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威特 卡尔 读后感 教育

管理员

摘要: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通用3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卡尔威特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

  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通用31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

  一次在新华书店里,发现的这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真的是一本好书,这是一本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书籍,是一部有有着很长的历史的经典教育书籍。因为是教师,所以我带着疑问憨伐封和莩古凤汰脯咯的眼光读完老卡尔写的育儿经验,卡尔威特在三个世纪前的教育经验在现世仍然具有很大的参考意义。对现代的小学教育,仍有很多地方可以借鉴。

  素质教育很早就开始有了,至少在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上就是这样应用的。以素质教育的非智力因素打下基础,在上面建筑一个神童般的宫殿,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成功秘诀。

  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可能什么都知道,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读后感《教育孩子书籍读后感》。

  要养成孩子的好习惯。专心致志的习惯——学习必须专心致志才能有好的结果。学语文时就只考虑语文,学数学时就专心于数学,如果在学习时想着玩,玩时又担心学习跟不上,不能用心一处,即使学生整天坐在书桌旁,那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而已,只是一种对自己和别人的一种欺骗。学习任何学科也是一样,只有专心致志才能学好。

  敏捷灵巧的习惯——一部分学不拖到最后就不想做,久而久之,这些学生作业一直迟交,甚至不交,其实这些学生不明白,迅速完成作业之后,多余的时间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发展自己的爱好。如果不养成敏捷,灵巧的习惯,能做的事就更少了!坚持不懈的习惯——在学习上会有很多难以预料的困难,但是只要有恒心,只要能够坚持,那么一切困难都会迎刃而解。好习惯是从小养成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

  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习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着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早期教育是非常的重要,不都是说“三岁决定人的一生”吗?但又是什么在三岁之前决定了孩子的一生呢?是早期的识字教育?早期的数学教育?还是早期的才艺教育?这些并非不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的副标题为: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矗这让我想起了圣经里的一句话:“凡听见我的话就去行的,好比聪明人,把房子盖在磐石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磐石上。凡听见我的话不去行的,好比一个无知的人,把房子盖在沙土上。雨淋,水冲,风吹,撞着那房子,房子就倒塌,并却倒塌得很大。”

  你愿意你的孩子是那磐石上的房子,还是沙土上的呢?我想没有人选择后者,那么这本书会教给你,如何站在孩子的角度,读懂孩子的行为,并将孩子的行为引导到一个有效的目标上去。就像圣经里说的:“教养孩童,走他当行的路,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

  其实这本书我刚看到25页,内容很有意思,很丰富。那么先写下第一期感受吧。

  第一,作为孩子的早期教育者,小卡尔的父亲很了不起。分析:小卡尔的教育成果取决于父亲对他的教育指导,试想如果不是这样的一个父亲呢?小卡尔的父亲不光有耐心,而且有智慧,超出一般人的教育智慧。他能够观察到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而且思考孩子由此走向的未来。小卡尔5岁就会多国语言,这首先取决于他的父亲自己不光会多国语言,而且他有这个意识从小就培养小卡尔,而不是等他到了大学再去让他学。我们的生活中恐怕还有孩子5岁的时候母语也说不清呢,进一步想,又有多少学第二外语的大学生还不能用二外交流沟通呢?结论:小卡尔的父亲是小卡尔的早期教育者,那么作为一名少儿英语教师,我们接受了家长送过来的孩子,同时,我们就承担了这个早期教育者的任务,这份任务不压身,但是很重!现代中国社会的少儿英语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耐心和观察力,在自己优秀的专业知识技能下,大量补充自己,完善自己,包括先进教育思想的吸收理解和先进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学习。以一个培养天才孩子的家长自居的老师应该可以成为一个好老师。

  第二,不要低估孩子的年龄与其相对应的学习能力。分析:小卡尔对数和颜色的学习在几个月大已经开始了,并且其中包括韵律节奏的控制。这是我们一般父母根本想不到的,或者一些家长想到了去这么做,但是不会期望有什么结果。而事实是小卡尔做到了,一个出生时大家都说是低智力的孩子做到了,这不仅让小卡尔周围的人吃惊,而且让现在的家长也吃惊。结论:瑞思最小的孩子是3岁左右,有的孩子刚来的时候根本离不开家长,哭得嗓子都快哑了,老师虽然能把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但是在上课过程中却可能会产生心理遮蔽,觉得孩子可能太小了学不了,或者教学内容会不会太复杂了,其实不然,给予孩子足够的信心与支持,孩子肯定可以做到!第三,探究孩子的内心,给予孩子快乐的学习环境。分析:小卡尔的童年丰富多彩,因为父亲给了他快乐的心境,带他畅游大自然,抓住了小卡尔的兴趣点,总是让小卡尔在自主的寻求和自由的探索中去感知、去认知。孩子的童年是珍贵的,在快乐中去领悟这个世界是孩子成长过程的重要开始。结论:我们瑞思的小朋友也是如此,尤其是瑞思玛特的宝贝儿们,他们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他们来到了瑞思,我们老师便有义务有责任让孩子在快乐中寻找他们的兴趣点,开发他们的各项潜能与智能,让宝贝儿们在瑞思度过他们快乐的童年,让他们在快乐的童年中去体会,去探索,去发现世界的精彩!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

  最近有幸拜读了这本书,感受颇深。这虽然是一本关于孩子早期教育的书籍,但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我来说从中获益匪浅,现将自己阅读后的所感所悟总结如下几点,与大家交流分享。

  一、育人的前提是自己的“富有”

  卡尔威特是19世纪一位世界著名的神童,在德国的大学里授课十年,一生成就卓著,他能取得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刚出生时就被认为是低智商婴儿,是父亲老卡尔威特有效的教育,才使他成为一个有特殊成就的人。他父亲本身就是一个知识储备很丰富的人,通晓物理学、动物学、植物学、化学,能运用多国语言,并且能在日后教育小卡尔威特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使自己在各个方面的知识都“富有”。

  这对于从事教育工作者的我来说,启发很大。想要教出优秀的学生,老师首先要足够优秀。自己的知识面也要广,不仅要掌握好本专业的知识,还应该多涉猎其他方面的知识,尽可能成为一个在知识上“富有”的老师。同时要不断地学习知识,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驾驭课堂。

  二、理念引领成功,思想决定高度

  本书中作者的教育理念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孩子从小就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他设计很多场景让孩子进行思考,在回答孩子提出问题时,尽可能地用讨论的方式解释问题的来龙去脉,并认真对待孩子们提出的每一个问题,最终,经过长期训练的孩子与同龄孩子相比,表现出超人的理解力和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另一方面,他对孩子始终充满信心和鼓励,当别人嘲讽和讥笑孩子时,他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天才。

  这让我想到了在课堂上,面对一个问题,我总担心学生回答不好,而帮助他们回答,面对学生的思考,我缺乏足够的耐心,以至于学生的思考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对学困生我尝试补救一段时间后,看到效果不明显时,信心有所减弱,从思想上对学生失去了信心,这些都是我需要改进的地方。

  三、习惯的培养是教育的重点

  本书中强调孩子习惯的养成是多么重要,比如孩子的读书习惯,习题训练的习惯等都有明确的训练和坚持。我联想到了我们的学生为什么在考试中总容易出现粗心导致的丢分,学习也很努力就是不出成绩等现象,其实就是做题的良好习惯没有养成,如果在平时学习中帮助他们丢弃掉审题不清,急于下手,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注重正确学习习惯的培养,他们在考试中肯定会受益,同时学习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教育肩负着一个民族未来发展的重任,需要我们用细心、爱心和耐心关注每一位孩子的成长。我们只有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超越自我,提升自我,才会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同时向书中卡尔威特的父亲学习,学习他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态度,做到教育无小事,事事为教育,把教育当做一生的事业,只有这样才不愧对于教师这个光荣的称号。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4

  卡尔威特的父亲是德国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师,对教育富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孩子的教育必须和孩子的智力曙光同时开始,并用自己的理论实践于自己的儿子,使之成为传奇般的天才。于1818年写成《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该书是世界上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老威特的教育理念被后人誉为早期教育的楷模。

  一开始卡尔威特只不过是痴呆的智障婴儿,其父亲通过不懈的教育训练,让他成为了一个天才:8岁学会6种语言;9岁考入莱比锡大学;13岁发表数学论文,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16岁,又获得法学博士学位,被柏林大学聘为法学教授。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成长,在1883年安然逝世,享年83岁。

  一切的奇迹都来自卡尔威特父亲独创的天才教育法。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自出版两百年以来,不知培养出了多少个天才儿童。近年的哈佛女孩刘亦婷就是其中的一位幸运者。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开头就沉痛地讲述了老威特的不幸遭遇:第一个孩子刚出生几天就不幸地夭折了,直到老威特52岁才有了第二个孩子。显而易见,这有可能是个先天不足的脑瘫儿童:一生下来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其反应相当迟钝,极为痴呆。

  老威特面对第二个孩子,悲痛不已,还在写给弟弟的信上发誓:“我必将他培养成非凡的人”,在培养卡尔威特的过程中曾经遭受过诸多信奉天赋论的保守教育家屡次围攻,愤然地声明道:“我要说的观点只有一个:对于孩子来说,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由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在第一章《愿上帝保佑我的孩子》,老威特在书中十分感谢妻子的贡献,讲述了自己和妻子的一些经历,并真诚地写出了:“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柏仔认为老威特作为一位普通的乡村牧师能认识到这一点,在19世纪初期的德国确实是可贵难得的!

  老威特自从妻子怀孕后,就改掉了熬夜看书的习惯:“因为我知道怀孕的女人特别需要丈夫的体贴。何况,我在深夜看书,一定会影响妻子的休息……在关心妻子上,我自认为是合格的丈夫,为了让她保持愉快的心境,我可以说想尽了一切办法。不管是在她的饮食或其他方面,我都力求尽善尽美。”

  尽管最后还是出了一些疏忽,导致卡尔威特不幸地沦为脑瘫儿童,柏仔认为老威特确实是妻子怀孕期丈夫的典范,值得每一位准爸爸学习!这就是卡尔威特能够成为天才的先天基础!老威特针对贵妇人雇人教育孩子的做法进行了严肃的批评:我认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

  柏仔认为老威特的这一说法值得探讨。现代社会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尤其是职场女性没有多少时间养育孩子,选择把孩子交给家里老人或托儿所幼儿园老师照顾。这可能会对孩子的成长有一些影响。

  如果可以的话,职业女性还是需要尽量抽时间来教育孩子,这样会更好的。不过我们也不能强求现在的职场女性一定要做到这些的。而且在大自然环境中,也有一些生物的后代也不是由母亲养育的,也算是符合生态规律的。也就是说,这种情况下父亲或爸爸也是要承担更多的教育孩子责任!

