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汇编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汇编15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
【教材简析】
“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的爱心如何让孩子们真正地体会到?《“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文质兼美的课文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解读教材。课文主要讲作者童年时写了一首诗后父亲和母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中感悟到的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这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所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学习与感悟,了解作者是如何逐步理解父母的不同评价、理解父母的不同的爱的。懂得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不同方式的爱。
2、能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通过语言描述出来。3、学生由此及彼,能正确理解父母的爱,正确表达对父母的爱。(延伸)
【教学过程】
一、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初步感知爱
1、谈话导入:
同学们,每天目睹着你们的家长接送你们上学放学,每次看到他们不厌其烦地关心你们的学习与生活,我常会情不自禁地想起这样一句话:“可怜天下父母心”,能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2、学生从自我体验出发,交流各自理解。
3、小结:
作为父母,最大的伤心莫过于孩子不能理解他们的爱心。爱的方式多种多样,我们怎样来理解这些不同方式的爱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语文教学。
环节简析:从生活走进语文,在一幕幕爱的生活情景浮现与描述中解读“可怜天下父母心”,让学生初步感知爱。为整堂课教学做好思想与情感的有力铺垫。
二、解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初步了解爱
1、板书:
精彩,让学生说说反义词。板书“极了”“透了”,加上双引号,理解这都是“极端的断言”。读课题。
环节简析:“极端的断言”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这样处理,化难为易。
2、自读课文,指读,让学生概括主要内容并交流:
(巴迪七八岁写了一首诗,妈妈对他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爸爸对他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开始“我”并不明白,后来才渐渐理解了。)
3、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时间的词把课文分成“七八岁时、几年后、成年后”三部分。
4、精读第一部分,画出有关句子,学着从关键词句中体会妈妈、我、爸爸的不同反应,再带着自己的体会到学习小组交流,从个性朗读中表露人物的心情。
环节简析:小组合作前,先让学生与文本交流,个性化地解读教材,带着自己的理解走进小组,让学生有备而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与学生交流,使学生的各自体会得以交融,互相影响,有机促进,从而丰富他们的体验。
5、学生交流,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中体会人物心情,有感情朗读语句:
(母亲的反应):
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
(巴迪的心情):得意洋洋;迫不及待;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父亲的反应):
“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
环节简析:上个环节,学生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共鸣;与本组学友对话,与学友共鸣;此环节,让学生与全班师生对话,交流读文本的体会,从文字间读出母亲坦露的爱,读出父亲深沉的爱,读出作者由喜到悲的失落心情。
6、引导学生讨论,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
⑴母亲:
为了鼓励巴迪;认为巴迪只有七八岁就能写诗,而且是第一首诗;看重的是巴迪写诗的行为。所以她给了巴迪热情的鼓励──精彩极了。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⑵父亲:
看重的是这首诗的质量,所以她给了巴迪严厉的警告──糟糕透了。
7、小结:
七八岁的我当初并不理解来自父母的这两个极端的断言。引读第14节。
环节简析:引导学生体会父母不同的评价标准,这是理解人物思想变化的一把钥匙。
三、解读作者的思想变化,深入理解爱
1、几年后,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找一找──人物思想变化的句子;读一读──想想从中读懂了什么?说一说──你的理解与感受。
2、学生交流句子: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引导学生抓住“不得不”说说自己的理解:
⑴巴迪承认自己的诗是一首糟糕的诗。
⑵作者是不情愿的,但又没办法。
3、(小结过渡)在母亲一如既往的“精彩极了”的鼓励声中,巴迪仍然充满热情地写作,而表面冷酷无情、经常泼洒冷水的父亲的严厉,使巴迪一直没有被赞美冲昏头脑,成年后他终于成了一名作家。此时的他又是怎样理解父母的?按刚才的方法自学。
4、学生交流,相机出示卡片,启发学生说出读后感受:
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解读“幸运”:同时拥有母亲的鼓励和父亲的严厉,使他有信心,使他有进步。)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交流小结:一般母亲比较重感情,来自母亲的力量是一种鼓励的爱,慈祥的爱,而父亲的心一般不是轻易能觉察,特别是西方国家的父亲,他们的爱比较理智,比较严厉。这两种爱对一个人的成长,缺一不可。
卡:“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交流小结:爱的方式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5、指名学生有感情地读好这些句子。
环节简析:让学生从文本的外表层深入到内层,体会人物由表及里的心理变化,从表层“找句子”,带着理解“读出来”,内化理解“说出来”,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文内与文外结合,情感与理智共存。
四、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
1、日常生活中,像这种“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的爱,你有过吗?举例说说。
2、生交流自己生活中得到的不同方式的爱。相机了解自己父母的“类型”,如严父慈母型、严父严母型等。
3、仅仅是父母的爱吗?还有哪些人?
4、学生交流。
5、小结:
其实不管是家长、老师或其他人,他们表达爱的方式并不都相同,你是怎样理解的?谈谈你的看法。
6、现在你又是怎样来理解“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作为子女,我们怎样来理解这种爱呢?
7、小结板书:
“用心理解爱”,“用心实现爱”,体会“爱”字的不同含义,前一句为“用心理解父母对我们的爱;后一句为“用心实现父母对我们的爱,即我们对父母的爱”。
环节简析:让学生把语文从课中迁移至课外,迁移至生活,让他们懂得,原来课文中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在书面学习语文的同时,也去不断地实践语文,生成语文,让课的结束意味深长。
五.布置作业
写一篇本文的读后感。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的:
①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中感受到巴迪父母对儿子的两种不同形式的爱和巴迪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②让学生理解"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方式的积极作用和不足之处。
③重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倡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来。
二、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不同的评价都饱含着爱。
三、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本课的设计恰当定位主题,通过阅读、感悟来理解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重视组织学生进行扎实的语文实践活动,以读为本,读中感悟,读写结合,力求在各项实践活动中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高。
教学过程:
一、借助课题,复习回顾。
1、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父母对“我”写的第一首诗,作出了截然不同的评价——(引读课题)
2、从课题中,你发现了什么?
二、创设情境,引起思辩
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的文学创作成就。指出文中也讲到“我”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
作者简介。
幻灯出示:巴德舒尔伯格: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美国好莱坞电影生产者班杰民舒尔伯格的儿子。所出版的作品有很多,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辩论:“我”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就,首先应当归功于谁?
3、出示自学提纲。
三、研读巴迪第一次写诗的情景,品读文本重点句子,感悟父母的截然不同。
(一)抓住重点句子中的关键“言语形式”感悟妈妈的鼓励。
1、重点句子交流。
(1)▲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从哪里感受到了妈妈的鼓励?重点“言语形式”把握: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真是……吗?”的疑问,两个感叹句。预设达到的理解:我的诗到底写得怎么样?——一首相当糟糕的诗。妈妈的评价是“精彩极了”,你感受到了什么?——这是巴迪的第一首诗,妈妈想鼓励他多多写作。)
(2)▲“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里感受到的?如何读?)
2、感受妈妈的评价带给巴迪的心情影响。
“同学们,如果你就是小巴迪,听到妈妈对自己的诗评价那么高,你心情会是怎样的呀?——那么小巴迪的心情怎样呢?仔细地到课文中去找一找、读一读表现巴迪心情的句子,并用曲线划出来。”
重点句子交流:
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自己写的。
我简直有点迫不及待,想赶忙让父亲看看我的诗作。(迫不及待是什么样子的呀?用你的朗读让大家一起感受一下!)
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的到来。
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我为什么会自信满满的呢?)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
3、幻灯出示句子,齐读句子感受。
“同学们,让我们在朗读中一起去享受一下妈妈的评价带给他的无限愉悦。”
(二)师生对话补白文本感对爸爸的提醒。
1、过渡语带入爸爸回来之后的情境。
“快到八点钟时,父亲终于推门而入。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母亲上前对父亲说道:“亲爱的,发生了一件奇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想不到爸爸的评价居然是——
2、重点句子交流,理解爸爸的提醒。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你猜猜巴迪的爸爸当时心里会怎么想呀?……爸爸仅仅是认为这诗糟糕才这么说的吗?”
