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陕西景点导游词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陕西景点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极强的实用性,涉及的知识十分广泛。优秀的导游词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经典陕西景点导游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黄堡镇,这里是闻名中外的耀州窑遗址所在地。南距省会西安约80公里,北距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约75公里。耀州窑博物馆是我国目前规模的古陶瓷专题博物馆,也是陕西十大博物馆之一。它陈列展出了中国代历史名窑耀州窑近千年的辉煌成就。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博物馆的门厅,正门面首先看到的是由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文学家郭沫若有感于陶瓷的制作原理博大精深而即兴填写的《西江月》词:“土是有生之母,陶为人所化装。陶人与土配成双,天地阴阳酝酿,水火木金协调。宫商角徵交响,汇成陶海叹,真是森罗万象。”
这首词以凝练优美的词汇概括了陶瓷生产。词前两句说明泥土是制瓷的原料,但需经过人力的作用才可使用,讴歌人类征服自然的伟大能力;瓷器之所以伟大辉煌有别于其他的如雕塑、绘画艺术,除了人为的因素,还需与“天地阴阳”、“水火木金土”这些自然因素结合,才可制作出完美的陶瓷器皿;瓷器不仅可为人们实用,而且可作为乐曲供人欣赏;“宫、商、角、徵”是中国民族乐曲中古老的五声调式1、2、3、5、6、7的其中四声,意为反映陶瓷研发生“铿锵”的音韵之音。词的后两句是郭沫若对无法言表的陶瓷世界由衷的赞叹。词中充分表明土是原料、水使之成型,在空气中干燥,在火中永恒,再经人加工使其成器的制瓷特征。
与《西江月》词相对应的是博物馆的馆标,它是根据这首《西江月》词的精心设计而成。下端曲线代表人手的侧面,表明手使之成型,讴歌人类劳动力的伟大;圆点则代表泥团,是制瓷的原料;旋转曲线的开端类似太极图,隐喻制瓷与天地阴阳五行这些自然界各种因素的密切关系;旋转曲线则吻合了制瓷工艺流程中“轮制成型”的过程;上延伸的“S”形曲线代表着北宋的典型器物----玉壶春瓶的造型侧影。整个馆标构思精妙,线条凝练,自下而上形象地勾勒出“手托泥团、采天地阴阳、融金木水火,旋转成器”的制瓷过程。
序言大厅
现在我们一同步人的是博物馆的序言大厅。序言大厅就像一本书的序一一样,在这里大家将会对耀州窑博物馆的概况有所了解。耀州窑博物馆位于陕西省铜川市的黄堡镇。黄堡镇是古代耀州窑的中心窑场,同时也是陕西目前发现得早的古代手工业城镇和中国的百大名镇之一。耀州窑博物馆就建在古代窑场之上,是一座集收藏、陈列、研究、仿制于一体的新型陶瓷专业博物馆。该馆于1994年5月23日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800米,收藏各历史时朔珍贵文物50余件(片),陈列展出耀瓷珍品千余件。
主馆建筑气势恢弘,雄伟壮观。馆区绿树环抱、景致独特,广场中心有被誉为“天下壶”的仿宋青釉刻花倒装壶巨型喷水雕塑,还有堪称“瓶中之王”的仿元代白釉黑花玉壶春瓶大型建筑,可谓匠心独具、妙趣天成。全馆由“耀州窑史陈列”、“参考研究室”、“现代陶艺作品展”、“唐三彩窑址保护大厅”、“唐宋遗址保护厅”和具吸引力的“陶艺中心”组成,系统科学地再现了耀州窑的历史风貌和“十里窑场”的宏大规模,为研究中国古陶瓷史、文化史、科技史、建筑史、物理、化学等提供了珍贵、翔实的资料,同时有兴趣的朋友还可亲自动手制作,充分体验陶艺制作的非凡乐趣。值得大家注意的是:为了突出博物馆陶瓷专业这一主题,前言的说明文字是用瓷土精心烧制而成的,这种陈列手法为国内独创,可谓匠心独具。
