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寓言故事 小学生 经典

管理员

摘要: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1  春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果树百花盛开,引来众多蜜蜂到果园中採粉酿蜜。果园中有一棵桃树见到有蜜蜂正围着开放的桃花转,觉得自已劳苦功高,不禁对蜜蜂们自我吹夸起来。  “你们将怎样才能报答我呢?”桃树对前来採粉的蜜蜂们说:“每……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1

  春天来了,果园里各种果树百花盛开,引来众多蜜蜂到果园中採粉酿蜜。果园中有一棵桃树见到有蜜蜂正围着开放的桃花转,觉得自已劳苦功高,不禁对蜜蜂们自我吹夸起来。

  “你们将怎样才能报答我呢?”桃树对前来採粉的蜜蜂们说:“每年春暖花开时,你们正是从我这里採去花粉才能酿出甜蜜,家族才赖以生存繁衍,也因此得到荣誉受到主人青睐。因为有我才有你们的一切,所以可以说,我就是你们的恩人!”

  蜜蜂们听了愤愤不已,说:“你的见解过于偏颇,我们受助于人铭记在心,并在实际行动中努力回报,我们採粉时也帮你传了粉,为你能结出硕果尽菲薄之力;同时,我们酿蜜粉源来自于万紫千红,你不过是百花之一而已。你如果非要贪功,我们只好斗胆说,没有你,甜蜜照样可以酿出来。”

  于是蜜蜂们都不再到桃树上来採粉;其它昆虫们知道了也都鄙视桃树的德性而纷纷远离它而去。

  秋天来了,园内除了这棵桃树因为没有蜜蜂等昆虫帮助传粉,一粒桃子也没结成外,别的果树上都结满了各种果子;而蜜蜂从其它的花源中同样採得花粉,也同样酿出蜜来。

  这棵桃树很后悔,它终于明白了:当自己给予别人帮助时,也可能同时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帮助;给别人一滴水却希望别人涌泉回报者,历来为人们所不齿。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2

  能说会道的骗子手,他们总有奇事万千。

  不论在广场,还是在会客厅,在全世界所有的地方抛头露面。

  这一位是化学家和杰出的医生,能够包治百病,而且全是免费,不用提钱。

  另一位是赶时髦的骑士,喜欢向一些人传授歌唱、弹琴、绘画、刺绣、跳舞,也是费用全免。

  我们看一看下面的寓言,假如这里有什么蹊跷,谨慎一点绝没有坏处。

  奸诈的猫——咪咪大老爷,从阁楼上下来,离开了别墅,来到野外有荫凉的地方。

  在河岸边,在垂柳下,猫老爷躺在树叉上。

  他一声不吱像个死人,倾听着,两千只小鸟的音乐会。

  小鸟在枝头美滋滋歌唱。

  猫老爷沉默不语,等于白费力气。

  会飞的音乐家,没有一个靠近他的爪子。

  咪咪大老爷等得不耐烦,要调整一下交响曲。

  他伸出脑袋叫嚷:

  “好极了!好极了!”

  打断了小鸟的歌声。

  喧闹立刻停止,小鸟急忙离开,或是躲到密林深处。

  猫老爷却以可亲的态度使小鸟信服,使他们最终听听他的演讲:

  “我可不是山猫,也不是乡里的野猫,我是教堂琴师的家猫。

  我学的是音乐,而且可以担保,你们瞧着吧,我是怎样教你们声乐!

  用不上一个小时准能教好,同时免费不必掏腰包。

  我的声音响亮吗,像不像听见百灵和夜莺的合唱?”

  靠这些转弯抹角的手段,使一些无辜的小鸟,飞到咪咪大老爷身旁。

  他们圈着猫老爷站了一圈。

  于是,猫老爷像色雷斯的音乐家,风度翩翩又十分精明,把爪子伸向最肥的鸟。

  一只椋鸟免费地当了中午的点心。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3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将闾的学者,鲁国的国君听说他很有见识,便召见他,请他讲一讲如何治理国家的事,将闾推辞不掉,便对鲁国的国君说:“要实行恭敬和节俭,擢用公正忠诚的人,行政大公无私,人民谁敢不和睦相处呢?”