3、交流朗读。过渡语继续情境。
“妈妈发现爸爸的评价和自己的完全不一样,又站出来嚷开了:亲爱的,我真不懂你是什么意思!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此时爸爸并没有退让,他的评价依然是——”
4、重点句子交流,师生对话补白中更深理解爸爸的评价。
▲“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这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
“七八岁的小孩能写出诗来已经很了不得了,你不鼓励他,还这么坚持说糟糕透了,你叫他以后还能写出东西来吗?……你为什么如此坚决地不肯退让,还这么坚持自己的评价?”
5、如果你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么说这句话,为什么这样说?
(三)讨论:为什么面对同一首诗,父母的的态度截然不同?
“原来妈妈的“精彩极了”是鼓励我,父亲的“糟糕透了”是提醒我,
交流思考。
四、抓住关键“言语形式”自读感悟父母的评价对巴迪的影响。
“随着巴迪一天天长大,爸爸妈妈对他的评价依然是截然不同的。几年后这种评价又带给巴迪怎样的影响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读完的同学和四人小组里的伙伴讨论一下,你读懂了什么?”
1、重点句子理解交流
▲几年后,当我再拿起那首诗,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相当糟糕的诗。(我理解了爸爸的批评是实事求是的,是谨慎的。)
▲“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还一直在写作。”(母爱的力量是我创作的动力和源泉。)
▲“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他批评我,但也给了我希望)
▲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未满12岁。(批评的话尽管不中听,但忠言逆耳利于行。爸爸的批评让我懂得去修改文章,使作品越写越好。)
2、穿插小结
3、自然感悟基础上找文本重点句子。
“同学们,巴迪成名之后才理解到你们刚才说的这些。到课文中去找找他是怎么说的?”
4、出示句子,朗读。
“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但是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5、“自己读读这段话,从这段话里,你对“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评价又有什么更深的理解呢?”
6、交流小结:“偏听则暗,兼听则明。我们的成长,既要听动听的赞美,也要听听批评和警告。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尽管表达的方式不一样,但是出发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啊。作者也从心底里感悟到了。到课文中找找作者是怎样说的?——”
7、学生齐读句子,出示感悟:
“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8填空小结、提升认识。
“精彩极了”是母亲对孩子的(),母爱像(),它()。
“糟糕透了”是父亲对孩子的(),父爱像(),它()。
9、小结
五、解读自己的生活,丰富延伸爱
1、日常生活中,像这样“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爱,你有过吗?说说看。
如果说爱有两种,一种是慈祥的母爱,一种是严厉的父爱,你更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一首小诗,献给同学们,我们一起读读,结束爱的行程。
六、拓展作业
1、拓展阅读:《父爱,在拐弯处》、《背影》
思考:这三篇文章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预习本)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对父母的爱,并把自己的感受写成一个片段。(作文纸)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3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教学重点】
1、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
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错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4、写生字。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生读个别段落。
2、朗读指导要点:
⑴母亲和父亲对“我”的诗不同的评价及“我”不同的反应。如,母亲的兴奋和赞美,父亲的严肃近乎冷酷;“我”听到母亲表扬后盼望父亲回来的心情、表现等孩子的一系列体验,都应努力读出来。
⑵课文最后两段,是作者对两种评价的冷静思考和独到见解,是成年后的理性认识,也应有别于前面的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
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
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
(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母亲的爱是“灵感和创作的源泉”而父亲的“警告”则时常提醒自己“小心,注意,总结,提高”。他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激励他满怀信心地前进;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使他不至于被一时的成功冲昏头脑。)
要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相机诱导,但不要把自己的认识强加于学生。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三、生问师答,个性阅读
构建“生问师答”的阅读教学模式。有时候可以尝试“不问则不讲”。学生如不发问,说明他们没有问题,那老师还一厢情愿地讲什么呢?结合本课学习,学生可能会问及下列问题。教师可实实在在地谈谈自己的看法。
1、假如父母都说“精彩极了”或“糟糕透了”,那又将如何?
2、爸爸为什么不说“一般”、“普通”,却硬要说“糟糕透了”。是译文的关系,还是爸爸说得不好?
3、“我”一定是作者自己吗?
(可以是作者本人,也可以不是作者自己,仅仅是一种“第一人称”的写法而已。)
4、父亲和母亲的不同评价到底谁对谁错?
师:世界并不是简单的是非组合体,他们都对,但父亲似乎过火了点。母亲善意的谎言,动机是好的,也没错。肯定容易,否定也容易,难的是有机结合,恩威并济。
5、如何让二者有机结合呢?
师:肯定是主要的,否定和惩罚(不是体罚)也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全教育”。要有阳关大道,也要有荆棘挡路。俗话说得好:“要让小儿安,七分饥来三分寒。”可见,适度的否定必不可缺。
四、联系生活,深化理解
1、请你联系实际,谈谈怎样对待荣誉和挫折,愿意谈什么就谈什么。教师相机指导。
2、小结:
你要成功,得依靠许多人的帮助和指教。世界上最难的事可能是“自己战胜自己”,切记:站直了,别趴下。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后记:
在教学本课时,我力求体现新课程标准的一些思想和理会,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倡让学生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对文中重要部分的朗读处理,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一方面促使学生去认真,自主,积极地读书,另一方面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如有的小组就采用分角色读,讲故事读,表演朗读等方式,虽然学生的表达水平不高,读得……
二、学习课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1~14段。
2、有没有哪个小组跟他们不同的方式。
3、从这件事中,你有什么体会。
板书:
得意、沉重
4、那以后的我对父母的不同评价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划出来。
5、小组交流:
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6、全班交流(结合生活实际):
指名交流:
出示第16段“一个作家……提高”指名读。
“爱的力量”"和“警告的力量”分别指什么?
这段话是说,在一个人的生活中,需要爱的鼓励和赞扬,使自己鼓起前进的勇气,扬起生活的风帆,勇往直前。另外,人的生活中还需要一种警告的力量,需要有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和错误,提醒自己小心谨慎,更加努力:缺少前者,人生很可能丧失信心,停而不前,而缺少后者,人生就可能骄傲自满误入歧途。
假如当初父母都说“精彩极了”可能会怎样?假如当初父母都说“糟糕透了”呢?
让我们用朗读来细细地体会这份深深的爱,自己读读。
齐读。
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比较深的?
出示第17段。
“两股风”指什么?
成年后的作者终于明白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这两个评价,虽然有点矛盾,有些极端,但都是父母对自己深深的爱。
母亲之爱是怎样的,和蔼的,鼓起自己前进的勇气,给作者信心和力量;父亲的爱是严厉的,警告性的,帮助作者修正前进的方向,提出努力的目标。
“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刮倒”你有什么见解?
能否用一个字来表达:“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分别是什么样的爱?
让我们用读来体会这份至真至纯的爱,自己试读,指名读,齐读。
三、拓展延伸运用语言
1、指板书,在本文作者看来,爱有两种表现形式,是哪两种?
不是很好,但我觉得这都不要紧,要以这样训练下来,他们一定会进步的。
2、那么,就你个人而言,你比较喜欢哪一种爱?
说说你们的理由 辩一辩。
【板书设计】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得意 沉重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说说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看法。
2、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出课题。
1、谈话导入:大多数人从呱呱坠地那一刻开始,就沐浴着父爱与母爱的恩泽。有了父母之爱,我们才能更加勇敢与自信,也才能健康成长。哪个同学愿意上来写一写这个“爱”字?
