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论文(必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景观设计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景观设计论文 篇1 关……
景观设计论文(必备)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景观设计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景观设计论文 篇1
关键词: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融合;探索
众所周知,建筑设计会直接对建筑施工的质量产生巨大的影响,建筑的景观设计对于建筑施工的效果也有很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相关的施工人员应该能够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进行有效的结合,从而能够使建筑物与周围的环境达到一体化的融合,在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使用功能和施工质量的基础上,保证建筑物的审美功能。为此,相关的人员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1什么是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是指在实际的开工之前,设计者要按照相关的建设目标和建设任务,将施工过程中和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全面和充分的设想,从而列举出合理的解决问题的办法,通过图纸和文件等将相关的内容加以呈现表达。这样就能够为施工队伍各个部门之间进行工作协调的重要依据。有利于对施工的造价、质量和进度给予有效的控制。建筑涉及的主要工作内容涵盖诸多方面[1],其中主要包括建筑学、给水排水、供暖、空气调节、防火、自动化管理以及建筑热工学、工程预算等诸多方面的知识,这就需要相关的技术人员之间的密切合作。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密切协调,从而有利于实现用更少的材料、更少的劳动力以及更少的成本和时间来达到以上各个方面的标准要求,从而保证建筑物的使用、经济和美观。
2什么是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主要是指将规划林、生态学原理以及相关的地理知识进行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将科学发展的思想、以人为本的发展思想进行结合,通过景观设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在实际的生活中,房屋建筑已经不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居住和避难的地方,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活品质的追求,相关的建筑学和材料工程日益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支持,房屋建筑已经不在是传统的以木材和石头的为主体的建筑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建筑领领域的设计内容也在逐渐丰富。因此,如何能够将周围的环境和建筑的设计给予完善,促进建筑行业长时间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筑设计者和景观设计者需要着重注意的地方。景观设计主要涉及的工作包括:日常的会展设计、空间设计以及人们常见的节目气氛环境的设计。人们通过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一种工艺品。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的是景观设计不是人们任意的行为,而是需要专业人员来对大自然进行精心改造的,需要专业人员通过科学的分析,利用多种专业性的知识,并且对当地的环境进行充分的考察,从而才能够实现的设计。
3将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进行融合的方法和策略
(1)能够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际的现代建筑的设计过程中,人们经常具有一个追求独特和与众不同的设计思想和品味要求[2]。因此,相关的建筑人员就要能够将相关人员的独特要求和自己的需求以及周围的环境要求给予有效的融合,能够将人与自然思维的和谐共处的思想给予有效的实现。因此,这就需要建筑行业都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将景观设计的主体地位进行有效的突出,使二者之间进行相互融合,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比较独特的学科,从而创造出一个更为完美的作品。首先,我们要提高建筑设计中的景观意识,能够充分意识到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在实际的工作中,要能够有效的将各种景观设计的理念融入到建筑设计的过程中,保证景观设计和建筑设计进行融合的目标实现。最后,在对建筑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我们也可以多从建筑的景观设计角度对建筑物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从而有效提高景观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主体地位。(2)促进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有效协调。在实际的建筑规划的设计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一个这样的问题,很多人虽然有景观设计的意识,将景观设计的主体性给予突出,但是在设计的过程中仅仅是单纯的提高景观设计,而不能够将建筑设计中的资金问题、技术问题以及人员素质等都充分考虑进来,造成了景观设计与建筑设计相互矛盾的一面。相关的人员应该对这些矛盾给予有效的处理,从而提高建筑的质量。而且,我们还应该意识到,建筑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其经过几百年、几千年的发展,将历史的点点滴滴进行了渗透和反映,才能发展到今天的阶段。因此,在现代建筑和城市规划中[3],相关的人员要能够以传统的思想为基础,有选择性的将现代人们的心理需求进行结合,从而再逐步的对相关建筑物的空间给予有效的调整,这样才能够保证建筑物与社会的发展进程相协调。通过加强建筑物与景观设计的有效的协调,才能保证建筑物在实际建造过程中所遇到的困境,从而实现对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的有效融合,从而在更大的程度上去完善对建筑物的设计,能够将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美观要求给予融合,也将建筑的设计中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元素,能够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更好的凸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建筑行业的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建筑行业的发展需要能够适应社会和时代的发展步伐,现阶段,我国的经济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生态环境方面却有所欠缺,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将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实现有效的融合和统一,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然而,在实际的践行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和阻碍,相关的人员应该能够充分地意识到其中的障碍,不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更好地解决问题,促进建筑领域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彬.成都平原乡村酒店建筑与景观融合的设计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xx(10):34-36.
[2]龚乐.基于建筑与景观融合方式下的度假酒店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xx(06):22-24.
[3]姜山.浅析建筑设计与景观设计的融合———建筑与景观的和合之路[J].黑河教育,20xx(07):74-76.
景观设计论文 篇2
[摘要]园林景观设计对城市绿化建设具有重要作用,园艺是农业种植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带动了园艺技术的发展,并且逐渐应用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使园林景观更为多样化,更加贴近人们生活需求。基于此,笔者结合个人观点,就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园艺技术;园林景观;设计;发展
中图分类号:TU3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xx)37-0017-01
1 园艺技术
园艺技术一般指的是苗木种植培训、修葺、驱虫、生产、管理经营的综合技术。当前在园林工程中,主要是指针对园区特定植物树木,定期进行统一的修葺维护、造型、杀虫等过程。园艺技术在发展的过程中,对于园林工程的整体效果体现,以及景观形态保持都有较好的作用。实际落实的过程中,主要通过园艺师进行具体的景观维护管理。
2 园林景观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在园林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实际应用过程中,具体指针对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自然景观、地理环境、建筑类型、水域环境、植物类型、道路进行改造设计的工作。通过园林景观设计使得园林工程更具美感、欣赏价值,以及生态平衡性。一定程度上园林景观设计,代表区域人文文化以及文明程度。
当前国内在分析探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使其区别于园林工程设计。认为园林工程设计更偏向于工程设计一类,而景观设计则属于具体事物的设计。但从根本分析,两种设计区别较小,并且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主要针对对象相似。因此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园林工程设计与园林景观设计可同时进行。
3 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
园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主要为针对植株进行修剪、栽培、种植、培育、养护等综合性的作业流程,主要应用于农业发展以及园林工程养护。园林景观设计在发展的过程中,主要为针对园林建设项目,进行建筑、植被、人文、美学等方面的园林工程设计。使得园林工程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具备良好的逻辑感、美感,以及区域文化等特征。针对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相互关系,笔者进行简要的分析介绍。
