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烟云》观后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京华烟云 观后感

管理员

摘要:

《京华烟云》观后感(精选8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京华烟云》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京华烟云》观后感 篇1  姚家有很多人,电视剧里编剧……

《京华烟云》观后感(精选8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能够给我们不少启示,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观后感吧。那么你会写观后感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京华烟云》观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京华烟云》观后感 篇1

  姚家有很多人,电视剧里编剧将曹丽华合和银屏并为一个角色——荪亚的女友。导致了电视剧失去了一段精彩。银屏无疑是悲剧的一个角色,是当时大家庭等级制度下的产物。姚家不允许儿子和一个丫鬟结婚,银屏被逼无奈才做出后来的事情,体仁最后也没能好好走到最后;红玉有人说是林黛玉的另一个形象。那阿非要比宝玉强多了。阿非也许受了两个姐姐的影响,正直善良开放,再加上有着英式的绅士风格,让人读到最后最让人印象深刻。

  再来说第二个家庭——曾家。对于曾家,我说得最多的便是曼娘。曼娘,一个传统而伟大的女人。尚在花龄就嫁到曾家,受了一辈子活寡,没有自己的亲生的孩子。令人庆幸的是,曼娘和去世的平亚是相爱的,即使封建的婚约这个牢笼囚禁了曼娘一生。曼娘遵守妇道,裹着小脚,忍气吞声,搭理家事,是典型的中国旧社会妇女状态。我以为,曼娘的一生也就那么平平淡淡的`度过了,殊不知后来发生的一切让这位旧社会的女子也不堪屈辱站起来反抗!全中国的妇女有大多半是“曼娘”!固守礼教,没有地位,没有生活的意义,只为了顺从,一味的顺从。后来,姚先生说“中日大战,曼娘说打就打,说不打就不打。”书里的木兰很疑惑,我也很疑惑,为何?到最后,看到曼娘的结局,我突然明白,林老想说:连曼娘这位传统女性都要站起来反抗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是时候觉醒了!曼娘最后上吊了,看到这一节时我的心一阵一阵的发麻难过。

  曾家的另外的人,曾家的曾先生,也许出于官场的缘故,总是不想承认时代的变化,极力维护旧秩序,和木兰形成对立。但是在家里,曾先生即使意见不合,但是还是很爱木兰的。书中对于荪亚着墨较少,和木兰伴随出现,林老后来写荪亚变得尚金钱。我觉得他即使这样也不让人讨厌,代表了那个社会随机应变的中年人们。经亚显得平庸的多,我想他最勇敢的事情也许就是和素云离婚吧。曾家,因为木兰的加入变得精彩万分,有了素云的加入变得动荡不堪。曾家,我觉得真正的才像红楼梦中的贾家,曾经辉煌,最后落魄不堪依然骄傲。

  《京华烟云》观后感 篇2

  《京华烟云》也名《瞬息京华》,它是著名文学大师林语堂所写的一部经典之作,整本书构思巧妙、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人物形象更是贴合时代背景所设,所以读起来很有贴合感、韵味感和真实感。更加让人流连忘返、爱不释手的地方是,这本书巧妙地展现了中华民族风云变幻的人文情怀、社会发展、文化演变和家族变迁,是一部可以让人窥探、解读、感受历史风味的绝妙佳作。而且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京华烟云》先后获得了四次诺贝尔文学提名奖,这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绝无仅有、浓墨重彩的一笔。

  林语堂先生的文笔是绝佳的,《京华烟云》的创作更是成为了近代文学史上难以一见的亮色,而我最喜欢的就是他笔下熠熠生辉的木兰一角,因为从这个女性身上我看到了独立自主、智慧超群、坚强不屈、自强不息、宽容大度、感恩知恩的闪光点,而这正是现代女性需要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林语堂先生曾言:“若为女儿身,必做木兰也。”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先生对木兰的欣赏、喜欢和肯定来,而事实上书中的木兰也的确是一个有胆识、有气魄、有智慧、有才华、有胸襟、有骨气的新时代女性。木兰出身名门世家,这就注定她要走向一个不平凡的人生,所以她除了要做一个知书达理、温柔美丽、善解人意的大家闺秀之外,她也必须要做一个有担当精神、有牺牲精神的好女儿。

  是啊,木兰是幸运的,因为她有一个好的家庭氛围,好的生长环境和好的.成才背景,所以她可以识别甲骨文、可以掌管大家族、可以投身抗战事业,这都是可以理解的。可是木兰也是不幸的,因为她要做一个识大体、懂规矩、知孝顺的好女孩,那她就得放弃真爱去嫁给一个不爱的人,她就得忍受孤独将自己锁在一个深宅里,她就得装大度去抚养外室的孩子,她就得真勇敢去抗击侵华的日军。

