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论文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景观设计 论文

管理员

摘要:

景观设计论文【精华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景观设计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景观设计论文1  中国传统殡葬文化  1.中国传统殡葬……

景观设计论文【精华15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为了让您在写论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景观设计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景观设计论文1

  中国传统殡葬文化

  1.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特点

  (1)祭祀行为自古以来,人们都认为,逝者的丧葬是后辈对亲人所尽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而祭祀,是最能体现殡葬活动仪式感的一种行为,数千年来祭祀活动形成了一套沿用至今的习俗,人们遵循着“丧尽礼,祭尽诚”的观念,祭祀活动是人们缅怀逝者并希望逝者能安息而产生的活动,或是以慰藉生者的追思,或是对亡灵的恐惧和崇敬。(2)尊卑有序的殡葬礼仪儒家认为,孝的判断标准为是否合乎礼。古人讲究“葬之以礼”和“祭之以礼”,这里的“礼”不仅仅指纷繁复杂的殡葬礼仪,而是周朝传统礼制,古人讲究厚葬的同时,葬礼是奢华还是简朴,要看身份,讲究尊卑有序。儒家尊卑有序的殡葬观表现在殡葬礼仪中,主要体现在称谓、规格、陪葬品和陵墓这几点上。(3)厚葬的风俗中国传统中央集权制影响的帝王厚葬直接间接地影响着民间的办丧理事。再加上中国人自古以来信奉“事死如事生”的生死理念,又受儒家孝道的影响,许多人把办理丧事视为对祖先尽孝的最后时刻,后人在置办丧事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亡者实施厚葬,是被视为尽孝的表现。

  2.传统殡葬文化对现代墓园景观设计的影响

  我国当代殡葬习俗和现代城市墓园景观规划设计,一直受到传统殡葬文化的深刻影响。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着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在当代,墓园承载着安葬逝者与传播传统殡葬文化的双重内涵,所体现的供人们寄托抒发思念之情、抚平哀伤等特点同样使墓园成为了一处具有生命教育意义的地方。

  城市墓园景观的研究意义

  墓园是指在墓地上增加庭院和公园设施,并作为城市绿化的一部分。通俗来讲,墓园是为逝者公民提供遗体或者骨灰安葬的公共场所。城市墓园景观有其区别于其他城市景观的功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双重压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增加,老龄化不断增长,人类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小,墓园的规模却在不断扩大,此时,传统公墓在诸多方面已不能满足城市的发展要求。人们墓园的要求已不仅仅是“方寸之地,墓碑林立”,这种简单的墓地形式,人们希望死后也能生活在生态美丽的如画园林之中。这两点需求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墓园建设的发展。

  2.墓园景观的特殊社会属性

  墓园景观空间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社会属性,它在埋葬死者的同时,更是寄托生者哀思的场所,是历史文化的承载体和逝者精神文化的传承体。在我国,现代墓园的规划设计除了与场地地理条件有关,殡葬习俗与传统殡葬文化对设计的影响更大,墓园景观空间的营造更是由人们的行为活动、祭祀方式所主导的。

  3.我国相关研究的落后

  我国现代城市墓园设计的相关研究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殡葬设施的规划设计更注重功能,在其人文意义及精神层面的探究却不够重视,受中国传统殡葬观的影响,人们对殡葬场所一直保持回避态度,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殡葬景观设计的发展。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城市墓园景观规划与设计的问题。对解决人地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墓园景观的设计原则

  1.营造庄重肃穆的.殡葬祭祀氛围

  墓园是寄托生者哀思的场所,墓园的首要任务满足人们祭奠死者,悼念、缅怀故人,中国人自古以来有祖先崇拜、灵魂不灭的观念,同时遵从尊卑有序的殡葬礼仪,因此,中国的城市墓园不应盲目仿照西方那种亲近自然的田园乡村式墓园,墓园在与园林结合,重视生态效益的同时,应该尊重传统的殡葬习俗,去进行规划设计。墓园的深度和气氛尤为重要,中国的城市墓园设计首先要营造庄重肃穆的殡葬祭祀氛围。

  2.景观设计应满足人们的殡葬活动和祭祀行为

  墓园景观空间不仅要考虑死者的安葬,更重要的是考虑生者殡葬活动与祭祀活动的需要,中国人在进行殡葬活动时,非常重视祭祀行为。墓园景观设计通过划分出的不同的空间,不同的场所引起人们的心理在空间位置上的反应,各种不同的空间是不同性质的区域,如园区内的骨灰廊骨灰亭等殡葬功能建筑空间,空间序列的组合,方向能极大地影响人们在环境中的流动状态和行为活动。因此,景观设计的空间序列应满足人们的殡葬活动和祭祀行为。

  3.设计应突出传统殡葬文化

  中国殡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墓园中的园林绿化是“形”,而殡葬文化如何在设计中体系则是景观设计的“神”,墓园景观设计的时候应充分挖掘中国传统殡葬文化的内涵,通过景观反映出传统的孝道、厚养薄葬等文化主题。

  4.墓园景观环境的生态化

  墓园作为特殊的城市绿地组成部分,在保证殡葬用地的同时,减少硬质部分,增加绿化面积,提高绿化覆盖率也是其规划首要任务。现代城市墓园的生态功能是不容忽视的,墓园的规划建设,应树立整体优化的环境观念,墓园环境应与自然和谐共存,使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步发展,为城市创造优美、文明的生态环境。

  我国传统殡葬文化对现代城市墓园的规划设计有着重要影响。墓园设计者应从悠久的殡葬文化历史中,发掘设计理念,把握传统民族殡葬文化特色,使墓园景观空间满足人们的祭祀行为活动,营造有文化特色、以人为本、人性化的墓园景观空间。

  作者:常晓宇 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景观设计论文2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实现共融的具体途径,以期为我国房屋建筑与环境的规划工作作出微薄贡献。

  [关键词]建筑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共融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丰富,对于所居住房屋的环境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房屋建筑规划中,有机融合园林景观设计对于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我国建筑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的现状

  工业社会的发展为人类经济生活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同时也使自然环境遭到了了空前的破坏。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人们越来越向往自然的生活环境,在购买房屋时将建筑园林景观纳入到购房条件之中。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建筑规划园林景观设计的起步尚晚,但是随着我国经济改革逐步深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居民越来越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对房屋环境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此,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做到有机融合势在必行。

  2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共融的实现途径

  2.1园林景观设计的基本内容

  对建筑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因此在建筑规划工作中,应将生态设计作为设计的主题思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房屋建筑的园林景观间接反映了人们的精神层面,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出了人们的理想追求。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园林景观成为人们快节奏生活中的一方精神憩园。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建筑生态规划是一项基本内容,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必然方向。

  2.2在园林景观设计中有效融入建筑规划理念

  园林景观设计工作的重点是:设计人员应按照实际需求将建筑规划理念融入到景观设计中,同时将这两者进行有机的结合。在实际设计中,设计人员首要考虑的是节能减排设计,将循环利用资源与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融入到设计当中,以此将建筑及外部环境运行中的资源消耗进行有效控制,尽量将消耗降至最低。随着资源的日趋紧缺,在建筑规划及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者们越来越注重于资源的有效合理运用,以生态设计为原则,并以此提升能源利用率,最终使建筑与景观效果融为一体。此外,在建筑规划工作中,设计人员应致力于改善自然系统生态功能及保护环境的设计目标。在园林景观设计时,应将建筑的环保功能置于第一位。比如,在选择园林植物时,应选择具有环保作用的植物,同时做到有效运用这类植物。并根据植物特点,合理营造园林植物群落,由此达到自然和谐的景观效应。

  2.3构建科学的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理念

  若要实现建筑规划与园林设计共融,必须具备科学的指导理念。首先,应从全局角度出发,可根据该区域的历史文化背景进行创作,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融入一些创新策略。由此实现建筑与园林景观的和谐统一。其次,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个性化特征的体现必不可少,在实际设计时,注意学习国外的先进设计经验,从中吸取精华,因地制宜,设计出具备独有特色的现代建筑的园林景观。

  2.4严格遵循共融设计的基本原则

  随着当代人们对生活居住环境品质需求的提升,现代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实现共融问题是必然发展趋势。如上文所述,在共融设计中,必须注重建筑的`生态规划与设计。根据自然生态发展规律的特点,平等看待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设计两者的功能及作用,由此实现园林景观的可持续化发展。必须注意的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者应将资源循环利用置于首要位置,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法以及园林艺术,将建筑规划和园林景观设计有机融合起来,以体现其特有的历史文化内涵,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结语

  在现代生活节奏逐步加快的社会背景下,宜人的园林景观是人们忙碌生活之余的精神憩园。因此在房屋建筑规划工作中,应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摆在首位,实现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的共融。同时,建筑规划与园林景观共融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发展下的必然要求,相关设计人员应据此目标,在合理利用资源的前提下,力求创新,以期设计出具备特色的、优秀的园林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李娜,习颖锋.关于建筑规划生态环境设计与景观设计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xx,(9).

