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的试题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子书 试题

管理员

摘要:

关于诫子书的试题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诫子书的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诫子书的试题 1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夫君子之行……

关于诫子书的试题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试题,试题是命题者按照一定的考核目的编写出来的。还在为找参考试题而苦恼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诫子书的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诫子书的试题 1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

  (1)君子之行( )

  (2)慢( )

  (3)成枯落( )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夫君子行( )

  (2)俭养德( )

  (3)非学无广才( )

  (4)淫慢则不励精( )

  (5)年时驰( )

  (6)意日去( )

  3.下面的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夫君/子之行

  B.非学/无以广才

  C.淫慢/则不能励精

  D.非淡泊/无以明志

  4.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诫子书》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三国时期著名的________、________。与他相关的故事有:________________等。该文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

  6.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诫子书》中诸葛亮总结一生经历,对儿子的教诲与期望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诫子书》中阐述“学、才、志”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诫子书》中阐释过度享乐和急躁对人修身养性产生不利影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所在的学校正在开展以“家风家教大家谈”为主题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为了宣传这次活动,校学生会拟写了一幅宣传标语。下面是这幅标语的上半句,请补出下半句。(要求:与上半句语意相关、句式相同、字数相等)

  严家训时时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同学今年春节去一位亲戚家做客,只见亲戚家6岁的小孩儿拿起筷子,把桌上自己爱吃的菜一个劲地往碗里夹,亲戚劝阻无效,奶奶在一旁说:“孩子还小,长大就好了。”你同意奶奶的说法吗?请说出理由。

  (3)回顾你的成长历程,写一则父母教育你的小故事。(50字左右)

  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8.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非宁静无致远( )

  (2)险躁则不能治( )

  (3)年时驰( )

  (4)成枯落( )

  9.翻译下面的句子

  (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10.下面对这篇文章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

  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

  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

  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

  11.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欧阳修

  范仲淹二岁而孤①,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③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④仕,每⑤慷慨⑥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⑦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注释】 ①孤:幼年丧父。②昏怠:昏沉困倦。③沃:浇,引申为 “洗”。④既:副词,不久,后来。⑤每:常常。⑥慷慨:形容慷慨激昂。⑦谪:贬谪,贬官。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粥而读( )

  (2)以水沃面( )

  (3)不给( )

  (4)乃至被受贬( )

  13.“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翻译是( )

  A.每天拿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14.选文的层次已经用“∥”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15.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他发愤苦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的作用。

  参考答案

  1.(1)fú (2)yín (3)suì

  2.(1)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2)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

  (3)使……广博,增长

  (4)放纵

  (5)疾行,指迅速逝去

  (6)岁月

  3.A(解析:夫/君子之行)

  4.(1)屏除杂念和干扰来提高自己的修养,勤俭节约来培养自己的品德。

  (2)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5.诸葛亮集 诸葛亮 孔明 政治家 军事家 孔明借东风、空城计 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6.(1)非淡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3)淫慢则不能励精 险躁则不能治性

  7.(1)示例:好家教人人夸(立家训代代传)

  (2)示例一:不同意。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小养成,文明礼仪要从小事做起。

  示例二:同意。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能立竿见影,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2)示例:有一次,我数学考试不及格,背着父亲偷偷地签上他的名字。父亲发现后,打了我一顿,严厉地告诉我“做人要诚实”。我深受教育,再也没做过不诚实的事。

  8.(1)达到 (2)修养 (3)随同 (4)于是

  9.(1)如果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如果意志不坚定就不能学有所成。

  (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

  10.D

  11.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并注意珍惜光阴,勉励他刻苦学习。

  12.(1)吃 (2)往往,总是 (3)供应 (4)说别人的坏话

  13.B

  1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②做官后因直言而遭降职;③刻苦自励且心忧天下。

  15.二岁而孤 家贫无依 或夜昏怠 辄以水沃面 食不给 啖粥而读

  16.揭示主题

  17.参考译文:

  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家中贫困无依靠。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努力读书,有时候夜里昏沉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慷慨激昂地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做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诫子书的试题 2

  【练基础】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夫子之行 ( )

  (2)俭养德 ( )

  (3)非宁静无以致 ( )

  (4)淫则不能励精 ( )

  (5)险躁则不能治 ( )

  (6)多不世 ( )

  答案:(1)品德高尚的人 (2)用、凭借、依靠 (3)实现远大目标 (4)懈怠、懒惰 (5)陶冶性情 (6)接触社会,有“用世”的意思

  2.翻译下列句子。

  (1)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译文:

  (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译文:

  (3)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译文:

