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替换教案及反思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替换 教案 反思 策略

管理员

摘要: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替换教案及反思(通用6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替换教案及反思,仅……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替换教案及反思(通用6篇)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反思自己,必须要让自己抽身出来看事件或者场景,看一段历程当中的自己。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反思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替换教案及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替换教案及反思 1

  【教材内容】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

  【教材分析】

  例题用文字叙述,学生一般能读懂题意,但不会利用其中的数量关系思考。而通过课件利用“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个数量关系进行的替换活动,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可见,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再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得到一组答案,体会一种思想方法。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用等量替换的方法实现问题的简单化,并相应的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曹冲称象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这个故事吧?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曹冲他是怎么称象的。(点击播放)

  播放结束后提问:曹冲称象,为什么不直接称大象而要称石头?(生自由回答)

  生:当时还没有这种技术。

  师:谁还想说?(那为什么称石头就能称出大象的重量呢?) 师:是的,由于古代的技术落后,不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可是曹冲能想到把一船石头的重量代替大象的重量,称出了大象的体重,真

  了不起。其实,他就是运用了“替换”这种方法解决了问题。(板书“替换”)

  二、教学例题1

  师:大臣们见到曹冲那么聪明,都非常高兴,于是出了一个问题考考他,可是聪明的曹冲想了很久,也没办法解决,你想知道是什么问题吗?

  师:大臣们的问题大致是(口述):把720毫升果汁倒入7个杯子,正好都倒满,杯子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你会列式吗?(课件没有出示杯子)

  生自由说。

  师:720÷7 ?真的这么简单?就能难倒聪明的曹冲?看看,大臣们给的到底是什么样的杯子。(出示杯子)。

  师:看,这样的杯子,能用720÷7吗?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杯子的大小不一样)—— 可以多问几个学生

  师:是的,杯子不一样,所以我们就不能直接用720÷7。那如果,装满的都是?

  让生答:装满的都是小杯或者都是大杯,我们就可以直接算出每个杯子的容量了。

  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大臣们出的问题具体是:(课件出示: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大杯和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请同学们把题目读一读。

  师:你从题目中获得到什么信息?

  (720毫升果汁、6个小杯、1个大杯)(师板书)

  理解关键句

  师:你是怎么理解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这句话的?(多问几个同学)

  (预设之一:把大杯当做标准量,小杯是比较量;反过来那如果把小杯当作标准量(单位一)那大杯的容量是可以说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3个小杯的容量,也可以说3个小杯的总容量等于1个大杯的容量)

  师:其实,也就是一个大杯的容量相当于3个小杯的容量。

  独立思考,合作探究

  1、师:那你想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然后把你的解题过程写出来。

  同桌讨论,生列算式的过程中(师巡视指导,并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

  2、师:好,同学们请看:(指着算式)做对了吗?你来解释一下你的解题过程! 3、课件演示学生所回答的思路。

  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呢?(演示):他是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这时候就有??(生:9个小杯)现在就可以先求出??(小杯的容量),然后我们再根据大杯和小杯之间的关系,求出大杯的容量。

  4、板书小结:

  师:简单的说就是把1个大杯替换成3个小杯,再加上原来的6个小杯,一共就有9个小杯。

  5、请学生说第二种方法的思路

  师:诶?这组算式呢?对吗?谁知道他的想法? 生回答

  6、学生讲完第二种方法后,课件演示。(也要问到点子上,比如:你是根据)

  师:真不错,是把每三个小杯换成一个大杯,这么一替换,得到的就是(大杯)。就可以求出??(大杯的容量),我们在根据大杯和小杯之间的关系求出小杯的容量。

  7、完成板书:

  师:是的,我们还可以把6个小杯替换成2个大杯,再加上原来的1个小杯,一共就有3个大杯。

  师:你们也都像他们这样解决吗?

  检验

  师:到底正不正确呢?我们还要对它进行?

  生:检验。

  师:怎么检验呢?试一试!(留给学生检验的时间)好,谁来说? 生:用240+80=720ml所以正确。

  师:哦,你是验证了一个大杯和6个小杯的容量等于720毫升这个条件,但是请你们好好思考思考,只符合这个条件就可以了吗?(240÷80=3)

  师:所以,我们在检验时不能只考虑一个方面,要从整体去思考。 总结:

  师:刚才我们用什么策略帮助曹冲解决难题的? 生:替换 师:对,替换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那为什么要替换?

  生:因为杯子不同,替换了就能变成同一种杯子,问题变得简单了。 师:你替换的依据是?