耀州窑是我国古代北方烧造青瓷的名窑,因宋代隶属耀州府辖,故名“耀州窑”。耀州窑唐代创烧、五代发展、北宋鼎盛、元末明初下衰,共800余年。古窑址密布黄堡镇漆水河两岸,其规模宏大。据《同官县志》记载:“地方故老相传南北十里,皆其陶冶之地,所谓十里窑场是也。”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多次考古发掘,取得了重大突破和收获,充分印证了当年“十里窑场”的盛况。耀州窑遗址以它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庞大的规模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家现在看到北面墙壁上这幅巨照,就是耀州窑古“十里窑场”今天地貌的中心部分。照片上田野、厂房、村落的底下埋藏着丰富的唐至元备时期的遗迹文化。随着岁月的流逝,遗址已荡然无存,然而俯拾皆是的瓷片,依然在不甘寂寞地昭示着它昔日的辉煌。
序言厅内南墙壁上相对应的两幅照片为考古发掘现场。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对古窑址的开发、保护和利用,耀州窑遗址历经数次大规模的科学发掘,面积达2万平方米,迄今共清理窑炉作坊百余座,出土文物300多万件(片)。耀州窑遗址成为目前全国乃至全世界发掘瓷窑遗迹规模、丰富、出土文物多、序列强、保存完好的一处古窑址。这两幅照片展现的就是当年考古发掘时的场景。博物馆也就是以历年的考古调查和科学发掘为主要线索,以实物为依据,来揭示耀州窑独特而丰厚的文化。
各位朋友,在了解了耀州窑和耀州窑博物馆的概况之后,请大家与我一同去参观“耀州窑史陈列”,共同去追寻那800余年的历史轨迹。
耀州窑史陈列
耀州窑史陈列是耀州窑博物馆的主体陈列,由4个展室组成,总面积为3400平方米。这里展出的千余件文物揭示了耀州窑考古发掘的成果,生动地再现了耀州窑的辉煌历史与工艺成就,希望今天的耀州博物馆之行能给各位朋友带来美的享受和智慧的启迪。我们的参观将从博大精深、绚丽多姿的唐代耀瓷开始。
步入展室。大家首先看到的是铜川市行政区域地图,它的外形酷似一只憨态可鞠的熊猫,欢迎大家的到来!在它上面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古窑址的分布地点。以黄堡窑为中心,辐射到上店、玉华、陈炉、立地坡等地,范围广,规模大。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作为唐代长安城京城之地的黄堡窑,大唐的兴盛繁荣直接影响了黄堡窑场,使之成为烧造品种多样化的综合性窑场。
能体现盛唐气象的可谓是唐三彩。现在大家看到的唐三彩为耀州窑所烧造,是我国继河南发现的又一处烧造唐三彩的窑址。唐三彩是中低温釉组合装饰成的一种铅釉陶器。三彩不专指三种颜色,而是指多彩,它的制作过程是把高岭土经过挑选、冲打、淘洗、沉淀等工艺后,捏制成型,经修饰晒干后放入窑内,经过l000摄氏度左右烧制,待冷却后饰以配制好的彩使釉料,再入窑中烧至800-900摄氏度后完成。唐三彩主要的用处是随葬的明器,唐三彩产量与大量兴起是为适应唐代的厚葬之风。
唐三彩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以造型取胜。三彩中无论是生活用品还是房屋庭院乃至人物、动物造型,都塑造得非常精美,用写实的手法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在艺术上达到了令人赞叹不已的程度;二是以色彩赢人.三彩釉色虽简单,但它在烧制过程中不同色彩的釉斑向下流动,互相浸润后自然蔓延,呈现出一种千变万化、斑驳陆离彼此交融、没有明显界限的装饰艺术效果。唐三彩优美,流畅,具有一种和谐的古朴之美。正如杜甫名句所言“动人春蚀不在多”。有限的釉色构成了丰富的艺术语言,使唐三彩成了。世界闻召的古代工艺品。耀州窑唐三彩除了用于大量的随葬之外,还开创性地烧制了三彩建材,拓宽了三彩使用的领域,是考古上一项重大发现。
