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读后感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局外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偏见无处不在,对嫌疑人有偏见,对受害人有偏见,我们自以为看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千万不能认为读后感随便应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局外人》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偏见无处不在,对嫌疑人有偏见,对受害人有偏见,我们自以为看到了全部事实,其实不自觉过滤了不合心意的其他事实。永远要警惕自己的偏见,去倾听“坏人”的辩解。
——陈碧
《局外人》以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一个平凡人默尔索在误杀了一位阿尔伯人的情况下被提起诉讼,检察官将该起误杀事件与其母亲逝世事件相结合而判以主人公“死刑”的故事。加缪在书中没有着重刻画主人公所经历的案件本身,反而大篇幅地塑造着他“平凡人”的形象,让读者见证了当时司法情境下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书中自诩正义的检察官将一个忠厚老实的普通人塑造成了冷酷无情的罪犯。而这不仅源自当时的司法怪圈,更源自于众人“先入为主”的刻板印象。
在母亲的葬礼上,因身体疲惫而未展露悲伤情绪的主人公默尔索便被冠以“冷漠”的标签;出于自身经济约束,为给母亲更好的生活而将其送往养老院的行为被解读为“不孝”;因天气影响而造就的多枪误杀被过度污名成十恶不赦的罪状。当这场以“误杀”出现的“简单案子”成为了“开明司法”的祭品,那么无力抗驳便成了主人公最终的归宿;当先入为主的印象成为评判标准,客观理性便成了刻意狡辩的滑稽产物。于是,主人公默尔索在书中自白道:“可以说,人们好像是在把我完全撇开的情况下处理这桩案子。所有这一切都是在没有我参与的情况下进行的。我的命运由他们决定,而根本不征求我的意见。”
近年来,因偏见造成的伤害数不胜数,其中,德阳女医生案当为我们敲响“偏信报道”的警钟。当网络媒体被收买为发酵舆论的帮凶,当网络成为暴力发泄的窗口,真相被搁浅,事实被歪曲,当事人无法承受成为众矢之的的命运时,悲剧便发生了,而这场闹剧最终没有赢家。
如陈碧老师所说,要永远警惕自己的偏见,去倾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论在何时都是可以信奉的准则,对一个新闻事件找寻多个新闻源,多听多看以寻求最客观的报道是一则新闻报道真实准确的基础,而学会倾听也是新闻记者应当具备的条件之一。
世界的偏见无法被完全消除,但希望偏见所幻化成的语言上与认知上的伤害能被控制在个人范围之内。我也始终相信保持个人独立观点,不轻信舆论,被舆论裹挟是后真相时代的解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