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克服职业倦怠活动心得体会 对工作的倦怠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不良心理反应。下面cnfla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开展克服职业倦怠活动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帮助! 开展克服职业倦怠活动心得体会(一) 从教已经二十多年,早没有了刚毕业的激情……
开展克服职业倦怠活动心得体会
对工作的倦怠几乎是每个人都会面对的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引起不良心理反应。下面cnfla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开展克服职业倦怠活动心得体会,希望对您有帮助!
开展克服职业倦怠活动心得体会(一)
从教已经二十多年,早没有了刚毕业的激情。记得那时候,我整天和孩子泡在一起,课堂上是老师,课下是朋友,我和孩子们做游戏,满操场跟孩子你追我打的,欢乐的笑声常引来众人关注,但也毫不在意,继续和孩子乐在其中。那时候仿佛又回到了快乐的童年。
日子一天天过去,成家,随着家中琐事一点点增多,随着学生一天天没有了了好的习惯,随着越来越多家长的不配合,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突然就觉得对学生产生了厌倦,课还是正常上,管着班级,却突然觉得这不是自己的班。
到了双桥以后,还是会把工作放在首位,累受了,也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但得到更多是却是别人的冷嘲热讽,有时候我真想哭。不知道来这到底是为了什么,进到学校都觉得兴趣索然。
今天,我们礼堂里聆听了 张教授关于教师终身学习和职业倦怠的问题所做的《终身教育理念下的教师专业成长》的讲座,丰富的话语、生动的故事、适用的方法、详实的例子,赢得大家的阵阵掌声,也消除了我心中的困惑和无奈。
我知道我其实并真正地投入到教学中去,没有以一份爱心去坦然面对学生,而更多的是关注一些无谓的个人恩怨,没有正确的去面对一个集体中的小小的矛盾。既然选择了教师职业,就坦然面对现实,安心于自己的本职工作,虽然原来的同学早已经当官的当官,挣钱的挣钱,现在仍守在三尺讲台的我,多次问自己,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最后我知道自己还是最喜欢和孩子打交道。既然是自己无悔的选择,为什么还自寻烦恼。就以坦荡宽容之心做事,凭自己的良心干好份内的事。已经来到了这里,就要把这也当成自己的家,爱它,呵护它。
学校工作千头万绪,班主任事情更是一个接着一个,有时候就爱和学生发脾气,咋看他们也不顺眼。结果弄得学生都离我向远,上课也一度处于被动。我知道这是方法出现了偏差,但不知道该如何解决。直到有次我去楼道值周,杨明慧凑上前,递给我一个包装用的塑料小花,我说声谢谢后拿在手里轻轻摇动着。一个个孩子挤上前,抢着跟我说话,一个小女孩急急忙忙地说着她家里的事情,人太热闹,我其实都不知道她具体在说什么,我只是在点头,微笑。
孩子们胆子大起来,武明威竟然躲到我的身后,把手放到我的头上,当成兔耳朵,又有一个孩子过来,伸手去做,我被学生围着,这温馨的场面让我找到了刚毕业时的感觉,原来跟孩子还可以这样的,这才是我最想要的幸福画面。从那以后,我真的把他们当成了我的孩子,低头说话,拍拍他们的肩膀,学生犯错不再是单纯的训斥,更多是告诉他们解决问题的办法。学生常跑很远的路,只为了要跟我一起走一会,离得很远就摆手,直到我点头为止……心里一下子就释然了,所有的付出都觉得很值。跟孩子接近,体会那种单纯的快乐,天一下子好蓝好蓝。
人要想走的更远,坚持的更久,就要有追求,为了孩子,为了家长,为了自己能坦然面对一切,就要尽自己所能,上好每一节课,开好每一次班队会,多学习,多读书,以更好的方法来指导教学,以更切实的经验来管理班级。多一份踏实,少一份浮躁,就能克服教师倦怠,收获丰硕的成果
开展克服职业倦怠活动心得体会(二)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注定是一个奉献的职业,终其所有,奉献一身,所以教师职业倦怠感不可避免。
材料中的现象正是发生在教师危机期。课堂中关于这一时期的是这样描述的:这个阶段的特征是教师的挫折和幻灭。随着工作满足感变弱,教师开始对自己为什么从事这份工作提出疑问,在这一时期,教师在实际中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多,面临的现实压力越来越大,逐渐感到力不从心;面临着自我成就水准与现实危机冲突的情况;面临太多与专业理论及理想的专业自我形象不符合的事实要求,感到无所适从。这一研究表明,多数教师要经历一个自我怀疑、放弃幻想和重新评价时期;在这段时期里,他们会分析并决定自己是继续做一名教师还是放弃这一职业。我们姑且将这种“职业挫折阶段” “重新估价期”“危机期”“厌倦期”称为教师专业成长的“危机阶段”。
关于造成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课堂学习中有这样的分析有四:第一,职业压力感。教学成绩的排队,职称评聘的激烈竞争,日趋复杂的师生关系、同事关系,工作强度不断增大,均能导致教师表现出身心疲惫。第二,不合理的收入。社会行业分配的不合理,使越来越多的教师产生了心理的不平衡。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偏低、住房条件较差、医疗无保障的状况在有些地方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以至教师群体的自尊心受到影响,自信心降低,工作热情下降。第三,学校的管理水平。、第四,教师个体的性格和心理因素。另外,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使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和教学观念远远不能适应要求,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对所从事的工作渐渐失去兴趣。