2、“爱”字并不难写,但大家能理解爱的内在含义吗?今天,咱们就一起学习课文“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作者是怎样理解父母给他的爱的。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回顾全文
1、请大家回忆一下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课文写了作者小时候写了一首诗,母亲对此表示赞扬,父亲则对此提出了严厉的批评,作者在这两种不同的评价中成长,最后成为一名大作家。)
2、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然后告诉老师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
三、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一)引导品读“童年的故事”
面对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做为一个七八岁的孩子能否理解呢?他有什么表现?请同学们根据提示再读课文1至14自然段。
(1)出示阅读提示,要求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阅读提示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1—14自然段,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画出来并读给同学听,想想从巴迪父母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a)学生自由朗读、批划、交流,教师巡视参与学生活动。
b)引导学生朗读感悟。
c)要求学生读一读从课文中找出的相关语句
(2)反馈交流
a)“母亲一念完那首诗……再次拥抱了我。”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从哪些地方体会到?你能给同学们读一读吗?
(体会到了巴迪有一个很爱他的母亲)
学生齐读:注意母亲这时的表情,“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
b)“整个下午。..父亲的位置上”齐读这段话,作者的表现说明作者当时是什么样的心情?
说明了作者受到母亲的表扬后心里很激动、很自豪。
那么可想而知,他此时除了想把这首认真抄写好的诗给父亲看,等他回来夸奖,心里肯定还想马上再写几首漂亮的诗,也就是说,因为妈妈的夸奖,他热爱上了写作。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巴迪的父亲回家看了巴迪的诗后和母亲的反应是一样的,也是对他的诗表示赞扬,想一想这样会对作者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估计:得意洋洋、骄傲自满,他就不施进取,俗话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但是,作者父亲看到诗后的反应又是怎么样的呢?
c)“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这句话说明巴迪当时写的诗怎么样?
文章当中还有一处说了巴迪长大了些后自己也承认了小时候写的诗很糟糕,找一找是哪句话?
(二)自主品读“后来的认识”
1、默读作者“后来的认识”的部分,提出自己不懂的或感兴趣的问题和大家讨论。
2、质疑、讨论。学生可能提出不少问题。一般性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教师应引导学生提出并讨论这两个问题
①成年后,作者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
(作者体会儿时的幸运是因为,一是“我”有个常常鼓励我的慈祥的母亲,她常常肯定“我”,给“我”力量。母亲的爱是“我”创作的灵感和源泉;二是“我”还有一个严厉的父亲,他的警告和教育,使我不走向歧途,“我”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作品的力量来之于父母两方面,所以我是多么的幸运。)
在交流时应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越来越”一词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悟到巴迪对爸爸妈妈的评价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②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这一句话写出了“我”对母亲,“精彩极了”的赞扬声,和父亲“糟糕透了”的批评声,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就是父母共同的出发点,一个“爱”字。正因为“我”明白了父母的爱心,所以在成长的过程中能够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意思是说,不会产生自傲和自悲。平常有父母时常的提醒,在爱的鼓舞下,不断前进。)
3、把自己喜欢的语句再读几遍,体会体会作者内心的感受。
四、回读课文,总结收获
总结写法(当学生总结出文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来进行描写来衬托人物心理活动时,教师让学生到文章里去找找并画出这样的句子,
再次读读,细细地体会作者细腻的表达手法。
五、拓展延伸,学习写法
借鉴这篇文章的表达方法,把爸爸、妈妈对自己的爱写下来。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6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体会巴笛的成长过程中为什么需要两种爱的声音。
【教学准备】
生字生词卡片、小黑板(或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师:我们习惯说“严父慈母”,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文章,是用了一位父亲和母亲对儿子作品的评价语做题目的文章,齐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你能猜得出哪句话是母亲的评价,哪句话是父亲的评价吗?试着用不同的语气来读一下。
二、新授
师:到底什么精彩极了,什么槽糕透了?请同学们翻开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字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默读接着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认读本课生字,读生字、找难写的字、形近字、近义词、反义词。
4、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三、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想:
文章按什么顺序写的?课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2、交流:
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理清文章的顺序──本文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了解文章由作者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这两部分内容构成的。
母亲和父亲读过作者的第一首诗后,有什么具体的表现呢?自由读课文划出相关的语句可以在文中做标注。反复读读。
3、学生自学,作批注,教师参与学习。
4、交流:
“母亲一读完那首诗,眼睛发亮,兴奋地嚷着……”这是对母亲神态、语言的描写,表现了母亲特别高兴的心情。因为她看到自己的孩子会写诗了,她特别开心。
师板书:
“兴奋”。
母亲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呀,精彩极了。”这是对母亲语言的描写,他妈妈赞美他写的诗精彩,可以看到他妈妈当时特别高兴,她在夸奖巴迪。
板书:
“赞美”。
师:你能读出妈妈兴奋的语气吗?
(指名学生读。)
指导:
妈妈的评价……
出示:
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
父亲的评价……
出示:
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二、讨论评价
1、这首诗到底怎么样?出示:
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
2、母亲不会看诗吗?真的认为这首诗好吗?她为什么如此赞赏?出示:
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
3、那么父亲就不爱自己的孩子吗?他为什么如此严厉地批评?
你如何理解父亲的这句话?
三、小结
慈祥的爱河严厉的爱都是一种爱的体现,你习惯那一种,我们下一课来探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7
课前:我在西藏工作了十年,所以我看起来就像藏族了,我们通过一堂课互相了解。
上课。
一、导入
1、每个身上都受到过表扬和批评,做好了──表扬,做错了──批评,可是今天我们课文中的孩子做了一件事同时受到了表扬和批评。今天我们就学习美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齐读课题。
2、谈对课题的理解,为什么课文提名中有引号?(引用人物的语言),我们读文章理解课题很重要,就象我们写作文是的审题一样。带着理解齐读课题。
二、研读课文
1、小巴迪做了什么事得到了两种评价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
2、看大屏幕,读懂了吗?
课件出示:
是什么使让小巴迪得到了这样的两种评价?小巴迪的反应如何?
一生回答。
3、找读母亲的话,师范读:
这里抓住了母亲的什么来写?(动作神态语言)谁能读读这段话,模仿一下母亲的动作神态和语言?一生朗读。
4、师:读得很好,但有一个小地方,老师有点意见,(有同学举手)好,你说。
生:“兴奋”的“兴”字读错了,正音。
5、巴迪的反应如何,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会怎么想?
6、巴迪此时最想的是什么,他怀着怎样的心情等待父亲的回来?
⑴ 父亲终于回来了,看完时却说,──现在你就是那位父亲,你应该怎样说这句话。为什么要这么说?互相交流。请你说说这句话。
⑵ 听了父亲这样的评价,巴迪的心情怎样呢?用一个词来说一下。
(难过/沮丧/伤心……)把你的理解读出来(指名读。)
⑶ 出示句子(关于巴迪听了爸爸地话后的句子),什么描写?动作,如果把冲改为跑,把跑改为走,把扑改成躺行不行?交流。读读这句话,只读有动作的句子,然后把换完后的句子读一读。
三、交流品读,内化感情
过渡:
此时的巴迪理解父亲的评价吗?确实,“精彩极了”,巴蒂得意极了,糟糕透了,巴蒂很难过,随着巴蒂一天天长大,他对父母的评价有新的认识吗?默读课文的相关段落,要求:找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理解然后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2、主要交流的句子:
“一个作家,应该视生活中的……总结,提高”
⑴ 师:母亲给我的是什么?(鼓励……)还有一种力量,父亲给我的事什么力量?(警告,批评)板书。如果只有母亲的鼓励,或者只有父亲的警告,巴蒂就不会健康的成长。
⑵ 合作读这段话,女同学读写母亲的句子,男同学读写父亲的句子,齐读后面的部分(我从心底知道……那就是爱),老师做过渡。
⑶ 这种爱你能体会吗?带着你的理解读读这段话:
理解“批评也是爱。
情景:
小屋被你搞的乱七八糟,你怎样理解母亲的批评?
