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济南 教学设计 冬天

管理员

摘要: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2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精选22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学设计准备工作,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

  3、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体会比喻拟人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反复朗读,体会诗化意境,把握作者抒发的感情。

  2、揣摩品味本文优美的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品味济南冬之美,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方法,品味比喻、拟人等修辞在写景中的表达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由老师的一段话语让学生筛选出有关课文和作者的信息,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就是《济南的冬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老舍先生的足迹,去领略济南冬天的美。

  板书课题

  一、作者简介

  由一位同学介绍,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二、读文过字词关

  1、指名让学生读第一段,其他同学听读,指出不准的字音,及时纠正。

  2、在本段中,有三个修饰天气的近义词,找出来并辨析。

  通过学生的辨析,导出济南的冬天是温情的,正因为与别的地方天气进行对比,作者称赞济南是个宝地。

  3、归纳品读

  让学生速读剩余文段,归纳出所写的主要内容山和水。

  三、品文寻美

  1、设置问题

  (1)作者写山景抓住什么特征来写的?怎样突出这个特点的?

  (2)写山的特点又是怎样赋予其不同的情态?

  学生试着说出自己的见解,师酌情指导。

  2、找一找

  作品为了让我们对济南“温情”的冬天有个具体可感的印象,在描写景物时发挥想象写处了不少富有情趣的句子,请在文中找出这些语句,选择你最喜欢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可从修辞、词语的运用、色彩等方面来说)

  3、用类似的方法学习写水的文段。

  由学生自行得出济南的冬天水色绿、清、亮的特点,同时品味学习写景所运用的拟人和比喻的妙处。

  四、拓展延伸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学了《济南的冬天》一文,相信我们对山水之美有所感受,请你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一下家乡的冬天的美景吧!

  展示冬天特有的图片,指导学生将本文所学的写景方法即:词语的准确运用,色彩的处理,还有比喻、拟人的妙用应用到习作当中,从而使自己笔下的景物富有情趣,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板书设计

  济 山美 可爱、慈善、秀气

  南 无风

  的 温晴 无重雾 对比 宝地

  冬 无毒日

  天 水美 绿、清、亮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导入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

  (请学生各抒己见。)

  山东“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简介作者、作品

  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三、整体感知

  1、朗读:

  ⑴ 自读(任选一段,为下面朗读打基础)。

  ⑵ 范读(朗读较好的同学一人一段)。

  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朗读,读准字音,注意停顿,声音响亮。

  2、思考并分析:

  ⑴ 济南的冬天是( )(把自己读了课文后对济南冬天的印象填上去,并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内容加以印证。)

  ⑵ 作者通过描写什么来表现济南的特点?(冬天的山,冬天的水)

  (以上“朗读”与“思考分析”这两个环节结合在一起,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朗读中,督促学生提高自己的朗读能力,也使课文的朗读不显得呆板单调。)

  四、品味赏析

  1、小组交流: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并与合作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语句,说说喜欢的理由。

  2、班级交流: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教师随时整合学生的看法,择取精彩语句与学生共同探讨。探讨中把写作方法渗透进去。

  (例如:仔细观察、运用修辞、抓住特征、情景交融等。)

  五、互动质疑

  在学生寻疑的基础上,可任选一种或几种形式加以质疑:

  A、我们有分歧(组内意见不一致)

  B、请帮帮我们(组内不能解决的,需要别人帮忙)

  C、考考大家吧(认为很有价值的,虽已解决,但想听听别组的意见)

  六、体验反思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七、拓展延伸(机动)

  交流片段作文《校园的秋天》。

  八、布置作业

  1、借鉴课文的写法,用你的笔描绘一副“校园秋景图”。

  2、阅读朱自清的《冬天》,比较两文的异同。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2.通过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重点:

  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教学难点:

  朗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让学生感受美,领略美。

  教学过程:

  一、交流导入

  以话题“我眼中的冬天”为话题,聊聊冬天给学生的感受。找准机会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并顺势介绍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二、初读感知“美”

  1.老舍笔下济南的冬天是美的,同学们读读看你从哪里发现了美?(学生会从文章各个地方找出“美”,拿来和同学交流)

  2.你能用美丽的声音,向我们传达美吗?

  (教师启发、引导,并积极表扬)

  三、再读聚焦“美”

  3.同学们,你们觉得最美的是哪一段?(学生大部分会回答“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4.让我们齐读这一段。(让学生熟悉这一段)

  5.教师范读这一段,配乐读出美感。(教师引读,将学生带入情境)

  四、三读朗诵“美”

  6.教师提出朗读要求,做标记,具体指导。(要做到细致而有效,如用﹏号表示声音的延长等)

  7.学生自由练读。(根据标记提示,注意轻重缓急、语气感情)

  8.指名学生朗读,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评价,教师指导。在这一环节,老师可以要求学生以“我从 读出了 ,因为 。”(必要情况下,教师可以具体指导一两句)

  9.学生再次练读,为下一环节做准备。

  五、朗读擂台赛

  10.教师公布擂台赛具体规则。(找裁判,以学生掌声高低为准,最后能站在讲台上的同学获胜)

  11.参赛学生朗读,教师配乐,其他学生评价。

  六、板书设计(略)

  七、沉思画出美

  课下再读这段,将你心中的美画出来吧。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抓住了一个“美”字,让学生在美丽的世界里走了一遭。这节课重点训练了学生的朗读能力和感知语言的能力,达成了预设目标,学生有了实实在在的收获。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4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背诵第3节。

  2、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3、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能力目标:

  1、学会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2、学习并运用由里往外,由山到水的写景顺序。

  情感目标:

  1、在品析课文中感受自然之美,丰富学生文学素养。

  2、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体会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描述景物并表达自己的感受的方法。

  教学时间:

  2课时(第一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及重点朗读感知感情基调;第二课时:重点评析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以及作者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5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教学平台。

  课前预习: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本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学生背书片断

  2、学生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十、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

  2、巩固生字生词。

  3、完成课后练习二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

  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教学难点:

  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立冬将至,寒意便迈着步子来到了我们身边,天气一下子冷了许多。北中国的冬天即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想起这些,不禁也令人心生寒意。身处寒冬的人们总是渴望春天早日来临。然而,生活在“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确是面上含笑的,他们好像并不渴望春天早日来临,这是为什么呢?今天啦,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老舍先生的著名写景散文名篇《济南的冬天》,也许从中我们能找到答案。

  二、整体把握

  1、走进作者

  学习老舍先生的文章,我们首先有必要了解一下老舍先生,请看大屏幕,掌声请出老舍先生。(投影作者简介,学生齐读)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1930年,作者回国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教授。从此在山东工作生活了七年之久。作者称山东是自己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为1931年在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

  2、听录音,说感知,解字词。

  就是这个对济南有着特殊感情的人,他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同学们听配音朗读课文。(投影要求:注视画面、用心倾听、展开想像的翅膀,感受济南的意境美。)

  听了录音,你心中济南的冬天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用一句话说出来。(学生活动,老师评价。)

  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济(jǐ)南伦敦(dūn)镶(xiāng)

  贮(zhù)蓄水藻(zǎo)髻(jì)

  3、感知简析,展示才华

  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正如同学们说的那样,意境是相当的美,下面老师准备了一些思考题,请看投影,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回答问题:(投影展示)

  作者笔下济南的冬天和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作者通过描写哪些景物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学生合作讨论思考解决,教师板书:济南的冬天)

  请同学们把思考所得告诉大家,展示你的才华。

  教师逐步疏导,简析文意并简明板书。

  特点:温晴。景物:山、水具体又写:阳光下的山,小雪后的山,城外远山

  三、美文品读,展现风采

  过渡语:课文整体内容我们已经把握住了,那文章的意境美我们又如何才能感知呢?请分组思考第二个问题:(投影展示)

  你最喜欢课文中的哪一段,你认为用得最准确的词语和最生动的句子有哪些,说出来,和大家分享。

  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启示: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交换一下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交换一下就有两个或是更多的思想和智慧。

  要求:小声读,并动笔圈点批注。

  抽生回答,教师以图画为引导,分别展示2、3、4、5、自然段景致,引出其中精美词句,从修辞、写法、情趣等方面品读妙处。(安排一段配音朗诵表演)