  在第一章的中间部分,老威特郑重地写道:“他们不知道孩子一出生,教育就开始了。他们错误的观念让他们最终尝到了苦果,以至于终生后悔”。老威特认为多数父母都是在孩子长到两三岁时才注意到这一问题,往往为时已晚了。

  这说明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开始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有可能成为接近完美的人。这让柏仔想到中国古谚语:3岁看大,7岁看老。

  这些简单明了地概括了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从3岁的孩子的心理特点、个性倾向,就能看到这个孩子青少年时期的心理与个性形象的雏形;而从7岁的孩子身上,你能看到他中年以后的成就和功业。

  因为即使是天生聪明的孩子,在出生时有很好的起点,但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培养也不可能充分发挥其潜能,那么他终究也不会成材。反之,即使天赋不好,但是后天得到合理的教育,他也能够成为优秀的人才。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5

  在暑期中,我细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一书,看过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威特是一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于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从出生到5岁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使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习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习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的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这说明习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

  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习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觉得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教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在课堂的知识学习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

  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低智商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要给与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了基础。作为小学教师,愿我们能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一样健康成长。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6

  读完这本书后感觉其中一些教育方法是科学可取的。比如教育孩子敏锐观察,不比如培养孩子的善行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比如尊重孩子。卡尔的父亲认为对孩子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所以他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从孩子15天大就开始向他灌输词汇,从卡尔两岁就教他认字。卡尔五、六岁已能记住3万多词汇。还在两三年内带卡尔周游全国,参观无数的古堡、宫殿、园林等。每次参观前让卡尔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参观后将所看到的一切写出来。其中还有一点值得我们年轻的父母学习借鉴。就是卡尔的父亲在培养他绘画、钢琴、小提琴、音乐等方面的兴趣不是为了想在人前炫耀,他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充满情趣和幸福中度过,仅此而已。

  但对书中的部分观点,还是持保留意见。书中彻底否定了儿童时孩子小伙伴的作用。作者认为没有其他的童年伙伴,并不意味失去了童趣,认为孩子不同别的孩子玩就没有乐趣,是非常错误的想法。他认为让孩子们在一起玩,即使对方是好孩子也有弊害,如果是坏孩子弊害就更大了。如果这已理论成立,那不是对我们幼儿教育、学校教育的否定吗?

  读完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父母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有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切查书、上网或请教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方法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的父亲认为一个人的潜能必须在5、6岁前通过早期教育开发出来,等6岁后才开始对孩子进行教育就已错过了受教育的最好机会。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7

  在从北京桂馨阅读包申请的一批图书中,我最感兴趣的书籍之一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其实,在我刚进师范的时候,我的教育学老师就向我们推荐过这本书。据说“这是一本中外教育史上的奇书。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亲,都成功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而我却是在成为一位5岁孩子的母亲时候,才拜读了这么优秀的教育著作,不免有些惭愧。

  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众人眼中的痴呆儿变成了闻名全欧洲的神童,造就了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少年大学生,也使原本注定拥有不幸人生的儿子过上了幸福而长寿的人生。作为一名小学老师,担负的就是教书育人的责任。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下面我就谈谈我对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方式的几点想法:

  我们现在的孩子一提到学习,就皱眉头。在他们的心里学习是一件很苦的事。可是卡尔威特回忆说“无论在幼儿时期、少年时期、还是现在,我的学习几乎都像玩游戏一样。”这是因为老卡尔威特在教育上认为:即学习不应该成为孩子们的一种工作,也不应该是孩子的一种压力,更不应该是成长中的烦恼,而应该是一个所有人都乐于接受的爱好,应该是为生活增添色彩的美好事物。

  一、要注重兴趣的培养

  他认为能使孩子产生兴趣的教育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因此在卡尔威特三四岁时,便开始坚持每天早晨带他去野外散步。每当此时,老卡尔威特都要给他讲几个有趣的故事。就在这看似平常的散步中卡尔威特获得了许多历史和地理的知识。而我们的学生接受知识,大多数都局限在课堂上,很多学生已经厌烦了这样的学习环境。所以,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努力挖掘课外的学习素材,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大自然。

  二、要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在注重培养兴趣的同时,老卡尔威特也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他教育儿子,要像把握音乐的节奏那样把握学习过程中的节奏。学习了一段时间后,要安排足够的休息时间(不超过10分钟)。卡尔威特在有节奏的学习过程中,花费不太多的时间便掌握了许许多多的知识。而我们现在的学生就是不会安排自己的学习,有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时候不认真学,有的学生成了一个读书的机器,只会一天到晚捧着书,死读书。作为老师,我们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在学习的时候全神贯注的学习,应该休息的时候就尽量地放松自己。

  三、要注重品德的培养

  在目前家庭教育中,我认为普遍存在一种错误的倾向,对待孩子的教育就单单只是多教会他一些知识和技能。大多数的家长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把孩子看成是学习的机器。每天给孩子安排大量的学习时间,从而忽视孩子品德的培养。只要是学习,就会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甚至是无理的要求。

  而老卡尔威特认为,培养孩子的感情是顶重要的事。文中讲到“我可不想儿子长成一个学识很高但却冷漠无情的人”老卡尔从小就教育儿子懂得获得一点报酬是多么的艰难,并尽量教他把钱花得有意义一些。不能把钱花在买一些无意义的物品上,而买书却可以永久发挥作用。有时老卡尔还提示他,如果在圣诞节之类的节日里给朋友和穷人家的孩子买点礼品,他们一定会感到非常高兴。所以,附近的人们遇天灾人祸等不尽人意的事时,他都会带着卡尔前去看望。

  老卡尔威特从小就通过父母的榜样展现给儿子,让他明白心中要充满爱,既能够爱别人,也能接受别人的爱。卡尔是个善良的孩子,他从很小的时候起就懂得关心别人。不仅理解父亲的工作,也能体贴母亲为他成长所付出的努力。对于家里的佣人,他也是倍加关心,经常帮助女佣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卡尔两岁的时候,在餐桌上打翻了一个水杯。母亲发现餐桌被弄湿了,而卡尔的水杯都空了。母亲问他是否把水弄洒了,卡尔一个劲地摇头否认。母亲看着他机灵可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起来,明知道是儿子弄翻了水杯却没有责备,可父亲回来后却和小卡尔进行了非常严肃的谈话,对他说:“虽然我和你的母亲都没有见到,但上帝会看见的。我和你母亲,还有上帝都不喜欢撒谎的孩子。”

  可是,再看我们现在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培养出的是一个个“小公主”或是“小皇帝”,父母对其唯命是从,心里想到的永远是自己。他们体谅不到长辈、老师给他们的爱,不懂得爱别人,只知道爱自己。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努力的走进学生的心理,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用我们的爱心慢慢的感化他们。

  所以,这让我想到,我们作为老师,最重要的不单单是教书,教会他们学会做人也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这将是一项更为艰巨的任务,这需要我们教师更要有耐心、恒心。作者:苏良武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8

  卢梭在教育著作《爱弥儿》中强调天赋对人的命运重要性,著名教育家裴斯塔洛奇则认为环境比天赋更重要。然而,对于现在来说,哪一种更甚一筹已然不重要了,重要的是我们更加看重将两者结合起来,正所谓"是亦彼也,彼亦是也。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而这本书的主人公所要对他的儿子采用的正是这种两者结合的教育模式。

  该书的主人公,也就是老卡尔,他是一位德国乡村的牧师,但却让我们觉得他十分伟大,不是信仰,而是在教育方面。为何?原因在于他的儿子小卡尔,八九岁时已经能够自由运用六种语言,也通晓化学、动物学等,尤善数学;九岁考入莱比锡大学;4岁被授予哲学博士……看到这里,大家一定会说这是一个天赋极高的神童成长史吧!但是,小卡尔在出生时却是一个四肢抽搐,明显先天不足,反应相当迟钝的一个孩子。

  相信大家都知道"狼孩""猪孩"的事情吧。因为从婴幼儿时期就与狼、猪在一起,从来没有与人类在一起相处过,因而他们并不会说"人类的语言",相反,"狼孩"只会狼嚎,"猪孩"只会猪叫。可见,环境对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多么重要。

  三岁以前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而语言又是今后进行思维,接受知识的重要工具。老卡尔自己和他的妻子都是有学识的人,因而实际上来说小卡尔的天赋并不是很差,所以两夫妻俩抓住一切时间来让小卡尔学习语言——天就开始灌输词汇,并且抓住一切机会和他说话。或许有人看来这很可笑,但是这却有着严谨的科学道理的。三岁以前,老卡尔夫妻俩遵循着环境与天赋共同作用的原则,坚持不懈的教导着他们的孩子。

  很幸运,经过多年努力,小卡尔不仅已经学会了德语,甚至在他刚8岁时,就已经能够阅读6国语言的文章作品了。这其中有什么诀窍呢?老卡尔讲到,除了不停地在他耳边朗诵阅读不同语言的文章,多与外国人交流,力求达到较好的学习环境之外,在刚开始的时候就要让从与母语相近的语言学起,并且用多种语言反复阅读同一种故事,从简到难,由浅入深。

  我曾经看过这样的一个视频,早教老师在一旁讲解着所要学习的内容,但是小朋友却爱搭不理,可想而知,这节课他并不会学到些什么。现如今的社会,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会被其他人落下一步两步,输在起跑线上,便早早的报名了英语兴趣班等,而且年龄一个比一个小,然而,问题是:这样小的孩子,对于自己本国的语言,也就是母语尚且不能运用熟练,理解透彻,再加上其它语言一知半解,迷迷糊糊的进入,焉知到底是对孩子好,还是父母为了寻求一种慰藉呢?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9

  这是我第二次读《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了,记得第一次是在2007年,刚参加工作,那时,并不能读懂其精髓。直至今日,重新翻阅,才觉得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一个角色有着不可忽略的指引作用。

  卡尔·威特早期教育鼻祖,第一次用实证方法证明了早期教育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开创了影响东西方几个世纪的教学方法——全能教学法。他只是一名普通的德国乡村牧师,而他的儿子卡尔·威特是19世纪欧洲著名的神童,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进入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他的父亲把小卡尔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他的教育理念被后人奉为早期教育的经典,是论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献,可以说它早就无数天才。

  卡尔·威特有着这样的惊人的成就,并不是他的天赋有多么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坚信孩子的禀赋不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的有效合理的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一般的孩子也是可以成才的。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终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他出生后的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的精心培育下,一个被定为的低智儿最后成为了文明全德的奇才。

  一、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是由于环境,抓住孩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首先,我觉得做父母的也是一定要不断学习的,早期的教育的重要性就在在于它是不可替代的。每个孩子的所有能力,并非是与生俱来,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逐步培养出来的。在书中,有例子,有位贵族把孩子交给了管家,自己和夫人周游世界,等他们几年后回来时发现孩子跟他们毫无感情,无法按自己的想法来教育了。在我们周围,这种例子真的不少。孩子小时,找借口不管孩子,或者找借口不学习教育方法,造成的坏影响肯定会显现到无辜的孩子身上。在儿童的教育方面,孩子如果身处良好的环境之中,就会成为善良的有爱心的人,相反,在恶劣的环境里长大,孩子则会变成不负责任,一无是处的人。因此,只要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他们一定能发挥出让人震惊的才能,他们是环境教育耳濡目染的必然结果。

  根据而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有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的。这个最佳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

  二、培养多方面的兴趣,但绝对不能使用填鸭式教育(强迫教育)