  [2]杨安沛.试论城市规划中融合特色园林景观设计方法[J].现代园艺,20xx,(12).

景观设计论文3

  摘要:文章以六安集中示范园区内金寨路、瑞安路、一元大道、二元南路、新阳大道和皋城路6条道路绿化设计为例,探讨工业园区道路绿化的规划设计,在保障道路绿化功能的前提下,景观设计富有地域特色,提升了园区的整体形象,最后总结出工业区道路绿化的设计原则和内容。

  关键词:城市道路;生态;植物配置;季相变化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地处江淮之间。六安集中示范区紧邻省会合肥,距合肥市区39km,距六安市中心城区10km,是六安东向发展的桥头堡,合六工业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规划控制面积140km2,园区产业初具规模,综合配套完善,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承接条件。为了给园区创造更好的生态环境,园区内金寨路、瑞安路、一元大道、二元南路、新阳大道和皋城路6条道路绿化的景观设计显得尤为迫切。

  1现状分析

  1.1道路两侧植被

  这几条市政道路工程虽然已经完工,但仍处于未使用状态,隔离带绿化和行道树绿化种植正在进行中,道路两侧的绿地尚未规划设计。

  1.2隔离带现状

  瑞安路和一元大道的隔离带绿化尚未设计。

  1.3高压走廊

  一元大道东侧绿地上空有高压走廊,设计时需要注意避让。

  2工业区道路绿化规划内容

  此项目规划中的金寨路是园区东西走向的主干道,是联系整个园区的重要走廊,其中一元大道、二元南路、新阳大道和瑞安路是南北走向,金寨路和皋城路是东西走向(见封三彩图1)。根据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除瑞安路和皋城路两侧为工业用地外,其他4条道路两侧用地以居住为主,设计时在此基础上进行区别设计,同时塑造整体特色,使得此次规划道路绿化景观成为向游客展示六安集中示范园区的重要风景带。

  2.1总体设计理念

  2.1.1引入“城市森林大道”的概念在道路绿化设计中引入“城市森林大道”的概念,运用多种乡土树种创造不同的生态景观,通过乔灌草的植物配置方式,形成简洁、大气的群落植物景观,通过此搭配方式有效地隔离噪音、减轻工业区有毒有害气体,达到吸收、吸附、稀释的目的;同时可调节气候,营造一条“车在树中行,路在草中延,人在花中游,鸟在林中飞”的城市绿色廊道。2.1.2季相景观的塑造根据项目所处的地理位置,六安属于气候四季分明的城市,植物的季相变化比较突出,因此,在示范园区内的道路隔离带以及两侧20m宽的道路绿化景观设计中,设计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特性进行色彩组合与协调,以植物的季相变化为依据来搭配植物品种,创造出一年四季不同的景观。2.1.3景观节点的构想从这6条景观道路的整体规划考虑,将重要道路的十字路口景观空间作为景观节点。考虑到行车安全性和视线诱导性,在十字路口处采用丰富的'植物色带点缀草花、低矮花灌木与景石自然搭配,小巧别致,增加街口的人性化氛围。局部重要路口以地方文化为背景,点缀景观小品。

  2.2设计主题

  此次设计的4条道路是以G312为轴线分布于两侧,设计将金寨路、一元大道等6条路段以不同季节的不同植物表现来突出特色主题。设计时对道路绿化景观元素进行控制,有利于更好的体现设计中所明确的各段道路景观主题与特色。(1)梅香樱艳,花海融春。一元大道是园区内南北走向的重要道路,中央隔离带和机非隔离带分别为7m和3.5m宽,再加上两侧的20m宽绿带,就其规划级别来看,必将成为园区内亮眼的景观大道。设计将隔离带和两侧绿带统一规划,该路段两侧规划多为居住用地,为了加强对两侧地块的隔离围合,也为进一步发展道路绿化净化空气、美化居住环境的功能,20m宽的绿带塑造了最高可达2m的地形。绿带景观以表现春景为主,同时兼顾四季景观变换。主要选用大规格的早樱和红梅为主调植物,搭配金钟花、白玉兰等开花植物,渲染春季花团锦簇的景观效果(见封三彩图2)。(2)清风竹影,绿茵滴翠。瑞安路位于园区东侧,根据控制线详细规划,该路两侧规划多为工业用地,故该路段的绿地以功能防护为主,同时作为工业板块的先行者,道路景观也是必不可少的。该路段设计范围为两侧20m宽绿带+行道树+1.5m宽隔离带,运用现代设计方法,以流畅几何线形,强化带状空间的纵深和扩展感;用生态学理论来指导景观设计,通过合理的布局增加道路的绿地率和绿化覆盖率。设计以各类竹子为主调植物,以高耸的刚竹结合精致的佛肚竹、米竹等,搭配色叶乔木和花灌木,营造丰富的林冠线和流畅优美的林缘线,给司乘人员和路人欢快愉悦的视觉享受(见封三彩图3)。(3)银杏婆娑,凝霞金秋。金寨路位于园区中部,是东西向交通的大动脉。该道路的隔离带和行道树已在建设中,此次设计范围为两侧的20m宽绿带。设计采用有规划的单元组合,以现代与自然相结合的景观肌理,达到自然、美观、经济的目的。该路段以银杏为主调植物,选用树形优美的直生银杏和嫁接银杏,巧妙搭配,结合常绿乔木作背景。同时前缘选用垂丝海棠和红枫等观花观叶灌木,营造绚烂大气的以秋景为特色的景观大道(见封三彩图4)。(4)桂花飘香,落英缤纷。二元南路位于园区西侧,此次设计范围为两侧的20m宽绿带。该道路的设计以革命纪念为主题,六安市鄂豫皖苏区核心地区,是红四方面军的主要诞生地。植物的设计立足于地方文化,一方面选用的植物多为地方乡土树种和在本地常用的植物品种,另一方面选用的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植物品种。该路段20m宽绿带以六安市市花“桂花”为主调植物,搭配榉树、红叶李、大红枫等色叶植物,营造一条花香四溢的林荫大道(见封三彩图5)。(5)枫林爱晚,万紫千红。皋城路位于园区西侧,此次设计包括两侧20m宽绿带、隔离带和行道树。该路段的设计以枫林秋景为主题,在隔离带中以新品种北美枫香为主调植物,20m绿化带里结合地形种植三角枫、元宝枫、五角枫等枫树品种,前缘搭配红枫、青枫、羽毛枫,打造一条群林尽染、万紫千红的生态走廊(见封三彩图6)。(6)春花烂漫,繁花似锦。新阳大道是园区内南北走向的主干道,该道路两侧20m宽绿带的景观设计是以营造春景为主要表现效果,选用樱花、垂丝海棠、加拿大紫荆和桃花等春季开花植物,植物群落前面以绿岛的形式如同明珠般镶嵌在绿带中,营造一条春花烂漫、繁花似锦的生态走廊(见封三彩图7)。

  3工业区道路绿化设计的体会

  3.1功能性上进行整体把控

  道路景观的构成与城市道路的功能、性质相适应,起到实现交通、组织街景、改善小气候的目的,道路绿化在满足功能与技术的前提下,以生态原理为基础,组织各式景观。

  3.2因地制宜显示地域特色

  根据园区内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划分,道路绿化因此进行区别设计,注重常绿和落叶相互搭配,运用合理的配置方式,形成优美、自然的道路景观。(1)适地适树,道路绿地选择适应道路环境条件、生长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植物种类。(2)道路绿地植物选择应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出发,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量丰富植物材料,在工业用地附近的道路绿化配置中重点选择滞尘、防尘、抗污染的树种。(3)植物配置上大量采用项目区域环境内应用较为成功的植物品种,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大大增加植物成活率,同时还满足了观色、观花和观果等不同功能。

  3.3提升生态功能

  在构建道路景观的同时,充分考虑道路绿化在净化空气、减弱噪音、滞尘、改善小气候、防风、防火的环境功能,构建绿色带状生态环境。

  3.4根据道路景观,考虑安全因素

  基于本次规划设计的几条道路都属于快速干道或者交通干道,具有较高的设计车速。设计时对交通安全的考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防眩光:隔离带灌木的合理配置,可以遮挡住对面车道迎面车灯光,避免眩光效应,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2)视线诱导:沿途的花木绿带可以显示道路的线性变化,有助于引导驾驶员视线,预判前方道路线性,利于安全驾驶。

  4结语

  好的工业区道路绿化不仅能修复道路的生态功能,还能体现出区域的地方特色,把园区的区位优势变成区域优势,给整个示范园区以崭新的面貌。因此,在工业区道路绿化设计中,应充分做好基地现状的勘察工作,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因地制宜的进行道路景观设计,充分展示该工业区的优势,使之成为工业区的靓丽名片,为招商引资打下良好的生态基础。

  作者:潘春联 单位:上海金山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刘滨谊.城市道路景观规划设计[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xx.

  [2]刘伟,范长春.浅谈城市道路绿化问题[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6):185.

  [3]张耿.迎宾大道绿化种植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xx,(17):20xx.