大家看到的琉璃瓦是目前陕西省发现的早实物资料,同时它的发现也为唐大明宫遗址出土的琉璃瓦找到始烧地。中立柜中的三彩龙头套饰是目前我国首次在窑址中发现的唐三彩套兽。三彩龙头套饰用于高级建筑构件。其造型是中华民族惯于表现的灵物----龙,它集贴、塑、雕、搂、刻、画等装饰手法于一体,生动地塑造出龙首形象。龙是古代帝王的象征,在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的情况下,和龙相关的物品使用也有特定的要求,三彩龙头套饰仅能用于高级寺院或大型宫殿建筑上。
其后部呈长方形的空套状,两侧有穿孔,上端切割成三角形,以便和其他建筑构件结合固定,它的用途是套在建筑物上伸出的挑檐部位,避免木质构件因风吹雨淋而腐朽,同时具有装饰效果,是皇家至高无上权威的象征。在黄堡窑址发现的唐三彩龙买套饰和大量琉璃瓦,说明耀州窑在唐代就与宫廷有密切的联系,是烧造宫廷高级建材的重要基地。
人们习惯于说“陶瓷”,其实“陶”和“瓷”是有区别的,它们在原料、烧成温度、吸水率等方面都有区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黑釉,属于瓷器。黑釉瓷是唐代耀州窑烧制的主要品种,且数量多,釉色凝重漆黑明亮、光可鉴人。唐王朝的自身强大富有,也使唐文化形成典型的表现型文化。今人常言唐代美术“以胖为美”,实际上就是对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的崇尚,是唐人醉心于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所以唐代瓷器均显现出浑圆饱满、大方典雅的时代风范。
此时瓷器己几乎完全取代了漆器、青铜器,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器皿,新的瓷类器物应时而兴,茶具、餐具、文具、玩具,以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器具几乎无所不包,如中国国粹----中医把脉时用的“脉枕”,装食用油的“双耳油瓶”,等等,都能体现出鲁迅先生那句“唐人有大胡之气”的意蕴。黑瓷中的精品就是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
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是黑瓷中的稀有珍品。1972年出土于黄堡窑址的一座唐代墓葬中。它集中体现了唐代耀州窑的造型、装饰、制作、烧成工艺的成就。通高51厘米,口径8厘米,重心沉稳,通体施黑釉,釉色明亮温润。由上部罐盖、中部罐腹、下部底座三大部分构成。从器形看,模拟七级相轮,层层递减的变化中蕴有统一与协调的趋势。
这件器物采用了捏塑、模制、刻花、印花、搂空、贴塑、轮制成型等多种制瓷技法,并巧妙地将猴子、花卉、瑞鸟、力士、兽头、佛像、莲瓣等不同门类的题材融为一器,其中蕴涵着丰富、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又将工艺美术、陶瓷工艺、佛教建筑、美学及力学完美的结合应用于造型上,可谓集民族文化之大成、熔中外文明于一炉的一件瓷苑佳作。这件黑釉塔式瓷盖罐就是受大唐统治阶级宣扬佛法之举影响的典型器物。
唐文化的高度发展使瓷器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局面。除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各种单色釉瓷之外,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组加彩瓷系。
