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余光中的创作

时间:
管理员
分享
标签: 余光中 解读 创作

管理员

摘要:

解读余光中的创作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读余光中的创作,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读余光中的创作  年轻的时候,余光中戏称自己可以以右手写诗,以左手写……

解读余光中的创作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至今驰骋文坛已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解读余光中的创作,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读余光中的创作

  年轻的时候,余光中戏称自己可以以右手写诗,以左手写散文。他对写作四度空间的定义:诗、散文、评论和翻译。对于每一项,他都有其独爱之处,正如他所说:诗是我的`妻子,散文是我的情人,评论和翻译则是外遇!

  余光中的诗,有着很重的自我生命反思感,这表明他对生命的看重;偶有在遣词造句上,用戏谑的手法表达内心感受,也许人生总要点平衡吧。早期诗中融汇了传统与现代、中国与西方的笔法。题材广泛,风格屡变,技巧多姿。可能年事渐长,近期的作品都带着些沧桑,但却没有使读者阅后有感伤。

  余光中的散文,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出发的。从不少文章中看到,他的【情】是处处留的。从小时启蒙、至家人散落天涯海角、自己游历住过的城镇、执教的日子等,他都把心放下去了。常于文中,他诚实地向读者倾心吐意:那段难忘记忆、那段人情、那段不舍等。青壮年时期的作品,如《逍遥游》、《望乡的牧神》等卷章,气魄雄厚,色彩灿丽,更被称为余体。

  余光中的评论,正是见证他为人从不马虎、万事从谨的态度。因为他要求自己的评论文章以经验为基础,记下所见所闻所感,又用自己的感触与悟解,令所论的主体带着古典主义的明晰说理或浪漫主义的丰盈意象。

  余光中的翻译作品产量极为丰富。有中译英的中国现代诗、也有英译中的英美诗歌、小说以至戏剧。他在教授翻译时,他常主张要译原意,不一定要译原文。这使他译作品带着信实和忠贞的寓意。

  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江苏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

  1947年毕业于南京青年会中学,入金陵大学外文系,1949年转厦门大学外文系,1952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外文系。1959年获美国爱荷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Iowa)艺术硕士。先后任教台湾东吴大学、台湾师范大学、台湾大学、台湾政治大学。其间两度应美国国务院邀请,赴美国多家大学任客座教授。1972年任台湾政治大学西语系教授兼主任。1974年至1985年任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兼任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书院中文系主任二年。1985年,任台湾中山大学教授及讲座教授,其中有六年时间兼任文学院院长及外文研究所所长。

  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驰骋文坛逾半个世纪,涉猎广泛,被誉为“艺术上的多栖主义者”。其文学生涯悠远、辽阔、深沉,为当代诗坛健将、散文重镇、著名批评家、优秀翻译家。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评论集5种;翻译集 13种;共40余种。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其诗作如《乡愁》、《乡愁四韵》,散文如《听听那冷雨》、《我的四个假想敌》等,广泛收录于大陆及港台语文课本。

  2017年12月14日,余光中教授于台湾逝世,享年89岁。