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标中提出“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结构,掌握程序设计中……
《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一、教学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标中提出“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活动”的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结合高中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在感受与体验的过程中构建知识结构,掌握程序设计中的概念;并将所学的知识积极地应用到解决学习、生活等实际问题中。
二、教学背景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使用的教材是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算法与程序设计 信息技术(选修1)》。
本节内容为该书的第三章第一节课,主要内容是对可视化编程中的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的讲解。本节课为一节起始课,在学习了这些概念后学生不仅在上课时知道了这些专业术语,同时也能够知道了代码的书写位置和书写格式。为后面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节课将通过身边熟悉的事物手机,把枯燥难懂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诠释,并通过VB本身的“所见即所得”的编程环境,让学生在模仿教师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获得小小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2.学生情况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对程序代码的编写有一定体验,并熟悉visual basic 6.0的环境界面。
高一年级的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求知欲强,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特点,采用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熟悉并掌握VB的可视化编程的概念与方法。
3.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演示法、讲解法。
4.教学资源
教学演示文稿(PPT),记事本小程序(EXE)和源代码。
三、教学目标框架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分析说出它的属性、方法、事件,从而加深对属性、方法、事件概念的理解;
2)能够利用控件工具在窗体上创建按钮、文本框等对象,并学会通过属性窗口修改对象的caption、text属性值;
3)通过分析简单笔记本小程序,能够判断出鼠标单击事件是作用在那个对象上,并且事件过程是什么;
4)通过编写程序代码,加深对对象的属性、事件、方法的语法格式的'记忆。
过程与方法:
1)以生活中的手机为例,理解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概念的含义;
2)通过制作简单记事本小程序,加深对对象的属性、方法、事件概念的理解,进一步体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由生活中的事例讲解,提高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
1)通过制作简单记事本实例,体验VB语言带来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VB编程的兴趣。
2.教学重点
1)对象、属性、方法、事件等概念。
2)代码的语法格式和书写方法。
3.教学难点
代码的语法格式和书写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