又一次没完成作业,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了你,你怎么理解?
类似的事在你身上有过吗?交流。
生活中的批评多了,巴蒂把这句话对父母说,您想把这句话对谁说?
(对我自己)为什么?好,把这句话说给自己听。想把这句话送给老师听吗?起立,喊一声老师,对老师说。对于给过你爱的人,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回去把你想说的话,写到卡片上,送给你想说的人,好吗?这是课下作业。
四、总结
看来同学们完全理解了作者的文章,你想怎么做?
老师的感受送给同学们共勉:阳光是幸福的起点,风雨是成长的伙伴,快乐地享受阳光,勇敢地接受风雨。学会理解,懂得感恩,让我们在温柔的呼唤中成长,让我们在严厉的批评中茁壮。
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8
【设计意图】
本设计努力体现新课程标准的思想,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受,建构起他们自己的认识。主要表现为:
1、以读为主、在读中思、读中悟,对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有自己的体悟,建构起自己的认识。
2、尝试探究性、创造性的阅读,激发学生自读自悟、自主学习的兴趣。
【设计特色】
以说名言,悟名言,写名言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说名言
走进我们美丽的校园,同学们有没有发现假山旁、花坛边、草坪里,有许多标语牌,上面有许多名人名言?你们有自己喜欢的名言吗?说一条给大家听听好吗?
指名学生说名言。
以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谈自己喜爱的名言,因是学生喜爱的话题,所以学生情趣盎然,饱含着情感说着自己喜欢的名言,为即将开始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情感氛围。
二、读名言、悟名言
读名言,质疑:
1、同学们知道很多名言,老师这儿也有一条名言,谁来读一下:
出示:
一个作家,应该说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指名学生读,生齐读。
2、读了这么几遍了,你能说说这条名言主要说了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
3、师小结并板贴:
爱的力量平衡、警告的力量。
4、那么读了这条名言,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⑴ 为什么说一个人的成长需要爱的力量,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
⑵ 母亲的力量指什么?警告的力量指什么?
⑶ 为什么需要有人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名言引入到对文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质疑上,教学切入口准确,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一层次的学习分为三步:
① 出示名言,读好名言。
② 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
③ 对不明白或有疑惑的地方进行质疑。让学生质疑,使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才有可能引导他们去探索、去创新。
悟名言、解疑:
1、那么你们知道这条名言我是从哪儿摘录出来的吗?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贴课题,并在中间加个和。
下面我们一边学习这个故事,一边解决提出的问题。
指导读好课题(先读好精彩极了,再读好糟糕透了)。
2、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他怎么会得到这样一番感受呢?请同学们读读第1~14自然段,好吗?
生自读。
指名学生说第1~14自然段的内容。
师相机板书:七八岁时第一首诗。
设计意图:由疑而入,回读课文,去探究作者得到这样一番感悟的原因。在这里,让学生通过指名读、师范读、生间比读等方式读好课题,以学生已有的经验来体会课题蕴含的情感,再读第1~16节,通过自读,边读边感知语言,了解课文大意,对课文蕴含的情感作初步的感受。
3、下面我想请同学们再读一遍,找出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和父亲说糟糕透了的话,看谁找得又快又准。
生找读。
(先找读母亲说精彩极了的句段,再找读父亲说糟糕透了的句段。)
4、我们看写母亲的句段,母亲的话哪一段写得格外精彩?
生找读,指导读好写母亲的第一段话(第1自然段)。
5、真像个母亲在夸儿子,那么儿子听了夸奖以后,除了腼腆和得意洋洋以外,还有哪些不同寻常的表现呢?读了第2~4自然段,仔细体会体会,再和同桌或前后桌交流交流,好吗?
生自读、交流。
从这两段话中,同学们感受、体会到了些什么吗?
指名学生说,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肯定和引导。
6、同学们,母亲的夸奖竞对我产生这么大的'作用,你们知道母亲的这种夸奖就是什么呢?你怎么想的就怎么说,也许你也能创造一两句名言呢!
指导名学生说,引导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感悟。
⑴ 夸奖就像是推动器。
⑵ 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夸奖就像是力量的源泉。
⑶ 爱真是力量的源泉。
⑷ 爱的力量是创作的灵感和源泉,爱是一切的基础。
7、是啊,母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源泉。母亲这么夸我,我高兴极了,而父亲却是怎样说的呢?谁来读父亲的话。
指名学生读。
8、那父亲的话又对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谁再来读读我的表现。
指名生读。
9、父亲的话对孩子就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可是,我却想请同学们想想:父亲说他的诗糟糕透了,这是不是也是一种爱的表现?能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吗?
设计意图:读是一种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无论是情感体验,还是个性感悟,只有充分读了,才能有所理解,有所发现,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读好写父母亲的句段,生生合作研读我听了父母亲的话后的表现,通过读,体悟父母亲的情感,正确地捕捉我当时的内心想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动,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情有所感,理有所悟,最后对母亲和父亲的爱便有了深刻的感悟。
10、那么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先交流交流。
指名交流。
同学们说到了母亲的爱,和父亲的爱都对儿子成长有利,那么是不是只要有一种爱就可以了?如果只有某一种爱,会不会出现什么不利的情况呢?
所以这两种爱的力量需要怎么样?
设计意图:父亲的爱和母亲的爱有什么不同?在这里,教师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话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辩的平台,没有思辩的课堂是没有生机的,在这样一个相互尊重、平等对话的氛围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张扬,潜能被开发。
11、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都是巴迪当时所不明白的,因为当时他才年仅七八岁,可是当他成为一名作家,写了许多作品后,他对父母亲的话便有了深刻的感悟,于是写下了这么一番话:让我们再一次朗读这段话好吗?生齐读名言。
12、学到这里,我相信前面的问题同学们一定明白了。
设计意图:当学生对文中的这一番话有了自己的深刻感悟后,再让学生一齐诵读,这样的读是学生情感的渲泄,是由衷而发的。
三、写名言
下面老师想布置一个特殊的作业,不知同学们喜欢吗?
同学们已经十几岁了,在生活中一定也有一些自己的感悟,能不能写一两句你自己的感悟呢?写好后,你们可以出一期黑板报,供大家欣赏交流好吗?
由课堂上学生的感悟引发到让学生写一写自己的感悟,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真正把读、悟、写结合起来。
【总评】
一、教材处理独到
先切入第16节中重点句段,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读懂句子表层的意思,通过质疑,回读全文,从情感的角度出发,以说、读、悟、写名言为线索,去探究作者的情感,努力唤醒学生的情感。
二、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
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是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自读、理解着读、读中去揣摩、去体会;指读,把个人体验、感悟到的表现出来;互读,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齐读,释放自己的情感。
三、课堂非常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很重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
这里的情境不是指某个教学环节的单一情境的创设,更是弥漫、充盈于师生之间的一种教育情景和精神氛围。它包括生动形象的场景,教师的语言、活动的方式,构成了完整的动态的情境,因此,课堂上注意多种形式的活动方式,有学生个体的自学、研究,又有小组间的讨论、研究,更有师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教师的语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富有煽动性,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如让学生读课题时,老师是这样说的:精彩极了该怎么读,谁行?你说得精彩极了,老师也被你深深折服。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学生就是在这样充满赞赏、充满鼓励的课堂中,迸发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9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父亲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
2、通过小组讨论和自主探究,体会课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3、理解父母和母亲对巴迪所作的诗的不同评价,体会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自主探究和小组讨论,体会课文中所运用的表达方式。
难点:通过文章理解父母以不同的方式关爱自己,并联系实际发表自己的看法。
三、教学方法
批注式阅读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导入:同学们,当你做好一件事、做成功一件事情时,你希望得到父母怎样的评价?(夸奖、赞扬……)
如果父母对你的评价截然不同,你会有怎么样的表现呢?(伤心、难过、不理解……)。
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每个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在小时候遇到这种情况,他有什么样的表现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观察题目,你们有什么样的发现?