一直以来,都被同事成为“事业型”教师,对自己的职业也比较满意,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的变化,职业倦怠也开始在自己身上显现。也许就是大家说的“见的多了,听的多了,也就想的多了”。分析一下,觉得自己产生职业倦怠感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三十而立,生活压力倍增。
教师危机期中年教师占较大的比重,因为这个时期,工作经历已有十多年,从最初的'热情趋于平淡,也由最初的雄心勃勃到心态平和,中年教师开始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全新的审视,而这样的审视大多是比较消极的:待遇低下、劳动强度高、没有足够的社会价值感……这个时期的我们,还要面临来自生活的压力:孩子进入青春期,父母进入多病期,我们开始由依赖者转为被依赖者;“人过三十无少年”的自然规律也开始显现,不再朝气蓬勃,不再虎虎有生气;而更多的中年教师还要面临来自经济上的压力。
二、弱势群体,社会价值感不强。
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不能不说已成为社会的一个弱势群体:待遇低下、地位地下、福利低下,让很多的教师对自己的价值产生了怀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产生了怀疑,甚至对自己以往的工作热情产生了怀疑。“拿多少钱做多少事”成为了一部分中老年教师的“共识”。有一部分不甘于贫穷的教师开始另谋“出路”。
与此同时,社会也开始质疑教师的价值。在世人眼中,老师都应该是“圣贤”,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不能容忍老师出现的一点点偏颇;家长的高期待也加重了老师的心理压力。一方面,家长希望孩子学习成绩门门优异,老师对自己的孩子给以特殊的关照,另一方面,他们又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受一点点委屈。我们学校有个年轻的美术教师,只因为没有给孩子的画一个及时的夸赞,就被家长告发到领导那里。其实这样的事已经屡见不鲜,动不动就是网上曝光,动不动就是电话打给局长、校长……面对领导的严苛、同事的竞争、家长的高要求,我们的老师没有危机感那就不正常了!没有职业倦怠那就更不正常了!
三、职业危机,专业发展不再是一句空话。
处于这样一个竞争的时代,我们的工作不再稳定。而步入中年的我们,也越来越惧怕改变,更谈不上换个工作了。对于我自己而言,教师这一职业已是唯一的生路了,我唯一的特长与技能也只能是教书育人了。为了不被淘汰,唯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发展。而这样的学习与发展是很困难的,必须是主动的,还必须知道自己缺少什么,要学什么?面对纷繁的学习信息,必须去甄别,去选择。还要克服生理上的健忘与疲劳,拒绝轻松消闲的业余生活方式的诱惑……
教师专业发展也正在被各级部门重视,各类教师培训的开展虽然指导性强,能迅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但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老师,要参加的培训显然不会是一门学科,一个专业。时间、精力上都来不及。我们一方面期待有这样的培训,另一方面又要应对工作、学习、社会事务的交织纷繁,疲于应付显然对自身的专业发展不会起到好的效果。
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所承担的教书育人工作关乎着国家的发展,面对这样的社会责任,我们需要的不是怨天尤人,而应该是不断的从主观上去缓解压力,将压力变为动力,愉快的工作,开心的生活,不断的追求专业发展,适应新时期教育的需要。我认为,要实现专业发展,还需要一些内在和外在的支撑因素。
一、提高教师待遇,改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社会地位。
任何一种发展,都不能离开经济的支撑。有了足够的经济实力,教师才能安心的工作,实在的发展。
二、改革评价管理制度,营造发展的良好氛围。
支教一年,我最大的感触是乡村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教学,去实现专业发展。而城区的教师,教学只是工作的一小部分。记得自己原来当班主任,开学的时候要开家长培训会,要落实学生的医疗保险,要统计学生报刊的征订,要宣传疫苗的注射……本该保险公司、邮政、医院进行的事务都落到了教师的头上,忙的一塌糊涂,还剩下多少时间去研究课堂教学?
而现在的学校管理工作,也如同当今社会冷漠的人际关系一样,教师的评价被简单成为一个个等级,一个个分数。在这样的评价制度下,老师们看似主动的专业发展,又包含着多少心不甘、情不愿!很多老师在职称评上以后,就做起了撞钟的和尚。
学校的管理和评价体系,应该以鼓励为主,让老师们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的追求专业的发展。
三、转变自身认识,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教师专业发展颇有“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味。不发展,混一天算一天,用自己的一桶水去应对学生的一碗水;发展,需要时间和精力。从十几年的工作经历来看,有学习,有发展,享受这样的成果的不仅仅是学生,更多的还是自己。专业发展了,素质提高了,你会发现,大家看你的眼神也改变了。那样的尊敬、佩服所带来的快乐不会比商人赚了可观的一笔、政客升迁的快乐逊色。既然选择了远方,就应该一路高歌地走下去,待到桃李满天下的时候再去享受幸福与快乐!
