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性教学课件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学课件 可能性

管理员

摘要:

可能性教学课件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04~105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其中“统计与概率……

可能性教学课件

  《可能性》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第104~105页例1、例2。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其中“统计与概率”中统计初步知识在一、二年级已经涉及,但概率知识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它是学生以后学习有关知识的基础,并且概率问题是一个与社会生活关系密切的重要问题。在现实世界中,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预知,即确定现象;有些事件的结果在一定的条件下无法事先预知,即随机现象(不确定现象)。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现实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随机现象,《课程标准》第一学段新增了属于概率知识范畴的内容“可能性”,旨在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初步体验现实世界中存在着不确定现象,认识事件发生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过程,学习者能否主动建构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取决于原有的认知结构里是否具有清晰可同化新的知识的观念以及这些观念的稳定情况。由于概率知识对于学生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设计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我把“体验、描述生活中的确定和不确定事件”定为教学重点。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2.初步应用“一定”、“可能”、“不可能”等词语来描述生活中一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培养学生的猜测、实验和观察能力。

  4.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及反思追问的学习习惯。

  教学过程:

  —、谈话引入——感知“可能性”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

  生:喜欢。

  师:有没有玩过转硬币的游戏?

  生:玩过或没玩过。

  师:转硬币游戏,印有钱数的这面为正面,老师贴上了白色表示,印有国徽的这面为反面,教师贴上红色表示。在转动硬币之前,请同学们猜是正面朝上还是反面朝上,老师转动这枚硬币,等硬币不转倒下后,猜中的算赢。观察…….再来一次。

  师:你发现硬币每次朝上的面都是正面吗?

  生:不一定

  师:对,因为硬币有正反二面,所以每次转动硬币后,可能出现正面朝上,也可能出现反面朝上,这就是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可能性”(板出课题)

  (设计意图:把教材中呈现的“新年联欢会上抽签表演节目”的情境,改为更具童趣的“转硬币游戏,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探索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为更好地引导学生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作好心理上的准备。)

   二、游戏探索——理解“可能性”

  1.游戏一:“一定”。

  摸奖箱中的乒乓球全部是6个黄色的乒乓球(学生不知道)。

  (1)猜测。学生随意摸球,老师猜它的颜色。(老师都能够猜对。)

  (2)推想。老师每次都能猜对乒乓球的颜色,这是为什么?(因为盒子里装的都是黄色乒乓球。)

  (3)验证。打开盒子,让学生看到盒子里装的都是黄色的乒乓球。(验证自己的推想。)

  (4)分析。因为盒子里装的全都是黄色的乒乓球,所以继续摸下去的话,摸出来的一定还是黄色的乒乓球。(板书:一定)

  2.游戏二:“不可能”。

  师出示另一个摸奖箱,里面是6个白色的乒乓球(学生不知道)。

  (1)游戏规则:从箱子里任意地摸出一个乒乓球,如果为黄色,就赢。

  (2)体验。让学生从箱子里任意摸球。

  (3)推想。为什么从箱子里任意摸一个,而且有那么多的同学摸,都没能中奖呢?

  (4)验证。打开箱子,倒出乒乓球,让学生看到箱子里面根本就没有黄色乒乓球。

  (5)分析。因为箱子里面没有黄色的乒乓球,所以从箱子里任意摸一个,而且随便摸几次都不可能摸出黄色的。(板书:不可能)

  3.游戏三:“可能”。

  师:要怎么样才有可能摸出黄色的乒乓球呢?思考一下,然后跟同桌交流,看谁想出了好办法。

  指名让学生回答后,当着学生的面从摸奖箱中拿出3个白色的乒乓球,放入3个黄色的乒乓球。

  (1)猜测。任意摸一个,可能会摸出什么颜色,一定能中奖吗?