明确:“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是一对反义词。
有双引号。这是直接引用课文中的评价。“精彩极了”是母亲说的,“糟糕透了”是父亲说的。
2、通过课前预习,大家已经初步了解了课文,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情?
明确: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对他的诗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评价。
母亲:“精彩极了”,父亲:“糟糕透了”,这两种评价是截然不同的,在母亲的评价中获得了鼓励,在父亲的评价中获得了指导,最终巴迪成为了作家,也懂得了父母两种不同方式的爱。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指名读,读出感情。
思考问题:母亲是如何评价“我”的诗的?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
明确:语言,“巴迪,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动作:“她搂住了我”“她再次拥抱了我”。
神态:“眼睛亮亮地、兴奋地嚷着”。
2、再次朗读母亲评价的语言、动作部分,读出感情。
问题:从这些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感受到了母亲的开心,因为自己的孩子在七八岁就会写诗了,她特别自豪,从中也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鼓励。
3、听了妈妈的赞美,我是什么表现?
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而且期待着父亲的回来。
4、指名读,找找父亲是如何评价的?
明确:语言,“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动作:“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神态:“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了。”
5、从这里可以看出父亲是什么样的人?
明确:父亲对儿子非常严格,态度是严厉的。也能体现父爱的深沉,母亲对“我”高度赞扬,父亲为了让我不要骄傲,所以对我严格的评价。
6、小组讨论:“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我生活的小船,使他不被哪一股风刮倒。”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明确:母亲鼓励的爱和父亲批评的爱在我成长过程中一直监督着我,这是作者对父母的爱的理解和接纳。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想一想你所感受到的母爱和父爱是什么样的?
(五)小结作业
学生谈收获,教师总结。
作业:回忆与父母之间发生的事情,运用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手法,写一写。
五、教学反思
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是作者回忆小时候的事情,围绕父母不同方式的爱展开,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在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来揣摩文章内容,这也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由于文章简明易懂,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很容易理解,我会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学生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分析,教学效果总体不错。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0
学习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运用学过的一些方法去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感悟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于对作者的爱。
4、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理解为什么说父母两种不同的评价包含的都是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巴迪的成长过程中两种爱的用心良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
教学过程:
师:现在我们来学习19课
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师:板书课题“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生齐读: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师:从课题读懂了什么?
生:“糟糕”和“精彩”是反义词。“极”和“透”是近义词,是达到顶点的意思。
师:能用“精彩”和“糟糕”各说一句话吗?指名说说。
师:还了解到了什么?
生:我了解了题目为什么要打引号,是引用父母评价说的话。
生:“精彩极了”是妈妈对巴迪的诗的评价,“糟糕透了”是爸爸对 巴迪的诗的评价。
师:课题是引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做题目,所以用“和”字连起来。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很认真。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请看屏幕,带着这两个问题自由读课文。
一.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问題:1.自由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
2.标出自然段序号,把不理解的语句画出来,与大家讨论。
生自由读课文。
【出示生字】:糟糕 兴奋 誊写 歧途 启迪 搂住 公司 位置 自豪 奇妙 腼腆﹙miǎn tiǎn ﹚
检查预习情况:哪些生字需要大家提个醒?指名说说:师强调:“兴”的多音字:xīng xìng;“誊”和“誉”;“毫”和“豪”是形近字注意区别;“腼腆”的读音(miǎn tiǎn)等。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脉络。
师:同学们生字都学得很好,我们看看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1.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2.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师:生再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师:谁能来说说文中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生: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巴迪在八岁时写了一首诗,妈妈的评价是 “精彩极了”,爸爸的评价是“糟糕透了”,长大后巴迪才明白这都是 出自于对他的爱。
师:说得不错,通过预习你知道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通过预习我知道课文的顺序。
师:说得真好,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生:时间顺序,文中有出现“七八岁、几年后、这些年来”这些词。
三.品读课文,读中感悟:快速浏览全文
师:明确学习要求,从文中找答案。
【出示】:精读童年的故事这部分内容。
1.默读课文。读一读,想一想。当“我”写了第一首诗后,母亲是怎样评价的?“我”的表现怎么样?
2.父亲的评价又是怎样的?“我”有什么样的反应呢?
3.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画出表现父母神态、动作、语言的句子。
师:(巡视指导)没读完的可以继续读。
生读:【出示】:母亲的评价是:“巴迪,这真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
生:我从这句话体会到了母亲十分爱巴迪。她看到巴迪会写诗了,很高兴又非常惊喜。
师:应该怎样读这句话?注意抓住哪个词来读?(兴奋、嚷,还应该注意标点符号进行朗读)。指读。谁再来试试?(评价:还不够或有点像妈妈)。师范读,读出兴奋、赞扬的语气。(女生读)。
这时候巴迪得到了母亲的表扬心里充满了自豪,他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来。
生答:【出示】:“我既腼腆又得意扬扬,点头告诉她这首诗确实是我写的。” “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
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师:(读出得意的语气)指名读,第三句语气逐渐加强,读出那种急切的语气来。师评价(很投入)。理解词语:得意扬扬、迫不及待。从“得意扬扬”这个词可以看出他感到很满足,有点骄傲。之后,他又是这么做呢?
生读句子:【出示】:“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 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最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地重新誊写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描上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地走近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
师:受到妈妈表扬的巴迪,希望爸爸能快点回来,也能得到爸爸的表扬。他等啊等!快到八点了,父亲终于回来了,他心里矛盾极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害怕听到父亲的评价。万万料想不到,父亲的评价居然是:
生:【出示】“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扔回原处。
师:(指导朗读这句话。)这个巴迪来了当头一棒,满怀的信心顿时成了泡影,而且父母也因为这首诗争吵起来了。我再也受不了了,父亲一点也不留情面,巴迪做出什么反应呢?
生:巴迪再也受不了了。
师:是啊!谁再来读读这一段话,指读(你读。)
【出示】:生读: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出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失声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师:读完这句话有收获吗?
生:这句话中的动词用的很准确。我从这里体会到巴迪还不知道父亲很爱他,他心里十分难过,觉得父亲在责怪他。
师:是爸爸不爱他吗?
生:不是爸爸不爱巴迪,是因为巴迪已经得到妈妈的表扬了,如果爸爸再表扬他会很骄傲,父亲是不想让他太骄傲,所以批评了他。(板书:批评)还从文中【出示】“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几个小时。”如果爸爸不爱他,他可以随便看了一下就可以。(多让几个同学说说自己的看法。)
师:(你的理解能力很强。)母亲的评价是“精彩极了”目的是为了?
生:目的是为了鼓励巴迪。
师:从文中哪个句子体现呢?
【出示】:生读:“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板书:鼓励)
生:他需要鼓励。我从这句话体会到母亲非常爱他,母亲希望给他力量,让他坚持写作。
师:(理解很深刻)巴迪满怀信心希望父亲也能得到爸爸的表扬,可是结果与巴迪的期望恰恰相反,而且父母亲为了这首诗争吵起来,这时巴迪理解吗?
生:不理解!
师:巴迪毕竟年纪还小。这段对话描写得很好,谁来当一回爸爸、妈妈?谁来当巴迪?老师当旁白。一起来朗读这段对话。从“这是什么?……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
师:同学们想一想巴迪的父母亲为什么会有不同的评价?