  老卡尔先生非常热爱大自然,卡尔3岁的时候,每天早晨都会带她出去散步一两个小时,但是这种散步不只是溜达,而是一边谈话,一边溜达。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灌输式的教育,就像是给小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木怎么吸收得到水分呢?孩子的究理精神从两三岁都开始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然后,很多家长仅为孩子的提问感到兴奋,反而觉得厌烦不已。这是大错特错的这种态度,是在打压他们的究理神经,如果在孩子的智力刚开始萌芽时,我们不提供适当的对象供孩子们玩耍,他们这种已经萌发的精神就会白白枯死。父母们常常犯的错误,就是当孩子问的一个他答不上来的问题时,为了保住面子,随便给出一个错误的答案,甚至以大声呵斥孩子来掩饰自己的尴尬。

  在施教中,老卡尔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一个只拘泥与书本知识的人,会变的眼光短浅,头脑狭隘,不可能成为有创见的学者。

  卡尔在书中读到伽利略那个有关的“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故事,便问我:“爸爸,两个不同重量的铁球真的是同时落地吗?这怎么可能,明明一个重,一个轻,应该是重的先落地才对。”许多人恐怕会这样想,书上都那样写了,肯定没有错。爸爸找到了两个一大一小的铁球,并带他到教堂的顶楼做实验。实验结束之后,卡尔觉得这个真的太神奇了,便下定决心,一定要弄清“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原理,于是,他开始津津有味地研究起本来很枯燥乏味的物理学。所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三、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

  一味的纵容,只会让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的朽木。也不要蒙蔽孩子的理性,不损坏孩子的判断力。不管做什么事情,一定要弄清楚真相了再做决断,千万不能错误地批评孩子,严格要求取决于道理,在严格的基础上有一个限度,就是绝对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心。但是,不能因为他们不懂事就不尊重他们,即使是小孩子也应把他们作为成年人一样对待,要像尊重成年人一样尊重他们。

  四、信心的源泉,夸奖的妙处

  信心从何而来?来源于父母有效的夸奖。孩子需要夸奖,需要鼓励。“夸”不仅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时也坚定了孩子的信心,只要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父母才能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孩子的潜能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发挥,关键在于父母而不在孩子。只要父母即使发现并夸奖他的天赋,孩子定会扬帆前进,在卡尔的教育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对于孩子好行为的夸奖越早越好,孩子年龄越小,实施起来效果越明显,也越容易。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

  五、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

  防止“自满”不要对孩子过多表扬,因为随便的表扬,就会失去作用。当卡尔做了特别大的好事时,父亲会抱着亲吻他,但这并不是常有的。通过不同程度的表达方式,让孩子深深懂得对于善行的报答就是善行本身带来的喜悦。

  当孩子有了“恶习”之后,千万不要在大庭广众之下教训孩子,来树立父母的权威。这是一种极端错误的方法。对孩子的教育,应该建立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基础上。对于有效的孩子来说,尽管他不完全懂事,但自尊心多次受到伤害,会对他的性格乃至整个心里的健康成长造成深远的影响。

  必须维护孩子的“荣誉感”,孩子在这个方面表现出来的欲望往往比成年人更加激烈。对于孩子来说,得到别人,特别是父母的承认,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育有重要意义。

  六、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勇气的价值:勇气是一个人积极进取的动力。

  独立意识:替孩子做太多的事情,会使孩子失去时间和锻炼的机会。

  磨练心理承受力:让孩子具备能够勇敢面对挫折的能力,成为一个坚强的人。

  自控能力:人要战胜自己,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能战胜自己就是对自己控制的成功。情感的自我控制是一个人必备的基本素质,想让孩子学会控制情感,必须以毒攻毒,用以感情基础的解决方法来解决情感问题,玩“平静下来”的游戏。

  尽量争取与果断放弃:能争取的就尽量争取,应该放弃的就果断地放弃,因为这是一种智慧,也是很多人面临的难题,也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

  七、与人相处

  倾听的艺术。一个人,只限于自己的知识,而不懂得与人相处,那么他的潜能也根本无法施展出来。每天留一点时间出来,听听孩子说说今天发生的事情,时间久了,孩子就会自作出评价,哪些事情做的好,那些事情做的不够好,久而久之,做父母的,也会对孩子的个性,待人处事有很清楚的了解。做父母的总是希望孩子对自己敞开心扉,希望孩子什么事都与自己商量,征求自己的意见。那么父母应该首先营造真心倾听的氛围,赢得孩子情感上的信任,才能与孩子达到无拘无束交流的默契。

  相互理解的力量,家庭成员之间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孩子性格心理上的缺陷等等,启示都与家庭中的沟通有关,往往起源于相互之间不能很好的理解。拿那些撒谎行为来说,往往就是孩子感到与父母处于不平等地位,经验告诉他们,父母不愿意与他共同探讨有些事情该如何对待,不愿意去理解他们做的某些事,而会对他们所犯的错误给以严厉的斥责,所以他们就选择不把真话说出来。

  成功的沟通,应注意以下因素:理解,关怀,接纳,信任和尊重。理解要求父母和孩子双方能够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关怀不但存在于内心,更要切实付诸于行动;接纳要求考虑到每个人的个性,懂得欣赏别人身上的优点;信赖是要做到既信任别人也信任自己;而尊重是指尊重他人,特别是孩子的权利,尊重他们的意见和选择。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是我明白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他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于一个教育者来说是有很大的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的。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前提是过程必须的快乐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0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依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爱尔维修曾经说过: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于其稟赋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们的稟赋连一半也没发挥出来。卡尔·威特这段话告诉了我们:“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

  老卡尔·威特在早期看卡尔·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一、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德国有句谚语,意思是“人的性格取决于食物”。看来食物同人的性格是有关系的。二、保持孩子的健康心理。愉快是健康的关键,我们也一直在提倡“快乐教学”,使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呵护下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使孩子们不仅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而且使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幼教之友《读《卡尔·威特的教育》有感》。所以,经过营养和体能两方面的精心培育,卡尔从出生时体弱多病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另外,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凡是年幼时充分发展了想象力的人,当他遭到不幸时也会感到幸福。当他陷于贫困时也会感到快乐。所以说,世上最不幸的人就是不善于想象的人。”

  老卡尔·威特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的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出的矛盾和缺陷,他认为,是不是神童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要具有同情心。为了能把他培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父母他们很少将儿子抱在怀里,而是让他随便的爬,父母应该是孩子最早的老师,而不应该是他的保护神。当儿子不慎摔倒在地上时,在大多数的时间,他不会去扶起儿子,而是让他自己站起来,孩子应该从这些小事中学会独立的能力,应该让孩子明白,他永远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读过这本书,让我深刻地感觉到不仅仅是因为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这是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有各种良好的习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而健康的。一个人的童年其实很短暂,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1

  这学期伊始,张静老师向我推荐了一本书——《卡尔·威特的教育》,细读之后,不仅对我作为母亲这个角色受益匪浅,也对我作为教师这另一个角色有着很大的启示。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等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化学,尤其擅长数学,九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十四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十六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二十三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取得的这些惊人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小卡尔是一位早产儿,因为先天的不足,被定位为智力低下的痴呆儿。不过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因为他不觉得孩子的禀赋是天生的,反而认为通过后天有效合理地教育与培养,就算智商是一般的孩子也可以成才,他坚信: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也不取决与天赋的大小,而是取决于从他出生到五岁的教育。在老卡尔的精心培育下,一个低智儿终于成了闻名全德意志的奇才。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后,我明白了后天的教育在孩子的一生中是多么重要,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其一,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习惯。

  我一向认为良好的习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乌申斯基说:“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放的资本。习惯的资本由于使用就不断地增大着,而且使人能够像经济界的物质资本一样,有成效地利用自己最宝贵的力量——有意识的意志的力量。把自己生活中的道德大厦建筑得越来越高。”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说明习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令他受益终生。老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习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觉得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老师也应采纳老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于课堂的知识学习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

  其二,就是耐心加爱心。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弱智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孩子没有好与坏之分,只有给予孩子充分的信心、耐心、爱心,他必然会有他的闪光点。一个人的童年其实是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奠定下的基础。作为教师,虽然教的是初中学生,我们也应该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学生付出耐心和爱心,让他们能够像小卡尔那样健康成长。

  最后,希望每位父母都能在教育上多用心,教育好自己的子女,使他们能有更好的发展。也愿每位有幸从事教育事业的人都把教育当成一扇门,推开它,满是阳光和鲜花,给学生带来自信、快乐。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2

  利用闲暇时间看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使我这个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在实际教学中我也体会到这点,什么样的老师,其性格和作风也会影响到所教班级的学生。

  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后,我觉得受益匪浅。作者讲述了自己把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了一个天才的真实故事,然而,也告诉我们,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且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领路人,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就难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家庭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老师来说也是有启迪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毋庸置疑的。

  老卡尔威特教了我们不少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老卡尔威特认为,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不同。对于孩子不同的天赋要有不同的后天教育,而父母的批评责骂只会导致孩子失败。

  第二,在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培养孩子的能力。老卡尔威特就是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原则,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第三,教子有方。在游戏中对孩子开展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从中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玩出孩子的各种能力。

  第四,要与孩子平等相待。对孩子的批评要正确,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比如,老卡尔威特在吃饭时,就会把小卡尔威特当做大人对待,讨论饭菜的味道,而不是像一些父母,在吃饭时不允许孩子说话,严肃的吓人,让孩子感觉不是在吃饭而是在受罪。

  第五,不忘夸奖孩子的优点。当我们夸奖孩子的时候,他就会继续表现他的良好行为,并且感到满足和高兴,这也是孩子信心的来源。“你是非常聪明的,非常好的孩子”在对小卡尔的教育中,老卡尔最常用的就是这句话。当卡尔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对自己很没信心,当他战战兢兢把他第一篇文章给老卡尔的时候,老卡尔也发现了文章多么糟糕,但是老卡尔不能说不好,因为这不能解决问题。“非常不错,这是你第一次写作,爸爸刚开始写作做的时候,比你差远了。老卡尔的这句话让孩子又兴奋起来,第二次的写作也明显不同了。

  第六,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不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这是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一向认为良好的习惯比成绩重要得多,更何况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成败。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说明习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令他受益终生。卡尔对孩子的教育贯穿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中。吃饭、玩耍、睡觉前、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习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也让孩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觉得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我们老师的重视。我们老师也应采纳卡尔的教育方式:不一定非得局限于课堂的知识学习上,在任何与学生接触的机会中都应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例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习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爱护公物,讲究卫生,诚实守信等。

  第七,教育需要耐心加爱心。我们从老卡尔夫妇养育和教育小卡尔的过程中,不难看出他们付出了巨大的爱心和耐心——孕育时的谨小慎微,幼时的精心喂养等等,都是常人所不能比拟的。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对孩子的爱是多么的炙热与执着,尤其是发现小卡尔是个弱智的孩子时,他们没有放弃,让他任由其发展,而是尊重他并给予更细微全面的关爱。

  细想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我们是否因为学生的反应迟钝、兴趣的贫乏看不起他,甚至产生厌恶之情呢?从本质上讲,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其实就是缺乏爱心。只有投入了爱,才能和学生建立感情,才能更好地与之沟通,才能进行成功的教育。

