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读后感(通用13篇)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诫子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诫子书》读后感 1 诫子书虽然写于两千多年前,但仍值得我们……
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诫子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诫子书》读后感 1
诫子书虽然写于两千多年前,但仍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诫子书”强调“静”与“俭”,是学习,才干和志向的基础,是自我修养,自我砥砺,自我提高的关键。那什么是真正的静呢?“静”在身体外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泰然,稳重,礼节,娴静,含蓄等等。“静”在身体内部的表现,可以理解为满足,专注,快乐,充实,激情,乐观,向上等等,凡能够使身心达到积极和谐状态的'一切,都应称之为“静”。
在“小窗幽记”中讲“多躁者,必无沉潜之识;多畏者,必无卓越之见;多欲者必无慷慨之节;多言者,必无笃实之心;多勇者,必无文学之雅”。多躁,多畏,多欲,多言,多勇都将影响身心达到“静”的最佳状态。
我认为诸葛亮写的很对,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多读书,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多看书,长大就是一个没用的人。我长大相当老师或医生,要实现目标,只有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通过刻苦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达到。作文
《诫子书》读后感 2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诸葛亮先生临终前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书中包含了对儿子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也写出来普天下的父母对孩子的心声。成为后代人为修身养性的学习的典范:有才德人的行为操守,要做到屏除杂念和干扰,要做到宁静专一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诫子书与其说是诸葛亮先生写给自己儿子的“告诫信”,也更是为激励后辈而留下的.“警惕书”。
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更要做到诸葛亮先生所希望的那样,勤学立志,恬静内心,修身养性,切勿懒散急躁,好好学习,立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努力!成为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
《诫子书》读后感 3
今天我们学了诸葛亮的《诫子书》,这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自己儿子的家书。这家书是诚恳又富有哲理的,表现出了他对儿子的'殷切期望。让我从中看到了诸葛亮的智慧,也看到了他超越凡人的淡泊,这就是他伟大的原因吧。
正如诸葛亮所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我们每个人的人生都要有理想,在追求理想的路上会有很多困难和诱惑,我们都要努力克服它,多多听取别人的意见,不要害怕困难,不要被诱惑,朝着目标,努力奋斗。我相信,没有什么可以阻挡我,我会努力,朝着理想努力前进!
《诫子书》读后感 4
最近,我在背《经典诵读》上的《诫子书》,感到写的.特别好。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著名政治家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著。
我觉的文中“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说得特别好。这句话的意思︰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我认为诸葛亮写的很对,我们只有认真学习,多读书,才能成为一个有用的人。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多看书,长大就是一个没用的人。我长大相当老师或医生,要实现目标,只有把大目标分成小目标,通过刻苦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达到。作文
《诫子书》读后感 5
《诫子书》乃是临终前诸葛亮写给儿子司马瞻的家书,从中读出了一个品行高洁,才华横溢的父亲对孩子的殷殷教诲和无线期望,如今成为后世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通过此书可以明白很多道理。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诫子书》中的名句,告诉我们学习得静下心来,不要浮躁,要珍惜光阴,刻苦学习才会有大作为。这篇文言文的中心句就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通过这句话让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人不必人前显圣高人一等,平静淡泊的生活才能够培养自己的能力,明确自己的志向,实现远大的目标。
总之,读完诸葛亮的'《诫子书》之后,我明白了很多道理,我认为一个人想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那就必须要学着做一个君子,而要成为一个高风亮节的君子,那就必须要学会修身养性,也必须要懂得自我激励,懂得自我充实,懂得自我警醒,懂得自我升华。
《诫子书》读后感 6
《诫子书》的意思: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会用静思的方法去反省自己,使自己尽善尽美,用俭朴来规范自己、教育自己、培养自己,让自己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不静下心来就不能为远大理想而刻苦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见识和才干;没有坚定的意志就不能成功学业。放纵欲念和消极怠慢的做法会让人丧失奋发向上的信心,轻率和浮躁的行为会让人无法陶冶性情而失去高尚的气节和品性。青春年华随着时间流失,意志随着光阴消沉,成为对社会毫无用处的枯枝败叶。最后,只有悲伤困守自己贫穷破旧的.家,那时后悔就来不及了。
读诸葛亮的《诫子书》,体会颇多,感触甚深!余特别欣赏文中的三句话。
其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它不仅仅是一种禅意,也是一种智慧。只有心中宁静,心境才能自清;心境清了,心态自然就好。心态好的人不容易受困于俗世红尘那纷繁的表面现象所扰乱。心静则理想明,意志愈加坚定,目标自然也就不难实现。再,淡泊是为了明志,宁静则可以致远。说明淡泊与宁静不是消极,而是潜藏一种动力。即,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态度。闽南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爱拼才会赢!就是这样一句简简单单、普普通通仅五个字的话长期激励所有的闽南人去努力、去打拼。“爱拼才会赢”也因此成为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敢于拼搏的一种精神!
