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散文内外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瞿秋白 散文 内外

管理员

摘要:

瞿秋白散文内外(精选6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瞿秋白散文内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瞿秋白散文内……

瞿秋白散文内外(精选6篇)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写过散文吗?散文是抒发作文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什么样的散文才是真正的好散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瞿秋白散文内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瞿秋白散文内外 篇1

  古人说内外有别,道理各各不同。丈夫叫“外子”,妻叫“贱内”。伤兵在医院之内,而慰劳品在医院之外,非经查明,不准接收。对外要安,对内就要攘,或者嚷。

  何香凝先生叹气:“当年唯恐其不起者,今日唯恐其不死。”然而死的道理也是内外不同的。

  庄子曰,“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次之者,两害取其轻也。所以,外面的`身体要它死,而内心要它活;或者正因为那心活,所以把身体治死。此之谓治心。

  治心的道理很玄妙:心固然要活,但不可过于活。

  心死了,就明明白白地不抵抗,结果,反而弄得大家不镇静。心过于活了,就胡思乱想,当真要闹抵抗:这种人,“绝对不能言抗日”。

  为要镇静大家,心死的应该出洋,留学是到外国去治心的方法。

  而心过于活的,是有罪,应该严厉处置,这才是在国内治心的方法。

  何香凝先生以为“谁为罪犯是很成问题的”,——这就因为她不懂得内外有别的道理。

  瞿秋白散文内外 篇2

  我在春天的原野守候一些花开的名词,就像等待一场鲜艳明亮的盛装爱情。让那些沉淀在季节深处的声音,衔来表情生动的隐喻。我用卑微的忠诚,邮寄我所有打包的记忆。而大地倡导一种精神的平衡术,它穿过平仄的日子,支撑所有抒情色彩浓烈的歌唱——用饱满激动的韵脚。

  我同时在阅读着我自己,阅读着我身体里汹涌的词汇、修辞、章法和重叠交叉的内心对话。我这书写的多情者,企图凭借我的嗅觉捕捉隐蔽的气息,从意象堆积的生活里剥离出疼痛的主题与意义。因为我依然笃信着金石文字的力量与肉质,不可篡改和复制的属性,决定着它们拥有庞大纵横的根系和健康结实的纤维。

  现世的枝节、散乱的页码和流佚的俗谚是所有阅读的开端。书写的过程是一个反刍的流程,于是纠结缠绕的线装记忆有了书写者的温度与脾性。在行进的意识中沉睡的粮食唤醒了生产的号角,我用手中的味觉靠近炊烟、稻田或者被巷陌捆绑的村庄,打开它们搁置已久的味蕾,使那些日子的表层陈述被我像手套一样摘除,它最终诞生内核的个人符号和充分的表现诚意。

  我以信徒的身份膜拜着这样的图腾——具备免疫力和精神张力的宗教文字,它提供了现世重量的另一个极点,引导我泅渡出泥泞的行走生活,抵达信仰和歌唱的高度。它隐性的光辉镀亮了我黯淡的眼神和暗哑的音高,在这渺茫而滞重的大地。

  从某种意义而言,现世与书写昭示了两种磁极的奇怪融合,越是俗世的.无力感疼痛感索然无味苍白单薄乏善可陈感,越能收获书写的力量感安全感意绪纷繁色彩拥挤言之无尽感,越能具备铿锵响亮平静克制的叙述口吻和表现语调。反之亦然。

  不仅如此,艺术的书写还使简单的世界变得不简单,使不简单的世界变得复杂。多元跨跃的比喻和通感使文字先于科学家懂得了气味的色彩,色彩的重量,重量的气味。它使一切现存的科学条框最先失效和褪色,原本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在这里才能联上关系,结成血缘,譬如它让女人成为了花或者花成了女人,诸如此类等。

  主题的奔赴,易于造成一种偏隘,变成个人的话语消费或者情感展览,很难剔除滞留其上的体味与履痕,无主题的兑现,又易于变成贫血文人思想干涸后的障目法,成为它们句子操练意象横陈的试验场,尴尬狼狈的意义操纵处境,一次次让书写者感到力不从心,难以适从,让简单的纸上写意伴随着一次次深刻的内心修行。

