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分享。《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1 设计理念 《……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欢迎大家分享。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1
设计理念
《济南的冬天》是语文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上册的一篇写景散文。
课文抓住“温晴”这一文眼来构思,角度独特,思路清晰,语言准确生动,描绘出济南冬天特有的魅力,表达了作者对济南的热爱之情。
依据课标精神,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体验,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设计本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适当引导。整节课采用对话形式,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欣赏,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学会运用。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段落。
2、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景物特征描写景物的。
3、仔细揣摩文章语言,体会作者生动准确、清新自然的语言特点。
4、学习文章写法,进行片段写作练习。
教学流程
一、情境激趣,谈话导入
课件出示几幅照片,让学生欣赏。
谈话:同学们,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幅照片,请仔细观赏。看完了告诉老师,你从照片中看到了什么,最想说句什么。
从学生的多数回答中教师及时提取信息并适时导入课题。
谈话:这些照片是昨天老师备课的时候在网上看到的,照片拍摄的是20xx年济南冬天的景象。在爱好摄影的人眼中济南的冬天是这样的,那么在著名作家的笔下,济南的冬天又是什么样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老舍的一篇著名的散文《济南的冬天》。出示课题,请学生们齐读课题。
二、交流作者情况
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查找作家老舍的资料,现在请大家把你查到的资料跟同学们交流一下。
学生交流后,教师出示作者简介课件,以示重点和补充。
三、谈话归纳学习要求
告诉学生这是一篇自读课文,让学生先结合自己平时的语文学习,谈谈应该怎样阅读一篇文章。
谈话:同学们,这是一篇自读课文。既然是“自读”,就要求自己“会学”并且“学会”。回忆一下,我们应该怎样读懂一篇文章?
学生可能会说要读会每一句话,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怎么写的等等。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要告诉学生做到了以上这些还只是“基本读懂”,要想“真正读懂”,还必须“读出自己,读出问题,读到会用”。“读出自己”就是让自己走进文本,和作者交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理解,是欣赏,是联想,是想象。“读出问题”就是带着一种研究的眼光去发现,去推敲,去质疑,去批判。“读到会用”就是把从文中学到的遣词造句的方法用到自己的说话和写作当中去。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让学生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可以默读、小声读、大声读等。教师提醒学生用工具书查自己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如果还不能解决问题,可以问同学或老师。
2、说理解的话。教师问:读完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知道了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晴天时的小山像个小摇篮,整个老城是那么温暖安静;雪后的小山是那么秀气;城外远山又是那么淡雅;济南冬天的水不但不结冰,而且那么碧绿、澄清等等。
总之,通过这样的环节和问题设计,学生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对文章有了初步的整体感知。
五、再读课文,品词析句
1、展示朗读。这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非常适合有感情的朗读。此环节指名让学生朗读,教师适时的加入其中以示范读。同时让其他同学注意倾听,作出评价。
2、思考朗读。学生在听完指名读、范读后,诵读的兴趣势必大增,这时让学生带着感情再读课文,同时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说一说为什么喜欢,从中收获了什么。
此环节是最重要的对话、分享环节,“读出自己,读出问题”的核心思想贯穿其中。教师要根据学情,随机进行相关引导。理想的境界是学生和教师在自然而然的交流中互相促进,同时又不知不觉地引导着学生。教师要善于捕捉契机——敏锐地发现学生发言中和文本重点的结合点和邻近点(李镇西语)。
本文是老舍先生的一篇经典散文,在布局谋篇时思路清晰,有条有理;景物描写中流露真情实感;语言准确生动、自然朴实。在引导学生感悟、品析时,一定要注意根据课堂气氛与对话的进展情况及时调整内容和进度,要从学生可能杂乱无章的问题和回答中理出线索,筛选有价值的回答,因而使课堂对话或讨论收放自如,趋于高效。
(同学们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感受,或者:这篇文章还有没有其他方面的特点值得欣赏借鉴?)
