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你一把解读诗词的钥匙的教学设计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教学设计 诗词 解读 钥匙

管理员

摘要:

借你一把解读诗词的钥匙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赏析诗词的意境,品味诗词凝练传神的语言。  2.体会作者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家园亲情,掌握诗词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诗词抒发情感的表现技巧,品味诗词语言和意境。……

借你一把解读诗词的钥匙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赏析诗词的意境,品味诗词凝练传神的语言。

  2.体会作者在各自不同的社会环境下的家园亲情,掌握诗词意象、表现手法、思想感情比较鉴赏的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诗词抒发情感的表现技巧,品味诗词语言和意境。

  2.同中求异,准确理解,找准比较点,规范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是一个诗词的国度,中国人历来有读诗词的传统,千百年来,人们已经习惯于将朝代和文学体裁联系在一起称呼诗词为唐诗、宋词,说明历朝历代对这些文学形式的认可,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词三首》,一同领略诗词的魅力。

  二、听配乐朗诵,明确基调

  在听的过程中,请大家注意朗诵者对情感的把握。

  明确:第一首,舒缓,低沉、哀伤;第二首,伤感,明快;第三首,舒缓、深沉,富于变化。

  三、合作品读,沉浸文本

  全体学生合作朗诵三首作品,提醒学生注意读准字音与节奏,最重要的是读出情感,用自己的声音诠释你对文本的理解(配乐朗诵)。

  四、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编者把这三首作品放在一起,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么?

  1.相同点(题材、体裁、意象、写作手法等)

  (1)表达思念亲人

  (2)第一首和第三首意象上都有月亮

  (3)这种思念都发生在秋天、夜晚

  (4)都用了想象的手法、情景交融

  2.不同点(体裁、写作手法等)

  (1)诗歌(五言律诗、七言绝句、豪放词)

  (2)同样是写思念之情,它们的写法一样吗?你能具体说说么?

  (3)跟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你的阅读感受。

  采用从对方着笔——诗从对面来,怎么写思念的?具体读一读文本,从妻子写起。

  你还知道有哪些诗句么?

  A.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B.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柳永《八声甘州》

  这种写法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其实并不少见:

  PPT投影:诗从对面来

  高适《除夜作》

  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4)诗从对面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委婉含蓄地表达对家人的思念,表达对妻子的思念,体贴和关心,富有人情味。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

  这首诗仅仅是是反映一个家庭的不幸么?从哪里能看出来?

  文学是时代的晴雨表,这首诗不仅是是写个人的不幸,更是那个动荡时代的缩影,它折射出人民的的疾苦,国运的衰败。

  (5)在大家的心目中,杜甫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我们后人称杜甫为诗圣,诗圣是后人献给杜甫的一顶桂冠,忧国忧民,心系家国天下,悲天悯物的情怀,是我们对他最深的印象。诗人艾青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我想,这句话也可以作为杜甫一生最好的诠释。

  再来看《夜雨寄北》:

  同样表达思念之情,这首诗又是通过怎样的手法来写的?

  (1)虚实结合(板书),开拓出一片想象的境界。巴山夜雨两次出现,写的是同一个时间的事情么?一个是写眼前之景,一个虚写,是对未来的设想。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2)意象的重复,这两处重复正好构成音调与章法的回环往复之美(形式上)。

  近体诗一般避免字面重复,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如果使用恰当,往往能打破常规,化腐朽为神奇。

  最后看《水调歌头》:

  同样是写思念之情,杜甫用诗从对面来,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让人耳目一新,李商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关注的也是自己的生活,委婉动人。苏轼关注的则是——整个宇宙人生。

  那么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打动你的到底是什么?

  (1)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作者的想象大胆奇特。

  (2)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借月表达思念,告慰弟弟、自己,以及普天下不能团圆之人,能引起所有人的共鸣,惟其如此,这首词才有了特殊的的魅力。

  (3)语言如行云流水;风格很豪迈奔放,意境豪放阔大,情怀乐观旷达。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的达观让我们感佩。不如意时常八九,苏轼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我们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事情,已经想得很清楚,并将这种认识上升到了一个哲学的层面。重读苏轼的作品,一定会给你精神上的力量。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寄予了美好的愿望,这一句早已超越时空,成为一切热爱幸福生活的人们的共同愿望。

  难怪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品读了《诗词三首》,从这节课来看,我们读诗词一般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

  比如题材、体裁、意象、修辞手法、语言风格、写作手法(如虚实结合、想象、衬托,对比、情景关系等角度)来思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们是我们解读诗词的一把把钥匙,我们希望这节课能为大家未来阅读诗词打开一扇小窗,诗词的艺术百花园中还有很多精彩,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寻找并发现。

  六、作业设计

  (1)背诵三首诗词。

  (2)推荐阅读《苏东坡传》

  一、设计思想 每堂课都是教师生命活动的一部分,因此,课堂教学对他们而言,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做的付出,不只是完成别人交付的任务,它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自我实现的过程。

  二、教材分析

  《丹柯》是选自人教版《外国小说欣赏》中的一篇小说,学习时要引导学生在文本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体验去感悟主题,理解主题的复杂性。

  三、教学目标

  1.领会精读课文的内容和题旨。

  2.理解小说的主题及表达方式。

  3.考察小说主题与内容的关系,不同艺术手法对主题呈现的意义。

  4.认识小说主题的选择与开掘以及主题观的演变。

  四、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一波三折的情节设置对主题的作用。

  2.从多角度理解作品主题。

  五、教学过程

  (一)导语:让我们用一首诗来一起走进小说。我是一个骄傲的勇士/曾经的家园变成了谁的属地?/那巨人似的大树哼着愤怒的歌子,/血腥的残忍卷裹着森林,/阴郁的歌声又在响起。/我是一个骄傲的勇士/血液沸腾而成英雄。/让我那高擎着的燃烧的心,指引你们前进!/不要害怕,让我离去,保全你的躯体。/抬起你们的脚,别再迟疑,/让思想化为行动,把恐惧凝成力量,/广阔的草原就在前方。/那高擎着的燃烧的心,是至高无上的荣益!

