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精打细算 教学设计

管理员

摘要: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通用10篇)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打细算》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知道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3、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具准备:

  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会购物吗?购物的学问可大了,那老师得向你们请教请教。你们平时接触最多的学具就是笔了,那买笔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呢?(语速要快)

  找1—3名学生回答。(老师要往精打细算上引导,如:你在价钱方面是怎样考虑的?)

  小结:听出来了,你们在买笔的时候,既要美观的,又要实用的,价钱呢?还要便宜的,你们这些想法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那就是精打细算。(如果学生没有领会老师的意图,接着引导:那我们在考虑价钱的时候,是不是也要货比三家呀,这还需要我们精打细算)

  同时板书:精打细算

  二、创设情景:

  1.既然同学们在购物方面有这么多好方法,那老师想请同学们帮一个忙。今天老师去买牛奶,发现超市正在搞促销活动,一样的牛奶在超市的价格却不一样,该买哪家的牛奶呢?这是老师在买牛奶时遇到的情况:

  出示大屏幕:

  2.你们从这幅图中得到了哪些信息?(找1—2名学生回答。)

  3. 要想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应怎么办?

  (引导学生说出每袋牛奶的价钱。)

  4.要想分别求出甲乙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应该怎样列式?

  预设1:当学生说出11.50÷5时,教师问,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能省去吗?为什么?

  小结:用小数来表示价钱的时候一般要保留两位小数,这是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用货币流通的通常要精确到分,而在计算的时候为了方便,小数末尾的0可以省去。

  教师板书:11.50÷5=

  要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又怎样列式?

  教师板书:12.9÷6=

  预设2:当学生直接说出11.5÷5时,教师板书后问,你为什么把11.50这个小数末尾的0省去了?(接下来同预设1)

  5. 11.5÷5这个式子表示什么意思呢?单纯地看算式,还可以怎样说?

  (渗透小数除法的意义)

  6.大家看,这两个除式与我们以前的除式有什么不同呢?

  原来我们遇到的是小数除法问题,那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它。

  同时板书:小数除法

  再明确点说,应该是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

  7、下面就请同学们用我们以前学过的估算方法来估一估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大约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都是2元多一些。)

  三、探索新知,解决问题。

  1、都是2元多一些,看来要想比较出哪家超市的牛奶比较便宜,还需要我们进行精确地计算。

  下面就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结合你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怎样才能具体求出两家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呢?

  学生众说纷纭。(引导学生说出:1、把11.5元转化成115角… 2、用竖式来计算…)

  2、既然同学们有这么多好方法,那我们就先来求一求甲超市每袋牛奶的价钱是多少?你们可能会遇到些困难,但这也是你们自己挑战的绝好机会,你们有勇气挑战吗?老师也十分相信你们的能力。在挑战之前,先来看一看几点建议。

  在学生看建议的时候,老师也跟着看,老师看完几秒后,说:大家看懂了吗?现在我宣布,挑战开始。(大屏幕出示教师的建议)

  3、学生自主探索——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在学生交流的时候,教师寻找典型算法,可以问问他是怎么想的,做到交流时心中有数。)

  4、现在看来大家已经完成任务了,哪一个小组先来汇报?在教师引导学生比较汇总的各种方法时,学生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1)学生可能会将11.5元转换为115角进行计算,等学生说完想法后,教师应追问:为什么要把11.5元化成115角进行计算?小结:看来小数除法可以按照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来进行计算。你的这个想法非常好!

  同时板书:小数可当整数算

  (2)也可能有学生用分解的形式来阐述:

  11.5=10+1.5 10÷5=2 (元) 1.5元=15角 15÷5=3(角)

  3角=0.3元 2+0.3=2.3(元)

  不做重点研讨。(原来的想法:如果出现这种想法可以这样引导,你能用竖式来表达你这种想法吗?现在看没有必要,因为学生肯定会出现竖式算法。)

  (3)也可能有学生直接运用竖式进行计算,此时应做重点研讨,并且让学生板演竖式,另外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再进行小结。引导出“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同时板书:点点对齐。

  预设1、学生把11.5扩大10倍,得到23后再缩小10倍得到2.3

  引导:你把11.5扩大10倍后变成了115,为什么要这样做?(小数可当整数算)现在老师把它变回11.5,商的小数点应点在什么位置呢?为什么?这一点你做的非常好,你准确地点出了小数点的位置。看来商的小数点应该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把小数点变成红色

  过渡:其他小组有没有也用竖式计算,但想法和他不一样的?