  将闾离开鲁国国君,总觉得自己说的不一定对,于是他找到当时很有名望的一个学者,名叫季彻,将闾向季彻说了给鲁国国君说的话,问季彻自己说的是否对。季彻听了没有说对也没有说不对,就给将闾讲了一个小故事。

  季彻说:“一天他驾车出游,路上见一个螳螂在车辙里。它看到我的车子过来了,便奋力举起了它的双臂,企图阻止我的车子前进,我看着他的样子又佩服又可怜,佩服它的勇敢,可怜它的不自量力。”说完他哈哈的笑了。

  螳臂挡车将闾吃惊地说:“先生是说鲁国国君照我说的去做,要实现圣明之治,如同螳螂挡车是不能胜任的吧!”季彻没有回答,他说:“最伟大的圣人治理天下的做法是,顺应民心的自然活动,来完成教化,改易俗习。这样人民都能去掉有害心思,增进专一于道的志向。就好像随本性自然形成,而不知为什么会这样。要使天下皆同一于自然之德,必须使内心安定才是。”

  鲁国的国君照将闾的见解治理国家,麻烦事一天比一天多,连自己也处于危险境地,他就不再实行了。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4

  在一个山清水秀、花草遍地的山坡上,走来一个读书人,他被这绮丽的风景所吸引,欣赏着优美的风光,信步进入了密林深处。

  天色将晚,读书人想离开这里,到附近镇子找个客栈住下,哪知竟迷失了方向,找不到下山的'路了。

  惶恐间,他看见不远处有个简易木棚,读书人想:那里或许会有狩猎的人,暂且借宿一夜。他走到木棚边,看到里边透出微弱的灯光。他心中一阵高兴,急走几步,进入木棚,只见一个猎人正在棚中吃饭。

  读书人说明自己的情况后,猎人很是同情,对他说:“就在我这里住一夜吧,夜晚赶路很危险的。这地方老虎很多,碰上它就麻烦了。”读书人十分感激,猎人让他一块儿吃了晚饭,然后说:“我们夜里得住在树上,这样会更安全一些。”

  两人爬上树,在吊铺上躺下。半夜时,读书人被什么声音惊醒了,他听到似乎有许多人的说话声和走动的脚步声。一会儿,这些人走到他们藏身的树下,有人发现 了猎人为捕杀老虎设置的弓,气愤地说:“这一定是为暗算我们首领而设置的。”说着把弓上的弩箭卸了下来,然后扬长而去。

  读书人不解地问猎人:“刚才那些是什么人啊?”

  猎人告诉读书人:“那些人是被老虎害死以后变成的伥鬼,这些伥鬼不仅不仇恨老虎,还甘心成为老虎的帮凶,真是太可恶了。刚才他们所说的首领就是老虎。”

  猎人说完,急忙下树,重新安装好弩箭,刚回到树上,一只猛虎便蹿了过来,前爪正好踏在弓的机关上,只听一声惨叫,老虎中箭倒地而死。

  读书人要下去看看,却被猎人拦住了。接着,就看到伥鬼们匆匆赶来,见到老虎死了,顿时都哭作一团。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5

  有个南方人,从来不吃鸡蛋。一次,他出远门到北方。在路上走得累了,肚子也咕咕直叫,就进了一家小店坐下,吃些东西。

  店里的伙计一看有客来了,忙过来招呼,殷勤地边擦桌子边问:“客官,您想吃些什么?”这个南方人第一次来北方,对北方的菜很不熟悉,就随便地说道:“有什么好菜就上吧。”伙计应道:“本店的木樨肉做得可拿手了,您可以尝一尝。”不一会儿,菜端上来了,南方人一看,原来里面有自己不吃的鸡蛋,可他又怕如果说出来,别人会嘲笑自己无知,就不愿明说,只是问道:“还有别的什么好菜吗?”伙计说:“还有摊黄菜,也是本店的拿手名菜。”南方人心里嘀咕:摊黄菜是什么玩艺?不管它,先要了再说吧。菩萨保佑,可千万别再有鸡蛋呀!便说道:“太好了,就这个吧!”等到菜送来一看,仍然还是有自己不吃的鸡蛋。不好再推了,他只好说:“菜是不错,可惜我肚子挺饱的,不想吃东西。”他的仆人饿得实在不行,便劝他说:“前边的路还很远,不吃的话,待会儿恐怕要挨饿了。”他于是借梯子下台说:“既然这样,那我们就吃些点心吧。伙计,有好点心吗?”伙计答道:“有窝果子。”他说:“那就多拿几个来吧。”等到“窝果子”被端上来,他一看不禁傻了眼,竟然又有自己不吃的鸡蛋。他心中又羞惭又恼火,再也找不出什么理由了,只得饿着肚子赶路,直走得疲劳不堪。