  通过本书的阅读,我更加明确了在教学和教育应该使用的方法,我想以后在我的工作中我将运用正确的方法更加高效的工作。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3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是一名早产儿,且被医生认定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全靠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这本书告诫我们:对于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即使再普通的孩子也会成为一位杰出的青年。

  孩子上学之后,大多数都待在学校,我们就相当于孩子白天的家长,让孩子得到全面的发展是孩子的权力,也是每个老师的义务。作为老师,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是不容置疑的。而儿童的潜在能力是有递减法则的。教育孩子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要不失时机地给孩子发展其能力的机会,也就是说要让孩子尽早发挥其能力。

  其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养成良好的习惯。老卡尔威特善于挖掘和运用各种有利于孩子健康发展的教育资源。“让孩子从小学会正确思考”。日常生活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成为孩子学习的工具。甚至每次饭后的散步都成了孩子学习自然知识的好时光。老卡尔威特并不强迫孩子去死记硬背,而是在乐趣中让孩子不知不觉的学到了知识。记忆尤深的是在让孩子学习乘法规律时。他并不是让孩子去背那些枯燥的乘法口诀,而是通过让孩子数豆子的方法自己去总结出了乘法口诀。这种方法一则是孩子自己总结的规律自己记的格外的清楚,二来让孩子明白好多规律定律并不是专家权威的专利,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去发现。这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从而老卡尔威特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的学习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习惯。这说明习惯在人一生中的重要性。当学生离开学校的时候,他所学习的一些具体知识可能忘记了,但他已经形成的良好习惯会令他受益终生。

  一个人的行为习惯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学习方法的养成,学习态度端正,互帮互助的习惯,认真记笔记的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等等。另一种是良好的品质习惯,比如一个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举止谈话等等,都需要家长和教师反反复复的关注和强调。好习惯的养成,贯穿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影响孩子的成长!

  一个班级,如学生如果都很乐于助人,那么新加入的学生肯定也会乐于助人;如果学生每天早晨都集体阅读,长期耳濡目染,班里的学生肯定也会热爱阅读。同理,一个家庭,如果父母每晚睡觉前都读几页书,他们的孩子也会养成这种习惯;如果父母每天对着手机,孩子也会成天抱手机。

  任何习惯的养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学阶段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时期,所以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都应该重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这些学习习惯养成了,不仅对学习有帮助,而且会终生受用。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4

  亲爱的宝贝,早在你两岁多时,妈妈通过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就充分认识到朋友的重要性。十多年来,在你成长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一直非常注重为你选择朋友,决不让你同有坏习惯的孩子玩耍接触。

  今天早晨上班的路上,妈妈向往常一样打开“文艺之声”,收听“广播故事会”。第一个故事名叫“明天就在你身边”,讲的是美国知名社交网站Facebook的创始人之——克里斯当年创业前后的故事,从中妈妈再一次深切感受到交朋友的重要性。

  据故事介绍,克里斯刚进入哈佛大学之初,他的室友们非常热衷于玩网络游戏,他也积极加入进去,而且很快迷恋网游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并因此经常旷课,学业一度荒废得很厉害。当他的父亲发现克里斯的反常表现后,责令他不准再玩游戏,他这才有所收敛,把心思重新拉回到课堂。

  然而,克里斯的同桌是一位富家子弟,两个人聊得非常投机,很快成为朋友,并经常尾随这位富家子弟出入各种酒会和舞会,结交漂亮女孩。这期间他先后谈了三次恋爱,不仅没有任何结果,弄得心身疲惫,而且债台高筑,几门课都未能通过考试。后来在他父亲的严厉训斥之下,克里斯才决定痛改前非。

  克里斯大二的时候,他开始注意同班同学马克。经过观察,克里斯惊奇地发现,虽然马克整天埋头摆弄电脑,但他既没有玩游戏,也没有网聊,而是在编各种稀奇古怪的程序,而且学习成绩也很好。由于对网络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俩很快成为好朋友,并利用业余时间共同创建了社区网站Facebook。

  比尔盖茨爱惜人才,想高薪聘请Facebook主要团队主要成员加盟到微软。开始,克里斯很动心,因为盖茨一直是他的偶像。这时马克明智地劝他说:“我们的梦想是做互联网,而微软靠得是Windows,我们应当走自己的路。”克里斯最终决定留在Facebook。

  结果,谁也未曾料想到,经过短短几年的发展,Facebook的用户已经超过5亿。2010年,美国福布斯评比十大青年富豪的时候,26岁的马克位居榜首,而克里斯也加入亿万富豪的行列。

  前不久,《纽约时报》采访克里斯,请他谈一下与马克的友情。克里斯说:“如果我没有认识马克,也许我现在还是一位身陷舞会和游戏、不能自拔的年轻人,或许现在正在为谋得一份工作而发愁。是马克改变了我的一生,因为注定要和一个书写传奇的人交往,自己又怎么可能平庸无奇呢?”最后,克里斯还提醒那些涉世未深的年轻人,交往什么样的朋友,就有什么样的未来,明天就在你自已的身边。

  通过这个故事可直观地感受到,为孩子选择品德高尚、习惯良好、有奋斗目标的朋友是多么重要。好朋友再多也不为多,可坏朋友有一个,就足以改变孩子的一生。关注孩子交往的群体,为孩子把好交友关,是每一位家长的重要职责。妈妈倍感欣慰的是,从这点上看,爸爸妈妈没有失职!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5

  最近有幸捧读了《卡尔威特的文化教育》这本书,感受颇丰。卡尔威特用自身的教育基础理论和实践活动把自己的大儿子小卡尔威特塑造变成十九世纪法国一个著名的超级天才。小卡尔威特可以获得这些令人震惊的造就,统统是他爸爸细心教育的結果。这尽管是一本有关孩子初期教育的书,可是针对大家从业中小学教育工作中的人而言从这当中也可以获益匪浅。

  卡尔威特在这本书中提到了许多行之行得通的教育方式。他提倡寓言教育于游戏中,他说道不可以逼迫施教,这也是他所实行的教育法的一大标准之一。仅有孩子兴趣盎然,才可以获得事倍功半的显著成绩。而要勾起孩子的兴趣爱好,最好用游戏的方式开展教育。游戏是小动物的本能反应,一样孩子也喜爱教育。譬如说在专家教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篇课文时,假如能添加歌曲这一原素,教育孩子学唱这首歌,孩子的兴趣爱好毫无疑问也是上涨。孩子顺理成章地把这篇课文记诵出来,进而也完成了课程目标。卡尔威特还说孩子效仿写字還是教育的好机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情况下更应当培养写日记的习惯性,那样能够记述孩子的发展和生长发育状况。这也是交给下一代的宝贵财富,让她们在培养自身孩子的情况下可以从老前辈的教育中获得教益。很多孩子搞不懂为什么老师一直规定写日记。实际上写日记针对刚触碰作文的孩子而言的确有点儿艰难,但当孩子们成年人以后再看来自身的日记点点滴滴很有可能会出现此外一番感受。另外每星期能坚持不懈写出自身的感受,针对写作水平的提升也是有很大的协助的。

  卡尔威特明确指出无须随便夸奖小孩和决不会过少地夸奖,夸奖对于小学老师来讲是平常文化教育教学课堂工作方面行之有效的方法。他说道:孩子自信心的原动力是父母的赞美,l夸r不仅说明了父母的自信心,另外也让孩子鼓足勇气。当孩子获得考试成绩时,适度的表扬能鼓励孩子不断进取,激起她们的进取心。尤其是针对一些后进生,假如在她们拥有一丝的发展,即便仅仅不大的一点发展时,你可以恰如其是地对他表扬。对于这类小孩来讲这类夸奖就仿佛一场有利的,会让小孩信心十足,继续努力培训学习,改善他们的培训学习状况。可是假如过多表扬反倒非常容易滋长孩子的骄傲情绪。我们班有一位同学们,平常课堂纪律不太好,某一次授课,我发现了他能维持十分钟的時间上课,并且都不危害别的的孩子。那时候,我立刻对他开展了数次表扬,期待他可以持续保持这类情况。可是,不如人意,这数次的表扬反倒滋长了他的骄傲情绪,组织纪律性比之前更差了。因此,表扬应当适当,多了反倒非常容易产生负面影响。

  念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心里好像有一种恍然大悟之感。尽管它是一本家中教育的书本,但其教育观念、方式,的确非常值得思索、学习培训、效仿。原文中所体现了的见解,同如今的赏识教育,取得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观念,具备如出一辙之妙。坚信念完该书,每一个人毫无疑问都是会收获颇丰。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6

  有人说,国家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古今中外历史上的许多伟人往往都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从孟子的母亲、岳飞的母亲,到毛泽东的母亲,从爱迪生的母亲、牛顿的母亲,到阿甘的母亲,都足以说明说母亲教育的重要性。

  在《卡尔、威特的教育》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有这样一对夫妇,她们年轻而充满活力。由于家庭条件极好,生下孩子后就去国外旅行。他们把孩子委托给一位亲戚,而这位亲戚也因为有很多工作,根本无时间教育孩子,于是就把孩子交给管家喂养。他们在英国住了一年,又去法国住了一年,后来还去了美国和非洲,他们几乎走遍了全世界。他们走之前对别人说,现在有了孩子,趁他还小的时候应该去外面多玩一下,否则等孩子长大以后要教育他就没有时间了。多么愚蠢的父母,他们不知道孩子一出生教育就已经开始了。他们错误的观念让他们最终尝到了苦果,以致于终生后悔不已。

  当他们从国外回来后,发生的事令他们目噔口呆。孩子根本不认识他们,把他们当陌生人看待。这能怨孩子吗?因为孩子这时快要五岁了。

  晚上,当这对夫妇想让孩子和他们一起睡时,都遭到了孩子的拒绝。虽然他们的卧室美丽而舒适,可孩子却偏偏要去管家那间简陋的房里。

  他们都是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而如今,他们的孩子满嘴粗话,成天在外面和一群捣蛋鬼玩。他在外面玩得太高兴,以至于经常和别的孩子打架、干坏事、欺负更弱小的孩子。他们想让他读书识字,但孩子根本学不进去,也一点不服他们的管教。每当他们教导孩子时,只会看到孩子陌生而冷漠的目光。终于,不应该发生的、令人心痛的一幕发生了。

  有一天,他们和孩子发生了激烈的争吵。“你要知道,我们是你的亲生父母。”对于孩子的冷漠,年轻的父母终于发怒了。看到他们凶神恶煞般的模样,孩子转头跑出了房间,躲在了管家身后。于是,他们把怒火全都发泄在管家身上。

  “你是怎么带孩子的,他怎么连亲生父母都不认识了。”父亲怒气冲冲地对着管家吼叫。

  “哦,先生。我想……是因为你们很久不在一起的缘故吧……我想以后会好的。”可怜的女管家战战兢兢地为自己辩解。

  “不许你们这样对玛格丽特太太说话。”孩子肯定是站在带他长大的女管家一边的。他一边为她说话,一边怒视着自己的生身父母。

  “我是你的父亲,你不懂吗?”