  学生可能找出的句子:

  a、“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b、“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e、“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四、悟景、激情、写美

  过渡:作者笔下的济南的冬天的的确确很美,你想,为什么他笔下的景就这样的美,这样的惹人喜爱呢?如果文章单为写景而写景,会不会打动人,会不会感动我们?这景里面还有什么呀?(抽生回答)正因为这景里面融进了情,融进了老舍先生对济南的喜爱之情,所以他的文章才这样的动人。这种写法叫做“情景交融”,真好个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呀。

  激情、写美:老舍笔下的景如此的美,如此的惹人喜爱,我们三穗,我们家乡四季的景也不错呀。请你写一写或说一处我们三穗,我们家乡你认为最美的景致。

  五、小结课堂。

  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学习到处都蕴含着美,让我们用我们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生活中的美,让我们用我们的生花妙笔去描绘生活中的美,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七年级(7)班的同学会有像老舍这样的大家驰骋在文坛的圈子里。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7

  【指导思想及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分析语言特色,体会作品优美的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3、掌握写景状物的一般方法,并进行片段描写。

  4、精彩语段要求背诵。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1、导入:可由朱自清的《春》自然导入,也可请学生谈谈自己对冬天的感受导入,也可由古代名家诗句导入。

  2、默读。

  3、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4、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5、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可思考以下问题: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何特点?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是什么?各段描写之间有何关联?

  6、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文理,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7、朗读全文。

  8、背诵其中精彩语段。

  9、作业。

  第二课时

  1、复习旧课,3分钟完成《课课练》一、二、三大题,巩固词语。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播、补充,可以用《春》当中学到的知识来启发学生。

  ──你喜欢文中哪些优美的语句?为什么喜欢?用简洁的语言来分析。

  ──文中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试分析其作用。并模仿举例。

  ──你认为好的语言应当具备哪些特点?应当如何品位语言的精妙之处?在文字表达上应注意些什么?

  3、比较阅读:通过和《春》的比较,小结归纳出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由学生自己合作、探究完成,教师以实例点播,尽量不要告诉学生现成答案。

  4、自由朗读《春》和《济南的冬天》两篇课文,体会大师笔法。

  5、语段训练:完成课后练习三,进一步把握景物描写的一般方法。交流改进。

  6、有感情地朗读背诵精彩语段,感悟体会,加深印象。

  7、课后练习:

  ──完成《课课练》。

  ──进一步补充完善。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提到冬季,大家会马上想到怎样的画面呢?”

  大家也许马上会想到一幅白雪皑皑,冰清玉洁的图画;也许会想到“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佳句。是的!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下面,让我们随着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的笔,到济南城去走一遭,看一看它的冬天是怎样的。

  二、作者简介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大约写于1930—1931年间,也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同桌轮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把容易读错的字写到纠错本上。

  2.交流纠错本上的字。

  教师预设易读错的词语有:

  济南澄清贮蓄水藻发髻镶嵌

  3.指名读课文,随即指导。

  4.学生听老师读课文,并思考问题:济南的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那些景物?

  明确:济南冬天的特点是“温晴”,还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水。

  这天气、山、水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根据课文内容,教师稍作点拨引导。)

  小结:因为有小山的包围,所以才会有“温晴”的天气;又因为有“温晴”的天气,才会有小雪覆盖的山景,河水才会冒点热气。所以,“温晴”是济南冬天的特点,描绘济南的山水都是围绕这个特点来写的。

  五、齐诵全文,再次品味。

  (设计意图:发挥多维互动的学习优势,促进阅读,促进交流,促进读书能力。培养学生整体感物的能力。)

  第二课时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二、赏析课文

  “济南的冬天”在你的眼前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结合课文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学生思考体味、朗读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预设:

  1.阳光下山景图。(第二自然段)

  济南阳光下小山有什么特点?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暖和安适”的特点。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把济南比作“小摇篮”,生动形象地写出济南的可爱。

  2.雪后初晴图。(第三自然段)

  “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露出点粉色’”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微微”词用得贴切,因是“温晴”而不是“热带”之热。

  3.城外小水墨画。(第四自然段)

  “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这是张小水墨画”、“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则创造了一个优美的意境,表达了作者赞美的真情。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状样、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4.空灵水晶图(第五自然段)

  “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不忍得”将水人格化,使水富有了灵气,突出水的“绿”“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况且……还”不可去掉,“况且”表达进一步申述,或补充、追加新的理由,还表示范围的扩大,“况且…还”相配合,进一步突出了水不忍冻上的原因。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以学生为主体,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学习,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完成对课文的感悟理解。)

  三、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文章把冬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向我们呈现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温晴的冬天的济南,写作成功的要素有哪些?

  小组讨论,交流归纳:

  A、融情于景B、展开联想C、巧用修辞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景物描写的方法。)

  四、拓展延伸

  老舍先生住惯了多风的北京,并刚由多雾的伦敦归来,因而对济南的冬天的温晴感受特别深切。你到某一个新的地方,是否有一些特别的感受?

  请你谈谈你的感受,并写下来

  学生练笔,教师巡视指导。

  课文中老舍给我们描绘了阳光下小山、小雪后的小山、城外远山、冒着热气的绿水四幅济南冬景图。请同学根据作者所描绘的,每人自选一段绘一幅画。(课下完成)

  五、朗读全文,再次体味。

  今天我们随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老舍先生一同领略了济南冬天的无限魅力,给我们以美的享受。但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写出景物之美,关键是要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今后的学习和写作中,我们要注意努力做好这方面,提高我们的学习能力和写作水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9

  课标分析

  1、能利用工具书识字词;规范书写。

  2、能熟练使用朗读、默读、略读、浏览等阅读方法。

  3、培养学生达成阅读理解的五个层次:了解课文涉及的文学常识;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和修辞(说明)方法的表达效果,体味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结合课文的内容和主旨,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4、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学会复述、转述、即席讲话和主题演讲,提高学生表达、倾听和交流的水平。

  5、写作要抒发真情实感,表达观察生活的认识和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1、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出自七上第三单元。第三单元选编的主要是描绘大自然美景的文章。欣赏这些作品是一种令人愉悦的精神享受。学习这些课文,要全身心投入,反复朗读,在整体感知内容大意的基础上,深入体会作者传达的微妙情感,揣摩和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积累精彩语句。课文中多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注意体会他们的表达效果。

  2、教学重点

  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在理清文章思路,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品味语言。

  3、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学情分析

  对于这篇文章,我们作为济南的学生应该引以为豪,对于济南的天气我们也非常熟悉。关于老舍,学生们对他有了一个浅显的了解,虽然说老舍对于孩子们来说不算陌生,但是大多数学生并没有读过他的其他作品,对于作家本身知之甚少,所以通过本课学习,让孩子们对老舍有一个更加深入的认识。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生字,掌握要求会写的生字,牢记“着落、髻、看护、镶、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正确读音。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构建动场

  当“冬天”一词进入你的脑海时,你会产生哪些联想?(请学生各抒己见)

  我们的省会“济南”的冬天是怎样的呢?让我们随着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去领略“济南的冬天”。

  二、自主学习

  活动一: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简介作者、作品

  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代表作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等。本文写于1931年春。

  2、词语教学:读背“读一读、写一写”结合课文辨析字型字意。

  济南、奇迹、伦敦、暖和、着落、髻、看护、镶、宽敞、水藻、贮蓄、澄清。

  3、朗读课文

  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且画出优美语句,进行背诵。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1和2中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三、自主学习,交流探究。

  活动二:初步诵读课文。阅读时进行课文的整体把握,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思考并分析

  (1)济南的冬天是的天气有什么特点?

  温晴

  (2)文章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明确:

  (第一段对比第二段过渡段第三四五段冬天的山,第六段冬天的水)

  全班集体研讨,各抒己见,互相补充,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并且依照课文的脉络,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济南的冬天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活动二为达成教学目标2。

  活动三:精读(选读)课文,深入感悟,鉴赏创新。

  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出你欣赏的理由,并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段。

  a、济南的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天气“温晴”;济南天是慈善的,有美丽的山景;冬天水不结冰,水是绿色的。四面环山,像在“小摇篮里”。

  b、阳光朗照下的山——温静;薄雪覆盖下的山——秀气;城外的远山——淡雅。水色——绿。

  c、写山景:自上而下的顺序,山上、山尖、山坡、山腰。

  写水色:自下而上的顺序,水面上、空中、半空中。

  d、都是对冬天的喜爱、赞美的感情;都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e、比喻、拟人句。(美句赏析,着重分析加点词的表达作用)

  济南的冬天,在老舍的笔下如此娇媚动人,是因为运用了大量比喻、拟人的修辞。文中还有哪些比喻、拟人句用得好,找出来,说说好在哪儿?