3.1 园艺技术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工程
园林工程在建设应用的过程中,设计了大量的树木、禾木、灌丛等植被。此类植被种植之后,其在生长的过程中,为了保持植被美感,并且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园艺人员针对此类植被定期进行修剪,以此保障整体的植被符合园林景观设计的理念,最终能够突显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因此园艺技术在应用的过程中,可看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工程,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3.2 园林景观设计提升了园艺技术的工艺发展
园林景观设计为园林工程的上层建筑,因此其在实践的过程中,需要通过较多的手段进行协调管理和设计。当前在实际发展的过程中,园艺技术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工程,园林景观设计对其产生了促進性的作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能够增强园艺技术的工艺发展。例如在特殊植被的应用中,由于地理现状等原因,园艺人员在操作的过程中,存在较大的风险性。在此现状下,园林景观设计可通过调节植被的方式,进行园林工程设计的优化。以此提升整体园林工程的效果,并加强园艺人员的人身安全。
4 新时期下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
4.1 高档住宅区园林景观设计
高档小区绿地覆盖率在整体面积的35%,公共绿地跨度大于8m,并且面积不低于4000m2。高档住宅区绿地面积的1/3,需要有充足的阳光。所以,在进行住宅区设计时,设计师通常将会将小区绿化转为景观设计,符合国家标准的同时提升美化效果,提高小区档次,给予人们视觉上的享受。在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量小区地形、土壤、天气等条件,进而选择适合小区环境的植物。选择一些成活率高、易管理的植物品种,节省资金投入同时达到美化效果,两全其美。
4.2 商务建筑景观设计
一些商务办公建筑中也会融入园林景观设计,以缓解人们工作压力,放松心情,同时增加文化氛围。在商务办公中融入园林景观设计可以营造一定的环境氛围。将不同的植物、花卉融入在商务办公中更能够增添园林特点。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注重氛围、环境的衬托,强调立体化和适用功能。例如:在进行商务建筑景观设计中可以加入凉亭、桌椅等基础设施,满足该区域的人们对于休闲功能需求。给予人们一定的休息空间,配合环境效果,让人们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得到放松。
4.3 空间分布设计
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其在发展的过程中。为了良好的体现设计效果,并且协调园艺技术的发展。具体设计的过程中,应注重空间分布的设计。通过合理的分布景观设计类型,达到区域空间的合理利用,并且带动园区游客的流动。避免因重复设计造成的审美疲劳,影响了最终的设计效果。
例如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园林景观设计必须考虑园艺技术的实际落实效果。并且对设计区域进行综合划分,设计的过程中应考虑阳光照射情况、地理环境现状,以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并且提升空间利用率。
4.4 建筑形态设计
建筑形态设计为园林工程景观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对于整体园林工程的效果体现影响重大。当前我国园林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应用较多的建筑形态有:明清建筑形态、徽派建筑、古今结合类型的建筑形态。此类建筑形态对于整体园林工程的效果体现,以及景观设计效果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建筑工程为园林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前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通过建筑形态设计结合景观设计的分布,良好的.体现了整体的园林效果。
4.5 景观分配设计
园林景观设计中,景观分配为主要的设计流程之一。设计人员根据整体园林工程区域进行规划,按照地理环境现状进行改造设计。在此过程中,为了体现整体设计效果,并且完善园林工程的景观内容,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应结合园艺技术发展,针对景观分配进行合理的配置。
4.6 资源配置设计
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在结合发展的过程中,除去注重园区内设计效果,还应针对园区内资源现状进行合理的配置。例如园区内部饮水机的分布、休息座位的分布、垃圾桶的分布、餐饮区域的分布、商业区的分布,应进行合理的分配和布置。通过针对整体区域进行划分,之后按照常规客流量的分析进行资源配置。最终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并且带动园区内经济的增长,以及游客舒适度的提升。
4.7 人文区域设计
一般情况下园林景观设计与园艺技术在结合发展的过程中,除去设计方面的理念落实外,对于园林所在地人文文化的体现,也为常规的设计手段之一。一般情况下观光类型园林工程,涉及到接待游客等功能。因此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体现人文设计。设计人员针对整体的区域范围,应划分出人文文化区域或在实际设计的过程中,将人文文化渗透入每一个区域。并且在园艺养护的过程中,园艺人员也可通过修葺草木,进行具体事物的设计表现。
结语
当前我国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发展态势较为良好,但在细节方面还存在较多的问题,影响了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效果体现,并且造成了较大的资源浪费以及资金支出。此类现状下,为了有效改善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笔者分析当前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现状,并参考相关案例,针对当前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参考文献
[1] 应碧君.现代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的结合[J].中国林业产业,20xx,02:60-61.
[2] 朱子军.新时期园艺技术同园林景观设计结合[J].建材与装饰,20xx,10:84-85.
[3] 陶金钰,王梦林.新时期园艺技术与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J].现代园艺,20xx,21:74.
景观设计论文 篇3
1规划情况
1.1轴线划分
规划整体采用了中轴结构,体现学院的理性和严谨。前广场、中心桥、核心广场、图书馆,轴线关系既延续了传统的布局,也是联系南北两块用地的纽带。
1.2组团布局
学院设计了多个组团式的建筑群,每个建筑群由多个院系组成,树木绿化如同脉络一样深入到各个组团内部,并使各个组团互不干扰。
2指导思想
太原师范学院新校区文化景观的设计坚持学校“行知统一、造就良师、服务社会”的办学基本理念,以师范文化为主体,以区域文化和行知文化为两翼,将师范性、地域性、人文性与时代性的文化特色与景观建设有机的融为一体,打造具有“师(书香师院)、史(大气厚重)、诗(诗意校园)、实(科学人文)”鲜明特色的太原师范学院新校园区。
3设计原则
3.1经济性原则
经济性原则就是要尽可能保护和尊重原有基地条件,减少工程量和维护工作量及能源的消耗量,基地内部的地形、地貌被基本保留下来的同时,也减少了建设成本的投入。
3.2地域性原则
地域性原则就是要充分挖掘先天自然景观的潜力,考虑地域及规划场地的特点,创造出自然生动的景观效果。根据地形布置的绿化步行带及沿行洪渠有一系列的空间景观节点,都体现出地域的自然、历史、文化内涵及特色。
3.3系统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即把整个校园景观作为一个系统,关注其整体性、层次性,而不仅仅关心某几个景观节点的塑造。因而规划提出了多个组群,系统规划,整体发展的设计理念。
4景观设计的结构
校区的景观布局,以南北中轴线及行洪渠两岸为两条主要景观带,主要景观带将学校各区的景观点组团进行有机的联系、整合构成了学校景观的基本框架。南北中轴的景观布局相对严谨对称,以高大的乔木为主,体现了大学书院中轴线的庄重气势。沿行洪渠两侧的景观设计层次丰富,构图灵活,紧密结合水体,塑造出一条优美的景观带,体现出书院浪漫的诗意氛围。两条主轴联系的各景观组团采用相对封闭的园林式布局,每个组团都有相对完善的生态小系统,很好的体现了新校区景观结构的层次感及中国北方的院落式文化。
5景观设计的内容
5.1中轴线景观的布局
作为师范类院校,该校区的总体规划借鉴了传统书院式平面布局,将校区南北中轴线作为了学校的主轴线,主轴线的景观设计成为了景观设计中的重点。景观结合校门、入口广场、图书馆、体育馆的层层迭进及收放有致的空间,布置规整严谨,以中心对称的高大乔木为主,不同树种间构成丰富的层次,形成起承转合,交响乐章一般的空间序列关系。为了突出书院的大气庄重的气氛,强调出学校南北中轴线的序列感,中轴线的道路及中心广场尺度较为宽阔。为了使学校中轴线宽阔而不空矿,在中心大道的周围及中间栽种了阵列式布局的高大数木,阵列式布局的树木烘托学府肃穆气氛的同时也很好地调节了中心广场的小气候,有效阻挡了冬日的寒风及夏日的暴晒,吸引人群的聚集。
5.2河道两岸的景观布局
充分利用泄洪渠贯穿校区的'空间特点,以一河两岸为中心形成了学院的滨水景观区。河两岸景观建设以回归景观的自然特性为基调,植物与景观的设计体现出宜人的尺度,在一河两岸构成了“天人合一”的人文景观带。河两岸设计了亲水的露天休憩平台与自然的草坡,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绿化步行带、生态景观节点、环湖景观节点的穿插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休憩观景的场所,让大学生活给学生留下美好的记忆。沿景观水体两侧布置有驳岸与水面相互地映衬,驳岸两侧的植物考虑到水与大气的微循环,各类植物应该多层次、立体化地种植,不仅能够形成节能舒适的生态系统,也大大地开拓了景观空间的趣味性,让景观河两岸产生起伏有致、疏密相间的和谐韵律。
5.3建筑单体及内部围合的庭园空间
在校区的总体规划设计当中,各学院以及行政空间以组团楼为单元,学生的生活区也是自成体系的。庭园与建筑相互借景,通过对建筑中庭,天井,室内绿化,空中花园,交往平台等等建筑内部的生态空间处理,达到了建筑与庭园的完美融合。
6结语
高校新区的景观设计,影响着校区师生的生活品质与文化氛围,要协调好景观与建筑的关系,景观与人的关系,景观与校园文化的关系。优秀的校园景观设计会减少学生与新建校区的疏离感,体现出学校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景观营造出的良好氛围要对学校师生的工作和生活产生积极的影响,让广大师生在校园的生活中充满乐趣,达到景观育人的目的。
景观设计论文 篇4
摘要:在家居小区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对园林设计的概论进行了总结,对园林空间的本质、形式、封闭性以及如何处理空间本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小区文化背景的定位融合到园林设计中去。作为园林设计,设计的思想应面面俱到,对形态的各个因素进行具体的了解.
