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赏析练习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赏析练习,欢迎阅读与收藏。 赏析《雁门太守……
九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赏析练习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九年级下册中考古诗词赏析练习,欢迎阅读与收藏。
赏析《雁门太守行》,回答问题。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①全诗采用了的手法,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1分)
②这是一首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突出了将士的高昂士气和。(1分)
(6)①夸张②爱国热情评分说明:(1)一(5)题共8分,每空1分。错别字、漏字、添字则该空不得分。(6)题(2分)每小题各1分,第②小题只要有“爱国”字样,即可得分。
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1分)
【答案】(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2)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8—9题。(5分)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报携玉龙为君死。
8、本诗描绘了一场边关战争,表现了守边将士什么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黑云压城城欲摧”是千古名句,试分析其成为名句的原因。(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8、誓死报国、英勇赴战的精神。
9、示例: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运用比喻和夸张手法,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情势。
59、(20xx·湖南省永州市)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问题。(4分)
从军行杨炯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1)下列四项是对该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这首诗采用从一个典型场景跳到另一个典型场景的跳跃式结构,写出了书生投笔从戎、出塞参战的全过程。
B、首联中的“照”字意在表现烽火很大很亮,在远远的西京都能看见;“自不平”中的“自”字,表现了书生从军的愿望和卫国的坚强决心。
C、颔联由“辞”到“绕”写出了行军的迅速和军队凌厉、逼人的气势。
D、颈联以北国的雪(暗)风(多)烘托战斗的激烈悲壮。
(2)“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分)
【答案】表达了诗人投笔从戎、卫国立功的豪情壮志。
19、(20xx·贵州省安顺市)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题。(6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2分)
【答案】
10、(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意对即可)
12、(共2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分)。
37、(20xx·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每小题3分,共6分)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7、对这首诗的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本诗是韩愈写给自己的侄孙韩湘的,诗题中“左迁”一词是“降职、贬官”之意。[来&源B、“圣明”在这里指皇帝,与圣上、陛下、天子等词意义相同。
C、“家何在”“马不前”,表明作者感到回朝廷无望和前途渺茫。
D、“肯将衰朽惜残年”,传递出作者由于年老而不得不屈服的悲愤之情。
8、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
A、“朝奏”和“夕贬”两相对照,突出时间之短,说明获罪之速,隐含作者忧愤之情。[中B、“横”写广度,云横而不见家,也不见长安;“拥”写高度,风雪载途,英雄失路。
C、颈联虽隐去了诗人的自我形象,但苍凉的画面仍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
D、表现手法上,本诗采用叙述手法入诗,体现了韩愈诗“以文为诗”的特点。
【答案】7、D 8、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