  预设2:竖式

  用元角分来解释。

  预设3:竖式

  用小数的意义来解释。

  后两种预设,教师视学生回答角度进行引导阐释。

  小结方法:同学们想法虽然各有千秋,但老师从中发现三个共同点:

  1、用竖式计算;

  2、都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来计算的;

  3、都研究了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问题。

  要在师生互讨中完成。

  过渡:

  同学们可真行,现在老师发自内心的说一声,你们挑战成功了!老师把掌声送给你们。那就请你们用竖式的方法迅速求出乙超市每袋牛奶的价格,谁愿意到前面来算。

  5、拓展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2)学生汇报计算过程。

  待学生说完后,教师引导:在计算的过程中你发现什么问题了吗?(为什么要添0呢?为了接着除。添上0后由原来的3个十分之一变成了30个百分之一,30个百分之一平均分成5份,每份应该是5个百分之一,5应写在百分位的上面,那么当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我们可以添0接着除。)

  用彩笔把0变成红色

  在师生互讨中完成。

  当黑板上出现正确的算式后,问:你们的想法和他的一样吗?

  过渡:课下老师可以高高兴兴地去乙超市买牛奶了,谢谢同学帮忙。其实老师还逛了第三家超市。

  四、巩固练习。

  1、裕鑫超市正在举行牛奶促销活动,买5袋赠1袋,共5.70元.你能算出每袋牛奶的实际价格吗?

  (1)指名说算式;

  (2)学生计算;

  (3)汇报订正。

  引导:你们又发现什么问题了吗?

  订正过程中要进一步 探讨0的作用。

  小结:看来0的作用可真不小呀,小数末尾有余数的时候可以添上它接着除,当不够商的时候还可以用它来占位。

  边说边板书:0的作用

  (2)看来小数除以整数的小数除法问题,同学们已经学的很不错了。那老师出几道小题考考你们,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我是计算小明星:6.5÷5= 8.06÷2= 58.2÷6= 7.8÷5=

  学生做完后,找一名学生展示。教师一定要让学生说说自己的错误,并加以强调。

  五、课堂总结。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黑板,这是你们探讨出来的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你们可真有才呀!能不能再次开启你们那智慧的头脑,给这些句子加上一些词语,让我们读起来朗朗上口呢?

  结合学生回答,教师完善板书。

  希望同学们记住它,并要灵活运用。

  今天同学们表现很精彩,和你们合作老师很愉快。

  下课!

  板书设计:

  精打细算

  小数除法很简单

  小数可当整数算

  点点对齐是关键

  0的作用应体现

  算式书写要规范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2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P61精打细算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除法和小数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起始点,又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基础。因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都要转化为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教材创设“精打细算”的情境,贴近现实生活,提出了数学问题“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引导学生对此展开研究,在交流时,尊重学生个性思差异,使学生了解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总结比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重点掌握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竖式计算方法:与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相类似,只要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如果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可以添0再继续除。最后将学生所学的新知识进一步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巩固深化。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让学生理解商的小数点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关键:

  弄清楚商的小数点为什么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7分钟)

  1、(3分钟)昨天,淘气逛商店的时候,“用432元买了8个足球,每个足球多少钱呢?用816元买了8套运动服,运动服每套多少钱?”你能帮淘气算一算吗?(汇报,如何计算的。是整数除法)(投影)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用竖式解决问题,复习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为小数除法的学习作好铺垫。)

  2、(2分钟)今天淘气打算去买牛奶(出示主题图)

  你猜一猜淘气会买那个商店的牛奶?为什么?