关键词:设计艺术空间特性形态文化
在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优美的环境是人们无时无刻都在追求的目标。园林在一般情况下总是地形、水、植物和建筑这四者艺术的综合。因此,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和建筑营造便相应成为造园的四项重要内容。园林既要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又要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所以园林既是一种物质产品,又是一种艺术创作。
家居小区园林是现代丰富多彩园林中的亮点,它给园林设计师提供了更广泛创作空间。各种文化内涵、各种设计流派互相融合,创造了丰富多彩居住环境。
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是小尺度的空间设计。为了获得丰富的园林空间,应注重空间的渗透和层次变化。主要可通过对空间分隔与联系关系的处理来达到目的。被分隔的空间本来处于静止状态,但一经连通之后,随着相互间的渗透,好像各自都延伸到对方中去,所以便打破了原先的静止状态而产生一种流动的感觉,同时也呈现出了空间的层次变化。空间的对比是丰富空间之间的关系,形成空间变化的重要手段,由于形状、大小、明暗、动静、虚实等特征的对比,而使这些特征更加突出。空间序列是关系到园林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问题。当将一系列的空间组织在一起时,应考虑空间的整体序列关系,安排行走路线,将不同的空间连接起来,通过空间的对比、渗透、引导、创造富有性格的空间序列。在组织空间、安排序列时应注意起承转合,使空间的发展有一个完整的构思,创造一定的艺术感染力。
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是个由浅入深不断完善的过程,它主要是由下列环节构成。园林设计者在接到任务后,应该首先充分了解设计委托方的具体要求,然后善于进行实地调查,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宜居人群文化及生活习惯,对整个小区及环境状况进行综合概括分析,提出合理的`方案构思和设想,最终完成设计。它主要包括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大部分。这三部分在相互制约的基础上有着明确的职责划分。
方案设计作为园林设计的第一阶段,它对整个园林设计过程所起的作用是指导性的,该阶段的工作主要包括确立设计的思想、进行功能分区,结合小区条件、空间及视觉构图确定各种使用区的平面位置,包括交通的布置、广场和停车场的安排、建筑及入口的确定等内容
详细设计阶段就是全面地对整个方案各方面进行详细的设计,包括确定准确的形状、尺寸、色彩和材料,完成各局部详细的平立剖面图、详图、园景的透视图、表现整体设计的鸟瞰图等。
施工图阶段是将设计与施工连接起来的环节,根据所设计的方案,结合各工种的要求分别制出具体、准确地指导施工的各种图纸,能清楚地表示出各项设计内容的尺寸、位置、形状、材料、种类、数量、色彩以及构造和结构,完成施工平面图、地形设计图、种植平面图、园林建筑施工图等。
其中,园林方案设计可以概括为五个步骤,即构思阶段、初步定案阶段、交流阶段、修改阶段和定案阶段。
1.构思阶段
在熟悉楼盘总体规划图纸之后,根据该楼盘开发理念及建筑风格进行初步设计。初步设计必须符合规划设计具体规定,同时满足开发商对楼盘在市场中的定位,结合当地风土人情、文化芬围创造具有特色园林设计。
2、初步定案阶段
初步设计出来之后,再结合园林设计规范及当地绿地规划设计要求完成初步园林设计方案。
3、交流阶段
在完成园林设计初步定案之后,由开发商组织规划、建筑、园林等部门人员对方案进行会审,充份采纳各部门意见。
4、修改阶段
经对各部门意见以及收集回来相关信息,认真修改设计方案。
5、定案阶段
经过多次意见及相关信息的采集、修改,最终完成园林设计方案
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本身是个复杂的过程,其设计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四个特性,即创作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社会性。
1.创作性
设计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作活动,它需要创作主体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灵活开放的思维方式。园林设计者面对各种类型的生活小区,必须能够灵活地解决具体矛盾与问题,发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必须兼顾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两个方面。
2.系统性
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到建筑工程、生物、社会、文化、环境、行为、心理等众多学科。因此必须熟悉、掌握相关学科的知识。另外,家居小区绿地本身的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有道路、湖水、修闲广场、绿地等等。因此,家居小区园林设计是一门系统工程。
3.全面性
在进行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全面地分析调研,深入大担地思考想象,不厌其烦地听取使用者的意见,在广泛、全面论证的基础上优化选择方案。设计的过程与一个不断推敲、修改、发展、完善的过程
4.社会性
家居小区园林绿地景观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一部分,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这种社会性要求园林工作者的创作活动必须综合平衡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个性特色三者的关系。只有找到一个可行的结合点,才能创作出尊重环境、关怀人性的优秀作品。
近年来,随着人类对环境的日益重视,园林已成为社会的热门专业,为多种学科的综合体,不仅要求设计者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有较宽的知识拓展能力。今后本人应更加加强各方面的学习,努力完善园林设计创作。
景观设计论文 篇5
摘要:如何设计校园景观,如何在校园景观中表现大学文化,需要将文化艺术融入到校园设计中,将其作为灵魂和主线进行景观设计,充分了解大学历史,学习国外先进高等学府校园景观设计观念与理论,打造出属于校园独有的校园景观。
关键词:校园文化艺术;校园景观设计;设计观念与理论
1校园文化艺术
校园文化艺术是一种有别于特定文化气氛及精神面貌的文化艺术,经过一定实践,历经发展形成。校园文化艺术形式具有多样化,包含学生独有的思维方式,做事行为和特点,还有平时在课外常举行的文化活动,比如一些歌舞比赛,校园十佳歌手,志愿者协会社团等等各种节目与活动。大学校园文化艺术传达着特有的人文情怀以及重要价值观的内涵形态。每个学校所经历的故事不同,起点不一,历史发展与文化背景也各异,因而导致形成了千差万别的校园文化艺术。校园文化艺术代表着2方面的层次,分别是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大学校园文化在物质方面讲主要包括校园环境,比如各种楼层建筑,图书馆模式,教学楼形式,公共场所设备等等;大学校园文化在精神方面来说,包括学校学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活形式,该大学是否具有好的学风和好的校风,可以通过校园学生的外在气质来表现。物质是精神的载体,精神是物质的内涵。
2校园景观设计
校园景观设计主要针对两类进行,一类是对校园自然景观设计,一类是对校园人文景观设计,其在景观中拥有特有的形式类型。设计自然景观通俗讲就是将一些地势形貌、水体形态以及校园花草植物进行设计;设计人文景观就是将满足人们精神和物质需求,融入一些特有文化气息的`景观。因此,学校领域内的自然景观也属于校园文化的一部分,设计时可以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设计,这样可以很好地通过校园景观反映出校园文化,于此同时,校园景观有可以很好地反映扯校园文化内涵,可以同其他类型校园景观区分开来[1]。
3校园景观设计中校园文化艺术的完美体现
3.1充分了解校园历史文化
大学的发展经历各个阶段,从无到有,从初期到成型,陪伴着一代代莘莘学子,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精英。每个大学建立背景不同,出发点各异,有的为培养党国精英,有的为传承中华文化,各有各的特点和个性。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完美体现校园文化艺术,如何展现其特有的历史轨迹和文化内涵。也可以说如何通过校园景观反射出大学的文化精神。因此,校园景观设计时,需要考虑诸多因素,在保证校园原有设施不被大肆破坏的基础上,又能融入体现校园文化历史的设计,增加校园浓厚气息感。可以选择保留一些代表性景观、设施、建筑,在风格上保持设计一致性,达到完美体现校园文化艺术的校园景观设计。
3.2展现未来,始于当下
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时要注重展现未来,不要盲目追逐过去,校园历史固然重要,但要适时展现当下发展。社会发展在飞速前进,所处环境在不断改变,这就需要校园文化迎风而上,不断与时俱进。在设计大学校园景观时明显区分新旧格局,在为了满足扩招规模带来的空间需求,重新在原有设施上增加新的建筑设施,这样一来,虽然满足了物质需求,但破坏了原有校园文化的精神面貌,造成校园景观脱节。在此建议,进行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与时俱进的同时考虑原有大学历史文化,展现未来风貌,将新旧文化设施融为一体,使校园文化艺术不断传承和升华其内涵。
3.3学习先进,打破陈旧进行创新
国外许多高等学府,如哈佛、剑桥等学府拥有其自己独特的校园景观,我们可以学习借鉴国外设计,结合本校特色进行创新[2]。例如,大学文化墙,其在很多大学实施开来,在文化墙上可以进行海报宣传、进行文明倡议、开展活动提示以及诸多形式展示。仿照其独特的设计思路进行其他景观设计,可以展示校园文化的同时增加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让学生成为景观的践行者。设计时要避免盲目仿照,要结合东西方特色,取其精华文化融入其中。
4结语
校园文化代表着一所大学的综合实力,流淌在校园各个角落环境。一所好的大学所呈现出的良好文化氛围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学校优良传统,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享受身心愉悦。良好的校园景观传承者校园历史,校园文化,让学生感受大学底蕴,继承传统优良学风。将校园文化艺术应用到校园景观设计上,将两者紧紧结合,散发出大学校园精神与物质的气貌。培养专业人才,树立正确人生价值,创造美好校园环境。
参考文献
1赵蕊.大学校园文化景观设计策略探析[D].河北农业大学,20xx(12)
2王小冬.大学校训精神内核在校园景观设计中的体现———以昌吉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景观设计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xx(3)
景观设计论文 篇6