生:如果爸爸妈妈的评价都很糟糕,他就会泄气。也许他从此就不再写作了。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感受?(可以联系实际说说。)
生:巴迪是个非常幸福的孩子,爸爸妈妈都十分爱她。
生:爸爸妈妈虽然对他评价截然不同,甚至是天壤之别,但都是对巴 迪的爱。
师:评价尽管不一样,但都是对巴迪的爱。让我们细细地读课文,可 以想一想,可以有感情的读读,还可以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画一画,和同学说一说。
生精读课文。
师: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我想你们一定有收获了。现在和老师一起感受文中父母对他不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爱。记得七八岁的时候……
生a:我写了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地,兴奋的嚷着……这句话是写母亲的神态、语言。从“眼睛亮亮地,兴奋的嚷着”可以看出来。
师:说得很好。
师: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描写了人物的什么?
生:语言、动作、神态。
师:真好!以后描写人物学会从这几方面入手。通过这些句子的学习,我们感受到当他听到爸爸对他说“糟糕透了”妈妈对他说“精彩极了”都是出于对他的爱。现在我们一起来感受本节课的内容。老师读开头语,同学们接着读。
师读:记得七八岁的时候……
指名读:我写了第一首诗……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
师:听了母亲的表扬之后,整个下午我都怀着……
指名读:我用漂亮的花体字……父亲的位置上。
师:等啊等啊,快到八点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这时候我多么希望听到父亲的表扬啊!心里特别紧张——
指名读: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几个小时。
师:爸爸看完了诗,他对诗的评价是
生读: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
师:这时候我的眼睛——
生:湿润了……抬不起来。
师:父母为了我的诗争吵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
齐读。我再也受不了了……争吵着。
师:同学们!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要学会正确对待不同的爱。下节课让我们继续感受文中爱的不同的方式。
作业布置:
1.抄写文中生字,词语。
2.为什么面对“我”童年写的一首诗父亲和母亲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1
【设计理念】
新课标下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是绿色课堂,即为充满爱意、饱含情意、体现创意的课堂,本案力求体现、营造这种课堂氛围。教学方法上以读为本,以悟为媒,注意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带领学生“品有字书之美味,悟无字书之人生”。
【评价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从两种极端的评价中理解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赞美与批评这两种教育方式。
2、品读词句,通过批注、质疑、讨论、探究理解课文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语段。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激趣,复习检测
(屏显)敌视伴随着孩子,他学会争斗!
鼓励伴随着孩子,他信心百倍!
赞美伴随着孩子,他鉴赏有方!
公正与成实伴随着孩子,他领悟出真理与正义……(齐读)
谈话:这首诗其实告诉了我们童年教育的重要性,德国作家巴德·舒尔伯格以他的亲身经历和我们倾心交流,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巴德·舒尔伯格的家,继续聆听感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板书课题)
(此环节的设计为学习课文做了很好的铺垫,突现主题)
二、研读课文、交流评价、加深体验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巴迪的第一首诗竟遭到父母两种极端的评价,这到底是为什么?
(一)导学“童年故事”
找:父母评价的语言
品读:父母的评价,感悟父母心情(指导读出父母的语气)
议: 对评价的看法(紧紧联系课文内容)(师相机板书)
母亲的评价方式是赞美,意在鼓励作者树立信心,而父亲的评价方式是严厉的批评,意在警告作者谦虚、谨慎!那么作者当时感悟到了吗?
体会:两种评价对作者的作用
小结:对小巴迪来说,母亲的评价真的是“精彩极了”,而父亲的评价真的是“糟糕透了”!
(此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感悟两种心情,体味作者的感受,加深对两种评价方式的印象,初步认识两种评价方式的利与弊)
(二)自学“成长岁月”
刚才我们领略了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那么在巴迪的成长岁月中,这两种教育方式到底对巴迪的成长起了多大的作用!让我们把心放到文中去感悟!(屏显自学提纲,逐步)
划:父母的评价影响巴迪成长的句子或词语(生补充板书)
悟:哪种方式更有利
辩:联系课文内容,紧密联系实际(名人故事、切身实际)警句、古训、新观点来阐述自己的看法。(生自由辩论,是主导课堂)
(此环节设计,让学生充分锻炼思维口语交际搜集资料围绕观点谈事实这些能力。在互相反驳的过程中,充分暴露单纯某种教育方式的弱点,为学习下文做好铺垫)
小结:大家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你们的口才和敏捷的才思让老师也忍不住对你们说声:“精彩极了”!但事实胜于雄辩,我们还是听听巴迪的说法吧!
(三)研读“成年感悟”
1、实配乐朗诵,生聆听感悟
2、读议: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屏显此段)
品读:强调“每一个人”“爱的力量”
造句练习:模仿“母爱是那潺潺的流水,滋润着我的心田!”造句。(此环节设计,意在加深对母爱的体验,比喻句帮助理解“源泉”)
光有这种爱行吗?继续研读“但是……提高”(强调:“不全面的”“引入歧途”)
3、质疑:自己理解不透的地方
4、讨论:小组合作探究解决,师点拨
5、美读:(个别读——分角色读——赛读——齐读——知道背诵)
生活中有一种爱是不全面的,他可能把人引入歧途!在作者看来,父母的评价像什么?(生读,是板画帆船)
生配乐感情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读出对父母的感激之情(赛读——齐读)(此环节设计,将课堂再次推向高潮,学生感情得到升华,情感达到共鸣!)
师小结:父母的爱永远伴随着我乘风破浪,鼓励着我奋勇向前!
三、反思文本、内化情感、谈出感受
短短的40分钟,我们与巴迪倾心交流,真是受益匪浅,我们为的力量所震撼,为幸运的巴迪而高兴,那么学习了课文,与巴迪相比,你也幸运吗?能谈谈你所受到的童年教育吗?
生谈自己对童年教育的感受(背景音乐:爱的旋律)
(阅读教学不能停留在会文得意上,应该进一步引导学生情感体验。此环节设计采取了及时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向生活开拓的方法,学生通过联系生活加强体验,是认识得到了升华!)
四、总结课文、课外延伸
在我们童年的生活中,我们所受到的教育不仅仅是来自父母的而是多方面的,有朋友、老师、同学…但不管是热情的赞美还是严厉的批评,我们都要正确的对待!在生活的海洋中,让我们做一名清醒的舵手,谨慎的把握住生活的小船,驶向你成功的彼岸!
1、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
2、结合生活实际写一篇读后感。
板书设计
赞美 爱 批评
鼓励 警告
坚持写作 学着修改
幸运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2
教学目标: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
通过人物动作、语言和心理活动描写的语句,体会作者怎样逐渐理解了父母两种不同评价中饱含的爱,感受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进行预习,读通课文,收集作者资料。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上课之前,老师想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同学们,在你的周围生活着许多你熟悉的人,比如同学、老师、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这些人中你感觉谁最爱你?为什么?
2、听的出同学们都很幸福!因为你们有妈妈的呵护,爸爸的疼爱,老师的关心、同学的友谊,我们所有的同学都在充满爱的环境里幸福地茁壮成长着。
(休息,准备上课)
一、导入新课。
1、师谈话:
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本组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了,在突如其来的灾难面前,父爱迸发出了巨大的力量;在日常的生活中,母爱又是那样的深沉。今天让让我们一起走入美国作家巴德 舒尔伯格的文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看看在这个故事中,我们又能够感受到怎样的爱呢?
2。齐读课题。
3。发现了吗,这个课题与以往学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吗?
(着重引导学生理解:课题中是引用的人物的语言,所以有引号)
4。带着我们的理解,一起再来读一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
1、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说说:通过预习与读书,你都知道了什么?
2、总结过渡:正像同学们交流的这样,同一首诗巴迪的父母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评价。
三、指导深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1、师:下面请同学们小声读读课文的1——14自然段,试着把母亲和父亲对这首诗评价的具体语句找出来。
2、交流。
指学生起来读出母亲评价的句子,指导朗读。
学生读一读有关母亲评价的句子。
肯定学生的回答!你说的真棒!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样一段话,看看从中,我们都能够读懂些什么呢?