  我竭力让自己疲惫的笔墨挣脱这样的思维盲区,驶进洞开的视界,拥抱美好的物象或者依附裸露的真实,清洗自己沆瀣的语言,做一些纯粹的展示,包括生存,包括寂寞的爱。

  也许,我永远也逃脱不了这样的一种双重失败,无论之于文本之内或者之外,但是我却因此而触到了生存的重量,并因此,一切变得饶有意味,是这样。

  瞿秋白散文内外 篇3

  周末要去北京开会,临走才翻翻开会地址——北京顺义区,我百度一下,突然明白了有的同事不愿意去的原因。晚上想去天安门看看,单程将近两个小时的地铁让人望而却步。在高铁上,我翻看《城南旧事》,无意间发现一个细节,宋妈原来是顺义县人。照顾英子一家人的这位爽直佣人就来自这片土地啊。

  到顺义已经是晚上八点,北京城里肯定是灯火辉煌,在这里灯光明显黯淡了。或鹤立鸡群,或低矮成片的新旧住宅小区掩着星星点点的光芒,马路上来往的公交车里坐着稀稀拉拉的乘客,小汽车有条不紊等着红绿灯驶过马路。正如夜游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与安享长丰水家湖静谧的落差之感,我竟觉得如此亲切。早晨街道热闹起来,马路上早高峰期堵车,公交车班车次数很多,有去市中心的,也有下达各个村镇的,车车坐满,更不用说地铁里庞大的人流量了。晚上,七点之后,车流量明显减少,倒是地铁口很热闹,流动小吃摊很多,摊前聚拢着从市区下班饥肠辘辘的人们。有的商场已经关门,门口旁边的小吃店倒开着门。虽然,没有去北京最繁华的'地带看看。但是,我发现了更真实、更平和的北京。

  2011年五一小长假,我一人去北京游玩,就住在北土城地铁站附近的一家宾馆,交通很方便。当时地铁票无论远近都是两元,我坐着地铁去看鸟巢、水立方。走马观花之后,又跑去看故宫,当时在长安街一个地铁口出来,一下子被人流震撼住了,连外国友人也瞠目结舌,站在楼梯口上拍照片。黑压压的人流涌向了天安门广场、故宫博物院,我被人流淹没了。排票进宫队伍太长,打消了我看看金銮殿的念头。天安门广场人头攒动等着降国旗,磨掉了我漫步天安门的热情。接下来的两天里,因为人多,我蜻蜓点水过了些景点。就算住在市中心,我居然走不进去北京。时隔两年的暑假,我被派到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一周,因为公费出差,所以没好意思四处走动,只是在一天傍晚去了圆明园公园,看了满池的荷花,远远地望了圆明园遗址。经过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我也没想着进去看看。因为,我只是北京的过客。

  顺义,没有什么古城墙,也没什么胡同庙宇,好像普通的小城市,凌乱地接地气。但她也代表着北京,简朴大方。其实在京郊出差挺好,不乱跑,还省钱。回合肥了,清晨的顺义街道上人流不多,但是地铁里已经有好多人等着第一班车进城上班,顺义顺利的一天开始了。

  瞿秋白散文内外 篇4

  我喜欢下象棋,但下得不好。我下象棋,纯粹是为了找人玩。我们小区有棵大槐树,树荫下,一个水泥桌子,四个水泥墩,常围着一堆人下棋。棋迷们极投入,有时凝神沉思,有时争得面红耳赤。连连取胜者,走路时胸脯都是挺的,迎接他的都是钦佩的目光。

  我喜欢下棋,但机会不多。高手,不愿意和我过招,嫌丢身份;差的.,不想当众丢丑;和我旗鼓相当的,得找机会,高手们对决时,还得让给人家先下。最烦人的是:忍不住参谋两步时,有人跟你呛茬抬杠。挺憋气,众目睽睽之下也挺尴尬。

  不吃馒头也争口气!我回去就买了棋谱,潜心研究。演习棋谱是一件很枯燥的事儿。不但要反复演习、琢磨,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破解,组合;组合,破解;演习,反反复复……每个棋式,都得这样熟烂于心。这就是俗话讲的心中有谱。