其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静既能修身又能养性;节俭廉洁既能促成人的良好习惯,又能培养人的优秀品德。让人生在俗世红尘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意志,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高尚的思想境界,保持清白与洁净,从而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高品位的人生!
其三,“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是啊!人在贫困潦倒时不去努力打拼,只会死守、悲守困境,那将是一种可怕的悲观、颓废、消极的态度,长此下去便无药可救,这种态度实在不可取。与其如此穷守,不如去努力打拼,或许还有一线希望,能逆转困境,改变“穷庐”,让“绝处”“逢生”!让自己在逆境中赢得精彩人生!
诸葛亮的《诫子书》全文虽然只六句话,总共才八十六个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哲理;虽然言简意赅,但内涵丰富;虽然篇幅短小,但蕴义深远。在现实生活中,世人不可不读,不可不思,它给我们的启示和教育不可忽视。对社会仍然有着不可或缺的现实意义和积极意义!
小时候,很是佩服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诸葛亮曾经是心中的偶像。现在,通过认真解读《诫子书》,余对诸葛亮这样的历史人物有了更深更全面的了解,对诸葛亮的心性德操亦备加推崇,并师以为范!
《诫子书》读后感 7
《诫子书》是我国古代三国时期蜀国的著名政治家、谋略家、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的诸葛亮54岁临终前写给他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诸葛亮的《诫子书》短小精悍,区区八十六字,却深刻地阐述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道理,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读来发人深省,使人回味无穷,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
那个时代正值汉室衰微,诸侯割据,战乱不已,诸葛亮一心为国,光明磊落,为匡扶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他人和自己的儿子率先垂范,显现了高尚人格,时至今日仍然让我们肃然起敬。 斗胆地说时下就算你能写出洋洋洒洒的精巧小说未必就能写出上乘的类似于《诫子书》的传世名篇。君不见《诫子书》八十六字,字字珠玑,阐述了敬业精神,修身养性,治学做人的深刻道理。虽说《诫子书》是一千多年前的诸葛亮写给其儿子诸葛瞻的,但其内容流逝至今却也不乏为我们领导干部的。
文章开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内心淡泊才能豁达雅量,内心宁静才能戒骄戒躁,心胸开阔乃能登高,登高方能望远。修养淡泊,甘守宁静,以超然心态对待眼前一切,少一点计较,多一点包容,多一点公心,少一点私人,这是我们领导干部必须做到的.,在其位,便要谋其政,不要忘乎所以,不计民生民本,要踏踏实实的干一番事业,才能得到百姓称赞。
古人都知道以静思来反省使自己尽善尽美,一简朴来培养自己的高尚品德,而我们现在有些干部却因一时的名利得失满腹牢骚,那些“翻身落马”者就因不善于修身养性,于是乎守不住清贫,耐不住寂寞,让金钱、美色、私利突破了自己的道德防线,成为“糖衣炮弹”的俘虏,沦为党和人民的罪人。
社会再开展,时代再变化,人也再变,任何时候,都要静心反思才能保持平和心态是,哪怕你岗位调换,职位升迁,都要做到得意不忘形,失意不泄气,堂堂正正为官,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踏踏实实学习,恪尽职守,不要满腹牢骚,锱铢必较,与为官之道大相径庭,才能上对得起父母,下对得起百姓。
《诫子书》读后感 8
在寒假里,我做了许多事,也看了许多书。但让我记忆最深、启发最大的是读了《诸葛亮兵法》里的《诫子书》。
诸葛亮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也是留芳千古的谋略家。今天爸爸推荐我读他写的《诫子书》,让我从他教育儿子的侧面懂得了他超人的智慧不是天下掉下来的,而是他修身、立志、勤奋和学习的结果。
《诫子书》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文章主张通过“静”来个修身,通过“俭”来养德。教育他的儿子要有远大志向,并通过努力学习增长才干来实现志向,而要学习好知识就要宁静专一。否则年华将随时光而飞驰,人的斗志也将随岁月而流逝,最终将象枯树一样枯败零落,成为社会无用之材,悲哀地坐守穷困的草舍,到老了一事无成,后悔莫及。
诸葛亮对他儿子这样教育,相信他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诫子书》对我也很有教育意义,我生性好动,爱好广泛而难以专心做好一件事,遇到困难就爱打退堂鼓,以至于学习成绩起伏不定,下棋更是大起大落,大概就是因为没有“澹泊明志”、“宁静致远”。