  生1: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甲商店的,因为11.50÷5大约是2元多,我感觉已经很便宜了。

  生2:我猜测淘气可能会买乙商店的,因为乙商店虽然总价高一些,但是可以有六袋,我觉得比较合适。......

  (学生可能会有几种不同的判断方法,这样充分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基础的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只要他说的有道理,就给予肯定。)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估计、猜测,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2分钟)师:现在大家的意见不太统一,如果两个商店的牛奶质量一样,你觉得淘气应该买价格高的还是价格便宜的牛奶?

  师“如果品质相同的话,我们自然要买便宜的,因为要精打细算嘛!

  师:那么我们现在就来计算一下每个商店牛奶的价格,谁会列算式呢?

  请学生列出算式:11.5÷512.9÷6

  你是根据什么列式的?

  (总价÷数量=单价)

  师:观察这两个算式,与我们以前所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它们有什么特点?

  生:这两题的被除数都是小数,除数都是整数。

  师: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就叫做“小数除法”(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看看淘气到底应该买哪个商店的牛奶。

  (设计意图:统一学生的认识,引入新知,渗透“生活要精打细算”的思想。)

  二、探索新知(20分钟)

  1、师:两个商店牛奶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呢?现在同学们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经掌握的知识,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一下想法,并且尝试计算。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7分钟)

  师:请小组选派代表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10分钟)

  生1:我们组在计算甲商店中每袋牛奶的价格时,先是把11.5元转化成115角,然后用“115÷5=23(角)”最后再把23角转化成2.3元。在计算乙商店的牛奶价格时,我们用的是同样的方法。先把12.9元转化成129角,129÷6=21(角)......3(角)因为有余数,于是我们就把12.9元转化成1290分,1290÷6=215(分),215分=2.15元,2.3元〉2.15元,所以乙商店的牛奶便宜。

  生2:我们发现可以用小数直接去除以整数,只要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可以了。

  生3:这样计算到“12.9÷6”时,除小数部分的时候还有余数,我们还不知道该怎么办,请大家帮助我们。

  生4:我们可以帮助你们,当除到小数部分还有余数的时候,可以在余数的末尾补“0”,然后再继续除。因为小数的末尾添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你们真了不起,有这么多想法,大家比较一下,你们认为哪个方法比较简便实用?

  生:竖式计算。(学生也可能会说其他的方法)

  师:我们大部分同学会认为竖式计算比较简便实用,现在请两名学生到前面写出竖式,大家也试一试用竖式解决这两个题目。(指名两生板演,其余学生写在课练本上。)

  集体交流订正,明确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按照整数除法的方法计算;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除到小数部分有余数时,可以添0再继续除。

  (设计意图:把问题交给学生,放手让学生探究寻觅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但学生的语言不一定很规范,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

  2、(3分钟)教师板书:13.6÷812.5÷2

  师:谁愿意来试一试用竖式计算出结果?

  请两生到前面板演,其余学生自己练习。然后集体交流订正,并让学生说一说算法。

  (设计意图:及时进行相似题目的.练习,对于接受快的学生有提高熟练程度的作用,对于接受慢的学生有逐步熟练的作用。)

  三、试一试(10分钟)

  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了,愿意用你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下,下面这几道题吗?

  1、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数,估算可以让我们检验自己的计算结果是否准确)

  7.42÷71.2÷513.8÷15

  题目分析:第一题是商的中间有0的小数除法;第二题和第三题是整数部分为0,除的时候还需要补0再除的小数除法,可以先放手给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再让学生讲明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充分相信学生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能迁移出类似的小数除法。如果学生对于练习不能全部接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估计每题的商,然后再进行计算。)

  2、根据5145÷15=343,口算下面各题

  514.5÷15=51.45÷15=5.145÷15=

  3、开放题:(根据时间灵活练习)

  小明在献爱心活动中,准备把72.72元零花钱捐给灾区的小朋友,你认为小明会捐给()位小朋友,每个灾区小朋友()元钱。

  师: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我们的学生也能伸出友爱之手,将自己的零花钱节省下来,捐给哪些需要帮助的学生。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在巩固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

  四、总结反馈(3分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呢?请大家评价一下自己的表现,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或想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对本节课进行多方面的反思与回顾,培养学生自己评价的能力。)