景观设计论文4

  摘要:社会在进步,文化在发展,随着国家园林景观的发展,人们对园林在设计上的要求也提高了,希望有更多不同特色的文化设计元素加入到园林景观的设计中,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融入,必定成为未来景观设计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景观设计过程中对地域文化的应用,不但为景观设计增光添彩,对景观设计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景观园林设计;地域文化;文化景观

  1地域文化的提出以及概念

  文化景观是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的萨澳教授在1925年提出的,他认为“文化景观风貌的文化群体是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文化是动机,自然环境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人类居住的地方,不只是生活的地方,更加是创造的对象,这是文化景观论一直强调的观点。地域文化是属于不同地方,有着悠久历史传承下来的独特文化。它和当地的地形地貌特点和人文特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在中国,地域文化一般是指在特定区域内源远流长、独具特色,传承至今仍发挥作用的文化传统,特定区域的生态、民俗、传统、习惯等的文明表现。它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因而被打上了地域的烙印,具有文化独特性。地域文化中的“地域”,是文化在形成过程中的地理背景,在范围上可大可小。地域文化的形成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但在一定阶段内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每一个地域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要巧妙运用不同地域文化的特点,造出有独特魅力的园林景观设计是现代中国园林设计的重要出路。尤其是能和当地的文化结合,就可以更好突出园林的美,不同地域,文化差异相差较大,但是如果能相互结合,又能融入当地的地域文化特色,造就出不同的园林风格,才能够更符合现代园林的发展趋势,推动特色园林文化的建设。

  2从文化角度理解设计项目

  景观伴随着人类社会一起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带着时代烙印和地域特色。在今天,设计师更要把握景观的人文氛围和文化内涵,让人们在所处环境中不仅得到功能上的满足感,更要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因此设计师们要更多的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所设计的项目。以证大西镇朱家角景观设计项目为例。对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做相关的说明。项目名称:证大西镇E1地块景观概念设计。地理位置:上海青浦区的'中南部,紧靠淀山湖风景区,朱家角古镇对面。项目背景:大约成陆于70000多年前,发掘了新石器时期的“崧泽文化”明代中叶因盛产棉布名闻四乡。镇区36座古桥,古朴典雅,9条长街临水而建,民居宅地依水而建,素有“上海威尼斯”及“沪郊好莱坞”打造目标:朱家角历史文化商业街。综合特色商业,搭配部分文化消费,旅游消费及休闲消费,打造朱家角特色历史文化风尚商业街。“小桥流水人家”,水在江南小镇不可或缺,水塑造了景观的气韵,给空间以灵动。一条诗意的河流带给人们多少追思回忆。孩童时的玩伴,白墙灰瓦间的窄巷,涓涓细流汇作的水网。这些许久以来萦绕于心的美好记忆,在一片灯火阑珊的河湾中与我们邂逅。一丝丝,一缕缕,片片滟滟,仿佛走进了梦里水乡,打造一个“古韵朱家角,水语俏江南”的江南新中式小镇。“江南丝绸之路”把整个江南的城市都串连在了一起,是一条稻米之路、陶瓷之路、茶叶之路,丝绸柔美感加编织的纹理通过设计演化为现代化铺装和流畅的线条.昆曲在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形成,故而得名昆曲.它有着将近六百多年漫长的发展历史,剧目丰富,名作林立,文词优美;表演细腻传神;唱腔婉转动听,淡雅飘逸,在中国戏曲史和艺术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有着傲人的至高地位。该项目中,在广场上结合昆曲文化用景观的表现手法植入其中,一个景观框景墙应运而生.

  3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景观

  地域文化要注重对乡土文化的保护性,因为文化是从土地上建立起来的,而土地大幅度的改造,会对地域文化产生严重的破坏性,令原本在土地上的文化受到冲击,改变了和地域文化相辅相成的整体性,导致地域文化只剩下空壳,变成空洞没有灵魂的园林。地域文化的载体是人,当地生活的人们有着继承当地地域文化的传统,因此在园林景观上要强调人的重要性。通过和当地人文的有机结合,令整个园林富有生命力,不会只是美丽的景观而缺乏园林的灵魂。注重当地的人文状况、风俗习惯,和园林建筑互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富有当地地域文化内涵的园林,是走出千园一面的重要一步。

  4结束语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加入地域文化可以令原本的园林设计更添活力,更能接地气,可以更能带出园林自身的灵巧。在和地域文化相结合的时候,要注意做到切勿胡乱按照不同地域文化设计,要根据当地的文化,以及周边文化为主,和深远的文化相融合时,要注意改良,不能生搬硬套,造成反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合文.浅谈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中国住宅设施,2009,(4):24-25.

  [2]郭永久.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文化解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11):6673-6675.

  [3]谭劲,周子淳.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的地域特征[J].现代园艺,2013,(24):86.

  [4]屠苏莉.地域文化、场所精神和景观的再现——苏州太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景观环境设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0,(27):15253-15255.

景观设计论文5

  一、高校人文景观建设的重要意义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所要承担的重要责任,高校同时也是文化传播、思想传承与创新的载体。社会和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要求高校必须在高层次人才培养过程中提供更高规格、更高质量的人才培养方案,在此过程中,校园物质文化作用日益突显。人文景观是构成校园物质文化的一部分,是属于显性文化,它是承载高校办学精神、思想、理念和审美情趣的物质载体[1],承载着环境熏陶渐染的功能。校园的人文景观建设越来越受到上级部门、学校领导,工作人员和校友师生的重视。高校不仅应该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作为高校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提升高校软实力的重要方式。

  二、高校校园人文景观的重要功能

  (一)传承地域历史文脉,彰显地域特色的功能

  高校聚集了地域内众多优质的文化资源,高校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文化一方面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另一个方面又是传承和发扬的地域文化的阵地。高校人文景观作为当地人文景观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和载体,对传承和发扬地域历史文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人文景观可以促进当地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凸显地域独特文化。同时,对保护当地历史、文化、民俗、精神精髓,彰显地域特色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继承高校的历史文化,凝练大学精神的功能

  校园人文景观是对大学的历史文化、是对大学精神的一种物化表达并通过具象的形态表达大学思想,传承大学的历史文化,凝练大学精神,通过人文景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进而以促进学生理想和行动,延续整个学校的文化,真正能反映学校的审美情趣、精神风貌和价值取向。人文景观体现着高校的精神和文化,高校的精神与文化又可以丰富校园内人文景观的内涵,两者相互作用相辅相成[2]。

  (三)育人无声潜移默化,人文景观的育人功能

  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与提高大学生的能力,需要教育和长期的学术知识的浸润,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取决于环境的熏陶和影响。人文精神与教育的科学精神是教育的根本,只有不断地对学生进行人文科学的教育,才能使大学生的行为、视野,心智等综合素质得到不断的改善与提高。校园中不同的人文景观有散发着不同的人文气息,具有不同的教育属性,除了为各种教学和研究活动提供适当的空间和相当的设施外,其文化底蕴、空间布局、成为校园文化的物质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育人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大学的文化景观建设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与创造性思维,因此各个高校都应该充分挖掘其中隐含的景观育人功能,借此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三、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人文景观设计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忽视了地域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

  地方文化在校园文化的发展中占据基础的地位,以其深厚的底蕴能通过其特有的历史故事给学生的心灵以启迪。特别是本地学生,相同的文化基础,有利于学生尽快的读懂自己所在的校园。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自20xx年前后开始使用以来,校园人文景观仍在不断的增加和建设中,但是纵观雁山校区内所有人文景观,截止目前仍然没有能够充分体现地域文化的校园景观,忽视了地域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没有融合当地的历史文化与地理优势,不能够更好地作为育人之地,体现人文景观独特的育人价值,丧失了了地方赋予校园文化的独特性。

  (二)表现形式单一,未能够充分表达出学校的学科特色

  国内各个高校之间相互借鉴人文景观设计建设方面的经验是常有的,但也导致了表现形式几乎雷同、单调的现象。纵观各个高校的人文景观建设不外乎是人文塑像、石、水、树木、历史铭文等表现形式。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校园人文景观的设计理念和建造手段与国内众多高校基本“保持一致”,未能真正能够展现自身学科特色、历史文化底蕴、办学理念,并且同时具有学科特色和艺术魅力的人文景观真的是少之又少。

  (三)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中头重脚轻,顾此失彼

  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人文景观建设中把校园入口作为学校的门面和建设的重点,学校在校园大门及大门附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在其设计与建设工作中,在学校大门到图书馆之间建设了一条标志性的“景观大道”,校园内多数的人文景观都集中在此,使整体校园环境建设上出现“头大脚小”的不协调现象。这就导致了,校园内部人文景观建设出现了巨大的空缺,把建设的重心几乎全集中在了这里,与校园环境整体的建设与发展不协调。再加之有些人文景观过于偏僻或隐蔽,几乎不被学生所知,而失去了其现实意义。

