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古文练习题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练习题,只有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地发挥每一道习题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深化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什么样的习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诫子书》古文练习题……
《诫子书》古文练习题
在社会的各个领域,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练习题,只有认真完成作业,积极地发挥每一道习题特殊的功能和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深化我们对知识的理解。什么样的习题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诫子书》古文练习题,欢迎阅读与收藏。
《诫子书》古文练习题1
学习目标:
1、读准字音,熟读成诵。
2、在理解重点词语的基础上翻译全文。
3、理解文中深刻的人生理念和父对子的殷殷期望。
一、 反馈展示:
1.《诫子书》选自 ,作者 ,字 ,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我们以前学过他感人肺腑的课文《 》,陆游对这篇千古传诵的表文曾称赞道: , 。
2.给粗体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夫君子之行( ) 澹泊 ( ) 淫慢( )则不能lì( )精
险躁( )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 )遂成枯落( )悲守穷lú( )
3.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
①夫君子之行 ②非澹泊无以明志
③非宁静无以致远 ④非志无以成学
⑤淫慢则不能励精 ⑥险躁则不能治性
⑦年与时驰 ⑧遂成枯落 ⑨悲守穷庐
4.背诵默写
夫君子之行, , 。非澹泊无以明志,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 。
淫慢则不能励精, 。 ,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二、精读课文,疏通文意
5、小组合作学习:
借助课下注释,工具书自主翻译课文,了解文章内容,圈画疑难问题。
探究不成的,小组代表上台板书。
6、师生讨论交流,解决疑难句子
三、研读赏析课文
7.解题
8.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或亮从哪几个方面来告诫和勉励儿子的?)
四、课堂练习,总结提升
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10.在《出师表》一文中也有能体现诸葛亮的淡泊名利的思想的语句是 ,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后面问题。
章武三年春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②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③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注释】①笃:病重。②竭:用尽。③敕:告诫,嘱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必能安国: 若嗣子可辅: 事之如父:
2.翻译句子
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
3.请写出一个人们陈赞诸葛亮高风亮节的成语。
4.近人游俊曾写过一副对联:“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你知道其中的“两表”“三顾”“一对”分别是指什么呢?
两表: 三顾: 一对:
5.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东和: 收二川:
七擒: 北拒: 排八阵:
五、谈感受,说启发
1、从文中找出自己所喜欢的一个警句,谈自己的理解和所受到的启发。
2、积累与文章相关的名言警句。
《诫子书》古文练习题2
【练基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君子之行 ( )
(2)俭以养德 ( )
(3)非宁静无以致远 ( )
(4)淫慢则不能励精 ( )
(5)险躁则不能治性 ( )
(6)多不接世 ( )
答案:
(1)品德高尚的人
(2)用、凭借、依靠
(3)实现远大目标
(4)懈怠、懒惰
(5)陶冶性情
(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解析】选D。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3)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诫子书 ( )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 ( )
③年与时驰 ( )
④非志无以成学 ( )
答案:①告诫 ②振奋,振作 ③消失,逝去 ④立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练能力】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诫子书》全文。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
1.写出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性 ( )
(2)子无以鲁国骄士 ( )
答案:(1)陶冶 (2)因为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
答案:要立德、修身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文:
答案:(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2)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附(乙)【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你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慎重吗?”
二、(2013包头中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7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 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 (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孙叔敖疾 ( )
(2)王数封我矣 ( )
答案:(1)生病(或生重病) (2)多次(或屡次)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
(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6.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结合文中“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思考作答。
答案: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
7.“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能力。从孙叔敖不接受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
附【译文】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