六、三读课文,升华感情
此次朗读实属余映潮先生的“演读”,所谓“演读”就是要有表情的读,声音也要传达出感情。学生在整体感知、品词析句后,再次整体回读,情感得到深化,领悟会更加深刻。
谈话:听着同学们的侃侃而谈和美味朗读,我仿佛看到大家和老舍先生一起来到了冬天的济南,欣赏和热爱着“济南的冬天”(双关语),让我们带着这种欣赏和热爱之情再把课文美美的读一遍吧。
七、经典析读,仿写创造
反复朗读、回味第三自然段,体会作者抓住景物特征、运用生动准确、清新自然的语言描写景物的写作特色。用“最妙的是……”开头,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一段写景的文字。
八、作业超市
教师谈话:学完了这课,你想给自己留点什么作业?
教师推荐:
1、阅读老舍的《一点印象》。首推其中的《济南的秋天》。
2、搜集一些关于如何写好景物的文章。读一读,试着写一篇写景散文。
3、背诵喜欢的段落。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2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
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山景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教师手记: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课后心得: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2.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3.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学习形象生动的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文中优美的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
一、教学时数与方法
课时:两课时
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二、教学用具与课件
多媒体投影仪《济南的冬天》的录音带收集的冬天的图片
三、教学设想
从收集的冬天的图片入手,引出文章作者一开始就拿北平、伦敦冬天的特点与济南对比,引出济南的冬天“温晴”的特点,在许多人眼中冬天就是冷的、枯燥的代名词,为什么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呢?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后,接下来就来体会作家老舍眼中济南的冬天,体会他笔下的一幅冬天的水墨画。
四、预习设计
1.认为课文中的哪一个词最能体现济南冬天的特点,为什么济南是个宝地?
2.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要点
1.整体感知,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济南的冬之美
2.了解济南的冬天的最重要特点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用多媒体投影仪把一些收集的不同地方冬天的图片展示出来,让大家说说对每个地方冬天的感觉。(找一两位同学说一下)然后引出济南这个地方。
2.济南很早就有“齐多甘泉,甲于天下”的美誉,古人曾经留下“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名句,那么济南的冬天究竟是怎样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二)作者简介
用多媒体投影仪投出老舍先生的相片,让一两个同学讲一下对作者的认识,然后归纳重要的作者信息(老舍,原名舒庆春,著名作家,代表作品《骆驼祥子》)
(三)整体感知
1.放课文录音,指导学生朗读,注意生词的读音,停顿以及感情
2.找出最能表现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词语(参考:温晴)
(四)分析课文
1.阅读第一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文章怎样引出济南的冬天的特点的的?(与北平、伦敦相比)
2.快速阅读下面几段,找出作者主要抓住了济南的冬天的什么景物来写?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山和水;①山矮小,环城,山上窝着小村庄山秀丽;山上有雪,雪俏丽;②水绿,水清,水暖,水清丽③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慈善的,是一个宝地)
(五)步置作业
1.认真朗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2.完成练习一
3.找出你认为好的句子,好在哪里
第二课时
一、教学要点
1主要学习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侧重在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2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以及对其寄予的深情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复旧学新
1、检查作业,叫一两名同学起来回答
2、叫同学汇报上节课的疑难问题,一起解决
(二)学习新课,让同学们仔细阅读第三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
1.朗读第三段,要求:
①找出本段所运用的三个方位名词和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通过讨论辨析明确:三个方位名词是"山上"、"山尖"、"山坡",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是"日落";这一段主要写济南雪后山上的景色。
②找出本段用得最生动的三个带有比喻意义的动词和拟人句,说说所起的作用。
明确:三个动词是"顶"、"镶"、"穿",拟人句是"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表现济南小山"秀气"的特征。
2、朗读第五段,要求:
①画出文中运用了拟人手法和比喻手法的词句,描写蓝水晶的形容词,说明本段写什么,写出什么特征?
明确:词句是"贮蓄"、"全拿出来"、"精神"、"不忍得"、"照个影儿"、"蓝水晶"、"像地毯上的小团花";本段写济南的水,写出其"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绿"、"澄清"、"水天一色"的特点。
②揣摩结尾一句:"这"所指代的内容是什么
明确:"这"是指济南的冬天"温晴"、"慈善"、"秀气"、"像水墨画"、"水色澄清"等;蕴含着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三)你能感受到作者对济南怎样的情感?从那些词句感受到的?