学生自己读,边读边想
交流(引导学生抓住动作、神态来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师总结:“精彩极了!”对于我写的第一首诗,母亲竟然给予了这么高的评价。谁能够模仿母亲的动作和神态再现一下当时的情境。(指名读——评议,通过读书,你有什么感受?)
拓展想象,说话训练:听了母亲的评价,巴迪的反应如何,(板书:腼腆又得意)如果你是此时的巴迪,你都会想些什么呢?(激动、骄傲、感觉良好、迫不及待的等,等父亲的表扬、我太棒了,我要继续创作……)
母亲的鼓励给了我自信,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勇气。带着我们的体会,一起再来读一读这段话。(学生齐读课文)
母亲还是怎么样评价这首诗的呢?还有不同的地方吗?(简单的找一找即可,不再重点指导)
总结过渡:慈爱的母亲,一遍又一遍的鼓励我,肯定了我的成绩!我得意极了!那么,父亲又是怎么样评价这首诗的呢?
指导交流有关父亲对自己评价的句子:
学生读文,找到有关的句子。
巴迪的父亲是怎样说这两句话的?(非常生气 非常严厉)你能够体会着读一读这两句话吗?
指导学生体会朗读——评议:读的怎么样?再来试一试,好吗?
听了爸爸的评价,巴迪的反应是什么?(板书:失声痛哭)
幼小的巴迪,此时还不能理解父亲的做法,更读不懂父亲的心。那么你们知道爸爸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巴迪?这样严厉的批评他吗?请同学们默读前面的课文,画出有关的句子。
谁愿意结合自己画出的句子,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通过交流,我们知道,正是由于父亲严厉的警告(板书:警告),这些实事求是的评价,我才能不骄傲自满,脚踏实地的搞文学创作。能够把父亲当时的真实的想法读出来吗?谁愿意再来试一试——一起体会着来读一读。
3、引导质疑:
(1)师:(指板书)同样是一首诗,两种不同的评价,带给巴迪完全不同的两种感受,强烈的反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学贵有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吗?
(2)引导学生自主质疑:父亲和母亲对巴迪的诗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看法呢?
(3)学生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4)指名汇报:
理解到三个不同的方面:父亲和母亲站的角度不同……父亲的工作性质,使得父亲看到这样幼稚的诗觉得是糟糕透了……因为他们的出发点不一样,母亲是想给我自信,父亲是想让我不再骄傲……
三、理解“成年认识部分”
过渡:伴随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评价,巴迪一天天长大了,他对父母的评价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
1、请同学们默读16、17两个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读一读,并且把自己的理解写在旁边。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第一处: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小心,注意,总结,提高。
(1)、指名读,说理解
(2)、谁还有补充 —————能够结合前面的课文,谈一谈自己的理解吗?母亲的评价——一如既往的进行创作;父亲的评价——不断地进行修改。
(3)总结:因为有了父母给予巴迪不同的评价,巴迪才在创作的旅程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最终才能够成为美国著名的剧作家。看投影:巴迪简介。
(4)师生合作读。让我们一块感受着幸运的巴迪对父母的感激之情来读一读课文吧!
第二处句子: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那就是爱
(1)学生交流
(2)巴迪终于理解了自己的父母,也感受到了父母对自己的爱。谁来读一读。(指名读一读句子)
(3)巴迪现在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能够成为著名的作家,离不开母亲的鼓励,更离不开父亲的警告。于是他发自内心的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学生齐读课文。
(4)巴迪把这样一句话送给了自己的父母,因为他懂得爱了。联系实际说一说:你父母对你的爱是什么样的?你能够理解吗?
(5)其实,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又何尝不是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的呢?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特别是父爱、母爱这样的骨肉亲情更是伟大无私。我们是父母唯一的希望,是父母任劳任愿的原因,是父母含辛茹苦的动力。可怜天下父母心,让我们也一起把这句话送给我们的父母吧?
(6)学生齐读句子。
(7)师:精彩极了是爱,糟糕透了也是爱。对给过你爱的父母,除了这句话,你还想对他们说什么?(放音乐)
四、总结
1、读过这篇课文,老师有非常多的体会与感受。写了一首小诗送给同学们。放课件;……
2、你们能不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你们的体会、感受也用格言、小诗或其他形式写下来呢?当然也可以摘录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语句,写在书签上。(学生写书签)
3、学生朗读书签的内容。
4、下课后,我们可以把他送给朋友、父母或留给自己,做纪念,好吗?
5、好书推荐:推荐一本书《爱的教育》相信你读了之后会对爱有更深刻的感受,祝同学们在爱中成长。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3
这篇课文是一篇教育性、感化性的课文。课文里讲了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表扬、鼓励、赞赏,但是仅仅表扬而没有批评是不全面的,“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就是爱。我走进了今天的课堂,在时而精彩时而糟糕的课堂教学中度过了漫长的40分钟。
本课精彩之处:
1.学习主线明确
我设计学习主线,有两条:一条是:通过对“我”写的诗,母亲“精彩极了”和父亲“糟糕透了”两种不同的评价带给巴迪截然不同的感受来贯穿课堂的始终。通过抓住母亲“雨点般”的赞扬,让学生感受巴迪的自信心膨胀,直到得意扬扬。之后,父亲毫不留情的“糟糕透了”将巴迪的自信、自尊、希望击了个粉碎,以至失声痛哭。让学生体会巴迪“失落之大”,我又通过“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
父亲还没有回来。”一句中句号的作用挖掘出来的。当学生产生疑问:“慈祥的鼓励好,还是严厉的批评好?”我又马上引导学生回到文本(课文第16自然段有几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父爱和母爱的理解,你找到了吗?),让学生明白,这两种评价都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爱。
另一条是:体会巴德·舒尔伯格创作成就。通过体会句子“现在我已经有很多作品,出版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让学生明白巴德能成材是和小时候父母对他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
2.抓关键词,导入课题
通过抓住关键词——“精彩”、“糟糕”,通过词的不同感情色彩,体会到文章用词的准确。
3.读中悟情
课文描述的是发生在“我”和妈妈、爸爸之间的事情,人物的对话,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妈妈要读出慈祥,和蔼,亲切的语调,爸爸的语言要读出严厉的语气,叙述“我”的语句要读出平缓的语调。无论是妈妈的话,还是爸爸的话都要读出“爱”的感情。
4.读写结合
阅读不仅仅是人文性教育,更不可忽视的是语文基本技能的训练,所以引导学生在解读课文的过程中,恰到好处的进行了词语的运用,朗读的训练,写法的模仿,使人文性与工具性融为一体。5.板书简明、握要,给人美的享受,学生喜爱,赞不绝口。
本课糟糕之处:
(1)学生的“悟”不够深刻:
当孩子们自由汇报关于爱,“两股风”,“把握住生活的小船”的话外之音时,孩子们此时已兴致高涨,我没有抓住契机,应让他们联系学校,家庭,谈谈自己的体会。
(2)激励评价不够及时,特别是“读后反思,课外引伸”此环节,当学生谈在生活中有过类似的感受时,我的评价很苍白。
这堂课留给我太多的感受。教育实践告诉我们,爱学生既要有“精彩极了”也要有“糟糕透了”。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爱满天下”,教师对学生要有慈母心,严师情,爱中有严,严中有爱,严而有度,爱而有方,要讲究表扬与批评的艺术,两者兼顾,才能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魅力。而这尺度正是教师较难把握的。
组内研讨与诊断:
陈群:
教学课文第一部分是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品味童年的故事,这部分的内容是发生在我和母亲、父亲之间的事情,其中人物的对话、动作、神态和内心活动的描写较多,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并用笔画出这些描写的有关的语句,并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标注在书中,小组中交流。教学时教师还重视了朗读,注重朗读的层次性、读懂、读通、读顺,要求读出感情,读中理解,读中体验,读中感悟,读中升华,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朗读时不同人物的身份,要读出不同的语气。不论是母亲的话,还是父亲的话都要读出“爱”。
可以各种各样的形式来读。如:个人读、小组读、范读、分角色读、齐读等。
张弟英:
生本课堂的建构包括教师有效的学法指导,使学生的学生有的放矢,有章可循。本科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时候采用了以读代讲,读讲结合的方法。在布置任务的时候就让学生在预习勾画中加深对重点词句的把握,再通过全班的汇报来加深理解。达到对作者情感的感悟与共鸣。
但本课课堂上出现了教师与学生磨合不到,学生对语句的理解不到位。我想当学生汇报到母亲的反映的时候他们不会找文章表示动作的重点词语理解,这时老师让大家停下来找了,再读,再理解了。可是第二次汇报父亲的反映时又一次出现了冷场。我们反思教师的教学行为。如果当第一次出现了冷场,教师发现学生在学习方法储备上出现了问题时如果我们能适时调整教学节奏,能放慢节拍,教师细细地点拨,告诉学生在理解时就是要抓住这些表现动作和心理活动的关键词句来理解,然后让学生重新再次勾画圈点,并在组内交流,后面的教学尴尬能否有效避免呢?