  “可我从来没有见过你。”

  “不管怎样,从今以后你要听我们的话,要接受良好的教育。从今天起,不许你再和玛格丽特太太一起睡,而要和我……”

  “不”,孩子打断了父亲的话,“我喜欢和玛格丽特太太在一起。”

  “那好,我今天就辞掉玛格丽特太太,看你怎么办。”父亲这时已经火冒三丈。玛格丽特太太伙含着眼泪离开了孩子,因为她和孩子相处了大约五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在以后的日子里,这个孩子变得郁郁寡欢,在睡梦中时常呼唤玛格丽特太太的名字。在他十几岁的时候,有好几次离家出走。

  因此,老卡尔说:有很多母亲雇人教育孩子,我认为这样的妇女不能称为母亲,因为这是在推脱母亲的责任。我认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作,这种作法有失天性。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7

  刚来书院的时候,陈老师说要多了解一些其他的教育理论比较好,因为我只知道蒙特梭利。院人文报上介绍几种国外经典教育理论,第一个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华德福、铃木镇一……那就先看这个吧。

  先介绍一下: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出版《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看前面一般还觉得讲的挺有道理的,健康的心情、开发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尊重孩子,培养兴趣、回归自然观察事物……

  可是看着看着就感觉有问题了。

  第十章:我如何教儿子玩和选择朋友。手把手教孩子玩会使孩子丧失兴趣、会让孩子失去玩的乐趣、丧失观察能力。

  "我尽力将他和那些有相同爱好的孩子组合在一起,他们可以在一起就某个问题进行讨论,可以相互之间学到一些好的东西。"

  "学校是孩子的恶习集中场","如果不加选择的让孩子们在一起玩,他们就有可能互相逞能,有可能变成利己主义者,结果沾染上狡猾、虚伪、说谎、任性、嫉妒、憎恨、傲慢、说坏话、争吵、打架、诽谤、挑拨等坏品质。"

  "我这种让儿子与其他孩子少接触方式,最大的好处是使孩子能心态平和的处理一些事情。由于儿子在家里没有争吵的机会,所以就不像有的孩子那样容易激动。"

  "我并不是绝对禁止让她和孩子们一起玩,而是提倡在父母的监督下让他们相互进行有限的接触。"

  "我几乎没有给卡尔买什么玩具,因为我认为儿子在玩具中学不到什么知识。"

  对于书中的这些内容我有话要说(虽然我可能没有领会到书中要义)。对于为孩子选择朋友的观念和方式,我认为简直就是笑话。什么是好孩子?什么是坏孩子?孩子的好坏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呢?孩子们一起玩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只要跟人接触都会有矛盾产生,父母要做的是引导,而不是一味的远离和选择,这样只会让孩子丧失社交能力,慢慢地孩子只能跟某一小部分人相处融洽。但是社会上什么样的人都有,不可避免的要跟不同的人打交道,孩子长大没有父母的庇护怎么去生存,怎样去跟别人接触呢?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卡尔小时候是个天才,但是一辈子就只能在大学的象牙塔里教书,他没有人际交往的能力,虽然他学习书本上的知识确实很厉害。真正人格健全的人是可以跟大部分的人好好相处的,真正有自制力的孩子不会被其他坏习惯感染,是已经深入骨髓,而不是靠其他名义来支撑的,就像真正的素食主义者不是信仰佛教或者尊重生命,而是他就是素食主义者,就这方面来说,我认为卡尔威特的教育是失败的。

  卡尔威特的教育好像真的就像序言里说的是在自夸,虽然有提到一些真实的例子,但是没有分析原因,没有从根本上说明问题和方法,而且老卡尔本身就很博学,这种教育一般人是很难效仿的。只是看看,了解一下。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8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书,却一直没有静下心来认真阅读,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还是懒惰吧。这个暑假,在儿子的影响下,我终于耐心地读完了整本书,还做了两万多字的摘录。掩卷沉思,受益匪浅,让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对孩子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力。

  在书中,老卡尔向我们叙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个智商平平,甚至还有些痴呆的儿子教育成一个天才的。因为他认为“对于孩子的成长来说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赋。孩子最终成为天才还是庸才,不取决于天赋的大小,关键决定于他或她从生下来到五、六岁时的教育。诚然,孩子的天赋是有差异的,但这种差异毕竟有限。”而爱尔维修也曾经说过:“人刚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特别是幼小时期所处的环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则变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我想这些观点足以让我们的家长朋友们满怀信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因为你的孩子同样可以成功。但是,卡尔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肯定有他独到的地方。这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一、母亲的地位不可替代

  卡尔说:“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识来看,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这让我想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就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理想的学习场所,不辞辛劳地把家搬迁了三次,直到搬至一所学校旁边才住下。()而我最近也在《读者》上看到这样一篇文章——《纷纷西飞的韩国“野天鹅”》,讲述了韩国的妈妈们为了让孩子有一个学习英语的良好环境,远赴美国、新西兰、加拿大等英语国家,沉溺于子女的教育之中,而那些孩子也确实学有所成。当然这些都只是大环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接下来的言传身教,作为母亲,在关注孩子健康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孩子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发展。

  卡尔还说:“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做法有失天性。”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母亲的作用无疑是最重要的,因为从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须担起教育者的重担。

  二、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千万万,但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是必须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我们也曾错误的以为,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就积极地满足他(或她),而一旦孩子失去了兴趣,我们也就不再去坚持,美其名曰:要遵循孩子的兴趣嘛。其实不然,老卡尔所说的是努力唤起孩子的兴趣,也就是说这兴趣也许是孩子本身就有的,但要知道孩子毕竟年幼,他(或她)又怎能辨别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好的,什么是对自己的将来有用的呢。这就需要家长在旁边进行指点和帮助,在孩子兴趣不大的情况下唤起他(或她)的兴趣,从而最终成为自己的兴趣。

  比如在孩子的兴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不过应特别注意书的选择,一个人喜好什么样的书,往往决定于他第一次读的是什么书,而且幼年时期读的书往往能左右这个人的一生。那么,假如孩子没有读书的兴趣,我们就让他去了吗?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去唤起孩子读书的兴趣。老卡尔是这样做的:孩子们最喜欢听人讲故事,特别是年龄较小的孩子。我发现讲故事的重要性,它不仅能丰富孩子的知识,而且能够成为引导孩子看更多书的桥梁。我在讲故事的时候,总是绘声绘色,运用夸张的表情、形象生动的语言,并辅之以变幻不定的手势,甚至有时候站起来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形以不断推动情节发展。儿子听得如痴如醉,常常也禁不住跟着我手舞足蹈。但我总是讲到最有趣的地方就打住,并告诉儿子这个故事在哪本书中,鼓励他在阅读中寻找乐趣。

  所以说,小卡尔爱读书的兴趣就是这样被激发的,而我们需要为孩子做的就是像老卡尔那样,使出浑身的解数让孩子对某事产生巨大的兴趣,特别是读书的兴趣,因为“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

  三、讲故事的方法最有效

  在对孩子的教育中,运用讲故事的方法无疑是最有效的。因为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对故事也就情有独钟,我们不难发现,每次在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他们都是最安静的时候,小眼睛睁得大大的,就连平时最忙碌的小手也停下来了,有时你稍微有所停顿,他可能马上就催着你往下讲,那股认真劲儿无懈可击。因此,老卡尔建议我们在教孩子知道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时,不要进行空洞地说教,可以编故事说给孩子听,让他们在故事的情境中明确自己的行为正确与否,从而学会做人、做事,形成美好的心灵,成为一个理想的人。(也就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19

  《卡尔·威特的教育全书》,被誉为“家教奇书”,又被国外几所知名大学联合推荐。初读以后,觉得作者卡尔威特阐述的教育方式方法,体例周详、博大精深,“全”的特点十分明显。而短短的读后感,只能酌蠡水于大海,挂一漏万地谈一谈。

  在这本书里,我读到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是“多元”。这本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把自己的儿子从懵懂无知的婴儿,一步步培养成卓越儿童、杰出学者的过程。根据国情,出版社所设想的这本书潜在的中国读者,可能更多关心的是“了不起的孩子”这个结果,而容易忽略了卡尔·威特本人的教育理念,是多元化的——既有目标的多元,亦有方法的多元。前者,表现在他设定了孩子从身体成长到知识接受再到价值观形成的多个目标并一一实现,后者,表现在他使出浑身解数,要让每一个教育过程变得有趣,变得让孩子乐于接受,比如数学游戏的时间每次不超过十分钟,因为这耗费脑力,十分钟以后儿童会累!如此多元化的教学构思,恐怕很多热衷于追求分数的中国家长是不能真正理解和施行的。

  第二是“实践”。教育不是只坐着学习书本知识,教育还应该是走向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让孩子获得信息和知识。这是实践的教育,也把教育的形态从扁平的纸面拓展到立体的生活空间。从《全书》来看,卡尔·威特简直是以个人之力,完成了现今一所独立的学校都未必能很好完成的任务!“只要有时间,我就带着儿子去参观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让他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每次参观前,儿子都要阅读大量相关的书籍,对要参观的对象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第四章第十节)细想想,大概也只有个人,才可能完成这“不可能的任务”,因为当今的学校,受到从上到下各种各样的压力,掣肘太多,离初心,相去太远了。

  第三是“系统性”。《全书》里每一节所说的具体例子,似乎都不难做到,只要家长有心,都是在寻常生活中可以实现的。可是把《全书》作为一个整体来看而求其全,就会发现,把孩子从呱呱坠地的婴儿培养成“柏林大学最年轻的法学教授”、“23岁研究但丁的权威”,这其中所需要的知识储备,所慢慢构筑的教育体系,所长久耗费的教学精力,难道是现今某个普通家庭可以完成的吗?难道是现今某所学校有条件实现的吗?我必须以一个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双重身份宣布: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如此的实践可能性微乎其微。

  当然,面对两百年前这位可敬的德国牧师的教育实践和奇迹,我的内心大概过于悲观了。时代在变,读这本《教育全书》,也应该师精神而去皮毛,不求培养卓越全才,但求教出有特点的学生,努力营构健全的教育环境。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0

  一个偶然的机会,向同事借来这本《卡尔·威特的教育》。站在一个教师的角度,读完序,翻翻目录,便觉得这是一本很不错的书。

  和其他教育类书籍刻板枯燥的文字不同,该书的语言通俗浅显流畅,正如作者在原书说明中所说的那样:“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虽然琐碎,但我会尽力让大家看得生动有趣,使诸位既获教益又不嫌烦闷。”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尽管它是19世纪的产物,但绝大多数的教育理念至今看来也是很正确甚至“时髦”的——其实它所蕴涵的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真谛。

  他说:“我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只是想让儿子能够成为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让他的一生在充满情趣和幸福之中度过,仅此而已。”“我认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发展的人。”所以全身心深爱儿子的他在保护孩子的自尊、时刻夸奖孩子妙处的同时,从不随便地过多地表扬、惯坏孩子。他非常重视孩子各种良好习惯的培养,比如专心致志、敏捷灵巧、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当孩子的“恶习”出现苗头时,他会用巧妙的方法杜绝。在用科学方法培养儿子智力的同时,他也重视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