明确:作者对济南冬天的感情是喜爱和赞美。从"济南真得算个宝地"、"这一些小山冬天特别可爱"、"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最妙的是下点儿小雪呀"等词句可以看出来。
(四)总结课文
总结:作者的情感,融会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以美好的事物作喻体,表现景物特点,用拟人修辞句式,赋予景物美好情感。情景交融正是本文的突出特色。
(五)对比阅读,把《春》和《济南的冬天》作比较,体会两篇文章的语言美
(六)布置作业
结合课后第三道练习题,写自己家乡的冬天,字数不限。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4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理清思路,体会比喻、拟人手法对突出景物特点的作用。
③体会作者对景物独特的感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④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展开描写,情景交融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内容,揣摩词语,体会作者对景物的独特感受。
课前准备
①课前学生借助网络或图书,查阅一些有关济南的资料,依据课文内容设计一篇导游词。
②老舍是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课前布置学生去查阅有关老舍的资料,初步了解老舍及其代表作;
教学内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感受济南冬天的温暖,感受《济南的冬天》一文的形象美、意境美、语言美。
一、激趣引读,诵读积累
1、创设情景,导人新课
春天是昂扬向上的,她不仅带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还带来希望和力量。冬天带给我们的则是刺骨的寒冷,满目萧索和生活上的不便……北方的冬天,给人的印象是“萧杀”的,可能会令习惯于温暖的南方的人们惧怕而却步。但冬天也有雪后的美景、无限的生机和令人向往的温暖。在北方就有这样一个“温暖”的宝地,今天,我们就来追随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足迹,去感受“济南的冬天”(出示目标,板书课题。)
②学生交流自己查的资料,初步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
老舍于1929年离英回国,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济南的冬天》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可见作者是怀着对“故乡”的深情来写的。(让学生了解这些,是为了理解为什么作者对济南的冬天如此了解,文中的情为什么那么浓。)
2、诵读积累,整体感知
①学生听老师配乐朗读(也可放录音),并在听读中检查预习。
掌握字词:镶、响晴、温晴、安适、肌肤、秀气、绿萍、水藻、贮蓄、澄清、空灵、水墨画、蓝汪汪
②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并思考问题:
a.济南冬天的总的特点是什么?
b.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
c.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a、济南冬天总的特点是无风、响晴、温暖的宝地。
b、写对济南的总体感:“暖和安适”的“理想境界”(总写)
具体写:写阳光朗照下的山 ——温静
写薄雪覆盖下的山 ——秀气}勾画出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再写城外的远山—一淡雅
最后写冬天的水色——写水藻之绿,衬托水的清澈、透明。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5
老舍的这篇散文,可谓是写景的经典之作。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美美地读,发现其韵律美;让学生细细地品,体味其语言美;让学生静静地写,模仿其写景美。
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拟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①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发现并体味济南的冬之美。
②体会比喻、拟人手法的妙用,学习表现美的方法。
③仔细揣摩作者对平凡景物的独特感受,寄予的深情。
通过以下几个环节来达成目标,其分析如下:
一、在新课程大谈合作的前提下,也注重学生的自学能力。
“独学抓特点”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分析“宝地”、“温晴”、“奇迹”、“有山有水”、“慈善”、“理想的境界”这几个词,把握济南冬天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明白对比的写作手法。在教学中,因为这个题设计简单,学生通过预习之后,无需讨论,就能直接完成,占用时间不多,完成情况较好。
二、因材施教,分层设题。
在“对学品美句”环节中,我为了做到因材施教,进行了分层设题,分别对ABC三个层次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要求B层学生能在A1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运用老师我教的赏析句子的方法,完成一两个句子赏析;C层学生能在A2地带领下,通过对学,能出一两个句子赏析题给其他组;A层学生能针对C层出的句子赏析题,能即兴进行赏析。因为是公开课,所以学生有点紧张,特别是即兴赏析的时候,表达的语言不够凝炼。同时因为每组对ABC三层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由于各组需要三层同学都举手参与,以致于有点组不敢积极参与其中。
三、难点突破,通过小组群学的方式来达成。
通过“群学理方法”环节,让学生发挥小组力量,来弄清在文章中的“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由于前面第二环节占用的时间过多,导致这部分过于仓促,学生讨论不够充分。
四、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让我明白了两点。
1、在以后的教学中,应给更多孩子展示和说话的机会。在以前的教学中,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几乎是固定的,导致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发言,也不能训练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应该给这些孩子发言的机会。
2、在公开课教学引入之前,应该激发学生的激情。一节课的成败在于学生的表现,学生的表现完成在于教师的引导。在教学前,教师应该把学生带入学习情境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才能确保公开课的成功。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6
一、设疑导入
严寒几乎成为一种思维定势影响着人们对冬天的感觉。那咱们济南的冬天是不是也是这样的特点呢?下面我们带着疑问来学习2~4自然段。
二、师生诵读,感知冬天
1、聆听2~4段录音,感受冬季之美。
2、解决字词,交流背景。
在预习基础上排除生字词,学生竞读。再次感受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3、理清思路,总观冬天。带着问题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
2-4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景物?(山)
三、合作探究,品析山景
1、齐读2-4段,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三段具体写了什么景色?分别有什么特点?