  生:小杯是大杯的三分之一。

  师小结:是的,解这道题的时,我们先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替换成同一种杯子,也就是说把两种不同的量替换成同一种量来解决问题。这样,复杂的问题就简单化了!(板书:两种不同的量 替换 同一种量)

  师:看来呀,替换真是一种有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那咱们继续用“替换”这种策略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请看:(出示练习)

  三、巩固应用

  师:你打算填几?跟你的同桌说一说。学生思考后,指名回答。

  1、一壶水2400毫升,这壶水可以倒满8个小杯和2个大杯,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2,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从题目中,我们知道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也可以理解为1个大杯的容量等于( )个小杯的容量。

  如果把小杯替换成大杯,那么8个小杯的容量+2个大杯的容量=( )个大杯的容量。

  如果把大杯替换成小杯,那么8个小杯的容量+2个大杯的容量=( )个小杯的容量

  2、有2个大箱和4个小箱,每个小箱的容量是大箱的1/2,1个大箱可以换成( )个小箱,4个小箱可以换( )个大箱,如果把大箱都换成小箱,则共有( )个小箱。

  3、买15支铅笔和4支钢笔共50元,5支铅笔可以换2支钢笔,每支铅笔和钢笔各是多少元? (留足够的时间给学生做题,展示学生作业时,要问:这个算式表示什么?算得的又是什么?每个数字各表示什么等。 )

  四、全课总结:

  师:你觉得这种替换的策略神奇吗?你有什么样的感想说一说,和大家分享分享。

  师: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替换策略来解决问题的随处可见,比如:(课件出示)在2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10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师:像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可以用替换的策略来解决。只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和思考,我想:我们将会有许多不同的收获和发现,韦老师期待着,那我们下一节课再一起来探讨。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替换教案及反思 2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 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让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理解替换时数量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1. 故事导入

  讲述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出“替换”策略。提问学生:曹冲是如何称出大象重量的?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替换思想。

  2. 探究新知

  出示例题:小明把 720 毫升果汁倒入 6 个小杯和 1 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1/3。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引导学生分析:因为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1/3,所以可以把 1 个大杯替换成 3 个小杯,那么 720 毫升果汁就相当于倒入了 6 + 3 = 9 个小杯;也可以把 6 个小杯替换成 2 个大杯,那么 720 毫升果汁就相当于倒入了 2 + 1 = 3 个大杯。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种替换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学校买了 4 个篮球和 6 个足球,共花去 680 元。已知每个篮球比每个足球贵 20 元,篮球和足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指名回答,集体订正。

  4. 课堂总结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替换”策略的应用条件和方法,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运用策略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故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替换策略的魅力。在探究新知环节,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理解替换的方法,但部分学生在计算时出现错误,需要加强计算能力的训练。巩固练习环节,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替换问题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数量关系,部分学生理解起来仍有困难,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拓展性练习,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替换教案及反思 3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通过替换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的过程,初步感悟替换的策略,并能运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3.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理解替换策略的意义,掌握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方法。

  2. 教学难点

  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灵活运用替换策略,正确把握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情境创设

  展示超市购物的情境,提出问题:小明买了 3 千克苹果和 2 千克香蕉,共花了 20 元。已知 1 千克苹果的价格等于 2 千克香蕉的价格,苹果和香蕉每千克各多少元?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替换来解决问题。

  2. 自主探究

  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并适时给予指导。

  小组汇报:可以把 3 千克苹果替换成 6 千克香蕉,那么总共就有 6 + 2 = 8 千克香蕉,总价 20 元,可求出香蕉的单价,进而求出苹果的单价;也可以把 2 千克香蕉替换成 1 千克苹果,那么总共就有 3 + 1 = 4 千克苹果,总价 20 元,可求出苹果的单价,再求出香蕉的单价。

  3. 巩固拓展

  出示练习:一张桌子和 4 把椅子的总价是 2700 元,椅子的单价是桌子的 1/5。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教师进行点评。

  4. 课堂总结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替换策略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并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

  四、教学反思

  从生活情境入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替换策略的实际应用价值。在自主探究环节,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能够积极探索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在计算过程中,一些学生对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理解不够深入,导致计算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对基本数量关系的复习和巩固,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性。同时,在拓展练习中,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替换策略在其他类似问题中的应用,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替换教案及反思 4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替换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 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运用替换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替换策略的作用。

  2. 教学难点

  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替换的方法,并理解替换后数量关系的变化。

  三、教学过程

  1. 复习导入

  回顾以前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如列表、画图等。出示简单的数量关系题目,让学生用以往的方法解答,为学习替换策略做好铺垫。

  2. 新课讲授

  例题:在 2 个同样的大盒和 5 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正好是 100 个。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 8 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球?