摘要: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并有着鲜明的特色,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就成为园林景观设计创新的发展途径,这也是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本文主要就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原则以及要求加以阐述,然后就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注意事项和具体的应用详细探究,希望能通过此次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研究,能为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传统文化元素
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园林景观的需求也在不断加大,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为保障设计的整体质量就要注重方法的创新,而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就有着其重要性。通过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探究,就能为具体的设计工作提供相应参考。
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原则及要求
1.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原则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应用传统文化元素就要注重遵循相应的原则,能够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有深入的理解,对其文化内涵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更好的将其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紧密结合,发挥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积极作用。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过程中,要注重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不同地域的园林景观的设计都有着其独特性,当地的文化也有着不同,所以在应用传统文化元素的时候,就要充分注重因地制宜,能和周边的环境融为一起,应用的恰到好处材料良好的设计[1]。现代景观设计当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要注重对意境的营造,不能将设计停留在感官上,更重要的是要能从心理上与观赏者达成共鸣,所以在文化的意境营造环节就显得比较重要。
1.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要求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要按照设计的要求,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终究要将现代园林的包容性充分体现出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现代的社会发展中不断的解放,人们对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求也会存在着不同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就要以时代发展要求为基础,设计中要更多的展现传统文化的特点,这样才能将设计的特色加以突出[2]。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要注重人性化以及生态化,并充分注重设计责任功能的体现,从传统园林束缚当中能摆脱出来,这样才能保障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价值最大化体现。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设计过程中,运用传统文化元素就要充分注重对古典园林指导性的理解,将传统文化元素当中的要点加以科学应用,并在和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结合的过程中,也要能注重对其继承发扬,和现代的生活园林意境的营造也要相符合,只有从这些层面得到了重视,才能保障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的质量。
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注意事项及方法
2.1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注意事项
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工作进行结合,就要充分注重方法的科学性,不能照搬照抄,这是阻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创新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的速度比较缓慢,在很长时间中设计人员的崇洋媚外的心理都比较严重,不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随着进一步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改变,对传统文化也更加的重视,这就要求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能够充分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科学应用,优化园林景观的设计,避免存在拿来主义的设计弊端,将新的设计理念应用在园林景观的设计当中。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要注重对成功经验的借鉴,能够对一些应用传统文化元素比较成功的经验加以借鉴,这样就有利于从中获得启发。我国的传统文化元素的包容性以及同化性的特点都比较突出,在和现代园林景观进行有机的结合下,就能促进其设计的整体质量[3]。同时要注意,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过程中,要能够有选择性的加以继承,对传统的文化精髓要有深刻的了解,在继承中进行创新发展,这样保持文化的活力。
2.2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传统文化元素应用方法
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对于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要在选择上以及应用的方法方面加强重视,如对空间的设计过程中,就可将传统文化元素中的分景以及障景等方法加以应用,这是对古典园林中的设计方法进行的应用,能够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受。设计过程中还要充分注重场地空间以及植物围合元素的科学应用,能保障现代园林景观空间设计的层次性加以突出,这对传统文化特色的氛围营造就比较有利[4]。景观设计中相关设计人员要注重推敲,将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的恰当性要能体现出来,这样才能真正有助于保障景观设计的整体质量。现代园林景观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将传统文化元素中的色彩加以科学应用,也能起到优化设计的效果。传统的色彩中黄色以及红色等都是有着丰富内涵的中国色彩,如红色的应用就表现出喜庆祥和的文化景观气氛,具体的景观建筑过程当中,对于亭台楼阁的建造中色彩的应用,就要注重铺装以及墙面等科学的选择,色彩当中的青花蓝主要是用于点缀效果的,木色就是自然的色彩,将这些色彩能够结合实际的园林建筑的需求进行应用,就能将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文化内涵加以良好营造。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就要充分注重传统符号的应用,一些植物符号以及动物符号等,都有着特定的文化内涵。如仙鹤就象征着长寿,梅兰竹菊等植物就象征着人的高尚品格,这些符号元素在景观园林设计中加以应用,通过简化的方式或者直接的植物栽植的方法,就能营造浓郁的传统文化氛围。通过多种多样的形式表达,就能将园林景观的设计质量得以有效提高。
2.3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发展趋势
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发展要注重和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传统才能走出独特的发展道路。当前我国的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在诸多的挑战环境下,就要注重以传统文化为基础,采用多种的形式来运用传统文化元素,积极促进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发展,只有从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才能为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行业发展指引方向。具体的设计中设计人员就要注重设计理念的创新发展,不能只注重利益而不注重设计的质量,要能够沉下心来搞设计,将传统文化元素能科学的加以应用,发挥其积极作用,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我国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良好发展。在植物的配置过程中,注重层次化和地域性,丰富空间的层次感也是传统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比较常用的手段,在这些基础层面得到了加强,就能有助于实际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效果良好呈现。
3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元素是多种多样的,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应用形式也是多样的,这就需要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充分注重传统文化元素的科学性以及针对性的应用,促进园林景观设计的整体质量。希望能够通过此次对现代景观园林设计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应用研究,能为具体的应用发展起到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婷.中国传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分析[J].科技与创新,20xx(08).
[2]刘音.论中国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西部皮革,20xx(18).
[3]卢伟.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J].现代园艺,20xx(24).
[4]吴保霖.论中国传统元素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功能和应用[J].农业与技术,20xx(01).