  四、对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人文景观设计和优化提出的几点建议

  (一)在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中应融入地域文化

  从地域文化中汲取营养,赋予校园文化以生命,既可以发挥因地制宜的优势更好的发展传承与积淀校园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高校景观的雷同[3]。地理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关系与对待自然的.态度,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在校学生的社会观念和思维方式,兼顾区域特色的深层次人文景观建设,由于基础文化的地域性差异造成了高校人文景观建设的地区差异,使得不同地域的人文景观具有不同的特色。桂林理工大学地处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市,在风景闻名于世的城市中,桂林的山水文化、旅游文化、民俗文化是国内其他城市地区所不具有的。同时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高校,壮族学生在全体学生中占有一定比例,少数民族文化也在高校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校在后续的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和优化中,应适当加入地域文化元素,将地域文化内涵与校园文化内涵相融,形成学校文化与桂林山水文化,壮族文化相结合的独特文化风格。

  (二)应继续传承高校校园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

  校园人文景观的建设需要漫长的历史演变,需要依靠每一代人的倾心创造与发展,更需要时间的洗礼。校园的环境和人的思维在不断地碰撞与磨合中创就了具有独特品味与个性的历史文化,校园文化也在时间的洗礼中不断地积淀、创新、传承。桂林理工大学作为一所建校于1956年高校,至今已经建校六十年,六十年来学校形成了其独特的校园文化和历史,拥有着浓厚的校园文化底蕴。在今后的人文景观建设和优化中加入校校史校情、学校精神、校训校风等元素有关的人文景在直观立体的视觉效果上突现校园形象和气氛等显性标志,体现学校历史文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跨度。

  (三)应充分体现学校自身学科特色

  每一所高校都有其自己的特色与办学理念,如何把本校的学科特色、办学理念巧妙地融入到人文景观中并且设计出具有特色的人文景观,是每所大学都需要考虑的问题。桂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冶金地质专业出身的普通高校,经历60年的积累沉淀,现在学校发展成为一所具有地质、材料、环境、旅游、土木、测绘、管理等优势专业的自治区重点大学。地质等专业始终是学校的王牌优势专业,所以在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和优化中应将地质等优势专业的学科特色融进校园人文景观建设之中,充分体现学科特色。

  (四)校园景观建设应注重时代文化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大学应给学生提供前沿的知识,前卫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人文景观的设计建设的同时注重校园人文景观的。桂林理工大学雁山校区的校园人文景观在设计上也应注重体现时代主题,重视创新理念,充分体现科技、艺术等各个方面的美。这样才能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良好的氛围满足如今社会对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需求。同时创新应当更加注重理解与启发,拓宽表现形式,多元化的人文景观表现形式可以为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灵感,也可以使校园具有更多育人资源。与时俱进,紧随时代潮流,展望未来,谋求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骋帆.《新升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路径探讨——以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为例》[J].《柳州师专学报》,20xx,(4):92-94

  [2]韩萍.《论大学校园景观形象设计的人文化》[J].《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xx,(2):69-72

  [3]何允,陈敬佑,陈楚文,石玲玲,蔡建龙.《高校校园人文景观构建研究——以浙江省高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xx,(11):5986-5988

景观设计论文6

  摘要:在当前的城市之中,园林景观意境成为一种相对比较独特的城市风景,而与一般的风景区相比,园林还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在开展园林设计工作时,设计者的审美能力与审美需会直接影响到园林给游客带来的审美体验。很多园林设计者会根据城市体现出的现代化观感来设计园林,在园林之中引入西方审美元素。但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审美价值并不低于西式园林,本文从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入手,谈一谈当前的园林中的景观系统的审美设计情况。

  关键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儒家文化

  在对现代园林进行设计时,设计者不仅仅需要将具有直观美感的景观添加的园林之中,同时还要提供一些具有意韵的特殊景观,使园林的审美品位得有提升,使人们在园林之中既可以拥有优质的视觉享受,同时也可以获取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使身心都可以保持愉悦。在审美设计环节,不少优秀的园林设计者都应用了儒家思想,提升了园林的整体审美水平,本文对先关的设计情况加以研究。

  1、外在审美形态分析

  中和是儒家文化体系之中一种重要的为人处世原理,很多现代园林都具有一种恬淡、温和的美感,而不会从视觉方面来冲击游客,儒家文化之中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影响着景观设计工作,大部分古典园林以及具有古典风格的现代园林展现给游客的都是一种含蓄内敛的美,从景观的色彩来看,园林景观大多为浅色系,并不会突兀地应用大红等色彩鲜明的颜色。为了应用节制式的设计方法,景观设计人员需要优化园林内部景观的空间设计工作,使局部景观与整体景观可以保持一个和谐的韵律,如与假山相配的流水,流水的柔和中和了假山的坚毅,使此处的整体观感更为舒适和谐。受到儒家文化中的寓情于景的表达方法的影响,现代园林的大部分景观都具有一定的景观,其审美内涵极为丰富,游客会在观赏到景观后产生一定的共鸣,感受到景观富含的哲理化的理性美感。中和之美可以被看做儒家文化最高的审美境界,设计者于园林景观之中还有极大的设计空间。

  2、审美本质研究

  从审美本质这个角度来分析儒家文化,会发现将美与善合一是求审美本质,其审美的基础就是伦理道德,因此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开展审美活动均无法脱离道德,设计人员可以将儒家的伦理道德附加到园林的景物之中,使道德观在园林的山水之中体现出来,这种“比德”的创作原则在文学创作过程之中也有所体现,应用最多的“比德”设计元素主要是竹子、梅花、松树以及柏树,借助松树以及柏树具有的`耐寒的特点,设计者可以在园林中种植松柏,使游客在四季都可以观赏到这种常绿植物景观,进一步体会君子应有的不畏环境艰难的精神。而笔直翠绿的竹子则具有真君子的气节,观赏者也可以轻易地体会到,而初春的红梅与白雪共同构成了既具有视觉性美感又具有深刻意韵的景观。孟子看重水,认为水具有多种君子才具有的品质,因此在园林之中,可以充分应用水元素,水元素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其流动化的形态上,不仅仅奔流不息且能够随所处的环境变换形状,还具有极高的包容性,这些都是自然景观具有的品格之美。从另一个角度来理解儒家文化的审美本质,可以了解到,“悦心”在儒家文化系统之中同样重要,而园林的使用功能使其能够满足“悦心”审美需求,人们既可以在园林之中稍作休憩,消除工作与生活之中的疲惫感,同时还可以在园林中进行情感交流活动,现代园林已经逐渐成为一种社交空间,而“悦心”设计要素要求设计者的设计成果可以使景观欣赏者获得愉悦的欣赏体验。园林景观的美感不仅仅只在景物之中有所体现,其还能够借助景物延伸到更为深远的审美空间之中,在观赏景观的同时,欣赏者可以顿悟一些生活哲理,精神与物质需求均可以被满足,顿悟之后会自然而然地生成愉悦感。

  3、审美功能

  园林设计的真正内涵不仅仅在于精神,而更应该展现在园林的功能上。相对较为感性的来说,大概内容包括为:兴和观,群和怨四个方面。主要激起人们内心的感情,表达相应的亲切感,,强调景观与人的交流,展现出情感的共鸣,从而能够符合人们对生活情趣的需求,对审美标准的满足,对人们的生活行动产生相应的影响,从而体现出它的实际作用效能。游于艺术主要是表达人们对于内心礼乐的交流,可以根据园林的艺术特点对人们的思想道德进行提高,将人们的种花草行为进行改善,通过相应的实用功能,在精神文化建设的不断渲染下,使儒家思想的内涵进行有效的融合。从而帮助人们将积极的处世观念有效形成,将思维模式进行改进。

  4、结语

  本文从儒家文化被应用到园林的景观系统的设计情况进行了研究,儒家文化具有极为深刻的内涵,其不仅仅会影响到很多文学家的文学创作,同时还会给艺术设计也带来一些新的影响。设计者在应用儒家文化元素时,需要选用灵活的设计方法,注重文化在园林之中渗透,使游客可以在不经意间感受到儒家文化的魅力,而不会觉得突兀。在应用儒家元素进行设计时,要避免突显出该文化系统的教育性,毕竟人在观赏景观时心态是轻松愉悦的,设计人员还可以对一些古典园林进行借鉴,以人文设计理念来完成园林的景观设计工作。

  参考文献:

  [1]尤艳,李思.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审美与儒家文化思想研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8).

  [2]魏娜.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古典园林设计思想的运用[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04).

  [3]马婧,骆伟.园林景观植物设计中儒家文化理念及体现方式分析[J].建筑知识,2017(09).