  数学活动课《快餐店》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一节课下来,面对学生接二连三的出呼意料的精彩的对话,我不由得为他们喝彩。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而且思维灵活多样,富有创造性,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我心里有一种深刻的感受越来越鲜明——这不就是我们新课标所追求的吗?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在于:

  一、巧改教材,使学习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生活。

  小学生学习的有价值的数学应与他们的生活存在最近连接点、是思维最近发展区的数学。

  二、广挖素材,让数学从生活中来。

  众所周知,现实世界是数学的丰富源泉,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在生活中都能找到其原形。因此,数学教学应广泛挖掘各类生活素材,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是从活生生的生活中来的。感兴趣的学习自然充满激情,让整个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所有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三、巧设题材,让数学到生活中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觉得理解什么、掌握什么、运用什么都不应该是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本课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让学生通过上这样一节实践活动课,使他们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他们“爱数学、学数学、用数学”的情感。

  总之,面对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失败,我将真实的对待、坦然地看待,将在不断地自己反思中加强“课标”的再学习、再实践,相信能在不断的反思中成长,在不断的实践中发展,在不断的成长中创新!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小数除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

  2、利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历探索小数除以整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发展推理能力。

  3、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

  正确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利用这些方法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当被除数是小数时,如何试商,尤其是遇到还有余数和整数位数不够除时。

  〖教学设计〗

  一、 出示情境图:明确问题。

  二、学生尝试解决,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学生先独立尝试,再汇报交流,提出疑问。

  交流方法:

  1、估算:11.2<8×2

  2、积的小数位数( )×8=11.2 一位小数

  3、元转化为角,转化整数乘法。

  习题:甲商店8瓶牛奶11.2元,乙商店买四赠一,四瓶牛奶7.2元。问哪家商店卖的便宜?

  甲商店 11.5元=112角 11.2÷8=1.4(元)

  乙商店 7.2÷5=1.44(元)

  答:所以甲商店卖的便宜。

  4、商不变的规律。

  2、讨论:

  问题1、小数点的位置怎么办?

  问题2、除不尽怎么办?

  3、总结:只要商的小数点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就行了。

  三、巩固练习

  第61页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讲评,有问题及时解决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并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通过了解小数产生及发展的过程,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增强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小数的含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提出要求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小数的有关知识进行一次综合练习。希望同学们能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掌握一位小数的读写、大小比较和加减计算的方法,能结合具体情景,灵活运用小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正确迅速地进行相关计算。

  二、分层练习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1题。

  (1)出示图,学生独立涂色完成。

  (2)指名口答,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师生共同归纳小结:先看平均分成了几份,再看涂了几份。

  2、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2题。

  (1)独立在课本上填写合适的小数。

  (2)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想的。

  (3)小结。

  3、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3题。

  (1)出示题目,请学生口头说说每人储蓄的钱各是几元几角?

  (2)比较,集体反馈,重点说说是怎么比的。

  (3)小结。

  4、完成第106页练习十第4题。

  (1)引导看懂数轴,理解题意。

  (2)独立完成,思考哪个数最接近0.5,哪个最接近2?

  (3)全班交流反馈。

  (二)综合练习

  1、填空。

  (1)1元的6/10是()元,写成小数是()元;3角是1元的(),是()元,写成小数是()元。

  (2)0.5分米是()分米,是1分米的(),是()厘米。

  (3)零点八写作(),2.6读作()。

  (4)1.4米=()米()分米3元2角=()元0.4分米=()厘米7角=()元16.5元=()元()角。

  2、在○里填上>、<或=。

  0.5○0.9、1.2○0.8、2.6○3.4、10.5○9.8。

  3、把2.4、0.9、1.7、1.5、0.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4、在跳远比赛中,小明跳了3.2米,小高跳了2.8米,小军跳了4米,xx跳得远。在100米比赛中,小明跑了15.6秒,小高跑了16.5秒,小军跑了16.9秒,xx跑得快。

  小组校对、交流。全班交流,重点说说有疑问的题目。

  5、作业:练习十第5题(前四个)