  但是不管怎么样,木兰都是一个值得颂扬的新时达女性,她的得体、大方、勇敢、坚韧、担当、气量和风骨都是足以让我震撼和感动的,所以我要将木兰当做自己学习和效仿的榜样,以此来鼓励自己成为一个更加优秀、更加卓越的人。

  《京华烟云》观后感 篇3

  四大名著里,西游讲“毅”,三国重“谋”,水浒讲“义”,红楼重“情”。因着对红楼的喜爱,便阅读了民国版红楼——《京华烟云》。全书描写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在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爆发四十年的起落沉浮。正如林如斯的评价:“其中有佳话,有哲学,有历史演义,有风俗变迁,有深谈,有闲话,加入剧中人物之喜怒哀乐”,细细品读,一世京华,恍然如梦。

  《京华烟云》中重要人物约89十,印象最深的莫过于豁达的木兰以及泰然的莫愁。木兰若如灿烂明亮的春花,莫愁就好比匣中温润沉静的美玉。

  木兰,这个被林语堂先生倾注了太多爱的主角,其性格深受其父姚思安的'道家思想影响——随遇而安、宠辱不惊。生活从北平的富裕享受一切物质,变换到杭州田园生活的布衣荆钗,依然乐在其中;面对牛素云的讽刺,装作没听见。当然木兰身上也有着儒家的思想,木兰与孔立夫之间的故事,亦有着林老与陈锦端的投影,均是安放在思恋的云端,发乎情,止乎礼。

  看红楼时因着扑蝶一事对宝钗不喜,而在京华烟云中却爱上了似宝钗的莫愁。莫愁虽在其姐的光环下不甚突出,却更为真实。看见体仁杂乱的衣着,她展示了锋利的辩才。在立夫被捕时,木兰昏过去了,莫愁却能得体回答警察的问话,泰然给警察展示毫无危险性的文稿。莫愁这块美玉,正如她自己所说”身为玉质,有利也有弊。玉永远不受污染,并且硬而脆。但是最精华的玉应当发出柔和之光。

  在这浮华的社会里,心浮气躁是一种常态,我们花着大把的时间和精力在于对物质的追求,却忽视了精神生活的建设,尤其是德性的提升。福气不是自外而来的,而是自类而生的。一个人若享真正的福气,或是人世间各式各样的福气,必须要有享福的德性,才能持盈保泰。在有福的人面前,一缸清水会变成雪白的银子;在不该享福的人面前,一缸银子也会变成清水。

  《京华烟云》观后感 篇4

  听闻林语堂先生的《京华烟云》已经很久了,却始终不知到底是一部怎样的剧。闲来无事的日子里,第一次打开赵薇版本的《京华烟云》,可以说是真的很经典了。

  但是真的是有些遗憾的,旧时代背景下的奇女子木兰,却也是受尽了命运的安排和自己思想的束缚,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和自己的性格里所带的善良的软弱,真的是看的人十分窝火了。但是谁又真的能轻易摆脱这命运的枷锁呢!

  姚木兰和孔立夫真的是有些可惜了,剧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带着些悲剧色彩的。在爱情里,每一个人都没有得到自己最爱的人,莫愁错过了牛家二少,木兰和孔立夫的错过等等,每一个爱的背后都是血泪,却又是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悲剧。

  看到三十多集的时候,我终于是看不下去了,跳到了大结局。木兰的性格里我仿佛也看到了自己的一些性格悲剧,木兰一昧的容忍和宽容,一昧的心软和善良,让曾家三少在外面养了女人甚至于生了孩子,她也依旧不曾离婚,这一点我真的是忍无可忍的。好在大结局的时候,木兰和孙亚还算是一个好结局,可是依旧感叹这样的爱情真的太艰难了。

  爱与不爱只在一个字,只在一念之间,可是命运就是这样的无情,相爱的人终究不能在一起。我也是真的明白了什么是婚姻和爱情的区别,婚姻包含的东西太多了,是两个家庭的结合,稍有不慎也就是两个家庭的悲剧。

  每一个人身上都看到了一些东西,喜欢的姚飞的表妹以黛玉自比,却终究在遗憾中跳湖自尽,她始终不是林妹妹,没有遇到她的贾宝玉。有些人说不喜欢她的性格,可是有些性格就是天生的,她多愁善感,哭哭戚戚,病病殃殃。也终究了结在了这段不被众人看好的单相思里。

  剧里最为钦佩的人当属姚木兰的爸爸了,浪子回头金不换的`他,谙熟道家思想,一生都在甲骨文上做奉献,结局也死在了他钟情的甲骨文上。日本兵冲到他家时的那份气定闲神,在酒窖里的那份“甲骨就算化成灰也要留在中华大地上”的悲壮,真的是无与匹敌的精神。

  很多人都说与原著所差胜多,我没有看过原著,只看过这一部电视剧,这应该是很早的一部片子了吧。里面的演员都是一些老戏骨,演的也真是出彩十分。

  时代的悲剧刻画的十分到位了,是谁说的,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灵魂的鬼,凑得太近了都没法看。这也就是人性的可怕与可爱之处吧。一辈子的时间不长不短,却足以经历太多的刻骨铭心,命运也真的是不可说的事情。

  这是他们的命,可是我的命运,却又在哪里呢?