景观设计论文7

  摘要:现阶段我国景观规划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地具体的人文历史、文化特色等均高度浓缩在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中,我国地大物博、文化悠久,每一个区域都有其自身的地域文化,本文简要分析论述基于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关键词: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地域文化;运用

  1、地域文化的简要概述

  地域文化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体系,具体是指人们经过自身的劳动创造在某一特定的地域或区域聚落群当中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地域文化在继承过去优秀的传统文化过程中,同时也在不断吸收和借鉴其他文化思想并且根据具体的历史阶段,地域文化也会发生相应的改变和创新。除了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地理条件之外,人们的生活方式、文化活动、建筑风格等方方面面均被看做是地域文化的表现形式,人们在不同区域的自然环境中所使用改造自然的方式方法各不相同,这也是导致地域文化之间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1]。

  2、地域文化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的原则

  2.1统一原则

  风景旅游区的景观设计不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它必须与周围的环境和所在城市紧密相连,在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当中,地域文化的运用原则首先就是要坚持统一整体性原则,毕竟景观设计并不只是仅仅局限于某一固定空间或环境,而是对整个旅游风景区进行整体设计,地域文化无论是体现在景观小品、道路设计,还是在水系植被、景观建筑的设计上都需要达到整体风格和谐统一的要求。

  2.2传承原则

  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是延续地域文化的直接表现,融入地域文化的景观设计需要继承当地优秀的传统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先进的材料和技术实现全面创新,也就是说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需要对地域文化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真正了解文化的背景以及发展历程,注重保留当地文化中固有的民俗风情和民族特色,向观赏者展示具有最原汁原味、质朴纯真地域文化的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

  2.3保护原则

  环境保护是现阶段我国和社会各界人士关注的中心和焦点,也是旅游风景区景观设计中最需要注意的问题,在景观设计中应做到因地制宜,充分尊重当地的自然环境,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合理开发建设,使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将环境污染降至最低,推动旅游风景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3、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

  3.1植被设计

  在我国海南地区有着纯天然的热带雨林,植物生长茂盛且种类繁多,海南的呀诺达风景旅游区则充分利用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优势,完整地保留了景区内的植被结构,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间,景区利用粗壮的圆木设计的木栈道能够让游客直接与景观植物亲密接触,同时木料材质的栈道又与周围的雨林环境完美融合在一起,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景致。另外,在旅游区内还对植物的层次分布进行精心设计,譬如说棕榈树、槟榔树与乔灌草错落分布,极具层次感,在木栈道的拐弯处还特意种植三角梅等颜色亮丽的植物,为游客起到提醒作用的同时凸显海南带有地域色彩的原始文化[2]。

  3.2水系设计

  在云南省的苗族风情景区当中,设计师结合当地特有的梯田与生态湿地等自然地理环境,设计了喷泉等大型水景,为了能够将景区内的景观串联起来,在各个村寨的连接路径上挖设了许多小水渠,通过将浅底和窄道里的涓涓细流引入水渠当中,形成了贯穿全寨的“水街”,游客穿行其中能够直接感受到苗寨质朴清新、紧密相连的地域特色。

  3.3景观建筑设计

  我国广东省龙门县南昆山国家森林公园中的景观建筑,在选材用料上与旅游风景区完美结合。由于当地处于我国客家文化集中的区域,在传统的客家民居当中大多数的建筑材料都是竹子、青黄色的砖瓦以及石土等,而南昆山正是毛竹生产之地,设计师巧妙地利用这一天然优势,通过和工匠不断的反复研究琢磨,对毛竹进行脱水防腐处理,并将其覆盖在钢筋混凝土浇筑的框架之外,从远处看整个景观建筑仿佛是用竹子搭建而成,与身后的旅游风景区融为一体、浑然天成。

  3.4景观小品设计

  旅游风景区内的景观小品和装饰铺设也是展现地域文化的重要道具,譬如海南当地盛产火山岩和蕨类植物,在呀诺达旅游风景区内的矮墙山就得到了充分的展现,旺盛的蕨类植物与独有的火山岩结合在一起,不仅使得矮墙充分展现了海南的地域文化,还让平淡无奇的矮墙立刻变得生意盎然。

  4、结论

  总之,风景旅游区想要独具特色,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和吸引力就必须与地域文化相结合,在保护自然环境的前提下实现人工建筑与其完美融合,坚持完整一体化原则,打造多元化的景观设计,并且利用景观设计不断推动地域文化的宣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龚舒颖.风景旅游区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运用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5

  2、乔伊娜.地域文化在扎龙旅游区景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齐齐哈尔大学,2015

景观设计论文8

  1 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

  1.1因地制宜

  园林景观设计的基础就是地形,这也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必要条件。不同的地形就会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充分利用地形的优势,不断挖掘自然美景为园林景观设计所用。地形的规划对景点的布置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景观设计必须根据地形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2地形与环境相协调

  园林中的地形是具有连续性的,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彼此不可能孤立存在。在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充分考虑地形与环境的协调性,可以有效达到自然过渡的效果。

  2 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文化不仅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发展的见证。文化是凝结在物质之中,又游离于物质之外,能够被传承的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是人类之间进行交流的普遍认可的`一种能够传承的意识形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既可以彰显文化的历史价值,同时还能使得文化景观设计更富有内涵。

  2.1文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得到传承

  随着现代化的城市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园林景观设计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文化元素,通过园林景观将我国优秀的文化展现给大家,让大家对中国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了解,使得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发扬和传承。

  2.2文化在园林景观中得到升华

  不同的城市都会有属于自己独特的文化背景,独特的园林景观反应了社会生活和城市的人文坏境,是一个城市发展的见证。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利用文化元素,可以真实地反应人们生活状态,并且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将文化升华,使园林景观更加具有价值。

  2.3园林景观与文化互融

  在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文化不仅可以得到有效传承,还可以与不同地段的文化在社会交融中互相融合,将文化应用到当地的园林景观中去,展现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享受。景观文化的展现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从小环境融合到大环境中去。

  2.4园林景观设计与文化结合更有艺术感和价值

  我国文化多种多样、历史悠久,有着地域性、传统性和文化性,同时还有着文化价值、历史价值和鉴赏价值,文化可以为人们的行动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通过共享文化,行动者可以知道自己的何种行为在对方看来是适宜的,可以引起积极回应的,并倾向于选择有效的行动。将文化应用到园林景观设计中去,人们在对设计出来的园林景观进行文化鉴赏的同时,也是对园林景观艺术的肯定,从而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感和价值。

  3 结语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在我国城市园林景观发展道路上,提高园林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既是现代化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内在要求。我国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很好的激励和鼓舞作用。园林景观设计是艺术的延伸,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文化来提高景观的文化内涵,增加景观的鉴赏价值和意识感,同时使得我国优秀的文化得到发扬和传承下去,促进我国文化建设的发展。

景观设计论文9

  1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途径分析

  园林景观所包含的元素较多,主要有人文元素和自然元素,例如自然元素中的山水、瀑布等;人文元素中的建筑、雕塑等。文化传承其实就是将自然景观元素以及人文景观元素艺术化地融入到景观设计当中。从实现的途径上来看主要有,契合时代发展主题的途径,整体规划设计途径以及突出场地特色的途径。其中,以契合时代发展主题途径为例进行分析,人和自然以及城市是不能分开的,而城市的居民也比较渴望能接近大自然。将时空景观赋予了现代人生活体验,这样民众就能得到多样化的体验以及多层次的需求。

  2影响文化传承与人性关怀景观设计的因素分析

  在文化传承以及人性关怀基础上的景观设计影响因素是多样的,每个景观项目都有着不同的文化特征以及场地特点,在使用的需求层面也不同。首先,原场地特征、景观元素的提取、选择因素的影响,需要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元素。其次,使用者和设计师在观念上的差别造成的影响。还有是外来文化的.影响、地方景观元素的影响以及地方景观风格的影响等因素。

  3文化传承及人性关怀景观设计的方法探究

  景观的设计能够将文化传承以及人文关怀充分地融入,设计方法上主要是采取改变的方式,也就是通过增添或是减少的方式凸显景观元素的特性,并采取夸张形式或者是色彩制造高强度视觉冲击力,这样就能将场地的文化内涵得以有效体现。另外,还可通过保留的方法凸显场地或者是景观的历史身份及特点,或者是在原场地的景观元素失去了使用价值,但却在场地的身份证明上比较重要,这样就要对其实施再现的方法。这些层面的景观设计方法是比较生态的方式,不仅能够节约材料,而且在加工生产运输等方面节约了能源。可通过合理地将本土文化元素应用在景观设计当中。由于文化元素是文化体系当中有着代表本文化特点产品及精神的总称,也是景观设计的重要灵感来源,所以,能够强调环境和景观形式之间的联系,进而提倡文化传承以及人文关怀,形成新的文化观念。要能充分地将场地原地形加以利用,以此来增强景观的层次感。我国园林设计当中的设计手法,如对景、借景等都是对原地形的利用,从而减少生态破坏,可适当在设计中融入水景。景观设计过程中要尊重本土文化,这是一个民族或者是地区文化积淀的焦点,同时也是当地历史的重要载体,特别是地方文化比较鲜明的地方。例如,风土民情类型的景观、名胜以及重要的建筑等,都是地方景观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够从一个方面对当地的人文环境加以反映,所以,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可将象征性的手法加以应用,把具体的景点或者是景观元素在场地当中微缩化地体现。我国的古典园林中的“一峰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设计手法正是这一设计的最好例子。景观设计过程中要保护文化生存的土壤,首先,是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这是当地社会状况的一个重要组成,所以,保障当地人的生活方式也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保护过程中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要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机结合。总言之,要在能够基于文化传承及人性关怀的景观设计原则上实施。