  天下的事情很多,人们哪能样样知道。不知道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但不承认,还硬要假装知道。这样做是学不到任何东西的。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6

  1 骆驼和仙人掌的故事

  茫茫无垠的沙漠。

  骆驼像哲学家一样,一边踱着步子,一边沉思……

  沙漠里,没有水,没有草,有时风沙漫天,难辨方向。骆驼总是坚韧不拔地向前走去,走去。

  一天,骆驼在沙漠里发现了一棵仙人掌,惊异地停步问道:“小东西啊,你怎么能够在这干燥的沙漠中生活?”

  仙人掌笑着反问道:“嘻!大块头啊,你怎么能在沙漠中行走?”

  骆驼说:“我么,因为我能吃苦耐劳,经过长期的锻炼形成了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习性和机能,所以我能在沙漠里行走。你呢?”

  仙人掌说:“我么,还不是同你一样,就因为经过长期的锻炼,养成了抗旱耐渴的习性,形成了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机能,所以能在沙漠中生活。”

  骆驼又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满身是刺?”

  仙人掌矜持地回答:“就因为我满身生刺,才不致被动物吃掉。刺是我的叶子,这样的叶子不会使身体里贮藏的水份蒸发掉,所以我在沙漠里不怕干旱,能够活下来。”

  骆驼听了点点头,带着敬意绕过仙人掌,向前走去。

  2 骆驼和仙人掌的故事点评

  骆驼经过长期的锻炼形成了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习性和机能,所以能在沙漠里行走。仙人掌经过长期的锻炼,养成了抗旱耐渴的习性,形成了适应沙漠生活的特殊机能,所以能在沙漠中生活。这说明了能在艰苦环境中生存下来的,都是经过无数次的磨炼,具有百折不挠、战胜一切的意志的。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7

聪明的报童

  某一地区,有两个报童在卖同一份报纸,两个人是竞争对手。

  第一个报童很勤奋,每天沿街叫卖,嗓子也很响亮,可每天卖出的报纸并不很多,而且还有减少的趋势。

  第二个报童肯用脑子,除了沿街叫卖,他还每天坚持去一些固定场合,一去了后就给大家分发报纸,过一会再来收钱。地方越跑越熟,报纸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多,当然也有些损耗。

  而第一个报童能卖出去的也就越来越少了,不得不另谋生路了。

  营销启示:第二个报童的做法中大有深意:

  第一、在一个固定的地区,对同一份报纸,读者客户是有限的。买了我的,就不会买他的,我先将报纸发出去,这个拿到报纸的人,是肯定不会去再买别人的报纸。等于我先占领的市场,我发的越多,他的市场就越小。这对竞争对手的利润和信心都构成了打击

  第二、报纸这个东西不像别的消费品有复杂的决策过程,随机性购买多,一般不会因质量问题而退货。而且钱数不多,大家也不会不给钱,今天没有零钱,明天也会给。文化人嘛,不会为难小孩子。

  第三、即使有人看了报,退报不给钱,也没有什么关系,一则总会有积压的报纸,二来他已经看过了报纸,肯定不会再买同一份了。还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这个故事我们会学到许多关于消费者、市场占有、潜在消费者、忠诚客户等营销名词。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8

  熊妈妈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叫熊老大,二儿子叫熊老二。他们俩都长得虎头虎脑的,非常可爱。但是就是有点儿懒。