  讨论明确:

  按照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的形式来表达。

  a、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b、全在天底下晒着太阳,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c、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

  2、体会本文优美的语言,分析其中的精妙之处,学习语言分析的一般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仔细揣摩,尽量能口头表达,教师从旁点拨、补充。

  设计意图:活动一为达成教学目标2、3。

  活动二:体验反思。

  三、交流探究。

  提问:为什么济南的冬天的景色会如此动人?

  明确:a、细致观察;b、抓住特征;c、安排顺序(角度);d、运用修辞;e、情景交融。

  四、比较阅读,拓展延伸。

  想一想,为什么作者能描绘出这么精彩的画面,为什么语言能如此优美?体会在写法上与学过的课文《春》有什么相同之处?

  明确:都能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角度);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采用情景交融的写法,色彩绚丽。《春》还从多种感官角度来描写。

  写好文章,必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感受揣摩才能成文。这两篇文章作者都写出了自己的真切感受,甚至被外界景色感动了,从而写出了真情,那些比喻、拟人才那么活灵活现,富有灵性,才能达到神似。

  设计意图:为达成教学目标4。

  五、综合建模

  课堂总结

  通过学习本文,我们应该想到:在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事物,作文时才能写出事物的“形”;真正用心去揣摩,才能发现和写出事物的“灵性”;真正动了感情,才能使你描写的事物“真挚感人”。平日里,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关注周围的事物,多想多记,以丰富我们的生活积累,为写好文章打下牢固的基础。

  六、作业设置

  A、你眼中的济南是什么样子的?用你的生花妙笔写下来吧。

  B、选择课文中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以《的秋天》为题写一篇短文。

  C、背诵文章的4、5、6段。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0

  一、课题:《济南的冬天》教案

  二、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重点:

  1、朗读、品读课文,发现并感悟济南的冬之美。

  2、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四、教学难点:借鉴语言大师老舍用心体验美、用笔表现美的技艺。

  五、教学方法:

  1.朗读教学法。本文为一篇美文,语言朴实清新,作为感知,感悟文章内容与风采的朗读形式是多样的,如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散读。

  2.问题式教学法。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严密思维、拓展想像。

  3.比较阅读法。通过与前一篇课文《春》的比较,进一步掌握写景散文的一般阅读方法。

  六、教具:多媒体教学

  七、课时安排:两课时

  八、课型:讲读课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本节课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

  2.作者与课文: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是满族人,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周恩来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3.解题:《济南的冬天》是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所写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题目明确交待了描写的地方和时令。

  关于济南的山和水:(多媒体课件显示画面背景音乐:《高山流水》)解说:

  在济南南面有著名的千佛山。千佛山古名历山,传说帝舜耕稼于此,又名舜耕山。隋开皇间因岩石镌佛,遍布山崖,遂称千佛山。层峦叠翠,形成济南的天然屏障。它们确实都是“小山”,千佛山的主峰也只有海拔285米。

  济南多泉水,素有“泉城”之称,所谓“家家听泉,户户插柳”。大致为趵突泉、黑虎泉、珍珠泉、五龙潭四大泉群。趵突泉为济南“七十二名泉”之冠,泉水平地涌出,喷涌如沸,隆冬季节依然水雾缭绕,四周的亭台楼阁都罩上一层轻纱,宛若仙境。除泉水而外,还有大明湖也是出名的,清人刘凤诰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咏湖名句。

  4.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⑴朗读课文,体味流畅朗读中的语气、语调传达出的文章内容与风采。然后思考一下问题。

  济南冬天的独具一格的风貌是什么?(济南冬天的“温晴”。)

  ⑵课文是从什么角度,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一特点的?

  (写“温晴”是从自身感受的角度来写的,采用“曲折行文”的对比方式。北平、伦敦、济南是老舍生活之舟的三个主要停靠站,因此,他拥有评判对比的资格。通过和北平冬天多风、伦敦多雾、热带日光的毒和响亮(根据语境是指“晴朗得刺眼”)作对比,写济南冬天无风声、无重雾、无毒日的“奇迹”“怪事”,突出它独有的“温晴”美景,赞赏它是个“宝地”。画面中“寒”与“暖”、“暗”与“明”、“热”与“温”的色调烘托出济南冬令阳光和煦、天朗地秀的总体形象。在结构上是全文的总起,为下文具体描述作铺垫。)

  ⑶文中老舍先生采用中国山水画“以大观小”的构图取景方法,请分析作者顺着主线抓住哪些富有特征的景物来展示济南冬天的。

  (顺着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这一主线,作者具体描述了冬天的山景和水色。用2、3、4三段文字写冬天的山景:先用拟人化的笔法烘托出一个“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给人以济南冬天的总体感觉,然后分写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和城外远山。第5段文字写冬天的水色,先写水藻之绿,以衬托水之清澈透明,又拓展想像,将天光、水色融为一体,描绘泉城鲜亮明丽的色彩,充满赞美之情。

  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

  文章绘山景,描水色,寓情于景,既表现济南冬天山水之美,又寄寓对祖国河山真挚的爱。)

  5.精彩语段研习,鉴赏景物描述方法

  ⑴齐声诵读第3语段,就如下内容品析研讨。

  ①全段的中心句是:(最妙是下点小雪呀。)

  ②给这段文字划分层次。(全段分为三层: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

  ③全段写“小雪”之美妙,主要通过哪些景物来烘托出来的?(矮松、山尖、草色、阳光)

  ④找出这一段哪些动词用得比较好?(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几个字各得其所。)

  ⑤找出这一段哪些色彩词用得比较好?(青黑,白,蓝,银,暗黄,微黄,粉色。)

  ⑥这一段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

  ⑦说说你对全段朗读上的体会?(朗读中不仅要读好文中的描写部分,而且要读好首尾两句,其中的“最”“呀”“就”“吧”“太”是充分凝聚了作者情感的。)

  6.济南的雪一点也没抹杀暖冬的光彩,反而把冬天的“温晴”越发显露了出来,请学生归结本段的写景特色。

  (归纳:作者从色彩和变化两个角度描写了山上的矮松、黄草和薄雪等景色。“看护妇”是对雪后矮松秀美形态的比喻,借矮松写出雪的形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肌肤”,这是雪色和草色相间的美景引人产生的联想。“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用拟人描绘了雪色娇美的情态。写山景依山上、山尖、山坡到山腰的空间顺序,有层次地把各个细部雪的光、色、态展现出来,让读者感受到的不仅是雪的外在美,而且是雪的情韵。画面色彩的鲜明悦目来自映衬的妙笔:矮松的青黑映衬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

  7.整体朗读第三语段,体味作者的写作语言。

  8.小结:济南的冬天是美的,老舍先生笔下济南的冬天更美。掩卷细味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神韵。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对文章有了整体的感知,初步了解作者对济南的冬天的独特感受。

  9.布置作业

  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积累语言材料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教学步骤:

  1.导语设计:上节课我们一起探究了这篇课文的朗诵方法,了解了大致内容,今天这节课我们再一起去品位、体悟“济南的冬天”。

  2.揣摩优美语句,品析写景艺术,领悟思想感情

  ⑴默读全文,画出文中贴切且给人以美感的比喻、拟人句,并小组讨论、分析是如何写意情状、传达情韵的。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把老城四周的小山新巧地比作“小摇篮”,写出山景的小巧秀丽,又用拟人显出感人的脉脉温晴。躺在摇篮里承受母亲体贴入微的抚爱,那当然是最暖和不过的了,而况山们还“低声地”哼着摇篮曲,秀美的睡态再现了这个“理想境界”的温暖、舒适的特点。而乙句的直白叙述则传达不出寄寓的赞美深情。)