  作为一个父亲,他无微不至地关心儿子的点点滴滴,时刻注意其言行举止,并从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我想,每一个读到这本书的教师,都会有着特别的收获和启示。

  就是因为这本书,让我更好地走进了学生的内心深处:除了他们的学习成绩之外,我更重视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告诉他们相互理解的力量;更注重他们的精神卫生,教他们面对失败,在游戏中体验人生。

  我并不要求我的学生也成为卡尔威特那样的天才,但我确实希望他们能健康幸福。所有美好愿望的实现,都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而这本书,从某种意义上说,给我指明了一条捷径。这位伟大的父亲啊,想必孩子成长的每一天都如同史诗般印刻在了他的脑海,所以他才能如此细致如此清晰地书写出具体的方法,让所有读到这本书的人能有效地按着他的方法去做。

  书的译者这样介绍:“从问世至今,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养出了极其优秀的'孩子。”也许我无法完全按照书中的方法培养我的学生,但是其中的很多方法都适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以及行为习惯。

  一、培养养高尚的情操:

  乐于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与人为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端庄,见闻各种高中低场合。

  二、智商速成:

  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据孩子的现实情况不断总结并验证,用事半功倍的办法,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习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识,不过我更鼓励跟别人一起玩,这也是交往的一部份。从玩中学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辅导孩子的过程和孩子学习的过程都应是快乐的,并且成效显著的话,我想智慧的大门就打开了。

  三、加强体质:

  第一,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在这里,卡尔特别提到小孩不能暴饮暴食,否则影响健康和智力。在这里我还要加一点:要进行有氧运动。活动方式快慢结合,以锻炼强健骨骼肌肉为主,竞技性的为辅。第二就是讲卫生,自不必多说了。

  四、高雅文化熏陶:

  声乐和美术教育,铸成一个高尚情趣的人。

  五、劳动光荣:

  珍惜劳动成果,并创造劳动成果;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同时也要说明:付出了,不是绝对就有收获。)卡尔的做法比较简单:表现好就给一个戈比做奖励;新时代我们要让孩子从劳动中体验劳动的快乐和收获,也要体验劳动的艰辛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作为父母,我们不是百科全书,也无需变成百科全书,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明确告诉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书,上网或者请专家。在引导孩子查书找资料,向别人请教的过程中,孩子学到的不仅仅是知识,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这不由又让我想到,其实一本好书就是这样,它是你最忠实的朋友,会在你需要的时候,默默地支持帮助你,不断更新你的认知、活跃你的思维,给你丰富的源泉、前进的动力,让你的视界更加广阔、生活充满希望。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1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确实是一本育人宝典,正如有人所说:“凡是有幸读到此书并照书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能成功地培养出极其优秀的孩子。”书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其实我也都有认识,但是让我吃惊的是,老卡尔维特仔细而彻底地贯彻了他的教育理想,一坚持就是十几年甚至更长的时间,这需要多大的毅力,这是常人所难以做到的。

  这也使我想到了大家所熟知的一个故事:开学第一天,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只做一件最简单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儿:每个人把胳膊尽量都往前甩,然后再尽量往后甩。”“从今天开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吗?”学生们都笑了,这么简单的事情,有什么做不到的?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问学生们:“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学坚持了?”有90%的同学骄傲地举起了手。又过了一个月,苏格拉底再问,这回,坚持下来的同学只剩下了八成。一年过后,苏格拉底再一次问大家:“请大家告诉我,最简单的甩手运动,还有哪几位同学坚持了?”这时候,整个教室里,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个学生就是后来成为古希腊另一位大哲学家的柏拉图。

  尽管这本书讲的是老卡尔·威特教育儿子的方法。但是,对我们教师来说也是有很大帮助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学校里度过,我们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阅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我更加明确了在教学和教育中应该如何去做。我想在以后工作中,我将所学的科学方法更加高效的应用于工作中去。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2

  我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这是一本父亲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是一本家庭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手册,是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指路灯。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阅读的过程中思考着自己对教育的认识。觉得,老卡尔的大部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我都是知道的。阅读学习之后,针对学生的成长过程,我觉得有以下方面收获:

  老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低智商的儿子教育成为一个天才。小卡尔维特八九岁时就能运用德、法、意、英、拉丁语和希腊语,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一、卡尔·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的情操:有同情心,与人为善,乐于助人,多行善;活泼开朗,讲文明,讲礼貌。

  2、速成的智商:快速有计划有目的不分时间地快乐学习各种知识;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识。从玩中学,快乐学。

  3、强健的体质:健康的体魄是一切开展的基础,卡尔特别提到小孩不能暴饮暴食。讲卫生,预防疾病。

  4、高雅的情趣:声乐和美术教育,铸成一个高尚情趣的人。

  5、勤劳的思想:珍惜劳动成果,并创造劳动成果;劳动光荣只有付出才有收获,不能不劳而获。

  二、卡尔威特的教育原则。

  1、“成人化”教育: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老卡尔威特在很多时间从来没有把孩子当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来交流。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尔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没有绝对权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却应是父母特别关注的。老卡尔维特特别注重儿子的全面发展,他不仅要求儿子具备很高的知识水平,而且还要求儿子具备崇高的信仰和良好的品格。当小卡尔维特有了异常出色地表现时,为了让孩子没有骄傲感和自满感,老威特十分小心,努力不让小卡尔威特本人觉察自己的才能比别人出众,让孩子觉得很平常,没有什么可以骄傲的。

  3、“快乐化”教育:卡尔威特的博学多才,并没有建立在痛苦的学习训练基础上的,相反,学习是一种快乐。“孩子是否有优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能否成为一个全面的人才,也决定着他是否能在将来有所成就。”老卡尔维特认为性格决定能力。如果一个人的性格开朗直爽,那么他就很容易被人接受,就会交往活动范围广泛,就有走入各种人生道路的可能性。性格决定命运。

  4、“个性化”教育:教育一个最本质的特点就是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时而教、因事而教,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则。最使我受益的是书中的一句话:他优先考虑让孩子进行户外活动。为了让小卡尔接触更多的人和事,在儿子2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参加音乐会还是看歌剧,老卡尔去哪儿都带着他,让他从小就与身份各异的各阶层人士交往、谈话。这样做的结果是,儿子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从小到大从不怯生、不怯场。除了见人,还要见物。只要有空,老卡尔就带儿子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动物园、植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眼界,增加他的见识。显然,在户外活动中教授知识最自然、有效。而且,如果仅仅停留在书本而不直接走入生活当中,那么就连书本上的知识也不可能充分地掌握。

  老卡尔提出对孩子赏罚要分明,讲究原则性。他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散步,邻居史密斯太太发现女儿的裙子弄脏了,她冲着女儿大声责骂。看见女儿大哭后,又塞给她一小块点心。老卡尔提问发人深思,他问:“你为什么责骂女儿呢?”“她总是弄脏自己的裙子。”“可您又为什么给她一块点心呢?是为了表扬他的行为还是给她受责骂后的补偿呢?”史太太哑口无言。老卡尔的话一针见血,不禁让人拍案叫绝。的确,要让孩子明确赏罚的界限,什么是错误的行为,什么是正确的,否则孩子自己都弄的糊里糊涂,那么赏罚就没有任何教育意义了。对于一些‘禁令’,不能出尔反尔,否则孩子就会打下父母或老师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烙印。我在想,在教学工作中我是否也扮演了“史太太”呢,对学生赏罚是否分明。有的“规矩”一旦成立,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教师要讲究原则性,言行一致,时间一长,学生就能会自觉地树立“分寸”意识。

  书中提到,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由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组成的。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从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为此制定了严密的教育方案,发明了很多具体的游戏式教育方法。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老卡尔威特是主体性很强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赖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学校,因为学校“只是给你知识的积累,而不能赋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创造性”,“对于孩子来讲,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优秀的教育家进行最认真的教育,也不会有好的效果。”这些话虽然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为己任的责任感、勇气和自信还是非常可贵的。对于现在一年级的小朋友,我们也要抓住他们学习的最佳时期,采取正确的教育方法。

  此外,老卡尔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所以我们在教学工作中,也应该特别重视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觉得他得到错误的结论就去批评孩子。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所以他不会犯“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也不会忽视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习,不必把孩子的脑袋分学科切成一块一块,不必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枯燥的重复性练习。这样,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节约了孩子的大量精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学习老卡尔的教育思想,把每一个孩子都当作小卡尔威特来教育,这样才是最高效率的学习。

  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自信心、解决问题的恒心。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3

  看完《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自己受益匪浅。这本书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把出生本是低智商的儿子教育成为天才的教育方法,注重的是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但孩子还有很多时间是在幼儿园或学校度过的。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也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因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好多父母对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当,有的则是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得其反,更有的家长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长",按自己的意愿来"教化"孩子,这些现状的出现,都和家长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我们,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孩子。

  老卡尔威特在早期看待卡尔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是由某种智力发展最佳时期组成的。这个最佳时期非常关键,它对人一生的智力发展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千万不要错过。对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就是抓住最佳期。在书中,老卡尔威特从几方面阐述了自己是怎样对待孩子的关键期的。比如孩子爱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愉快是健康的关键。我们也一直在提倡"快乐教学"。使孩子们能在我们的呵护下能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使孩子不仅有一个愉快的心情,而且使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卫生习惯,也是健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所以,经过营养和体能两方面的精心培育,卡尔从出生时体弱多病的婴儿长成了一个健康活泼的孩子。

  为了尽早开发儿子的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卡尔的父亲做了很多的事情,这些事情很琐碎,小到一个词汇的记忆,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还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他作为孩子成长的伴侣陪伴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从不轻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他认为孩子想象力的发展和培养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必要的。

  其实卡尔威特成功的经验从根本上是两条。一,家长素质高,家庭氛围好;二,教育目的是为了提高孩子素质,而不是为了应试。读过这本书,让我深刻的感觉到不仅仅是因为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是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有很高的学问,更重要的是由各种良好的习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真正的"神童"应该是快乐而健康的。一个人的童年时其实很短暂的,人的发展和超越都是在这短短的童年时期,作为幼儿教师,了解儿童期教育的重要性时非常必要的,另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4

  醒,原来他也是有如厕需要的。在保育员老师的指导下,又成功避免了一次尴尬。在一日日的带班、相处中,我学习到了这样那样的经验,当然要迅速把它记到脑海里,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补充,以后再面临类似的状况,可就不会手足无措了。