对于自己的专业发展规划,我不敢有太多的承诺与幻想。只想着在自己今后的工作中,做一个实实在在的合格的小学教师,被学生、被社会承认的好老师。不断的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上有所研究。保住县级骨干教师的称号,向市级学科带头人挑战,这就是我的最高也是最实际的规划了。
开展克服职业倦怠活动心得体会(三)
由华茂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心主办的华外教师高级研修班成立于去年10月,旨在通过研修的形式,创造一个学术语境,培养新理念、前瞻性的骨干教师,进而形成一支以年轻教师为主的中青年结合的教师队伍。现有首期学员68名,学校计划用三年时间,办好三期高级教师研修班,培养近200名骨干教师。
结合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的需求,围绕当前我校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研修班组织学员开展有针对性的研修,以教育理念的转变和提高综合素养为核心,有效提升了学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能力,推动华外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回首一学期以来,学员们研修收获颇多。教育讲座上、实地考察中……学员们纷纷写下自己的心得感悟,广泛交流,携手进步。本报也特设此专栏,将研修教师的心得体会与更多同仁分享、探讨。
克服职业倦怠,焕发生命激情
——听马老师讲座有感
“细节代表水平,认真做到极致。”、“课堂是生命的舞台,是生命与生命的舞动。”“教育是生命的依托,人生价值的体现”“追问教育的终极价值----育人利己,尽心尽责,人服己安。”“做有尊严的教师,让心灵安顿下来。”上海之行,我的心被马老师的演讲深深的吸引和震撼着。
回望和反思自我,意识沉睡,理想滑坡,职业倦怠。不正是自己近年来的生存状态吗?
单调的工作、按部就班的生活,很容易熄灭一个人的激情。单一重复,周而复始,感觉真的很乏味,实在很无奈。
不能与时俱进,知识老化,教育观念陈旧,教育方式落伍。以旧的方式处理课堂教学、班级管理等问题,必然缺乏成就感,对工作失去信心,慢慢就会产生倦怠。
而仅仅把“谋生手段”作为教师职业观,导致了“教书匠”形象的凝固。既然教书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可以换取报酬,“教书匠”便会更多的倚赖、固守经验,造成教育观念和教学思想的保守落后。从而钝化研究意识和创造精神,引发职业倦怠,幸福感的获得进程便被阻断。
要克服职业倦怠,就要充电加油,终身学习:要随时注意于点点滴滴汲取对工作有益的能量,并有目标地安排业余或寒暑假中的自我学习提高。阅读教育经典,认识新教育理念;破解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教育现象; 探究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技能,深入探究学生……不断给自己补充能量,给工作的汽车加油,让它不至于熄火抛锚。
要克服职业倦怠,就要提高“职业认同”。 “课堂是生命的舞台,是生命与生命的舞动。”“教育是生命的依托,人生价值的体现”“追问教育的终极价值----育人利己,尽心尽责,人服己安。”“做有尊严的教师,让心灵安顿下来。”这是一种“用职业实现生命的价值”的事业,要把教学视为自己的内心渴望和自觉倾向,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到教书育人的乐趣、自由创造的喜悦和自我价值的升华。
要克服职业倦怠,就要改进课堂,享受课堂。教师的幸福感来自教学,来自师生共同成长。同是一个教学内容,可能有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并带来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在应付课堂,一个在享受课堂。应付课堂时常为了寻求结果而焦虑、痛苦、烦恼,最终导致职业倦怠;享受课堂的教师,生命是完全打开的,在课堂上率性而为,和学生一起欢笑、一起沉思、一起震撼。他和学生一起进入一种人课合一的境界。这种境界就是深深的职业幸福感,“全然进入、彻底敞开、高峰体验、享受过程、率性而为”享受教学,才能真正体会到职业幸福感,体验到人生的幸福和意义。
要克服职业倦怠,丰富文化生活。丰富的文化生活可以极大地改一个人的心态,调节一个人的情绪。所以无论工作么怎忙,都应该善于忙里偷闲,参与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在多彩的生活中培养自己的生活情趣,增加自己的生活乐趣,这对职业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此外,适当加强体育锻炼,注意劳逸结合,张弛有度,保持旺盛的精力和强健的身体,以积极的态度良好的精神状态投入工作;多与他人交往、沟通,适当的方式宣泄苦闷,释放压力,倾听别人的工作受和经验等等方式,均可以帮助自己缓解倦怠的心理,促使自己重新振作起来。
反思、进取、超越,让“人生因课堂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