  ②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夕阳斜照下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突出了雪色的娇美和小山的秀丽,情态可掬,粉色羞容以微黄斜阳相映衬,色彩鲜艳悦目。比拟把本来没有生命的、静止的东西写得活灵活现,呼之欲出。)

  ③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人格化的水藻、水和垂柳楚楚可爱。用“不忍得”写水不仅有生命的质感,而且还有一副和善心肠,为了水藻的绿,为了垂柳的倒影,仍然充满着春意。虽没直接写天气暖和,却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3.训练联想能力,练习使用比喻、拟人句写形神。

  (提示:文学需要联想,联想对于散文尤为重要,本文不仅联想丰富,而且贵在自然、取譬精当。给学生设定熟悉的情境,如落日、乡野清晨、海滨夏夜等,让学生抓住情境特征,展开丰富的联想,以优美传神的手法状景达意。)

  4.本文语言朴实清新,娓娓道来,情恳辞切,除体现在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同时在遣词造句上还非常讲究,值得仔细玩味。请思考以下问题:

  (1)“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去掉“声”字可以吗?为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明确:不可以。“没有风声”并不是没有风,济南的冬天只是没有那种令人战栗的呼啸的北风而已,如果去掉“声”就说成了“没有风”,那是不切合实际情况的。)

  (2)“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这里为什么用“卧”字?和文章什么地方相呼应?(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用“卧”字传神地写出了村庄和雪的情态,表达了一种安适平静的气氛,与文章基调相调谐,有一字传神之效。和前文“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相呼应。)

  5.对文章的把握:

  ⑴诵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⑵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

  的地理环境。)

  ⑶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⑷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⑸“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讨论并归纳:(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⑹这段文字用什么修辞手法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

  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7)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

  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⑻朗读第5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

  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

  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⑼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

  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⑽提问: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

  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

  6.拓展延伸,对比阅读。

  ⑴《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提示:两篇散文都通过几幅具体生动的画面来表现特征。《春》一文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迎春等五幅画面,体现了春的“新、美、力”的特点。而《济南的冬天》同样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描绘了阳光下的济南全景、雪后的小山、澄清的水等画图,表现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7.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8.板书

  地形(小山、围、圈儿、摇篮)

  天气:温晴(对比)

  暖和舒适

  阳光朗照下的山可爱温晴

  慈善

  山薄雪覆盖下得山:娇美秀丽(时间顺序)温晴

  (宝地)

  城外的远山:(小水墨画)素淡雅致

  “绿”:冬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水

  “清亮”:冬水清澈通透

  9.布置作业

  我们学习了朱自清的《春》,今天又学习了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相信你一定也想写点什么。请你用500字左右写一篇描写校园或家乡秋色的文章,题目自拟。

  小苏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思想: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让学生明白:

  语文学习关键在课外自己很乐意的参与,课堂学习是进行学习的交流和完善。

  学习目标:

  学会择文朗读,并对选文进行质疑、设计问题;学会评价他人的学习情况。

  学习重点:

  散文的朗读,把握朗读要点。

  学习难点:

  学生自己对选文的质疑、设问。

  学习课时:

  一课时

  学习手段:

  多媒体

  学习过程:

  一、课题导入。文体、作者。(图一)

  二、说

  你对老舍和其作品了解多少?

  1、老舍曾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被授予“”称号。

  2、下列作品是老舍创作的是()

  A《家》B《子夜》C《四世同堂》D《雷雨》

  3、“虎妞”是老舍作品《》中的一个主要人物。

  三、比(图二)

  和大家一起分享自学中的收获,好吗?

  要求:

  1、小组交流

  2、选出代表

  3、综合意见

  4、发表看法

  四、听倾听课文录音,在听的过程中用你喜欢的符号、线条划出值得你关注的词或句子,确定自己喜欢的段落。

  五、试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读练习,自己邀请同学进行点评。

  点评角度:语速语气普通话停顿重音

  六、问(图三)

  就你喜欢的段落质疑或设计问题考考别人,赶快行动!谈(图四)

  谈谈本节课你的收获,好吗?

  八、做(图五)

  你愿意围绕所学内容给同学布置一些家庭作业吗?注意:作业可不能太多呀!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掌握“澄清”、“贮蓄”、“空灵”等词语的音、形、义;

  2、通过精读赏析训练培养学生对语言的审美鉴赏力,并初步了解景物描写的基本方法;

  3、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体悟作者热爱济南、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用一个4字短语或比喻句描述一下你印象中的冬天的景象及感受。

  预设: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寒风刺骨、北风呼呼、风刀霜剑

  2、引言设疑:(多媒体出示图片)济南被誉为“泉城”,有着“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景,那儿的冬天又有着怎样的特点呢?这堂课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一文,去感受济南冬日的别样风情。

  3、读准字音,了解词义。(见大屏幕)

  二、理清思路,把握特点

  1、听读课文,体悟情感。

  用圈点勾画的方法,勾画出你认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及能明确表现作者情感的句子。(赞美)

  2、自由朗读,把握特点。

  (屏显)思考:“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短语,哪一个最适合于概括济南的冬天的特点?

  3、理清思路,明确重点。

  假设要给一个从未到过济南的人讲讲济南的冬天,根据课文,你将分哪几个方面讲?着重讲哪个方面?

  (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冬水这几部分,着重讲“薄雪覆盖下的山”。)

  三、精段细读,赏析美点(研读课文第五自然段:“小雪后的小山”)

  1、通过分组朗读给第五自然段分层次。

  生读后用单竖线把三个层次标出来,教师指出:第一层概括;第二层细腻描写;第三层议论抒情。

  2、课堂训练:自由朗读本段,思考问题:(屏幕显示)

  ①对这段文字进行的诗意画面命名(“雪后斜阳”,“小山雪霁”)

  ②圈出像线索一样能贯穿全段的一个字

  (“妙”,“雪”写的是内容,而“妙”字是画面的特点。请把“妙”字圈下来)

  ③说说这段中“顶”、“镶”字为什么用得好?能从文中再举几个字说说吗?

  (“顶”字写出了雪中小松的形态美,写出了松上小雪的轻盈,它不是压着、扣着、盖在上面。“镶”字用得好,是因为线条很美,写出了天与山相连处逶迤的线条与亮丽的轮廓,同时这个“镶”字也有拟人手法的味道)

  比较:“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④品析“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一句的表达之妙。

  (第一,这句话用了比拟的手法;第二,写出了雪后山色的斑斓;第三,给我们以画面之美;第四,有静有动,静中有动,山是不动的,但是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给人以动感,诗意盎然。)

  追问:你能从文中再列举几句你认为很美的句子吗?

  3、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明确归纳(见括号内容)

  4、想象画面,用减字法读课文。(屏显)

  ①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山上的矮松,树尖上,好像。山尖全了,给天镶上一道边。山坡上,有的地方,有的地方;这样一道儿,一道儿,给山们;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叫你希望看见一点。等到快日落的时候,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微微露出点。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

  四、同桌合作,探究疑点

  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谈谈你的理解并与同桌交流。

  (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五、小结本课,归纳要点

  1、掩卷沉思: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学习到如何描写景物?(屏显)

  抓住景物特点;有层次,有条理;情景交融;善用修辞(比喻、拟人)

  2、想象画面,教师提示,试背课文第五段。

  ②最妙的是。山上的矮松。山尖。山坡上。等到快日落的时候,阳光斜射在山腰上。就是下小雪吧,!

  六、作业设计

  1、根据课后练习二的示例,选择你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写一点欣赏文字。

  2、片断仿写练习:以“秋天的原野”或“秋天的校园”为题写一段文字,要求必须运用上述景物描写的方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自然、热爱自然、感悟自然的审美能力。

  重点难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会写生字,准确注音,排除字词障碍。

  2、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3、准备录音带、录音机、微机或投影仪。

  教学内容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知道日本第一个得到诺贝尔文学奖的是谁吗?对,是川端康成。1969年的一天,日本的许多知名人士都在为川端康成庆祝他的成功,包括许多外国使节,只有一位瑞典大使走道川端康成面前没有说祝贺的话,而是说,“你知道吗,这次得奖的本不应该是你,是一位中国作家,只可惜他已去世,而这个奖项只颁给健在的作家。”大家想知道是谁吗?对,他就是我们的老舍先生。他的语言很独到洗练却又韵味无穷。老舍曾经在山东济南和青岛生活过,写出了大量的文章。现在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别样的“济南的冬天”吧。(板书课题,济南两字写大,突出一下)

  作者简介: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老舍的资料

  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与〈春〉比较阅读)

  1、分段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要求: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

  如果用画来比喻《春》和《济南的冬天》,那么《春》象什么画?而《济南的冬天》又是一幅什么画?