景观设计论文 篇7
中国传统殡葬文化
1.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特点
(1)祭祀行为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逝者的丧葬是后辈对亲人所尽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而祭祀,是最能体现殡葬活动仪式感的一种行为,数千年来祭祀活动形成了一套沿用至今的习俗,人们遵循着“丧尽礼,祭尽诚”的观念,祭祀活动是人们缅怀逝者并希望逝者能安息而产生的活动,或是以慰藉生者的追思,或是对亡灵的恐惧和崇敬。(2)尊卑有序的殡葬礼仪儒家认为,孝的判断标准为是否合乎礼。古人讲究“葬之以礼”和“祭之以礼”,这里的“礼”不仅仅指纷繁复杂的殡葬礼仪,而是周朝传统礼制,古人讲究厚葬的同时,葬礼是奢华还是简朴,要看身份,讲究尊卑有序。儒家尊卑有序的殡葬观表现在殡葬礼仪中,主要体现在称谓、规格、陪葬品和陵墓这几点上。(3)厚葬的风俗中国传统中央集权制影响的帝王厚葬直接间接地影响着民间的办丧理事。再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信奉“事死如事生”的生死理念,又受儒家孝道的影响,许多人把办理丧事视为对祖先尽孝的最后时刻,后人在置办丧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亡者实施厚葬,是被视为尽孝的表现。
2.传统殡葬文化对现代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
我国当代殡葬习俗和现代城市墓园景观规划设计,一直受到传统殡葬文化的深刻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在当代,墓园承载着安葬逝者与传播传统殡葬文化的双重内涵,所体现的供人们寄托抒发思念之情、抚平哀伤等特点同样使墓园成为了一处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地方。
城市墓园景观的研究意义
墓园是指在墓地上增加庭院和公园设施,并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通俗来讲,墓园是为逝者公民提供遗体或者骨灰安葬的公共场所。城市墓园景观有其区别于其他城市景观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双重压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老龄化不断增长,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小,墓园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此时,传统公墓在诸多方面已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要求。人们墓园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方寸之地,墓碑林立”,这种简单的墓地形式,人们希望死后也能生活在生态美丽的如画园林之中。这两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墓园建设的发展。
2.墓园景观的特殊社会属性
墓园景观空间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社会属性,它在埋葬死者的'同时,更是寄托生者哀思的场所,是历史文化的承载体和逝者精神文化的传承体。在我国,现代墓园的规划设计除了与场地地理条件有关,殡葬习俗与传统殡葬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更大,墓园景观空间的营造更是由人们的行为活动、祭祀方式所主导的。
3.我国相关研究的落后
我国现代城市墓园设计的相关研究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殡葬设施的规划设计更注重功能,在其人文意义及精神层面的探究却不够重视,受中国传统殡葬观的影响,人们对殡葬场所一直保持回避态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殡葬景观设计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城市墓园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问题。对解决人地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墓园景观的设计原则
1.营造庄重肃穆的殡葬祭祀氛围
墓园是寄托生者哀思的场所,墓园的首要任务满足人们祭奠死者,悼念、缅怀故人,中国人自古以来有祖先崇拜、灵魂不灭的观念,同时遵从尊卑有序的殡葬礼仪,因此,中国的城市墓园不应盲目仿照西方那种亲近自然的田园乡村式墓园,墓园在与园林结合,重视生态效益的同时,应该尊重传统的殡葬习俗,去进行规划设计。墓园的深度和气氛尤为重要,中国的城市墓园设计首先要营造庄重肃穆的殡葬祭祀氛围。
2.景观设计应满足人们的殡葬活动和祭祀行为
墓园景观空间不仅要考虑死者的安葬,更重要的是考虑生者殡葬活动与祭祀活动的需要,中国人在进行殡葬活动时,非常重视祭祀行为。墓园景观设计通过划分出的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场所引起人们的心理在空间位置上的反应,各种不同的空间是不同性质的区域,如园区内的骨灰廊骨灰亭等殡葬功能建筑空间,空间序列的组合,方向能极大地影响人们在环境中的流动状态和行为活动。因此,景观设计的空间序列应满足人们的殡葬活动和祭祀行为。
3.设计应突出传统殡葬文化
中国殡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园中的园林绿化是“形”,而殡葬文化如何在设计中体系则是景观设计的“神”,墓园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内涵,通过景观反映出传统的孝道、厚养薄葬等文化主题。
4.墓园景观环境的生态化
墓园作为特殊的城市绿地组成部分,在保证殡葬用地的同时,减少硬质部分,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也是其规划首要任务。现代城市墓园的生态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墓园的规划建设,应树立整体优化的环境观念,墓园环境应与自然和谐共存,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为城市创造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我国传统殡葬文化对现代城市墓园的规划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墓园设计者应从悠久的殡葬文化历史中,发掘设计理念,把握传统民族殡葬文化特色,使墓园景观空间满足人们的祭祀行为活动,营造有文化特色、以人为本、人性化的墓园景观空间。
作者:常晓宇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景观设计论文 篇8
乡村旅游景观设计问题与策略
[摘要]研究河南省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此,着重分析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策略,以期促进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旅游景观设计论文
河南省新郑市南龙湖距离郑州市区有11km,是河南省百强乡镇之一,其周边拥有黄帝故里、郑韩故城、欧阳修陵园、原武温穆王壁画墓和裴李岗遗址等旅游景观,旅游资源丰富。在这种情况下,新郑市十分重视南龙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积极开发设计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而且研究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对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由于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缺乏实践经验,在设计过程中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新郑市南龙湖地区的政府相关部门积极解决。
1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存在问题
1.1景观功能单一
首先,游憩活动单一。现阶段,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主要采取农家乐的形式,到农户家做客、打牌、聊天。虽然,农家乐的游憩活动能够使游客放松心情,但是在乡村旅游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游客的需求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单一的农家乐旅游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游客的需求。其次,旅游活动难以满足各类人群的需求。例如,年轻人喜欢休闲嘉善,但是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地区却缺乏运动场地和运动设施。再者,旅游静态、被动。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对游客的引导,导致游客一致处于被动的游玩状态。
1.2景观布局不合理
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布局较为混乱,只是简单地对原有的旅游景观进行叠加,缺乏主题性。例如,部分村落将村落中的中心地区作为活动场地,在白天开展民俗活动,晚上举办篝火晚会。但是,这种旅游布局不够科学,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和休息。另外,还有些景观离村落太远,导致游客需要在景区间穿越,造成景观布局不协调。
1.3旅游设施不完善
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设施不够完善,餐饮服务主要由当地农户提供。虽然当地农户都拥有乡村风味的特产和美食,但其卫生条件和餐饮服务水平高低不一,难以满足人们的餐饮需求。另外,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的住宿条件不够完善,很多村落的旅馆所难以满足游客的住宿需求。
2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策略
2.1保护自然景观
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景观设计应积极保护自然景观,尤其要注重对景区内的旷野景观、湿地景观、自然奇观及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加强对自然景观的动态引导,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1]。例如,新郑市南龙湖在设计乡村旅游景观时应积极清理河道,加快建设防护林,增强景观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2.2合理经营景观
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地区的经营性景观主要指农业景观,具体包括农田、人工林、果园等。由于经营性景观多以斑块的形式引入到新郑市南龙湖的整体景观中,经营性景观也被称为种植斑块。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在经营景观时,可以发展高科技农业,建设大棚农作物。并且新郑市南龙湖乡村还可以发展立体农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2]。另外,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地区还可以发展本土化农业,促进景观设计本土化发展。
2.3完善旅游设施
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地区应积极完善旅游设施,优化旅游环境。首先,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应积极要欧化旅游住宿设施,规范设置乡村旅馆、乡村旅游公寓及乡村旅游营地;其次,新郑市南龙湖乡村地区应积极完善服务设施,加快建设餐饮店、商店、烧烤中心、加油站等场地,优化新郑市南龙湖乡村旅游的整体形象,为游客提供完善的旅游服务。
参考文献
[1]徐文辉,鲍沁星.新农村乡土景观的探索——重构安吉县山川乡山川村景观[J].中国园林,2010(7):80-82.
[2]王崑,王超,张金丽.乡村旅游景观规划设计初探[J].北方园艺,2010(8):107-109.