  答案:(1)学习必须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

  (2)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

  (3)年华随着光阴逝去,意志随着岁月消磨。

  3.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夫/君子/之行

  B.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解析】选D。D项正确停顿应为: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4.用课文原句填空。

  (1)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当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这两句话是: , 。

  (2)《诫子书》全文的中心论点是: , 。

  (3)《诫子书》中能表现“躁”的危害的句子是: 。

  答案:(1)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以修身 俭以养德 (3)险躁则不能治性

  5.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1)~(3)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子书 ( )

  ②淫慢则不能精 ( )

  ③年与时 ( )

  ④非无以成学 ( )

  答案:①告诫 ②振奋,振作 ③消失,逝去 ④立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译文:

  ②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译文:

  答案:①过度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暴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②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破房子里悲伤叹息,又怎么来得及。

  (3)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人在少年时期应该树立远大的志向,发愤图强,避免老了后悔。

  【练能力】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3题。

  (甲)《诫子书》全文。

  (乙)成王封伯禽于鲁。周公诫之曰:“往矣,子无以鲁国骄士。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子,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吾闻,德行宽裕,守之以恭者,荣;土地广大,守以俭者,安;禄位尊盛,守以卑者,贵;人众兵强,守以畏者,胜;聪明睿智,守之以愚者,哲;博闻强记,守之以浅者,智。夫此六者,皆谦德也。夫贵为天子,富有四海,由此德也。不谦而失天下,亡其身者,桀、纣是也。可不慎欤?”

  (《周公诫子》)

  1.写出下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险躁则不能治 ( )

  (2)子无鲁国骄士 ( )

  答案:(1)陶冶 (2)因为

  2.这两篇短文都是告诫儿子的文章,但中心内容不同。其中(甲)文诸葛亮告诫儿子的中心内容是: ;(乙)文周公告诫儿子伯禽的中心内容是: 。

  答案:要立德、修身 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轻视人才

  3.将下列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1)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

  (2)夫此六者,皆谦德也。

  译文:

  答案:(1)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向;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实现远大目标。

  (2)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

  附(乙)【译文】

  周成王将鲁地封给周公之子伯禽。周公告诫儿子说:“去了以后,你不要因为(受封于)鲁国就怠慢人才。我是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成王的叔父,又身兼辅助天子的重任,我在天下的地位也不能算轻贱的了。可是,我一次沐浴,要三次停下来,握着自己已散的头发,接待宾客。吃一顿饭,要三次停下来,接待宾客,还唯恐(因怠慢)失去人才。我听说,用恭敬的态度来保有宽以待人的品行,就会得到荣耀;用节俭来保有广大的土地,必定会有安定;用卑谦来保有显赫的官职,就是高贵;用警备之心来保有人口众多、兵强马壮,就意味着胜利;用愚笨来保有聪明睿智,就是明智;用浅陋来保有渊博,也是一种聪明。这六点都是谦虚谨慎的`美德。你贵为君王,之所以拥有天下,是因为遵从了这些品德。不谦虚谨慎从而失去天下,进而导致自己亡身,桀、纣就是这样的下场。(你)能不慎重吗?”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4~7题。

  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 ③。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②荆:楚国的别称。③ (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孙叔敖 ( )

  (2)王封我矣 ( )

  答案:(1)生病(或生重病) (2)多次(或屡次)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

  (2)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

  6.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至今不失”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从“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再结合文中“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思考作答。

  答案:因为“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选择地名不吉的封地就不会被楚人越人惦记抢夺。(或: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 。)

  7.“孙叔敖之知”表现在哪两件事上?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此题考查整体感知、概括文意的能力。从孙叔敖不接受封赏和让儿子“请寝之丘”的角度思考作答。

  答案:“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或:做事要有远见;吃亏是福;别人看不上的东西才能长久保有等)。

  附【译文】

  孙叔敖病危,临死前,告诫他的儿子说:“楚王多次封赏我,我都没有接受。我死后,楚王就会封赏你,(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的封地。楚国和越国交界的地方有块叫寝的山地,这个地方的土地贫瘠(不好),而且地名十分凶险(不好、不吉)。楚国人敬畏鬼,而越国人迷信鬼神和灾祥。可以长时间享有的,大概只有这个地方。”孙叔敖死后,楚王果然拿肥沃的土地封给他的儿子,孙叔敖的儿子没有接受,请求楚王封给叫寝的这块山地,所以到现在也没有失掉这块封地。孙叔敖的智慧,在于知道(懂得、明白)不把世俗利益看作利益(不把一般人认为好的看成是好的)。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作为自己所喜欢的,这就是有道的人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