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古诗赏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品介绍】 《就道士……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古诗赏析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古诗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作品介绍】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的作者是王昌龄,被选入《全唐诗》的第141卷第7首。
【原文】
就道士问周易参同契
作者:唐·王昌龄
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
时余采菖蒲,忽见嵩之阳。
稽首求丹经,乃出怀中方。
披读了不悟,归来问嵇康。
嗟余无道骨,发我入太行。
【注释】
①周易参同契:道书名,即《参同契》。旧题汉魏伯阳作,二卷。以《周易》、黄老、炉火三家相参同,借《周易》爻象附会道家炼丹修养之说,为丹经之祖。
②白鹿:神仙传说中的仙人常以白鹿为坐骑。
③“发短”句:短头发长耳朵。道书中多谓神仙长耳。
④“时余”二句:《神仙传》卷三载:汉武帝上篙山,至夜,忽见仙人。武帝礼而问之,仙人曰:“吾九疑之神也。闻中岳石上营蒲,一寸九节,可以服之长生,故来采耳。”菖蒲,水生草本植物,有香气。高之阳,嵩山之南,原有嵩阳寺,北魏建,唐改为观。
⑤丹经:炼丹之书。《神仙传》卷四载:淮南王刘安尊礼仙人八公,八公“遂授王《丹经》三十六卷”。
⑥方:指炼丹的药方。
⑦“披读”二句:《神仙传》卷六载:王烈入河东抱犊山中,见一石室,室中白石架上有素书两卷。烈取读,莫识其文字,暗书得数十字形体,归以示楼康,康尽识其字。
⑧“发我”句:《神仙传》卷六载:王烈尝独往太行山中,忽闻山东崩记,就视之,乃见山破裂数百丈,中有青泥流出如髓。烈携少许归示稽康,康大喜,即与烈往视之,断山已复如故。发,启发,引导。
【作者介绍】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繁体对照】
仙人騎白鹿,發短耳何長。
時余采菖蒲,忽見嵩之陽。
稽首求丹經,乃出懷中方。
披讀了不悟,歸來問嵇康。
嗟余無道骨,發我入太行。
【赏析】
诗的开篇即直言自己对有道高人骑鹿云游、采药炼丹潇洒生活的钦慕:“仙人骑白鹿,发短耳何长”。既而感到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于是即刻身体力行:“稽首求丹经”,也欲如“发短耳何长”的仙人一样云游四方。被其至诚所感,道人“乃出怀中方”,然而遗憾的是,诗人披读再三,仍然“了不悟”。原来是自己愚拙不慧、凡根未净,因而迫切希望高士们能指点迷津,帮助自己挣脱尘俗的羁束,以实现夙愿。全诗巧妙地通过遇仙、求经、未悟、归问等形象的描写于字里行间表达了对生命的永恒与愉悦、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