景观设计论文 篇9
一、现代景观审美独特性
科学技术与文化观念的进步,促进人们对环境认识的觉醒,景观设计强调公众的参与性,审美主体已由少数人向大众化转变;西方艺术观念的引入,景观审美情趣与审美思维发生了转变,审美意识呈现多元化趋势。同时人们对环境质量的高度重视,形成了景观设计的全局意识;而对环境功能、经济、形式的关注,要求景观设计作品既具备功能性、经济性、科学性,同时要求符合现代审美需求。总之,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在历史延续性基础上,从空间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视觉环境的角度力求建造与自然环境和谐的居住环境。
二、山水画艺术特点分析
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山水画崇尚自然,重视自然生态观。“山水以形媚道,而仁者乐”,山水画家对自然山水一直抱着亲和的态度,他们积极投入自然的怀抱,渴望与自然能够融为一体。山水画的意境塑造。技法是画家情感表达的手段,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或雄奇幽静,或空灵淡泊。山水画利用散点透视、虚实相生、计白当黑等构图手法,让画面最大限度地展现时空境象,解决了由于造型艺术的瞬间性和静态感所带来的局限。这种意境既是画境,又是景观设计中的精神空间。山水画的创意构图。山水画以步移景异的欣赏习惯处理构图,采取散点透视展现画卷的视野,这样可以让人看得全面、看得深远、看得精细,同时也具有可观、可行、可游、可居的视觉感受。山水画的空间处理。山水画空间并非是单纯视觉空间,而是由视觉探寻引向空间的精神体验,也就是通过画境中的可观、可行、可游和可居的心理模拟,引导人们对宇宙人生之道的精神领悟和理想追求。山水画的文化精神。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造就了山水画独特的审美内涵。纵观历史,文人墨客大多通过寄情于山水抒发情感,这一点不仅体现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一畦杞菊为供具,满壁江山作卧游”的圣人情趣,更体现了山水画的精神蕴含。
三、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
1.居住区山水意境表现
意境最早见于佛经,是自我对客观的领悟。山水画的意境是作者哲学观、美学观在画面中的体现,受儒家、道家、禅宗的影响,不同的画面体现的人格与精神意志不同。他们利用墨的皴、擦、点、染,笔锋的转、折、顿、挫,使画面呈现出枯、润、浓、淡等多种形式变化,实现画面意境的表达。利用“置陈布势”“经营位置”表达山水画的艺术形式美。对于居住区景观的意境营造来说,首先,对设计师的审美思想与文化修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因为设计者的人格特质与精神意志直接影响着方案构思、立意和风格。设计师主体意识的表达以及对构图、布局、意象的安排,充分体现自己对环境、对文脉的理解,也是建构人性化、个性化居住环境的保障。其次,居住区景观需要的是生态、健康、开敞的空间效果。山水画创作讲究“意在笔先”,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充分挖掘场地的文化品质与格调,做到胸有成竹,然后利用植物、石材、水体等自然要素营造环境,做到有目的、有感情地进行设计,这样既能够充分表达设计的主题,也更能表现“回归自然”的意境。最后,山水画的章法布局讲究起、承、转、合,疏密相间,虚实相生,留白等,体现了画家对画面的整体把控能力,也在画面中营造了内敛、含蓄的.视觉感受。居住区景观设计的构图不仅要符合居住区的功能、绿化率要求,更要按照形式美法则来布局,应依据道路级别将场地划分为不同用途、不同风格的空间,或采用规则式以表现秩序之感,或采用自由式以表现含蓄之美,尽力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造一个可居、可赏、可游的外部空间,诱发人们情感、意趣、联想、移情等心理反应,满足人们物质精神需求。
2.居住区山水意境营造方法
(1)植物造景植物是山水画景物构成要素之一,常用松、柳、枫、竹、芭蕉等。山水画非常注重植物的配置。常利用植物不同的体态、高低、花色、叶形、进行疏密安排,形成不同的视觉和心理体验。同时善于运用植物的寓意象征人的品格与精神,寄托了画家疏远污浊、洁身自好的品格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中也应根据植物不同的审美功能与形态特征,营造居住区的山水意境。以乔木、灌木、花卉为主体,结合山石、绿地、水体等构建立体绿化空间,形成多层次、多形式、多角度、多维度的景观效果,让居住者的视线在游憩时可以得到空间的延伸,带来意境的想象。
(2)叠山理水山水画以巧妙安排山石与水,体现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绘画宗旨。在现代居住区环境营造中,叠山理水对山水意境的营造同样有着巨大的作用。山水画中利用皴、擦、点、染等画法,表现山石的质感、色彩及在画面中的位置关系,景观设计中则利用太湖石、石笋石、卵石、木化石、碎石等不同石料结合地形营造山石意象,在借景、对景、障景、露景等多种传统组景手法的运用中,做到有景、有境。叠山理水是为造就“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意境,无水不成景。水在中国传统以及现代山水画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水的动可以表达激昂高亢、玲珑婉转,水的静能够体现晶莹剔透、水雾袅袅。水作为辅景,增加画面整体性,连贯性,灵动性,使画面内容更加丰富;水作为主景,表现了画面的气势磅礴,恢宏大气。在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可以利用高差、坡道、转弯、阻碍等形成溪流、漫流、叠流等有趣的水形,可以利用山石孔洞、假山、陡崖表现洪流跌落、雪浪翻滚的壮美景观,还可以借鉴山水画中的“留白”,形成一汪静水,将水榭、山石、花草倒映其中,增加景物的层次美。
(3)空间韵律山水画空间既能表达出静的空间艺术,同样可以展现动态的时空转换,它是一个叠加的往复循环,同样节奏与韵味的笔墨构成可以在同一个平面里不停地出现,构置一种和谐有序的秩序感,表达画家对精神世界不可遏止的追求。居住区景观设计在平面布局上,应做到景观节点间如绘画般起承转合,利用“收放”与“开合”的对比,做到主景突出、客景烘托。同时合理设计交通路线,做到步移景异,错落有致,既满足人们对景观美的感受,还要满足良好的通达性。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营造应注重自然景观要素之间的关联性,例如空间的转折、起伏、相聚、相离都应满足自然景观的生长逻辑,人“游”于空间时要有“情理之内,意料之外”的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在居住区景观中以空间韵律来体现,满足中国传统的审美原则和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理想人居环境在当代人居环境建设中的延续。
(4)色彩写意山水画朴素、淡雅的色彩美学观影响力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色调,无论从哪个角度,中国古典园林的建筑、山石、植物等都是一幅幅水墨淡彩的图画。居住区山水意境的色彩配置,应从整体色调上把握,做到用色精简、雅致。景观建构物以及设施小品的用色,应与主色调协调统一;植物的搭配应做到四季景致不同;同时要避免因工业化生产,造就千篇一律的景观视觉。传统造园中的材料,如瓦片、青砖、卵石、方砖、碎石等材质是营造山水意境的重要材料,适当选择利用,更能体现回归自然的空间意境。
四、小结
中国山水画凝聚了华夏民族丰富的智慧与感情,山水画的自然环境观、形式意境、构图方法、氛围营造对现代居住区景观都有很好的启示与借鉴作用。居住区景观设计应领会其精髓,结合自身的地域、文化和历史特色,探索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居住区景观设计理论,只有这样,才能在西方文明的影响下,保持中华民族的优良艺术传统。
景观设计论文 篇10
因为城市是由大量建筑所构成的,所以不可避免的成为了碳排放最主要的来源。尽管如此,结合低碳概念的城市景观设计方法研究一直没有系统的研究成果,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缺乏较全面的方法综述。因此,对低碳概念中与城市景观具体结合并加以实践利用的部分尤为值得我们关注与探索。
一、低碳概念的景观分类 低碳概念在景观中可以分为的减碳和固碳这两个方面对低碳生境进行营造。低碳是不仅与社会环境密切联系的概念,也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不论在减碳或固碳环节,都需要同时从宏观规划和微观设计上对其进行分析与探索。
二、营造减碳式景观生境的规划与设计手段 景观中的减碳概念,其落脚点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碳能源的循环与再利用,即低碳景观能量流的植入。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主要的碳源来自土地利用和能源利用,因此减碳可以从其城市宏观战略上进行把控,同时在微观上对景观设计方法与技术进行改进。从规划战略方面,怀来的“零碳城”模式对低碳景观的营造具有启示意义,所谓零碳并非没有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碳源和碳汇可相互抵消的动态碳平衡。清洁能源、创意研发和红酒三大产业协同发展,构成了怀来基础产业的耦合结构,这种无碳影响的产业集群构建为零碳城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宏观层面的保障。在此基础上,怀来借京张高速铁路建设之机,对风能观光等低碳景观旅游产业进行启动,通过营造此类非物质化的、自然的低碳旅游吸引物,来实现其新产业基础上的零碳城理念。 不仅在产业定位上如此,一个城市的景观交通体系也是减碳的重要环节。建设景区之间的零换乘系统,并结合TOD模式(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使其的使用最大化的.一种非汽车化的规划设计方式),能够在降低交通能耗的同时,鼓励更多的市民骑车或步行出行,形成绿色交通的良性循环。而且中国园林自古就具有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传统,交通体系多以天然石材、草坡花境依随相伴,这种低碳式的景观体系也是今天的我们所值得借鉴的。 设计层面上,低碳景观则更多的体现在观念性的引导,即低碳场所精神的景观语汇营造。景观设计在担负着美化环境,提升生活品质功能的同时,还应该作为一种可以对居民进行潜移默化的科普性资源。为迎接第十七届省运会,江苏常州计划启用2.9亿实施“一路两区”景观照明提升工程,这无疑是在追求景观品质的同时进行着不必要的能源浪费。而与此同时完善的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网络,结合景观设施在柏林遍地开花;哥本哈根则建立了广阔的热电联产和区域供热网络,同时大力发展兼具景观美化功能的风力发电等。可见景观的美化并不一定需要以碳能源为代价来进行打造。通过这种鲜明的对比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自身对低碳景观设计的忽视与不足。