  一天,天气非常炎热,熊妈妈觉得口渴,就让她的两个孩子去买西瓜。熊妈妈亲切地嘱咐他们:“西瓜要挑又大又甜的买,你们可以让长颈鹿伯伯帮你们挑选。”于是,他们俩拿着钱高高兴兴地走了。不一会儿,就来到了长颈鹿伯伯的西瓜摊。熊老二说:“长颈鹿伯伯,请帮我们挑一个又大又甜的西瓜。”长颈鹿伯伯敲敲这个,拍拍那个,最后拿了一个又大又圆的西瓜说:“这准是一个又大又甜的西瓜。”他们俩付了钱,就高高兴兴地准备往回走。这时,他们俩同时都在想:这个西瓜又大又重,到底由谁抱回家呢?熊老二想了想说:“我们俩可以轮流抱西瓜,你抱累了我来抱,我抱累了你来抱。”熊老大摇摇头,自作聪明地说:“我不赞成这个办法,我有一个绝妙的主意”。熊老二好奇地问:“什么主意。”熊老大说:“我们俩把西瓜像足球那样踢回家。”熊老二拍手叫好。于是,他们俩就你一脚,我一脚地把“足球”踢回了家。

  刚一回到家,熊妈妈就赶紧把西瓜抱了过来。拿起刀,一刀切下去,“哇!”熊妈妈尖叫了起来。只见红红的瓜瓤全都变成了水,她气冲冲地问:“是谁出的这馊主意?”熊老大和熊老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羞红了脸,惭愧地低下了头。熊妈妈抚摸着他们的头说:“知错就改就是好孩子。”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9

  从前,有两个人骑着马并排走在路上,一个人骑着一匹国马,另一个人骑的是一匹骏马。

  这两匹马的性格不太相同,国马温顺,骏马暴躁,在一起行路的时间长了,免不了有些磕磕碰碰的。也不知道究竟是为了什么,骏马忽然在国马的颈上咬了一口,顿时鲜血直流。国马负痛跳开,但它并没有扑上去和骏马撕打,只是委屈地低低嘶鸣了几声,盯着骏马看了一会儿,还是照原来那样驮着主人默默赶路。

  时间不长,骏马就随主人回家了。说来奇怪,骏马回家以后,也不知是被什么所困扰,一直都惊恐不安,有两天的时间,不管主人怎么哄它、打它,用尽了各种办法,它都既不吃东西,也不肯喝一口水,成天站在马厩里,两腿索索发抖,像是很恐惧的样子。

  骏马的主人对此感到十分迷惑不解,就去找国马的主人问道:我那匹骏马,也不知是不是得了什么病,我用的草料喂它,它一口也不尝,我用鞭子逼着它吃,它也还是无动于衷,这可怎么办哪!

  国马的主人一听就明白了,解释说:那一定是骏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惭愧和后悔了。这样吧,我带国马去看看它,让它明白就好了。

  于是,国马的主人就牵着国马去看骏马。国马一见到骏马,就迎上去用鼻子围着它嗅来嗅去,一副亲密的样子。骏马见国马一点嫌隙的意思都没有,也就用鼻子嗅着国马,表示欢迎,两匹马开始一块儿有滋有味地吃起草来。

  国马被咬了一口,却非常宽宏大量,一点都不记仇,并用自己的宽容感动了骏马。而骏马知道自己做了错事也毫不纵容自己,懂得羞愧和悔改。我们做人也要有这两匹马的精神:宽以待人,知错就改。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10

  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来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那邻人一看是块罕见的玉石,于是起了歹心。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患。你不如把它扔掉。”农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假如不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是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马上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狡诈的人因骗取的玉石而受赏食禄,而善良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知道。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11

  鼎在青铜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中国文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极大地丰富了语言词汇。

  鼎在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成语“尝鼎一脔”,意即尝一块肉而知鼎中食物的味道,比喻可以根据部分而知全体。鼎中煮食,水沸扬而且有声响,“鼎沸”用以形容政局动荡不定,或指声音嘈杂,如“人声鼎沸”。鼎虽是炊具,但毕竟是贵族王侯才能使用的,贵族进食,“钟鸣鼎食”,排列好几个鼎盛食物,反映了奢华生活的一个侧面。