  学生讨论体会明确:《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多媒体或投影显示问题组)

  a.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用了什么写法?

  b.济南是有山有水的地方,文中写了哪三幅山景图,写水是从什么角度写的?

  c.第1小节与第2、4、5小节之间有什么关系?

  d.文中渗透作者对济南的冬天什么样的感情?

  e.标题可否换为“冬天的济南”?

  (四人小组讨论)

  [明确](b.c.d.略)

  a.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学生思考明确: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e.不可以。因为“济南的冬天”表明所写的是济南这一特定地域的冬天;“冬天的济南”目的在于赞美“冬天”这个特定时令的济南。

  4、学生互相质疑问难,然后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自己选自己喜欢的语句段落朗读体会对济南的冬天的的喜欢之情。

  教师小结:本文随着老舍先生欣赏了济南冬天的美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就象听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不愧是人民的语言艺术大师。课下希望同学们多读老舍的文章,再次体会老舍的语言独特之处。

  作业:

  基础作业:在摘抄本上摘抄优美的语句。

  拓展作业:课下搜集老舍的文章,阅读品味其语言特色

  预习作业: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品味赏析“妙”在何处?

  重点品读:第3小节和第5小节,体会薄雪覆盖下的山景图和水色图,品味语言。

  第二课时

  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体会了老舍先生的语言特色,从总体上欣赏了一幅幅水墨画,这节课我们共同合作看看这些画“妙”在何处。

  研读赏析

  研读第2—5小节: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四人小组讨论)

  a.文中写了三幅山景图,还写了水色,各突出了什么特点?(学生抓关键词概括)

  b.三幅山景图之间有什么关系?

  c.四幅景物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后,找出自己组喜欢的图来谈喜欢的理由)

  [明确]

  a.小山摇篮图——温静;雪后初晴图——秀美;空灵水晶图—一绿、活。水色——绿。

  b.第一幅图是总写,第二、三幅图是具体写。

  c.学生讨论找图谈感受。

  合作探究

  谈完感受后,每个小组就自己组喜欢的图来探究为什么写的好,写的妙?

  每个小组的发言人把自己小组的讨论结果或疑惑告知大家

  阳光朗照图

  1、小组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雪后初晴图

  1、小组朗读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

  学生抓住“妙” 字讨论并归纳:

  (l)妙在雪光、雪色:“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智儿 白花”,松的翠与雪的白相映生色;“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根 边”,如洗的蓝天与似银的雪相映生辉;“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白雪与暗黄的草色,组成彩色的美景。

  (2)妙在雪态:“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 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哪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 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这段文字为什么写雪后的山景这么“妙”?

  讨论并归纳:运用修辞。

  (1)比喻:用“日本看护妇”比喻雪光;用“花衣”比喻雪色

  (2)拟人:“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写出动人的雪态。

  雪后远山图

  小组朗读第4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怎样写城外的远山。

  讨论并归纳:用城内的“狭窄”映衬城外的“宽敞”,用两个“卧”字,传神、形象地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三笔两笔就勾画了济南冬天城外远山的特点。

  空灵水晶图

  小组读第5自然段,讨论这一段写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1、讨论并归纳:

  (l)水的绿:作者描写绿萍的绿、水藻的绿、水面柳影的绿,衬托出水绿。由水的绿联想到绿的精神,联想到春意盎然的生机。

  (2)水的清、亮:作者描写澄清的河水,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2、提问:这段文字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讨论并归纳:

  (1)拟人:“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2)比喻:“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突出水的清亮的特征。

  研读思考

  本文的写景抒情有什么特点?

  讨论并归纳:情景交融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文章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作者的赞美之情。

  (l)直接抒发感情。如开头写“对于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通过对比,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既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又显得情真意切。”

  (2)创造意境,流露深情;如“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协…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是张小水墨画”。在优美的意境中,表达作者赞美的真情。

  (3)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会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心情。最后满含深情的道出了“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虽没赞美济南,但作者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学生互相质疑问难,教师归纳本课所学。

  拓展延伸

  我们共同体会了《济南的冬天》的魅力所在,学习了写景方法,我们青岛的夏天最美,最有魅力的季节,能否抓住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来写〈青岛的夏〉。

  学生共同讨论青岛的夏天的特征,抓住最能体现青岛夏的特征的景物来写。

  教师小结

  本文布局谋篇层次井然、以“济南的冬天”作标题,表明所写时间、地点的范围,接着文章开头一段,写济南冬天的天气,通过三组对比,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这是贯串全文的主线。再接着写济南冬天的山景和水景。篇末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全文的结束语,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总的观感。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其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文章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写法,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生动贴切,处处渗透对济南冬天的喜爱。此外,情景交融也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特点。从语言上看,作者老舍是语言大师,在词语的选用上十分讲究。

  作业

  1、基础作业:“读一读,写一写”生字,注解中的词语。

  2、拓展作业:写青岛的夏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

  3、预习作业: 预习《秋天》,熟读,体会诗中的感情。

  课后记

  学生对《春》的印象很深,刚学完,正好借此热身,《春》象油画,象一位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诉说对春的喜爱赞美。而《济南的冬天》象一幅水墨画,又象一位年愈古稀的老人在给我们讲故事。用《春》的方法来教冬天,也可以,要让学生自己去体味其中之美。先在总体上把握文章,学生明白老舍先生画的是一幅画。先画山,有远景近景,有阳光朗照下的山,有薄雪覆盖的山,还有城外的远山。最后一幅空灵水晶图,把整个济南的景色都画出来了。让学生体会其美。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1.在反复阅读过程中能理解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2.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自觉培养自读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3.通过阅读教学,学生能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特点来进行描述的方法。

  2.学习本文平易自然、生动活泼、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过程时间

  一、听写字词,检查朗读。

  二、赏析精彩片断

  1.再次朗读课文,感悟语言的艺术,写法的精致。

  思考: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要求学生在书上作旁批,写出自己的见解,喜欢的理由尽可能详细;教师走入学生中指导。)

  对自己喜欢的段落要熟读成诵。如尝试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2.品味语言,揣摩作者平实、优美的语言风格,体会本文的抒情方式。

  (1)教师示例:

  ①“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分析:这一句用与老天爷商量的口气,说明小山被大雪压垮了,实际上是赞美,赞美小雪后济南小山的秀美。一个“太”字,赞美之情全出。写法上是创设意境,于字里行间流露真情。

  ②“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紧紧扣住济南冬天的“晴”。因为晴,天空无云,才“空灵”;因为晴,天空蓝汪汪的,才像块“蓝水晶”。

  (2)让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学生自主合作,相互交流。展示。)

  (3)课件出示练习题。(师生合作完成。)

  ①开头的特点是什么?(把济南和北平、伦敦进行了对比。)

  ②运用对比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说明济南是块宝地。)

  ③怎样抒情?(通过对比,直接抒发了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学生默读课文,认真体会以上对课文的感悟、品味。

  3.教师小结。

  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景时,处处流露出喜爱和赞美之情,那山、那水、那阳光、那白雪……都给人以美的感受。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致,使作品带有了一种神韵,一种悠长的味道。

  想一想,为何老舍先生这些文学大师们能描绘出如此精彩的画面,他的语言能如此优美?我们写景时要向他学习什么呢?