  独立完成后全班校对。

  比较每组中上下两题,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说一说。

  三、反馈评价,总结升华

  你觉得自己这节课表现得如何?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01页,练习十九第6题及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使学生理解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能用循环小数或循环小数的近似值表示除法中的商。知道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区别。使学生受到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

  教学构想

  通过计算让学生做除法,通过实际计算,发现这些除法无论除到小数点后面多少位都除不尽。根据学生计算出的除法竖式,引导学生发现余数商的特点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这是小数概念的又一次内涵扩展,要让学生认识到循环小数是一种无限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看谁算得快。

  第一组:1.69÷26 58.3÷11

  第二组:1÷3 58.6÷11

  两个数相除时,会出现两种情况,第一组题都可以除尽,第二组都除不尽。

  二、新知学习

  1、继续通过计算探索

  5÷3=1.666……

  14÷37=0.378378……

  25÷22=1.13636……

  2、讨论:等号后面的商该怎样写呢合适?指导书写。

  3、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

  明白:一个小数,从小数部分的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地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4、观察,进一步理解;无限小数、有限小数。

  5、学习简便书写的方法,认识“循环节”

  0.1818……=

  89.5603420342……=

  1.7290290……=

  46.142857142857……=

  6、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101页的“你知道吗?”交流阅读后的认识

  三、巩固练习

  1、下列哪些数是无限小数,哪些数是有限小数?哪些数是循环小数?

  0.24242424,8.35489621……,5.737373……,6.21363636……,21.3658

  2、把下列循环小数用简便的方法书写出来

  5.252525……=

  7.1478478……=

  9.363363……=

  3、练习十九 第6题。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6

  目的要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思想目标)

  1.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的乘法计算,懂得在点积的小数点时,位数不够佣补足。

  2.掌握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积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

  内容分析(重点、难点、关键)

  1.点积的小数点时,位数不够时用0补足。

  2.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教具学具

  小黑板 、投影 、卡片

  教学方式

  启发式教学

  教学程序(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创境准备:

  1.出示练习题,说一说根据什么说出积有几位小数?

  2.口算(卡片)

  3.全班练(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二.探索研究:

  1.计算:0.056x0.15

  2.师生质疑:计算中遇到什么新?问题这样点积的小数点?

  出示投影 让学生发表意见在肯定:

  0. 0 5 6 0. 0 5 6

  x 0.1 5 x 0.1 5

  2 8 0 2 8 0

  5 6 5 6

  8 4 0 0. 0 0 8 4 0

  小结:点小数点时,乘得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补足后小数的末尾”多”要划去。

  交换例3因数位置再乘一遍。

  小结:总结出小数乘法的验算方法:

  3. 出示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到2.4 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读题,理解2.4倍表示的意义。

  列式,算式表示什么?

  4. 引导学生比较例3 和例4的积与第一个因数的大小。

  (1)例3 第二个因数(0.15)比1 时,积(0.0084)

  比第一个因数(0.056) ;

  例4 第二个因数(2.4)比1 时,积(44.4)比第一个因数(18.5)。

  (2)为什么第一个因数要“0除外”?

  三. 实践创新:

  1. 大家练,课本3页做一做:(指名板演)

  0.32x0.25 2.6x1.08

  2. 在下面各题积上点小数点:

  0 . 0 2 5 2 . 0 0 5

  x 0.1 8 x 0 . 0 0 9

  2 0 0 1 8 0 4 5

  2 5

  4 5 0

  个人见解

  一个数乘小数

  板书设计 例3:0.056x0.15=0.0084

  0 . 0 5 6

  x 0 .1 5

  2 8 0

  5 6

  0 .0 08 4 0

  例4一个奶牛场八月份产奶

  18.5吨,九月份的产量是八月份

  的2.4倍。九月份产奶多少吨?

  18.5x2.4= (吨)

  答:九月份产奶 吨。

  教学反思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内容:

  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笔算,并能理解其中的算理。

  2、使学生体会小数乘法是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

  三、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导入,以学校宣传栏需要刷油漆为例,引入课题。

  (1)从图中,你能搜集到哪些信息?