诸葛亮之所以年仅二十八岁就当了刘备的军师,谈笑间杀敌于千里之外,并在乱世中为刘备打下蜀国江山,名垂千古,肯定是从小“宁静致远”,博览群书。我想我如果从现在就开始专心学习,“宁静修身”、“勤俭养德”,成不了诸葛亮,也定能比诸葛亮儿子强。
《诫子书》读后感 9
诸葛亮,大家应该人尽皆知,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后来任属国丞相。而诫子书,正是诸葛亮写给他的儿子诸葛瞻的,告诉诸葛瞻勤学立志,修身养性,应该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荒唐险躁。
本文中第一句说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就是指有道德修养的品德,是依靠内心安静专辑来修养身心的,也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还有一句是“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意思是指,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休养性情。冲这一点,我就没有做到,别说内心安静专一了,就我这天天轻薄浮躁,马马虎虎,粗心大意。连个学习都没有办法认真的.去好好学,更别说是修身养性,振奋精神了。
还有便是最后一句“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这一句的大致意思就是,年龄虽同属光华逝去,一直随同岁月而消失,最终成为年老志衰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只能悲伤的困守在破房子里,又怎么来得及!是啊,如果不好好珍惜时间,只能看时间日月如梭了。如果不好好珍惜时间去利用的话,最终只能成为年老致衰的人。如果不好好珍惜时间去学习的话,最终,只能对社会没有一丝贡献。如果不好好珍惜时间,做到这几点话,最终只能悲伤的困在破房子里悔过了。
这篇诫子书,就是诸葛亮写给与告诫自己儿子的她告诉了自己的儿子诸葛瞻,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也表达了诸葛亮希望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对呀,这也是我们现在应该做到的一个事情。培养品格,修身养性……
《诫子书》读后感 10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就是东汉末年最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在临终前写给8岁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以后就成为历代相传的修审理志的名篇,这就是《诫子书》的前世今生了。
《诫子书》在我们华夏各地都有余音,例如:湖北为了纪念诸葛亮亮举行了万人诵读《诫子书》的活动;我们还看了一段视频是诵读《诫子书》表演《诫子书》歌唱《诫子书》这三种形式;还有在军校的学生们们站得整整齐齐全校诵读《诫子书》。可想而知,人们为了纪念诸葛亮给他的儿子诸葛瞻写的家书,举办的活动是多么隆重啊《诫子书》中的一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至今仍被很多人奉为座右铭。诸葛亮在家书中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他对儿子的期望,千言万语只化作这五句话,而就在这仅仅的五句话中,是深藏了多少言语啊我们现在又有谁有这么一位品格高尚、才学渊博的父亲呢?
《诫子书》不仅仅是给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这也是诸葛亮对他自己一生的总结。我们也一起诵读诸葛亮的《诫子书》,细细品味书中所蕴含的.道理,也让我们感受一下诸葛亮的一生吧我们以后要做一个君子所拥有的品德的人;要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要依靠简朴的作风培养品德;要看清世俗的名利,才能表明自己的心志;要身心宁静,才能达到自己理想的目标;要学习就要静下心来,专心致志;想要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努力学习才会有广博的才干;有志向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要珍惜时间,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诫子书》读后感 11
“君子有所长,必有所短。”我认真阅读了《诫子书》这本书,这句话一直回荡在我的心中,久久不能忘记。我觉得《诫子书》里讲到的许多为人处世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去学习。
《诫子书》这本书是诸葛亮所写的'一部著名的三绝之作。
我读了这本书,使我深有体会,它让我明白了许多道理:做人要谦虚、诚实,要懂得知足;遇到问题要能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遇到问题要勤思考,要有恒心,有毅力,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大学问家;遇到事情要能多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不仅要有坚强的毅力和决心还要有坚强的毅力,只有这样,才能成功!