素胎黑花瓷是耀州窑的独创,且仅出现在唐代的耀州窑。制作工艺是先在成型的坯体上一层化妆土做底色,然后人窑素烧。出窑后,用毛笔蘸上黑釉在灰白或乳白色的胎上像作画一样,给出各种纹样。看似随意涂画,然而仔细品味却不失章法,杂而不乱。其表现手法犹如渭北高原的窗花剪纸,极富地域艺韵。
花釉瓷是唐代的一大创新,它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极为醒目,犹如天空中撒下了朵朵鲜花,装饰效果极佳。器型以腰鼓为著名。以往仅在河南郑县、鲁山、内乡、禹州及山西交城的窑址发现。耀州窑花釉瓷的发现为研究唐代花釉瓷的产地增添了一个新的窑口,为研究唐代制瓷的装饰工艺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青瓷乃耀州窑的代表品种,也是中国瓷器中早出现的瓷器种类。中国作为瓷国,早在商代就已烧制原始瓷器,东汉发展成熟,唐代取得突出的成就,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此时,耀州窑人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唐代青瓷。其釉色青灰,釉层稀薄,玻璃质感强。到晚唐时,耀州窑吸收南方越窑先进的制瓷技艺,泥料淘洗日趋精细,青瓷质量日渐提高,为以后宋代耀州窑的鼎盛和耀州窑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耀州土产有石脂、青石、生华原”,为耀州窑烧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对瓷土的叫法都不一致,为了使其统一,国际上将瓷土统称为“高岭土”。此称谓因景德镇附近有一座高岭山盛产瓷土而得名,但又因南北各地的瓷土性能不同,故烧出的风格也就各异。
五代是耀州窑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一改唐代多样化而转向以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单色青瓷烧造之路。大家知道,五代只有短暂的53年的历史,朝代频繁的更换和战乱不断的发生,使手工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但耀州窑在关中的北部未受到大的战乱的殃及,陶瓷业得以继续生产。耀州窑五代遗址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北方青瓷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历史学术价值。五代在唐代制瓷的基础上,在装烧工艺上进行了重大革新,采用了一器一钵的单件装烧法,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美观程度,使产品无论胎、釉或造型,均属上乘,不仅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而且被皇家选中。大家现在看到的官“字款青瓷”残片,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记录。
大家现在看到的茶盏托又称茶盏托子,是承托茶盏以免烫手的用具。它的发明还有一段饶有趣味的故事。据李匡义《资暇集》记载:唐代,有一个叫做崔宁的人,做了成都府尹,生活很讲究。他的女儿喜欢喝茶,因为茶盏注入茶汤后,端时很烫手,觉得很不方便。一天,她灵机一动,把蜡烤软,做成茶盏底大小的蜡环,又拿了一个小碟子,把蜡环放在碟子上,再把茶盏放在蜡环上,这样茶盏既不会倾倒,又不至于烫手。崔宁看了女儿的杰作后,很高兴,就把这种碟子叫做 “托”,此后流传开来。这种一盏一托式的茶盏,不仅在于它的实用性,而且增加了茶盏的装饰性,给人以庄重感。以后为了保持茶的香气和清洁,加碗盖。盖、碗、托三位一体,象征着天、地、人不可分离。饮茶与茶具道出了中国茶文化的品位,把茶文化又上升到一种艺术境界。