  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把 2 个大盒替换成 2 个小盒,那么球的总数会发生什么变化?或者把 5 个小盒替换成 5 个大盒,球的总数又会怎样?

  学生尝试替换并计算,教师展示不同的替换方法和计算过程,让学生对比理解。

  3. 课堂练习

  给出类似的练习题:3 个大箱和 4 个小箱一共装了 135 千克苹果,每个大箱比每个小箱多装 5 千克。大箱和小箱各装多少千克苹果?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4. 课堂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替换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总结替换的.要点和技巧,强调替换策略可以将复杂的数量关系简单化,鼓励学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主动运用替换策略。

  四、教学反思

  通过复习导入,让学生顺利过渡到替换策略的学习。在新课讲授中,学生对例题的理解较为深刻,能够掌握不同的替换方法,但在计算时,部分学生对大盒和小盒数量变化后的计算容易出错,需要加强训练。课堂练习环节,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但仍有少数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替换策略,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增加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练习,提高学生对策略的运用熟练度,同时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计算习惯。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替换教案及反思 5

  一、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理解替换策略的含义,学会运用替换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转化等思维能力,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3.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建立替换策略的模型,掌握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

  2. 教学难点

  能够准确地找出替换的等量关系,并根据替换后的情况进行正确的计算和推理。

  三、教学过程

  1. 趣味引入

  展示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有 3 只羊和 2 头牛,它们的总重量是 1600 千克,已知 1 头牛的重量等于 2 只羊的重量,羊和牛的`重量各是多少千克?让学生尝试思考解答,引出替换策略。

  2. 知识讲解

  以刚才的谜题为例,详细讲解替换策略。

  如果把 2 头牛替换成 4 只羊,那么就相当于有 3 + 4 = 7 只羊,总重量 1600 千克,可求出每只羊的重量,进而求出牛的重量;或者把 3 只羊替换成 1.5 头牛,那么就相当于有 2 + 1.5 = 3.5 头牛,总重量 1600 千克,可求出每头牛的重量,再求出羊的重量。

  通过图形或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替换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变化。

  3. 实践应用

  出示练习题:某工厂有 5 个大车间和 3 个小车间,共生产零件 480 个。每个大车间比每个小车间多生产 20 个零件,大车间和小车间各生产多少个零件?

  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小组汇报解题思路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4. 课堂总结

  回顾替换策略的应用过程,总结在不同问题中如何确定替换的对象和等量关系,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寻找生活中的替换问题,并用数学方法解决。

  四、教学反思

  趣味引入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在知识讲解中,借助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了替换策略的核心,但在实践应用环节,发现部分学生在确定等量关系时仍存在困难,导致替换错误。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等量关系分析的训练,提供更多不同情境的问题让学生练习,提高学生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在解题后的反思习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策略的本质和应用要点。

  解决问题的策略及替换教案及反思 6

  一、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解决实际问题。

  2.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3. 使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1.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替换策略的本质,掌握替换策略在不同类型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2. 教学难点

  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和要求,灵活选择合适的替换方法,并正确处理替换后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过程

  1. 问题导入

  提出问题:如果把 6 支铅笔和 3 支钢笔放在一起,总价是 36 元,且 1 支钢笔的价格等于 2 支铅笔的价格,那么铅笔和钢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引出替换策略。

  2. 探索新知

  引导学生分析:因为 1 支钢笔的价格等于 2 支铅笔的价格,所以可以把 3 支钢笔替换成 6 支铅笔,那么总价 36 元就相当于 6 + 6 = 12 支铅笔的价格,从而求出铅笔的单价,再根据钢笔和铅笔单价的关系求出钢笔的单价;或者把 6 支铅笔替换成 3 支钢笔,那么总价 36 元就相当于 3 + 3 = 6 支钢笔的价格,求出钢笔单价后再求铅笔单价。

  学生动手计算,教师巡视指导,然后请学生上台展示计算过程并讲解思路。

  3. 巩固练习

  给出一组练习题:

  (1)2 个大袋和 5 个小袋共装米 60 千克,大袋的容量是小袋的 3 倍,大袋和小袋各装米多少千克?

  (2)学校买了 8 张桌子和 12 把椅子,共花了 1680 元。已知 1 张桌子的价格等于 2 把椅子的价格,桌子和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4. 课堂总结

  与学生一起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替换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运用数学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反思

  通过问题导入,让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并对替换策略产生兴趣。在探索新知环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替换的思路,但在计算过程中仍有部分学生出现错误,反映出学生的计算基础需要进一步巩固。巩固练习环节,学生对不同类型的替换问题有了一定的实践,但在处理较复杂的数量关系时,部分学生还不够熟练。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增加一些综合性较强的练习题,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灵活选择策略的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和解题规范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