  (2)推想。为什么从这个箱子里摸出一个乒乓球可能中奖,也可能不中奖?(因为箱子里的乒乓球既有黄色的,还有白色的。)

  (3)体验。让学生实际摸一摸,摸中黄色乒乓球的记下名字,让他选奖品,下课时发奖。

  (4)分析。因为箱子里装的乒乓球不只是黄色的乒乓球,还有白色的,所以任意摸一个,既可能会摸出黄色的,也可能会摸出白色的。(板书:可能)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式。本节课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经历“猜测——推想——验证”的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获得愉快的数学体验,并在体验中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发展。从“一定”到“不可能”,再到“可能”,随着乒乓球的变化可能性逐渐增大,也让孩子初步感知“一定”、“不可能”、“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三、走进生活——应用“可能性”

  1.设计抽奖。

  设计要求:在箱子里放4个球(其中白球和黄球的个数由学生确定)。摸一次,凡是摸到黄球就有奖品。

  你会怎么设计呢?说说你的理由。

  (可能出现的情况:4个黄球,一定得奖;3个黄球1个白球,得奖的可能性大;2个黄球2个白球,得奖和不得奖的可能性一样大;1个黄球3个白球,得奖的可能性小;4个白球,不可能得奖。)

  (设计意图:这个抽奖活动的设计是对“一定”“不可能”“可能”的一个综合应用,但又不是上面游戏环节的重复,而是一个逆向的装球训练,并且渗透可能性的大小与各种球的个数有关,从而促进学生对可能性的认识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2.拓展应用。

  刚才我们通过一些游戏,知道了“一定”“不可能”“可能”这几种情况,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这几种情况。

  (1)在下面的'句子里填写“一定”、“可能”、“不可能”。

  太阳()从东方升起。

  时间永远()停止。

  今天老师()要表扬我。

  爸爸的年龄()比我小。

  摸票()中奖。

  (2)判断下面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地球每天都在转动。

  我从出生到现在没吃过一点儿东西。

  3天后下雨。

  太阳从西边升起。

  吃饭时,人用左手拿筷子。

  世界上每天都有人出生。

  (设计意图:借助现实世界中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判断和列举哪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哪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在描述、思考、讨论和交流的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丰富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事件的认识。)

  (2)你能用“一定”、“可能”、“不可能”说一说生活中的事情吗?(先和同桌说说,再指名说。)

  (设计意图:数学知识源于生活,让学生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说一说生活中的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数学问题,从而发散学生的思维,真正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观。)

  3.梳理小结。

  追问:现在你能谈谈对“一定”、“可能”、“不可能”的认识吗?

  (设计意图:再一次追问,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深入反思和小结,从而提升认识水平,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有意义建构。)

  4.课堂作业。

  课本p108页练习二十四1、2、3。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创造,为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进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统计与概率”的内容比较抽象,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以直观的内容为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以“猜测——推想——验证”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主线,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

  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数学知识生活化。

  “一定”、“可能”、“不可能”是3个比较抽象的概念,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在教学中不仅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中的数学事例,同时还创设了学生喜爱的故事情境,真正做到了数学知识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

  2.操作活动实质化。

  本节课有多次操作活动,在活动的过程中非常重视活动前的猜测与活动后的分析,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起“可能性”的概念。如果忽视了这两点,上出来的课也许就成了“体育活动课”,而有了这两个重视,活动才具有了价值,从而将操作活动“从形式引向实质”,操作才具有了思维价值,活动才具有了“数学味”,上出来的才是“数学课”。

  3.学生学习自主化。

  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这节课的设计着眼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导”中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在每个环节中,都是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去操作,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头脑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学生学得生动而充满活力,主动而富有个性。

  综观整节课的环节设置,我们在努力追求一种简约化的课堂教学(整节课由三个大环节“故事引入”、“游戏探索”、“走进生活”组成),便于教者把握。但是这种简约又不是一种简单,譬如:课的主体部分设计了多回合的摸球游戏,看似简单但又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游戏的背后都有明确的目标。摸球这样的游戏活动设计:一是课前准备不多,可操作性强,二是活动设计新颖有趣,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三是活动设计环环相扣,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调动学生的思维和情绪,四是游戏活动结果浅而易见,便于学生回答问题。整节课的设计我们在努力追寻教学目标的全方位达成,同时又想让教学变得简单些,这节课不需要投影仪,也不需要多媒体课件,简简单单就可以把课上得扎扎实实,这就是我们的追求——追寻一种“简约而不简单”的教学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