  启示细致观察角度多样情景交融运用修辞手法

  (可重点突出本文表现美的方法:选词讲究;对比烘托;多用修辞方法;有直接抒情、有意境中流露真情,也有虚实结合,联想抒情。)

  三、拓展延伸

  1.师生相互交流收集到的有关冬天的诗文。

  2.让学生进行和《春》、《三峡》的比较阅读。

  提示:可从语言、内容、写法多角度分析。

  (学生合作分析,教师小结。)

  3.实践。

  (1)小组展示说说家乡冬天的特征。

  (2)借鉴本文的写法,写一段文字,注意融情于景。

  四、课后作业

  背诵“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这一段。

  板书设计:济南的冬天

  老舍

  无风声小山摇篮图

  温山雪霁初睛图

  无重雾温

  晴水空灵水晶图绿

  无毒日蓝

  惜缘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5

  一、新课导入

  上节课我们跟随老舍先生的脚步,一起欣赏了济南冬天的几幅美丽的画面。冬天的济南那么美,当然也离不开老舍先生优美的语言和写作的技巧。这节课我们就来品味课文的语言美和手法美。

  二、自学指导

  (一)语言品析

  作者常选取很有表现力的词,经过提炼,很有生气,掩卷细品那淡雅的水墨画浸蕴的“温晴”,更觉其神韵。请仔细品析下列句子的美妙之处。

  1.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交流点拨】

  “小摇篮”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将“一圈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体贴、慈祥。

  2.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底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

  【交流点拨】

  连续的拟人手法:睡、唤醒,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冬天舒适温暖的环境。

  3.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儿雪。

  【交流点拨】

  “卧”采用拟人手法,将小村庄人格化,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济南小村庄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4.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交流点拨】

  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水的绿的特征。

  5.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交流点拨】

  用比喻的手法,突出水清亮的特征。

  6.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儿,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

  【交流点拨】

  “有的……有的……”更加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雪的覆盖不均和小山本色的若隐若现;并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色彩斑驳的山坡比作“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生动形象地将山坡上斑驳的色彩和风儿吹动下的小山描绘得富有动感和美感,显得更加秀丽迷人,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7.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交流点拨】

  对“微黄”“忽然”“微微”这三个词的运用,可见作者遣词造句十分精妙妥帖;并且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雪后日落中的小山比作害羞的少女,生动形象地将山腰的薄雪在夕阳下发生的变化细腻地描写出来,使小山显得格外情态可掬,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小山的喜爱之情。

  (二)写法探究

  1.文章是用怎样的方式突出济南“温晴”的天气的?

  【交流点拨】

  通过三组对比:北平的寒与济南的暖对比;伦敦的暗与济南的明对比;热带的热与济南的温对比,突出济南“温晴”的特点。

  2.作者描写济南的山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交流点拨】

  按照由里到外、从上到下的顺序描写了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处的山。

  3.纵观全文,本文在写景上主要采用了哪些手法?

  【交流点拨】

  (1)以动写静:“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儿更美的山的肌肤”写出雪动人的形态。

  (2)想象:比喻与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比较阅读

  《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

  【交流点拨】

  相同点:①都是以写景为主的抒情散文。②脉络清晰,层次井然。③抓住特征写景,情景交融。④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语言朴实、清新。⑤细致观察、具体描写。

  不同点:①《春》描绘了五幅“春景图”,《济南的冬天》是一幅完整的“山水画”。②《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如本文第二段,是从景物的上方俯视下来,描绘出阳光朗照下的济南像被围在小摇篮里,突出温暖如春的特点。

  三、板书设计

  北平的寒济南的暖

  伦敦的暗济南的明温晴

  热带的热济南的温

  阳光朗照下的山里、上

  薄雪覆盖下的山写景顺序

  城外远处的山外、下

  四、拓展延伸

  请你描绘一下你家乡的冬景。(200字以内)

  【交流】

  生甲:这是一个雪后的早晨,村子的屋顶上,稻草垛和篱笆上,拖拉机站的木棚上,都披着白雪;山上的松树林和竹林,都披着白雪;那高高的枫树和野柿树的树干、树枝上,都披着白雪。像柳絮一般的雪,像蒲公英的带绒毛的种子一般的雪,在风中飞舞。小溪中的石头上都覆盖着白雪:好像有一群白色的小牛,在溪中饮水;好像有两只白色的幼狮在雪地里沉睡;好像有几只白色的熊,正准备从溪中冒雪走上溪岸。

  生乙:冬天到了,北方的冷空气南下,西北风怒吼着,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下了一整夜。早上,我开门一看:房顶白了,草地也白了,树上挂满了雪白雪白的冰凌,我们的世界变成了一片银白。冬天真美啊!

  生丙:我的家乡是湖北的一个山区,这里一年四季分明。时值初冬,北风利飕了,满山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阔叶树的叶子基本落光了,那些坚强的针叶树绿中带褐。河水还在不停地奔袭,只是水变浅了,变得更冷了,水草枯萎,那嬉戏的鱼儿早已不知去向。惨白的太阳有气无力地露露脸后,马上躲进灰蒙蒙的云里去了。看到这样的景象,我的感觉只是阴冷。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6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生能正确读写济南、镶上、宽敞、澄清等词语,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与方法: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对济南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品读文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激发自身对祖国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方法

  朗读法、活动教学法、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导语:老舍在《济南的秋天》里说:“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了西湖,秋和冬全给了济南。”尤其是北中国的寒冬,脑海中浮现的多是朔风怒号、冰封雪飘、天寒地冻的画面。(多媒体出示画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济南的冬天》,看大自然赐给了济南什么样绝美的景致,竟那样令作者心醉神迷,写出这样的评价。

  课件展示图片和板书标题、作者。

  (二)整体感知

  教师播放背景音乐读书,并设计相关问题:

  1.师生同读: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多音字、形似字。

  教师出示整理好的本课生字词和易读错的词语。

  2.生生自读讨论:作者如何概括赞誉济南的,济南冬天的总特征是什么?

  3.分组讨论:围绕着总特点是如何安排文章结构的?

  教师引导学生:说清楚文章结构脉络。

  赞誉了“济南真得算个宝地”;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的气候特点的词语是“温晴”。

  第一部分(1段)总写济南冬天的天气特点。

  第二部分(2~6段)具体描绘济南冬天的美景。

  (三)深入研读

  1.第一环节 小组合作探究方式进行,教师出示设计好的问题,引导小组内、班级内讨论。

  (1)文章开头,作者采用什么方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

  (2)感知作者的情感,互相交流预习中查找到的资料。

  (3)第二部分具体抓住了济南冬天的哪些自然景象来描写,各突出了什么特点。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1)把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地方进行了对比的方法:北平的寒,济南的暖;伦敦的暗,济南的明;热带的热,济南的温;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

  (2)教师点拨: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誉为人民艺术家。著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其中话剧《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者之所以用北平、伦敦、热带地方来对比,与他的生活经历有密切关系。老舍25岁以前生活在北京,1924年去英国,生活了6年,回国途中在新加坡生活了半年,所以领教过北京风、伦敦雾、热带毒日头的厉害,一回国便到山东齐鲁大学任教,定居济南。在济南温晴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惊异陶醉,不仅发自肺腑的抒情道:“济南真得算个宝地。”从中我们可以深深地体会到:作文时一定要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东西,要有真情实感,这样才能感染人。

  (3)全文抓住了济南冬天“响晴”的特点,描写了济南的山、水、城、雪等景物。

  文章从自己感受的角度总写“响晴”特点,然后具体描绘了济南暖冬的几个画面:阳光朗照下的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城外远山,济南冬天的水。

  2.第二环节 语言品读

  语言是情感思想的载体。细细地品味语言,才能更好领会文章的内容。要善于抓住关键句子,再细细体会句中词语的意味。

  (1)文中描绘了山、水、城、雪等多幅画图,你最喜欢哪一幅?为什么?