  也许真的该多读点书了,才能够看得清、拎得清更多的事实和人心的复杂。时代不一样了,可是每个时代,都有那样的人存在的。只不过之前是他们那批,今朝又是这一批罢了。

  只愿每个人都能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而不是这个时代或者是某个人的牺牲品。

  《京华烟云》观后感 篇5

  开始阅读这本书,是在朋友的推荐下。

  本书以姚木兰为主人公展开叙述,讲述了姚家在逃难时姚木兰失踪,与曾家的人相遇,与曾家结缘后发生的一连串的故事。全文围绕着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从1901年义和团运动到抗日战争三十多年间的悲欢离合和恩怨情仇。虽然只写了几个小家庭,但却全景式展现了人们从旧思想到新思想上的一些转变。

  就拿书中的曼娘来说好了,她处在一个旧思想的家庭中,她需要裹脚,在未婚夫面前需要矜持,尽量少见面,不能有肢体接触,导致在新婚第二天丈夫死后留下了深深的遗憾。

  相比之下,木兰就显得自由许多,她不需要裹脚,并且喜欢古玩,京戏,在异性面前可以大方谈吐,她算得上是一位拥有新时代思想的女性。

  书中令我感触较深的还有父母对于子女的教育。书中姚母因为对木兰的哥哥体仁过于溺爱,而姚父对体仁又过于严厉,在两种极端的教育下,体仁变得非常叛逆,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甚至和家中的丫鬟银屏搅在了一起。本想着去英国读书,结果途中放弃,留在了香港,将父亲给他读书用的大笔财产全部挥霍了个精光,将父母气了个半死。不过,幸好在木兰出嫁,看到了她的嫁妆,他终于意识到自己是多么无能,颓废,想重新生活一次,做起了生意,开始了新的生活。

  有许多人将这本书称之为现代版的《红楼梦》,但我觉得《京华烟云》还是要逊色许多,暂且抛开复杂的人物关系不说。相比《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恨情仇,《京华烟云》讲述的家族恩怨则显得更为平淡许多。其次,《红楼梦》中主要围绕着贾府从繁荣到衰退的过程,而《京华烟云》讲述的却是整个中国,时代,社会,思想上的`变迁,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对传统中国的文化和生活细节的真挚热爱,这点是与《红楼梦》大不相同的。

  京华烟云,拨开烟云,探究云雾下真实的旧社会,这,便是全书要向我们诉说的东西。

  《京华烟云》观后感 篇6

  昨天晚上终于读完了《京华烟云》,很厚的一本名著。有多久没有完完整整的读完一本厚厚的书了?自问自答:“好久了。”真的好久了,就到记不起来上一本读的是什么,在什么时候。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最后一行字时,我莫名叹气。而后的一天时间里,仿佛还是在那段乱世之中,扎下根出不来,也不想出来,多呆一会儿,总是好的。

  如今,我的脑袋里有了两个木兰的存在。一个木兰,巾帼英雄称豪杰,不惧强敌勇向前,是我们朝朝代代赞扬的对象,古书记载,励志故事,动画形象,让国人无人不知,家喻户晓。而另一个木兰,只是存在于林老的`笔下,存在于读过《京华烟云》的读者心里。机灵活泼,端庄大方,时髦新派,抛弃旧习,思想自由奔放,敢作敢当,是当时整个时代的先锋。书中的前言是林老之女林如斯所写,她说林老当时说过:“若为女儿生,必做木兰也!”可见林老对于木兰的钟爱。此处的木兰,没有巾帼的英雄奇迹,更现实更生动,让人不禁大声感叹:“不做巾帼此木兰,必做书中彼木兰”!

  书中的人物和关系结构是我读过的所有书中第二复杂的,第一便是《红楼梦》了。很巧,林语堂先生终生痴迷《红楼梦》,对于庞大的人物体系细化之分,想必当时也受益于《红楼梦》。书中只是描述了曾,姚,牛三个富贵家庭的起落和变迁,仅仅三个家庭,伴随着时代的变化,让我们仿佛看到了当时封建落后又努力挣扎的中国。

  姚家,一个不参与政治的生意人家,产业遍布江浙。姚思安是道家的追崇者,这位老先生在整个过程中是唯一一个让我想不出缺点的人,人无完人,也许我没有参透看到。姚先生的思想的极度自由的,在看书时我就在想,如果他再年轻十岁二十岁,会不会和他的女儿一样,积极适应新社会,崇尚新思想。也许是因为年纪,姚先生的这种自由思想没有明明白白的说出来,但是在儿女身上,得到了最明显的体现。即使到最后先生云游四海十年,我没有不理解,一个灵魂自由的人,即使山河破败炮火连天,又怎么能扰他清净?

