语句或事件,用笔画出来。

  (二)、同桌交流自学结果。

  (三)、集体交流自学情况,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几点:

  第一自然段:抓住以下几方面:

  1.孔子已经是远近闻名的老师了,还想拜老子为师,说明孔子有谦虚好学的品质,板书“谦虚好学”。

  2.理解“渊博”一词。

  3.幻灯片简介老子。

  第二自然段:抓住以下几方面重点理解。“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从这句话可以感受到孔子的什么品质?(师根据回答板书,不怕吃苦。)

  (2)幻灯出示以下句子,比较词语的区别。

  1、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

  2、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迎候。

  多谢老师等候。

  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孔子有什么品行?

  (3)老子又是怎样说的?

  (4)理解“风尘仆仆”。

  (5)拓展:孔子怎样称呼自己,老子怎样称呼孔子的?为什么不同?

  教师介绍古人的姓名、字、号及适用不同场合。

  (6)当学生交流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7)表演:先同桌表演,再派一组到前面表演。

  师:从表演中你感受到什么?(板书,彬彬有礼)

  第三自然段:

  1. 抓住“每天”、“随时”两个词体会孔子虚心求学的态度。

  2. “从毫无保留”一词体会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质,并板书诲人不倦。

  3. 指导朗读。

  二、 总结拓展:

  1. 结合板书总结:正因为孔子和老子有这样的优秀品质所以才受到人们敬重。

  后人还修建了“孔子庙”纪念他,幻灯出示“三孔”图片并简介。

  2. 学习了本文你有什么体会或收获。

  如果学生谈到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教师顺势介绍:孔子还有许多像这样的名言,你们知道吗?学生交流,教师也可以补充出示格言:

  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 师:孔子这样流传几千年的格言还有许多,在《论语》一书中便可以找到,教师展示《论语》一书。

  师:《论语》是一部什么书呢?请大家看视频。(播放<<百家讲坛>>开头对论语的简介。

  师,《论语》是我校的校本课程,从这学期开始,我们校本课就学习《论语》一书,你们想学吗?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学的很好。

  板书

  17 孔子拜师(老子)

  谦虚好学 爱护晚辈

  不怕吃苦 诲人不倦

  彬彬有礼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11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课文在叙述孔子拜师这件事时,线索非常清楚。

  第一部分,孔子决意拜师。用简练的语言交待了孔子当时的身份,以及他拜师求学的愿望及原因。虽然当时他已经是“远近闻名” 的老师了,却还要拜师求学,更可见他对知识的渴望。

  第二部分,孔子历尽艰辛前往洛阳拜师。先讲孔子的旅途之苦。作者使用了几个词语:“相距上千里”,表明路途之遥远;“风餐露宿”,表明途中生活艰苦;“日夜兼程”,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终于”,说明孔子虽然在路上遭遇了许多困难,但凭着毅力和信心,最终还是来到了洛阳。课文接着详细描写了孔子与老子初次见面时的情景,通过人物间的对话,表现出孔子和老子的谦逊有礼。

  第三部分,写孔子认真求学。他虚心向老子请教,老子则毫无保留地把学问传授给他。

  第四部分,写人们既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又敬重他们的人品。

  编选这篇课文的意图是,让学生从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中,对我国历史上产生深远影响的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有初步的了解,激发探索祖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孔子拜师的过程,体会孔子谦虚好学、老子诲人不倦的品行,并在读懂故事的基础上对孔子和老子作出简单的评价。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教学重点:

  1、能用、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2、通过品读和积累语句,体会孔子的谦虚好学、不畏艰辛及彬彬有礼的品质和老子谦逊有礼、诲人不倦的品质。

  教学难点: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渊博、风尘仆仆”等词语。

  2、孔子和老子品行的感悟。

  课前准备:

  1、课前搜集有关孔子的生平、名言等资料。

  2、预习课文,对不理解的词通过理解。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第五单元的课文为我们打开了这座宝库的一扇门。我们可以认识古代大思想家,了解古代神话故事,欣赏古代建筑和绘画。

  今天,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去认识我国古代的一位大思想家——孔子。

  2、揭题,读题:孔子拜师。

  二、交流资料,认识孔子:

  课前,我们收集了一些有关孔子的资料,现在来开个小小交流会,让我们大家都来认识这一位伟大的思想家。

  三、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要求: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交流:

  (1)出示词语,认读:

  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

  渊博、曲阜、洛阳、老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迎候、孔丘、仲尼、老聃

  (结合了解“名”、“字”。)

  (2)交流通过理解的词语。

  (3)交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4)抽生分自然段读课文,初步理清课文思路:决意拜师——前往拜师——认真求学——受人敬重。

  四、研读课文,感悟品行。

  (一)出示句子:“人们佩服孔子和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

  1、读句子,你认为孔子和老子的学问怎样?

  2、他们的品行又怎样?

  (二)教师引导品读第二自然段,感悟孔子和老子的品行。

  1、默读第二自然段:你从课文哪里感受到了孔子和老子的什么品行?(边读边注)

  2、全班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感悟以下两点:

  (1)“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感悟人物品行:不畏艰辛、求知若渴

  教学过程:

  A、品读词语:你从“终于”这个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B、理解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

  C、想象:孔子在路上的情景和他的心理活动。

  D、感情朗读:读出孔子的不畏艰辛前往拜师的精神。

  (2)孔子与老子见面时的对话。

  感悟人物品行:谦逊有礼

  教学过程:

  A、品读人物的言行: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孔子与老子的谦逊有礼?