  (2)我认为 是最精彩传神的词语或句子,它妙在 。

  教师在全班讨论的基础上总结。

  (1)语言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生动贴切。

  举例: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这个句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济南四面环山的地形特点,同时,将小山写得像慈母般温存、可爱、慈善,生动而巧妙地突出了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以动写静,写出动人的形态;“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把薄雪比喻成害羞的少女,写出雪的情态。

  重点分析:被风儿吹动;害了羞。

  (四)拓展延伸

  教师布置围绕下列问题展开活动。(根据课堂实际选择合适的活动)

  1.选择自己喜欢的景物,仿照自己喜欢的语句或段落,进行仿写。

  2.说说自己家乡冬天的特征,恰当地运用各种修辞方法。

  3.《济南的冬天》在写法上与朱自清先生的《春》有些什么相同的地方?你更喜欢哪一篇?说出理由。

  (五)小结作业

  1.摘录比喻、拟人句,体会表达效果。

  2.小写作《校园的冬天》,400字左右,恰当地使用修辞方法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7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作者首先以自己的亲身感受,通过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情”的特点。接着作者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山景、水色。从阳光朗照下的小山,薄雪覆盖下的山,到城外远山,对济南冬天的山景进行了描写。文章通过生动而真切的描写,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要求会认的3个生字,掌握5个要求会书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情、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1、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2、采用配乐朗读、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自由读等多种形式感知、感悟文章内容。

  3、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想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对济南暖阳下的山水、古城、村庄所寄托的浓浓爱意。

  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引导他们培养审美能力。

  重难点分析:

  ·体会情景交融的境界是需要通过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感受揣摩才能达成的。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感悟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特征进行细致描绘的写法,体会文中运用的各种修辞手法的妙处。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8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天气是越来越冷了,穿梭在城市的浓雾冷风中,每天都能感受到冬天那强有力的拥抱,心里最渴望的就是温暖了。今天就让我们通过老舍先生的文章去领略一个不同的冬天,那就是济南的冬天。

  二、教师范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听读要求:

  1、注意辨析字音,尤其是生僻字和易读错的字。

  2、思考: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独特之处?

  3、文中写到了冬天的济南的那些景物,注意用笔在文中勾划出来。

  范读后落实字音。

  三、整体感知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独特之处?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特征)

  (天气)温晴

  2、作者是怎么把握到这个特征的?

  通过对比:和北京比,“无风”;和伦敦比,“响晴”;和热带比,“日光不毒”。

  3、作者对于冬天的济南怀着怎样的情感呢?第一段中哪个词语最能体现这种感情?

  喜欢珍爱“宝地”

  北京和伦敦都是古都名城,而且北京还是老舍先生的故乡,可先生却把这个词给了济南,喜爱之情由此可见。

  四、研读欣赏

  1、文中具体描绘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读出相关的句子。

  山:山上的雪青松山草远山的村庄

  水:绿萍水藻垂柳

  2、这些景物是如何体现“温晴”这一特点的?

  (学生小组讨论后,全班交流。)

  温暖:山形环绕小雪山坡有的草色还露着斜阳下粉色的雪水不结冰冒着热气

  响晴:老城晒着日光雪后的阳光空灵清亮的水和天

  3、作者为什么把山水作为描写重点?

  这是济南的代表性景物,是济南的魅力所在。

  济南多水,有“泉城”的美誉。著名的趵突泉是72泉之首,位于旧城北部的大明湖湖面占全城的三分之一。人称城中“家家听泉,户户插柳”。

  在济南的南面,距市中心五里有著名的千佛山,是济南的天然屏障。

  清人刘凤诰,有咏大明湖“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

  (课件图片)

  总结:作者是借典型景物来体现典型特征。

  五、修辞手法

  1、济南的山水是美丽的,可作者笔下的济南似乎比现实中更加可爱动人。这得益于文中修辞手法的运用。(拟人和比喻)

  我们以2、3段为例来看,首先找出拟人句。

  环抱老城的小山慈善的母亲保护

  薄雪覆盖的山坡婀娜的美人穿着花衣

  斜阳下山上的薄雪害羞的少女粉色

  同是写山,却是姿态各异。分析事物和被比的事物间是如何形成比拟关系的。

  两者之间有共同的性状。

  2、扩展

  积累拟人句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杜甫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六、作业

  读完了《济南的冬天》你是否也爱上了冬季呢?你生活的城市在冬日里是什么样子呢?是否也有令你难以忘怀的记忆呢?

  请以“石家庄的冬天”为题,写一小段文字200字左右。注意运用讲到的写景方法。

  七、板书

  无风山雪村庄

  响晴对比温晴

  无毒日水绿萍垂柳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19

  一、教学目标

  1、领会作者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细致描绘,情景交融地表达对祖国宝地济南的赞美之情。

  2、继续学习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本文首尾呼应的特点。

  二、难点、重点分析

  (同“课堂教学设计Ⅰ”)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自然界中美的事物无时不有、无处不在。朱自清先生绚丽多彩的春景图使人感受到春的勃勃生机,老舍先生描绘的冬天也一样具有可爱之处。

  (二)引导学生阅读“自读提示”第二段,以此作为阅读思考、圈点批注的主要依据。

  (三)自读课文,圈点批注。

  教师提出导读题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题目事先写好,以小黑板或投影片形式展示。

  1、本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你能用第一段的一个词语说明它的总体特征吗?

  2、作者运用哪些修辞方法对景物进行描绘,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3、全文的结束语和课文标题有怎样的联系,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生圈点批注时,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肯定和表扬批注好的,对欠妥的给予指导。学生发表意见后由教师明确:

  1、天气的温晴;老城的暖和安适;阳光朗照下山的可爱,小雪点染下山的秀美;雪后村庄的秀丽典雅;水的暖绿明净。总特点——温晴。

  2、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山景绘水色,全力表现济南冬天温暖如春、秀丽如画、天明水净的特点。如把环卫济南的山比作“小摇篮”,把卧雪的山庄比作“小水墨画”,把整个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拟人的手法把没有生命、没有感情的山水写得脉脉含情,景与情紧密结合,以景感人,以情动人,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3、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与开头的“宝地”呼应,又点了题,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美好景象的由衷赞美之情,有力地总结了全文。

  (四)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路,划分课文的结构,教师补充强调。

  小资料

  (一)作者与课文。

  作者老舍,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老舍是满族人,1899年出生在北京一个贫民的家庭。1918年从师范学校毕业,先后做过小学教员、中学教员;1924年,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教汉文;1930年回国后,曾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担任中国文学系教授。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积极参加进步文艺界的各项工作。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老舍正在美国讲学,他接到了周恩来邀请他回国的信,便立即动身,于同年12月回国。

  老舍自1924年开始创作,发表了不少极有影响的作品。北京市人民政府在1951年12月,授予他“人民艺术家”的光荣称号。他在1966年不幸逝世。

  课文是作者在济南齐鲁大学教书时写的。出生在北京,又刚从英国回来的老舍,十分喜欢济南。他曾经这样说:“从民国十九年七月到二十三年秋初(按:1930~1934年),我整整在济南住过四载。在那里,我有了第一个小孩,即起名为‘济’。在那里,我交了不少朋友……,在那里我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时短情长,济南就成了我的第二故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20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教学难点:

  1、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板书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出示教学目标:

  1、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2、学习作者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三、问题推进,学习新课:

  (一)课文感知

  1、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重点思考以下问题:

  ①、作者对济南的冬天总的感受是什么?

  ②、作者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2、学习3段写景的方法

  齐读3段思考

  (1)、这段中心句是什么?

  (2)、作者按什么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3)、段中那些动词用得好?那些表示色彩的词用得好?

  2、归纳写景文章的写作特点。(学生边归纳边举例)

  ①细致观察景色,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特征进行描写。

  ②从自身感受出发,融情于景。

  ③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

  3、学以致用:

  用你学到的写景的方法,以“最妙的是……”开头写一段你家乡最有特点或你最喜爱的景物。

  四、学习清单

  展示习作片段

  五、布置作业:

  请实地观察雅安某处的景物,仿照课文一些写法,写一篇题为《雅安的冬天(春天)》的短文。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21

  教学设想:

  《济南的冬天》是老舍先生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下的一篇情辞并茂的写景散文,是现代散文中的精品。文章生动形象的描写了济南的冬天气候温和、冬日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文不仅仅停留在自然景物的描摹上,而是把景物当作有生命、有感情的存在,融入了作者的感情和意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较好的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全文脉络清晰,行文有序。先运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冬天的山景和水色,铺展出三幅画面:小山摇篮图、雪霁初晴图和空灵水晶图。在景物描绘中,不但运用了大量恰当的比喻和拟人句,更在词语选用方面十分讲究,把自然景物描摹得极富生机和活力。因此,教学中,在锻炼、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同时,着重通过分析文中优美的语句,进而感悟文中描绘冬景的精妙,感悟用语的精当,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讲读课文,知识具体,内容充实,需要掌握的东西比较多,但面面俱到的讲析却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应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充分的感知课文,探究作者写景抒情的思路和巧妙的写作方法,并能运用所学去阅读理解同类的文章。在教学上安排2节课的时间,其中第一课时在整体感知、理清文脉的基础上重点研读第3语段,欣赏景物描写方法。第二课时体会文中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对突出事物形神特点的作用,如揣摩喻体选用的精妙。与《春》在写法上的对比阅读。