  《京华烟云》观后感 篇7

  意犹未尽,这是我读完《京华烟云》后的第一感觉。故事中的每个人都是那么的个性鲜明。

  姚思安,主人公的父亲,他是真正读懂了“道”的人,他不拘旧习,思想进步,远非同一时代的人可比。他反对给女儿缠足,视金钱如无物,勘破生死,享受人生。他超然的见解深深地影响着年轻一辈,木兰、立夫等因此都显得卓而不群。他是那个时代的圣人,那个时代真正的老神仙。

  姚莫愁,主人公的妹妹,她稳重,贤惠,宽容,虽然思想略显保守,但的确是最适合持家的人。有这样一位妻子,孔立夫基本不需要为生活而再担心,一切都那么井井有条。或许,立夫更喜欢木兰,但,的确,莫愁更适合他。

  冯红玉,相貌出众,才华横溢,多愁善感,体弱多病,从任何一个方面看,她都是翻版的林妹妹。除了名字的颜色外,再也看不出什么了。她和阿非本可以算作青梅竹马,可惜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一段事不关己的话,让她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天妒英才,何况她还是红颜。

  孙曼娘,木兰眼中最美的女,也是木兰最好的姐妹。她温婉贤德,尊礼仪,孝父母,她和平亚,本可算是天作之合,可惜二人均为旧理所缚,最终的结局凄凄惨惨。幼时丧父,少时丧夫,一辈子没享受过丈夫的疼爱,没生过一个孩子,一直生活在悲剧之中。如果她当年能大胆一些,或许,生活会好很多。

  牛素云,我觉得是这里面最可怜的人之一。蛮横无理,为了利益,不择手段,不惜一切。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憎恶,但最后在面对民族大义与个人利益时,她番然悔悟,让人们肃然起敬,当然这也跟经亚的孩子以及姚老爷子的'话有关。

  当然还有平亚、经亚、荪亚、暗香、曾文璞、曾太太、桂姐、丽莲、爱莲、姚太太、冯舅爷、环儿、体仁、银屏、华太太、宝芬、陈妈、陈三……太多太多的经典形象,让人印象深刻,久久不能忘怀。他们之间的各种故事至今让我难以忘怀。虽然我觉得,最后的结局有点生硬的走了高唱爱国的政治路线,但总的来说,《京华烟云》是一部再好不过的书了。

  《京华烟云》观后感 篇8

  《老子》在第二十五章中讲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也就是说,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道效法自然。在古人心目当中,道是天地宇宙间最最根本的存在。

  林语堂的女儿在《京华烟云》序文中说:“父亲其实是把木兰当成一个时代女子的典范了,是心目中的理想女子,有自己的想法,认真看世界,不为命运所屈服。书中称木兰是道家的女儿,我想,这和她所受父亲的清净无为的思想熏陶较多。”

  我们在小说中也看到,尽管姚木兰感情非常丰富,但内心深处的思想感情,总的说受到了道家思想的影响和制约。可以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天然反映。

  小说中把木兰和妹妹莫愁作了一个很有意趣的对比:“木兰的眼睛长长的',莫愁的眼睛圆圆的。木兰的活泼如一条小溪,莫愁的安静如一池秋水。木兰如烈酒,莫愁似果露。木兰动人如秋天的林木,莫愁的爽快如夏日的清晨。木兰的心灵常翱翔于云表,莫愁的心灵静穆坚强如春日的大地。”可以看出,在姚木兰身上既有返璞归真的意境,又有淡雅之极致的奥妙,综合体现了“自然之美”的审美标准。

  姚木兰面对生活的种种沉浮,始终保持胸襟开阔又洒脱自然的心境。她天性活泼愉快,生气充沛,作起文章来行思敏捷、振笔如飞。她很会享受财富,但又从不依赖金钱,而是随时准备着失去了财富应当怎样过日子。在富裕殷实的生活中,能够保持质朴厚实的心态,在平凡、宁静的乡村生活中,只求丰衣足食,无忧无虑,能够知足长乐。

  当孔立夫和姚木兰一起攀登泰山时候,两个人对着秦始皇无字碑时的心照不宣,是表现姚木兰思想境界的画龙点睛之笔。他们看到,那一块石头无情无感,故永远生存,人为有情之动物,故个人死去而家族却永远流传。立夫说:“这个没字的碑文,已经说出了无限的话。”木兰一语中的:“因为石头无情。”可见,木兰在精神上已获得了真正的解脱,她的崇高感情也得到了最美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