  老卡尔的书中还有许多值得我学习的教育方法,但最深有体会的却是真实经历过教育实践后再反观的教育方法,它更能发人深省。这里我要说的,就是书中第十三章提到的“如何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其实我们都了解,在幼儿园阶段我们的目标也是专注于培养孩子的各种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学习品质。比如,我在组织学习活动时,一直致力于培养孩子能够认真倾听、不插嘴的好习惯。有一次,班级里在开展语言活动《胖熊吹气球》。在我提出“胖熊会把气球给哪个小动物”的问题后,孩子们积极踊跃地举手回答了这个问题。当然,孩子们的想法很棒,我也进行了肯定。但当我们继续进行到下一个环节后,却听到坐在一旁的毛毛在和坐在左边的裕琳、坐在右边的茗茗一直说悄悄话。我当即进行了阻止,“毛毛,学本领的时候要认真,不能讲悄悄话知道吗?”毛毛被我严肃的表情吓住了,她慢慢地点点头说“知道了”。但是我关注到,毛毛在后面的活动中虽然没再说过悄悄话,却一直没精打采的。这显然不是我想要的。联想到老卡尔在小卡尔学习走神时的举动,我在自由活动时找来了毛毛聊天。“毛毛,今天学本领时为什么讲悄悄话呀?”毛毛耷拉着脑袋说,“老师我错了。”我拉着毛毛的手继续问道:“没关系,跟老师说说你在说什么悄悄话,我也想听听呢!”毛毛看着我的眼睛,慢慢说道:“我家也有彩色气球,我想送给小朋友们。”“哦,原来是这样啊!那很棒啊,你和胖熊一样懂得分享!但是如果等认真学完本领再告诉他们,或者举手告诉老师你的想法就更棒了!”毛毛听完笑眯了眼睛,“老师我知道了!老师你喜欢气球么?我也送你一个!”就这样,在愉快的谈话氛围中,我成功挽回了孩子一颗差点被我伤害的心。我们致力于培养孩子各种好习惯的初衷是好的,但是,选对方式才能让孩子在这方面具有更强的主动性。找到症结所在,用一个巧妙的方式,那么一切事情都变得顺其自然了。

  以上就是我在阅读《卡尔·威特的教育》后的些许感悟,相信在以后更多的实践中我们都会慢慢体会到不同的教育方式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效果。也许我们也能在多种经历后发现属于我们的特别的教育方式,让我们为之共同努力吧!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5

  因为家中有小宝宝,婴幼儿时期也正处于发育和教育的关键时期,于是这个暑假,我又重新拜读了《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我细细品读一番,受益匪浅。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的天赋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是《卡尔威特的教育》。

  看完了《卡尔·威特的教育》,我禁不住要写些什么。威特先生用自己的亲身体会,向我们展示了他的儿子卡尔成才的全过程。看到卡尔的成功,我想大家都会赞叹、欣赏他的早期教育。在卡尔成长的每个阶段,威特先生都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和适当的教育方法。他的方法培养出多才、健康、活泼、高尚的卡尔,不光让孩子得到了知识,更让其懂得如何与别人交流,怎么对待每件事情,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等等。他从全方位对卡尔进行培养、锻炼,为以后他在社会中更好的生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这本书中,我能深刻的感觉到,老卡尔威特最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不仅仅是卡尔威特的聪明和天分,更多的还是卡尔威特的人格和品德以及他的综合素质。“神童”不仅仅是因为具有很高的智慧和很深的学问,更重要的是要具备各种良好的习惯、会与人友好相处、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样的教育,那么他们的命运就决定与其禀赋的多少。孩子生下来的时候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人如同瓷器一样,小时候就形成了他一生的雏形。小学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雏形。“儿童是成人之母。”此言确实千真万确,我们谁都无法否认,成人的基础是在小时候形成的。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尽早开始,取得的效果就越显著,孩子越有可能成长为接近完美的人。父母的知识和认识对孩子向哪方面发展,培养成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是非常关键的。如何给孩子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又如何挖掘儿童的潜质,从这本书中我们都能学到很多。作为小学教师,了解学生的发展特点是非常必要的。所以,作为一名教师,从现在开始就应该更新自己的观念,朝着对孩子负责的方面努力!另外,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人就会教育出什么样的孩子。虽然,这本书重点讲的是卡尔威特的父亲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但是,对我们小学教师来说是一样的,因为,孩子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里度过,我们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因为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有责任让我们的每一个孩子都得到全面的发展,挖掘每个孩子的潜力。好多父母对孩子可能很了解,也都想让自己的孩子有所作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当,有的则是没有真正走进孩子的世界,适得其反,更有的家长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长”,按自己的意愿来“教化”孩子,这些现状的出现,都和家长们的认识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作为我们,有责任来帮助家长教育好我们的孩子。

  老卡尔威特的教育是素质教育,在他的脑子里完全没有考试和分数,所以他不会犯“重智育轻德育”的错误,也不会忽视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学习,不必把孩子的脑袋分学科切成一块一块,不必做那些为了获得高分而必须做的枯燥的重复性练习。这样,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学习兴趣,节约了孩子的大量精力。小卡尔威特的学习是以人为本而不是以知识体系为本的,他的学习是为了自身的发展而不是为了完成教师的指标,他的学习是网络性的而不是线性的,他的学习是允许失败的而不是“差0。5分得100也要挨批评”的,他的学习是没有上限的而不是控制在什么教学大纲的范围之内的。这是最高效率的学习。读了这本书,我获得最大的启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确的方法,要开发孩子的智力,引导孩子对周围事物的兴趣,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作为教师要鼓励孩子敢于向成人提问,我们不仅是学生的百科全书,更需要让学生自己变成百科全书,只要把问题的思考和解决的方法和步骤展现在孩子面前,同时培养了孩子对读书的好奇心、发现问题的恒心、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6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我们传统的教育理论是把孩子的正式教育推迟到“上学的年龄”。等到孩子上学之后,我们又急于把许多的东西灌输给孩子,于是,过多的学习不仅剥夺了孩子快乐的童年,而且还给孩子造成了身心上的伤害。

  如果家长忽视了孩子早期智力的培养和开发,将会给自己的孩子造成一生的智力缺陷。科学的教育观念应该是,孩子的家庭教育开始得愈早,孩子的身心方面今后就发展得愈好。

  我们总是强调不要过早地对孩子的心灵施加压力,不要过早地限制孩子智力的发育。其实这是一种极大的误解。孩子需要父母的正确引导需要尽早的智力开发。只要我们从两岁或三岁开始就注意培养孩子的知识兴趣,让他们的大脑得到不断的锻炼,就像他们的其他身体器官在平时得到锻炼一样,他们就会从早期的知识活动中得到一种快乐。当身心都得到了同步的发展之后,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表现得非常快乐和健康。事实上,卡尔·威特的父亲早就在推行这样的科学新发现了。在传统教育学理论统治着整个学校教育活动的时候,这位谦恭的德国乡村牧师就对自己的儿子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早期教育。在我们今天逐渐认识到家庭教育必须先于学校教育,而且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的前提下,老威特的教育实验自然就引起了世人的关注。这本书为所有的父母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家庭早期教育的范本。

  当然,我们不能放弃工作,把时间全部花在孩子的早期家庭教育方面。不过我们做父母的只要让家庭生活愉快和睦,注意引导孩子的兴趣和行为,就可以使孩子在智力上和道德上健康成长。做父母的只需牢记老威特所说过的一句话:“尽早教育你的孩子,但是需要你去身体力行。”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7

  初读这本书时,依照我的阅读习惯先看了看这本被称作“珍藏与哈佛大学的孤本”的原书说明。诚然,有着惊人成就的德国人小卡尔·威特是众所周知的。对于他14岁就被授予的哲学博士学位和16岁获得的法学博士学位,我一直以为这是他出生就带有的天赋异禀造就的。然而看到了老卡尔·威特的叙述,“早产的小卡尔一生下来就四肢抽搐,呼吸急促”“在婴儿时期反应迟钝,显得有点痴呆”,我不禁对老卡尔的一路育儿历程产生了兴趣。

  从一开始老卡尔便大力夸赞自己的妻子,他说“我选择了一个合格的女人为妻”。从怀孕到后来的教育,老卡尔一直和妻子共商共议,对小卡尔的教育他们始终保持一致的态度和相同的教育策略。这让我想到了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经常提到的三位一体,协商共进。对待一个小卡尔,他的父母尚且如此,作为幼师,三个老师在面临一个班级三四十名幼儿,当然更应该相互约定,互相指导。虽然教师和保育员各有不同的分工,但我们都是作为一个“有能力对幼儿产生积极影响”的人,我们拥有同一个目标,那我们在行动上就要能够互帮互助。老卡尔说,改造儿子从改造儿子的母亲开始。我却觉得,教育孩子应当从教育我们自身做起,也即是不断地反思。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其实我对于幼儿保育方面的经验还是比较缺乏的,在思想上也没有那么重视。现在所执教的小班幼儿的教育是比较偏重生活常规等方面的培养,然而我对于这个年龄段幼儿接触更是少之又少。

  这方面,经过一次次的实践体验,我的搭班和保育员老师向我传授了相当多的经验。比如初入学那会儿,有一次我发现班级里一个一直不爱说话的小姑娘坐在座位上一动不动,眼睛满含泪水地呆呆地望着一处。我想这会儿孩子可能还是没适应幼儿园生活,应该是想妈妈了吧!于是赶紧上前安慰。可这个小姑娘也不说话,也不闹,对我的安慰更是一点儿回应也没有。这时搭班老师注意到了我们,她看了看小姑娘的状态忙对我说:“快带她去厕所,看看是不是有需要。”领去厕所后,我带着小姑娘回到教室,对着搭班竖起了大拇指。“你怎么知道她要上厕所啊?”“我以前带小班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有的小朋友憋尿久了,眼睛里就会有泪水。”“啊,学到了,学到了!幸好你告诉我,不然尿湿了裤子可不好。”还有一次,一个小朋友撅着小屁股在盥洗室转圈儿,我还以为是他在调皮呢!经过保育员老师的提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8

  寒假期间学校布置了一份作业让每位教师看一本书,并写下读书体会。对于我来说现在难得会捧起一本书来看,也许是因为在这个现实的生活环境让人变的越来越浮躁,静下心来看一本书往往变的是一件奢侈的事情。看到一本叫《卡尔威特的教育》推荐的人比较多,所以找来这本书,以下就是一些读这本书的体会。

  书中讲述的是老卡尔.威特—位乡村牧师,他把出生时别人认为低能的孩子教育为天才的教育过程。这位乡村牧师与别人有着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小卡尔出生时是个被认为有些痴呆的婴儿,但他八九岁就能自由运用法语、德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6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

  9岁时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了《但丁》一书,并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他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而是全赖于他父亲的教育方法,他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这本书,这本书中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学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教育注重的是家庭教育,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这本书在问世了三个世纪后,依然值得我们每一位家长和教育工作者学习和借鉴。我自己也正尝试按照老卡尔的教育理念去教育我的学生,虽然现在还没有真正体会到书中教育的成果,但有些内容确实讲得十分有理。

  书中的第九章《什么样的教育才不会损害孩子》让我感触最深,一直以来怎样教育孩子和教育学生,让我很困惑。我们固然很爱我们的学生,但也不能因为爱就放纵他们,也不能以严格为借口就过于苛刻的对待他们,这个度很难把握。书中的这个章节写了老卡尔在如何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和尺度的把握。老卡尔的严格完全取决于道理。他说:“纵容只会使一个很好的孩子变成一块不可雕琢的朽木。”他将儿子在花园舞剑时不小心将一束花砍倒后如何处理这件事,而他又是如何引导的过程在书中写得详详细细。老卡尔的做法让每一位读者钦佩。如今,很多父母,老师把对孩子的严格教育理解为专制,不知不觉中把自己变成暴君,把孩子变成唯命是从的懦夫。他们以为孩子不听话就应该以粗暴的方式对待他们,这种做法的后果不但不能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反而使孩子对父母、老师甚至对于所有人产生怨恨,使性格与人格产生扭曲。