  我一头扎进书里,几个月转眼过去了,几本棋谱,囫囵吞枣地演习了一遍,心中也有了不少“谱”。

  心中有了谱,再看那纷乱复杂的棋局,就气定神闲。是攻是守,是进是退,心中有数,动起子来,一板一眼。故意亮出破绽,诱敌深入;看似漫不经心,却暗度陈仓;瞧着正面布兵,实则奇兵突袭;运筹帷幄,攻城略地……那些昔日的高手,都被我杀得丢盔卸甲,落荒而逃。以前喜欢和我呛茬的人,现在更是箭穿鱼嘴,沉默不语。大槐树下,唯我独尊,独步天下,可谓一日看遍长安花。

  我原想这回可以挺挺胸脯,会收获赞许的目光和啧啧赞扬声,玩得更好了。谁想他们说:“你下得好换个地方呗,在这还有啥意思!”

  瞿秋白散文内外 篇5

  好像有十多年光景了,每逢天津有较为重要的演出,剧场的嘉宾席中,往往会看到一位衣着洒脱而又颇显时尚的老先生,举着相机向台上拍照——后来竖起了支架,再后来镜头又更新为长筒的“大炮”。由于嘉宾席就座的大多是领导,而领导鲜有如此执著地每逢看戏必照,甚至比专职摄影记者还要投入,就很引人注目。久而久之,竟也成了剧场的一道风景。

  这位老先生就是原天津市文化局副局长高长德。

  作为文化系统的领导,起先,人们对于老高的看戏拍照是有些新鲜感的,同事、熟人则认为属于一时兴之所至;后来看到他持之以恒地每看必照,一次又一次神情专注地把镜头对准舞台,才发现他是认真了,是当作一项艺术爱好以至专业了。老高原本是有专业的,天津人艺资深的话剧演员,青年时代很参演过一些名剧。这一点,在他做管理工作以后渐渐被人们淡忘了,可是他没有忘——或者说没有也不可能淡忘,在舞台上走过的人,是一辈子也抹不掉内心深处的舞台情结的。那情结经年累月地始终伴随着他,直至寻到一条新的回归途径,那就是通过拍照,把他和舞台重新紧密地维系起来。与过去不同的是,如今他是在台下,而把未尽的挚爱和激情通过镜头聚焦到了台上。

  老高的舞台摄影,当然不仅是对自己早年艺术生涯的怀旧。人在台下,视野更为开阔了,突出而鲜活的证明是他拍摄了大量的戏曲特别是京剧舞台影像。这和他退休后,参与中国京剧音配像工程的组织工作有着密切的关系,与京剧表演艺术家的接触更多了,对京剧艺术的了解加深了。配像过程中强烈的现场感受,生、旦、净、丑轮番变幻的美妙瞬间,激发了他要把它们长久“定格”的创作欲望。影集中的京剧舞台摄影,名家众多,剧目丰富,多姿多彩,很有一些生动传神的作品让人过目难忘。京剧是一门歌舞并重的艺术,舞台影像始终是流动的,某些精彩的身段稍纵即逝。老高的拍摄多是采取抓拍,能够捕捉到最佳瞬间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既需要相当的摄影技巧,又不可缺少对戏、对特定表演环节的熟悉和准确把握;同时还渗透着主观的审美眼光,这些得益于拍摄者早年演员经历的艺术积累和敏锐感觉。《高长德舞台艺术摄影集》为当前老中青三代京剧艺术家立像,留住他们的舞台风采,是含有珍贵的欣赏和保存价值的。

  影集取材广泛,“逐光猎影”部分对舞蹈、舞剧、歌剧以及作者的老本行话剧均有涉猎。同属舞台艺术,不同艺术门类在共性中又有各自的规律、特点,构成不同的摄影技术要求。老高因工作关系,固然具备眼界宽、见识广的优势;但为了拍出理想的照片,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他又是切实下了工夫的,私下里专门向相关艺术门类的.行家讨教内中奥妙,对艺术的认真可见一斑。