  (二)温故知新:

  师:请同学们思考:阅读小说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生1: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所以要读懂小说就要先抓住这三点。

  师:说得在理。此外,我们首先要明白选编小说的教学目的,就是把小说文本放在本单元话题去解读——(停下,看着学生)主题!(学生异口同声),是的,在学习时,这方面我们更要注意体会。现在我们就运用学过的知识和方法,先来自读这篇课文。阅读时,同学们可以参看黑板上的自读提示,也可以互相研讨。要求在自己的本子上做些记录。(自读提示:1.理清故事情节,丹柯遭遇到些什么?他是怎么面对的?2.那些族人做了那些事,可以找出描写那些人心理行为的语句加以品味。3.英雄为了谁?又能怪谁?(学生自读研讨六分钟,教师边巡视,边与学生交流)

  (三)师生研讨:

  师:通过阅读,同学们对课文有哪些发现和感受?

  生2:故事讲的是一群族人碰到了困境,丹柯为了带领大家走出困境,抓开自己的胸膛,掏出一颗燃烧着的红心给人们照亮前进的道路,他自己却含笑而死。

  师:你是一语中的,具有一双慧眼!看来对整篇文章很熟悉了。

  生3:丹柯不仅为大家剖心,付出了死的代价,而且丹柯的心被胆小的族人踏碎,他的心化为草原星火。

  师:补充得好,你很仔细,对小说已了如指掌了!

  生4:丹柯为了使族人摆脱异族的侵略和奴役,带领大家冲破重重困难去寻找光明自由的幸福生活,族人在遇到密林时却开始抱怨他年轻而没有经验,大雷雨来临时,众人更是对他争相诋毁、责难,甚至围攻、并企图置他于死地,丹柯先是愤怒,继而因怜悯和责任心而原谅了他们,为了尽快带大家走出黑森林,他才剖心引路的。

  师:你分析得很仔细,看来课前你是下了一番功夫。主题的形成途径往往和一个故事的精彩程度相关,只有把故事讲好了,小说的主题才能真正有效地传达出来。可见这篇小说的情节设置上是一波三折,这情节设置上的一波三折凸显出小说主题的悲剧意味。大家都把握了情节,那么,对丹柯这个人物形象,我们知道是个悲剧英雄。下面我们就要关注人物的言行,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人物的言行并说说自己的感受。

  生5:丹柯挺身而出,成为族人的领路人,他勇敢;面对族人的围攻,他会原谅,他宽厚;他掏出了自己燃烧的心,照亮了前行的路,他更是一心为公。

  师:概括得真好!

  生6:你们不能够用思想移开路上的石头。什么事都不做的人不会得到什么结果的……这几句话告诉我们:光靠空想是实现不了自己的理想的,为追求光明和自由,必须要付出行动,我们应该学习丹柯勇于实践,敢于行动的精神。

  师:对,深有同感,我们千万不要做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

  生7: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很好:我们要穿过林子,林子是有尽头的,世界上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师:那好在哪里?

  生8:从丹柯面对困境和委屈无怨无悔、不惜牺牲,我想到自己缺少目标,缺乏毅力,有时又看不到光明的前景,从这里我汲取了力量,我想到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不管如何困难,都不能丧失信心,要相信一切都是有尽头的!

  生9:丹柯挺起胸膛大声地说,我有领导的勇气,所以我来领导你们!可是你们呢?……像一群绵羊一样,他是甘当领路人,对族人是——(停顿)

  师: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生点头状)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非常深刻。没有困境就没有英雄,英雄遭遇的是自然界与族人的双重大雷雨。

  生10:前面还有一处,丹柯领着大家向前走的时候,族人们开始抱怨丹柯,但他还在他们面前走着,他快乐而安详,在族人们怯懦的对比下,更表现了丹柯的自信、坚毅。

  生11:丹柯带领大家最后抵达了草原,那充满安宁、自由的空气,不由得让人心动,太阳发出了灿烂的光辉,草原一起一伏,好像在呼吸一样,草叶带着一颗一颗钻石一样的雨珠在闪亮,河面上泛着金光……显示了丹柯牺牲的价值。

  师:真会思考!你找得与众不同,因为这段是精彩的景物描写,采用了什么手法?——浪漫主义(大家回答)对,除了此处,像森林的险恶环境描写,丹柯剖心引路,心化火星等情节都是极尽想像、夸张之能事。小说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强化了主题的表达效果。(板书)

  生12:我看到的丹柯是乐观的,坚定的、自信的。在遇到密林时,他不急不躁,依旧乐观。在大雷雨来临时,因疲惫和软弱而丧失了斗志的人们众口一词地诋毁他,围攻他,引路的丹柯,却没有对走出森林的信念产生丝毫的动摇。尤其难得的是,族人的出尔反尔并没有让他放弃继续为众人引路的念头,恰恰相反,他更加认定了如果没有自己这些人也许就会灭亡,他太伟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