  (2)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是解决校园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主要体现了“计算教学同解决问题紧密联系”思想。因此在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根据呈现的数据独立提出能解决的问题,并根据自己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这样不仅引起了新知和旧知的认知冲突,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比较所列的乘法算式。(揭示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1、教学新知,初步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1)引导谈话:根据以往我们计算小数乘法的经验,你觉得用竖式计算小数乘小数时,是否也可以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呢?“2.4×0.8”请学生尝试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并按整数乘法进行笔算。

  (2)组织学生共同探究竖式计算算法和算理。。

  请学生根据板演说一说的计算算理,并年顺势画上算理指示图。

  讨论交流并小结:把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实际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样算出的结果和实际的结果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怎样把算出的结果转换成实际的结果呢?

  (3)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计算方法。

  引导学生明确: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或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等于原来的积乘100(或10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用积除以100(或1000)。

  (4)小结:小数与小数相乘,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将学生做过的有代表性的习题作为研究的对象,来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具有可观性和对比性,利于小结出小数乘法的一般方法,这样处理,既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又达到了省时、高效的教学目的。]

  (5)交流:在小组里相互说说应该怎样计算小数乘小数?你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在小组里概括一下方法。先怎么做的,再怎么做的。

  (6)根据学生回答进行小结: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1、引导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出示例4:0.56x0.04=

  2、学生独立计算,

  组织讨论:

  小数数位不够怎么办?

  3、交流后组织小结出“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4、计算下面各题。

  3.7×4.60.48×1.50.29×0.070.056×0.15(强化所学)

  四、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在下面各题计算的积里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

  2、完成“练习一”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思考的过程,重点说说是怎样确定积的小数位数的。

  3、完成“练习一”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评议。

  [设计意图:及时的练习巩固了新知,在这个环节中注重了学生思考过程的交流,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深化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习题1和2,重点落实“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决定积中的小数位数”的知识点,把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紧密联系,让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谈谈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8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认识循环节,能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二)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与概括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循环小数,会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教学难点:认识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给出故事情境。(PPT课件适时演示。)

  (1)在上课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什么呢?

  (2)你能接着讲这个故事吗?(让几个学生继续讲这个重复的故事。)

  2.理解循环。

  (1)同学们,你们从这个故事中发现了什么规律吗?(随着学生的交流、互动,适时板书重复出现不断依次等。)

  (2)像这样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我们把它称为循环(板书:循环)。在实际生活中,也有许多循环的现象,如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每年都是按照这样的规律依次不断重复出现。你们发现生活中还有哪些循环的现象呢?(PPT课件演示。)

  (3)这样的循环现象不仅出现在故事中、生活中,在我们的数学中也有这种有趣的循环现象,你们想了解吗?

  【设计意图】用有趣的故事和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导入新课,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初步感知循环与无限。

  3.揭示课题。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7。(PPT课件演示。)

  (2)引导学生弄清题意,并列出算式40075。

  (3)组织学生用竖式进行计算,并观察竖式计算的过程,提问:从中你能发现什么?

  (4)组织学生交流,引导学生发现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有三个特点(PPT课件适时演示):

  ①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

  ②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③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

  (5)揭示课题:怎样表示这种永远也除不完的商呢?这样的商有什么特点呢?就是我们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也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新朋友循环小数。(板书课题:循环小数。)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1.初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7。)

  (1)教师:我们刚才发现了40075的竖式计算过程中有三个特点,下面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为什么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它和每次出现的余数有什么关系?