总结:阳光下——温静;雪后——秀气;城外——淡雅
(2)说说哪些词语或句子写得好?可不可以替换?为什么?
(3)如何使文章的语言生动优美?
总结:重点体会“晒”、“睡”、“小摇篮”等词句,体悟运的比喻和拟人修辞手法的妙处。
(4)从字里行间流露出什么情感?体会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说说原因。并仿写一段。
四、拓展活动,总结升华
1、有感情地朗读,回忆济南的山的景象,在这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处的景色,为什么?
2、对比阅读朱自清的《春》,讨论二者的在写景上的异同。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乘兴练笔,来描绘喜爱中的夏天。
六、板书设计
济南的冬天
阳光下——温静
山雪后——秀气
城外——淡雅
《济南的冬天》教案优秀7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和新词。
2、学习文中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具体活动的描写技能。
3、反复朗读课文,品味景中真情。
4、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细致观察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文学常识及生字新词
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本文是作者在齐鲁大学任教时写的。
老师指导同学们看第6页的插图。
生字新词12个,读音和默写都要正确。镶,单单,安适,着落,慈善,肌肤,秀气,宽敞,贮蓄,澄清,空灵,地毯。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请一名学生朗读课文。请学生点评课文朗读情况。
2、把握全文结构。
文章共有几段,每段主要写了什么?
文章的第一段写了什么?
——写了济南冬天的特点:温晴
作者是用什么手法写出这一特点的?
——作者用对比手法写的。用北平对比济南,突出无风声的特点;用伦敦对比济南,突出响睛的特点;用热带对比济南,突出无毒日,温和的特点。
接下来作者是抓住哪些景物描写济南冬天的?
——济南的山和济南的水。
作者写了哪些情形下的山,分别具有什么特点呢?
——阳光朗照下的山,温暖、舒适的特点;薄雪覆盖下的山,太秀气的特点;城外远山,小水墨画的特点。
济南的水有哪些特点?
——温,绿,清
3、结合课文结构分析本文的写景顺序
——扣住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由里往外,由山到水描写景物。作者以自己的感受,通过济南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然后紧扣“温晴”描写了济南冬天的全景,济南冬天的山,济南冬天的水。在写山景时,先写朗照下的山,再写薄雪覆盖下的山,最后写城外远山。在对山水的描写中充分体现了“温晴”的特点。
三、合作探究
1、品味下列语句,体会句中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3)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投影展示济南冬天山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边看图,边看以上三个句子里拟人手法的运用。
2、根据你的理解,标出课文第3段的重音和停连,并尝试朗读这一段。
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摇篮里,他们全安静不动地低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儿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3、朗读第五段,读后看第7页上的插图。整体看这幅图,近处有什么?远处有什么?
四、小结
本文抓住济南冬天温晴的天气特点,描绘了一幅幅济南特有的动人的冬景图,抒发了作者深深的喜爱的赞美之情。语言优美生动,准确传神。
五、作业
借鉴课文的某些写法,就你家乡冬天的风景写一个片段。注意抓住特点来写,不少于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