宋代是耀州窑发展的鼎盛时期,青瓷产量跃居全国诸窑之首,刻、印花装饰在宋瓷中独树一帜,其产品“巧如范金,精比琢玉”,不仅上贡皇室,远销海外,并在国内形成了一个以黄堡耀州窑为代表,影响西抵甘肃,东达河南,南及广东、广西诸多窑口的庞大的青瓷体系----耀州瓷系。
宋代耀州瓷造型各样,式样雅朴。釉色以檄揽绿为基本色调,极富变化。器物有日常用器、娱乐的围棋子、化妆的粉盒、玩具的瓷塑、陈设的花瓶、祭祖的香炉等,可谓琳琅满目。耀州瓷的装饰纹样题材广泛,种类繁多,有植物类、动物类、人物类、山石流云坡尖、几何纹类等,内容清秀健美、积极向上,具有浓郁的地城特征和生活气息,反映了宋代窑工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宋代耀州窑青瓷的装饰手法也非常丰富,有刻、印、画、剔、塑、堆、贴、楼空等,但成就的典范要数刻、印花青瓷了。
耀州窑刻花青瓷素有“宋代刻花青瓷之冠”的美誉。其方法是在半干的坯体上,用竹质或铁质刀具刻画出花纹图案,施釉烧成后,通过釉层薄厚形成浓淡色阶,布于同一平面上的花纹显出了不同层次的效果,使密集的装饰构图毫无满塞之感,而更显出丰富充实,形成了耀州窑青瓷装饰艺术的独特风格。
现在大家看到的触摸台是博物馆具创新性的陈列特色。我们打破了中国博物馆界封闭式陈列常规,大家可亲自动手触摸宋代瓷片标本,感受耀州窑刻花青瓷视觉与触觉的差异,在中国的博物馆界为首创。大家现在可以来感受一下。
宋代制瓷展室
宋代耀州窑所取得的辉煌制瓷成就与其科学、合理、完备的生产工艺是密不可分的,在第三展室大家将了解到宋代制瓷工艺流程。
宋代制瓷工艺流程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原料开采一原料粉碎一泥料制备一坯品成型一装饰一素烧一施釉一装烧等。宋代工艺流程和千余年后的现代陶瓷的制备流程相比,除了没有使用电动机械之外,制备流程的工艺几乎是相同的。瓷器叉称“火的艺术”,这说明烧成工艺是关键性的工序。宋代耀州窑不仅改换了燃料,改变了窑内结构,而且在装窑和烧成工艺上也进行了全面改进。此时,所使用的依旧是半倒焰式馒头窑,与唐、五代不同的是,将火膛改为适合烧煤的燃烧室,增设了炉棚和落灰坑,地下通风道进行控制,达到人为掌握窑温、并适时地变换烧成过程中对氧化和还原气氛的控制。这种窑凭借其合理、科学、容量大等优势,被北方话窑广泛推广采用,成为中国北方典型、先进的窑炉结构。它不仅对我国陶瓷工艺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为世界陶瓷工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石碾槽是宋代粉碎原料的工具,现在大家看到的石碾槽目前无论从时间,还是规模都被称为中国之。宋代瓷业进一步发展,加工原料的工具不再满足于小型的石白石粹,耀州窑偶用了更为先进的粉碎工具----石碾,将物理中的力矩原理巧妙地运用进来。它直径2.7米,由21节弧形条石组砌而成。叫心用铁铆带动碾轮,畜力牵动,降低了窑工的劳动强度,又大提高了原料加工数量。从弧形凹槽那光滑的表面不难想像时它被频繁使用的情景。这类加工工具直到四五百年之后,明代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中才有正式书面记载。这件实物也称得上是目前国内发现早、的石碾槽了。
人们习惯于说“陶瓷”,其实“陶”和“瓷”是有区别的,它们在原料、烧成温度、吸水率等方面都有区别。现在大家看到的是黑釉,属于瓷器。黑釉瓷是唐代耀州窑烧制的主要品种,且数量多,釉色凝重漆黑明亮、光可鉴人。唐王朝的自身强大富有,也使唐文化形成典型的表现型文化。今人常言唐代美术“以胖为美”,实际上就是对充满生命力的健康美的崇尚,是唐人醉心于气魄、力量和开张的美,所以唐代瓷器均显现出浑圆饱满、大方典雅的时代风范。此时瓷器己几乎完全取代了漆器、青铜器,成为“天下无贵贱通用之”器皿,新的瓷类器物应时而兴,茶具、餐具、文具、玩具,以及实用的瓶罐和各类陈设器具几乎无所不包,如中国国粹----中医把脉时用的“脉枕”,装食用油的“双耳油瓶”,等等,都能体现出鲁迅先生那句“唐人有大胡之气”的意蕴。黑瓷中的精品就是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