  鼎有三足,用“鼎足”、“鼎立”、“鼎峙”形容三个方面的力量互相对立、互相制约。旧时科举,殿试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总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又称“鼎元”。

  青铜铸鼎,分量当然很重,故用“力能杠鼎”喻人之神力,如司马迁笔下的项羽。虽是一句话但作用很大,便用“一言九鼎”形容。夏禹铸九鼎,鼎也成为王权的象征,夏商周朝代沿袭,都把九鼎奉成传国之宝,在哪里建王都就把九鼎迁到哪里。因此,后人用“定鼎”表示建立政权;“迁鼎”表示迁都;“移鼎”表示改朝换代;“窃鼎”表示夺取政权。春秋时,楚庄王北伐,楚庄王向王孙满询问起九鼎的大小和轻重,流露出夺取周朝天下之意,所以用“问鼎”、“观鼎”表示图谋王位。另外,用“鼎祚”表示国运:成语“折足覆觫”,意即鼎足折断,食物从鼎中倒了出来,比喻执政者力不胜任,以至败坏国事。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12

  魏国大夫庞恭和魏国太子一齐作为赵国的人质,定于某日启程赴赵都邯郸。临行时,庞恭向魏王提出一个问题,他说:“如果有一个人对您说,我看见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一只老虎,君王相信吗?”魏王说:“我当然不信。”庞恭又问:“如果就就是两个人对您这样说呢?”魏王说:“那我也不信。”庞恭紧之后追问了一句道:“如果有三个人都说亲眼看见了闹市中的老虎,君王就就是否还不相信?”魏王说道:“既然这么多人都说看见了老虎,肯定确有其事,所以我不能不信。”庞恭听了这话以后,深有感触地说:“果然不出我的所料,问题就出在那里!事实上,人虎相怕,各占几分。具体地说,某一次究竟就就是人怕虎还就就是虎怕人,要根据力量比较来论。众所周知,一只老虎就就是决不敢闯入闹市之中的。如今君王不顾及情理、不深入调查,只凭三人说虎即肯定有虎,那么等我到了比闹市还远的邯郸,您要就就是听见三个或更多不喜欢我的人说我的坏话,岂不就就是要断言我就就是坏人吗?临别之前,我向您说出这点疑虑,期望君王必须不要轻信人言。”

  庞恭走后,一些平时对他心怀不满的人开始在魏王面前说他的坏话。时间一长,魏王果然听信了这些谗言。当庞恭从邯郸回魏国时,魏王再也不愿意召见他了。

  看起来,谣言惑众,流言蜚语多了,的确足以毁掉一个人。随声附和的人一多,白的也会被说成黑的,真就就是叫做“众口铄金,积毁销骨”。所以我们对待任何事情都要有自己的分析,不要人云亦云,被假象所蒙蔽。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13

  魏国的一个农夫有一次在犁田时突然听到一声震响。他喝住耕牛,刨开土层一看,原先就就是犁铧撞上了一块直径一尺、光泽碧透的异石。农夫不知就就是玉,所以跑到附近田里请邻人过来观看。那邻人一看就就是块罕见的玉石,于就就是起了歹心。他编了一套谎话对农夫说:“这就就是个不祥之物,留着它迟早会生祸患。你不如把它扔掉。”农夫一时还拿不定主意。他心想:“这么漂亮的一块石头,假如不就就是怪石,扔掉了多么可惜。”农夫犹豫了一会儿,最后还就就是决定把它拿回家去,先摆在屋外的走廊上观察一下,看看到底就就是怎样一回事。

  那天夜里,宝玉忽然光芒四射,把整个屋子照得像白昼一样。农夫全家人被这种神奇的景象惊呆了。农夫又跑去找那邻人。邻人趁机吓唬他说:“这就就就是石头里的妖魔在作怪。你只有立刻把这块怪石扔掉才能消灾除祸!”听了这话以后,农夫急忙把玉石扔到了野地里。时隔不久,那邻人跑到野外把玉石搬回了自己的家。