《诫子书》读后感 12
近日,读了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信,题目为《诫子书》。区区几百字,从谆谆教诲中,感受到了那颗慈父晶莹剔透的心,从正反论述中,领悟到“静”对于一个人成才的至关重要。
何为静。“静”就是淡泊、宁静,是一种摒除杂念和干扰而安宁专一的精神状态。“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文中的名言警句充分道出了宁静专一是学习和修身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宁静专注才有利于学习和修养身心,品德修养足够好,学有所成才能达成远大目标,才能成才。
纵观古今中外,大凡在某一领域有突出成就的人,一般都具有淡泊宁静的生活态度。
晋代陶渊明做了短短八十几天的彭泽县令,就厌恶了官场的虚伪黑暗,他毅然改变了人生的航向,选择了归隐田园,过上了淡泊宁静,专注诗文的生活,于是后人才有幸能读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的`清新舒畅的名句。试想如果当时他没有选择“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而是继续周旋于官场,浮躁地过完一生,那么世上就会少了一位田园诗人。
居里夫人亦是不逐名利的人,最厌烦那些无聊的应酬。她或许觉得太多的酒会舞会,太多的喧闹会打破内心的宁静,没有了宁静就不能专注于实验研究。清醒的头脑让她醉心于科学,在没有纷扰的实验室里挥洒青春和智慧,在1903年12月她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11年,居里夫人又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一位女科学家,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两次在两个不同的科学领域里获得世界科学的最高奖,这在世界科学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事情。这其中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面对喧嚣的尘世,矜持者始终保持着一份高贵的疏离,那一份恬静怡人,始终拒绝浮躁,清明在心,成为一道绿色的风景线。
《诫子书》读后感 13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静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研精,险躁则不能理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澹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句话,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讲是非常熟悉的一句处世格言了,而且被很多人用于个人休养时的自我劝诫。我知道这是诸葛亮留给世人的处世箴言,但并不确知其出处。在读了国学大师南怀瑾的著作《论语别裁》后,读到了这篇《诫子书》,不由得为诸葛老先生的高瞻文思赞叹。原来“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仅仅是其为我们奉献的处世为人思想的一个片断,还有更为完整深刻的人生哲理,是我之前未曾见识的。
《诫子书》是诸葛亮在他五十四岁时,写给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关于治学修身的家书。寥寥八十几言,可谓字字珠玑、句句美玉,读来着实令人为之动容。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也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所做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通过这些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的如此深切。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
诵读《诫子书》,我有很多收获。诸葛亮通常被视为道家思想代表人物,道家思想里,最为国人推崇的主要思想之一,便是以淡泊志趣做指导的自身修养;同时他也是儒家倡导个人修为的完美代表。诸葛亮可以说用其一身践行了这样的人生哲学――淡泊(如老子所言“恬淡为上,胜而不美”)勤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不论是他的道德、事功还是文章,无不体现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卓而不凡的高尚人格与境界。
在今日,对我而言,我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来告诫自己。处世之时,不论自己面对何人何事,都应以“静”字为先。让自己的心静下来,才能在纷繁的'世事前拨云见日,确定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为之努力而不至于盲从迷失。修身之际,不论是在面对何种欲望,都应“俭”字当头。节省用钱,避免成为无聊贪念的奴隶;生活规律而节制,不滥用身体而保持健康;节俭渡用光阴,避免荒废生命而“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维护一个清清朗朗的精神,享受每一天来自生活的馈赠,包括来自生活的幸福快乐与苦痛失意;让自己一天天积累人生智慧,与患得患失说再见。
努力按以上的信条修身养性,说来容易做来难。但是,为自己,为家庭,也为儿子言传身教做好榜样,我又怎么会不愿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