国宝级文物“唐代黑釉塔式瓷罐”是黑瓷中的稀有珍品。1972年出土于黄堡窑址的一座唐代墓葬中。它集中体现了唐代耀州窑的造型、装饰、制作、烧成工艺的成就。通高51厘米,口径8厘米,重心沉稳,通体施黑釉,釉色明亮温润。由上部罐盖、中部罐腹、下部底座三大部分构成。从器形看,模拟七级相轮,层层递减的变化中蕴有统一与协调的趋势。这件器物采用了捏塑、模制、刻花、印花、搂空、贴塑、轮制成型等多种制瓷技法,并巧妙地将猴子、花卉、瑞鸟、力士、兽头、佛像、莲瓣等不同门类的题材融为一器,其中蕴涵着丰富、神秘的宗教色彩,同时又将工艺美术、陶瓷工艺、佛教建筑、美学及力学完美的结合应用于造型上,可谓集民族文化之大成、熔中外文明于一炉的一件瓷苑佳作。这件黑釉塔式瓷盖罐就是受大唐统治阶级宣扬佛法之举影响的典型器物。
唐文化的高度发展使瓷器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局面。除刚才大家欣赏到的各种单色釉瓷之外,接下来我们将看到一组加彩瓷系。
素胎黑花瓷是耀州窑的独创,且仅出现在唐代的耀州窑。制作工艺是先在成型的坯体上一层化妆土做底色,然后人窑素烧。出窑后,用毛笔蘸上黑釉在灰白或乳白色的胎上像作画一样,给出各种纹样。看似随意涂画,然而仔细品味却不失章法,杂而不乱。其表现手法犹如渭北高原的窗花剪纸,极富地域艺韵。
花釉瓷是唐代的一大创新,它是在黑釉、黄釉、黄褐釉上饰以天蓝或月白斑点,极为醒目,犹如天空中撒下了朵朵鲜花,装饰效果极佳。器型以腰鼓为著名。以往仅在河南郑县、鲁山、内乡、禹州及山西交城的窑址发现。耀州窑花釉瓷的发现为研究唐代花釉瓷的产地增添了一个新的窑口,为研究唐代制瓷的装饰工艺也提供了新的资料。
青瓷乃耀州窑的代表品种,也是中国瓷器中早出现的瓷器种类。中国作为瓷国,早在商代就已烧制原始瓷器,东汉发展成熟,唐代取得突出的成就,并形成了南青北白的格局。此时,耀州窑人不拘一格,因地制宜,大胆探索,创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唐代青瓷。其釉色青灰,釉层稀薄,玻璃质感强。到晚唐时,耀州窑吸收南方越窑先进的制瓷技艺,泥料淘洗日趋精细,青瓷质量日渐提高,为以后宋代耀州窑的鼎盛和耀州窑系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据《太平寰宇记》记载:“耀州土产有石脂、青石、生华原”,为耀州窑烧瓷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对瓷土的叫法都不一致,为了使其统一,国际上将瓷土统称为“高岭土”。此称谓因景德镇附近有一座高岭山盛产瓷土而得名,但又因南北各地的瓷土性能不同,故烧出的风格也就各异。
五代是耀州窑陶瓷发展史上的重大转折时期,一改唐代多样化而转向以适合自身发展特点的单色青瓷烧造之路。大家知道,五代只有短暂的53年的历史,朝代频繁的更换和战乱不断的发生,使手工业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但耀州窑在关中的北部未受到大的战乱的殃及,陶瓷业得以继续生产。耀州窑五代遗址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北方青瓷的空白,具有重大的历史学术价值。五代在唐代制瓷的基础上,在装烧工艺上进行了重大革新,采用了一器一钵的单件装烧法,大大提高了瓷器的美观程度,使产品无论胎、釉或造型,均属上乘,不仅是北方青瓷的代表,而且被皇家选中。大家现在看到的官“字款青瓷”残片,就是这一历史的真实记录。
耀州窑博物馆不仅是目前全国规模、序列性强、丰富的专题性古陶瓷科学博物馆之一,同时又是集遗址陈列、文物陈列和模拟制作陈列三位一体的大型古陶瓷遗址专题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