  十余个春秋,他看过的各类演出不下数百场,逢看必照的快门按动当以万次计。影集是从中严挑精选汇编而成的。翻阅篇页间的作品,我的眼前不禁又浮现出老高在剧场全神贯注拍照的情景,于是就觉得那一刻,镜头内外的景象都很美好,都很入画。特别是后者,在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戏剧人身上凝聚的对舞台的深爱与眷恋之情,尤令人感怀不已。

  那也是值得留住的瞬间。

  可以相信,老而弥坚、依然充满生活情趣与活力的作者的“瞬间”也还将延续,而且和他的镜头面对的风景同样精彩。

  瞿秋白散文内外 篇6

  很小的时候,母亲说过一句谚语“远敬衣衫近敬人”。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我在家门口的大树下玩,一个衣衫褴褛的人过来问路,又讨水喝。我带着他走进院子,高声喊母亲。母亲从屋里走出来,见到讨水的人,问了几句话,回屋从大水缸里舀出一瓢清凉凉的水。

  那人走后,我怯生生地问母亲:“妈,他穿得可真破,会不会是个坏人呀?”

  母亲摸摸我的头说:“‘远敬衣衫近敬人’,他穿得虽然破,但是衣服洗得干干净净,一定不是坏人。”

  母亲的话,让我觉得,做人,就该做一个内外兼美的人。

  对于任何人来说,优秀的内在是必要的,但是,外在美也不应该被忽视。

  庞统是三国时期一位极具才华的谋士,人称“凤雏”,与“卧龙”诸葛亮齐名。徐庶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一而可安天下!赤壁之战后,孙刘两家都在招贤纳士,按说声名正盛的庞统,本可以扶摇直上,建立一番功业,然而,他的不修边幅,葬送了难得的两次“面试”机会。

  第一次面试,在芜湖,考官是孙权。鲁肃举荐庞统后,孙权大喜过望。庞统前来拜谒,孙权见他“浓眉掀鼻,黑面短髯,形容古怪”,心中老大的不高兴,加上庞统言语中轻视周瑜,就随口说:“先生回去吧,等用你之时,再去相请。”庞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但并没有因此吸取教训。

  第二次面试,在荆州,考官是刘备。可惜很不巧,对庞统知根知底的诸葛亮视察四郡未回。见到依然不修边幅的庞统,刘备的反应和孙权一样,只给他安排了一个耒阳县县令的官职。

  着装打扮虽是个人生活习惯,但也或多或少反映一个人的内心。尤其在求职面试的特殊场合,考官又是孙权、刘备这等猛人,如果仍不注重,就有点不知轻重了。毕竟,衣着言谈举止是“第一印象”。

  庞统后来被器重,得益于张飞。

  一次,张飞去耒阳县巡视,听说庞统每日喝酒,不理政务,立马就到县衙找庞统算账。见庞统“衣冠不整,扶醉而出”,张飞很生气,可这时,庞统抓住了显示自己才华的绝佳机会,一百多天积压的公务,他只用半天时间,就处理得干干净净井井有条,只把张飞看得目瞪口呆,回去后,极力向刘备推荐庞统。刘备这才拜庞统为副军师中郎将,与孔明共赞方略。如果庞统能在第一次面试失败的`时候,就注重自己的仪容仪表,那么,他可能早就被刘备看中,建立更多的功业。

  反观诸葛亮,则大不相同,刘备第三次相请时,诸葛亮装睡,可当童子说刘皇叔已等候多时时,孔明赶紧起身说:“何不早报!尚容更衣。”立马走进后堂,过来半天,才“整衣冠出迎”。诸葛亮对仪表的注重,既是对刘备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叔本华说:“人的外表是表现内心的图画,相貌表达并揭示了人的整个性格特征。”芸芸众生,有美就有丑,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是不能形容邋遢;我们可以不漂亮,但是不能举止猥琐……

  如果,你连外在都懒得去经营,谁会关注你内心的丰富与善良?如果你连外在都不注重,谁愿意花过多的时间、精力,去了解你是否具有真才实学?

  做一个内外兼美的人,为自己,也为那些赏识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