  (2)猜想:如果继续除下去,商会是多少?它的第4位商是多少?第5位商呢?(引导学生发现:如果继续除下去,无论除到哪一位,只要余数重复出现25,它的商也就会重复出现3。)

  (3)验证:是这样的吗?同学们可以接着往下除试试看。

  (4)表示:那么我们可以怎样表示40075的商呢?(引导学生说出:可以用省略号来表示永远也除不完的商;教师板书:40075=5.333。)

  (5)揭示:像5.333这样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小数,就是循环小数。

  2.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教学教材第33页例8。)

  (1)出示教材第33页例8。(PPT课件演示。)

  (2)学生用竖式计算2818,78.611,并指两名学生板演。

  (3)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的商,你发现有什么特点?(PPT课件演示。)

  (4)思考:你觉得像这样的算式除到哪一位就可以不除了?(引导学生发现:只要余数出现重复了,就可以不除了。因为余数重复出现,商也会跟着重复出现。)

  (5)揭示:像5.333、1.555、7.14545这样的小数都是循环小数。

  (6)学生尝试写出几个循环小数。

  (7)归纳:观察这些循环小数,想一想,到底怎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先让学生尝试归纳,然后让学生打开教材第33页看看是怎么说的,教师适时PPT课件演示。)

  (8)练一练:下面哪些数是循环小数?(PPT课件演示。)

  0.426426 1.444 6.32121 3.1415926

  【设计意图】由简单到复杂的几个事例,让学生逐渐认识循环小数的特点。通过尝试归纳循环小数的含义,将学生的初步感知上升为理性认识。设计练一练,让学生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对比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

  3.认识循环节,学习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PPT课件适时演示。)

  (1)请同学们自学教材第34页做一做上面的内容,思考下面两个问题:

  ①什么是循环节?

  ②怎样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2)组织学生结合具体例子说明什么是循环节以及如何用简便记法表示循环小数。

  (3)老师介绍简便记法的读法。例如7.14545记作

  ,读作:七点一四五,四五循环。

  (4)练一练:完成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2题。

  【设计意图】自学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通过自学,学生不仅能认识循环节,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而且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能得到锻炼和提高。

  4.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PPT课件适时演示。)

  (1)尝试计算:我们刚才在做一做的第2题中已经计算了三道除法题目,现在请同学们再计算下面两题:1516和1.57。

  (2)思考:请同学们观察这五道除法算式题,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

  (3)引导学生归纳出两种情况:一种是继续除下去能够除尽,像1537.2和1516一样;另一种情况是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像2.291.1、233.3、1.57一样。

  (4)教师概括:我们把小数部分的位数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设计意图】在进一步认识循环小数的练一练环节,学生通过对1.444是不是循环小数的辨析,已初步感知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这里利用教材第34页的做一做第2小题的教学资源及1516和1.57的计算,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小数位数的有限与无限,通过教师的适时介绍帮助学生建立有限小数与无限小数的概念。

  (5)质疑: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为什么?(通过辨析让学生明白:看来循环小数都是无限小数,但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例如3.1415926是无限小数,但不是循环小数。)

  (6)建立循环小数、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PPT课件演示。)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思考循环小数是有限小数还是无限小数,接着教师举例说明无限小数并不都是循环小数,结合图示,让学生明确循环小数、有限小数、无限小数之间的关系,突破教学难点。

  (三)练习巩固,深化认识

  1.基本练习。

  (1)完成教材第36页练习八第6题。

  ①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

  ②组织学生交流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2)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7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②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取近似数时应注意什么?

  2.提高练习。

  完成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9题。

  ①组织学生先独立思考怎样比较循环小数的大小,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想法。

  ②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解答情况。

  ③让学生说一说对于简便记法表示的循环小数比较大小时应注意什么?

  (四)课堂小结,畅谈收获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练习,快乐巩固

  1.课堂作业: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8题、第10题。

  2.课外作业:

  (1)教材第37页练习八第11题。

  (2)算一算,想一想:107的商的小数部分第100位上的数字是几?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学都住进了新房,聪聪家最近也换了套新房,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瞧!这就是聪聪家的客厅。(课件出示) 通过观察平面图,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件展示聪聪家的客厅平面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2、 生提问题。

  3、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的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4.8×3.6)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乘小数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观察题中因数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提出(转载于:小数乘小数教学设计)估算要求,

  师:计算之前我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

  也就是说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平方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在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未确定竖式计算结果做铺垫。)

  ②、提出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

  教师板书:

  4.8

  × 3.6

  1、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提问: 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计算?可以转换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吗?