  当然,在开课之前,不忘告知学生,一切的答案你们那里,即由学生之口道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及答案,不失为明智之举,因为学生在解读文本之前,就已经获得了自信。这样,他们已不仅仅在感悟自然之美、文字之美了。惟其如此,才能让学生们敢于积极主动,敢于去自由发挥想像的翅膀,展开合作探究课文,让他们在实践中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欣赏文章的能力。

  作家介绍,课下注释已有,可以让学生自己去解读,不必再去赘述,瞎耽误学生的时间。生词教学也可在学生朗读过程中解决,不必过于追究,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知、能目标:

  1、能有感情的熟练朗读课文

  2、积累文中优美的语句。

  3、分析文中描绘济南冬天美景的精妙,感悟景物描写中情与景的融合。

  4、明白作者采用对比写法的作用。

  5、培养欣赏写景抒情散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情、价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把握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景物描写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首先,引导学生说说本地冬天的气候、景象。接着,引导学生说出学过或知道的描写冬天景色的古诗词句(柳宗元的《江雪》、《风雪宿芙蓉山主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让大家感受北方的天气,与课文中的冬景形成鲜明对照。大家知道吗?在咱们北中国的一个地方,它的冬天却是另一番风味,到底是怎样的别是一般滋味呢?下面我们带着美好、愉悦的心情一起分享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范读课文。

  1、学生听读,作勾画。

  2、点评。

  三、自读、朗读,整体把握。

  1、边朗读(学生模仿范读,大声朗读),边勾画生词,查工具书,准备朗读比赛。

  2、帮助老师将课文科学合理的分成四个任务块,并说明你这样分组的理由(为下节课分组研习、讨论做好准备)。

  (第一自然段为一组,第二自然段为一组,第三四自然段为一组,第五自然段为一组。按照:冬天的特点—山景—雪景—水景层次。)

  《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篇22

  【教材分析】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是老舍先生1931年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文章紧紧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使笔下的山、水、城、人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三个生字,掌握五个要求会写的生字,理解“响晴、温晴、安适、贮蓄、澄清”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3.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品味语言的优美;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境交融的写法。

  4.体会作者对平凡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文中景物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提到冬天,你脑中会浮现出哪些词句呢?

  (白雪皑皑、冰天雪地、大雪纷飞……)

  冬天,除了美丽的雪景也伴随着刺骨的寒冷。但是,有个城市却是个例外。它的冬天是怎样的呢?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走进作者

  老舍(1899—1966),现代小说家,戏剧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话剧《茶馆》等,收在《老舍文集》里。老舍先生在1924年赴英国讲学,1930年回国,本想作职业作家,但专职写作难以维持生活,为了取得可靠的收入,经好友们的劝告,1930夏天到济南的齐鲁大学任教。这篇文章就是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老舍在齐鲁大学任教四年,其间他“努力地创作,快乐地休息”,因而济南成了老舍的“第二故乡”。他对济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把许多美丽的文字留个了济南。

  三、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出示读文要求:

  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圈画出不理解的字词,读文后结合上下文或工具书理解。

  ③自学生字,要理解字义。

  2、字词通关

  ①认读生字、词

  xiāng、zǎo、píng、zhù

  镶、边、水、藻、绿、萍、贮、蓄

  chéng、jì、báo、jǐ

  澄、清、一、髻、儿、薄、雪、济、南

  ②结合句子理解划线词语。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读文要求:

  ①快速浏览课文内容,思考课文通过哪些方面介绍济南的冬天?

  ②思考文中哪个词语可以概括济南冬天的特点?

  2、课文内容概括

  课文从济南的________、(第一自然段)济南的_________(第二-----四自然段)以及济南的_________(第五自然段)三个方面,突出展现了济南冬天_______的特点。

  五、了解济南的天气

  1、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济南的天气是怎样的?

  “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

  “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

  2、作者通过什么手法写出了济南的天气?

  北平的风——济南的暖

  济南冬天的温晴:对比

  伦敦的雾——济南的晴

  热带的毒——济南的温

  六、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扫清了课文的字词障碍;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结构,同学们课后熟读课文,下节课,我们将深入学习课文,一起走进济南的山景水色。

  第二课时

  一、谜语导入

  老师课件出示谜语,请同学们猜一猜。

  “百年故居——猜一作家名字”

  (老舍)

  我们对这位作家已经非常熟悉了,老舍是他的笔名,请一位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这位作家。(学生整合老舍资料)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一篇散文,齐读课题《济南的冬天》

  二、温故知新

  子曰:“温故而知新”。就是告诉我们,温习旧的知识从中获得新的理解是好的学习方法。我们一起来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

  ①课文通过哪些方面介绍济南的冬天?(天气、山景、水色)

  ②作者通过什么手法写出济南冬天怎样的天气特点?

  (对比手法济南天气的温晴)

  三、济南山景欣赏

  出示自学提示:快速自读课文2---4自然段,根据其内容给每段概括出一个小标题。

  (阳光下的山、小雪后的山、城外远山)

  【阳光下山景图】

  1、读文。找学生合作读“阳光下的山”段落。同学点评,教师指导。

  2、赏析。哪一处描写最打动你,说说打动你的原因。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睡着”、“唤醒”是拟人的写法,将老城人格化,使之带有生命的感觉与意味,表现了济南

  “暖和安适”的特点。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时而比喻时而拟人穿插描写,赋予小山感情色彩,像一位家长呵护着济南这个城市。而济南就只管“暖和安适地睡着”。

  “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此处对济南人神态、心理的描写从侧面烘托出济南的“温晴”特点。

  师过渡:这样温暖的济南,这样温情的小山,要是下场雪呢?会变得寒冷起来吗?我们一起读读吧。

  【小雪后的山景图】

  出示自读提示:齐读本段。用“____”画出本段中心句,圈出表示方位的词,思考本段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1、中心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吧。(中心句作用:概括本段的主要内容及中心,话句话说就是本段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2、顺序:自上而下的顺序。

  山上矮松(树尖):——“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一个“顶”字写出雪的位置与大小,形象地写出小雪后松树的形态。)

  山尖————“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镶银边”形象地写出山与天相接处的美态,同时紧扣“小雪”)

  山坡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把山上因下小雪而露出不同地色

  比喻成一件花衣,花衣还能动,

  把一幅静止的画面写的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拟人化手法描写成一位害羞而脸红的少女,贴切又美好。)

  师小结:老舍先生不愧为语言大师,修辞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雪后的山景,遣词造句精妙讲究,字字传神。句句流露出作者对济南的喜爱之情。这么美的景,如此美的文字,我们也定要美美地读一读。教师知道朗读。

  【城外远山图】

  “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用“卧”字来写村庄,写雪,写它们的形状、情态,仿佛是写活物,活灵活现。

  “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水墨画写出了济南的淡雅之态。

  四、济南水色欣赏

  出示自读提示:自读本段,根据内容概括出小标题。思考济南冬天的水有什么特点?

  【空灵水晶图】

  温暖——“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反倒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澄清——“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整个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五、深入全文,体味情感

  师引导:欣赏了济南的山景水色,感受了济南的温晴舒适,文章最后作者发出由衷的赞美——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置疑?文章题目叫“济南的冬天”,文章最后却说“冬天的济南”你理解作者的用意吗?试着读一读这两句话。

  济南的冬天——重点在冬天上,因为作者的文章内容都是围绕冬天的景色来写的,所以题目叫济南的冬天。

  冬天的济南——重点在济南上,作者全文都表达出对济南这座城市的喜爱之情,放在文章最后用来抒发对济南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六、方法借鉴,学会发现。

  师引导:想要写好一篇景色文章,老舍先生的哪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呢?

  抓住景物某一特点,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

  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

  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帮助把景物写得更生动。

  写景离不开抒情,要情景交融。

  七、拓展阅读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了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济南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