  B、辨析近义词:“迎候、等候”,在这两句句子里,这两个词可以调换吗?为什么不能调换?

  C、演读:同桌合作——展示评议

  D、联系生活实际,交流:“学习是没有止境的。”

  3、小结

  (三)自学1、3自然段,体会孔子的虚心求学和老子的诲人不倦。

  (四)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拓展学习。

  1、谈谈我心中的孔子和老子。

  2、拓展学习孔子的名言。

  六、综合性学习:

  1、分组制订学习计划,交流。

  2、分组活动,积累资料。

  3、学习成果展示、交流。

  七、生字指导:

  “尘”: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迎”:里面不是“卯”或“印”。

  “等”:横画有长短变化,横画间距匀称。

  “授”:右边是“受”,不是“爱”。

  课文《孔子拜师》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远近闻名、相距、学问、风尘仆仆、纳闷、迎候、等候、止境、长进、请教、保留、传授、敬重、品行”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孔子拜师的经过,激发对大思想家孔子和老子的崇敬之情。

  4、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能用查字典、联系生活或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

  重点难点:

  了解孔子拜师求学的过程,感受孔子、老子的品行。

  懂得为学要勤奋、谦虚、永不满足,为人真诚无私、尊敬师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论语中孔子的几句名言。

  2、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

  3、消除字词障碍,读通读懂课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名言

  1、出示:温故而知新。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学生读名句,谈谈读懂了什么。

  3、老师作适当的点拨。

  4、提问:你们知道这些话是谁说的吗?

  二、走进名人

  初步了解孔子、老子的有关资料以及社会背景。(略)

  三、导入课文

  为什么孔子能成为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成就呢?学了《孔子拜师》这课文,你就会明白了。

  四、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碰到难读的生字词对照拼音多读几遍。

  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

  3、抓住在交流中学生还读不好的句子,进行练读,读通读顺,基本读懂。

  4、学生交流生字词难写的,提醒要注意的地方。

  5、练习写字。

  五、作业

  朗读,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理解“风餐露宿、学无止境”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朗读想象,感受孔子的学习品质。

  3、激发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读名言,引出孔子。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孔子拜师》先来温习一下。

  2、读生字词,选词填空,整体把握课文。

  3、直奔课文中心。(最后一小节)

  二、学习课文,体悟孔子的学习品质

  (一)课中自学:读课文,用“——”划出表明孔子品行的句子。

  感受我们眼中的孔子

  学生汇报,重点理解以下句子:(按学生回答随机教学)

  1、 他总觉得自己的知识还不够渊博,三十岁的时候,他离开家乡曲阜,去洛阳拜大思想家老子为师。

  理解“渊博”:(知识丰富。上通天文,下通地理。)

  这段话出自第一小节,请用上“虽然¨¨¨但是¨¨¨”变成转折关系试一试。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对知识永不满足)

  过渡:刚刚课文里画出来的句子还有那句也是写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的。

  出示句子

  2、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齐读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替代(学无止境 )

  还可换什么词(学海无涯,活到老,学到老……)

  读好句子。

  小结:学无止境是孔子对学习的态度,他向老子学礼教,向苌弘学乐理,向师襄学弹琴,向郯子请教官制。他常说“学无常师”,就是学习是没有固定老师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也是他提出来的。

  齐读这句话:告诉你自己;

  再读,告诉同学们;

  大声读,告诉老师;

  再大声读告诉全世界;

  过渡:是呀,就因为孔子对知识永不满足,所以有多大的困难都不怕,下定决心去拜老子为师!

  3、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理解:风餐露宿、日夜兼程(抓重点字理解词语)

  (2)读句子,读出“上千里”,这个“上”是什么意思。(查字典理解词语)

  (二)、议学一

  1、再读句子,创设情境

  孔子,你这么累,还是坐下来休息休息吧!(学生感受)

  孔子,你背着行囊,又背着那么多的书,还是把它扔了吧!(学生感受)

  孔子,拜师的路途这么遥远,你还是回去吧!(学生感受)

  (指名学生读句子)

  2、带着感受再读句子。

  议学二

  几个月后,终于走到洛阳的孔子出现在老子面前,是什么样子的?

  部件(风尘仆仆、一脸疲倦、草鞋都破了……)

  过渡:孔子不怕艰难的的场面真是感人,难怪成为世人的典范,孔子拜师后,他的举动还让人佩服吗?

  3、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

  “左右”是什么意思,给左右换个词语。

  过渡:是啊,读着读着,孔子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他和老子第一次见面和后来的拜师学艺,在他的眼中是个怎样的人呢?

  (二)感受老子眼中的孔子

  1、通过对话,进行朗读,理解“迎候”。

  2、悟学

  想象问话:你就是老子,你眼中是怎样的孔子,你愿不愿意收孔子为徒弟呢?说说理由。

  [积累]

  是啊,文章中有很多描写孔子的词语,写在孔子画的边上。

  把词语串起来说说你眼中的孔子。

  3、总结:孔子和老子,一个谦虚好学,一个诲人不倦,一个是不耻下问,一个是毫无保留,多么伟大的古代学者的风范啊!难怪人们如此敬重他们!

  三、拓展延伸

  感受世界人眼中的孔子

  1、观看画面,了解祭孔典礼。

  2、出示名句,感知孔子在世界人眼中的形象。

  3、简介《论语》,今后要走进《论语》。

  板书设计:

  孔子拜师

  “书山有路勤为径” (大思想家)

  “学海无涯苦作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