当一个课堂上学生学习出现了障碍时,我想教师不妨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学生会学习了,接下来的生本课堂是否就容易实现了?
王慧:
1、注意抓住重点的、关键的词句,引导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
解与感悟。引导学生学习小巴迪听到父亲“糟糕透了”后的动作描写时把动作描写单独提出来,为后面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做了铺垫。
2. 、深入挖掘教材,将课本知识延伸到课外。
新课程要求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因此,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联系你的生活实际,设想一下假如你就是小巴迪,面对父母这样截然相反的评价,你会怎样想?采用师范读,自由读,点名读,目的是让学生从读中感悟,并适时谈谈自己对这几个字的理解。孩子们有的将自己的亲身感受融了进去。
3通过焦老师的小专题的归类,更加明确了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并要在教学中及时运用。
彭速:
1、紧紧围绕本单元训练重点进行教学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抓重点语句体会情感。焦老师在执教时针对学生课堂上生发的问题,非常巧妙地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时间词组织语言归纳课文内容,润物细无声地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教给了学生。对于含义深刻的语句焦老师能在不断地追问中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经验深入体会。
2、坚持以读为本,把读贯穿课堂始终
让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去发现、去体验、去感悟,读是最有效的语言实践活动,因此,在教学中焦老师采用了多种形式的读:自读、指读、范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范读是引领学生体悟作者的情感;自读、理解着读、读中去揣摩、去体会;指读,把个
人体验、感悟到的表现出来;互读,加强生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齐读,释放自己的情感。课堂非常注意学生情感的激发,很重视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阅读。教师的语言,不管是指令性的语言,还是评价性的语言,都富有煽动性,能引发学生的激情,如让学生读“课题”时,老师是这样说的:“‘精彩极了’该怎么读,谁行?”“你读得也精彩极了,老师也被你深深折服。”“虽然只有短短几个字,却意味深长。”学生就是在这样充满赞赏、充满鼓励的课堂中,迸发出激情,迸发出智慧。
王慧总结:
本次备课活动总结:本次集体备课能围绕主题内容讨论,在解疑过程中,体会内容。各抒己见、取长补短、畅所欲言,使这次的教研活动真正的渗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学。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4
一、设计理念:
1、《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为此,我们应当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阶段取向”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设计通过朗读引导,鼓励学生在自读感悟和自主探究中,领悟文章内容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师不是在“教”学生,而是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起探讨,一起感悟。教学过程是平等的对话,是自由的讨论,是民主的交流。
二、教学方法:“质疑探究法、合作讨论法”,指导学生朗读从而感悟父母对作者的爱。
三、教学目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对父母评价的理解。
四、教学重点、难点:作者以父母对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五、教学过程:
(一)巧用课题,导入新课
师:在美国有一个叫巴迪的小男孩,他七八岁的时候写了第一首诗,可父母对诗的评价却截然不同,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这篇文章的课题与我们以前学过的文章的课题有什么不同?生:这篇文章的课题包含了一对反义词和一对近义词,“精彩”与“糟糕”是一对反义词,“极” 与“透”是一对近义词。生:课题加了引号。师:这两句截然不同的语言到底是谁说的?为什么用它们作课题?(激起读者破解的欲望)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在自读过程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初步交流读文本后的收获。
(三)细读感悟,合作探究
1、出示思考题:父母对巴迪写的第一首诗评价如何?
巴迪有什么反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体会母亲当时那种兴奋的心情以及作者受到母亲赞扬后沾沾自喜的心情。要求学生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在巴迪听到父亲对诗“糟糕透了”的评价时,痛苦的心情。)
2、引导学生质疑:此时你们心中有什么疑问?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父母对诗的评价为什么截然不同?(同学四人一组展开讨论,最后全班同学交流)(重视阅读主体〈学生〉对客体〈文本〉的不同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阅读)
3、几年后,巴迪对自己的第一首诗又评价如何呢?(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找出问题的答案,用笔画下来。)
4、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讨论交流课后的两个问题。
a、作者为什么说“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
b、作者成年后,为什么越来越体会到儿时是多么幸运!这是为什么?
(通过老师范读,学生朗读,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悟出“精彩极了”是母亲慈祥的爱,鼓励式的爱;“糟糕透了”是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作者既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又拥有父亲严厉的爱,严格要求的爱)
5、同学之间再次展开辩论:如果在作者的生活中,光拥有母亲慈祥的爱,巴迪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能有所作为吗?反之,如果他只拥有父亲严厉的爱,巴迪能成为一位高产作家吗?
(四)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父母师长对你有过哪些印象深刻的鼓励或批评,在自己身上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五)找出文中让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读一读、背一背。
(六)总结全文,使文章的情感进一步得到升华。
(本文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父亲和母亲对他的作品截然不同的评价,这两种评价对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父母对他的爱。)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设计15
【课程目标】
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感悟作者对父母的评价的理解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教学重点、难点】
对父母两种截然相反的爱的理解。
【课前准备】
1、课件。
2、收集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引趣
1、出示课题。
2、你们知道这个课题为什么要加引号吗?
3、父母为什么会说出如此截然相反的话的?
4、“我”又是怎样看待的?这些问题,我们通过阅读课文一定会得到答案。
二、初读尝试,整体感知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根据阅读要求自由阅读课文。
要求:找出文中的“我”在不同时期思想、行为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2、交流。
相机板书: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
三、再读品味,合作探究
作者的思想行为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呢?
请大家自主读书,写出体会,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也可提出疑难之处。
如果小组内仍解决不了的可提出来,共同讨论。
四、精读体会,深刻感悟
你们认为课文中最难理解的是哪些段落?
课件出示:
“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的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是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头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自由读,认真体会,小组讨论交流。
全班探讨,你们能把自己的理解体会通过读表达出来吗?
小结:
刚才有的同学抓住重点词语深入理解了这一段话,有的通过感情朗读来体会,这都是很好的理解课文的方法。
这段话你喜欢吗?试着把它背下来。
五、个性飞扬,升华认识
学了这篇课文以后,大家有怎样的收获呢?
老师的体会是:在生活的海洋里,我们要做清醒的舵手,不因赞扬或批评而偏离航道。
你们能学着老师的样子把自己的体会写下来吗?
同学交流。你最想把这句话送给谁?
你们能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来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吗?
六、展思维,课外延伸
1、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读后感和父母交流。
2、课后找一找描写“父爱”或“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板书设计】
爱
腼腆而得意 受不了痛哭
一直写作 学着修改
体会到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