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课件习题及答案 篇一:渡浙江问舟中人 《渡浙江问舟中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准古诗。 2.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孟浩然。 二、读古诗。……
课文课件习题及答案
篇一:渡浙江问舟中人
《渡浙江问舟中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准古诗。
2.能初步理解古诗所表达的意思及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古诗。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孟浩然。
二、读古诗。
出示古诗,教师范读,学生自由读诗,再指名读诗歌。
渡浙江问舟中人
孟浩然
潮落江平未有风,扁舟共济与君同。
时时引领望天末,何处青山是越中?
三、小组学习:
(1)读通全诗,读得流利、正确。
(2)合作理解诗意。
(3)注释
济:渡。
引领:伸出脖子。
天末:天边。
四、集体交流。
(1)理解诗意。
(2)体会感情。
(3)齐读古诗。
(4)想一想:
从哪句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盼望尽快到达越中的急迫心情?
五、诵读、吟唱、背诵古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配乐唱古诗。
2.诗配画。
教学过程:
1.复习
2.引导学生想象诗句中的景物,发散思维进行配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交流展示诵读、吟唱、诗配画。
教学流程:
组织展示
篇二:舟中夜起 习题和答案
舟中夜起①苏轼
微风萧萧吹菰蒲,开门看雨月满湖。舟人水鸟两同梦,大鱼惊窜如奔狐。
夜深人物不相管,我独形影相嬉娱。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
此生忽忽忧患里,清境过眼能须臾。鸡鸣钟动百鸟散,船头击鼓还相呼。
注:①作于元丰二年(1079)由徐州调赴湖州知州途中。
⑴清人查慎行认为此诗境界“俱从静中写出”。请结合开头四句,简析作者是如何写“夜静”的。(4分)
答案:(4分)一二两句,诗人疑微风细声为雨声,推门一看,只见月光洒满了湖面(1分),以声衬静(1分)。三四两句,写船工、水鸟夜深入梦,四周一片静寂,突然大鱼跳出水面(1分),以动写静(1分)。
⑵“暗潮生渚吊寒蚓,落月挂柳看悬蛛”两句设喻奇特,请选一句简要赏析。(2分) 答案:①“暗潮生渚吊寒蚓”,把潮水暗涨的低咽声比作寒蚓蠕动之声(1分),形象地写出在深夜的寂静之感(1分)。
②“落月挂柳看悬蛛”,把挂在柳树间的落月比作悬在丝端的蜘蛛(1分),生动地展现了一幅清冷幽静的图画(1分)。
⑶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的.情感变化过程。(4分)
答案:诗人深夜独起,沉醉在平和静谧的境界里,不无自得之意(1分)。然而想到这么清幽的景象,过眼竟如此短促,不禁遗憾、感慨起来(1分)。最后,日出之后万象萌动,眼前那喧闹的生活景象,使诗人由感慨转为豁达(2分)。(意思对即可)
篇三:《舟中立秋 施闰章》阅读答案
《舟中立秋》阅读答案 [清] 施闰章 垂老畏闻秋,年光逐水流。 阴云沉岸草,急雨乱滩舟。 时事诗书拙,军储临海①愁。 洊饥②今有岁,倚棹③望西畴。 [注] ①军储临海:时局动荡,临海府储存了大量的军粮。②洊饥:指百姓遇到了连年的饥荒。③棹:代指船。
(1)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的变化。(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颔联运用了什么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作简要赏析。(3分) 答: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诗人的情感经历了由看到秋天生出岁月一去不复返的感伤,到由于看到临海府储存的军粮和百姓的连年饥荒,生出对时局动荡、百姓愁苦的无奈和忧虑的变化。(3分。意思对即可)
(2)借景抒情。诗人通过写立秋之日站在船上,看到天阴沉沉、岸边青草瑟瑟仆倒,急雨乱点滩头、小舟摇摇荡荡的迷茫秋景,抒发了内心纷乱和阴郁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