  第二天,那邻人拿这块玉石去献给魏王。魏王把玉工召来品评其价值。那玉工一见这块玉石,不觉大吃一惊。他急忙朝魏王跪下,连连叩头,然后起身对魏王说:“恭喜圣上洪福,您得到了一块稀世珍宝。我虽然当了这么多年的玉工,还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大、这样好的玉石。”魏王问:“这块玉石值多少钱?”玉工说:“这就就是一件无价之宝,难以用金钱计算它的价值。世上的繁华都市里有各种各样的玉石,但没有哪一块能与它媲美。”魏王听了这话以后大喜,当即赏给献玉者一千斤黄金,同时还赐予他终生享用大夫俸禄的待遇。

  狡诈的人因骗取的玉石而受赏食禄,而善良的穷苦人却还蒙在鼓里一点也不明白。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14

  鲁哀公对拜见他的庄子深有感慨地说:“咱鲁国儒士很多,唯独缺少像先生这样从事道术的人才。”

  庄子听了鲁君的判断,却不以为然地持否定态度:“别说从事道术的人才少,就是儒士也很缺。”

  鲁哀公反问庄子:

  “你看全鲁国的臣民几乎都穿戴儒者服装,能说鲁国少儒士吗?”

  庄子毫不留情地指出他在鲁国的所见所闻:

  “我听说在儒士中,头戴圆形礼帽的通晓天文;穿方形鞋的精通地理;佩戴五彩丝带系玉玦(jue)的,遇事清醒果断。”庄子见鲁王认真听着,接着表示自己的见解:“其实那些造诣很深的儒士平日不一定穿儒服,着儒装的人未必就有真才实学。”

  他向鲁王建议:“您如果认为我判断得不正确,可以在全国范围发布命令,宣布旨意,凡没有真才实学的冒牌儒士而穿儒服的一律问斩!”

  鲁哀公采纳了庄子的谏言,在全国张贴命令。不过5天,鲁国上上下下再也看不见穿儒服的“儒士”了。唯独有一男子汉,穿戴儒装立于国宫门前。鲁哀公闻讯立即传旨召见。鲁哀公见来者仪态不俗,用国家大事考问他,提出的问题五花八门千变万化,对方对答如流,思维敏捷,果然是位饱学之士。

  庄子了解到鲁国在下达命令后,仅有一位儒士被国君召进宫,敢于回答问题。于是他发表自己的看法:“以鲁国之大,举国上下仅只一名儒士,能说人才济济吗?”

  这篇寓言很有讽喻意味。真才实学不是靠衣着来装扮的,形式不能取代实质。一种思想、学说或职业吃香与流行后,就会有人弄虚作假,附庸风雅,借以谋取私利。

经典寓言故事小学生15

  小猪爱母猪

  春秋时期,卫国有个名叫哀骀(tai)它(tuo)的人,他的容貌虽然很丑陋,可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都非常喜欢和他交往,相处亲近随和,舍不得离去。

  有一些女人甚至说:“与其做别人的妻子,还不如做他的小妾。”

  他一无权位二无财产,也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论和显赫的功绩,可是外表粗陋、其貌不扬的这位丑人却受到几乎所有人的喜爱和赞美,这使得鲁国的鲁哀公惊异不已,于是就派人把他从卫国请回鲁国加以考察。

  相处不到一个月,鲁哀公觉得他在平淡中确有不少过人之处,不到一年,就很信任他了。

  不久,宰相的位置空缺,鲁哀公便让他上任管理国事,可他却淡淡然无心做官,虽在再三要求下参议了国事,但不久他还是谢辞了高位厚禄,回到他在卫国的陋室中去了。

  对此,鲁哀公求教于孔子:

  “他究竟是怎样一种人呢?”

  孔子借喻道:

  “我曾经在楚国看见一群小猪在刚死的母猪身上吃奶,一会儿都惊恐地逃开了,因为小猪发现母猪已不像活着时那样亲切。

  可见小猪爱母猪不是爱它的形体,而是爱主宰它形体的精神,爱它内在的品性。

  哀骀它这个人虽然外表不美,但他的品德和才情等内在之美必定已超越一般人很多,所以您和许多人才喜欢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有内在的美才可靠长久,值得追求和尊崇。

  虽然外在的容貌、身材、风采和权位、财产等也很吸引人,可内在的品德、学识、才能和真诚、自信等给人的感受则更有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