  4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文化传承和人性关怀基础上的景观设计,是促进城市化良好发展的战略目标,只有将当地的文化内涵在景观设计当中加以体现,才能将本地的文化得以传播和传承,从而形成良性发展。

景观设计论文1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道路建设脚步的加快,交通事故频发成为阻碍道路发展的主要问题,道路交通安全逐渐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基于此,本文将城市道路环境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交通安全影响的景观设计,将我国某省会城市作为实例,选择三条道路分析道路环境的影响,并给出了合理的城市道路景观设计,保障交通安全的对策,以期为我国城市规划人员进行道路景观及环境设计提供帮助。

  关键词:城市道路环境;交通安全;景观设计

  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的人口密度逐渐增加,城市交通量随之增加,促进了城市道路建设。在城市道路良好的发展背景下,道路交通事故的数量并没有降低,反而对城市居民的活动造成了一定的局限,道路景观及城市景观缺失了整体风貌。由此可以看出,城市道路规划人员需要注重城市道路景观品质对交通安全造成的影响,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概率。

  一、城市道路环境及景观设计对交通安全影响的分析

  在城市道路环境建设的过程中,不同的空间形态设计使得道路周围的景观特征有所不同,对司机造成的.影响有所差异,从而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本文将我国某省会城市的道路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道路环境对交通安全的影响。首先,A道路。A道路主要包括城区路段以及延伸路段这两部分,城区路段周围有较多的宾馆及商业建筑,建筑楼层在6~20层之间,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建筑特点,不同建筑的轮廓线和天际线相交,使得道路司机产生较为强烈的视觉反差,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道路的识别性,将司机的视觉集中于正前方;延伸路段的一侧为住宅区,一侧为空地,即使道路两侧种植了行道树,但是仍旧不具备城区路段的包围感,司机从城区路段驶向延伸路段时,从封闭转变为开放,很容易使司机的视觉出现涣散,加大了交通安全风险。然后,B道路。B道路的城区路段被建筑景观以及绿化景观包围,道路的围合感和层次感相对较强,绿化带的设计降低了过宽道路的空旷感,高低不同的乔木和灌木设计可以有效防止迎面来车造成视线干扰,提高了交通安全性;延伸路段主要为绿化景观,环境较为单一,很容易使司机产生视觉疲劳,再加上道路的视线相对通透,使得迎面来车对司机造成视线干扰,对交通安全造成不利的影响。最后,C道路。C道路为该城市的景区道路,道路两侧的植被设计具备较强的层次感和科学性。为了与地形相配合,C道路采用直线、竖曲线以及平曲线的线性设计,使道路过渡更为自然,具备较强的诱导司机视线作用。通过自然的设计,消除司机的不安感,使司机的视线更为平顺,提高司机的操作便捷性,能够更容易地控制方向盘的偏差,保障交通安全[1]。

  二、合理创建城市道路环境,保障交通安全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道路景观会对交通安全造成直接的影响,对于城市的交通事故高发区域,政府部门需要合理设计道路景观,创新良好的城市道路环境,保障交通安全。具体而言,政府部门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城市道路景观的动态性。城市道路环境的微小变化,都会使道路景观出现变化,从而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因此,政府部门需要注重城市道路景观的动态性,加强对沿道建筑的控制和管理。首先,道路两侧的建筑需要具备完整性,其轮廓线在变化的同时,需要有一定的秩序,建筑的高度需要与道路的宽度相配合;然后,道路需要与建筑保持一定的距离,通过错落有致的设计,建立小型城市广场,使城市空间更具动态性,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最后,规划人员需要按照交错式排列的方式进行道路两侧建筑的设计,使城市道路更为曲折,避免司机产生视觉疲劳。另外,城市规划人员需要重视沿道建筑立面的天际线,确保与司机的心理活动规律相符合。比如,对于过于开阔的延伸路段,规划人员可以通过种植行道树的方式,在绿化带中种植相对高大的乔木,集中司机的视线,保障交通安全。

  (二)简化轮廓线。对于城市道路的延伸路段,规划人员需要避免其出现“第二次轮廓线”,尽量将“第二次轮廓线”和原本的“第一次轮廓线”重合。具体而言,规划人员需要合理规划城市道路两侧的路灯、广告牌以及报刊亭等要素,确保道路两侧要素的在材质、形式以及色彩方面相互兼容,共同营造整体城市空间。与此同时,规划人员需要将道路设计和地形地貌融合在一起,根据道路附近的自然景观,在道路出现曲折时,人工设置视觉要素,确保司机能够始终保持道路环境变化的新鲜感以及警觉性,以此保障交通安全。另外,对于两侧建筑较少的空旷道路环境,城市规划人员可以通过设置围墙或者加强绿化的方法,提高道路的围合感和封闭感,将单调及空旷的视野阻挡在司机的视觉焦点之外,集中司机的视线。与此同时,在道路两侧种植的行道树具有视线诱导作用,可以使司机产生连续的线形视觉,从而保障交通安全[2]。

  结论

  综上所述,城市道路景观会对司机的视觉和心理造成影响,从而对交通安全造成影响。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城市规划人员需要认识到城市道路景观的重要性,注重其动态性,进一步简化城市轮廓线,通过科学合理的道路景观设计,提高城市道路的围合感及封闭感,为司机带来视觉诱导,保障城市道路的交通安全。

  参考文献:

  [1]陈大山,陈昕,杨家盛,王珂.城市道路绿化对交通安全影响研究[J].交通科技与经济,2018,20(02):23-28.

  [2]唐川杰.基于人性化理念的城市道路设计研究[D].东南大学,2017.

景观设计论文11

  1古典造园艺术对当代景观设计的影响

  1.1灵感源泉

  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当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灵感源泉,其古典造园艺术设计思想更是当代园林艺术的理论基础。中国古典园林作为风景式园林设计的典范,是设计师和工匠在特定的空间内,经过精心设计,运用高超造园手段,将建筑和山、水、植被等加以配置组合,形成源于自然环境,又高于自然环境的有机整体,将自然美和人工美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1.2文化传承

  园林景观设计师必须对国内优秀的风景园林景观案例加以深入研究,挖掘出富有本土文化特征的景观元素加以运用,才能设计出具有“中国味道”的风景园林景观作品。园林景观艺术是直观体验性艺术,观赏者无需接受专门的培训,就可以感受到园林景观的形式美。同时,这种直观艺术受时代背景和文化氛围的影响,可以使观赏者耳濡目染的感受到当时的文化修养和审美情趣。

  2当代居住区景观设计常见问题

  2.1不尊重自然环境

  许多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和营造过程中对景观的功能性考虑不足,注重表现外表的美观。某些开发商为了追求表面的气势和美观效果,达到增加成交量的目的,不惜重金做面子活,为此增加了成本,加重了购房者的资金支出,也使得后期的物业管理面临巨大考验。

  2.2缺乏神韵

  现代居民小区已经成为居民,尤其是老人和孩子日常休闲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设置的休闲活动空间充足,有健身区、儿童游乐场地、休闲步道等,这些空间普遍尺度较大,且多以铺装为主,相对缺乏可供好友休闲小憩的私密空间。3.3施工时间短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很多传统建造技术已经被机器化大生产式的快速施工技术所淘汰,当代施工者往往依靠现代技术手段,使得传统建造技术开始失传,其精髓更难以再现。现代居住小区中经常可以看到其它建筑材料仿制木材建成的亭台水榭,虽然形似,却没有了木材的生动,传统工艺的风采不复存在。

  3传统造园艺术对现代居住区的影响

  3.1理解古典园林的内涵

  要设计具有中国元素的居住区景观设计,必须从观念上彻底改变,不能完全依赖新技术、新材料,更不能对现代西方园林的成功典范照搬照抄,要学习中国古典园林景观艺术的.造园理念和设计手法。

  3.2尊重自然原则

  大自然是园林景观设计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因此,中国古典园林艺术遵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人与自然之间寻求和谐。尊重自然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文化的核心精髓,采用尊重生态自然的客观规律来造园,以自然景致为主,强调设计师对大自然的深刻理解和艺术化的表现。

  3.3现代主义与古典主义相结合

  中国古典园林讲究依山林而建,通过借景、比喻等方法将园内景观和周围自然生态结合起来,同时,也可以起到延展空间的作用,使各个区域之间相互连接、渗透,彼此呼应,形成一个整体。现代景观设计也要求设计师将视域作为设计范围,以地平线为空间参照,突出与本地区景观的融合。这与古典造园手法中追求无限想象的外延空间理念是一致的。

  4结语

  在新的社会生产环境下,在新技术和新材料的支撑下,要实现新的功能要求,应当着力学习,继承古典园林的精妙,而不是简单的对形式进行模仿,更不是用简单的工艺手段,制作简化的经典元素。这样不仅是对创造力的约束,也是对古典园林形式的人为视觉混淆,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损害。

