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纪昀 中石 译文 原文

管理员

摘要:

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1:  原文:  沧州南……

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相信大家一定都记得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文言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 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欢迎大家分享。

  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1: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④,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⑥,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⑦”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⑧,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⑨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⑩

  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过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沿着河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一个老水手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寻找石头,虽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

  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臆断吗?

  字词解释:

  ①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

  ②山门:寺庙的大门。圮:倒塌。

  ③阅:经过。岁:年。

  ④棹:船桨。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曳:牵引。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⑤木柿:木片.

  ⑥湮:埋没.

  ⑦颠:颠倒,荒唐.

  ⑧河兵:水手.

  ⑨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坎穴:洞坑。

  ⑩臆断:主观判断

  赏析:

  《河中石兽》是清代文学家纪昀创作的一篇文言小说,文章主要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情节简单但寓意深远。通过富有戏剧性的情节,作者挖掘出了生活中的哲理,引人深思。

  在文中,和尚和普通人一样,由于对外界事物的认识有限,按照常规思维在河中寻找石兽,结果自然是无法找到。而学者虽然按照自己从书本上学来的知识进行推理,但其理论也并非完全正确。学者的一套理论虽然能让众人暂时信服,但按照其理论和方法寻找,仍然无法找到石兽。相比之下,老河兵因为常年与河流打交道,对河流的水、石、泥沙等习性有更细致的了解,因此他得出了正确的结论:石头逆流而上了。按照老河兵的方法在上游寻找,果然找到了石兽。

  作者通过这个故事,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进行了辛辣的嘲讽,并指出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更不能主观臆断,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这种对事物全面、深入、客观的认识态度,是文章的核心主旨,也是其深远的教育意义所在。

  此外,这篇文章的语言简练,层次分明,读来却耐人寻味。全文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结构清晰,情节发展自然流畅,使得读者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深刻领会到文章所蕴含的哲理。

  总的来说,《河中石兽》不仅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也是一篇文学价值极高的文言小说,值得人们深入阅读和品味。

  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2: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

  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大河中丢失的石头,都应当到上游去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转转停停,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显得很荒唐;在石兽沉没的地方寻找它们,不是更显得荒唐了吗?”结果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几里外寻到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赏析:

  此文讲述了一则非常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学者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之人的嘲讽,亦告诉了人物认识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这一道理。全文层次分明,围绕石兽的搜寻工作展开叙述,在戏剧性的情节中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情节简单、语言简练,读来却耐人寻味。

  文章通过讲述寻找河中石兽的故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规律和特点,只有了解并遵循这些规律,才能正确地认识和解决问题。同时,文章也提醒人们不要盲目相信他人的言论,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能力,以免被误导或误导他人。

  总之,《河中石兽》是一篇富有哲理和启示性的文言小说,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简洁明了的语言,让读者在欣赏文学的同时,也能获得深刻的思考和认识。

  纪昀《河中石兽》原文和译文3:

  原文: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译文: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靠近河岸的寺庙,寺庙的大门倒塌在了河里,门前的两只石兽也一起沉没在此河中。过了十多年,僧人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还是没找到,僧人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了。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向下游寻找了十多里,没有找到石兽的踪迹。一位讲学家在寺庙中教书,听说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暴涨的洪水带走呢?石头的特点坚硬沉重,泥沙的特点松软浮动,石兽埋没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了吗?”大家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一位老河兵听说了讲学家的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中的石头,都应当在河的上游寻找它。正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冲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水的地方侵蚀沙子形成坑洞。越冲越深,当坑洞延伸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倾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再冲刷,石头又会再次转动,像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朝相反方向到上游去了。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更颠倒了吗?”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得了石兽。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表面现象,不知道根本道理的情况有很多,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赏析:

  《河中石兽》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寓言故事。它讲述了人们如何根据错误的理论去寻找河中失踪的石兽,最终在老河兵的指导下,于上游找到石兽的故事。全文层次分明,通过富有戏剧性的情节,挖掘出生活中的哲理。

  文章首先描述了石兽沉入河中的情景和僧人们寻找石兽的过程。接着,一位讲学家以“物理”为据,认为石兽被河水冲走,应当顺流而下寻找。这一观点在众人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同。然而,老河兵却以他丰富的经验和对河流特性的了解,提出了一个完全不同的观点,即石兽应当在上游寻找。最终,事实证明老河兵的观点是正确的。

  文章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那些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凭理论就主观臆断的人的嘲讽。它告诉我们,在认识事物时,需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不能只凭主观判断或片面的理论知识。同时,也强调了实践经验的重要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此外,文章还以生动的语言,描绘出了寻找石兽过程中的种种情景,如僧人们划船寻找、讲学家的自信论断、老河兵的从容指点等,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读来引人入胜。

  总的来说,《河中石兽》不仅是一篇富有哲理的寓言故事,也是一篇语言简练、情节生动的文学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