  3、让学生说出算理,独立试一试,指名汇报答案。学生上台板演。

  4、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是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教学思维的过程。)

  ③、分析算理。

  我们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边说边板书)

  思考:1. 乘数中的两个因数是如何转化成整数计算的?

  2. 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

  3. 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4、小数点应该点到哪里呢?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728除以100,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4.8的积是两位小数。

  ④(教师出示课件),显示算理的全过程。指名学生结合竖式,再次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沙发的占地面积,

  ①、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聪聪家客厅的面积,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沙发,(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师:求沙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

  0.85×1.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了解题中的数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了解因数的特点,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③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教师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是不要把小数点对齐,要把因数的末尾数对齐。)

  教师板书竖式:

  生:学生试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学生完成板书:

  师: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出积以后怎么办?

  生:回答,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

  师:告诉学生在横式中写得数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完成横式:

  0.85×1.8=1.53(平方米)

  ④师:(出示课件)再次显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既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决计算中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⑤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检验计算结果,确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1、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吗?小数点的位置是 如何确定的?

  师总结算法:小数与小数相乘,先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求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有个性的经验提升为数学方法的过程。)

  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计算,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

  四、尝试应用

  1、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茶几,(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求茶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0.45×0.9=

  师:估计一下,0.45×0.9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同学说

  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

  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为自主计算打基础。让好学生板演,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应用并巩固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精打细算》教学设计 篇10

  设计说明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生动有趣的故事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节课一开始,我用《老和尚和小和尚》的故事导入新课:“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些什么呢?从前有座山……”这样循环讲,直到学生能整齐地和我一起讲才停止。然后提出问题:“你们为什么会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能讲完吗?”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比如:周一到周日的循环,红、绿灯的循环等,初步形成学生对“循环”这一概念的认识。

  2.在观察、比较、分析、交流中学习新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在设计上遵循了这一规律。首先,创设了数学比赛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组题的特点,自主探索并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结合例7初步认识循环小数,学会循环小数的写法。然后在学生对循环小数有了初步了解的基础上,结合例8揭示循环小数的概念,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计算后交流自己的发现,初步了解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特点并比较纯循环小数和混循环小数的异同。了解循环节的知识,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故事导入,提出问题

  师:我给同学们讲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讲些什么呢?从前有座山……

  师:你们为什么会讲这个故事?这个故事能讲完吗?

  师:生活中也有一些重复现象,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预设生:周一到周日的循环,红、绿灯的循环等。

  师:数学中也有这样的循环现象,你们愿意和老师一起去探索吗?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简单直白,学生容易明白教师的意图,利于形成对“循环”这一概念的初步认识。为了让学生更深地感受重复现象,教师让学生说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

  ⊙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1.组织比赛,质疑引入。

  (1)组织比赛。

  师:(课件出示数学比赛情境)谁想参加今天的数学比赛?下面我们就分成两组进行较量,你们可以自己决定做哪组题。最先算完并算得都对的那组为今天的冠军。你们有信心吗?

  出示比赛题目:

  第一组400÷75

  第二组115.2÷96 271.4÷0.25

  (各选派一名同学板演)

  (2)赛后讨论。

  师:为什么选做第一组题的同学只做一道题却没有做完,而做第二组题的同学多做了一道题反而获得了冠军呢?

  2.在比较中认识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1)观察并讨论:这两组题的商的小数位数有什么不同?

  ①第二组题能除尽,它们的商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

  ②第一组题不能除尽,这道题的小数位数是无穷无尽的。

  (2)想一想:两个数相除,如果得到的商是小数,会有几种情况?

  (会有两种情况:第一种,商的小数位数是有限的;第二种,商的小数位数是无限的)

  (3)教师总结。

  小数可以分为两类:像第二组题的商那样,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像第一组题的商那样,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3.探究循环小数的特征,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1)结合例7,初步认识循环小数并学会循环小数的写法。

  ①循环小数的概念。

  师:(出示例7情境图)这是王鹏同学在运动会上取得的成绩。我们一起看看这道题的计算过程,余数总是重复出现“25”,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像这种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现象叫循环,出现这种循环现象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