景观设计论文12

  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人们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对城市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景观设计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其可以美化城市环境,给人以愉悦的心情。现代城市建设中,传统文化的植入可以体现景观设计的独特性,民族文化设计能够使景观符合当地民族的习俗,提高景观的受欢迎度。文章分析了广西民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提出了广西民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民族文化,在园林设计中我国景观的艺术性充分体现了我国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景观设计所呈现出来的艺术性,已经得到了世界的认可。随着人们对美的追求不断变化,景观设计也要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不断创新。近些年,欧洲古典设计和西式园林设计在我国景观设计中被广泛应用,而民族文化的缺失是现代建筑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广西是我国壮族的主要聚集地,其传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体现可以提高景观的观赏性,使景观更加贴近人们生活。

  一、广西民族文化设计在景观设计中的表现

  广西是我国壮族人们的主要栖息地,其民族文化体现出独特的魅力。壮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壮族人们的智慧,是壮族文化含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壮族传统文化提倡尊重自然,人与自然和睦共处,和谐统一的观念。壮族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化一致,是生态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铜鼓是壮族民族文化的代表,其在广西建筑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在广西省内的建筑中,铜鼓文化很好的融入到了城市景观中。尤其是南宁市,铜鼓形象成为了城市的主要象征。

  1.广西传统文化在设计理念上的表现

  设计理念是设计成功的保证,是景观设计的主导思想。在景观设计中,如何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是现代设计的重中之重。传统元素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景观设计的最高境界,设计者景观设计理念的转变,是广西传统文化得以广泛应用的关键。设计者要根据景观周围的环境,根据场景所需进行合理布置建筑、雕塑、园林景观等,将壮族传统文化在植物景观中充分体现,可将花、草等设计成民族传统形象,充分体现民族元素的味道。景观设计想要彰显民族文化的理念,就要转变传统的设计理念,运用可持续的发展观念。

  2.广西传统文化在装饰材料上的辅助表达

  由于建筑行业的`发展,各种新型建筑材料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如何在新型材料建筑中体现传统文化元素,是现代建筑与传统文化结合的关键。比如五象塔的整体设计中,其外表是灰色氟碳漆,而整体形象中又结合了斜斗拱和铜鼓等广西传统文化元素,实现了新型材料与广西传统文化的结合。五象塔的设计充分发挥了的广西杆栏式建筑的特质,强调用现代新型材料建造传统的艺术外形。灰色氟碳漆的颜色与周围环境一致,实现了景观与环境的结合。园林景观设计中,新型材料的选择要慎重,其要满足传统文化的需求,实现两者的完美结合。只有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民族文化元素才能在不同的新型材料建筑中得以充分应用。

  二、广西民族文化理念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1.民族文化在自然景观中的应用

  景观设计要根据现场的环境和周边的自然条件,进行合理的场地和空间设计,设计要有独特的个性,同时要坚持生态发展的原则。广西民族文化在现代景观中的应用,是景观设计中的崭新元素,是对现代设计理念的完美补充。壮族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要考虑区域性,采用适合当地文化的元素进行地域特色展现。广西地区植被较多,建筑多以木楼为主。设计者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场地的面积,其次考虑场地周边的环境,在场地合适的位置建筑木质景观,以体现景观与周围环境的协调,防止出现硬性拼凑的效果。如果景观设计区域有村落存在,设计者一定要保持村落原有的分布和格局,切不可贸然破坏。村落是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直接表现,其独特的民俗和历史是广西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村落文化可以为景观设计提供特色元素。

  2.民族音乐文化的应用

  广西地区民族音乐文化丰富,背带歌、八桂情歌、十二月花歌等都是广西地区的特色节目。音乐可以直接抒发人们的情感,其是民族对大自然最直观的认识,是民族文化的精髓。音乐部分的表现较为困难,可以举行专门的活动,通过表演形式展现出来。在景观设计中可以配套音频播放系统,实现声音的展现。例如云南月族村的广场雕塑,其展现了

景观设计论文13

  【摘 要】本篇文章从人居环境学的发展原则入手,对基于人居环境学系统思维之下的景观设计原则进行论述,着重探讨了人居环境学下的系统思维景观设计应该坚持的原则,并得出结论,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人居环境学;系统思维;实践;景观设计

  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以及多起自然灾害的发生唤醒了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今天,世界各国开始大力提倡保护生态,节能环保,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随着人类环境保护意识的逐渐觉醒,环境科学开始兴起,并在之后的发展中陆续引进了“人类聚居学”、“可持续发展”等概念,奠定了人居环境学的基础。当前,国际上关于人居环境学的研究和发展仍然在继续。作为联系人类和自然环境的中介,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不仅在生态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在城市规划建设以及景观设计中也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1.人居环境和人居环境学

  人居环境是一个广泛的概念,它不仅指供人类生活和居住的,客观存在的空间,还包括存在于这个空间内部的人员、资源、政策等等。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不同,人居环境内所包含的无形的事物更多。人居环境是连接人和自然的桥梁,人类在生产活动中所创建出来的人居环境包括在自然环境之中。也就是说,人们通过自身进步和改造自然来创造人居环境,但是其所创造出来的人居环境仍然属于自然环境。

  所谓的人居环境学,主要是指通过研究人类聚居生活来探析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的一门学科。人居环境学中,其所研究的主体是人及其生活和活动,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乡村、城镇等等,其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探讨人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居环境学将人类聚居生活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相关手段来探究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以便在探析出人和环境之间的关系后,能够把握住人类聚居的发展规律,设计和创造出适合人类居住,满足人类需求,且又不破坏自然生态环境的人类聚居空间。人居环境学所坚持的这一发展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与景观设计理念相切合,并且为景观设计提供了相关的指导方法,为实现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发展,以及“天人合一”环境的建设创造了条件。

  2.人居环境学发展原则

  人居环境,是人类的聚居生活的地方,是与人类生存活动密切相关的地表空间,是人类在大自然中赖以生存的基地,是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主要场所。而人居环境科学就是围绕地区的开发、城乡发展及诸多问题进行研究的学科群,它是联贯一切与人类居住环境的形成与发展有关的,包括自然科学、技术科学与人文科学的新的学科体系,研究对象即是人居环境。

  2.1人居环境的框架及原则

  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的需要为目的。就内容而言,人居环境包括五大系统:自然系统、人类系统、社会系统、居住系统、支撑系统。其中,“人类系统”与“自然系统”是两个基本系统,“居住系统”与“支撑系统”则是人工创造与建设的结果。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谐与矛盾共生,人类必须面对现实,与自然和平共处,保护和利用自然,妥善的解决矛盾就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2.2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性

  人居环境学是涉及人居环境的有关科学。与“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总的来说,它们都以环境为研究对象,但各自的研究范围、内容、与侧重点及所采取的手段并不一致。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涉及的是具体的科学技术问题,全球变暖、臭氧空洞的产生等,而人居环境科学关心的则不仅是如何把环境科学与环境工程的理论和方法引入人类聚居形态,对五大系统的'各个层次的人工与自然环境的相关内容均应引入到规划中去,用以提高环境质量、形成宜人的居住氛围。

  3.景观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虽然是建立在环境艺术设计概念之上的设计门类,但它所蕴涵的内容却涉及到美、建筑、园林和城市规划四个方面。景观设计最通俗的解释就是美化环境景色,可以说是以塑造建筑的外部空间的视觉形象为主要内容的艺术设计。这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环境系统设计,它的环境系统是以园林设计所涵盖的内容为基础,设计概念是以城市规划设计总揽全局的思维方法为主导,其设计系统是以美术与建筑专业的构成要素为主体。

  3.1景观设计的人性化原则

  景观设计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性化原则,就要求设计者必须在充分了解所住居民的年龄结构、职业、生活、工作习惯、生理要求的基础上进行全方位的人性化设计。目前我国许多居住区内园林绿化在很多方面忽略了这一点。比如:有的楼盘用绿地做隔离带,却忽视了人们生活的方便,两分钟的路程可能得走上十几分钟,导致许多人直接从绿化带穿过,破坏了绿化;有的居住区绿化设计没有把残疾人的行为考虑进去,给残疾人的出行带来不便;有的居住区没有为老人和幼儿开辟专用活动场地等等。这些都需要在以后的设计中加以改进。

  3.2景观设计的生态持续性原则

  将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结合到景观设计中,提倡自然环境也是人类生活和发展需要的一项重要构成要素。人居环境学强调人与环境之间的相关的关系,认为自然环境中的每一处风景既是存在于自然界的生态资源,又是人类社会中的一种文化资源,值得人类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人类也是自然界中的一部分,也属于一种自然资源。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球上所存在的所有生命聚集在一起,便构成了一个实体的自然环境,人类生活、发展所需要的一切资源都需要在这个实体环境中取得,所以在建设人居环境时,不能局限于眼前,或者着眼于环境的部分建设,而是应该总揽全局,注重环境的整体建设,以期达到“天人合一”的目的。因此在景观设计中,建筑物的设计必须要以人与环境的和谐为前提,充分考虑进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坚持生态持续性的设计原则。