三、营造固碳式景观生境的规划与设计手段 宏观规划上,可以通过对城市层面的景观序列梳理,以建立城市中的碳源与碳中和场所,预计将于2020年左右完工的上海市崇明东滩生态城就是一个典范。东滩以可持续发展的思路进行规划建设,朝着世界上第一个碳中和区域的目标迈进着。在其城市层面的景观规划中,利用自身沿海地域优势,因地制宜地利用丰富的风能、潮汐能以及太阳能来实现电力热力能源低碳化,建筑屋顶将使用草坪和植物的天然隔热层进行绿化固碳,同时城区80%的固体废物实现循环利用以防止碳资源的流失。 在景观设计上,可以基于节点层面的碳耗能上的分析和总结来进行固碳设计。利用世博会为契机,成都“活水公园”向人们展示了兼具景观与生态效果的城市污水处理方式。“活水公园”利用本身清水、绿植等景观采用人工湿地和纯自然的手段处理水从而对碳源进行固化,在此基础上还注入了一些原型不曾有的四川特有植被及地域性的成都历史文化元素来增加其亲切程度,使游客更易于接受其环保理念。这种将处理水的方式通过景观语汇的表达,更好地普及了低碳理念,对其有很大的推广和示范性的作用。 而这些固碳景观节点并非只在世博会这类举世瞩目的园区中需要体现,日常生活的此类设计也应得到重视与推广。
景观设计论文 篇11
摘要:本文对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进行了解析,园林景观设计要与当地环境相协调,要体现地域特色,因此在设计中要融入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要以地域文化为素材,并进一步继承发展地域文化。园林景观设计在表现地域文化时要遵循独特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地域文化的解析包括文化元素解析、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历史场景解析。
关键词:园林景观设计;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是指受地理环境和人文特征影响,并随着它们的发展变化而逐渐形成固定的文化。这种文化的特征是独树一帜、历史悠久。园林景观设计是指运用园林和工程的技术方法,结合区域的地形、植被、建筑等进行计划性、人为的改造。使城市景观设计趋于合理,园林景观能保护生态环境,有观赏价值,又能为人们的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有紧密的联系,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素材,园林景观是地域文化的载体,只有在园林景观中融入地域文化,才能使其具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地域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
1园林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联系
1.1园林景观设计创作的来源是地域文化
园林景观设计包括人文艺术和自然环境,这二者在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特色。地域文化为园林景观设计提供独具特色的素材,地域的变化也会影响着园林景观的设计,使其呈现地域特色。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可以对地域文化进行筛选和挖掘,从中寻找设计灵感,再结合当地的风土人情和自然地理现象,使园林景观呈现地域文化的魅力,独树一帜。
1.2园林景观设计是展现地域文化的媒介
好的园林景观在设计时,应该结合现代文明挖掘吸收传统地域文化中的精华,从而使园林景观极富张力,既有时代特点又有历史韵味。游客在观赏过程中,既能体会到独特的地域文化,又能体会到当地历史的发展、人们的智慧、文化思想和生产生活方式。
2地域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所体现的意义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很多城市盲目追求现代化,而忽视了自身地域特色,出现了“千城一面”的现象。园林景观是一个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设计时要突出地域文化,使其变得灵动、绚丽。现代文明、外来文化的不断发展,给传统地域文化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不利于先人精神文明和智慧结晶的传承和发展。因此要把传统地域文化融合到现代的园林景观中,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与活力,实现传承和发展。也能使园林景观具有历史感、时代感和创新感,丰富了其内涵,提高了其艺术价值,因此园林设计体现地域文化既是建设特色城市的要求,也是传承发展地域文化的必然选择。
3园林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表达的原则
3.1独特性原则
园林景观设计要体现地域特色,就要对地域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在景观设计中体现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这样才能丰富园林景观的文化内涵,使其营造出地域性的文化氛围。
3.2整体性原则
文化的形成与当地的环境有密切联系,地域环境主要包括当地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它们构成一个整体,密不可分。园林景观的设计要遵循整体性原则,要融入当地环境中,呈现协调性、一致性。
3.3可持续发展原则
园林景观的设计在充分利用当地各种资源,体现地域文化的同时,不能破坏当地的自然环境、生态资源,且要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园林设计要从全局出发,要合理规划利用当地的生态资源,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注重对当地历史遗迹的保护和开发,使历史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以继承和发展。
4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
4.1文化元素解析
不同地域的文化元素具有自身特色,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能使其呈现独特性。但地域文化元素种类形式丰富,不能毫无选择的堆砌在一个园林景观上。而是要认真挑选、规划,使其与园林景观充分结合,相得益彰,既能呈现传统地域文化,又能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地域文化元素整体或一部分直接设计在园林景观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椰树是海南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被广泛应用于海南的园林景观设计中,呈现出浓厚的南国风情。眉山是历史文化名人苏轼的故里,这里的园林景观处处都有苏轼的诗词,体现了当地浓厚的文化底蕴。
4.2文化特色抽象事物解析
除了把地域文化因素直接设计到园林景观中,也可以把这些文化因素进行抽象、简单化的加工,在园林景观中只保留其抽象轮廓、视觉形体等。这种园林景观设计使其既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艺术特色。如秦皇岛奥体公园中的海鸥雕塑,并没有详细刻画海鸥,只是用抽象的手法、流畅的线条勾画了海鸥的`大致形体。流畅的线条、简单的造型、展开的翅膀在展现海鸥这一秦皇岛海滨城市特有的事物之外,雕塑本身也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这种手法既使雕塑发挥了标识秦皇岛海滨城市的作用,又给人带来审美享受。
4.3历史场景解析
当地的历史也是一种地域文化,因此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时,也应该融入历史元素、历史场景。历史元素包括地域性的历史事件、人物、场景,园林景观通过雕刻、绘画等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使观赏者者联想到具体的历史情境,在感悟历史的同时,也会体会到园林景观深刻的文化内涵、浓厚的地域特色。如黑龙江的尚志公园、王府井大街的雕塑等,都是在景观的地面、墙上、木桩等地方展现历史场景。这些历史场景的融入设计,使园林景观具有特殊性,甚至成为获得当地人历史文化认同,吸引游客的点睛之笔。
5结束语
园林景观与地域文化不可分割,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地域文化的解析,既能增强园林景观的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其具有独特性,从整体上提高了城市的文化品位,又促进传统地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在设计园林景观时,可以直接保留完整、典型、历史文化价值高的建筑。也可以抽取典型元素符号,用现代手法把它们融入到园林景观中,使园林景观既有观赏价值、艺术特色,又展现出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
参考文献
[1]翟樑,梁春飞.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江西建材,20xx(10):213-217.
[2]王博.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农技服务,20xx(05):246.
[3]周晓萌.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吉林农业.20xx(02):107.
[4]杭慧.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应用[J].工程技术:引文版,20xx(7):316.
