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富于周公的阅读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23——24题。(5分)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季氏富于周公的阅读答案
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23——24题。(5分)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23.在本章中,孔子借用“风”与“草”的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4.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求“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4分)
参考答案:
23、子欲善而民善矣(1分)
24、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用自身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礼有德;但是道德熏陶也不能无原则、不加区分的运用,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本身就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
孔子为政的根本思想应该是以德治国,并且这种以德治国的思想有很多是值得肯定的。比如说教育熏陶(1分要肯定孔子的思想);但是道德的作用并不是无上的,有时在特殊的环境和特殊的人要有不同的对待方式。(1分);冉有的这些话让孔子觉得他是那种屡教不改的人,所以孔子认为冉有再也不能用那种道德去感化的方法,而应当去声讨他。(1分)表述通顺、完整(1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