  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在景观实践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人居环境学和城市景观设计二者在环境保护理念上不谋而合,将人居环境学中的系统思维与景观设计理念进行有机的结合,可更好的帮助城市建设者,或者环境保护者开展工作。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推论并总结出:在现代城市景观设计中融入人居环境学的系统思维,并以环境学的系统思维来指导设计工作,从打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空间入手,在建筑空间上采取积极、开放的手法,加强居住者和绿地、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起居住者参与景观设计的积极性,使建筑物在满足和发挥了景观功能的同时,还能最大化的提高生态建设质量,这一做法是可采取,并行之有效的,可促进我国城市景观设计水平的提高。

景观设计论文14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混凝土建筑林立,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市民很少能够看到蓝天白云,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减少。人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接近和融入大自然。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已成为广大居民和众多房地产开发者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居民希望能居住在舒适、安全、生态的环境中,但在实际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改进目前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问题,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高品质的需求,既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形式,忽视景观功能性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一些设计过于强调景观的外在形式,忽视其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忽视人的需要和感受。例如,目前水景已成为小区环境景观的重点,有的开发商要求建设大面积的水景。水景虽会带来活力,但其运用应恰到好处,不能求大、求多,否则会产生不良的负作用。水面过大,占用居民活动面积。而且由于蒸发、渗漏、卫生清洁,需要经常补水、换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物业管理的难度和费用。在材料的运用上,一些设计者为追求形式上的构图、近期效果,大量使用自然树木,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树木在短期内不易恢复,生态效果和观赏效果都达不到要求。此外,过多运用镜面花岗石、火烧板等,镜面花岗石不防滑,雨天会给居民造成伤害,而且不透水,对地面排水、周围植物的生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增加建设费用。

  (二)强调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特色和效果,更要注重环境的生态性。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为了达到新颖、突出、快速见效的目的,过多强调硬质景观的建设,如设置大面积铺装,过多的喷泉水池、雕塑小品、亭台建筑等,大大缩小了绿地面积,忽视了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特点和景观特色,无法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缺少富有季相变化、色彩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也会造成建设经费上的不合理现象。

  (三)简单模仿,忽视景观的本土特色

  目前,许多居住区景观设计忽视了住区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包括住区内外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长期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民风、民俗特征,历史文化遗迹等人文景观特征。比如在居住区建设中,常出现大动土方的现象,不论现状条件如何,先挖山填水,再在平地上创造人工地形,没有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一些设计师对基地的传统文化内涵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只是简单照搬国外的设计。在植物选择上,未考虑其生长习性,只顾引进一些新奇的植物,对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运用较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使居住区环境景观缺乏地域特征和本土特色。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改进的措施与对策

  (一)因地制宜的利用现状条件进行设计布局

  首先,应考虑基地内原有形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进行布局设计,因地制宜。其中,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绿地及活动场地的布置、景观建筑、小品的点缀等。如南京五台花园即利用小区原有的陡坎设计成叠水喷泉。其次,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考虑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留出通透的观景视线,将周围优美的景物收入到居住区中,小区内外遥相呼应,创造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如南京宝船听涛小区即借外部宝船遗址公园景观。

  (二)以人为本,创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满足各类居民的需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做到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活动场地和交往空间的设置、休憩设施的尺度等方面,使居民在活动休憩时更加舒适、方便,创造一个亲切、优美、便捷的居住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活动的需要。活动空间的总体布局,在空间类型及功能方面应做到动静结合、相互搭配,将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和个别交往的私密空间相结合,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闭合空间互相穿插并存的布置形式。

  (三)利用居住区的人文条件,突出其地方特色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根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突出居住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利用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体现本土特色。对住区的历史文化、人文古迹应该深入地挖掘,以凸现基地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突出小区的地方特色,使居民在住家附近就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与传统。

  (四)建设节约型园林,考虑建设与管理成本

  目前,全社会正在建设“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在于节约资源,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以环境代价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在于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就要在满足居民生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降低造价。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管理和运行。节约成本应从几个方面考虑:在平面布局上,水面的设计要大小适中,既要满足景观需要,又要注意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在竖向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少动土方,节约造价;在土建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生态环保性等;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推广当地草种,树木规格不宜过大,要给植物一个自然生长空间和过程,提高植被成活率,减少对大环境生态的破坏。

  (五)建设生态型园林,创造多样性植物景观

  要提高居住区的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应该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降温、遮阳、隔噪、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作用。通过对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的配置,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体现出植物的生态性环境效应。所谓植物多样性,就是要建筑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其中有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层次的多样性。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根据各种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营建以乔木为主、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复式结构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自然的生态布局。既能增加居住区环境的绿量、提高植物的生态效果,又能满足植物造景的需要。在植物选择上,应遵循和顺应植物演替规律,采用生长习性、形态等有较大差异的植物品种进行配植,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例如,疏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可以利用林下耐荫植物资源,乔木与草地之间的生态空间满足了林下植被对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并增添了林下层次。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突出居住区景观的地方特色。对于同种植物,其规格的选择应大小结合,为植物群落的生长发展和自然演替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植物种植上,密度不应过大,应留出一定的林间隙地,改善幼树的生长环境,增加光照和养分的供给,创造健康的能进行自我更替和演化的稳定的自然生态植物群落。此外,可以增加立体绿化形式,这是一种不占用绿地的种植方式,包括外墙绿化、屋顶绿化、棚架绿化、阳台及窗台绿化等。不仅能增加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还能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

  结语

  景观环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上舒适、安全、方便、卫生的居住环境,以满足居民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景观设计论文15

  国营农场景观设计优势分析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不断加快,乡村环境建设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尤其部分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丰富的地区,其建设特色也越来越突出,部分专家与学者也进行了与新农村景观环境建设相关的众多课题研究,而国有农场在我国农村范围里占据了较为特殊的地位,其环境空间建设的研究也显得更为有针对性与独特性。在新农村建设时代背景下的国有农场景观设计有几个方面的特征。更多设计论文相关范文尽在职称论文发表网。

  1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国营农场因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均具有较大的规模,同时与周边乡村有较远的距离,其视觉效果较为宽广,其作物种植种类不杂乱,且较为有序,以广阔的种植区为资源开发建设,容易形成较为壮观的视觉效果[1]。例如,湛江农垦局在徐闻县的东部乡镇,种植着约2万hm2的.菠萝,形成了壮观的“菠萝地海”,并且随着季节的不同,其景致也产生不同的效果,尤其在菠萝成熟的季节,人在空间中不仅能得到视觉享受,同时也能闻到菠萝的香味在农场里感觉全部身心都至身体大自然中,因此可以强调人与自然的融合关系,适合营造人与自然交流、对话的和谐之风。

  2乡村风貌易于修整

  国营农场的建筑主要分为3个类型,即办公区、生活区和生产区[2]。与其他农村建筑现状相比,农场建筑相对具有一定的规划性,其道路系统较为完善,建筑样式将为整齐。在生活区,各家各户空间既具有一定的私密性,同时又是以一个整体存在,各户之间前后距离不会太远,以此便于保留与维持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空间。虽然在建设初期有过规划,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垃圾处理不够科学,部分功能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是乡村区域景观与形象的标志,以富裕、文明和现代乡村风貌塑造为依托的新形象。因此,农场建筑风貌可以在保持原有特色状况的前提下,进行功能设施的完善和建筑安全系统的升级,使其既能具有农场特色,又能满足现代农场职工的生活需求[3]。

  3国营农场具有现代化高科技优势

  现代化高科技农业是新世纪替代我国传统农业的重要途径,在农村个体的农业种植过程中,高科技术使用还是有限,而在国营农场中生态农业、设施农业、资本农业、无害化农业、无土栽培农业和农产品工厂化生产等现代农业大力发展,具有科普示范功能和新的视觉体验效果[4]。例如,滴灌系统的设置,在工作状态下能够产生一处处水幕效果,丰富视觉效果;在农产品加工区能够观赏其加工过程,并且在造景过程中能够参与其中,实行人景互动,让城乡居民学习和了解现代农业。在新世纪乡村旅游大发展过程中,在新农村建设社会大背景下,探讨国营农场景观环境空间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较强的研究针对性。同时,由于我国乡村景观资源开发时间短,发展较快,在乡村景观建设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足,还需进一步探讨和学习,对于国营农场景观建设的途径和方法更应多做田野调查,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寻找适合其建设发展的方法。

  参考文献

  [1]陈光宇.浅谈黑龙江省垦区农场公园景观设计——以黑龙江省857农场为例[J].林业科技情报,20xx:72-73.

  [2]郭焕成,吕明伟,任国.休闲农业园区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xx:84-103.

  [3]刘黎明.乡村景观规划[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xx:4-8.

  [4]谢花林,刘黎明,李蕾.乡村景观规划设计的相关问题探讨[J].中国园林,20xx(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