作者:吴富荣 单位:厦门贝臻景观工程有限公司
景观设计论文 篇12
摘要:针对“景观设计”课程现状,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根据专业实际情况和需要,对课程课题设置进行了改革创新,提出了开放性课题模式,在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良好成果。
关键词:景观设计课程;教学问题;教学改革;开放性课题
景观设计行业目前蓬勃发展,在受到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作品影响下,传统的景观设计教学模式受到质疑。教师困于单一的教学模式,学生上课不能调动起主观能动性,所做的设计也就无法打动人。介于此背景,对景观设计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由于景观设计课程着重于学生的设计思维和实践能力,因此也主要是对课程的课题形式重新设置。重燃老师教学热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策略的实践能力和设计思维。目前国内很多高校,也开展了有益的尝试,比如同济大学黄海静等提出体验式教学法[1]、四川大学王霞等提出设计竞赛项目的引入和实验教学基地的建设等[2],都倡导学生亲身感知、理解、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学习模式,以达到知行合一。但这些方法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经费投入增多、教学难度增大等,比如四川大学提出的设计竞赛项目引入本校自己组织竞赛,同时邀请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作为评审,这在我校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结合我校自身条件,主要在课题设置上做出改革,并引入了开放式课题设计。
一景观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
景观设计课程为环境设计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共64课时,于大三第一学期开课。属于高年级(大三)的课程,之前已上过植物造景和园林艺术课程,对植物、景观的基本知识以及小型地块的园林设计已掌握。学生通过景观设计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景观设计全流程,提高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和设计的深度、内涵。目前,景观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如下:1.教学模式传统单一。景观设计课程往往由讲授和设计实践两部分组成,讲授部分为景观理论加一些案例,学生所能领会和理解的效率较低。2.实践内容为教师提供设计任务书,地块单一,缺少真题实战训练,学生无法深入感受地块特性。3.学生以个人为单位做设计,彼此之间缺乏合作和交流。然而很多好的设计都需要多种思维的碰撞才能产生,甚至需要设计师彼此“争吵”。以往的景观设计课程中设计类型及地块都为老师指定,一个课题仅提供一个地块,即使需要进行场地调研,学生也兴趣不大草草了事,设计作业完成后,也仅仅从功能技术上有提高,然而随着高年级学生分析能力的增强,需要让学生对设计有更深一层的认识,所给出的课题应该有更复杂的与设计相关的问题和因素,这些因素不仅涉及到基本的功能性诸如场地交通、地形、植被、光照、视线等,还要涉及到社会、地域、生态、经济等,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在复杂的关系中确定对设计最有影响的联系。因此,在大三的课程中,需要让学生在这些方面有一些深入认知,以此再促进专业的'学习,两者互成良性循环。
二景观设计课程开放性课题改革措施
在教师有了以上共识后,对景观设计课程进行了相应改革,由原有固定性课题,改为开放性课题,以此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以下为具体课题设置:
(一)景观环境感知:场地调研分析
以往老师仅在课堂中讲授一些案例,虽有很多著名景观作品,但学生的理解效率不高,因此让学生通过对已建成成熟案例进行现场调研分析可弥补这一问题,并积累第一手资料和感悟,有一个学期没有上过园林景观方面的课程,该课题的设置还能够让学生回顾起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设计要素,并通过测绘回顾起景观常见尺寸,理解场地的功能、作用及影响景观规划设计的因素。教师给学生大致调研范围,学生可在此区域中任意选择地块进行调研,地块的选择也非常重要,目前还是需要给学生优秀的景观进行学习。学校地处西安,因此选择了大雁塔周边地区景观,并分了几大片区供学生选择:民俗大观园、戏曲大观园、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入口及主轴线景观区。需要进行测绘并从总体布局、植被、地形、构筑物、水体、交通等基本功能方面进行分析,并将分析过程和结论绘制成图纸。
(二)口袋公园景观设计
口袋公园是城市中规模很小的开放绿地,可直接服务于周边居民,满足日常生活需求,具有规模小、尺度人性化、场所多样化、针对的功能性及突出的社会性等特点[3]。口袋公园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且需要重点分析使用人群的需要和空间功能组织的关系、人流主要方向和场地出入口的关系,根据地域特征、使用人群特性等衍生出场所精神。本课题为半开放性课题,场地性质相同都为口袋公园,但给出6个不同的口袋公园场地,面积范围在1500——3000㎡,学生选择一块地进行设计。每块地周边环境不同,有居民区、医院、办公区、商业等等,学生需针对场地特征、使用人群等进行设计,并赋予独特的设计理念。
(三)城市消极空间景观改造与更新
经过前两个课题的训练,本课题可以提高难度,首先扩大了设计尺度,随着尺度的扩大,与设计相关的问题会越来越复杂。本课题设置为开放性课题,类似于竞赛题目,给出主题大的框架和范围,其余让学生发挥。在制定本课题的方向时,一方面考虑景观目前的前沿动态和主要的发展趋势,并能够涉及到生态、社会、经济等复杂因素,与生活息息相关,让学生在思考选题时能发现自己作为景观设计师的能量和社会责任,另一方面考虑到课题题目能让学生的可选范围较广,因此选择了城市消极空间景观改造与更新这个主题。给出的大致范围有:1.棕地改造类,各类废弃场地、待修复场地,如:废弃工厂、铁路、高架,废弃河道,垃圾填埋场,受到污染破坏的场地;2.城市灰色空间,如高架桥下空间、菜市场周边,城中村,老旧小区等;3.人文关怀类,如养老社区,小学生放学后停留空间,儿童自然体验场所,白领解压场所等。让学生通过资料查询、场地调研和自身对环境的感知等方法来选择设计方向,笔者所带的学生共分为了22个小组(1—2人一组),学生选好设计主题后,需要选择合适的地块,规定面积在0.5万到5万㎡之间。接下来需要对场地进行全面调研并拍摄照片,包括场地周边地块性质、场地内外交通、植被、构筑物、地形、光照、使用人群等等,并用测量结合卫星地图绘制出场地现状平面图。通过调研分析出场地现存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设计策略。首先学生对自己所选的主题感兴趣,能够感受到场地的突出问题,再通过调研能够对场地有深入感知。教师这时的角色不像以前给任务书那样会有先入为主的想法,而是给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起引导作用而不定夺,反而学生的状态和最终呈现的作品都比以前提高了不少。很多学生还主动和教师说起这次调研做设计的体会,一名做高架桥下空间的学生指着拍的现场照片说:这么破旧的、无人问津的地方能通过自己设计成有活力的空间,虽只停留在纸面上,但已然对这份职业肃然起敬,今后学习也有了很强的动力。
三结语
景观设计课程需要开发学生的创新设计思维、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职业素养和道德素养。开放性课题是对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但在短短几个月时间里还是达不到全部的既定目标,未来仍需进行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黄燕妮,周向频.论在本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引入体验式教学的系统途径[C].中国风景园林协会.第三届全国风景园林教育学术年会论文集
[2]王霞,沈一,汪源源.景观设计教学实验中的教学方法改革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xx.03:88-91.
[3]苏王新.浅析城市口袋公园的规划设计[J].现代园艺.20xx.01:102-103.
景观设计论文 篇13
在研究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的关系中,以城市设计的理论为基础,结合相关理论包括:环境心理学、人体工程学、环境行为学概论等一些涉及到环境和行为关系的理论。以辽宁工业大学校园为例进行实地调研分析和课题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得出第一手数据材料,在了解当代大学生心理变化和一定的行为模式特征后,进一步把握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趋向,研究学生行为习惯的变化对校园公共空间设计长生哪些方面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对现代大学校园的发展和未来趋势的现有蓝图进行分析,为校园设计建立一套有效的体系和设计理论。
经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总结了关于校园公共空间应具有多元化、公共化、秩序性、开放性的设计要素,特别是校园公共空间设计的重要性。指出适宜的校园公共空间是促进形成学生们学习生活和交流的空间诱因,在一定程度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行为模式。校园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满足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心理需求,通过设计人性化的校园公共空间能够增强学生的上进心、求知欲,促进学生的交流并营造出良好的校园气氛。论文最后辅之以辽宁工业大学新校区的规划设计方案,作为对本文研究结论应用的尝试。
1研究的意义
在当代高等教育规模飞速发展,大学校园承载能力不足,适当地进行扩建活动以适应人流量的增长。在校园设计中,在空间利用率、用户保养和空间尺度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校园外部空间作为在校生活的用户的重要场所,应该是是最有活力的地方之一。学生发生在校园外部空间的活动是校园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成公共记忆的地方。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助于为校园营造良好的氛围,营造出丰富的校园生活,学习空间会从教室扩展到整个校园空间中去。因此,对校区外部环境空间设计亦应考虑给予受足够的关注度。通过学生行为的变化对于本校园功能设计的影响,提出这一研究课题,力求通过课题研究对校园设计方面的理念进行一个较全面的整理并根据现在学生行为发展变化进行一定的补充。
2高校校区研究的必要性
根据当今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现状。有一些高等学府需要进行扩建新校区或建成新的高校。校园是青年学子放飞希望与梦想的地方,是青年人集中聚集的区域。它的规划关乎着校园气氛和教学环境的质量。通常的方式是引入城市设计的做法来设计校区。在这个过程中侧重的不是单纯的景观规划和混凝土建筑物的设计,应当是一个有组织方向的规则,在人的潜意识里人人可以参与在建筑单体与单位空间的使用走向和设计流程中来。对于校园内的空间应考虑其建设的年代性,使不同年代的建筑在同一个校园平台中和谐共存,应用新建建筑功能上的优势来弥补其他建筑的不足,连贯整合建筑内外部空间,打造出一个不仅具有时代感而且能保留校园建筑所特有的`精神缩影和文化内涵。本课题研究目的是改进功能主义规划原则的不足之处,呼吁对人的行为习惯应给予关注并深刻理解,并力图为设计者、行为学者和日常使用者之间架设起联系的桥梁,以行为理论为基础,把视觉信息分析做为工具,探讨使用者在既定环境中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征。随着社会发展,学生的行为习惯和交流方式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学生对校园环境的要求也随之改变,从而提出改造,的评价体系和设计程序,在教学研究与现实设计中进行应用。
3大学校园研究的特殊性
大学园区建设区别于常见的单体建筑设计,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首先,他是单体的建筑营造方式,而是多个上万平方米的建筑单体,依照不同功能和用途进行的建筑空间整合,其次,它不会受到社会政治、人民经济因等素的影响,而是使用方式相对单纯,占地面积广阔的综合设计,校园建设不能单单只的从平面分区规划出发,也不应该只侧重于单纯的建筑设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