  边读这本书边对照自己教育学生的过程和方法,感受颇深。夏曦尊说:教育不是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我觉得教育学生,教育自己的孩子就应给像老卡尔教育孩子那样,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给孩子最博大的爱,用智慧和知识以及正确的教育方法把孩子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第九章中描述的老卡尔并不是一味的严厉,让我感受更多的是“严而不厉,爱而不溺”的教育方法,而严与爱不同尺度的把握。

  当我读完《卡尔威特的教育》时,对怎样从爱出发去教育孩子,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严在当严处,爱在细微中”。孩子是不同的,只要身为教师的我们用心去感受,并付出真心地关心和爱护,用自身去影响他们,这才是教育和爱的本质所在!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29

  《卡尔·威特的教育》一书,我已经看了两遍。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里面那位爸爸——卡尔·威特的教育方法,给我的感触和震撼太大了。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岁是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10岁时他进入了哥廷根大学;年仅14岁就被授予哲学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学位,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之所以能成功,全是依赖他父亲教育有方。此书就是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0到14岁的教育记录整理而成。书中详细记录了卡尔·威特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

  体会一:“在游戏中体验人生”

  在我们现在的教育理念中越来越重视游戏的重要性,游戏在幼儿园的各项活动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而这些还是近些年的事,而老卡尔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提出了“在游戏中体验人生”的观点,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与孩子的游戏中,他总是鼓励儿子根据自己的体验和理解来扮演角色,注重对小卡尔创造力的培养,为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他亲手创造与游戏相适应的环境和气氛,而在游戏中,他也只是做适当的指导“有时候,我会为他做些示范来提示他的表演,但从不要求他一定要照着我的方向去做,因为这样回减少给他想象和创造的机会”

  体会二:“教儿子怎样用钱”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父母大多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花钱要求,过分放纵孩子的物质欲望,这只能助长孩子的一些陋习,当他们成年后靠自己有限的收入生活时,一旦需要作出影响自己经济境况的重要决定,就显得手足无措,既缺乏能力也缺乏心理上的应变力,所以我认为有必要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而如何来培养孩子的理财能力呢?正当我为此困惑的时候,老卡尔为我提供了线索,提出了他的目标:“我之所以给卡尔钱,主要是让他从小就学会怎样计划使用他的钱,并且让他了解劳动与报酬之间的内在联系”,然后阐述了他的具体做法,真是受益颇多。

  卡尔·威特的教育还有许多独道之处,如“我教儿子另一种智慧”、“磨练儿子的心理承受力”……

  虽然卡尔·威特只是德国一个偏僻小山村的牧师,但他在教育儿子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才智决不亚于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他说“我要尽到做父亲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他最好的教育”,而作为正从事着幼教工作的我想说的是“我要尽到做教师的责任,尽我的能力给孩子们最好的教育”。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0

  《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后,我觉得受益匪浅。作者讲述了自己把本是弱智的儿子教育成为了一个天才的真实故事,然而,也告诉我们,要注重孩子的早期教育,并且教育孩子一定要有正确的方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领路人,没有父母的正确引导,孩子就难以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因此,家庭教育是极为重要的。

  老卡尔威特教了我们不少教育孩子的方法。

  第一,老卡尔威特认为,人生下来时都一样,仅仅由于环境不同。对于孩子不同的天赋要有不同的后天教育,而父母的极度催逼只会导致孩子失败。

  第二,在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培养孩子的能力。老卡尔威特就是根据儿童潜能的递减原则,抓住了儿子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来开发孩子的智力。

  第三,教子有方。在游戏中对孩子开展教育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可以从中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玩出孩子的各种能力。

  第四,要与孩子平等相待。对孩子的批评要正确,尊重孩子的自尊心。比如,老卡尔威特在吃饭时,就会把小卡尔威特当做大人对待,讨论饭菜的味道,而不是像一些父母,在吃饭时不允许孩子说话,严肃的吓人,让孩子感觉不是在吃饭而是在受罪。

  第五,不忘夸奖孩子的优点。当我们夸奖孩子的时候,他就会继续表现他的良好行为,并且感到满足和高兴,这也是孩子信心的来源。

  “你是非常聪明的,非常好的孩子”在对小卡尔的教育中,老卡尔最常用的就是这句话。当卡尔开始学习写作的时候,对自己很没信心,当他战战兢兢把他第一篇文章给老卡尔的时候,老卡尔也发现了文章多么糟糕,但是老卡尔不能说不好,因为这不能解决问题。“非常不错,这是你第一次写作,爸爸刚开始写作的时候,比你差远了。”老卡尔的这句话让孩子又兴奋起来,第二次的写作也明显不同了。第六,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良好习惯,不让孩子养成不良习惯。另外,要教会孩子与人相处。如果没有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理解,那么每个人都会固执地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认为自己对而别人错。

  老卡尔威特所教会我们的,不是一句两句可以说清,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来掌握。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也应该担负起做父母的责任,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就应该让每个孩子能够健康幸福的成长,并能够的到全面的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汲取老卡尔威特教育孩子的经验和方法。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31

  从《卡尔·威特的教育》这本书中,我仿佛聆听到了一位慈父娓娓道来的育儿故事,找到了一个非常成功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从卡尔威特一生的简历中我们就可以知道他父亲的教育是否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卡尔威特是19世纪德国的一个著名的天才。他八九岁时就能自由运用德语、法语、意大利语、拉丁语、英语和希腊语这六国语言;并且通晓动物学、植物学、物理学、化学,尤其擅长数学;9岁进入哥廷根大学;14岁被授予哲学家博士学位;16岁获得法学博士,并被任命为柏林大学的法学教授;23岁他发表《但丁的误解》一书,成为研究但丁的权威;与那些过早失去后劲的神童们不同,卡尔威特一生都在德国的著名大学里授学,在有口皆碑的赞扬声中一直讲到1883年逝世为止。

  卡尔威特能取得这番惊人的成就,并不是由于他的天赋有多高,恰恰相反,他出生后被认为是个有些痴呆的婴儿,而是全赖他的父亲教育有方。卡尔的父亲把小卡尔长到14岁以前的教育写成了一本书,这就《卡尔威特的教育》。书中详细地记载了卡尔的成长过程,以及自己教育子的心得和独辟蹊径的教育方法。卡尔·威特的父亲有一个基本的教育理念:那就是孩子的教育应该从学前抓起。

  下面是我在读书过程中记载下来的片断,它们让我深思,让我在探索儿童教育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1、从改造孩子的母亲开始。

  有人对我说,伟人的孩子一定是伟人,至少都会有很大的成就。但我并不这样认为,因为伟人过于热衷于事业而无暇关注孩子,而妻子也往往由于丈夫是伟人而无心于教育孩子,她们只关心成功的丈夫,而忽略了孩子。其实,母亲的教育对孩子极为重要。从我有限的知道来看破,历史上的伟人往往有一个善于教育孩子的母亲。

  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须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作,这种作法有失天性。有一位名人曾经说过,国民的命运掌握在母亲的手中。很多不称职的母亲,在无意之中把孩子引向了歧途。左右国民命运的是母亲的教育,我希望天下的母亲都勇敢的承担这一光荣的职责。

  2、天才的失败来自于父母的极度催逼。

  3、人如同瓷器,幼儿时期好比制造瓷器的粘土。

  4、儿童潜能的递减法则。教育开始得越晚,儿童的能力实现就起越少。从孩子出生那天就开始教育。

  5、我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空,使他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为此,我决不能让儿子成为精神上的盲目乐观主义者。

  6、抚育孩子时,父母自己更应当记日记,以记载孩子的进步和发育情况。这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重要遗产,使他们在培育孩子时,能够从中得到教益。由于父母们有绝对真理的自由,所以往往容易忽略自己的职责。一本育儿日记能够随时对父母发出忠告,要以满腔热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老老实实地努力按照预期计划实施对孩子的教育。

  7、在孩子的乐趣中,最重要的是读书。

  8、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

  9、许多父母都在为孩子的不良行为而发愁。依我看,孩子的不良行为是由于孩子不知精力往何处去用而造成的,这无疑是一种精力的浪费。我建议把他们都带到大自然中去,他们就无暇干坏事了。并且接触大自然能使孩子的心地高尚,自古以来和大自然感情融洽的人都是心地善良宽厚的人。与大自然接触不仅可以使孩子身体健壮,而且精神旺盛。城市里的孩子们多因远离大自然,很少呼吸新鲜空气而心情不佳而性格乖张。

  10、其实只要有心,自然界的一草一木都可以随时成为教育的素材,自然界新诞生的一切都可以为孩子认识与注意的对象。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大自然更好的教师了。

  11、我认为灌输式教育就象给树浇水,只浇到树叶上,根本就没有浇及根部,树林怎么能吸收得到水分呢?

  12、我采取的教育方式是,首先唤起儿子的兴趣,然后再适应其兴趣进行恰到好处的教育。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不对儿子进行系统的学习教育,从不事先告诉他哪是植物学上的问题,哪是动物学上的问题等,或是先按照课本教给他一些基础知识。这些都与儿童的学习习惯不符,我决不这样做。只要在散步时儿子对某种事物引起注意,我就教给他相应的知识。

  13、有人认为,在幼儿阶段,孩子只对玩耍感兴趣,这纯粹是一派胡言。事实上幼儿的探究精神从两三岁起就已经萌发了。具体的表现就是他们开始向大人提问,提出的问题越来越多,而且千奇百怪。这是值得高兴的事,说明孩子开始对世界进行思考了。正确的做法,做父母的不管有多忙多烦,都应该做孩子问什么,就回答什么。在向孩子传播知识和方法时,决不能嫌麻烦,敷衍塞责,应付了事,一定都要真实要合理。只有这样教育,才能使孩子成为对社会矛盾和缺陷有判别能力的人,也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孩子的潜在能力。

  14、关于数学的学习.我们父子经常做掷骰子的游戏。最初用两个,把两个骰子一起抛出,把向上的两个数字加起来。后来我们又把骰子增加为三个四个,最多达到了六个。接着,我们把豆和钮扣分成两个一组或三个一组,把它们排列起来,数数各是多少?最后把结果写在纸上,把这些做成乘法口诀挂在墙上。

  15、在对儿子的施教上,我一直深信百闻不如一见。

  从儿子两岁以后,不论走亲访友还是买东西,也不论是参加音乐会还是歌剧,我去哪儿都带着他,让他从小就与身分各异的人交往谈话。除了见人,还要见物。只要有空,我就带儿子去参观所有的博物馆,美术馆,植物园,动物园,工厂,矿山,医院和保育院等,以开阔他的眼界。在参观前,儿子都要先大量阅读有关的书籍,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然后再通过自己的眼睛去接触这些事物,获得了大量与与直接感知相一致的信息与知识。每次参观回来,我还让儿子详细叙述见到的一切,或者让他向母亲汇报。

  只要能满足儿子的求和欲望和追求真理的精神,我决不吝惜体力和金钱。为了向儿子公开魔术的秘密,我就曾不惜重金,请魔术师现身说法。类似这样的事情,还非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